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大家黎談文論學

講到呢方面,係接受史問題
魯迅嚴格講都唔係第一個寫現代小說嘅人
係佢前面已經有人用白話文寫小說,登左出黎
接受史重點在於,有冇受人關注,納入討論
係幾近全部人眼中覺得佢係突破
就算事實唔係,個效果都係出左黎
九唔搭八講少少嘢
魯迅喺我心目中係一個精神分裂嘅痴線佬
你讀佢本《魏晉風度及其他》,再讀佢啲演講,再讀佢啲小說
你都會痴線
有人同你講:老友,中文係廢嘢嚟,學羅馬拼音甚至廢咗佢學拉丁字母重好
然後又突然同你講,老友,讀書最好讀下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勉強夠用
我屌那星你即係咩意思,否定中文本身又要人讀呢啲唔精通中文就讀唔倒嘅書
你可以話魯迅係好矛盾,但佢係自覺呢種矛盾而加深佢嘅反省同批判
讀過小學大概都會聽過魯迅、周作人、朱自清等等呢堆作家,因為佢地寫下好多學術巨著
魯迅離唔開中國傳統,寫古詩都唔少,又研究中國小說
但正因為佢了解傳統,又著眼於中國非西化不可,批評傳統緊係更一針見血
特別係講中國民族嘅醜陋,用係今日都仲係好中
矛盾與痛苦,傳統與反抗,係魯迅一世人嘅主題
五四時代嘅影響至今未絕,不過反思已經好多
或者係呢個世代,中文學界可以走出另一條路
岩岩先睇到個post![]()
探長有無興趣講李清照?
古代女詩人好值得探討
探長講極都係男人
小心比婦聯告呀
![]()
![]()
下個講女人
開埋現代文學?
![]()
![]()
![]()
我都想睇
探長可以先講下張愛玲,白先勇做入門
或者講下魯迅,我冇乜睇過
中國現代文學又係另一個世界
相對黎講,要講現代文學難過古典文學
因為入門門檻低,要講更多進階嘅知識
而且資源無古典文學咁多年咁豐富
睇吓放長假時再準備吓點講
民初比較特殊,嗰班人大部分古今皆通,章太炎弟子例如錢玄同、魯迅、周作人亦如是。好似魯迅本身算係半個文選妖孽,但同時又識日、俄文,睇嘅嘢會廣啲,又因為佢鍾意莊子、嵇康,所以對所謂「中國文化」嘅態度比較曖昧,如果本身熟知六朝文學,會比較容易睇到魯迅小說入面用咗非常多典故。
例如《朝花夕拾》,個名係反用陸機〈文賦〉「謝朝花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但當然,魯迅係因為讀太多古籍所以不知不覺用定有心用,就要靠讀者去諗。
你個post真係唔可以一次過睇晒![]()
![]()
次次睇一段 又要咀嚼下 又搵下史料睇下![]()
![]()
Btw 中學已經覺得佢好鬼有型
講咁耐都未有花千樹![]()
![]()
會唔會有生子當如孫仲謀
白先勇有散文作品《樹猶如此》原來出自此處
「登覽」呢個term無聽過,中學都無講,又學到野
〈水龍吟〉係咪同樣係詞牌名?
其實古代詩詞點樣傳遍中國?
如果我係北方聽到某大學者新作品
馬上走去南方話係自己作得唔得?
巴打呢個問題好好
學術咁講,中國文學傳播論嘅問題
我地要明白,傳播絕對唔係100%流傳落黎
好多好多其實都已經消失於歷史洪流啦
好似李清照咁,好多詞都唔見左啦……![]()
少數出名,係當時又勁嘅文學家,先有幸流傳至今
(當然有權有勢嘅人,寫得唔好,都會留低啦)
傳播,係點嘅呢?![]()
1.官方機構,好似詩經咁成書
2.私人出版,詩詞文集
3.題字題詩,各地皆見
4.口耳相傳,呢個好大
好似詞可以唱,大家流傳開去咁
古人娛樂唔多,文人如明星
詩文等,都會競相傳誦
主要嘅形式,應該都係咁
唔記覆埋最後抄襲嘅問題
其實古典詩詞成日有化用、挪用句子
並無現代嘅版權概念
仲會有人寫完特登偽托話係古人寫
不過如果係完全一模一樣抄襲
遲早都會比人知,何必呢![]()
呢種情況唔普遍
就算有,後代多數會真相大白
(後改)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原文)天生我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 搵英雄淚?
下半片著重於情感抒發,唔直接講
以兩個進、退嘅典故為句
接連上半片「無人會,登臨意」
用典本係才學嘅呈現
重點在於拋書包能否表現自己嘅情志![]()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之句
出自《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季鷹係齊王手下
有日掛住屋企嘅菰菜羹、鱸魚膾
突然話返去啦,最緊要開心
做咩要比名利官位局限太多呢!![]()
稼軒化用此典,係到反問:
唔好再提呢種搞到人退隱嘅食物啦
西風盡處,季鷹真係返去嗱?
季鷹象徵「退」
但我地都知,稼軒係欲退不甘
稼軒放唔低家國故土
不甘於此,故云「休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出自《三國志·魏書·陳登傳》:
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表大笑。
漢末,天下大亂,許汜只係識置地買房
劉備批評佢剩係識求田問舍
簡直影衰祖宗十八代![]()
稼軒對於此典
又有別出心裁嘅挪用
「羞」之一字
盡見其不甘退隱之意
稼軒都驚比有志氣嘅人睇唔起架![]()
呢兩個典故嘅句法充滿起伏衝突
詞人先以「休」、「求」似否定「退」
但又徘徊在無法抉擇嘅苦惱,生出張力
稼軒面對家國危難
時間流逝,朝野昏庸
自己又無法一展所長
正係欲進無路![]()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焦慮、憂愁一如風雨之連綿不休
詞人講:
可惜浪費晒咁多年用呀!
稼軒此處再用典故
《世說新說·言語》:
「桓溫北伐經金城,見從前所植柳樹已長得十分粗大,慨然嘆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桓溫係將軍,殺人無數
但係戰爭回國嘅一刻感到生命嘅局限
大將軍,都無法反抗時光流逝之悲痛
稼軒對「人何以堪」嘅存在悲痛,深有同感![]()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 搵英雄淚?
自古以來,英雄悲涼
往往只能靠美人聊慰己心
半點柔情,成就淒美
詞人面對這些壯志難酬嘅掙扎
家國將亡嘅苦難
唯有講:
邊個有個可以安撫我嘅人呢?![]()
就比呢位美女,抽出絲巾
輕輕擦拭我默默流下的嘅眼淚
柔柔慰藉我難以言表嘅悲情
呢首詞非常精彩,沈鬱頓挫![]()
用典雖多,實為詩文化結晶之呈現
我地可以由呢首詞引出後面嘅主題:
稼軒係人生困境
欲進無路,欲退不甘嘅狀況
點樣嘗試為自己生命尋找出路呢?
詩用學:古代文人點寫求職信?
齊讀辛稼軒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
昨夜洞房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 唐.朱慶餘
稼軒 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
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閑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正文第三章
稼軒少年得意,至日後不斷追憶
好多讀者都會將眼光放在稼軒呢種掙扎
人生掙扎之於文學,係最佳嘅調味料![]()
但我地不妨先睇更前面嘅時期:
係稼軒陷於追憶前
佢係點樣努力希望可以一展抱負呢?![]()
稼軒係點樣盡一切嘅力量
以擺脫中國文人「士不遇」嘅文化命限?![]()
詞題「呈葉丞相」,比左閱讀嘅定向理解我地
稼軒呢首詞,係為「社交」而寫比葉丞相嘅![]()
係唐詩入面,成日將「遊覽」與「呈某某」合埋
寫景為實,寄託為虛
言外之意,先係文學家想表達嘅用
古代中國,詩係無所不在
係知識分子來往溝通嘅重要工具![]()
稼軒呢首詞正能呈現「詩用」
稼軒曾經做過葉衡嘅幕僚,老細對佢都幾賞識
葉衡回京升任參知政事,即係宋代副相
哇,真係權高位重,飛黃騰達![]()
咁稼軒緊係想再追隨葉衡
唔想再被人投閒置散
故借蔣山一遊,講出自己呢番心意![]()
稼軒 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
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上半片以蔣山之景隱喻自身嘅辛酸無奈
起首「獨立蒼茫」係實景
「醉不歸」係虛意
蔣山獨遊,雲海蒼茫,真係好獨寂呀!![]()
呢一句已經好具體咁講出詞人心境
稼軒手中持酒,麻醉身心
士志於道,立德立功
儒家式人生理想,無一樣嘢做到![]()
蒼茫係人生心境
獨立係落寞之情
「不歸」,唔想返去俗世
呢種唔想,含蓄咁表達傷心之情![]()
「日暮天寒,歸去來兮」
日暮天寒,又一悲涼之景
時間推移,等到身心俱寒,詞人先肯歸去
歸去一句化自陶淵明,暗示國家處境不堪
不如學陶淵明咁退隱啦!![]()
「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探梅踏雪,係佢冬天做葉衡幕僚時
楊柳依依,係葉衡返京,佢六月仲係舊地嘅風景
詩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呢種中國文人一定識嘅典故
緊係比葉衡知道稼軒對佢嘅「思念」之情啦![]()
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閑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白石岡:地名
下半片同係蔣山之景,再對葉衡擦擦鞋
稼軒落山,只感「一片閑愁」
「閑愁」二字,有講好似無講咁![]()
咁係稼軒唔想直接講出愁緒嘅原因
個情況好似你想求人幫你
但無理由咁無禮貌入人地中路架
一陣人地唔想幫,咩面都無哂![]()
稼軒不欲明示葉衡想提拔吓佢
呢種情況,最考文人功力
稼軒不愧為大詞人
將呢片愁之虛意
以芬草萋萋之實比喻
大自然嘅無窮無盡,一如稼軒之愁
正係化用賀鑄嘅: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睇落含蓄,但有識之士一睇就知
「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傻架,山鳥邊到會「多情」?![]()
其實呢到係詞人以鳥自喻
呢種啼叫,唔係好似自己嘅詞作咩?![]()
稼軒多情只因有歷史懷抱,只因對家國有情
但佢竟然話:唔好再叫啦![]()
你再叫,都唔會有「知音」聽到架啦
以退為進,緊係話比葉衡聽自己無人理![]()
最後詞人以「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作結
揶用《史記.李將軍列傳》句子
桃樹有花果,下面自然多人行到變成一條路
反轉頭歌頌葉衡唔需要成日自我宣傳
就有好多Fans擁護佢![]()
至此,「呈葉丞相」顯題
稼軒希望葉丞相呢個咁勁咁有知人之明嘅人
能夠了解自己嘅才能抱負
比一個機會我
一定唔會令你失望架!![]()
現代文學成日話話「美」同「用」不能並存
其實「用」和「美」絕非對立,互為顯隱![]()
稼軒此詞兩者兼有,正是力證
而葉衡不久後推薦稼軒「慷慨有大略」,受召朝中
任倉部郎官,或者此詞真係有「用」啦!
現代冇咩人寫得出,包括我![]()
![]()
你個post真係唔可以一次過睇晒![]()
![]()
次次睇一段 又要咀嚼下 又搵下史料睇下![]()
![]()
Btw 中學已經覺得佢好鬼有型
全詞結構之奇妙,在於最後一句
單睇前面九句,全係少年反金嘅回憶
最後一句竟然跳回當下嘅悲嘆
「可憐白髮生!」![]()
呢一句,到底隱含多少嘅悲憤?
係哀人生嘅不遇
係怒世人嘅冷漠
係對朝野嘅憤慨
係恨反金嘅無奇
…
last一句可憐白髮生,好一個反高潮,太突然了,有電影畫面feel
稼軒破格之舉
文學貴創新,然創新非大文學家不可
我地讀過嘅四位文學家
無一位唔係勇於破格
汝中文系乎?
求題解
探長可以詳述下破陣子嘅含義?
我一睇以為辛棄疾要破咩戰陣?上網睇係古時一首戲曲名,即係參考典故?
破陣子,係詞牌名
九成九我地睇書都係睇到呢個解釋
咁要理解,我地要更進一步去問:
咩係詞牌?![]()
點解會有呢樣嘢?
我地睇返以前嘅古詩
詩經都係有音樂
只不過呢種文學嘅音樂後黎失傳
得返文字記錄
文學起源,同音樂係好大關係
世界大多古文學都離唔開音樂
同今日嘅文學觀相距幾遠![]()
有呢種認識
我地可以再睇返詞嘅發展
都係好著重音樂嘅
有學者咁樣概括詞嘅發展:
「勾萌於隋,發育於唐,敷舒於五代,茂盛於北宋,煊燦於南宋,剪伐於金,散漫於元,搖落於明,灌溉於清初,收穫於乾嘉之際。」
唐代有官方機構教坊,專門培訓官妓
教佢地好多娛樂嘅音樂、舞蹈
宋、元、明都有,清代先無
宋詞之詞牌,九成九出於呢個機構
所以我地成日見到:「唐教坊曲」四字![]()
咁樣,我地再查破陣子詞牌
應該可以理解佢嘅解釋
http://sou-yun.com/QueryCiTune.aspx?id=326&page=1&lang=t
由唐《破陣子樂》,演變為詞嘅破陣子
可以話係音樂嘅演變
本身係:
秦王所製,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旗旆。外藩鎮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
稼軒用之,自然更加有味道啦![]()
同理,五月天呢首都係其中一種演變![]()
入陣曲本身係中國戲劇最早嘅戲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s5bXh4erM
收乜撚嘢穫於乾嘉之際![]()
滿清入關華夏中國乜都毀滅晒啦
李清照都有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同一詞牌,好多人都寫過
寫詞係咪一定要跟詞牌嘅平仄格律![]()
![]()
![]()
類似近體詩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