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威近代史】(七百五十回)
押注
時間線進入1937年8月,戰火蔓延。「七七蘆溝橋」事變發生之後,中日雙方似乎都冇辦法好似以前噉平息事件,反而打開咗潘朵拉盒子,戰火一發不可收拾。事實上,響事變發生後兩國國內都爆出強烈求戰嘅呼聲,上集講過,日本國內有人認為現在並唔係爆發全面戰爭嘅好時機,但係日本政府中亦有積極鼓吹戰爭嘅軍人,例如參謀本部課長武藤章(1892-1948)以及陸軍省軍事課長田中新一(1893-1976)等等,尤其是後者田中新一,更被後世歷史認為係擴大戰爭最重要嘅一個鼓吹者,主戰派大力主張中國內部仍處於分裂狀態,軍事改造目標尚遠,正是發動戰爭的好時機,尤其是考慮到日本以後一定會同更強大且更具威脅性嘅對手蘇聯開戰,速戰速決解決中國,正是千載難逢嘅機會。經濟情況方面考慮,當時日本正遭受經濟大蕭條餘波影響,軍事支出極高,軍隊要維持聲望同控制力,或者增加民眾嘅向心力,最好嘅方法無疑就係發動一場睇起嚟勝算極高嘅大型戰爭。
當然如果你問我,當時日本民間是否渴望打仗?同我所理解嘅角度去睇,我幾乎可以百分百肯定唔想打仗嘅平民百姓一定佔大多數,祇不過大多數人嘅意志,並不代表國家嘅意志,何況邊個想開戰?邊個要血流成河?大家都一清二楚,坐館唔出聲,雙花紅棍點會做嘢?呢位仁兄不但同中華民國開戰,之後更加同力量無比巨大嘅美國開戰,當然事後佢將所有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完全唔關佢事咁話,佢話自己其實冇權話事,響君主立憲制度上亦只係一個扯線公仔,呢位仁兄係邊位?大家一定心中有數。
就算響中國,全國各地都能夠感受到戰爭高漲嘅情緒,知識份子、學生、左派、民間組織、媒體、或者好多唔太聽從南京蔣介石號令嘅軍閥們,佢哋紛紛呼籲要以武力抵抗日本人嘅侵略,其實當時嘅社會輿論,亦經常批評蔣介石嘅國民黨疏於抗日,淨係識得打共產黨(先安內,後攘外),自從1935年華北同埋内蒙古嘅河北,以及察克爾自治政府成立之後,全國民間到處成立抗日組織,遊行示威活動經常發生,識字嘅人都傾向武力抗日,由上而下輻射擴散,全國人民普遍情緒高漲(全國人民並不包括90%以上嘅農民),蔣介石之前推動嘅新生活運動,以軍事方式對民眾意識形態嘅改造同灌輸,其實取得極佳嘅效果。
總括而言,就係識字嘅人、係有想法嘅人、或有權勢或聲音比較大嘅人想打仗,於是就推冇乜想法嘅平民百姓上戰場送死,無論係中國或者日本,大致上嘅情況就係差唔多。凡事都冇必然,歷史更加係冇,只不過啱啱撞著剛剛,戰爭就咁樣爆發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