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分享

1001 回覆
101 Like 12 Dislike
2017-03-24 13:36:04
普通鬼唔使驚動佛祖
只不過念南無阿彌陀佛希望隻鬼渡去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隻鬼好惡
咁就要請關聖帝君

鬥戰勝佛

唔同教喎老友 一般勤念大明咒 已有超渡作用 以前有個密宗師兄 話眾生咒 係人都念得 可以拎黎保命


佢地轉左會好耐啦

信佛既 請個神番黎拜 會唔會唔係幾好 我覺得同土地講聲 出入樁注香已經夠


我 feel 到佛道兩者供奉 supposedly 同一位尊者,個氣場係唔同咖!
2017-03-24 13:55:31
普通鬼唔使驚動佛祖
只不過念南無阿彌陀佛希望隻鬼渡去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隻鬼好惡
咁就要請關聖帝君

鬥戰勝佛

唔同教喎老友 一般勤念大明咒 已有超渡作用 以前有個密宗師兄 話眾生咒 係人都念得 可以拎黎保命


佢地轉左會好耐啦

信佛既 請個神番黎拜 會唔會唔係幾好 我覺得同土地講聲 出入樁注香已經夠


我 feel 到佛道兩者供奉 supposedly 同一位尊者,個氣場係唔同咖!

如果信佛戒守得足,修行做得好
自然有天神護法
2017-03-24 15:13:49
push!
2017-03-24 15:50:58
普通鬼唔使驚動佛祖
只不過念南無阿彌陀佛希望隻鬼渡去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隻鬼好惡
咁就要請關聖帝君

鬥戰勝佛

唔同教喎老友 一般勤念大明咒 已有超渡作用 以前有個密宗師兄 話眾生咒 係人都念得 可以拎黎保命


佢地轉左會好耐啦

信佛既 請個神番黎拜 會唔會唔係幾好 我覺得同土地講聲 出入樁注香已經夠


我 feel 到佛道兩者供奉 supposedly 同一位尊者,個氣場係唔同咖!

如果信佛戒守得足,修行做得好
自然有天神護法

大日如來
毗盧舍那佛
不動明王

佛相都唔同
2017-03-24 22:39:53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

喬正一譯於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毘舍離國獼猴池旁的重閣講堂內,當時有一位很專業的馴象師,名叫難陀,來開象車來到佛前,頂禮佛足後,退坐在一旁。

這時,世尊告訴離車難陀:「如果聖弟子能成就四不壞淨,他想要現世求得長壽,便能如願獲得長壽;若願求美貌、健康、平安喜樂、聰明辯才等功德,都能如願以償。

什麼叫做四不壞淨?就是對佛陀的信仰不動搖,即為於佛不壞淨成就。同樣對於法、僧的信仰不動搖,就是於法、僧不壞淨成就。最後對佛所教授的戒律有不動搖的信心且不違犯,即是聖戒成就。
  我看到像這樣的聖弟子於此世命終後,便往生於天上,在天上獲得十種優越的功德,是哪十種呢,分別是天壽、天貌、天名稱、天樂、天自在、以及享有天上的美色、妙聲、妙香、美味、妙觸等五欲功德。

如果這位聖弟子於天上命終後,轉生到人間,我依然看見他十事功德具足。是哪十種呢?分別是擁有人間長壽、人間美貌、善名、歡樂、自在、並能享有人間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功德。
  我說這位多聞聖弟子所成就的四不壞淨,不再因其他宗教信仰、欲樂動搖,或因聽聞其他哲理學說而改變,或因他人意見、思想所影響,因為他已有如實的正慧知見。」

這時,難陀的僕人前來對難陀說:「沐浴時間已到,現在可以去了。」難陀卻回答:「我現在不需要人間的澡浴,我現正聽聞殊勝的妙法並以此自浴,那就是在世尊這裡獲得清淨的信樂。」

離車馴象師難陀聽聞佛陀所說的法,心生歡喜。

http://www.charity.idv.tw/1/a36.html
2017-03-24 22:40:30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八三四篇

譯於西元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毘舍離國獼猴池旁的重閣講堂內,當時世尊告訴比丘們:「如果聖弟子已成就四不壞淨,將不會在人間貧困地生活,不因飢寒而乞食,一切物質自然富足。

什麼是四不壞淨?就是於佛不壞淨成就,於法、僧及聖戒不壞淨成就。

是故,比丘們,應當這樣學習:『我應當努力成就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以及聖戒成就。』」

佛陀說完此經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1/a37.html
2017-03-24 22:41:40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八三五篇

譯於西元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當時世尊告訴比丘們:「轉輪王七寶具足,成就人中四種神力。統治四天下,身壞命終後往生於天上。雖然如此,但仍未斷除地獄、畜生、餓鬼等惡趣之苦。何以如此?因為轉輪王並未於佛不壞淨,未於法、僧不壞淨,也未聖戒不成就之故。

而多聞聖弟子雖穿糞掃衣,挨家挨戶乞食,坐臥草蓐臥具,但多聞聖弟子卻已解脫地獄、畜生、餓鬼等惡趣之苦。何以如此?因為多聞聖弟子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且已聖戒成就。是故,比丘們,你們應這麼學習:『努力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並且聖戒成就。」』

佛陀說完此經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1/a38.html
2017-03-24 22:43:18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卷第三三一篇

譯於西元二○○五年一月二十三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內。當時,尊者富樓那來到佛前,頂禮佛足後,便退坐在一旁,對佛說:「世尊,請您為我說法,我會找一處安靜的地方,獨自一人,專精思惟,不放蕩安逸,克期獲證解脫,並且自知自證不再有來生。」

佛陀對富樓那說:「很好,很好,你能請如來說法,你仔細地聽,好好的思惟,我現在就為你說法。

如果有比丘的眼睛看到了令人覺得可愛、歡樂、眷戀、動心的人、事、物、景等美好外在現象,若心生欣悅、讚歎、繫著,便會接連生起歡喜,生起歡喜後便會接連生起樂愛、執著,樂著之後便會生起貪愛,貪愛之後便會產生窒礙,因歡喜、樂著、貪愛、阨礙的緣故,便離涅盤的目標愈來愈遠,其他如耳、鼻、舌、身、意等也是同樣的情形。

如果有比丘的眼睛看到了令人覺得可愛、歡樂、眷戀、動心的人、事、物、景等美好外在現象,不會心生欣悅、讚歎、繫著,便不會接連生起歡喜,因不生起歡喜便不會接連生起樂愛、執著,因不生樂著便不會生起貪愛,因不生貪愛便不生窒礙,因不生歡喜、樂著、貪愛、阨礙的緣故,便能漸漸趨近涅盤的目標,其他如耳、鼻、舌、身、意等也是同樣的情形。」

佛陀接著對富樓那尊者說:「我已大致對你說了法,你現在想要去哪裡靜修?」

富樓那尊者回答:「我已恩蒙世尊略說法要,我現在想要去西方輸盧那國修行。」

佛陀聽後對富樓那尊者說:「那西方輸盧那人民生性兇惡、輕躁、弊暴、喜好詈罵,你若遇到他們以兇惡、輕躁、弊暴、詈罵、毀辱的態度對你,你該如何自處?」

富樓那尊者回答:「世尊,如果他們當著我的面以兇惡、輕躁、弊暴、詈罵、毀辱的態度對我,我會這麼想:『這些輸盧那人真是善良,因為至少他們不會動手或丟石頭來傷害我。』」

佛陀又問:「如果他們動手或丟石頭來對付你,你又該怎麼辦?」

富樓那尊者回答:「那我會這麼想:『這些輸盧那人真的很善良,至少他們不會以刀、杖來傷害我。』」

佛陀又追問:「如果他們真的以刀、杖殺害你呢?」

富樓那尊者回答:「世尊,如果他們真的以刀、杖殺害我,我就會這麼想:『過去諸世尊弟子證得阿羅漢以後,當他們厭倦肉身之累時,有的會以刀自殺,有的會服毒藥,有的以繩自繫,有的自投深坑。這些西方輸盧那人真是賢善智慧,能夠幫助我從朽敗之身中獲得解脫。』」

佛陀聽後便鼓勵道:「很好,富樓那,既然你能善修忍辱,學習安忍不瞋,你今天就有這份能耐前往輸盧那國修行,你現在應該前去度化於那些尚未得度的輸盧那人民,令未得安樂者獲得安樂,未獲證涅槃者獲證涅槃。」

富樓那尊者聽到佛陀的隨喜鼓勵後,心生歡喜,便頂禮而去。

  尊者富樓那於是夜過後,第二天清晨,著衣持缽,進入舍衛城托缽乞食。當尊者用完餐,對其他人交代其臥具如何處置後,便帶著隨身的衣缽離去,前往西方輸盧那國遊行。當尊者抵達後,已近夏安居時分,尊者在當地為五百名優婆塞說法,深深地感動了當地人民的心,於是大家齊心、齊力建立了可容納五百名僧伽的道場,道場中包括繩床、臥褥、及其他種種供養僧眾的資具等均一應俱全。當三個月夏安居結束後,富樓那尊者已具足三明,獲證阿羅漢果,最後便於輸盧那國當地入無餘涅槃。

http://www.charity.idv.tw/1/a39.html
2017-03-24 22:46:51
證左阿羅漢會自殺
2017-03-24 22:50:18
證左阿羅漢會自殺

呢個係我不解之一
不過正常都唔會既
2017-03-24 22:56:20
證左阿羅漢會自殺

呢個係我不解之一
不過正常都唔會既

自殺咪增加左業力
2017-03-24 23:02:15
證左阿羅漢會自殺

呢個係我不解之一
不過正常都唔會既

自殺咪增加左業力

但阿羅漢已經解脫, 做任何事都唔會產生業力
最好既解釋就係前生餘下既業力令佢今生要已自殺結束
2017-03-24 23:05:35
留名
2017-03-24 23:05:58
證左阿羅漢會自殺

呢個係我不解之一
不過正常都唔會既

自殺咪增加左業力

但阿羅漢已經解脫, 做任何事都唔會產生業力
最好既解釋就係前生餘下既業力令佢今生要已自殺結束

世事都比佢地看透了 會唔會佢地見到自己死左對後世都無曬影響 所以自殺就可以早d解脫
2017-03-25 00:05:49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一二三七篇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12/1/23農曆大年初一



我是這樣聽說的:

這是發生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的事。

當時,波斯匿王與摩竭提王阿闍世發動戰爭,阿闍世王召集四種軍隊,舉兵浩浩蕩蕩的來到拘薩羅國,而波斯匿王也整戈待旦,同樣也召集四軍準備迎戰。

因波斯匿王的四種軍隊平時訓練有素,故而將阿闍世王的四軍給擊退,戰況是一片星散。

波斯匿王將阿闍世王麾下所有的象馬、車乘、錢財等寶物,盡悉搜刮殆盡,並生擒阿闍世王,將其載到佛前。

波斯匿王跪在地上,額頭觸地,稽首頂禮佛足,然後起身恭敬的退坐在一旁。波斯匿王對佛說:「世尊,此人是阿闍世王,是我故友韋提希王之子,我對此人無怨無恨,未曾得罪於伊,但此人卻常常找我的麻煩,也常常欺負無辜的百姓;然我念在他是我善友之子,我既往不究,我現在於佛前釋放他,令他回到自己的國家。」

佛陀非常讚賞波斯匿王:「善哉啊,陛下,你如此寬宏大量,必將令你恆久安享平安、幸福、與喜樂。」這時,世尊便誦出以下的偈言:

「乃至力自在,  能廣虜掠彼,

助怨在力增,  倍收己他利。」

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因恃力量、權勢而降服敵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贏家;若能進一步以德報怨,必將令自己的勢力加倍增長,同時也令自己與敵方都雙贏。。

佛陀說完後,波斯匿王及阿闍世王都心生歡喜,並隨喜作禮而去。
http://www.charity.idv.tw/1/a55.htm
2017-03-25 00:07:08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二六四)篇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五月五日星期四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這是發生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的事。

有一次,有一位比丘正在禪修,當時他在禪定中思維著:「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永恆不變的身體及物質?究竟有沒有不變的感受、情緒、思想、觀念、行為、衝動、及知覺意識呢?」

這名比丘從禪境中出定,欲向佛陀請教這個問題,便起身來到佛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然後恭敬的坐在一旁。

比丘將他心中的疑惑說出來,並請佛陀解釋。

這時,世尊在地上隨手抓起一把土,問這名比丘:「你有看見我手中的這把土嗎?」

「我看見了,世尊。」比丘回答。

「比丘,這把土沒有辦法永遠的留在我手中,如果它可以永遠的留在我手中,那麼它就是永恆不變。」

佛陀接著說:「我曾以宿命神通回憶我過去前生廣修福德善業,因而獲致精妙可愛的福報的往事。我過去曾於某一生修持慈心長達七年之久,就因為這一份善業,令我歷經地球七次的生滅,都未曾投生到欲界人間。當七劫的時間經過以後,我出生在色界的第二禪光音天。」

「後來,當世界剛開始形成的時候,我第一個出生在梵天,成為創世的大梵天王。接著,當我在梵天的壽命結束以後,又出生在欲界的忉利天,連續三十六次都成為統治諸神的帝釋。」

「接著,十萬次出生在人間,生生世世都成為轉輪聖王,統領四天下,以正法治理人民,並有七寶具足,有: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我有一千個勇猛強健的兒子;四海昇平,其地平正,無諸毒刺,我不以威力、也不以強迫的手段統治國家,一切以正法調伏。」

「轉輪聖王依法配有八萬四千隻龍象,皆以眾寶裝飾,並有寶網覆於背上。同時會建立寶幢,由布薩象王為首在前作嚮導,一天中於早上及傍晚二個時段來到殿前。」

「當時,我心想:『這些大群象,身形巨大,日日往返,途中難免會蹈殺眾生無數,我希望其中的四萬二千隻大象每一百年才來一次。』就這樣,一切如我所願,八萬四千隻象中的一半每一百年才來一次。」

「又轉輪聖王依法也配有八萬四千匹馬,都是以純金打造的交通工具,還有金網覆蓋在馬背上,由婆羅馬王為其導首。」

「轉輪聖王也配有八萬四千輛寶車,有金車、銀車、琉璃車、頗梨車。這些車子都有獅子皮、虎皮、豹皮、及雜色欽婆羅覆襯,跋求毗闍耶難提音聲之車為其導首。」

「轉輪聖王依法統治管轄八萬四千座城池,一切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拘舍婆提城為首都。」

「轉輪聖王依法享有八萬四千種宮殿,這些宮殿都是由金、銀、琉璃、頗梨、摩尼琉璃等寶物所打造,以訶宮殿為上首。」

「比丘!轉輪聖王依法享有八萬四千種寶床,這些名貴的大床都是由金、銀、琉璃、頗梨,種種繒褥、氍氀、毾毛所製造,以迦陵伽的棉被敷蓋在床上,並安置丹枕。」

「還有,比丘!轉輪聖王依法享有八萬四千件名貴的衣服,這些衣服都是迦尸細衣、芻摩衣、頭鳩羅衣、拘沾婆衣。」

「比丘!轉輪聖王依法有八萬四千位玉女妃子服侍,這些美麗聰慧的玉女妃子都是來自高貴的剎利、或似剎利等階級。」

「最後,比丘!轉輪聖王依法享有八萬四千種美味的佳餚飲食,眾美味皆具足,應有盡有。」

「比丘!雖然轉輪聖王依法有八萬四千位玉女服侍,但事實上也只會由一人服侍我;雖有八萬四千件名貴的衣服,但我也只會穿一件;雖有八萬四千座名貴的大床,但我只會睡在一張床上;雖有八萬四千座宮殿,但我只住在其中一間宮殿;………………..。」
2017-03-25 00:07:20
「比丘!你可知我過去前生為何享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福報?擁有如此的權勢?這都是因為三種善行功德所致,分別是:布施、調伏(持戒)、修道(禪定)。」

「比丘,你要知道,一般世間的凡夫俗子都長期沈溺在五欲(色、聲、香、味、觸)的感官刺激中,慾壑難填,永不知足。只有聖人智慧圓滿,而常知足。」

「比丘!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都會成為過去,且終將消失,一定會發生變化。不管他們數量多寡,也不論他們稱做什麼,都必將磨滅。」

「所以,比丘!應止息一切的造作,對於身心五蘊應生厭離、斷欲、解脫。」

「比丘!我問你,色(身體)是永恆不變的?還是會變化的?」

「是會變化的,世尊!」比丘回答。

「既然是會變化的,那麼它是不是苦?」

「是苦,世尊!」

「比丘,如果無常、苦,都是會變化的現象,那麼一位聖弟子還可能會認定這是『我』?或發現另一個『我』?又或者在其中找到『我』的存在嗎?」

「不會的,世尊。」

「同樣的,對於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活動,如:感受、情緒、思想、觀念、行為、衝動、及知覺意識等,是永恆不變的?還是會變化的?」

「是會變化的,世尊!」比丘回答。

「既然是會變化的,那麼它是不是苦?」

「是苦,世尊!」

「無常、苦,都是會變化的現象,那麼一位聖弟子還可能會認定這是『我』?或發現另一個『我』?又或者在其中找到『我』的存在嗎?」

「不會的,世尊。」

佛陀最後總結道:「凡所有一切物質,不論是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都不是我,也不是另一個我,在其中也不可能找得到『我』的存在。」

「比丘!一切有形的物質既然都是無常,那麼從來就未曾擁有,也就無所謂失去。所以對於一切有形的物質都不應心生貪戀、執迷、抓取,應當生厭離、離欲、解脫。同樣,對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活動,如:感受、情緒、思想、觀念、行為、衝動、及知覺意識等,也是做一樣的看待,不應心生貪戀、執迷、抓取,應當生厭離、離欲、解脫。如此,便能獲得解脫知見:『我這一生已是歷劫生死輪迴的最後一站,我已成就最圓滿的梵行,我已經見到了最高的法,我很清楚知道這一世死後不會再有來生。』」

這名比丘聽到佛陀的解說以後,心裡非常的歡喜踊躍,他向佛陀頂禮後,便起身離去。離開後,獨自一人到一處安靜的地方,心裡頭念著佛陀手中那把土的教誨,很努力的思維,不懈怠。因為精進不懈怠,於是成就了最高的梵行,他已見法,可為自身作證:『我這一生已是歷劫生死輪迴的最後一站,我已成就最圓滿的梵行,我已經見到了最高的法,我很清楚知道這一世死後不會再有來生。』

這位尊者已見到了最高的法,心得解脫,成為一位受人類及天神都尊敬的阿羅漢。

http://www.charity.idv.tw/1/a59.htm
2017-03-25 00:08:24
「比丘!你可知我過去前生為何享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福報?擁有如此的權勢?這都是因為三種善行功德所致,分別是:布施、調伏(持戒)、修道(禪定)。」

「比丘,你要知道,一般世間的凡夫俗子都長期沈溺在五欲(色、聲、香、味、觸)的感官刺激中,慾壑難填,永不知足。只有聖人智慧圓滿,而常知足。」

「比丘!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都會成為過去,且終將消失,一定會發生變化。不管他們數量多寡,也不論他們稱做什麼,都必將磨滅。」

「所以,比丘!應止息一切的造作,對於身心五蘊應生厭離、斷欲、解脫。」

「比丘!我問你,色(身體)是永恆不變的?還是會變化的?」

「是會變化的,世尊!」比丘回答。

「既然是會變化的,那麼它是不是苦?」

「是苦,世尊!」

「比丘,如果無常、苦,都是會變化的現象,那麼一位聖弟子還可能會認定這是『我』?或發現另一個『我』?又或者在其中找到『我』的存在嗎?」

「不會的,世尊。」

「同樣的,對於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活動,如:感受、情緒、思想、觀念、行為、衝動、及知覺意識等,是永恆不變的?還是會變化的?」

「是會變化的,世尊!」比丘回答。

「既然是會變化的,那麼它是不是苦?」

「是苦,世尊!」

「無常、苦,都是會變化的現象,那麼一位聖弟子還可能會認定這是『我』?或發現另一個『我』?又或者在其中找到『我』的存在嗎?」

「不會的,世尊。」

佛陀最後總結道:「凡所有一切物質,不論是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都不是我,也不是另一個我,在其中也不可能找得到『我』的存在。」

「比丘!一切有形的物質既然都是無常,那麼從來就未曾擁有,也就無所謂失去。所以對於一切有形的物質都不應心生貪戀、執迷、抓取,應當生厭離、離欲、解脫。同樣,對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活動,如:感受、情緒、思想、觀念、行為、衝動、及知覺意識等,也是做一樣的看待,不應心生貪戀、執迷、抓取,應當生厭離、離欲、解脫。如此,便能獲得解脫知見:『我這一生已是歷劫生死輪迴的最後一站,我已成就最圓滿的梵行,我已經見到了最高的法,我很清楚知道這一世死後不會再有來生。』」

這名比丘聽到佛陀的解說以後,心裡非常的歡喜踊躍,他向佛陀頂禮後,便起身離去。離開後,獨自一人到一處安靜的地方,心裡頭念著佛陀手中那把土的教誨,很努力的思維,不懈怠。因為精進不懈怠,於是成就了最高的梵行,他已見法,可為自身作證:『我這一生已是歷劫生死輪迴的最後一站,我已成就最圓滿的梵行,我已經見到了最高的法,我很清楚知道這一世死後不會再有來生。』

這位尊者已見到了最高的法,心得解脫,成為一位受人類及天神都尊敬的阿羅漢。

http://www.charity.idv.tw/1/a59.htm

呢篇睇完要多多思考
2017-03-25 00:09:43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957經》(婆磋種出家相應/道品誦/如來記說)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二月十九日星期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古印度的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林的精舍裡。當時,有一位名叫婆蹉的外道出家人來拜訪佛陀,他對佛陀合掌問候,接著便坐在一旁開口問道:「瞿曇!我有問題想要請教您,不知您是否有空可以回答我?」

佛陀說:「沒問題,隨你所問,我會為你解答。」

婆蹉問道:「請問,靈魂就是身體嗎?」

「對不起,這個問題是無記,我不回答。」

「那麼,靈魂與身體是兩個不一樣的存在囉?」

「這也是無記。」

婆蹉一連提出十四個形而上哲學方面的問題,都遭到佛陀以「無記」為由拒絕回答,他碰了軟釘子,心裡頭老大不高興,便責問道:「瞿曇啊!為什麼不管我怎麼問你,你都回答是無記?我聽說你的學生死亡時,你曾預言他們往生到他方世界去。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們死亡後,不就是藉由『意生身』【註:婆蹉這裡所謂的「意生身」是指有一個靈魂的存在,也就是現今一般所聽聞的「中陰身」,而不是神通所展現的「意生身」!】而投生到其他世界?為什麼你對我的問題都回答是無記?」

佛陀對婆蹉解釋道:「你不要生氣,這是因為你的前提有問題,我才會說是無記。如果你的問題是改成『有餘』,不說『無餘』,我就會回答你。」

「瞿曇!我聽不懂你的意思。」

「譬如說:火是因為有剩餘的材薪才得以繼續燃燒,如果沒有剩餘的材薪,火就會熄滅,你明白嗎?」

「嗯!這個道理我懂!可是也有例外喔!因為我看過熾烈的大火遇到疾風吹來,火焰便飛到空中,這不就是無餘火了嗎?」

「不對!風吹飛火,仍是『有餘』,不是『無餘』。」

「喔?此話怎講?」

「空中的飛火,是因為依憑著風的因緣而存在,依憑著風的因緣而繼續燃燒,因為依憑著風的緣故,所以仍是『有餘』。」

「那麼眾生死亡後,藉由意生身而往生他方世界,又怎麼會說是『有餘』?」

「一般的凡夫眾生死亡後,會因為『渴愛』的緣故而產生『執取』,因為『渴愛』而繼續輪迴投生,所以我說是『有餘』。」

婆蹉對佛陀說:「啊!我明白了!一般凡夫眾生是因『愛樂』、及『染著』而『有餘』,故而繼續不斷的在六道世界裡輪迴生死,唯有世尊證得了『無餘』,成『等正覺』,不會再繼續輪迴了。沙門瞿曇!很感謝您的解說,不好意思,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必須先走一步,就此告辭了。」

佛陀說:「您請慢走。」

婆蹉聽聞佛陀的解說,心生歡喜、隨喜,便從座位起身離去。

http://www.charity.idv.tw/1/a63.htm
2017-03-25 00:12:15
下面呢篇比較複雜, 要慢慢睇多幾次了解
2017-03-25 00:12:53

譯自《雜阿含經》第五十八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舍衛國的鹿母講堂中。當時世尊於下午三點到五點左右,剛從禪定中出定,並從禪座中起來。他來到眾比丘面前,將坐臥具鋪陳於地上而坐。

佛陀對比丘們說:「比丘們!受陰有五種(五取蘊),是哪五種呢?分別是:色受陰、受受陰、想受陰、行受陰、識受陰。」

這時,有一位比丘從他的座位起來,整理好他的衣服,將身上的架裟只覆蓋在左肩上,袒露著右肩,走到佛陀的面前,右膝跪地,恭敬合掌對佛陀說:「世尊啊!請問這五種受陰(五取蘊)是色受陰、受受陰、想受陰、行受陰、識受陰?」

佛陀表示他會回答,不必跪著問,要他回到他的座位上坐著問就可以了。

比丘聽從佛的指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但當他回到座位上坐好後,佛陀沒有回答他先前所問,他隨即便發出第二個問題【根】。

比丘問:「世尊!請問五受陰(五取蘊)從何而生?是什麼原因令它們集聚在一起,然後產生,接著不斷向外境攀緣接觸?」

佛陀回答:「這完全是由於欲。五受陰在未生起前因無明而造作的業行,接觸了外境,便有了苦、樂及不苦不樂等複雜的感受,因而產生了趨樂避苦的心態,因此心態又造作出善與不善的新業。」

比丘聽後,心生歡喜,接著又提出第三個問題【陰即受】:「世尊!您對五陰的解釋,我已經明白了!想請問您,五受陰是本來就有執取?抑或是除了五受陰以外,另外還有執取(是執取造成五受陰『五陰異受』?)?」

佛陀回答:「你這兩種說法都不對!五陰【五蘊】如果生起欲貪【愛】,那麼就是五受陰【五取蘊】。是欲貪【愛】導致執取【取】,所以應該說是有欲貪【愛】故有執取【取】。」

比丘聽後非常滿意,又提出第四個問題【二陰共相關】:「世尊!您的分析真的是很清楚,弟子的心裏現正洋溢著法喜。想請問您,前一生的五陰與下一世的五陰是否相關?」

佛陀說:「是的!沒錯!這前生與後世的陰陰是有牽連關係的。就好比有人此生未了,便渴求妄想來世要如何,這就必然會【陰】、【陰】相續,實在是『於苦愛喜』【無明】!」。

比丘又提出第五個問題【名字】:「世尊!聽完您的解析,令我喜不自勝。可否請您對五陰作個總解釋呢?」

佛陀回答:「要了解五蘊,當從十一種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的情況。在時間上,有過去、現在、未來;在位置上,則有內、外之分;在性質上有粗、細;在型態上有美、醜;在空間上則有遠、近。比如色蘊,不要說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就是昨日、今日、明日,色蘊也是變異不定的;在內則有身體的器官內臟,在外則是身體的外表;如眼睛、鼻子等是粗色【有見有對色】,細胞、神經等則是細色【不可見有對色】;嬰兒的皮膚是好色,起皺紋的皮膚是醜色;現前的身體是近色,過去或來世的身體則是遠色。其餘的受、想、行、識等,以此類推,都是無常變異。」。

比丘聽後非常的歡喜,又問第六個問題【因】:「世尊!那麼又是什麼樣的因緣造成五陰呢?」

佛陀回答:「首先就色蘊來講,它是由地、水、火、風等四大元素聚合而成的。其他如受、想、行等三陰則是緣於【觸】所生起的,如果沒有與外境接觸,則不會生起苦、樂、不苦不樂種種複雜的感受,沒有這些感受,那麼『想』與『行』也就不會跟著生起。至於『識蘊』則與【名】、【色】是互為因緣,就好比國王是一國之主,但同時也是這國家的一分子。」

比丘又提出第七個問題【味】:「世尊!您能不能再解釋對這五陰的貪愛執著【味】、所生的後患【患】及如何遠離【離】?」

佛陀回答:「比丘!對快樂的感受產生貪愛執著就是【味】,五陰時時刻刻無常變異不定,故而其快樂感受亦非恆久不變,想要永保這快樂的感受,卻又無能為力,只能任令它散滅,面對這樣無奈的現實所產生的苦惱便是因貪愛執著所生的後患【患】,若能調伏對五陰的貪愛,進一步捨離執著,便是【離】。」。

比丘接著問第八個問題【我慢】:「世尊啊!什麼是我慢?又是如何產生的?」

佛陀回答:「如果沒有智慧的凡夫,一直執著這樣的觀念:『五陰就是真正的我,或者除了這五陰以外還有一個真我或靈魂的存在,或者是真我、靈魂與五陰都合一並存了』等…,那麼他就會因自我中心而生起我慢,故而凡事先想到自己,或者覺得自己優於別人。」

比丘接著問第九個問題【無我慢】:「世尊!我明白了。但要怎樣才能消除我慢?」

佛陀回答:「如果能夠正見五陰不是我,因為沒有我,所以也沒有我所擁有的人或東西,更不是有一個靈魂在這五陰之內,這樣就不會生起我慢了。」
2017-03-25 00:13:06
比丘提出最後一個問題【疾漏盡】:「世尊!那要怎樣很快地滅盡一切煩惱,得到解脫呢?」

佛陀回答:「比丘!如果在一切的情況下,都能正知正見五陰非我、非我所,這樣可以很快就可以得到解脫了。」

就在這個時候,會中有一個比丘,心中生起了這樣的一個邪見:「怪了!世尊說無我,但如果真的是無我,那麼現在的我作善惡業,來世又是誰在受報呢?」

世尊以他心通很快地知道這名比丘的想法,便對著比丘們說:「你們之中還是有人聽不懂我的教法,竟然心中還會生起這樣的問題:『怪了!世尊說無我,但如果真的是無我,那麼現在的我作善惡業,來世又是誰在受報呢?』。好吧!我現在再為你解釋一遍吧!比丘們!你們說色蘊是恆常不變的,還是無常變異的?」

「世尊!是無常變異的。」

「既然是無常變異的,你們自己認為是好還是不好?」

「是不好的!」

「既然你們說它是無常的、是不好的,那麼在如來聖法中有智慧的聖賢弟子在五蘊中還會發現有我、我所有、或者五蘊就是我、五蘊中有靈魂等等的現象嗎?」

「不可能,世尊!」

「比丘們!就是這樣,你們應當從各種角度去觀察五蘊非我、非我所、也不是除了五蘊以外還有一個我或靈魂的存在。這樣你們才會生起離欲的決心,進修八正道,正向解脫,最後自知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當佛陀說完後,已有許多的比丘心得解脫,證阿羅漢果。其他的比丘聽完佛陀的教誨後,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1/a75.htm
2017-03-25 01:34:37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2017-03-25 01:45:55
初聞於中 入流亡所
入門,開始聽野,唔係聽出面,係聽自己,就算車聲烏聲風聲都係音波經耳仔再到由自己意識所生
於中,身體中心,心口落小小
不是眉中、腦中

入流,聲音入左來,就由他流走吧,放底放底
亡所,我所,所取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