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局限?人治重於法治——君道篇
講起儒家思想同現代嘅關係
成日都會有一個主題,就係儒家可否民主啦
最穩陣嘅講法係,兩者並無衝突
咁其實儒家思想始終係古代
思考嘅係當時嘅制度,諗嘅係點樣治國平天下
無萬能萬用嘅思想,我地必須接受古代思想有佢嘅局限
自孔子至孟子再到荀子
其實都強調治國者要得「民心」
君主要以「仁義」為本,施行德政
不過大部份都係針對統治者嘅角度思考
而且,涉及制度層面嘅嘢,講得唔多
人民只係被動嘅,受統治嘅角色
唯一反抗,只有極端嘅革命
荀子 君道十二篇
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
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羿,神射手,佢嘅箭法無失傳,但後世變唔到佢咁勁
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禹,聖王,佢治世之法仲留係到,但後人都係無佢咁勁
荀子呢到強調嘅係「人」
「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
人係好緊要嘅,係一切「法」嘅根源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君子>立法>以法為治>善治
因此,「人治」係大於「法治」
無君子嘅話,有法都係多餘
我地可以睇得出,荀子嘅角度係站於統治者嘅
荀子強調「君子」,亦都係儒家仁義為本嘅呈現
有「君子」樣樣都無問題
無「君子」有法都無用
請問為人君?曰:以禮分施,均遍而不偏。請問為人臣?曰:以禮侍君,忠順而不懈。請問為人父?曰:寬惠而有禮。請問為人子?曰:敬愛而致文。請問為人兄?曰:慈愛而見友。請問為人弟?曰:敬詘而不苟。請問為人夫?曰:致功而不流,致臨而有辨。請問為人妻?曰:夫有禮則柔從聽侍,夫無禮則恐懼而自竦也。此道也,偏立而亂,俱立而治,其足以稽矣。……是故窮則必有名,達則必有功,仁厚兼覆天下而不閔,明達用天地理萬變而不疑,血氣和平,志意廣大,行義塞於天地之間,仁智之極也。夫是之謂聖人;審之禮也。
儒家嘅政治思想
著重係上面以仁義治國,造福萬民
而唔似今時今日以人民監察政府嘅諗法
因此,荀子一再強調為君者應該點做
荀子強調道德倫理之關係,並以人君為首:
人君>人臣
人父>人兄>人弟
人夫>人妻
以上種種典範,都係必須以「禮」為本
當由人君者一步一步去做,直至大家都咁
就可以「俱立而治」
「夫是之謂聖人;審之禮也」
「禮」因此係人君者為聖嘅修行功夫
請問為國?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圓而水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則臣決。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故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
既然係講「以上治下」
咁荀子為左天下萬民著想
自然更加強調君主嘅仁義道德
所以為國最重要係「修身」
君者係最高嘅標準
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
君者就好似水盤咁,人民好似水咁
圓盤水就圓形,方盤水就方形
係一個統治者佔有絕對影響權嘅比喻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為己用,不為己死,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而求敵之不至,不可得也。敵至而求無危削,不滅亡,不可得也。危削滅亡之情,舉積此矣,而求安樂,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時而落。故人主欲彊固安樂,則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反之政;欲脩政美俗,則莫若求其人。
荀子畫公仔畫出腸: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
講出君之於人民嘅重要性
亦都係禮義最高嘅代表,因為可以教化天下
如果當為君者唔愛民:
不愛民>不為己用>士兵廢>比敵人打>亡國
因此,為君者必須重視人民
行好嘅政策,任用好嘅臣子啦
荀子的確有佢嘅時代局限
但同時亦係佢嘅時代提出好有價值嘅睇法
古人提出嘅嘢,無論好唔好
始終我地先係活係呢個時代嘅人
無論儒家現唔現代都好啦,都無直接關係
我地先係最終嘅決策者,可以做最好嘅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