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分享

1001 回覆
101 Like 12 Dislike
2017-03-31 00:33:59

再講白D
學佛目的就係成佛成菩薩
跟住藥師佛經要求做就係藥師菩薩
做菩薩自然救苦救難
有榜樣比你睇
跟做佢做你自己就係藥師菩薩

十二大願就係心願
若諸有情xxxxxx 就係應該同唔應該做既野

不過後面講個度有D孔明續命七星燈 feel

布施唔單係解決人嘅生活問題,仲有法報施。為人解佛法,自己行佛法智慧,係好有功德嘅事。



布施有外布施同内布施
外布施就如比錢,供養呢類行為
内布施就如真心比錢?内心真係想幫人?
定係想收利息

問下内心會否捐晒成副身家?
佛法難啊
2017-03-31 00:48:07

再講白D
學佛目的就係成佛成菩薩
跟住藥師佛經要求做就係藥師菩薩
做菩薩自然救苦救難
有榜樣比你睇
跟做佢做你自己就係藥師菩薩

十二大願就係心願
若諸有情xxxxxx 就係應該同唔應該做既野

不過後面講個度有D孔明續命七星燈 feel

布施唔單係解決人嘅生活問題,仲有法報施。為人解佛法,自己行佛法智慧,係好有功德嘅事。



布施有外布施同内布施
外布施就如比錢,供養呢類行為
内布施就如真心比錢?内心真係想幫人?
定係想收利息

問下内心會否捐晒成副身家?
佛法難啊

佛法係有次第,同初學者講大圓滿係無意思
做法利賽人只會趕客
即使人地只係做到外布施
一樣要讚嘆隨喜

你有道理
2017-03-31 01:03:29

再講白D
學佛目的就係成佛成菩薩
跟住藥師佛經要求做就係藥師菩薩
做菩薩自然救苦救難
有榜樣比你睇
跟做佢做你自己就係藥師菩薩

十二大願就係心願
若諸有情xxxxxx 就係應該同唔應該做既野

不過後面講個度有D孔明續命七星燈 feel

布施唔單係解決人嘅生活問題,仲有法報施。為人解佛法,自己行佛法智慧,係好有功德嘅事。



布施有外布施同内布施
外布施就如比錢,供養呢類行為
内布施就如真心比錢?内心真係想幫人?
定係想收利息

問下内心會否捐晒成副身家?
佛法難啊


建議巴打睇下
http://ddc.shengyen.org/mobile/toc/07/07-13-4/d1.php
2017-03-31 07:21:46

再講白D
學佛目的就係成佛成菩薩
跟住藥師佛經要求做就係藥師菩薩
做菩薩自然救苦救難
有榜樣比你睇
跟做佢做你自己就係藥師菩薩

十二大願就係心願
若諸有情xxxxxx 就係應該同唔應該做既野

不過後面講個度有D孔明續命七星燈 feel

布施唔單係解決人嘅生活問題,仲有法報施。為人解佛法,自己行佛法智慧,係好有功德嘅事。



布施有外布施同内布施
外布施就如比錢,供養呢類行為
内布施就如真心比錢?内心真係想幫人“?
定係想收利息

問下内心會否捐晒成副身家?
佛法難啊


建議巴打睇下
http://ddc.shengyen.org/mobile/toc/07/07-13-4/d1.php

布施波羅蜜,大有大做,小有小做,但做左都係種下成佛嘅因。
我鼓勵大家做。
2017-03-31 08:21:12

再講白D
學佛目的就係成佛成菩薩
跟住藥師佛經要求做就係藥師菩薩
做菩薩自然救苦救難
有榜樣比你睇
跟做佢做你自己就係藥師菩薩

十二大願就係心願
若諸有情xxxxxx 就係應該同唔應該做既野

不過後面講個度有D孔明續命七星燈 feel

布施唔單係解決人嘅生活問題,仲有法報施。為人解佛法,自己行佛法智慧,係好有功德嘅事。



布施有外布施同内布施
外布施就如比錢,供養呢類行為
内布施就如真心比錢?内心真係想幫人“?
定係想收利息

問下内心會否捐晒成副身家?
佛法難啊


建議巴打睇下
http://ddc.shengyen.org/mobile/toc/07/07-13-4/d1.php

布施波羅蜜,大有大做,小有小做,但做左都係種下成佛嘅因。
我鼓勵大家做。


有道理,盡量做
2017-03-31 08:44:58
我觀音誕時入觀音廟入左五百入錢箱度
跟住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求家人平安健康
跟住自己紅都面晒

真人真事,第一次捐錢
2017-03-31 09:16:28
我觀音誕時入觀音廟入左五百入錢箱度
跟住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求家人平安健康
跟住自己紅都面晒

真人真事,第一次捐錢

改變自己由第一次開始
2017-03-31 09:17:22
佈施其實有啲要注意既事項,今晚貼
2017-03-31 14:10:53
佈施其實有啲要注意既事項,今晚貼

2017-03-31 16:28:51
佈施其實有啲要注意既事項,今晚貼


2017-03-31 21:38:13

選譯自《中阿含心品瞿曇彌經》第九篇第四分別誦

喬正一譯於西元二○○四年二月八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加鞞羅衛尼拘類樹園林內。當時,佛的姨母瞿曇彌帶著她親手細心編制的新袈裟到佛陀面前,準備將它供養給世尊。瞿曇彌頂禮佛足後,便退到一旁,對世尊說:「世尊,這是我親手為您縫製的新袈裟,願您慈悲,接受我的供養。」



世尊回答:「瞿曇彌,請您將它供養給眾比丘【僧團】吧!您供養眾比丘,就等於是供養我。」



但瞿曇彌再三表示這件新袈裟是特地專為世尊量身定作的,只想供養給世尊。



世尊也再三表示:「能供養眾比丘,就等於是供養如來」。



這時,尊者阿難拿著扇子在佛陀後面替佛搧風驅熱,見到了這一幕,心生同情,便為瞿曇彌說情:「世尊,您就接受瞿曇彌的供養吧,自從世尊的生母過世後,就是由她細心的養育您,所以她對您的恩德很大。」



世尊說:「阿難,你說的沒錯,瞿曇彌對我的確是有很大的恩德,但同樣的,我對瞿曇彌的幫助也很大。怎麼說呢?瞿曇彌已因為我的緣故而皈依佛、法、僧,並且建立了不動搖的信心,她已開始學習滅苦之道,成就『信』、『施』、『戒』、『聞』、『慧』等功德,終生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阿難,如果有人因為善知識的緣故,而皈依佛、法、僧,並且建立了不動搖的信心,並已開始學習滅苦之道,成就『信』、『施』、『戒』、『聞』、『慧』等功德,終生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個人盡他一輩子的時間供養那個善知識衣服、飲食、醫藥、臥具及其他種種民生物品,都不能算是報恩。

其次,阿難,有七種對僧團的佈施及十四種對個人的佈施,可以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是哪七種對僧團的佈施呢?

首先,如果佛陀住世,有信心的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夠佈施供養以佛陀為首的僧團,這是第一種對僧團的佈施,可以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第二就是如果世尊般涅槃後不久,有信心的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夠佈施供養比丘及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二種對僧團的佈施,可以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第三種就是供養佈施比丘僧團;

第四種就是供養佈施比丘尼僧團;

第五種就是進入比丘及比丘尼僧團中宣稱:『請為我指定若干人數的比丘及比丘尼。』

第六種就是進入比丘僧團中宣稱:『請為我指定若干人數的比丘。』

第七種就是進入比丘尼僧團中宣稱:『請為我指定若干人數的比丘尼。』

以上就是七種對僧團的佈施。阿難,在未來如果有比丘或比丘尼,雖身穿袈裟,但放逸不精進,而有人是以佈施僧團的名義佈施給這些僧侶,我還是要說這位施主必獲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更何況是現在的眾比丘們都已成就行事、除事、行事除事、質直、柔軟、質直柔軟、忍、樂、忍樂、相應、經記、相應經記、威儀、行來遊、威儀行來遊、戒、多聞、佈施、智慧等種種功德。如果瞿曇彌能佈施給比丘眾,必將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阿難,什麼是十四種對個人的佈施呢?這十四種個人分別是:

一、 佛陀;

二、 辟支佛;

三、 阿羅漢;

四、 阿羅漢道;

五、 阿那含;

六、 阿那含道;

七、 斯陀桓;

八、 斯陀桓道;

九、 須陀桓;

十、 須陀桓道;

十一、 因禪定成就而遠離慾樂貪染之外道仙人;

十二、 持戒精進的人;

十三、 持戒不嚴謹、不精進的人;

十四、 一隻動物;
2017-03-31 21:38:23
阿難,以清淨的心佈施一隻動物可以獲得一百倍的福報【可在一百世中產生果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持戒不嚴謹、不精進的人可以獲得一千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持戒嚴謹、精進的人可以獲得十萬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因禪定成就而遠離慾樂貪染之外道仙人可以獲得十萬乘以十萬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須陀桓道聖人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須陀桓果聖人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斯陀桓道聖人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須陀桓果聖人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阿那含道聖人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阿那含果聖人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阿羅漢道聖人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阿羅漢果聖人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辟支佛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以清淨的心佈施一個佛陀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的福報;

阿難,以上就是十四種對個人的佈施,可以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阿難,還有四種佈施,其中只有三種會因清淨的緣故而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是哪四種佈施呢?分別是:

一、 佈施的施主持戒精進、嚴謹,對善惡業果法則有清淨的信心,以如法取得之物佈施,佈施時內心歡喜,而接受佈施的人持戒不精進,身口意放逸,內心懷有邪見,不信業果法則,但這樣的佈施將會因施主一方的清淨而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二、 佈施的施主持戒不精進,身口意放逸,內心懷有邪見,不信業果法則,以不法取得之物佈施,佈施時內心不歡喜,但接受佈施的人持戒精進、嚴謹,對善惡業果法則有清淨的信心,但這樣的佈施還是會因受者一方的清淨而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三、 佈施的施主持戒不精進,身口意放逸,內心懷有邪見,不信業果法則,以不如法取得之物佈施,佈施時內心不歡喜,接受佈施的人持戒不精進,身口意放逸,內心懷有邪見,不信業果法則,這樣的佈施還是會因受施雙方的不清淨而無法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四、 佈施的施主持戒精進、嚴謹,對善惡業果法則有清淨的信心,以如法取得之物佈施,佈施時內心歡喜,接受佈施的人持戒精進、嚴謹,對善惡業果法則有清淨的信心,這樣的佈施還是會因施受雙方的清淨而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世尊總結地說:「佈施的施主持戒精進、嚴謹,深信業果法則,以如法取得之物佈施給持戒不精進的人,佈施時內心歡喜,這樣的佈施將因施主一方的清淨而淨化,可以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佈施的施主持戒不精進、不嚴謹,不信業果法則,以不如法取得之物佈施給持戒精進的人,佈施時內心不歡喜,這樣的佈施將因受者一方的清淨而淨化,可以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如果施受雙方都持戒不精進、不嚴謹,不信業果法則,佈施時內心不歡喜又不如法,這樣的佈施是不清淨的佈施,無法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如果施受雙方都持戒精進、嚴謹,彼此都信業果法則,佈施時內心歡喜又如法,這樣的佈施是圓滿清淨的佈施,可以招致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不論是奴婢或窮人,深信業果法則,以如法取得之物,歡喜佈施,這樣的佈施是清淨的佈施,受人稱讚。

但還有一種佈施是所有財施中最崇高的佈施,那就是一位已離欲的阿羅漢以清淨無染的心,深信業果法則,以如法取得之物佈施給另一位已離欲的阿羅漢,這樣的佈施就是世間所有財施中最崇高的佈施。」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聽完佛陀的說法後,都心生歡喜,決定依法奉行。
2017-03-31 21:39:57
2017-03-31 21:41:33
選譯自北傳《增一阿含經》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06/12/14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那時佛陀還住在古印度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林內,當時師子長者前往舍利弗尊者修行的地方,頭面禮足後,恭敬地坐在一旁。

師子長者對舍利弗說:「唯願尊者接受我供養的邀請。」

舍利弗默然受請。

長者知道尊者默然受請後,便從座位起身離去。接著長者又來到大目乾連、離越、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延、滿願子、優婆離、須菩提、羅云、均頭沙彌等尊者修行的地方,總共邀請了五百位尊者。

師子長者回到家裡,立即準備各種美食,敷妥座具,到了供養的時間,便親自邀請五百位尊者前來應供。

諸大阿羅漢各自戴著三衣,持缽入城,來到長者家中。長者眼見諸位尊者坐定後,親手自斟酌料理,一一奉上各種飲食。長者看見諸聖眾都已食訖,便奉上乾淨的水,每人奉施一塊白毯,並上前接受咒願祝福。

尊者舍利弗便與長者解說極妙之法,說完法後便從座位起身離去,回到靜室。

隨後羅云尊者來到世尊面前,頭面禮足後,恭敬地在一旁坐下。

世尊問:「你今天去了哪裡?」

羅云回答:「師子長者今日前來邀請我們。」

佛陀問:「如何?飲食好不好吃?接受的白布是細還是粗?」

羅云回答:「飲食非常的高級,而且非常豐盛。白布的質料也很好。」

佛陀又問:「眾僧總共有幾人受請?上坐是誰?」

羅云對佛說:「和上舍利弗最為上首,總共有神德弟子五百人。」

佛陀說:「怎麼樣?羅云,你認為這位長者獲福多不多?」

羅云說:「非常多,世尊。這位長者得福之報無量無邊,無法計算。只要佈施一位羅漢,其福就已難以計算,更何況今天這五百人均是人類及天神所共敬的大阿羅漢,這樣的福報當然無法計量。」

佛陀對羅云說:「但是若從僧眾中,邀請一沙門供養,如果去計算供養這位由僧眾中派去的沙門之福,將勝過供養五百羅漢之福一百倍、一千倍、巨億萬倍、甚至無法譬喻。何以如此?因為那位沙門是由僧眾中所派遣,他的身份是代表僧團,供養這樣的沙門就等於供養一切僧伽,其福難限,必將獲甘露滅盡之處(解脫)。」

佛陀接著說:「羅云,你要明白,猶如有人發誓說要飲盡所有江河的水,你認為這個人做得到嗎?」

「不可能,世尊。因為地球非常廣大,光是我們印度就有四大河,分別是:恒伽、新頭、私陀、博叉。每一條大河又各自有五百分支,此人終其一生也不可能飲盡所有的水,他這樣做只是徒勞無功,事終不成。」

佛又問:「如果此人又說我自有方法可以飲盡所有的水,因為所有的川流都必將歸入於海,如果去喝海水,不就等於飲盡所有的河水?你認為他這樣說有沒有道理?」

「很有道理。」

佛陀說:「就是這個道理,羅云,一切對於個別比丘的佈施就猶如河流,有可能獲大福,但也可能獲福不大。因為不管河流原本是什麼名稱,一旦歸入於海,都已不重要了,到時只剩下大海之名而已。羅云,同樣的道理,眾僧就猶如大海,而以下的十種人都是從僧眾中培養出來的,沒有僧眾是無法成就的,是哪十種呢?分別是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辟支佛、佛。這十種人皆都是出自僧眾,非各獨自立。羅云,你應當明白,若供養由僧團所派遣,代表僧眾的沙門,這種福報不可限量。是故,羅云,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求無量無邊、無法計算的福報,就應當供養聖眾。羅云,你應當明白,好比有人以酥塊投入水中而凝結,無法擴散。若以油投水,則油遍滿在水上。因此,羅云,當一心供養聖眾比丘僧。就是這樣,羅云,當如此學習。」

後來師子長者聽說如來稱讚佈施僧眾之福,而未稱讚佈施其他人之福,便來到世尊面前,頭面禮足後,恭敬地在一旁坐下。

師子長者開口對世尊說:「聽說如來稱讚施眾之福,未稱讚佈施其他人之福,那我自今以後會常供養聖眾。」

佛陀解釋:「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沒有這樣說。只要佈施給畜生,都會獲福,更何況是佈施給人類。但我的意思是說福報會有多、少的差別。因為如來聖眾可敬、可貴,是世間無上福田。而僧眾中有四向、四得及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等僧眾。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成就三乘之道者,當從供養僧眾中求之。因為三乘之道皆出於僧眾。長者,我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會這麼說。但我沒有教人只佈施給聖眾,不佈施給其他人。」

長者明白世尊的意思,說道:「誠如世尊的教誨,自今而後,若作福業,盡當供養一切聖眾,我不會去選擇對某個人佈施。」

世尊為長者說微妙之法,令長者生起歡悅之心。長者聞法後,即從座位起身,頭面禮足後離去。
2017-03-31 21:42:01
後來每當師子長者想要佈施修福業時,總會有天神跑來勸告他:「此是向須陀洹之人,此是得須陀洹,施此人得福多,施此人得福少。」
 天神總是以如下的偈語勸長者:
 如來歎擇施  與此諸德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儘管如此,師子長者總是不予置理,默然以對。

有時天神又會跑來勸告長者:「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此向須陀洹人,此是得須陀洹人,此向斯陀含人,此是得斯陀含人,此向阿那含,此得阿那含,此向阿羅漢,此得阿羅漢,此是聲聞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施此得福少,施此得福多。」

師子長者仍是不予置理,默然以對。因為他憶及如來的教誡,不應選擇對象的成就而佈施。

有一天師子長者又來到世尊面前,對世尊說起天神勸告的經過,並表示他對如來教誡不敢違背,他在佈施時始終沒有是非之心,更沒有大小眼,不去考慮對方成就的高下,只管盡力去佈施一切眾生,那些持戒精嚴的比丘自會受福無窮,而那些犯戒的比丘自受其殃,他只想到眾生沒有食物就無法活命。
 

佛陀非常稱讚長者:「善哉,善哉。長者,你發過弘誓,佈施時心恒平等。長者當知,若惠施時,有天神跑來勸告:『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等語時,都不應受到影響,不要心存是非,也不要去考慮此人是持戒或犯戒。長者,應當一心念平等惠施,如此必能於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師子長者牢記如來教誡,熟視世尊,意不移動,立即於座位上,得法眼淨(證初果)。

師子長者從座位起身,對佛陀頭面禮足,便退而離去。

就在長者離去沒多久,佛陀對所有比丘說:「這位師子長者能一心奉行平等施,又視如來從頭至足,於座位上得法眼淨(初果)。在我所有優婆塞弟子中,平等施第一者,當屬師子長者是。」

所有比丘聽到佛陀這麼說,都心生歡喜。

http://www.charity.idv.tw/a/a16.htm
2017-04-01 09:01:14
後來每當師子長者想要佈施修福業時,總會有天神跑來勸告他:「此是向須陀洹之人,此是得須陀洹,施此人得福多,施此人得福少。」
 天神總是以如下的偈語勸長者:
 如來歎擇施  與此諸德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儘管如此,師子長者總是不予置理,默然以對。

有時天神又會跑來勸告長者:「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此向須陀洹人,此是得須陀洹人,此向斯陀含人,此是得斯陀含人,此向阿那含,此得阿那含,此向阿羅漢,此得阿羅漢,此是聲聞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施此得福少,施此得福多。」

師子長者仍是不予置理,默然以對。因為他憶及如來的教誡,不應選擇對象的成就而佈施。

有一天師子長者又來到世尊面前,對世尊說起天神勸告的經過,並表示他對如來教誡不敢違背,他在佈施時始終沒有是非之心,更沒有大小眼,不去考慮對方成就的高下,只管盡力去佈施一切眾生,那些持戒精嚴的比丘自會受福無窮,而那些犯戒的比丘自受其殃,他只想到眾生沒有食物就無法活命。
 

佛陀非常稱讚長者:「善哉,善哉。長者,你發過弘誓,佈施時心恒平等。長者當知,若惠施時,有天神跑來勸告:『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等語時,都不應受到影響,不要心存是非,也不要去考慮此人是持戒或犯戒。長者,應當一心念平等惠施,如此必能於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師子長者牢記如來教誡,熟視世尊,意不移動,立即於座位上,得法眼淨(證初果)。

師子長者從座位起身,對佛陀頭面禮足,便退而離去。

就在長者離去沒多久,佛陀對所有比丘說:「這位師子長者能一心奉行平等施,又視如來從頭至足,於座位上得法眼淨(初果)。在我所有優婆塞弟子中,平等施第一者,當屬師子長者是。」

所有比丘聽到佛陀這麼說,都心生歡喜。

http://www.charity.idv.tw/a/a16.htm

師子長者牢記如來教誡,熟視世尊,意不移動,立即於座位上,得法眼淨(證初果)。


真正觀修法門
2017-04-01 11:22:45
供養父母都係大佈施

帝釋天主前生都係非常孝順父母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卷第四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裡。當時有一位名叫鬱多羅的年輕婆羅門來拜訪佛陀,他與世尊彼此問候過便退坐在一旁。

他問佛:「世尊,我平常以正當謀生的方式獲取報酬並用來供養父母,令他們平安、喜樂,遠離一切苦痛。世尊,請問我這麼做可以獲得大福報嗎?」

佛陀回答:「你這麼做一定可以獲得大福報!何以如此?正是因為你以正當謀生的方式獲取報酬並用來供養父母,令他們平安、喜樂,遠離一切苦惱,如此善行一定會招來大福報。」

世尊隨後便說了一段偈語:「

如汝於父母  恭敬修供養
  現世名稱流  命終生天上」

上段偈語大意是說能恭敬供養父母,在現世便會美名遠揚,人人稱讚,死後來世生天。

鬱多羅聽到佛陀這麼說後,心中非常的歡喜,頂禮佛足後便離去。

http://www.charity.idv.tw/a/a3.htm
2017-04-01 11:27:47

選譯自北傳《增一阿含經》第四十三品善惡品中第四十七之(八)篇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正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內。

當時,舍衛國城中有一位長者,建造了一座庫提(精舍)供養給羅云尊者(羅云尊者即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羅侯羅尊者,佛陀出家前的在家兒子,後亦加入僧團成為阿羅漢)修禪。在那段日子裡,尊者羅云也依止在那間庫提裏修行。過了一段時間後,尊者羅云又開始到人間遊行,去渡化蒼生。

有一天,長者心想:「我應該要去探望一下羅云尊者現在住的如何?」

當長者來到了羅云尊者的庫提時,只見屋內空蕩蕩,於是便詢問其他比丘羅云尊者去了哪?

比丘們都說羅云尊者去遊化了。

長者心想:「羅云尊者應該是不喜歡我供養他的庫提。」於是便對諸比丘們說:「我想,羅云尊者應該是不喜歡我供養他的庫提,既然如此,請諸位長老再派遣其他尊者接受我的供養,世尊也說過,若建造果園、橋樑、浴室廁所等用來佈施供養給比丘,將生生世世獲福無量,若再能配合盡形壽持守五戒,齋日受持八戒,來世必定生天,所以我願將這庫提轉供養給其他的尊者。」

諸比丘們聽後果真差遣另一位尊者住進庫提內。

尊者羅云在人間遊化了一段時間後,心想:「我已好久沒見到世尊了,應該要去禮敬問候世尊才是。」於是便動身前往,問候過世尊後,便回到長者供養給他的庫提。但卻看到有別的比丘住在裡面,便問這名比丘:「是誰差遣你住進這間庫提的?」

這名比丘回答:「是僧眾差遣我的。」

於是尊者羅云再次前往世尊駐錫的精舍,將此事件始末告知世尊,又說:「僧眾沒有向世尊您報告,便擅自差遣別的比丘住進長者供養給我的庫提內。」

世尊聽後便教尊者羅云:「你現在到長者的家裡去詢問長者:『我所奉行的法,沒有身、口、意三種過失,而我本身也沒有身、口、意的過失,為何長者您將庫提先佈施與我,後又轉贈給其他的比丘呢?』」

尊者羅云依照世尊的指示去詢問長者,長者回答:「我是因為沒看到您在屋內,以為您不喜歡這間庫提,所以才將它轉贈給其他比丘。」

尊者羅云聽後便將此事如實向世尊報告,世尊聽後便對尊者阿難說:「你快去敲擊揵椎(註:召集僧眾集會的一種器具),叫僧眾趕來廳堂集會,如來有法要告訴大家。」

當僧眾到齊後,佛陀便說:「比丘們,如來今天要藉著這個機會當著你們的面,解釋什麼叫做『不清淨施』,你們要好好的聽清楚。

什麼是『不清淨施』呢?比丘們,如果有人佈施、供養物品給某比丘後,又把它拿回來,轉贈給其他的比丘(聖眾),這種佈施就叫做『不平等施』,是一種不清淨施;

同樣,如果有人偷盜別人財物(或不予取得來的財物),將偷盜得來的財物再轉贈給其他比丘(聖眾),這種佈施也是『不平等施』,也是一種不清淨施;

還有,如果有人膽敢偷盜比丘(聖眾)之物,將此物佈施給他人,也是『不平等施』,也是一種不清淨施;


就像這世上只有轉輪聖王才有福德能充分自在享受種種五欲塵境之樂,同樣的,這世上也只有具備比丘身份者才有資格及權利享用其衣、缽等四事之物。

所以,如果未得比丘之允許,擅自將比丘之物轉贈給他人,就是『不平等施』,是一種不清淨施!就算施主後來獲得比丘的允許將其物轉贈給他人,但只要後來接受的人,在沒有確定得到該名比丘的允許之前而接受轉贈佈施供養,都是『不平等施』,都是不清淨施!

但如果遇到比丘死亡後遺留下的物品該如何處理呢?這時你們可以在廳堂中集會結羯磨,讓大家知道這名比丘已經死亡,並表示:『他住過的庫提現在應該安排何人去住呢?各位聖眾可以表示意見』。這時,如果有人推舉某比丘,而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的話,那麼這間庫提就可以分給這名比丘。如果,有反對意見,就應該再另行推舉,只要僧眾裡有一人表示反對意見而仍將這間庫提佈施給任一比丘就是不清淨施,不平等施。這間庫提就算是穢濁之物,不清淨之物,因為它是透過不清淨的佈施而得之物。

所以,你們現在應該將此庫提還給尊者羅云,才是清淨善行。」

這名比丘後來依法將此庫提還給尊者羅云,而比丘們聽完佛陀的開示後,滿心歡喜,並且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a/a4.htm
2017-04-01 11:29:46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一二三三)篇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06/11/26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那時佛陀還住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當時,舍衛國內有一位非常有錢的長者,名叫摩訶男,臨終前沒有兒子得以繼承他龐大的家產。波斯匿王以其無子、無親屬得以繼承其財產為由,將其遺產全部充公,盡數歸入國庫。

由於這位長者的財產實在過於龐大,波斯匿王必須親自日日盤點並挍閱其財物,以致身蒙塵土。

有一天波斯匿王來到佛陀面前,稽首佛足後,退坐在一旁。

世尊問波斯匿王:「大王,您是從何處來?為何身蒙塵土,似有疲惓之態?」

波斯匿王說:「世尊,國內有一位非常有錢的長者,名叫摩訶男,死前因無子能繼承其財產,因此根據法令其遺產都必須全部歸入國庫。我因為必須親身盤點,以致非常疲勞,塵土坌身。我就是剛從那位長者家裡來的。」

佛陀問:「這位摩訶男長者,真的那麼有錢嗎?」

波斯匿王對佛說:「喔!他真的非常的有錢,世尊。他的錢多達百千巨億,金錢寶物不計其數,更不用說是其它的財物了。但是世尊,有一點我感到很好奇,這位摩訶男長者在世之時, 非常的吝嗇,不但刻薄家人與員工,甚至自己所受用的都是粗衣惡食,不知他為何如此?」
 

佛陀對波斯匿王解釋:「這位摩訶男長者在過去前世時,曾遇到一位名叫多迦羅尸棄的辟支佛,並且佈施給這位辟支佛一 缽飯食,但他佈施的時候並非出於清淨的信心,也不是恭敬地給與,更不是親手奉獻,甚至在佈施後竟心生悔意,抱怨說:『如果把這一頓飯食給我的僕人吃,他們還會為我賣力做事,現在卻給了這個沙門,真是浪費 !』由於這位長者前生佈施所生之福,使他七次轉生至三十三天,七次都出生於舍衛國中最優秀的種族家庭裡,享盡無限的財富。但由於他佈施辟支佛的時候,不是出於清淨的信心,也不是親手給與,更不是恭敬地 奉獻,甚至佈施後心生悔意的緣故,以致不論他出生在何處,雖擁有無限的財富,卻仍刻薄家人與員工,甚至自己所受用粗衣、粗食、粗弊的臥具、屋舍、車乘, 換言之,他雖有福卻不能享,不樂於享受絕佳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樂。」

「還有,大王,這位摩訶男長者在另一世又殺害了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奪取其財物,緣斯惡業,經百千歲,墮 入地獄中。他剩餘的惡業已令他連續七生都沒有孩子可以繼承他的家產,所有的遺產都必須被沒入國庫。」

「大王,這位摩訶男長者過去前生因佈施所帶來的福報 如今都已耗盡,而他於今生,又生性慳貪,於財物極度吝嗇,不肯佈施,因此惡業,在他死後,已墮入地獄,現正承受著極大的苦惱。」

波斯匿王聽後感到非常的震撼,問佛:「世尊,這位摩訶男長者真的已入地獄受苦了嗎?」

佛陀很肯定的回答:「沒錯,大王。他已入地獄。」

這時,波斯匿王很替這位長者感到難過,一時悲從中來,以衣拭淚,很感嘆的說出以下的偈言:「
 財物真金寶  象馬莊嚴具
 奴僕諸僮使  及諸田宅等
 一切皆遺棄  裸神獨遊往
 福運數已窮  永捨於人身
 彼今何所有  何所持而去
 於何事不捨  如影之隨形」

世尊也以如下的偈語附和波斯匿王,強調佈施的重要性:「
 唯有罪福業  若人已作者
 是則己之有  彼則常持去
 生死未曾捨  如影之隨形
 如人少資糧  涉遠遭苦難
 不修功德者  必經惡道苦
 如人豐資糧  安樂以遠遊
 修德淳厚者  善趣長受樂
 如人遠遊行  歲久安隱歸
 宗親善知識  歡樂欣集會
 善修功德者  此沒生他世
 彼諸親眷屬  見則心歡喜
 是故當修福  積集期永久
 福德能為人  建立他世樂
 福德天所歎  等修正行故
 現世人不毀  終則生天上」

波斯匿王聽到佛陀以上所說,心生歡喜,頂禮後離去。

http://www.charity.idv.tw/a/a15.htm
2017-04-01 12:57:30

選譯自北傳《增一阿含經》第四十三品善惡品中第四十七之(八)篇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正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內。

當時,舍衛國城中有一位長者,建造了一座庫提(精舍)供養給羅云尊者(羅云尊者即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羅侯羅尊者,佛陀出家前的在家兒子,後亦加入僧團成為阿羅漢)修禪。在那段日子裡,尊者羅云也依止在那間庫提裏修行。過了一段時間後,尊者羅云又開始到人間遊行,去渡化蒼生。

有一天,長者心想:「我應該要去探望一下羅云尊者現在住的如何?」

當長者來到了羅云尊者的庫提時,只見屋內空蕩蕩,於是便詢問其他比丘羅云尊者去了哪?

比丘們都說羅云尊者去遊化了。

長者心想:「羅云尊者應該是不喜歡我供養他的庫提。」於是便對諸比丘們說:「我想,羅云尊者應該是不喜歡我供養他的庫提,既然如此,請諸位長老再派遣其他尊者接受我的供養,世尊也說過,若建造果園、橋樑、浴室廁所等用來佈施供養給比丘,將生生世世獲福無量,若再能配合盡形壽持守五戒,齋日受持八戒,來世必定生天,所以我願將這庫提轉供養給其他的尊者。」

諸比丘們聽後果真差遣另一位尊者住進庫提內。

尊者羅云在人間遊化了一段時間後,心想:「我已好久沒見到世尊了,應該要去禮敬問候世尊才是。」於是便動身前往,問候過世尊後,便回到長者供養給他的庫提。但卻看到有別的比丘住在裡面,便問這名比丘:「是誰差遣你住進這間庫提的?」

這名比丘回答:「是僧眾差遣我的。」

於是尊者羅云再次前往世尊駐錫的精舍,將此事件始末告知世尊,又說:「僧眾沒有向世尊您報告,便擅自差遣別的比丘住進長者供養給我的庫提內。」

世尊聽後便教尊者羅云:「你現在到長者的家裡去詢問長者:『我所奉行的法,沒有身、口、意三種過失,而我本身也沒有身、口、意的過失,為何長者您將庫提先佈施與我,後又轉贈給其他的比丘呢?』」

尊者羅云依照世尊的指示去詢問長者,長者回答:「我是因為沒看到您在屋內,以為您不喜歡這間庫提,所以才將它轉贈給其他比丘。」

尊者羅云聽後便將此事如實向世尊報告,世尊聽後便對尊者阿難說:「你快去敲擊揵椎(註:召集僧眾集會的一種器具),叫僧眾趕來廳堂集會,如來有法要告訴大家。」

當僧眾到齊後,佛陀便說:「比丘們,如來今天要藉著這個機會當著你們的面,解釋什麼叫做『不清淨施』,你們要好好的聽清楚。

什麼是『不清淨施』呢?比丘們,如果有人佈施、供養物品給某比丘後,又把它拿回來,轉贈給其他的比丘(聖眾),這種佈施就叫做『不平等施』,是一種不清淨施;

同樣,如果有人偷盜別人財物(或不予取得來的財物),將偷盜得來的財物再轉贈給其他比丘(聖眾),這種佈施也是『不平等施』,也是一種不清淨施;

還有,如果有人膽敢偷盜比丘(聖眾)之物,將此物佈施給他人,也是『不平等施』,也是一種不清淨施;


就像這世上只有轉輪聖王才有福德能充分自在享受種種五欲塵境之樂,同樣的,這世上也只有具備比丘身份者才有資格及權利享用其衣、缽等四事之物。

所以,如果未得比丘之允許,擅自將比丘之物轉贈給他人,就是『不平等施』,是一種不清淨施!就算施主後來獲得比丘的允許將其物轉贈給他人,但只要後來接受的人,在沒有確定得到該名比丘的允許之前而接受轉贈佈施供養,都是『不平等施』,都是不清淨施!

但如果遇到比丘死亡後遺留下的物品該如何處理呢?這時你們可以在廳堂中集會結羯磨,讓大家知道這名比丘已經死亡,並表示:『他住過的庫提現在應該安排何人去住呢?各位聖眾可以表示意見』。這時,如果有人推舉某比丘,而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的話,那麼這間庫提就可以分給這名比丘。如果,有反對意見,就應該再另行推舉,只要僧眾裡有一人表示反對意見而仍將這間庫提佈施給任一比丘就是不清淨施,不平等施。這間庫提就算是穢濁之物,不清淨之物,因為它是透過不清淨的佈施而得之物。

所以,你們現在應該將此庫提還給尊者羅云,才是清淨善行。」

這名比丘後來依法將此庫提還給尊者羅云,而比丘們聽完佛陀的開示後,滿心歡喜,並且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a/a4.htm


呢度有D 父幹feel
比其他比丘住下都唔比?
2017-04-01 13:20:09

選譯自北傳《增一阿含經》第四十三品善惡品中第四十七之(八)篇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正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內。

當時,舍衛國城中有一位長者,建造了一座庫提(精舍)供養給羅云尊者(羅云尊者即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羅侯羅尊者,佛陀出家前的在家兒子,後亦加入僧團成為阿羅漢)修禪。在那段日子裡,尊者羅云也依止在那間庫提裏修行。過了一段時間後,尊者羅云又開始到人間遊行,去渡化蒼生。

有一天,長者心想:「我應該要去探望一下羅云尊者現在住的如何?」

當長者來到了羅云尊者的庫提時,只見屋內空蕩蕩,於是便詢問其他比丘羅云尊者去了哪?

比丘們都說羅云尊者去遊化了。

長者心想:「羅云尊者應該是不喜歡我供養他的庫提。」於是便對諸比丘們說:「我想,羅云尊者應該是不喜歡我供養他的庫提,既然如此,請諸位長老再派遣其他尊者接受我的供養,世尊也說過,若建造果園、橋樑、浴室廁所等用來佈施供養給比丘,將生生世世獲福無量,若再能配合盡形壽持守五戒,齋日受持八戒,來世必定生天,所以我願將這庫提轉供養給其他的尊者。」

諸比丘們聽後果真差遣另一位尊者住進庫提內。

尊者羅云在人間遊化了一段時間後,心想:「我已好久沒見到世尊了,應該要去禮敬問候世尊才是。」於是便動身前往,問候過世尊後,便回到長者供養給他的庫提。但卻看到有別的比丘住在裡面,便問這名比丘:「是誰差遣你住進這間庫提的?」

這名比丘回答:「是僧眾差遣我的。」

於是尊者羅云再次前往世尊駐錫的精舍,將此事件始末告知世尊,又說:「僧眾沒有向世尊您報告,便擅自差遣別的比丘住進長者供養給我的庫提內。」

世尊聽後便教尊者羅云:「你現在到長者的家裡去詢問長者:『我所奉行的法,沒有身、口、意三種過失,而我本身也沒有身、口、意的過失,為何長者您將庫提先佈施與我,後又轉贈給其他的比丘呢?』」

尊者羅云依照世尊的指示去詢問長者,長者回答:「我是因為沒看到您在屋內,以為您不喜歡這間庫提,所以才將它轉贈給其他比丘。」

尊者羅云聽後便將此事如實向世尊報告,世尊聽後便對尊者阿難說:「你快去敲擊揵椎(註:召集僧眾集會的一種器具),叫僧眾趕來廳堂集會,如來有法要告訴大家。」

當僧眾到齊後,佛陀便說:「比丘們,如來今天要藉著這個機會當著你們的面,解釋什麼叫做『不清淨施』,你們要好好的聽清楚。

什麼是『不清淨施』呢?比丘們,如果有人佈施、供養物品給某比丘後,又把它拿回來,轉贈給其他的比丘(聖眾),這種佈施就叫做『不平等施』,是一種不清淨施;

同樣,如果有人偷盜別人財物(或不予取得來的財物),將偷盜得來的財物再轉贈給其他比丘(聖眾),這種佈施也是『不平等施』,也是一種不清淨施;

還有,如果有人膽敢偷盜比丘(聖眾)之物,將此物佈施給他人,也是『不平等施』,也是一種不清淨施;


就像這世上只有轉輪聖王才有福德能充分自在享受種種五欲塵境之樂,同樣的,這世上也只有具備比丘身份者才有資格及權利享用其衣、缽等四事之物。

所以,如果未得比丘之允許,擅自將比丘之物轉贈給他人,就是『不平等施』,是一種不清淨施!就算施主後來獲得比丘的允許將其物轉贈給他人,但只要後來接受的人,在沒有確定得到該名比丘的允許之前而接受轉贈佈施供養,都是『不平等施』,都是不清淨施!

但如果遇到比丘死亡後遺留下的物品該如何處理呢?這時你們可以在廳堂中集會結羯磨,讓大家知道這名比丘已經死亡,並表示:『他住過的庫提現在應該安排何人去住呢?各位聖眾可以表示意見』。這時,如果有人推舉某比丘,而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的話,那麼這間庫提就可以分給這名比丘。如果,有反對意見,就應該再另行推舉,只要僧眾裡有一人表示反對意見而仍將這間庫提佈施給任一比丘就是不清淨施,不平等施。這間庫提就算是穢濁之物,不清淨之物,因為它是透過不清淨的佈施而得之物。

所以,你們現在應該將此庫提還給尊者羅云,才是清淨善行。」

這名比丘後來依法將此庫提還給尊者羅云,而比丘們聽完佛陀的開示後,滿心歡喜,並且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a/a4.htm


呢度有D 父幹feel
比其他比丘住下都唔比?


如果未經比丘本身同意,就將人哋既佈施轉讓咗俾第二個比丘,就會造成佈施唔清淨既問題
2017-04-01 14:28:12
即係我地布施左比人既野就唔好心掛掛
以為自己係基金委員會管理人員
2017-04-01 14:31:15
即係我地布施左比人既野就唔好心掛掛
以為自己係基金委員會管理人員

唔使理佢有冇用到,點用
總之佈施時要有清淨,平等既心
2017-04-01 14:33:09
即係我地布施左比人既野就唔好心掛掛
以為自己係基金委員會管理人員

唔使理佢有冇用到,點用
總之佈施時要有清淨,平等既心

另外佈施僧人既時候都唔使理佢有冇果位
要一視同仁,個個都當係阿羅漢咁供養
呃人和尚都唔怕,因為佢哋唔會收錢以外既佈施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