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並蓄」則是指收集各方意見。國家元首,領袖等都需要有這種胸襟和能力。例如中日關係,雖然有許多仇怨、許多紛爭,包括釣魚台領土主權問題,但在不同聲音、不同利益團體的意見下,則要兼容並蓄,謀求出路,不能妄自一刀兩斷。中美關係亦如是。
「道不同不相為謀」容易走向極端,這是無庸置疑,並且有事例為證的。高朝伯吏、叔齊義不食周粟,矢志不為當權者服務,結果餓死於首陽山,真正兩敗俱傷。成事者固可獨斷獨行,但更加普遍地,這會引致「雙輸」。
相反,「兼容並蓄」容易達致「雙贏」,亦是大勢所趨。今時今日世界發展趨向全球化,張調共融性和良好的溝通。「兼容並蓄」才是合時宜的成事方針。
待人方面,這可以使人和平交換意見,不計較個人性格和成長背景等,真正達致內心的相交,既可以誠為礎,更可表現風度,從不同人對同一事件的相異看法、達出新共識。換句說話來說,兼容並蓄的下一步是求同存異。若果意見不合,便動輒一拍兩散,則惟有閉門獨做車,成事的機會便相對低了。
處事方面,這可以使我們冷靜理性地思考、分析和處理事兒。「兼容並蓄」的「兼」字,就是指看同一事物的多元角度。惟有如此我們方可在複雜的事件上,達觀各方的意見,謀求最佳的解決辦法。儒家道家,並非水火不容的。這也是為甚麼出色的外交家都有「兼容並蓄」的能力和胸襟。
或有人說,既然意見不投,不是應該及早遠離嗎?也不盡然。若只是意見不一樣,又可集思廣益,共同磋商,貿然各走各路反而不是好事。
總的來說,「兼容並蓄」今時今日較「道不同不相為謀」合時宜。志趣、思想不同的人不一定便不可能共事。有可能兩種意想不同的人走在一起,更能擦出新的火花,集思,而廣益。
https://www.carmelss.edu.hk/buddingwriters/archives/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