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威近代史】(二百一拾八回)
袁世凱平反系列
1911年9月,長江流域兩大革命團體「文學社」同「共進會」取得合作共識,籌備於武昌發動一次大型起義。起義臨時總司令由文學社社長蔣翊武(1885-1913)擔任,共進會軍務部長孫武(1879-1939)擔任參謀長。9月16號,兩會派出居正(1876-1951)前赴上海,邀請同盟會黃興、宋教仁同譚人鳳嚟武昌主持大計。
當時,文學社嘅成員幾乎都係湖北新軍嘅士兵,知識水平較低。而共進會嘅負責人差唔多都係日本留學生,其中大部分係同盟會嘅會員,共進會雖然叫共進會,但係其實佢哋係同盟會嘅分部。
9月24號,兩個革命團體初步擬定武昌起義嘅日期係10月6號。9月25號居正到達上海,立即同中部同盟會領導人譚人鳳同宋教仁取得聯繫,同時,中部同盟會亦派遣特使去香港,邀請真國父黃興北上主持大局。順帶一提,成個過程身在海外嘅孫文完全唔知情,佢當時甚至策劃緊雲南另一場起義活動……所以後來武昌起義爆發,佢完全打咗個突!
9月底,由於革命同志又將革命行動爆響口,清政府當局已經知道革命會隨時爆發,當時武漢三鎮謠言滿天飛,冇人知道革命會幾時爆發?事後有證人指出,其實當時所有革命人仕都等緊黃興北上主持大局,所以由始至終冇一個確實嘅起義限期。
10月9號清晨,蔣翊武返到武昌,佢召集革命同志開會,同時知道黃興肯定已經響前赴上海途中,佢等待形勢進一步發展,再作打算。但係上午,喺漢口俄租界嘅一個革命機關,偶然發生炸彈爆炸,孫武喺件意外事件中受咗傷,警察到場逮捕咗幾個革命黨人,係噉嘅情況下,孫翊武被迫改變原先嘅決定,10月9號下晝5點,佢似臨時總司令名義發佈命令,於10月10號午夜採取軍事行動,發動武昌起義。
當時大約有25個營嘅清兵註紥於武昌附近,人數大約有15000到18000人之間,由於四川保路風潮擴大,清廷調走咗大部分新軍入川鎮壓,武昌防守空虛,而起義時傾向革命嘅全部兵力大約有五個營,2000人左右。
10月10號午夜,孫翊武嘅起義訊息冇被傳開,當晚湖北當局搜查了幾個革命機關,32人被捕,大量槍枝子彈同製造炸彈嘅炸藥被查抄,總司令孫翊武收到風,漏夜離開武昌。而新軍裡面嘅革命同志,人人自危,10月10號朝早,三個革命黨人被殺,謠言四起,甚至有人話政府當局已經攞到革命組織嘅士兵名單,於是軍隊內嘅革命士兵決定不能坐以待斃,決定當晚採取行動,10月10號嘅武昌起義就係咁樣爆發咗。
10月11號中午之前,經過一輪戰鬥,革命黨人成功取下武昌,取得勝利,成立臨時湖北軍政府。但係呢個時候,佢哋冇一個正式嘅領導人,於是士兵們無可奈何,捉住一個叫黎元洪(1864-1928)嘅統領,強迫佢擔任臨性軍政府都督,其實黎元洪只係革命黨人一個政治俘虜,起初佢甚至唔肯用湖北軍政府都督嘅名義簽署任何官方文件同公告,所以革命黨人不得不冒他簽署。不過最諷刺嘅係,後嚟黎元洪得到名不符實嘅聲望同榮譽,居然成為民國政治舞臺上一個舉足輕重嘅人物。
事後,葡萄嘅孫文就話,革命嘅成功純粹出於偶然。但係咁樣講其實又係錯,孫文低估咗武漢三鎮積存落嚟嘅革命力量,亦都低估咗普羅群眾反對清廷嘅激情。其實從第一槍打響之後,革命士兵都執行住之前嘅戰略同部署,如果冇咗之前嘅大量事前革命準備,雙十革命根本亦唔會成功。
叉開一筆,武昌革命嘅成功其實係一場士兵嘩變,係士兵改變政治立場,由支持清政府變成反對清政府。世界上任何一場武裝革命,最後必須由警察或軍隊轉軚支持先可以成功,槍桿子出政權,千古不變。
由以上嘅理解可以知道,軍人、警察絕對唔可以同帶有異見嘅市民企埋響同一陣線,否則市民同軍隊警察聯合起來,上下一心,就會產生嘩變。呢個亦係1989年六四事件,中共調走北京市內軍隊,下令其他軍區軍隊進入北京進行鎮壓任務嘅理由;呢個亦係過去十年,香港特區政府千方百計離間市民同警察之間關係嘅理由。政治高深莫測,統戰嘅技巧更加係你完全估唔到,現行政權所做嘅一切,無非都係響過去嘅連串錯誤中學習。
武昌革命成功,天地醞釀大亂,北京攝政王嚇到瀨尿,袁世凱係時候復出!
【常威近代史】第二部《中國一百年前的第一次改革開放》電子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_6KMDwAAQBAJ
【常威近代史】第一部《大清亡國關慈禧蛋牛治》電子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C3hjDwAAQBAJ
【常威近代史】第一部《大清亡國關慈禧蛋牛治》實體購買
https://www.382now.com/product?id=87
【碌葛男人嫁得過】線上購閱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e1N7DwAAQB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