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詞中之龍辛稼軒

1001 回覆
521 Like 7 Dislike
2017-08-06 23:22:15

江潮壯美!朝野昏庸?
悲讀辛稼軒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上選使求河南,衡奏:「司諫湯邦彥有口辨,宜使金。」邦彥請對,問所以遣,既知薦出於衡,恨衡擠已,聞衡對客有訕上語,奏之,上大怒。即日罷相。年六十有二薨。
——《宋史.葉衡傳》



正文第四章

稼軒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功名自誤。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經過上次稼軒寫求職信成功
正式升任做倉部郎官
咁佢到底滿唔滿足呢?
我地不妨睇佢呢一首又係寫比葉丞相嘅詞
葉丞相算係稼軒仕途嘅貴人
成日都幫佢,稼軒因此寫唔少詞送比佢
即係寫比自己老細
由呢種身分,尤能見稼軒用世之心

其實中國詩詞,成日都有「讀者二重性」
第一重係指寫比特定對象
好似題目往往都有贈答、呈、上等字眼
說話之人九成九都有言外之意
呢種讀者同作者有直接關係
收到嘅人當然著重嘅係作者本意

第二重係泛化讀者,大眾
好似我地咁,當作品公開先有機會睇到
呢種間接關係,除理解作者本義
更重要係嘗試感受作者嘅存在
如稼軒之經驗,好多時我地都會有相似情況
閱讀,以至有所理解、同情,以至共鳴


稼軒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鼙鼓:古代之戰鼓
組練:組甲被練,分別指士兵嘅軍甲衣服,此代指軍隊
貔虎:貔,古代傳說兇猛嘅瑞獸。虎,老虎
誚慣得:習以為常。誚,簡直
吳兒:泛指錢塘江畔嘅青年漁民
紅旆:紅旗
蹙:通「蹴」,踩、踏之意


詞題一如上次:
前景,後指明對象
觀錢塘江嘅潮水起伏
寫比葉丞相
借景起興,比喻暗含言外之意
大抵係呢種詩詞嘅常見模式

上半片著力寫景,極具氣勢
起首先寫天空嘅飛鳥
詞人極目遠望錢塘江嘅壯景
視覺之後,隨之湧來係江潮之聲

「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
突然傳黎驚天動地嘅戰鼓聲
千軍萬馬乘著江面湧起嘅巨浪奔馳而至
翻滾不休嘅激戰,士兵勇猛如野獸
以上三句,皆以軍事比喻寫潮景
此種寫法,可謂少見,耳目一新
東坡亦寫過錢塘潮色: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
可以細味兩者風格之別

「朝又暮。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
江潮朝暮不休,附近嘅漁民都慣哂
「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稼軒話,佢地係波浪間如履平地
船上紅旗翻飛,後生仔係大海好似條魚暢泳
腳踏浪花,浪花紛飛似舞
人與潮水嘅比拼,呈現征服自然嘅壯美
2017-08-06 23:22:42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功名自誤。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人間兒戲千弩:《宋史 .河渠志》載,錢武肅王築江堤,為阻潮水沖擊,命強弩數百射潮頭
子胥冤憤終千古:伍子胥,因吳王猜忌,賜劍自刎,屍體投於錢塘江,傳說伍子胥駕著素車白馬,驅潮而來,成為錢塘江潮神
謾教得:益左佢
陶朱:即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


下半片唔再寫潮景,而係借景抒情思
稼軒係到問在座各位:
又有邊個可以阻擋如巨鯨不斷來回嘅潮水呢?
無呀,無人可以阻擋自然嘅力量!
就算係數千強弩連射,人為嘅力量只係兒戲

由上半片嘅征服至下半片嘅兒戲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
浪潮又點知你地做過咩事阻止佢
只有等到呢股自然力量疲倦
潮水退走,一如素雅嘅馬車
駕著白馬,緩緩東歸

借白馬素車之傳說,引出伍子胥嘅恨事悲劇
「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功名自誤」
人人都話伍子胥因為功名
搞到自己悲劇身亡,遺恨千古
但係伍子胥其實係忠臣
越王勾踐,西施離間
伍子胥為國家好嘅進言
唔受重用不特止,仲搞到自己死埋

稼軒呢邊,連結埋自己嘅處境
係北方回歸嘅外人身分
主戰反金受到排斥
耿直陽剛嘅性格成日比小人中傷
終於忍唔住要爆啦!

「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吳王唔聽伍子胥講,最後咪亡國囉
益左范蠡,可以係太湖同西施日日玩呀!
日日係到玩女睇煙雨之色,咪話唔爽!

「謾教得」三字,呈現詞人嘅歷史判斷
子胥冤憤,亦係稼軒之冤憤
但又覺無力回天,浪潮何曾因人而改?
或者稼軒都深感勢孤力弱,多少都會氣餒
好似預言,一如伍子胥嘅故事
南宋唔聽稼軒講最後都亡國
呢一切當然唔可以寫得咁直白啦
但當中嘅冤憤無力,諸君可細味之


上選使求河南,衡奏:「司諫湯邦彥有口辨,宜使金。」邦彥請對,問所以遣,既知薦出於衡,恨衡擠已,聞衡對客有訕上語,奏之,上大怒。即日罷相。年六十有二薨。
至於稼軒貴人葉衡呢?
葉衡主戰,皇帝都好信佢
但有一日,皇帝問佢邊個出使金國好呢?
葉衡話:湯邦彥口才好,搵佢啦
湯邦彥去到咁遠,懷恨在心
後尾參佢一本,話葉衡講過皇帝壞話
皇帝竟然因為咁,就罷免葉衡啦……
2017-08-06 23:50:36
稼軒連老細都跟錯
唔怪得成世無得發圍啦
2017-08-07 00:12:39
一jm直好鍾意睇東坡既作品 果種豪邁灑脫.. 辛棄疾就淨係睇過幾篇 留名了解下先
2017-08-07 00:18:23
我都唔明邊個開始將蘇辛擺埋一齊講

辛詞明顯高蘇軾幾班
我認同蘇軾既技巧同意象安排做得好好
但就係無辛棄疾果種無力感

睇蘇軾,睇完只會嘆句:哦,唉
睇辛詞,睇完係會大叫:屌,唉

利申,寫開於辛詞既論文拎A

因為佢地都將詞由婉約 艷詞
開拓到豪放嘅境界
蘇軾以詩為詞 辛棄疾以文為詞
只係蘇軾個種豪放係無奈中嘅豁達
辛棄疾係無奈中嘅悲憤
係情感表現上更強烈
但蘇軾個種令人輕歎無言又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你既解答好似探長

我都係答完先知佢答咗
早知就唔重覆
2017-08-07 00:28:16
我都唔明邊個開始將蘇辛擺埋一齊講

辛詞明顯高蘇軾幾班
我認同蘇軾既技巧同意象安排做得好好
但就係無辛棄疾果種無力感

睇蘇軾,睇完只會嘆句:哦,唉
睇辛詞,睇完係會大叫:屌,唉

利申,寫開於辛詞既論文拎A

因為佢地都將詞由婉約 艷詞
開拓到豪放嘅境界
蘇軾以詩為詞 辛棄疾以文為詞
只係蘇軾個種豪放係無奈中嘅豁達
辛棄疾係無奈中嘅悲憤
係情感表現上更強烈
但蘇軾個種令人輕歎無言又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你既解答好似探長

我都係答完先知佢答咗
早知就唔重覆

高質分享唔怕多
歡迎絲打再黎留言討論
2017-08-07 00:38:03
昨夜洞房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 唐.朱慶餘

巴打講未???
好似無人知

http://www.haodoo.net/?M=guru&P=62
呢篇文寫得好
睇完就明古代人「用」詩
2017-08-07 00:43:17
我都唔明邊個開始將蘇辛擺埋一齊講

辛詞明顯高蘇軾幾班
我認同蘇軾既技巧同意象安排做得好好
但就係無辛棄疾果種無力感

睇蘇軾,睇完只會嘆句:哦,唉
睇辛詞,睇完係會大叫:屌,唉

利申,寫開於辛詞既論文拎A

因為佢地都將詞由婉約 艷詞
開拓到豪放嘅境界
蘇軾以詩為詞 辛棄疾以文為詞
只係蘇軾個種豪放係無奈中嘅豁達
辛棄疾係無奈中嘅悲憤
係情感表現上更強烈
但蘇軾個種令人輕歎無言又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你既解答好似探長

我都係答完先知佢答咗
早知就唔重覆

高質分享唔怕多
歡迎絲打再黎留言討論

留俾你講啦
我都係識少少扮下代表
巴打講得好詳細好生動
2017-08-07 00:55:33
我都唔明邊個開始將蘇辛擺埋一齊講

辛詞明顯高蘇軾幾班
我認同蘇軾既技巧同意象安排做得好好
但就係無辛棄疾果種無力感

睇蘇軾,睇完只會嘆句:哦,唉
睇辛詞,睇完係會大叫:屌,唉

利申,寫開於辛詞既論文拎A

因為佢地都將詞由婉約 艷詞
開拓到豪放嘅境界
蘇軾以詩為詞 辛棄疾以文為詞
只係蘇軾個種豪放係無奈中嘅豁達
辛棄疾係無奈中嘅悲憤
係情感表現上更強烈
但蘇軾個種令人輕歎無言又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用豪放婉約雅正嚟籠統概括宋詞本身就唔妥
有幾多詞以婉約為表豪放為裡,有幾多詞係清壯但又唔算豪放

即使用豪放勉強概括,蘇辛二者兼其所長,以豪放論,實則將二人擺埋一齊亦唔多正確
辛更類岳飛、張孝祥、張元幹之流,陳亮、劉過對佢有所仿效,大致上描寫軍旅生活、「豪情壯志」、北伐為蘇軾所無,所發出嘅感情其實重在國,係類於杜甫嗰種沉鬱頓挫。辛多有仿習,以文為詞,其實佢亦以賦為詞,以詩為詞,甚至口語都入詞,即係乜撚都入詞,因為乜撚都入詞,所以風格變化大,用豪放嚟形容,只得其中一面。

蘇軾嘅風格,集中喺個人榮辱,時有安邦濟世,但大體都係注重個人嘅修養同精神生活,影響除秦觀以外嘅弟子,而賀鑄都有嘗試。

但你問我硬係要講豪放,要比較,其實蘇軾除〈定風波〉以外所有詞作係及唔上賀鑄嘅〈六州歌頭〉。

至於開拓,實則敦煌曲子詞,范仲淹嘅〈漁家傲〉,歐陽修嘅「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都有所「開拓」,但唔成氣候,由蘇軾、柳永起,豪放詞先叫做成氣候。
柳永嘅〈望海潮〉極力描寫杭州之壯麗
蘇軾大量新作,都係所謂豪放嘅擴展。

蒼涼沉鬱,恐怕唔算豪放

婉約同豪放只係非常籠統嘅分類
每個詞人自己都會有唔同風格嘅詞作
更何況唔同人
唔講宋詞 講宋詩
就算係細分到江西詩派咁
王庭堅同陳師道嘅風格都已經好唔同
而後人之所以將蘇辛放埋一齊
係因為佢地對開拓詞境嘅影響力
並唔係主要針對其作品風格
蘇軾以作品嚟講 婉約係比較多
2017-08-07 01:29:32
李清照都有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同一詞牌,好多人都寫過

李清照成個感情同景象都係直抄范仲淹嘅〈御街行〉
因為佢係女人所以咪出名啲囉

李清照用得好過范仲淹,更加靚
抄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
都係中國文學特色,唔使計較咁多
2017-08-07 01:32:03
另外蘇辛除風格上嘅破格,敢於犯律,都係特色,但體制上嘅破格肯定辛棄疾高過蘇軾
一般詞分上下片,所謂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即使唔係,大體上感情都係一致,但辛就唔太理呢樣嘢,破陣子打破上下片,感情嘅表達係唔平衡嘅,賀新郎仿恨別兩賦,唔就詞嘅體制,只就感情,一連鋪排幾個「恨」「別」典故,至於沁園春、水龍吟,都有佢獨特地方

蘇軾有首〈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又係好有特色,難分豪放婉約,用清雄概括就啱哂

破格永遠都係受世人著目
雖然感情唔平衡,但有反高潮嘅效果
之後會再講稼軒幾首玩嘢之作
絕對玩得多過東坡
2017-08-07 01:36:33
我都唔明邊個開始將蘇辛擺埋一齊講

辛詞明顯高蘇軾幾班
我認同蘇軾既技巧同意象安排做得好好
但就係無辛棄疾果種無力感

睇蘇軾,睇完只會嘆句:哦,唉
睇辛詞,睇完係會大叫:屌,唉

利申,寫開於辛詞既論文拎A

因為佢地都將詞由婉約 艷詞
開拓到豪放嘅境界
蘇軾以詩為詞 辛棄疾以文為詞
只係蘇軾個種豪放係無奈中嘅豁達
辛棄疾係無奈中嘅悲憤
係情感表現上更強烈
但蘇軾個種令人輕歎無言又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用豪放婉約雅正嚟籠統概括宋詞本身就唔妥
有幾多詞以婉約為表豪放為裡,有幾多詞係清壯但又唔算豪放

即使用豪放勉強概括,蘇辛二者兼其所長,以豪放論,實則將二人擺埋一齊亦唔多正確
辛更類岳飛、張孝祥、張元幹之流,陳亮、劉過對佢有所仿效,大致上描寫軍旅生活、「豪情壯志」、北伐為蘇軾所無,所發出嘅感情其實重在國,係類於杜甫嗰種沉鬱頓挫。辛多有仿習,以文為詞,其實佢亦以賦為詞,以詩為詞,甚至口語都入詞,即係乜撚都入詞,因為乜撚都入詞,所以風格變化大,用豪放嚟形容,只得其中一面。

蘇軾嘅風格,集中喺個人榮辱,時有安邦濟世,但大體都係注重個人嘅修養同精神生活,影響除秦觀以外嘅弟子,而賀鑄都有嘗試。

但你問我硬係要講豪放,要比較,其實蘇軾除〈定風波〉以外所有詞作係及唔上賀鑄嘅〈六州歌頭〉。

至於開拓,實則敦煌曲子詞,范仲淹嘅〈漁家傲〉,歐陽修嘅「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都有所「開拓」,但唔成氣候,由蘇軾、柳永起,豪放詞先叫做成氣候。
柳永嘅〈望海潮〉極力描寫杭州之壯麗
蘇軾大量新作,都係所謂豪放嘅擴展。

蒼涼沉鬱,恐怕唔算豪放

詞史演變,自非一日一人之功
不過東坡、稼軒站係轉捩點,又多作品
咁有份量,緊係被人推出黎做代表啦!
巴打講得好好,補充好多詞史細節位
我集中講稼軒,無提咁多
我加返落Blog,以供大家參考
2017-08-07 01:43:20
就算係細分到江西詩派咁
王庭堅同陳師道嘅風格都已經好唔同
而後人之所以將蘇辛放埋一齊
係因為佢地對開拓詞境嘅影響力
並唔係主要針對其作品風格
蘇軾以作品嚟講 婉約係比較多

所謂細分其實就係強分
呂本中作個圖話三宗係王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但陳與義同其餘二子完全唔同
如果話仿杜甫、係江西人都係江西詩派,不知有幾多人要劃入去

呢種分法,驟眼睇係無問題
但細看都係問題多多

我意思係,假若要作為影響去分,本身都問題多多,因為呢樣嘢本身只係比一啲初心者認識,但入面問題不得不提。

其實任何分類、標籤都有其局限
有時係為方便系統,先至有其歸納
細讀之下,當然知道大文學家大詞人緊有唔同風格
但當時最引人注目嘅,往往係破格之作
所以先有咁多人提蘇辛豪放,係片面咁講出其中之一嘅特色

文學黎講,無論點分都一定係片面
之所以文學史嘅描述九成九都係咁正係一例
希望用文學家做主題,而唔係用「某一風格」
正因為想打破片面,呈現文學家嘅立體
係分類之前,或者講再多分類討論之前,文本先係最重要

呢種討論好有趣,正係打破片面嘅討論
大家再黎吹,再黎傾
2017-08-07 01:51:35
我都唔明邊個開始將蘇辛擺埋一齊講

辛詞明顯高蘇軾幾班
我認同蘇軾既技巧同意象安排做得好好
但就係無辛棄疾果種無力感

睇蘇軾,睇完只會嘆句:哦,唉
睇辛詞,睇完係會大叫:屌,唉

利申,寫開於辛詞既論文拎A

因為佢地都將詞由婉約 艷詞
開拓到豪放嘅境界
蘇軾以詩為詞 辛棄疾以文為詞
只係蘇軾個種豪放係無奈中嘅豁達
辛棄疾係無奈中嘅悲憤
係情感表現上更強烈
但蘇軾個種令人輕歎無言又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用豪放婉約雅正嚟籠統概括宋詞本身就唔妥
有幾多詞以婉約為表豪放為裡,有幾多詞係清壯但又唔算豪放

即使用豪放勉強概括,蘇辛二者兼其所長,以豪放論,實則將二人擺埋一齊亦唔多正確
辛更類岳飛、張孝祥、張元幹之流,陳亮、劉過對佢有所仿效,大致上描寫軍旅生活、「豪情壯志」、北伐為蘇軾所無,所發出嘅感情其實重在國,係類於杜甫嗰種沉鬱頓挫。辛多有仿習,以文為詞,其實佢亦以賦為詞,以詩為詞,甚至口語都入詞,即係乜撚都入詞,因為乜撚都入詞,所以風格變化大,用豪放嚟形容,只得其中一面。

蘇軾嘅風格,集中喺個人榮辱,時有安邦濟世,但大體都係注重個人嘅修養同精神生活,影響除秦觀以外嘅弟子,而賀鑄都有嘗試。

但你問我硬係要講豪放,要比較,其實蘇軾除〈定風波〉以外所有詞作係及唔上賀鑄嘅〈六州歌頭〉。

至於開拓,實則敦煌曲子詞,范仲淹嘅〈漁家傲〉,歐陽修嘅「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都有所「開拓」,但唔成氣候,由蘇軾、柳永起,豪放詞先叫做成氣候。
柳永嘅〈望海潮〉極力描寫杭州之壯麗
蘇軾大量新作,都係所謂豪放嘅擴展。

蒼涼沉鬱,恐怕唔算豪放

婉約同豪放只係非常籠統嘅分類
每個詞人自己都會有唔同風格嘅詞作
更何況唔同人
唔講宋詞 講宋詩
就算係細分到江西詩派咁
王庭堅同陳師道嘅風格都已經好唔同
而後人之所以將蘇辛放埋一齊
係因為佢地對開拓詞境嘅影響力
並唔係主要針對其作品風格
蘇軾以作品嚟講 婉約係比較多

唔主要針對風格點樣睇到佢地開拓詞境,手法?技巧?內容?
豪放係一種極籠統概括,如果就咁睇豪放然後引,咪覺得方便
如果你話初手入門,想知道最基本嘢,咁彈個豪放咪方便
但入面可能係另一回事,甚至表現嘅意象都唔同,所謂先話用豪放唔妥

我之後都補充,就算勉強就豪放嚟講,開拓者都唔會數到蘇辛
而且佢地開拓亦未必就係豪放嘅境界

其實呢個係古人留低嘅問題
亦都係新批評學者,好唔鍾意成日批評嘅問題
就係話中國文學批評,九成九都係印象批評
喂大佬,你話豪放,話婉約
咁到底咩係豪放、婉約?
個明確定義係邊到?
……
龍門任你擺,唔會錯架

古人講文學,批評用詞成日係定義好廣
而古人主要來自自己嘅閱讀,再作出結論
過程係點,推論係點,我地好少會知
而且唔同嘅古人不斷用同一字眼
定義都可以有闊有窄
好似王國維講「境界」,都好空泛
我地可以大約提到個意思,再由閱讀中領會
從而歸納自己嘅感想、思考對錯
2017-08-07 01:59:10
就算係細分到江西詩派咁
王庭堅同陳師道嘅風格都已經好唔同
而後人之所以將蘇辛放埋一齊
係因為佢地對開拓詞境嘅影響力
並唔係主要針對其作品風格
蘇軾以作品嚟講 婉約係比較多

所謂細分其實就係強分
呂本中作個圖話三宗係王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但陳與義同其餘二子完全唔同
如果話仿杜甫、係江西人都係江西詩派,不知有幾多人要劃入去

呢種分法,驟眼睇係無問題
但細看都係問題多多

我意思係,假若要作為影響去分,本身都問題多多,因為呢樣嘢本身只係比一啲初心者認識,但入面問題不得不提。

我表達能力真係比較差
我嘅諗法都係覺得分類只係好籠統嘅嘢
一個人自己嘅作品都可以好多種風格
根本分唔曬
所以豪放婉約都只係極粗略咁分
至於蘇辛被人拉埋一齊講
係因為佢地打破詞為艷科同要合符音律嘅諗法
而且對當時詞壇嘅影響力十分大
話佢婉約詞多
係想講我並無認同蘇係單屬豪放派之意
2017-08-07 02:20:53
就算係細分到江西詩派咁
王庭堅同陳師道嘅風格都已經好唔同
而後人之所以將蘇辛放埋一齊
係因為佢地對開拓詞境嘅影響力
並唔係主要針對其作品風格
蘇軾以作品嚟講 婉約係比較多

所謂細分其實就係強分
呂本中作個圖話三宗係王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但陳與義同其餘二子完全唔同
如果話仿杜甫、係江西人都係江西詩派,不知有幾多人要劃入去

呢種分法,驟眼睇係無問題
但細看都係問題多多

我意思係,假若要作為影響去分,本身都問題多多,因為呢樣嘢本身只係比一啲初心者認識,但入面問題不得不提。

其實任何分類、標籤都有其局限
有時係為方便系統,先至有其歸納
細讀之下,當然知道大文學家大詞人緊有唔同風格
但當時最引人注目嘅,往往係破格之作
所以先有咁多人提蘇辛豪放,係片面咁講出其中之一嘅特色

文學黎講,無論點分都一定係片面
之所以文學史嘅描述九成九都係咁正係一例
希望用文學家做主題,而唔係用「某一風格」
正因為想打破片面,呈現文學家嘅立體
係分類之前,或者講再多分類討論之前,文本先係最重要

呢種討論好有趣,正係打破片面嘅討論
大家再黎吹,再黎傾

用豪放嚟講會比較方便,容易令人理解
而且概括始終有佢作用,我倒唔係話一定唔可以講豪放

不過「豪放」本身未必合理,即唔一定係片面,可能根本唔係嗰回事
我唔反對用豪放,但有時候我會挑返我眼中嘅問題出嚟,咁樣會比較好

例如你讀中四五啲文學教科書,講蘇軾點樣新天下耳目,話佢係豪放代表,但理由可能係好騎呢,唔係景象大、感情激昂、豁達之類,而係擴大詞作內容
實則根本就唔關事,介紹蘇辛都有呢個問題。中六用辛嘅〈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雖則詞作景象係宏大,但表現嘅感情都比較沉鬱,實則係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其表現嘅手法係婉約,表現嘅景象係壯麗,表現嘅情感係沉鬱,無論用豪放定婉約都概括唔倒呢闋詞,但佢就用呢闋詞作為代表。

即係點呢,即係一方面介紹蘇辛,話佢地係豪放派代表,一方面用佢地嘅作品,又未必係豪放詞。中五用蘇軾嘅定風波就好好多。

當然大家可能會睇到當中有問題,例如蘇軾嘅〈大江東去〉,又應該如何處置?蘇軾嘅〈水調歌頭〉之類又要點睇,正好睇出其實用豪放同婉約,都無法概括呢類詞。

當然你可以解釋成,豪放僅相對婉約而論,豪放唔一定就係豪放,佢表現嘅可能係:1.文辭比較疏宕 2. 意境、景象比較宏大 3,氣勢比較足 4.感情比較激昂 5, 比較直接…之類,雖則本身都解唔通。

如果用影響去理解,更加解唔通,因為影響應該係就住佢地開創嘅內容而言,咁一定會去返風格、內容同手法,點樣影響後世,咁用豪放同婉約就更加唔適合。

當然我唔敢話自己啱,只係個人意見。

我好明巴打講嘅問題呀!
好簡單咁講,成個中文教育本身就出現問題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太信文學史種講法
又加埋尊古,古人講嘅一定無錯
好多老師睇果套文學史書,都唔知過時幾耐啦……

其實蘇辛風格至少可以細分七、八種以上
好似顏崑陽嘅《蘇辛詞選釋》就有分得好細
如果單用豪放、婉約形容,一定係簡化哂成個問題
最大嘅教育問題,係唔比學生有其他選擇
風格,本身係形容詞
形容詞,有時只係評者眼中合於某一點就用
本身都唔係咁死,咁唔可以改嘅嘢
奉之為金科玉律,扼殺學生眼界先大件事

豪放、婉約,上面我有話過係古人問題
其實都係好概括咁講,都係形容詞黎
好多都係用你提相對嘅講法解釋
咁蘇辛都有豪放風格嘅作品
佢地出名,又被人留意,推出黎做代表
涉及成個蘇辛接受史,時也運也命也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