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係《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講:
從宋明理學到「現代新儒家」,都一貫抨擊荀子,表彰孟子,並以朱熹、王陽明直接孟子,認為這才是值得繼承發揚的中國思想史的主流正宗。而三十年來國內的研究則又大都只讚揚表彰荀的唯物論,或則抨擊他的尊君尚禮的法家傾向。這些似乎都沒有抓住荀的要害。孟子固然有其光輝的一面,但如果完全遵循孟子的路線發展下去,儒家很可能早已走進神秘主義和宗教裡去了。正是荀子強調人為,並以改造自然的性惡論與孟子追求先驗地性善論鮮明對比,才克服和沖淡了這種神秘方向;同時由於盡量吸取了墨家、道家、法家中的冷靜理智和重實際經驗的歷史因素,使儒學的重人為、重社會的傳統得到了很大的充實,從而把儒家積極樂觀的人生理想提高到「與天地參」的世界觀的崇高地位。
我地曾經講過荀子嘅歷史地位評價係「開高走低」
主要原因有兩個
1.學術研究
其實到左二十一世紀,係一個「荀學復興」嘅時代
其一係孔孟傳統嘅脈絡研究無咩新意,自然會轉向研究荀子啦
其二係現代學者對荀子有更深了解,唔再覺得係「歧出」
甚至有大陸學者提倡新四書,要列埋荀子入去
亦有人指出荀學同宋明理解嘅脈絡詮釋
可以預期荀子嘅地位係未來一定會得到提高
學術界嘅影響力雖然唔係咁快,但都值得我地期待嘅
2.歷史問題
我地當然可以理解荀子之學說
導出兩位重要嘅法家人物:李斯、韓非
但其實法家思想嘅脈絡,早就出現,本身就流傳係戰國時代
與其話荀子導出佢地,不如話係時代導出佢地
牟宗三都話戰國係一「純物量的精神」
荀子因應時代,企圖為使儒家學說更貼近現實
因為唯其如此,先唔係落入純理想嘅主義,只求內在德性
通過今次研讀荀子嘅思想,相信大家對呢個歷史問題會有更深刻嘅思考
非十二子: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為:君子能為可貴,而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而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而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
要講到荀子思想能否應用於當下
不如反轉頭去睇,荀子思想係古代嘅用係咩?
發揮功用之後,今人如何轉化出新嘅思維?
對於古代思想,我閱讀果陣更關心係:
古人係古代呢個環境,佢嘅思想模式,點樣展開佢嘅思想論述?
古人係充滿局限嘅環境入面,用咩態度面對困難?
呢兩樣嘢,先係人類係呢個世界必然遇到嘅問題
我地用現今嘅知識,似乎好輕易就能夠批評:
古人諗嘢咁柒,有撚用咩?
古代嘅思想,當然唔可以套用係現代
但當中展現嘅思想模式、人生態度,係好值得參考
「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
儒家入面,特別強調人格美學,君子,本身就係美嘅呈現
雖然可能經過中學教育,會覺得好老土好教條
其實簡單黎講,都不出於「頂天立地,無愧於心」八個字
呢一樣嘢,往往係我讀儒家經典最能感受嘅人格美學
真正嘅儒者面對時代命限,展現嘅人生態度係好動人架
思想嘅契合,有時候係講性情、機緣
我都係無意間讀到荀子嘅思想
知道佢點樣被世人誤解
而佢又點樣積極咁面對時代問題
係孔孟之外,原來都仲有個荀子
希望呢一次係大家閱讀荀子嘅機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