佛教故事分享

1001 回覆
101 Like 12 Dislike
2017-03-13 16:50:14
以前讀書讀過佛學

我記得 好似係佛陀講過

你去化緣
人地比乜你都要食 就算肉酒都要

另外
其實佛教做好多野都得 只要你出發點係導人向善就得

你認同嗎
2017-03-13 17:05:27
以前讀書讀過佛學

我記得 好似係佛陀講過

你去化緣
人地比乜你都要食 就算肉酒都要

另外
其實佛教做好多野都得 只要你出發點係導人向善就得

你認同嗎

對,但酒既冇食物既營養,又冇水既功用
供僧既人心知有咩畀得有咩唔俾得的

睇你學佛既目標係咩,如果只係單單做好事,其實信耶都得,我相信好多人信佛既目標係離苦,當然求神拜佛嗰一類就例外
2017-03-13 19:15:42
濟公食狗肉
2017-03-13 19:50:38
濟公食狗肉

因為佢已經過左某個境界
2017-03-13 22:00:27
比丘其中要守的戒律

手不捉金銀戒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九一一篇》

喬正一譯於二○○四年九月五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印度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內。當時,有一位名叫摩尼珠髻的長者前來禮謁佛陀。

長者一見到佛陀,便頂禮佛足,隨後便恭敬地退坐在一旁,對佛陀說:「世尊啊,前先日子國王邀集諸位大臣一起討論出家的佛弟子(沙門比丘)如果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這樣的行為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這時就有人主張沙門比丘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也有人持反對的看法,認為沙門比丘不應該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

「世尊,那些主張沙門比丘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人,是從佛陀您這裡聽來的?還是根本就是他們個人主觀的意見?這種看法符不符合法義呢?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這種說法有沒有什麼地方會受到譴責?」

  佛陀告訴這位長者:「主張沙門比丘可以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說法並不是真的,我從未這麼說過,這也不符合法義,當然會受到譴責。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沙門比丘若是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就是不清淨!不是出家沙門應該有的行為,更不是出家佛弟子應有的行為。」

長者聽後便說:「太奇妙了,世尊。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並不是出家沙門應該有的行為,更不是出家佛弟子應有的行為,這樣的看法才是正確的。

世尊,這種見解,會增長正見及殊勝微妙的功德,所以我也抱持沙門比丘不可以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這樣的看法。」

佛陀補充說明:「假設沙門釋子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話,那麼所有的五欲功德都應該是清淨的。」

摩尼珠髻長者聽到佛這樣的說法,心中非常的歡喜,接著頂禮佛足後便離去。

在摩尼珠髻長者離去後,世尊便告訴阿難尊者去招集所有依止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內的比丘集會,阿難尊者便依佛的指示招集僧眾集合,等所有比丘到齊後,世尊便將與摩尼珠髻長者討論手不捉金銀的經過告知大眾,並讚嘆長者能獨排眾議,在國王及大臣面前作了獅子吼。

佛陀告誡諸比丘:「比丘們,從今日起,如果你們需要的是木頭,就應該向在家人表明需要的是木頭;如果需要的是草,就應該表示需要的是草;如果需要的是車乘,就要表明需要的是車乘;若是需要人力服務,就應該表示需要的是人力服務。千萬不可接受金銀寶物的供養!」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決定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1/a17.html
2017-03-13 22:03:02
早上講過既, 貪愛便會產生苦

選譯自北傳《別譯雜阿含經》第一百二十八篇

喬正一譯於西元2007/12/2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來到一處名叫末牢的村邑,接著走進該村一處名叫優樓頻螺的聚落。這個聚落裡有一處名叫鸚鵡閻的無果樹林,裡面住著一位姓驢的村長,這位村長聽說佛陀來此,心想:「聽聞佛陀所說之法,能滅現在一切的痛苦及煩惱。我應前去聽法,學習滅苦之道。」

村長立即來到佛陀的所在之處,他向佛陀頂禮後,在一旁坐下。

他問道:「世尊,我聽聞您所說之法,能滅眾生現在一切之苦。如果真是這樣,可否請您慈悲,為我敷演能滅一切痛苦及煩惱之法?」

佛陀說:「如果我以過去已發生或未來未發生的事情,為你解說形成煩惱的原因以及滅苦之道,並不能令你產生信心及喜樂。不如這樣,我就以我們目前身旁的人或事為例,為你解說形成煩惱的原因以及滅苦之道,就請你用心地聽吧!」

「謝謝您,佛陀,我會用心地聽。」

「每一個眾生都有各自的煩惱,這些煩惱彼此間的差異都很大,但不論所煩所惱為何,都是因欲愛而生。換言之,欲愛就是煩惱的根本,是形成煩惱的因緣。」

「佛陀啊,我資質愚鈍,不太能明白您的意思,可否請您進一步為我解釋?」

佛陀說:「我先問你一些問題,請就你所知回答。在這個聚落中的所有民眾,假設全被綑綁,並受到各種辱罵,最後皆被殺死,你會因此心生煩惱嗎?」

「不一定,這要看情形。如果這些人裡面,有我所愛的人,我就會痛苦與煩惱。如果與我非親非故,我就不會那麼的痛苦與煩惱。」

「就是這個意思,一切的痛苦與煩惱,皆因欲愛而生,欲愛就是煩惱的根本,是形成煩惱的因緣。」

佛陀又問:「村長,我再問你,假如你沒有妻子,也沒有子女,你還會對家庭有任何的眷戀嗎?」

「不會。」

「如果你的小孩在你的照護之下成長,你會不會對他們生起愛護之心?」

「當然會。」

「如果你的小孩在你的悉心照顧之下,長大成人,但有一天不幸得了絕症而死亡,或者被壞人綁架,你會不會痛苦與煩惱?」

「這還用說,我一定會生不如死。」

「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說一切的痛苦與煩惱,皆因欲愛而生,欲愛就是煩惱的根本,是形成煩惱的因緣。」

村長聽到這裡,心裡非常的喜悅,他對佛陀說:「真是難得,世尊。您所說的法真是太棒了!而且您舉的例子實在太適切了!」

村長接著說:「您說的一點都沒錯,假設我的小孩去比較遠的地方遊玩,我一定會派人去注意他們的安全。一旦他們晚歸,我跟我的太太就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焦慮不安,擔心他們的安危。」

佛陀說:「所以囉,村長,你現在就可以明白,何以種種的苦惱都是因欲愛而生的道理了。假設你有四個所愛的對象,一旦他們敗壞變異,你就會生起四種煩惱。如果你有三個所愛的對象,你就會有三種煩惱。如果只有一個所愛的對象,就只有一種煩惱。如果你都沒有任何所愛的對象,就不會有任何的煩惱,一如池中的蓮花,不著於水,離於塵垢。」

這位驢姓村長聽到這裡,便遠離塵垢,得法眼淨(證初果)。他已見法得法,解法知法,消除一切的疑惑,不再信仰其他的宗教,獲得了智慧。

他起身整理衣服,雙手合掌對佛宣誓:「世尊,我已有清淨的信心。從今以後,我願歸依三寶,終生做一名忠實的在家弟子。」

村長非常歡喜地對佛陀頂禮,然後離去。

http://www.charity.idv.tw/1/a41.html
2017-03-13 22:16:40
以下呢篇係好重要的, 講既係守戒既重要性

真正對佛法有信心既人, 係可以為咗守戒已犧牲性命

可能有人會問,冇咗條命, 咁重講咩修行?

咁其實只係命中死亡既業力成熟, 不為守戒而死, 亦會因其他原因而死

呢個亦表現出一個人相信自己既業力, 對佛法堅定既信心

例如現今僧人會在森林中修世, 但森林入面其實係有好多老虎

僧人就係相信自己既業力, 相信要死既就要死, 唔使死就唔使死

反而令自己放底咗生死既負擔, 進入更深既禪定
2017-03-13 22:17:41
選譯自北傳《法句譬喻經》護戒品第二

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12/24


過去,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桓精舍裡,為諸天神及人類宣演經法。

當時,羅閱祇國有二位新學比丘,想要來拜見佛陀。

他們二人千里迢迢趕來見佛,途中路經一處荒野,該處渺無人煙,由於天氣酷熱,以致於泉水都乾涸枯竭,他們疲累交加,又餓又渴,虛脫到幾乎不能呼吸,他們發現幾近乾涸的湖泊,尚有些許未蒸發的餘水,但是水中卻有肉眼可見的細蟲在飄游,不能生飲。

他們二人相互對望,其中某甲比丘感嘆道:「我們今日從遠地來,欲見佛陀,可惜沒有這個福份,我們恐怕都會渴死在這裡。」

另一某乙比丘卻不同意道:「性命重要,沒了命,什麼都別談,我們先喝了水保住命,繼續前進,這樣我們就能見到佛,其餘等以後再說吧。」

某甲比丘卻堅持道:「佛之明戒,仁慈為首,若殺生而保住自己性命,那麼就算是見到了佛,又有何益?我寧可因守戒而死,也絕不犯戒而苟活。」

某乙比丘覺得甲比丘太過迂腐,也太固執,不懂權變,也就不管甲比丘的死活,逕自暢飲有蟲的泉水,接著起身獨自上路。

甲比丘因未飲水而渴死於半路,但他卻因堅守淨戒,以此功德死後立即重生於欲界第二忉利天上。

甲比丘當了天神的第一件事,便是思惟自己是如何生天。他發現自己是因持戒不犯,故而生天。於是他更加深信淨戒能招福報,故而持香花下凡,以神通快速地來到佛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後,然後恭敬的站在一旁。

乙比丘雖喝了有蟲水而保住了命,但因身體虛弱,加上路途疲頓,經過了數日才抵達。

乙比丘見到了佛陀,便稽首佛足,禮畢後向佛陀哭訴甲比丘不幸的遭遇。

佛陀等乙比丘說完後便以手指著身旁的天神說道:「站在我身旁的這位天神,就是你的同伴,他因堅守戒律而生天,他以神通比你先到。」

佛陀接著說:「你雖然見到了我,但不奉我所制的戒律,就算是見到我也等於沒見到。反之,若能奉行經戒,則此人雖離我有萬里之遠,卻等於在我的眼前。」 

於是,世尊接著說出以下的偈言: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  雖困不耶。」

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若能多聞佛法,並信受奉行,且持戒清淨,那麼此人必將於今生及來世都能榮享美名,他能所願皆得。反之,雖博學卻寡聞,不能依法奉行,持戒不全,那麼此人必將於今生及來世承受痛苦,他心中所願也無法實現。學習有兩種意義,一是常親近善知識,並多聽聞正法,二是進而深解其義,並依法奉行。如此,就算是身逢困厄,也不能阻擋此人。

乙比丘聽聞上開偈語,心裡非常的慚愧並懊悔,他對佛陀頂禮,並懺悔及反省自己的行為。

而甲比丘所轉生的天神,聽到上開偈語後,也心意欣悅,獲得法眼,證出果。

在場所有的天神及人類,莫不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e/e11.htm
2017-03-13 22:21:45
Lm
2017-03-13 22:31:20
戒乜先得?各處鄉村各處例
我淨係知戒色戒J is a must
2017-03-13 22:39:17
戒乜先得?各處鄉村各處例
我淨係知戒色戒J is a must


佛法最基本既戒當然係五戒



佛陀說:「身為一名在家人,他應培育同理心,時時刻刻保持以下的思惟,便能兼顧世間快樂與修行,在家人應這麼思惟:『我清楚知道,如果有人想要殺害我,我一定不快樂,我會心生恐懼,我如果不喜歡如此,別人一定也是這樣,所以我怎可以去殺害別人的生命。』
 
當他如此正確思惟後,便會至誠受持不殺生戒,心中也不樂於殺生。
 
同上開情形,『我若不喜別人偷盜我的財物,別人一定也不喜歡如此,我又 豈可去偷盜他人財物?所以我願持不盜戒,不樂於偷盜。』
 
如同上開道理,『我既不喜歡別人勾引、騷擾、侵犯、強暴我的妻女(或丈夫),別人一定也不喜歡受到如此對待,我今又豈可去勾引、騷擾、侵犯、強暴別人的妻女(丈夫)?所以我願受持不邪婬戒。』
 
如上所述,『我不喜歡被別人所欺騙,別人一定也是如此。我又怎可欺騙他人?所以我願受持不妄語戒。』
 
如上所說,『我不喜別他人挑播離間我與親人及朋友的感情,別人一定也是跟我一樣的想法。我今又豈可去挑撥離間離別人與其親友的感情?所以我不能去做挑撥離間的事。』(兩口)
 
如上所述,『我不喜歡別人對我粗言辱罵,別人一定也是這樣。我 又怎可去辱罵別人?所以我不應對別人惡言相向。』(惡口)
 
如上所述,『我不喜歡別人對我虛情假意或說些毫無意義的雜穢語,別人一定也是這樣。我又怎 能對別人說綺語?所以我不該對別人說那些虛情假意的甜言蜜語或無益的雜穢語。』(綺語)

http://www.charity.idv.tw/1/a45.htm

不妄語其實是同時包括了兩口, 惡口及綺語
2017-03-13 22:43:50
佛陀也為這群在家居士說法,居士們聞法後,便於佛前宣誓:「我們願歸依佛、法、聖眾,唯願世尊哀愍,聽許我等為優婆塞!自今以後,終生受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奉戒不忘。我們明日欲設宴供養,唯願世尊與諸大比丘眾垂愍屈顧!」

http://www.charity.idv.tw/o/o6.htm
2017-03-13 22:45:10
佛陀也為這群在家居士說法,居士們聞法後,便於佛前宣誓:「我們願歸依佛、法、聖眾,唯願世尊哀愍,聽許我等為優婆塞!自今以後,終生受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奉戒不忘。我們明日欲設宴供養,唯願世尊與諸大比丘眾垂愍屈顧!」

http://www.charity.idv.tw/o/o6.htm


唔係好長, 都係出哂佢



選譯自北傳《長阿含經》第一分遊行經
在家弟子喬正一譯於西元2009(佛曆2553)/10/27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竹林精舍裡,對阿難說:「你們都準備好,我們一起出發,前往巴陵弗城。」

阿難回應:「我知道了。」立卽備妥衣鉢,與其他大比丘眾一起跟隨著佛陀,路經摩竭陀國,來到了巴陵弗城,並在一棵巴陵樹下休憩。

這時,有許多對佛法有信心的在家居士,聽聞佛陀與諸大比丘眾從遠處來到巴陵樹下,便卽刻出城來拜見佛陀。

他們遙見世尊在巴陵樹下,容貌端正完美,諸根寂定,善調第一。猶如大龍,以水清澄,無有塵垢。

佛陀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祥瑞之徵,非常的俊美無暇。

他們看見佛陀便心生歡喜,來到佛前,頂禮佛足,恭敬的坐在一旁。
  
佛陀也為這群在家居士說法,居士們聞法後,便於佛前宣誓:「我們願歸依佛、法、聖眾,唯願世尊哀愍,聽許我等為優婆塞!自今以後,終生受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奉戒不忘。我們明日欲設宴供養,唯願世尊與諸大比丘眾垂愍屈顧!」

世尊默然許可。

所有的在家居士見佛默然,即知佛已應允,卽從座位起身,遶佛三匝,作禮而歸。

這群已受三皈五戒的在家佛弟子,立即為佛陀找到一處寬廣的大廳堂,並整理該處所,掃灑燒香,嚴敷寶座。

第二天,他們前往去邀請佛陀,對佛表示:「所設已具,唯聖知時。」
  
於是,佛陀卽從座位起身,著衣持鉢,與大比丘眾一起來到這座講堂,他們洗乾淨手腳,便在各自的座位坐妥。

所有的比丘們都是坐在佛陀的左邊,而在家居士則是坐在佛陀的右側。
  
當佛與比丘們用過餐後,佛陀便為在家居士們解釋破五戒的後患:「凡人犯五戒者,必有五種衰耗。是哪五種呢?一者、若欲求財,所願不遂。二者、假設有所得,必將日漸衰耗。三者、不論此人身在何處,眾所不敬。四者、醜名惡聲,遍滿天下。五者、死後當入地獄。」
  
佛陀又對在家居士解釋受持五戒的好處:「凡人持守五戒者,必有五種功德隨身。是哪五種呢?一者、凡有所求,輒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不論身在何處,眾人敬愛。四者、美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死後必生天上。」

當佛陀說完法後,時間已經很晚了,便對居士們說可以各自返家。居士們卽承佛所教,遶佛三匝後,禮足而歸。
2017-03-13 23:31:39
呢個問題我估成日有人問
咁我身入面好多細菌
有生有滅
實有D菌比我殺左,咁點計
2017-03-13 23:49:07
呢個問題我估成日有人問
咁我身入面好多細菌
有生有滅
實有D菌比我殺左,咁點計


首先細菌算唔算生命呢?

所謂生命唔係要用西方科學既定義,

而係要睇吓佢係屬於六道中邊一道既眾生

但依我所知, 細菌無法在六道中分類, 所以我認為細菌在佛法中不算是生命

我就算假設細菌係生命

殺生都要具備齊以下條件才成立:

1,對方是一個生命
2,自己知對方是一個生命
3,有殺害對方的想法
4,把殺害對方的想法實淺(直接/間接)
5,成功殺害對方

而1,2,3, 4都滿足唔到

所以我認為細菌被免疫系統所殺係唔構成殺生
2017-03-14 00:02:26
呢個問題我估成日有人問
咁我身入面好多細菌
有生有滅
實有D菌比我殺左,咁點計


首先細菌算唔算生命呢?

所謂生命唔係要用西方科學既定義,

而係要睇吓佢係屬於六道中邊一道既眾生

但依我所知, 細菌無法在六道中分類, 所以我認為細菌在佛法中不算是生命

我就算假設細菌係生命

殺生都要具備齊以下條件才成立:

1,對方是一個生命
2,自己知對方是一個生命
3,有殺害對方的想法
4,把殺害對方的想法實淺(直接/間接)
5,成功殺害對方

而1,2,3, 4都滿足唔到

所以我認為細菌被免疫系統所殺係唔構成殺生

巴打芥子藏須彌啊
1有D N A有 繁殖算生命啦
2我覺得佢地係生命..
3生病時想快D好..
4自己免疫細胞殺晒D菌
5 最悲係自己啲細胞又死啲菌又死
6 細胞入面啲線粒體屬唔屬於我...
2017-03-14 07:12:17
呢個問題我估成日有人問
咁我身入面好多細菌
有生有滅
實有D菌比我殺左,咁點計


首先細菌算唔算生命呢?

所謂生命唔係要用西方科學既定義,

而係要睇吓佢係屬於六道中邊一道既眾生

但依我所知, 細菌無法在六道中分類, 所以我認為細菌在佛法中不算是生命

我就算假設細菌係生命

殺生都要具備齊以下條件才成立:

1,對方是一個生命
2,自己知對方是一個生命
3,有殺害對方的想法
4,把殺害對方的想法實淺(直接/間接)
5,成功殺害對方

而1,2,3, 4都滿足唔到

所以我認為細菌被免疫系統所殺係唔構成殺生

巴打芥子藏須彌啊
1有D N A有 繁殖算生命啦
2我覺得佢地係生命..
3生病時想快D好..
4自己免疫細胞殺晒D菌
5 最悲係自己啲細胞又死啲菌又死
6 細胞入面啲線粒體屬唔屬於我...

咁細菌屬於六道中邊一道呢?
1,要跟佛法定義,唔係科學定義
2,唔係覺唔覺得,而係佢真係要符合生命定義,覺得非生命係生命, 就係邪見
3,對方不是生命就唔係殺害之心
4,免疫系統非自己能控制,所以唔算自己付諸實行
5,細胞死同細菌死同非自己能控制,不合乎4
6,身體每一處都係無我,無我所(擁有)
2017-03-14 07:50:02
呢個問題我估成日有人問
咁我身入面好多細菌
有生有滅
實有D菌比我殺左,咁點計


首先細菌算唔算生命呢?

所謂生命唔係要用西方科學既定義,

而係要睇吓佢係屬於六道中邊一道既眾生

但依我所知, 細菌無法在六道中分類, 所以我認為細菌在佛法中不算是生命

我就算假設細菌係生命

殺生都要具備齊以下條件才成立:

1,對方是一個生命
2,自己知對方是一個生命
3,有殺害對方的想法
4,把殺害對方的想法實淺(直接/間接)
5,成功殺害對方

而1,2,3, 4都滿足唔到

所以我認為細菌被免疫系統所殺係唔構成殺生

巴打芥子藏須彌啊
1有D N A有 繁殖算生命啦
2我覺得佢地係生命..
3生病時想快D好..
4自己免疫細胞殺晒D菌
5 最悲係自己啲細胞又死啲菌又死
6 細胞入面啲線粒體屬唔屬於我...

咁細菌屬於六道中邊一道呢?
1,要跟佛法定義,唔係科學定義
2,唔係覺唔覺得,而係佢真係要符合生命定義,覺得非生命係生命, 就係邪見
3,對方不是生命就唔係殺害之心
4,免疫系統非自己能控制,所以唔算自己付諸實行
5,細胞死同細菌死同非自己能控制,不合乎4
6,身體每一處都係無我,無我所(擁有)


色界衆生
2017-03-14 08:50:11
佛教點睇有愛情?
網上面又見到四個佛教愛情故事

即係接受定唔接受
2017-03-14 09:25:35
佛教點睇有愛情?
網上面又見到四個佛教愛情故事

即係接受定唔接受

佛教愛情故事
2017-03-14 09:28:35
佛教點睇有愛情?
網上面又見到四個佛教愛情故事

即係接受定唔接受

首先都係要睇你修佛既目標

如果你話你目標係要儘快離苦,要出家修行,咁當然係唔鼓勵,重要係修行既障礙

但佛陀亦有顧及一般對佛法緣份較淺既人,佢地可能一時冇咁強大既決心出家修行,但唔緊要,只要在家守五戒同佈施,都可以係一種修行

所以對於在家居士,結婚係可以的,愛情亦係可以的,但處理愛情既方式,就應該用返佛法既原則,例如要明白有相聚亦有分離,愛情都係無常等觀念,咁一段關係就會少好多痛苦
2017-03-14 13:09:07
留名
2017-03-14 13:26:25
新人加入,各位巴打好

早幾年係youtube睇過達魔大師(力王個套),開始對佛教有興趣。

由於時間有限,由基礎開始,我只係好大略咁睇過幾本(心經/金剛經/法華經),前2本老實講唔太明白(我真係冇咩慧根),似乎法華經比例簡單同務實,除左哩本,想問巴打仲有冇邊本比較適合初階,可唔可以推介下


要務實我個網講上座部佛教應該啱你
(上面是但一條link都連到出首頁)

你睇完可以比較下同大乘有咩分別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