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威近代史】(七百一拾七回)
周恩來張學良見面
時間線進入1936年嘅4月,戰爭眼看無可避免,或者蔣Sir唔想打,亦知道唔夠打,不過喺形勢上,選擇權亦唔係喺中華民國手上。日本方面,政治局面亦都係立立亂,大約兩個月前,1936年嘅2月26日,日本就發生咗一件「二二六事件」,又稱「帝都不祥事件」,直頭係一場軍事政變,當日上午由磯部淺一(1905-1937)、粟原安秀(1908-1936)等年輕軍官率領嘅,以第1師團嘅第1、第2步兵聯隊為主力嘅1400名士兵軍隊,響首都東京發動咗武裝政變,部隊攻入唔同嘅政府機構,殺害咗內大臣齋藤、財務大臣高橋同埋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1874-1936),襲擊咗侍從長鈴木同前內大臣牧野,軍人響4日內佔領咗警視廳、陸軍大臣官邸、陸軍省同埋參謀本部,仲一度佔領東京市中心。叛軍係其宗旨書上表明立場,發動政變係要清君側、除奸臣、排軍賊。
然而叛軍並未成功殺害時任首相岡田啟介(1868-1952)和佔領皇宮,佢哋亦遭到幕後高級將領拋棄,加上昭和天皇(1901-1989)對其政變行動感到憤怒等因素,進而導致叛軍無法實現政權替換,最終於2月29日繳械投降。有別於先前數次類似青年軍官刺殺政府要員從輕發落判例,二二六事件中主謀起事者多受處重刑。在歷經一系列非公開審判後,共有19名叛軍領導人物判處死刑,另有40人判監。日本陸軍中「皇道派」勢力就此衰落,日本國內曾一度流行以刺殺方式達到政治訴求嘅活動也就此終止。
你話當時中華民國政治混亂,其實日本都唔可以講笑。去到1936年踏入夏季,其實全世界度度滾瀉屎,經濟蕭條,全球大部份國家陷入水深火熱狀態,一係躺平咁死,一係奮起打一場先死,橫死掂死,睇你點揀嘞?或者更加簡單去睇件事,社會上冇嘢撈,入伍當兵自然亦係最理想不過,有公務員糧出有皇家飯食,時勢差之下,搵食艱難,人嘅要求亦都好簡單,搵份嘢撈吓,至於份嘢撈乜?要做啲乜?其實冇乜關係,出糧嗰個要做乜就做乜囉,否則餓死街頭。衹要唔駛餓死,你叫我殺人放火都可以。有時睇見紀錄片審判啲戰犯,問啲戰犯點解可以埋沒良心做事?我都覺得好奇怪,食唔飽講咩良知呢?好似身光頸靚,衣食無憂,屋企仲要有菲傭去講共產主義,睇怕好難到肉;同樣道理,冇得食去學人講良知,你估拍戲咩?記住,唔係意識決定存在,係存在決定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