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居港人士 收入學歷上升 粵語普及率值得深思
https://bit.ly/2vLM0D6
雖然報告未能完整理解內地來港非永久居民的全貌,但如果比較同類群組過往和近期的社會和經濟特徵,我們仍可觀察到一些趨勢,
例如十年來,擁有專上教育的學歷的比例上升一倍多,每月主要職業收入至少 1.5 萬元的比例也有明顯上升,升幅較全港人口快,其中相當人口投身建造業。當然,兩組數字仍比香港整體人口低,內地來港定居者屬於低收入的比例,仍然較全港人口高。然而,不少南來人口有一定經濟能力,並非坊間認為依賴福利、靠政府過活的刻板印象。
有幾個少人提及的趨勢,值得政府和民間注視。第一,在房屋特徵方面,內地來港定居未足 7 年的人士,有四分之三比例居於全租單位,比例較全港人口高;比較房屋類型,
有 57.7% 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反而居於公屋、居屋的人數和比例在近十年下降,趨勢遠較全港人口明顯。這似乎反映不少這類人士租住在私人單位和劏房。內地移民家庭團聚,內地移民和港人也有組織家庭的意慾,香港房屋單位卻短缺,業主遠比租客有優勢,屋租就高踞不下。不論是新來港或者本地人,一同面對住屋開支沉重的問題。
第二,是使用廣州話為「慣用交談語言」的 5 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穩步下降,由 2006 年的 83.8%,到 2016 年的 69.8%。這與民政事務總處及入境處在單程證人士首次抵港時搜集的資料吻合。同時,以普通話作為慣用交談語言的比例,在 2016 年達到 13.5%。這未必過於令人憂慮,擔心廣州話的普及率下降,因為
廣州話「作為交談方言」的比例同時上升。這個比例估計是指本來不認識廣州話的人,到掌握基本對話的比例。「慣用交談語言」和「作為交談方言」兩者合計仍然超過 9 成。
港人有時會嘲笑茶餐廳任職侍應的內地移民,廣州話發音不標準,但這也表示這群新來港群體用廣州話跟顧客溝通,融入本地文化社會。相對之下,一些在金融機構任職的人,不時寫文慨嘆業界不少內地員工和「海歸」,主要用普通話溝通,甚少用廣州話,群體間鮮有交集,他們才更抗拒融入本地社會。粵語是香港人文化身份的重要部份,港人應該盡力保護,尤其要推廣流行文化。企業主管和老闆,不分高級和基層,也應要求員工有基本的廣州話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