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成因就係經濟上嘅誘因。中世紀英格蘭主要嘅財政來源,就係紡織貿易。不列顛群島農業冇歐陸咁發達,錫礦又賣唔起價錢,得返數之不盡嘅綿羊有利可圖。英格蘭人起勢生產羊毛,由鄉下間小屋生產,變成喺城鎮入面開工場制造,促進咗城鎮化。依啲羊毛分銷歐洲各地,去到十三世紀末,西歐大部分以手工業起家嘅城鎮好似米蘭咁,已經對英格蘭進口嘅羊毛產生極度嘅依賴。羊毛出口可以話carry住成個英格蘭嘅經濟。
眾多出口地當中,最重要嘅係一海之隔嘅弗蘭德伯國(County of Flanders),即係荷蘭南部鹿特丹,同埋比利時北部安特衛普一帶。英格蘭人將羊毛賣俾弗蘭德人,佢哋將羊毛加工成呢絨,再賣返去英格蘭。弗蘭德地區一直都係法王嘅領地,但係當地講荷蘭話嘅城鎮享有高度自治,而且一向不滿法王向佢地伸出魔爪。法國一旦控制嗰度,將會對英格蘭嘅經濟造成好大嘅打擊。
與英格蘭一海之隔的弗蘭德
中世紀英格蘭的牧羊人
至於第三個成因就嚟自英格蘭另一個好鄰居蘇格蘭。英蘇和約後,一部分原本喺蘇格蘭有土地嘅英格蘭地主,喺1332年私自組織軍隊北征,諗住收復失地。當時嘅蘇格蘭王係布魯斯5歲既仔大衛二世,地主軍團嘅目標係推翻大衛,擁立前蘇格蘭英雄巴里奧嗰仔愛德華.巴里奧(Edward Balliol),不過就遭到蘇格蘭人激烈抵抗,巴里奧尋求愛德華嘅協助,當愛德華知道大衛政府正尋求法國資助,就宣佈北安普頓條約失效,親征蘇格蘭,展開第二次蘇格蘭獨立戰爭。
愛德華喺哈里頓山一戰(Battle of Halidon Hill)中大敗蘇軍,人數較少嘅英軍居高臨下,向深陷泥沼嘅蘇軍展開一輪狂射,蘇軍統帥兼國王監護人戰死,隨行嘅貴族同騎士幾乎被全殲,死傷達4000人。咁英軍呢?
14人。
蘇格蘭喺依一戰入面幾近收皮,要用幾十年時間先可以恢復元氣,小國王大衛出逃法國,巴里奧登上王位,給予英格蘭大片領土,但係翌年就被蘇格蘭保皇派推翻。廿歲嘅愛德華首戰得利,本來想再次出征,但係礙於法國隨時會插佢背脊,於是改變策略。「與其鏟除頑固的薊草,毋寧摘取光榮的百合」,佢將箭頭指向法國。
哈里頓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