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分享

1001 回覆
101 Like 12 Dislike
2017-04-01 22:44:55
六道巴知唔知邊度有得買阿含經


希慎誠品有本好讀雜阿含經, 你可以睇吓重有冇

出過其他書局都有雜阿含 但好似有四本?

香港好少原始經典譯本
2017-04-01 22:51:09
六道巴知唔知邊度有得買阿含經


希慎誠品有本好讀雜阿含經, 你可以睇吓重有冇

出過其他書局都有雜阿含 但好似有四本?

香港好少原始經典譯本

上網搵到 但想要本書係手
2017-04-01 23:00:19

譯自《雜阿含經》第四百七十卷

喬正一白話譯於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當時正對比丘們說法。

佛陀說:「愚癡的凡夫,若遭遇順、逆或不順不逆境時會隨境產生苦、樂、或不苦不樂等感受。而多聞聖賢的佛弟子,若遭遇順、逆或不順不逆境也同樣會隨境產生苦、樂、或不苦不樂等感受。

但是比丘們,你們認為凡夫和聖人之間有什麼差別?」

比丘們回答:「世尊是法根、是法眼、是法源,懇請世尊能為我們解說,我們聽後定當依法信受奉行。」

佛陀說:「你們要仔細地諦聽,好好地思惟,我現在就為你們解說。

比丘們,愚癡、未曾聽聞佛法的凡夫,當接觸到痛苦、難過、不快樂的感受時,通常會誇大痛苦,甚至因無法承受而喪失性命,或者終日憂愁煩惱,不斷怨天尤人,或者啼哭哀嚎,呼天搶地,或者產生憂鬱,又或者因而精神失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凡夫接觸到痛苦逆境時,除了身體的痛苦外,心理同時也產生了苦惱,就好比有人身中兩支毒箭,無法負荷雙重的苦痛。

愚癡、未曾聽聞佛法的凡夫就是如此,他們同時產生了雙重的痛苦,除了身體的痛苦外,心理也飽受痛苦的壓力及摧殘,實在是苦不堪言。

而是什麼緣故使得身心苦苦交逼?因為愚癡、未曾聽聞佛法的凡夫不能明白當面對各種五欲產生樂受觸時,生起五欲樂受,因五欲樂受的緣故,便為貪愛的枷鎖桎梏;若生苦受觸,則生瞋恚,因生瞋恚之故,便被瞋恚的枷鎖桎梏。對於這二種苦樂的覺受,它們的生起、消滅、染著、其後患、應生厭離等,都不能如實明白,又因不能如實明白的緣故,便生不苦不樂受,被愚癡枷鎖桎梏。因此身心被樂受所繫縛而始終無法解脫,或被苦受所繫縛而始終無法解脫,或被不苦不樂受所繫縛而始終無法解脫。

這裡所謂的繫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被貪、恚、癡綑綁住,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綑綁住。

而多聞聖弟子若接觸到痛苦、難過、不快樂的感受時,縱然是被大苦所逼迫,甚至可能會要了他的性命,他也不會心生憂悲苦惱,怨天尤人,或啼哭號呼,或呼天搶地,甚至心亂發狂。

因為從那一刻起,他只有一種感受,就是身體的覺受,卻不會有任何心理的煩惱。就好比有人已身中第一枝毒箭,卻不會再被第二枝毒箭所毒害。此時此刻,只有一種感受,就是所謂的身受,不會再產生心裡的苦受。

多聞聖賢弟子就算是面對樂受觸,也不會染著於欲樂。因不染著於欲樂之故,對於樂受也不再被貪愛的枷鎖所桎梏;同樣面對苦觸受也不會心生瞋恚,因不生瞋恚之故,不再被瞋恚的枷鎖所桎梏。對於貪、瞋這二種枷鎖,它們的生起、消滅、染著、後患、應生厭離等,都能如實知曉,因能如實知曉的緣故,便不被不苦不樂受的愚癡枷鎖所桎梏。於是身心不再被樂受所繫縛而獲解脫,或不再被苦受所繫縛而獲解脫,或不再被不苦不樂受所繫縛而獲解脫。

這邊所謂不被繫縛而獲解脫是什麼意思?就是指不被貪、恚、癡綑綁住,不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綑綁住。」

這時世尊便誦出一段偈語:「

多聞於苦樂  非不受覺知

彼於凡夫人  其實大有聞

樂受不放逸  苦觸不增憂

苦樂二俱捨  不順亦不違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傾動

於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諸受故  現法盡諸漏

身死不墮數  永處般涅槃」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法喜,並努力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1/a80.htm
2017-04-01 23:07:43
選譯

自《雜阿含經》第990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5/11/08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

某日清晨,阿難尊者著衣持缽,走入舍衛城,挨家挨戶依序乞食化緣,他來到了一位名叫鹿住的女居士家門前。

鹿住看見阿難尊者前來,很快地舖好了床座,邀請阿難尊者入內就座。

當鹿住向阿難頂禮後,便起身坐在一旁,她問阿難尊者:「為什麼大家都說世尊是知法的一切智者?我的父親富蘭那一直修習梵行,過著離欲清淨的生活,他不佩戴香花等裝飾品,遠離一切男女的情愛性欲;而我的叔父梨師達多並未修梵行,然而他能少欲知足。如今他們二人都已往生了,現在世尊卻說他們二人都會投生於同一個世界之中,在同一處受生,也都會於來生後世證得到斯陀含果,轉生於兜率天中,只要再投生於世間一次,就能徹底脫離生死的苦海。

可是,阿難尊者,我不懂,我的問題是:一個有修梵行和另一個沒有修梵行的人,怎麼都會轉生於同一個世界?於同一處受生?」

阿難尊者說:「姐妹啊!這個話題先暫且打住吧。因為你不知道世間眾生各種根器資質的差別,唯有如來能知道。」

阿難尊者說完後,便起身離去。

當阿難尊者回到了精舍,收好衣缽,洗完腳,便到佛陀的住處,他向佛陀頂禮後,坐在一旁,把鹿住與他之間的對話都詳細的向世尊報告。

佛陀說:「那個鹿住懂什麼?她怎麼可能知道世間眾生的根器資質優劣?阿難啊!這世上唯有如來能詳知其中的奧秘。

阿難!假設有一個犯戒的人,他對心解脫、慧解脫都不能如實地知道,然而他能把所犯的戒滅除無餘,息沒無餘,欲盡無餘;

又假設另有一個犯戒的人,他對於心解脫與慧解脫都能如實地知道,而且他也能把所犯的戒都滅除無餘、息沒無餘、欲盡無餘。

如果有人去揣度、臆測這二種犯戒的人,並說:『此人有如此行為,那個人有如此的行為,所以他們都應該投生於同一世界之中,於同一處受生,有相同的來生。』如果此人這樣臆測、戲論的話,他就會在漫漫生死輪迴的長夜中吃盡苦頭。

阿難!那個犯了戒的人,雖然他所犯的戒能滅除無餘、息沒無餘、欲盡無餘,但由於他對心解脫與慧解脫都不能如實地了知,應知此人是退步墮落,而不是提昇進步,所以我會說此人在修行上是退步者;

阿難!另一個犯了戒的人,他對於所犯的戒也都能滅除無餘、息沒無餘、欲盡無餘,對於心解脫與慧解脫也都能如實地知道,所以應知此人是向上提昇,我會說此人是向上提昇者。

除非是如來,這二人之間的差別,又有誰能詳知呢?

所以,阿難!不要去揣度、臆測別人的成就,喜歡這麼做的人本身就是一種不善,會惹禍上身,只有如來能詳知他人的成就。

就如同我提到的這二個犯戒的人一樣,二種持戒的人也是同樣的情形。

假設有一個持戒的人,他對於心解脫與慧解脫都不能如實知道,但他所持的戒很清淨;或是一個心中有掉舉的人,他對於心解脫與慧解脫也不能如實知道,但他對所生起的掉舉都能滅除無餘;或是心中有瞋恨的人,他對於心解脫與慧解脫都不能如實地知道,然而他對所生起的瞋恨都能滅除無餘;或是心中受困於於貪欲的人,他對於心解脫與慧解脫不能如實地知道,他對所生起的苦貪也都能滅除無餘。其他如心中有穢污或清淨的人,也都是如我前面所述的情形一樣,這一切都只有如來才能知曉其中的差異。

阿難!那個鹿住愚癡、沒有智慧,所以才會對如來所說的法心生狐疑。阿難!如來說的法,又豈會有差別或自相矛盾?」

阿難回答說:「不會的,世尊!」

佛陀說:「善哉!善哉!如來所說的法是絕不可能會有差別或自相矛盾的情形!

阿難!那個富蘭那所持的戒,假設梨師達多也能同樣受持的話,那麼富蘭那是不可能知道梨師達多來生所轉生的世界、或如何受生、或後世來生的際遇將是如何。

如果梨師達多所成就的智慧,富蘭那也具有的話,那麼梨師達多也不可能知道富蘭那將往生在哪一個世界、如何受生、後世來生的際遇又將是如何。

阿難!富蘭那持戒較清淨(因為有梵行),而梨師達多則是智慧較為殊勝,他們各有強項長處。如今他們都已過世,我才會授記說他們二人將會同生於一個世界中,於同一處受生,來生後世也都會證得斯陀含果,轉生於兜率陀天中,他們都只要再來此世間受生一次,就能徹底地解脫生死苦海。

他們二人之間未來命運的差別,若不是如來,又有誰能知道呢?

所以,阿難啊!不要去揣度、臆測、戲論任何人的成就,如果妄加揣度、臆測、戲論的話,只會自招耗損,因為只有如來才能知道每一個人真正的成就與未來的際遇。」

當佛陀說完後,阿難尊者聽聞佛陀所說的法,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1/a84.htm
2017-04-01 23:29:54
搵日去佛哲書舍搵下病無長中雜增先
2017-04-01 23:32:45
搵日去佛哲書舍搵下病無長中雜增先


有既SHARE下地址
2017-04-01 23:35:01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159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6/1/2農曆23日之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

當時,有一位名叫魔瞿的婆羅門來到佛陀的住處,他向世尊問候過,便坐在一旁。

他問佛:「瞿曇!我在家裡經常作布施的善行,如果有一個人上門來乞討,我就布施給這個人;如果是二個人、三個人,乃至百、千人上門來乞討,我也都會布施給他們。

我的問題是:像我這樣的布施,能得到很多的福報嗎?」

佛陀告訴這位婆羅門:「可以!你這樣行布施,確實可得到很大的福報。因為你樂善好施的緣故,所以你必將得到很大的福報!」

魔瞿婆羅門便誦以下的偈語問:

「在家所為作,布施復大會,因此惠施故,欲求大功德。
 今問於牟尼,我之所應知,同梵天所見,為我分別說。
 云何為解脫,勝妙之善趣?云何修方便,得生於梵世?

云何隨樂施,生明勝梵天?」

婆羅門的意思是問:在家人能做的修行,就是廣行布施。在家人藉由布施,都想求得大功德。我認為您的知識與智慧就如我信仰的梵天一樣,我想請問您:什麼是解脫?怎樣才能投生到天界或梵天?為什麼隨自己的經濟能力樂於布施便能投生在光明的梵天?」

世尊也以偈語如是回答:

「施者設大會,隨彼愛樂施,歡喜淨信心,攀緣善功德。
 以其所建立,求離諸過惡,遠離於貪欲,其心善解脫。
 修習於慈心,其功德無量,況復加至誠,廣施設大會?
 若於其中間,所得諸善心,正向善解脫,或餘純善趣。
 如是勝因緣,得生於梵世,如是之惠施,其心平等故,

得生於梵世,其壽命延長。」

世尊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樂善好施,能隨著對方的需求而樂於布施。他在布施的時候是以歡喜、清淨的信心去行善,必定能累積善功德。

他可以此功德,求遠離一切的惡法,譬如遠離貪欲、瞋恚….等五蓋,使其心從欲、惡、不善法中得到解脫。

他若能再進一步去修慈心等四無量心,便能培育無量的功德;再加上他以至誠的心去廣行布施,藉由布施所得到的一切善心,正向善解脫,或走向其餘的善趣,此人便可憑藉如此殊勝的善因緣,而轉生於梵天的世界。由於他能以平等心去布施,所以他能投生在梵天的世界,享受綿長無盡的天人壽命。」

魔瞿婆羅門聽聞佛陀的說法,歡喜不已,便從座位起身,逕自離去。


http://www.charity.idv.tw/1/a88.htm
2017-04-02 00:09:42
搵日去佛哲書舍搵下病無長中雜增先


有既SHARE下地址

好 應該星期四去睇 我藏密既朋友都界紹呢間
2017-04-02 00:21:21
2017-04-02 00:40:03
搵日去佛哲書舍搵下病無長中雜增先


有既SHARE下地址

記憶中,太子白楊街分店有長阿含經

好似係咁樣

利申,成日蒲佛哲
2017-04-02 01:12:00
女朋友連依個post 都唔想我睇,話我迷信

佛無神 何來迷信 。一念迷佛是眾生 ,一念悟眾生是佛,佢是小根之人,咁你有心向佛又何以要聽佢說話
2017-04-02 01:12:41
搵日去佛哲書舍搵下病無長中雜增先


有既SHARE下地址

記憶中,太子白楊街分店有長阿含經

好似係咁樣

利申,成日蒲佛哲

4分一都咁 聖經都算小兒科
2017-04-02 01:17:24
搵日去佛哲書舍搵下病無長中雜增先


有既SHARE下地址

記憶中,太子白楊街分店有長阿含經

好似係咁樣

利申,成日蒲佛哲

Thx巴打 會唔會有曬成套
2017-04-02 01:20:28
搵日去佛哲書舍搵下病無長中雜增先


有既SHARE下地址

記憶中,太子白楊街分店有長阿含經

好似係咁樣

利申,成日蒲佛哲

Thx巴打 會唔會有曬成套


增一阿含經長d,好似係
其他應該有,不過要問職員,個位伯伯好犀利,記得晒d書係邊
2017-04-02 01:25:59
搵日去佛哲書舍搵下病無長中雜增先


有既SHARE下地址

記憶中,太子白楊街分店有長阿含經

好似係咁樣

利申,成日蒲佛哲

Thx巴打 會唔會有曬成套


增一阿含經長d,好似係
其他應該有,不過要問職員,個位伯伯好犀利,記得晒d書係邊

聽朋友講好好人 無都應該訂到番黎
2017-04-02 06:17:45
女朋友連依個post 都唔想我睇,話我迷信

佛無神 何來迷信 。一念迷佛是眾生 ,一念悟眾生是佛,佢是小根之人,咁你有心向佛又何以要聽佢說話

我都唔知點好

偷偷哋睇,不過你女友管你咁嚴
會唔會生活中冇咩自由?
定純粹唔鍾意呢樣?
2017-04-02 09:45:25
女朋友連依個post 都唔想我睇,話我迷信

要分清楚正信、迷信同迷不信。
正信係有合理原因,然後先信。
迷(不)信係先(不)信,然後再搵理由證明自己。
前者係理性,後者係非理性。
2017-04-02 09:54:43
女朋友連依個post 都唔想我睇,話我迷信

佛無神 何來迷信 。一念迷佛是眾生 ,一念悟眾生是佛,佢是小根之人,咁你有心向佛又何以要聽佢說話

我都唔知點好

偷偷哋睇,不過你女友管你咁嚴
會唔會生活中冇咩自由?
定純粹唔鍾意呢樣?

好多時我都係偷偷地夜晚自己睇。其他自由都唔緊要了,但有時候係學佛過程中真係會有少少阻礙

有無問過佢點解會咁抗拒?

老實問句,唔喜歡可以當我無問過:
佢係覺得佛教本身係迷信嘅思想,定係巴打你迷信?
問佢之餘,亦可以檢查自己,係咪喺學嘅過程中,做左啲惹人誤會嘅行為。
2017-04-02 10:25:41
女朋友連依個post 都唔想我睇,話我迷信

佛無神 何來迷信 。一念迷佛是眾生 ,一念悟眾生是佛,佢是小根之人,咁你有心向佛又何以要聽佢說話

我都唔知點好

偷偷哋睇,不過你女友管你咁嚴
會唔會生活中冇咩自由?
定純粹唔鍾意呢樣?

好多時我都係偷偷地夜晚自己睇。其他自由都唔緊要了,但有時候係學佛過程中真係會有少少阻礙

有無問過佢點解會咁抗拒?

老實問句,唔喜歡可以當我無問過:
佢係覺得佛教本身係迷信嘅思想,定係巴打你迷信?
問佢之餘,亦可以檢查自己,係咪喺學嘅過程中,做左啲惹人誤會嘅行為。

佢話佢有個親戚因為好似唔知信左咩宗教覺得成日有人跟住佢,最後跳左樓 而我就平常睇睇佛教post,上下網站睇下資訊之類


佢個親人可能信左邪教或者啲外道嘢。要真正了解下件事係點,先知女友怕啲乜。佢好可能經歷左呢件事,覺得宗教就係有害。

正常情況下,學佛後,做人只會越做越好,事再難,內心都唔會有太大壓力同鬱結。

要dem俾佢睇到學佛係正確嘅選擇,最好就係比佢睇到,你有好嘅改變。
2017-04-02 10:45:25

佛無神 何來迷信 。一念迷佛是眾生 ,一念悟眾生是佛,佢是小根之人,咁你有心向佛又何以要聽佢說話

我都唔知點好

偷偷哋睇,不過你女友管你咁嚴
會唔會生活中冇咩自由?
定純粹唔鍾意呢樣?

好多時我都係偷偷地夜晚自己睇。其他自由都唔緊要了,但有時候係學佛過程中真係會有少少阻礙

有無問過佢點解會咁抗拒?

老實問句,唔喜歡可以當我無問過:
佢係覺得佛教本身係迷信嘅思想,定係巴打你迷信?
問佢之餘,亦可以檢查自己,係咪喺學嘅過程中,做左啲惹人誤會嘅行為。

佢話佢有個親戚因為好似唔知信左咩宗教覺得成日有人跟住佢,最後跳左樓 而我就平常睇睇佛教post,上下網站睇下資訊之類


佢個親人可能信左邪教或者啲外道嘢。要真正了解下件事係點,先知女友怕啲乜。佢好可能經歷左呢件事,覺得宗教就係有害。

正常情況下,學佛後,做人只會越做越好,事再難,內心都唔會有太大壓力同鬱結。

要dem俾佢睇到學佛係正確嘅選擇,最好就係比佢睇到,你有好嘅改變。

學左法之後向佢說法
2017-04-02 11:27:23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267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6/6/4農曆四月二十九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

當時,世尊對眾比丘說:「從無始輪迴以來,眾生都被愚癡、無明所覆蓋,被貪愛煩惱所繫縛、綑綁、桎梏,有如長夜般輪轉於生死苦海中,不知苦的終點在何處。

比丘們!就好比被綁在柱子上的狗,只要那條繩子不斷,那隻狗就只能一直繞著柱子輪迴轉動。

同樣的道理,比丘們!愚癡的眾生不能正知一切的色(物質、物理現象),乃至對色(物質、物理現象)的生起、消滅、愛染、樂著,對『色』的貪愛所招致的後患,從對『色』的染著泥淖中出離等,都不能如實正知,那麼不管是站或坐,都不可能擺脫掉這些束縛。

同樣,若不能如實正知感受、情緒、思想、觀念、行為(身、口、意)、心識知覺等精神現象的生(集)起、消滅、愛染、貪樂,及對其愛染所招致的後患,從對其愛染的泥淖中出離等情況,都不能如實正知,那麼不管是站或坐,都不可能擺脫掉這些束縛。

比丘們!你們都應當好好地思惟及觀察你們的心,因為眾生於長夜中,心都被貪欲所染著,被瞋恚、愚痴所染著。

比丘們!因為心生苦惱,所以眾生有苦惱;因為心清淨,所以眾生便清淨。

比丘們!我沒見過比斑色鳥還要複雜的顏色,然而斑色鳥的心卻又比牠身體的顏色更複雜。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斑色鳥的心非常的複雜,所以牠的身體才會產生各種複雜的顏色。

所以,比丘們!你們都應當好好地思惟及觀察你們的心。眾生於長夜中,心都被貪欲所染著,被瞋恚、愚痴所染著。

比丘們!因為心生苦惱,所以眾生有苦惱;因為心清淨,所以眾生便清淨。

比丘們!你們有看過身體有各種雜色的嗟蘭那鳥嗎?」

「有的,我們曾看過,世尊!」

佛陀說:「嗟蘭那鳥的身體有如此複雜的色彩,那是因為牠的心也是這般的複雜。

所以,你們都應當好好地思惟及觀察你們的心。眾生於長夜中,心都被貪欲所染著,被瞋恚、愚痴所染著;因為心生苦惱,所以眾生有苦惱;因為心清淨,所以眾生便清淨。

又譬如畫家與畫家的學生,他們都善於在白色的畫布上彩繪,他們會準備好各種顏料,然後隨著自己的心意畫出各種的圖案來。

同樣的道理,愚癡的眾生不能正知一切的色(物質、物理現象),乃至對色(物質、物理現象)的生起、消滅、愛染、樂著,對『色』的貪愛所招致的後患,從對『色』的染著泥淖中出離等,都不能如實正知,便只能一直不斷流轉輪迴生死;因為不能正知、正觀色無常,便貪愛執著色;因貪愛執著色,便感招未來的色有(蘊)。

同樣,若不能如實正知感受、情緒、思想、觀念、行為(身、口、意)、心識知覺等精神現象的生(集)起、消滅、愛染、貪樂,及對其愛染所招致的後患,從對其愛染的泥淖中出離等情況,便只能不斷流轉生死輪迴;因為不能正知、正觀『受』、『想』、『行』、『識』均無常,便貪愛執著『受』、『想』、『行』、『識』;因貪愛執著『受』『想』、『行』、『識』,便感招未來的『想』、『行』、『識』等諸有(蘊)。

因為生起了未來的五蘊,所以眾生就無法自五蘊的束縛中解脫,也就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了。

但多聞的聖弟子因為能如實正知『色』,並正知『色』的生(集)起、消滅,正知對『色』的愛染、貪樂,因愛樂『色』所帶來的後患,正知對『色』的貪愛執著中出離等情況;也能如實正知『受』、『想』、『行』、『識』等精神現象,以及正知這些精神現象的生(集)起、消滅,正知對精神現象的貪愛染著,正知對精神現象的貪愛所招致的後患,正知從精神現象的愛染泥淖中出離等情況,就不會再隨著精神現象而生死輪轉。

因為能如實正知五蘊無常,所以對五蘊便不會貪愛、染著;因為不生貪愛染著,所以便不會招感未來五蘊的生起;因為不貪愛染著五蘊,便可從五蘊的束縛中得到解脫,因此我會說這位聖弟子已解脫了生、老、病、死、憂、悲、惱等諸苦了。」

當佛陀說完本經後,比丘們聽聞佛陀所說的法,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1/a93.htm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