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終於得閒寫書介啦
今次想講嘅係大名鼎鼎嘅民族主義研究經典、由Benedict Anderson寫嘅《想像的共同體》
話說呢本書喺各地出版嘅情況同埋封面設計都幾有趣,作者題跋嘅時候分析咗一大輪
論點
Anderson首先定義「民族」做「自我設限、有主權嘅想像的共同體」
- 「想像」,係因爲無一個民族嘅成員會識晒所有其他成員;呢點唔係民族獨有嘅特性,基本上比較大嘅羣體都係通過想像建構出嚟嘅
- 「自我設限」,係講緊民族同eg 宗教唔同,民族點都有邊界嘅,唔會話全世界嘅人都可以成爲某個特定民族嘅成員
- 「主權」,就係因爲民族主義誕生嘅時代,正正係 面對宗教多元,加上君權神授理論慢慢失效,人民追求自由嘅年代。
而Anderson喺
呢本書嘅目標,係想解釋民族主義思想最初點樣喺特定嘅歷史時空生成,然後慢慢模組化,畀唔同地方嘅人copy-paste
民族主義興起有三大先決條件:
1. 隨住航海大發現、歐洲人接觸不同文化、拉丁文逐漸少人用,人唔再相信只有某種特定語言(拉丁文)先能夠追求真理
2.不再相信君權神授
3.不再相信古往今來盡在天命註定-->人開始有「時間在流動」嘅歷史感
正正因爲呢三項變化,令人要尋求宗教以外新嘅方式,去解釋羣體情感、權力同埋時間
(Chapter 3) 拉丁文嘅衰落,主要係源於印刷術同埋資本主義嘅興起。
一直以嚟,大部分人都淨係識自己嘅母語㗎啫,得少數教會精英識得講拉丁文。印刷術興起之後,爲咗吸引讀者買書,噉啲書自然係用唔同地方嘅母語嚟印刷,再加上宗教改革,就加速咗拉丁文嘅衰落。
印刷資本主義有三個影響:
1.一方面削弱拉丁文主導地位,一方面整合類似嘅方言,令到越來越多人用同一種語言想像出共同嘅社羣。
2.減慢語言變化嘅速度,令到民族呢個羣體嘅歷史睇落去好似好悠久噉
3.令某啲語言種類變成「標準語」,其他種類就淪爲方言
留意呢種歷史趨勢原先係無意嘅發展嚟,後來有啲國家eg 蘇聯、土耳其 會刻意採用呢種做法嚟調控民族主義;正如一開頭所講,
民族主義嘅流播,就好似將個template加啲變化然後不斷抄嚟抄去。
嚟到呢度,你會留意到國家嘅疆界 同埋 語言嘅分佈往往都唔一致,點解會噉呢?Anderson就追溯到佢認爲嘅民族主義嘅發源地——唔係歐洲,而係美洲國家嘅歷史。
(chapter 4) Anderson提出咗語言以外另一個塑造民族認同嘅機制:
殖民主義下嘅行政調遷以及地區媒體,塑造殖民地人民嘅身份認同。
正如宗教社羣嘅認同感,好多時候係靠成大班信徒一齊聖地巡禮嘅共同經歷嚟維繫
而類似嘅心理,亦都可以喺官員嘅派遣調遷上面搵到
Anderson比較咗歐洲帝國喺本土以及喺美洲殖民地 兩種官員調遷機制嘅差異:
喺歐洲本土, 官員會喺全國唔同地方調嚟調去
喺殖民地,墾殖者後裔(creole)就唔同,佢地因爲出生地乃至種族混血嘅緣故,
喺種族主義嘅影響下不被中央政府信任,調遷嘅範圍來來去去都係喺返所屬殖民地嘅,頂盡都係去到殖民地首府。
呢個時候加埋上面講到嘅印刷資本主義,美洲殖民地嘅墾殖者後裔就開始培養出自己身份認同,乃至後來有一連串殖民地獨立革命建立共和國。Anderson覺得呢點重要過 自由主義啓蒙思想帶嚟嘅影響。
Anderson喺chapter 6有提到,蘇格蘭民族主義相對遲出現,主要與人除咗語言同化之外,亦都係因爲蘇格蘭人官位升遷上無受到特別阻礙,所以無培養到自己嘅身份認同
(chapter 5) 源自美洲嘅民族主義思想,連帶佢地嗰套民主共和思想,
成套嘢set好晒模組好似盜版軟件噉樣傳返去歐洲
而呢個時候歐洲本身都起咗唔少變化。
首先,歐洲同其他文明古國(印度、中國之類)接觸後,開始意識到可以借鑑其他地方嘅思想改造自己社會;另外,語言學同埋文獻考據學嘅興起,再次削弱拉丁文等經典語言嘅地位,歐洲人意識到唔同語言都有平等價值,無話邊隻神聖啲,自己母語自己救
跟住就有好多學者去研究自己嘅語言、整下字典、寫下文學噉;然後喺印刷資本主義推波助瀾之下,中產階級以及新興嘅工商業資產階級,就係呢啲母語作品嘅主要消費者
同時佢地亦都受到 美洲傳嚟嘅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影響。
值得留意,喺呢度歐洲同 美洲殖民地就有唔同
美洲就係單一語言嘅殖民地;而歐洲嘅帝國往往都係多語言嘅,尤其是皇室/統治階層用嘅語言往往係少數。
噉班中產覺得國家係屬於講同一種語言嘅人民嘅,所以佢地就開始挑戰皇室嘅統治
(chapter 6)
面對住嚟自民間嘅民族主義挑戰,一向離地、連語言都同普羅大衆脫節嘅皇室統治階層自然都要作出回應啦。
噉佢地就有樣學樣玩民族主義,搞咗套「官方民族主義」(official nationalism)出嚟;德意志帝國皇帝,都要強調自己係德國人嘅皇帝;
同時日本倒幕「尊王」之後,爲咗「攘夷」,就抄德國套民族主義自強。噉Anderson就話因爲日本係島國,無乜國際互動意識,加上當時西方國家殖民主義「教壞」日本,所以日本嘅民族主義就有帝國主義色彩。
然後其他國家例如暹羅(後來嘅泰國)皇室驚中國辛亥革命思想傳入、奧匈帝國等等,又走去copy-paste呢套官方民族主義。
但係因爲帝國嘅疆域,同埋按語言決定嘅民族國家界線,兩者係唔同嘅,所以官方民族主義總係伴隨住語言同化;但係被同化嘅人,又會被帝國腹地嘅民族主義者排擠,無辦法進入「核心嘅內圍」,所以就有後來嘅殖民地獨立。
(chapter 7) 帝國採取嘅官方民族主義,本身亦都影響到 殖民地自己嘅民族主義想像,最重要嘅方式就係
教育。
爲咗培養多啲殖民地官僚,二十世紀後嘅殖民地開始提升人民嘅教育水平。
而帝國因爲官方民族主義政策,開始用民族角度詮釋自身歷史,
而當佢地灌輸呢套歷史畀殖民地人民嘅時候,就順帶灌輸埋民族主義。呢班學生,好多都係第一代接受殖民教育,佢地上堂嘅內容就係圍繞住殖民地嘅疆界,佢哋嘅同學都係同一個殖民地嘅人,升學都係去殖民地首府嘅大學;於是乎就好似當年美洲班creole噉,呢班雙語知識精英就培養出以殖民地疆域爲想像嘅共同體意識,成爲民族主義先驅,copy-paste歐美嘅民族主義,並且用新嘅科技傳播資訊,令到共同體想像甚至可以跨越語言邊界。
有趣嘅係,「官員升遷」同埋「教育升遷」兩種機制,塑造出嚟嘅共同體意識可以指向唔同疆域;而「官員升遷」嘅影響力係大啲。Andersen就舉咗「印度支那」同埋「交趾支那」地區嘅民族主義想像做例子,指出呢兩種地域想像點解最尾keep唔到落去,而係變成而家嘅中南半島國家——老撾、柬埔寨同越南;對比印尼,點解咁多島嶼都仲keep到一個國家。
大致上Anderson本書就係講呢啲
仲有啲point我無提到,想知就去睇書啦
評價
Anderson舉咗好多歷史例子做論證,好多detail,睇到頭都大埋
建議第一次睇的話速讀(可以用上面嘅大綱做guide)
唔使太focus啲細節位
睇完大致get到講乜,先再睇多次。
我因爲睇一陣又放低噉,睇完第一次其實已經唔記得開頭講咗乜
爲咗打呢篇書評 好快噉擸多次,先至有比較整全嘅了解。
話說假設將香港代入殖民地嘅位置的話,中共叫香港班公務員上中國實習,又叫學生去大灣區讀書,想達到嘅效果就好明顯
不過正如殖民帝國對邊陲帶有戒心,而呢種戒心又會造成離心,究竟中共係咪真係會冒險吸香港啲公務員上去呢,拭目以待
btw btw 正體中文譯本係由臺灣嘅吳叡人教授翻譯
初版係由時報出版(中時佬細創立)
Anderson特別屌鳩時報出版無學術素養,私下容許中國盜版以及喺未經吳叡人嘅同意之下將成個chapter 9鏟走咗(因爲提到某個玻璃心嘅囯家嘅前領導人)。
中時臭名遠播,實非朝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