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威近代史】(七百零四回)
秋風秋雨愁煞人
時間線嚟到1935年嘅10月,10月1號,中美訂立有關白銀買賣嘅秘密協定,情況應該係美國一心要幫助蔣介石建立完善貨幣制度,因為一直以來美國就係蔣Sir背後嘅金主,穩定幣制亦有助穩定政權,扶得起你,當然唔希望你跌低仆街,否則之前嘅投資就會泡湯,講嚟講去,唔好覺得有任何情與義成份存在,到頭來都係生意一盤啫。不過出嚟做過生意都知,有一種情況就係叫洗濕咗個頭,既然個頭都浸濕咗,落埋洗頭水護髮素,就無辦法唔繼續洗落去,為咗撐住個雞頭,死頂都要死頂,否則就會血本無歸。亦都係借人錢定律,唔該爭人錢要爭大嚿啲,爭個少少球零兩球嘢就追到你瘦,爭個天文數字嘅話,你條命就值錢嚕,又係明就明,唔明就唔明江湖道理。以上道理,正式嘅近代史課本絕對唔會教啩,哈哈。
同日,中央信託局開業,相信亦係統一幣制步驟之一,至此,以「四行二局」為中心嘅國家金融體系建立完成。所謂四行,就係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同中國農民銀行。上述四行,三間今日都存在,不過內容同1935年時候係兩回事,只係淨低個名相牌頭嘅,牌頭即係朵,響朵好重要,唔係黑社會術語,人係有慣性嘅動物,果朵靚,好有著數,一陣臭朵就仆街。二局則為郵政儲金匯業局同新成立的中央信託局。國民政府響先後強迫中國、交通兩間銀行「官辦」之後,國民政府又將鄂、豫、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改稱為中國農民銀行,遷至南京,簡單少少啦,啲錢同各種值錢嘅儲備唔該還運曬去首都先,首都幫你保管信心保證喎。之後改組郵政儲金匯業局,加速金融集權過程,所謂金融集權,係一個比較好啲嘅稱呼,正確嚟講應該係將所有錢集中喺中央手上;正如印銀紙我哋都唔會叫印銀紙咁cheap,我哋會用個好聽啲嘅名,叫「量化寬鬆」,睇得透,一切都係名相問題,所以人要讀佛學(唔係哈佛)就係咁解。二局中嘅中央信託局直屬中央銀行,一紙需扁兩個面門,同一樣嘢嚟啫。主要辦理信託、儲蓄、保險及採購軍火等業務,資本額為1000萬元,講真真係唔係多,甚至係小。(窮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