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讀書時再睇孟荀,兩者比較下,更覺孟子套野站唔住腳。
其實孟子同荀子對「性」嘅定義,都係一樣,都係講「人嘅本性」(權且用佛洛伊德講嘅「本我」嚟互相詮釋)。
只係孟子認為「天性有惻隱,人作惡係受到後天教壞」;
而荀子就認為「人類天生只有獸性,唔經後天教化,就會係禽獸——滿足食訓痾扑嘅天性」。
至於孟子嘅論據,就只有「水向低流」、「人有四肢」呢類監粗嚟嘅比喻。好少少就用「孺子入井」呢個近磅d嘅事例,但佢都係解唔到點解「人不忍見孺子入井」呢個係人類天性、而唔係我地後天受薰陶(如:自古以來法律都禁止百姓殺人,從而潛移默化覺得生命係可貴)?
反之,荀子一句詰難點爆咗孟子嘅盲點:「如人係性善,我地駛鬼有法律禮樂?」
呢句詰難,其實係直插孟子性善論嘅前設。
如果人係性善、惡行只係後天教壞,咁由盤古初開時有人類呢樣野開始,理應成班「初民」都係性善,咁「第一個惡」喺邊度嚟?攪到要班「聖王」制禮作樂約束人類行為、乃至儒家中人對班「聖王」神咁拜。
無錯,我個時就係諗假如性善係正確,咁第一個惡行係點黎
Christianity就將「第一個惡」推畀引誘亞當夏娃嘅個條蛇
我好同意你所講,荀子質疑若然係性善,根本就唔會有咁多禮樂出現,但同時亦因為荀孟對「性」有不同見解,導致孟子嘅思想唔多重視「禮」,反而重視「義」;而荀子係非常重視「禮」,that's why荀子其實好接近孔子,因為孔子都好強調禮
孔子既禮係要制度同精神都有,文質兼備
荀士只重視禮既制度,或者因爲咁先比傳統儒家排斥??
後面講禮論篇會講到
絕對唔係得個殼
荀子嘅禮係有義係入面
講起孔荀嘅分別,我認同荀子多過孔子
孔子係話:假如老豆做錯野,若然個仔勸唔掂,都唔可以告發老豆
荀子就唔同,勸唔掂就要告q老豆
孔孟都有唔同,孔子會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實際上即係淆底獸,用現代嘅講法咪即係扮晒反政府但又唔敢帶頭衝囉)
孟子唔同,孟子就話,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兩者不能兼得,捨生取義也!
唔好意思,講錯左,唔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我記得有個故事係講孔子被圍,最後講大話走佬,我又唔記得個成語,應該唔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君子不立危牆好似係孟子嘅)
《史記·孔子世家》: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最尾嗰句即係點?
唔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