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睇過你本書,純粹講下我對現代社會女男困境嘅睇法:
縱使有聲音強調現代社會已經是男女平等,他們其實未有意識到男仍是放在女的前面的意義。就跟這些言論一樣,性別不平等藏在無數的細微末節中,潛伏在文化脈絡中。就香港而言,儘管傳統父權制度受到現代化的衝擊,但仍然保留父權社會的特徵(例如:子女默認冠父姓),父系血緣傳承的核心概念、男性中心主義、陽具中心主義等父權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隨著女性解放運動的興起,提升社會地位,獲得一些保障女性的權利,但傳統父權意識形態不曾消失,男性中心和男性統治仍然存在。
父權制度本是矛盾和衝突的,女性遭受男性壓迫,弱男被強男傷害。男性兼具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縱然在父權制度下過得不開心,但整體而言對他們有利得多,成為最不願意抵抗這個體系的支持者。
男性放不開因生理性別而賦予的權利,迷失於生物決定論和本質主義的性/別論述,強調男性支配的角色,也深知達成男子氣概標準獲得的利益。當男人還做著有朝一日打敗強權男人,爬上權力地位的頂峰,獲得金錢名譽女人的美夢,那麼他們就不會在父權編織給他們的美夢中醒來。
弱勢或弱者的男人,包括陰柔男、底層男,遭受男人而來的傷害,不是屈從於強男的胯下,就是反過來壓迫女性(例如:底層男闝蟲),把怨氣發洩在女性身上,滿足自己身為男性自尊心。即使顛倒性別角色的設置,一些陰柔男雖然是父權定義的弱男,但內化的父權意識形態使他們保有兩性不平等的敏感度,不甘於成為傳統女性的屈從地位、從屬女性的角色。他們即使有意識到自己在女性面對的地位,在日常細節總是不自覺流露出特權男性的模樣。
從男性生理身體而來的男人身份出發,男人(異性戀)的痛苦來源常見於此:
皮肉之痛:酷刑、拷問、刑求等古代肉刑,男性作為一個「人」的所展示的肉體痛苦的懲罰。
最自豪、自己成就最高、最引以為傲的能力被取代:工作、成就等公領域的能力認可,建立自己的男性身份認同感,符合男人的父權男性標準。所以,不少男性一失業就不知所措,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男性尊嚴受損。
被強大的男人打敗得落花流水,輸得一敗塗地,變成弱者:出於成王敗寇、勝者全拿的父權邏輯。
自身最重要的寶物被掠奪:例如珍藏的玩具、被當作戰利品和性資源的女人。男人一方面幻想自己成強男,另一方面害怕強男、不願成為弱者。因為深知弱者是男人的恥辱,隨時隨地失去自己最珍視的東西,產生一種危機感、不安全感。
屈辱感:胯下之辱、屎尿屁、舔鞋底等男人被糟蹋、屈從於強男而來的羞恥。或者男人被女人控制做著心裡不情願之事,感到有損男性尊嚴,真不是個「男人」。
被當作女人般看待,被恥笑不是男人、娘娘腔、比女人弱小膽小等:女人比男人低等的父權邏輯,被當作女人的男人等於侮辱他沒有男子氣概,得不到男性陣營的認同。
自身的女性親友遭受痛苦:例如母親、女兒。出於男人是女人保護者的角色,尤其看重母子關係,男性天生戀母情結的情感,他人侮辱母親=侮辱自己的出身。
被男同性騷擾或性侵犯,菊花被男人陰莖插入:男人被當成性客體、被征服的恐懼。以及恐男同深櫃情結,害怕自己是同性戀和有生理反應,一旦成為同性戀就會危害他在父權社會的地位和失去異性戀男性的特權。
性能力受損或不如他人:男性活在陽具中心主義制定的男人標準之下,用父權的眼睛檢視自己的性能力和性表現,量度陰莖夠不夠粗大長硬,計算陰莖進入陰道的持久時間,用女性性高潮表現來確認自己的性能力等等。當男性的陰莖短小幼軟,低於平均值,常常出現自卑感、低自尊的心理。
閹割陰莖:陰莖=自身認同=男人的象徵,沒有陰莖=不是男人,產生性無能的巨大恐懼。
至於解決方法,其中一種是女性主義。女性主義是解救他們焦慮和痛苦良藥,釐清問題根源所在,是一劑苦口良藥。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120358/1/10.pdf
例如:畢恆達〈男性性別意識之形成〉的受訪者。這篇已是二十年前的論文,台灣華人社會的性別問題跟現在香港有不少相同之處。
不過,我認為男性就算接觸女權思想,也不會有什麼顛覆性的改變。
首先,要將多年建立的價值觀推倒重來,拋棄信奉了多年的真理,不是易事。
其次,男性很難跳出這種客體化女性的論述角度。男性將女性視為客體,確立自己的主體性。男人口中所說的女人其實是男人,是在言說自己。男人如何看女人,是在表達他們想女性成為什麼,自己想要什麼。
再者,男性要擺脫自己的父權思維,其中一大障礙來自於身處的男性陣營。男性時刻檢視自己的思想有無符合父權標準,發言顧及到其他男性的看法和感受,例如你在文中假想出來的「仇女撚」。
此外,男性能做到最多是追求性別平等,在父權制度下修修補補,是有其局限性的改良派。
在新舊交替的社會環境中,既不是傳統父權社會,又達不到性別平等,處於模糊尷尬的地帶,而性別上的衝突和矛盾則顯得更加尖銳。
有個說法:當現代社會女男遇到親密關係和婚姻家庭的挑戰時,男性往往想回到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女性往往選擇分手或離開。
我就覺得,目前社會狀況,總有一些女人願意並選擇做傳統女性角色。可能是先天契合和後天塑造的性情和興趣,條件上較多符合性別刻板印象;或者為了達成自己的生育目的,而選擇找個好男人結婚這條最主流、順暢、最少阻撓的道路;或者承受不了社會壓力和家庭壓力,顧及社會的目光,於是順從主流的生活模式;或者受到父權意識形態的內化,認為女性一定要結婚生子,成為母親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等等。
一些女性走出男權傳統的籓籬,自身跳出父權標準,徹底離開父權女男之間的角色扮演遊戲。這類女人,男人基本上在婚戀市場不會接觸到。
一些女性既想掙脫父權,卻又依附於傳統父權下,呈現的矛盾和掙扎。
其中一種是,有的女性一方面追求女性角色的獨立自主,另一方面仍然要求男性符合父權陽剛氣質的標準,這種模式姑且稱為「女強男更強」(我會視為男強女弱的其中一個分支)。有人用社會主義女權的框架分析,女性向上嫁找個比自己條件高一點的男性,才能彌補女性在再生產勞動中的付出。然而,無論如何合理化男強女弱、男高女低的所謂理想模式,在資本主義的世界,在現實物質基礎下,這種理想模式下女性注定落在權力結構的下位並受到宰制。
另一方面,符合父權標準的陽剛男大多喜歡小鳥依人的溫柔父權女,享受父權社會的男性特權,這些有菱有角的獨立自主女性不受他們歡迎。她們或會作出不徹底的抵抗,或會妥協、讓步、委曲求全,迎合男性的需求,做次等的選擇。
女人要進入婚姻制度、跟男性發展親密關係,就不可能避免面對父權制度而來的挑戰,需要跟男性討價還價,互相角力,並因此受苦受難。在我看來,一日父權制度存在,社會文化環境不變,流傳父權意識形態,個人存有父權思想並跟男性婚戀性愛,都會有這些問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