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喺個post寫讀後感
最近睇咗一半叫《最高學習法》嘅書,本書有講學完一樣嘢要有output (例如寫感想、summary、同人講學咗嘅嘢、教人 and etc.),所以諗住攞依本書啲內容寫返自己一啲感想,takeaway同埋有啲咩action items。
簡單講一講啲背景,依本書係一位叫做樺澤紫苑嘅日本精神科醫生所著,佢之前出過一本叫做《最高學以致用法》,主要係講輸出(寫嘢,講嘢同埋行動)喺學習方面嘅重要性,喺日本amazon銷量幾好。而依本《最高學習法》係佢嘅續集,係講有關點樣喺輸入(讀,聽同埋睇)入手去提高學習嘅效率。利申:冇睇過《最高學以致用法》
而我本身睇依本書嘅原因係覺得平時自己好多時睇完唔同資料(網上或者書)好多時好快就唔記得,所以先睇吓本書會唔會提供到啲咩insight作為參考。
本書分為幾部分,首先介紹咗咩為之輸出同輸入,同埋研究發現學嘢嗰陣兩者嘅最佳比例係幾多(輸入3:7輸出)。然後講有關輸入方面嘅rules,而我印象比較深刻嘅有依幾個points:
1. 設立目標,睇自己真係需要/想睇嘅嘢
而家依個時代資訊爆炸,咩資訊都睇再作出處理嘅話好容易令人覺得攰,所以與其咩都睇,不妨考慮究竟咩係最重要,再揀相應嘅資料去進行深讀。
2. 重質不重量,同埋真係有記得睇過嘅嘢先真係叫做有Input
坊間而家有好多講有關速講嘅書,有啲人太追求量多而忽略咗質,同埋自己其實真係有幾多嘢入咗腦。例如有人一個月可能睇咗幾十本書,但問佢究竟啲書分別講咩嗰陣佢永遠都係一句起兩句止。咁樣就算睇咗好多書都好,將書嘅內容轉化成自己嘅知識嘅效率係好低。如果輸出=輸入嘅話,咁依個人實際輸入其實得好少。咁究竟點樣去提高效率呢?
3. 「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嘅AZ(輸出前提嘅日文簡寫)方法
Basically就係講喺「輸入」一樣嘢嗰陣,會以之後係要去「輸出」為前提。例如睇一本書嗰陣,會諗之後自己點樣去講返本書嘅重點比朋友聽,或者點去講自己對本書有咩感想等等。咁樣嘅話會令自己學嘢嗰陣有返啲壓力從而增加集中力。本書亦都有提到2個星期內輸出3次或以上會對內容轉化為記憶會有大大幫助。
本書講完輸入嘅basic rules之後就每個chapter再詳細以唔同角度去講輸入法喺讀(read),聽(listen),看(watch),活用網絡(internet),學習(learn)同進階(advanced)上嘅應用。
我覺得佢啲points寫得比較零碎,例如喺讀嗰個chapter會講有啲咩方法去揀啲冇伏嘅書去睇。喺聽嗰個chapter講讀者可以考慮用零碎時間(例如搭車返工)嗰陣聽audiobook、點樣先為之傾聽、環境噪音同音樂對於學習/工作嘅影響。喺watch, internet等等都係講應用層面嘅嘢比較多,同埋我覺得有時啲內容都開始離題(例如講去旅行嘅優點‥‥‥)同零碎,所以我喺依方面就唔講太多。
我自己對於依本書嘅感想係本書有啲points係幾有趣。我本身都覺得學完一樣嘢輸出依一part係有佢嘅重要性,但本書提出輸出嘅重要性比我想像中要高。另外我覺得本書寫嘅範圍幾闊,講好多唔同方面嘅輸入,甚至包括有睇電影睇藝術嘢等等,有唔少topics都有少少離題,老老實實後面有啲sections我自己睇完都好快唔記得咗啲內容。
我自己比咗2個to-do items自己去做,諗住既然都睇完,點都要take返啲actions去實踐吓書入面講嘅嘢。以下2個(本身諗住3個,但第3個一時之間未諗到)係我暫時諗到嘅action items:
1. 快速咁設定目標同期限,再揀相關書籍/文章「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去睇
2. 嘗試搭車嗰陣去聽audio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