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QR]開坑講下羅馬帝國衰亡史

942 回覆
171 Like 7 Dislike
2018-02-25 17:43:15
2018-02-25 17:51:32
而查士坦丁在這次鐵血鎮壓以後,馬上就開始了首都的重建工作,當中重點就是收復在暴動中受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532年2月23日,在第二代教堂被摧毀後的僅僅數天,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興建第三代截然不同的大教堂,第三代教堂較前兩所更為宏大雄偉。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壁畫,查士丁尼向聖嬰獻上聖蘇菲亞大教堂、君士坦丁向聖嬰獻上君士坦丁堡城

查士丁尼一世選用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和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為建築師,但安提莫斯在不足一年內逝世。拜占庭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在《建築》一書裡描述了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狀況。皇帝將帝國各地的物料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如以弗所阿耳忒彌斯神廟的古希臘圓柱。大石都是來自遠處的採石場,包括埃及的斑岩、色薩利的綠色大理石、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區的黑石及敍利亞的黃石。超過一萬人參與建造工作,這所新教堂馬上就被認為是重要的建築,展示了建築師的創造力。建築師們採用了希羅的理論,在廣大的空間之上建造巨大的圓頂。皇帝與牧首梅納斯在537年12月27日一起參與了盛大的落成儀式。教堂內的鑲嵌畫則在查斯丁二世在位時(565年-578年)才完成。


教堂内的聖母馬賽克,展現了東羅馬帝國最頂尖的藝術成就


東羅馬帝國的建築技術體現在教堂巨大的圓拱頂上


大理石柱


聖蘇菲亞大教堂橫切面圖,圖右的高柱為查士丁尼記功柱(Column of Justinian)


教堂内部復原圖


聖蘇菲亞大教堂的橢圓形穹頂

更多資料可以參考Zannanza的“超級工程:羅馬是怎樣建成的VIII君士坦丁堡的餘暉":http://zannanzahattusili.blogspot.hk/2014/04/viii9end.html


鄂圖曼土耳其人入侵後被改造成清真寺的大教堂内部仍然不減華麗




聖索菲亞大教堂至今仍然是伊斯坦堡的地標




拜占庭時代的大教堂
2018-02-25 18:28:21
幾年前去去聖索菲亞大教堂 內部裝修緊 睇到一怱一怱
2018-02-25 18:52:48
貝利薩留率領部隊從拉提那大道行軍,秘書官普羅柯派厄斯則似乎被分派到沿著阿庇亞大道行進的部隊中。這名巴勒斯坦出身的希臘裔史學家,在著作中記述了“大道女王”兩百年來缺乏維修遭人棄置,卻依舊能維持石板路面毫無隙縫的驚人現象。

在羅馬市內正由羅馬主教居中協調,策劃避免發生有如那不勒斯攻防戰的局勢。哥德方面也認為在這個階段徹底抗戰並非上策。他們有必要集結多達十五萬的兵力,因此必須返回義大利北部的哥德根據地。西元536年12月10日,哥德部隊從羅馬西北方的弗拉米尼亞門編隊朝外行軍離去放棄了羅馬的古都,由貝利薩留率領的拜占庭官兵從羅馬東南方的亞吉那利亞門一邊歡呼一邊走入了城門。在和平狀況下,城池換了主人。就連猶太人,也只要在社區集中地“台伯河對岸”隱姓埋名不張揚,就能暫保平安。



西元536年至537年的冬季期間,貝利薩留知道自己僅有的兵力不足以攻陷東哥德人的首都拉文納,於是決定把兵力留下防守羅馬城。原本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五千兵馬的羅馬市民,也漸漸開始願意提供協助。貝利薩留斯以自衛隊的名義編組這些義勇軍,讓他們與東羅馬軍隊一同擔任防衛工作。據說自衛隊的人數多達三萬,對於只有五千兵馬的貝利薩留來說,這是無上的好消息。與此同時,西西里島的小麥和那不勒斯的糧食也首次在羅馬淪陷以後經由海港進入羅馬。

維提吉斯離開羅馬前往拉文納召集軍團,他接著帶領十五萬哥德軍對開始圍攻羅馬。十五萬兵力原本足以包圍整個羅馬,但不知為何他們沒有這樣做。哥德族部隊的帳篷遍佈弗拉米尼亞門至普雷涅斯提那門為止,由北至東的一帶,但是在台伯河以西,以及阿庇亞和拉提那大道等南方,看不到哥德兵的影子。

[img]
[/img]

貝利薩留將指揮總部設置在賓奇亞那門後方,亦即總司令本人同樣置身前線。同時他顧及我軍的人數劣勢,將防衛力量集中在預測中最受敵軍猛攻的城門。為了便於掌握各城門防衛隊的局勢,他又編組了總司令與各隊伍間的傳令專用隊。由於他必須以三萬五千兵力,迎擊十五萬名敵軍,因此必須採取各種可能的策略。不過,局勢並非完全不利於貝利薩留斯。因為他沒有必要獲勝,只需要維持不敗,等待敵軍放棄即可。

這次羅馬圍城是哥德戰爭裡三次圍城的第一次,從537年三月持續到隔年三月。期間發生過數次戰鬥,也發生過幾次大型軍事行動:對比起日耳曼人傳統的持槍衝鋒,東羅馬帝國擁有的大批中亞和匈人騎兵則以騎射爲主,因此擁有機動優勢的東羅馬軍隊在被圍的同時仍然能夠透過突然襲擊重創圍城的哥德軍隊。由於未能夠徹底圍堵羅馬城,東羅馬帝國成功向貝利薩留送出了由匈人和斯拉夫蠻族組成的援軍。斯拉夫人發源於今波蘭東南部維斯杜拉河上游一帶,於一世紀時開始向外遷徙,在匈人的勢力崩潰以後,斯拉夫人緊隨在日耳曼人後面進入多瑙河流域,並開始在4-5世紀長期騷擾東羅馬帝國的邊境。而這批新蠻族則成爲東羅馬帝國其中一支的雇傭兵來源。



然而哥德軍破壞供水管道的戰略卻開始令羅馬城内出現食水短缺。而羅馬用熱水入浴的習慣也加快了夏季時候的用水負擔,加上食水管道有可能成爲哥德人潛入的途徑,這逼使貝利薩留使用了遠離羅馬風格的方式來解決。他首先破壞已經無水的坑道,將碎石堆滿遭破壞的坑道口之後,塗上一層灰泥固定碎石。因此,在西元537年,享年八百五十歲的羅馬水道就此壽終正寢。

隨著攻防戰的持續,城裡儲存的糧食漸漸探底。儘管域裡實施著嚴格的配給制度,依舊無法因應糧食需求。在糧食完全見底之前,貝利薩留必須要能找出徹底的解決方案。他開始強行要求羅馬城内的市民撤出,減少無法作戰的額外人口,這令阿庇亞大道與拉提那大道因此塞滿了往拿坡裡以南避難的人潮車潮;托斯柯拉那與拉比卡納大道上,則是塞滿往羅馬郊區農村避難的人員車輛。



東羅馬帝國軍隊内的蠻族也開始和羅馬居民出現摩擦,對比起信仰基督教而且一直尊重羅馬信仰的哥德人,東羅馬軍隊内的匈人,斯拉夫人或者由中亞徵召而來的雇傭兵卻是不折不扣的野蠻人,羅馬居民中已經開始彌漫厭惡東羅馬軍隊的氣息。羅馬錫爾威流斯主教甚至秘密和哥德人勾結,計劃打開羅馬城門結束這場持續已久的圍城戰。羅馬城牆的十五道城門,從此以後每個月要更換兩次門鎖。另外守護城門的羅馬自衛隊員,也會不時更替。而且,只有貝利薩留斯和少數親信知道整套的措施內容。

而在哥德人控制的北意大利,羅馬遺民對東羅馬帝國的曖昧態度也開始令哥德人結束之前的寬容政策。日耳曼人開始將羅馬人當敵人看待。或者說,是比敵人更加可恨的背叛者。正在攻打羅馬的哥德王維提吉斯下令,處決所有滯留在拉溫納的元老院議員。除了兩名成功脫逃的議員以外,義大利北部的上流階層全遭肅清。由此推測,很有可能就是羅馬市區內的元老院議員,向貝利薩留斯密告錫爾威流斯主教的計謀。


現代的聖天使城

爲了一口氣結束這場圍攻,哥德人(大概在得到城内羅馬人的密告)下,突然出現在沒有被圍攻的南方和西方,以哈德良皇帝修建的皇帝廟(後世的聖天使城)爲目標開始發動猛攻。如果這個地方淪陷的話,台伯河西岸會落入敵軍手中。如此一來,以九座橋樑連結的河流東岸也將暴露在敵軍的攻擊之下。這天在貝利薩留斯的命令之下,防衛兵力也集中在此處。在普羅柯派厄斯的記述中,不使用攻城器械的哥德人,依靠人數眾多不斷投石。他們企圖趁我方畏縮時架上梯子,並且登上梯子,將我方衛兵推下城牆。不但士兵人數眾多,梯子的數量也同樣驚人。眾人猶如雲霧一般湧向皇帝廟,爭先恐後地設法架上梯子。

而東羅馬帝國的野蠻人不知道在誰的命令之下,開始將皇帝廟周圍諸神或馬匹的雕像扯下並破壞,雙手捧起成為碎石堆的雕像,開始朝敵軍頭上扔下。這項作戰有了效果。敵軍拋棄了梯子,爭先恐後地開始逃逸。



無論共和時期或帝政時期,羅馬將領在獲得出自希臘人手中的造型美傑作時,會以有如對待敵軍重要俘虜的方式對待雕像。羅馬將領在面臨必要時,會殺害敵軍,但未曾殺害過藝術作品。就因為戰勝者具有這種尊重戰敗者遺作的風氣,兩千五百年後的我們才能走入美術館輕易鑒賞這些傑作。然而,哈德良皇帝時代的四百年後,時代已經變了。不但貝利薩留是六世紀的武將。
2018-02-25 19:18:03
面對哥德人一度攻陷羅馬外港,貝利撒留決定冒險出擊,在哥德人切斷羅馬糧食補給前切斷對方的補給綫。東羅馬騎兵迅速進軍,攻下幾個哥德軍後方的城鎮,使得哥德陣營的補給變得更加艱困,也威脅到了北意大利的哥德人民。最終,阿里米努姆(現在的里米尼)被攻陷,騎兵從這裡到拉文納幾乎僅需一天路程,這迫使維提吉斯放棄包圍羅馬並且撤退。


東羅馬帝國的中亞騎兵

維提吉斯向北前往里米尼的路途中,他加強了數個城鎮和要塞的駐軍以確保後方的安全。在里米尼,羅馬軍的2,000名騎兵包括一些精銳的羅馬部隊佔領此地,貝利薩留決定用他的步兵替換他們。然而他們的指揮官約翰拒絕服從他的命令,並且繼續待在里米尼。

不久之後,哥德軍隊到來。雖然首次進攻失敗,哥德人最終包圍了里米尼。同一時間,在查士丁尼的命令下,2,000名的蠻族同盟軍在亞美尼亞人宦官納爾塞斯領導下抵達馬爾凱 (Picenum)。這次皇帝查士丁尼雖然指示納爾賽斯“在認為對帝國有益的狀況下納入貝利薩留的指揮”,但特地命令第二個指揮官的原因顯然易見,皇帝擔心貝利薩留坐打並自成一派,於是特地派出了宦官納爾塞斯予以制衡,然而這個雙重指揮互相競爭的局面很快導致了東羅馬帝國指揮系統的混亂。



貝利薩留前去與納爾塞斯會面。會議裡,兩人在戰術上產生分歧。納爾塞斯認為應該儘速前往阿里米努姆支援,而貝利薩留認為應該更謹慎前往。不過約翰送來的信讓他們選擇了前者,因為該城市即將被攻陷了。貝利薩留把軍隊分成三部份,海上部隊由貝利薩留的副官伊里迪格 (Ildiger)統領,另一支軍隊由有同樣作戰經驗的馬丁 (Martin)領軍前往南方,最後是主軍,由他和納爾塞斯共同帶領前往西北。然而維提吉斯得知了羅馬軍隊的行動,為了避免被敵軍的優勢軍力包圍,他撤退回拉文納。

不戰而勝的結果提升了納爾塞斯的聲望,比起貝利薩留,包括約翰在內的數名將軍更加擁戴他。在阿里米努姆解圍後的會議裡,兩人的嫌隙更加嚴重,貝利薩留想攻擊哥德人在奧西莫的駐軍並且替米蘭解圍;納爾塞斯想用不那麼集中的力量的方式進行接下來的戰鬥。這包括在艾米利亞的戰役。貝利薩留基於他的信譽不允許真的與納爾塞斯鬧翻,所以他讓他的軍隊加入了攻打烏爾比諾 (Urbinum)的行列。兩軍分開紮營,不久之後,納爾塞斯因為認為這座城市無懈可擊且補給良好,於是拔營前往里米尼。在里米尼,納爾塞斯拍派約翰前往艾米利亞,並成功攻下該城。貝利薩留這邊則成功攻下烏爾比諾。



與此同時,一直觀望意大利局面的法蘭克王國,終於回應了查士丁尼的呼籲,對信仰阿里烏派的東哥德王國發動“聖戰”,然而宗教只是藉口,明顯地,法蘭克王國希望在哥德戰爭中分一杯羹,法蘭克早就控制了現代稱爲瑞士的山外高盧,而山下的意大利阿爾卑斯山早就盡在掌握。貝利薩留清楚法蘭克族並非忠誠的同盟軍,故此特別關注法蘭克人的動向。他必須在法蘭克王國勢力波及之前,盡速拿下義大利北部。

結果就是兩人同時忽略了對米蘭的防衛,曾經作爲羅馬第二首都的米蘭除了富裕以外也是正統教會的傳統根據地,538年4月,來自該城的代表向貝利薩留求援。貝利薩留派遣蒙迪拉斯 (Mundilas)帶領1,000名前去支援並成功守住該城。除了帕維亞,米蘭周邊被稱爲利古里亞的地區恢復安全。然而哥德人卻秘密聯合了勃良第人快速穿越阿爾卑斯山脈包圍米蘭。此時的米蘭食物供應不足,而且士兵被分散到了附近的城市與堡壘,米蘭本身守軍薄弱。


勃艮第騎兵

貝利薩留試圖派出部隊解圍,然而部隊的指揮官馬丁和烏拉里斯並沒有幫上忙,他們向駐守伊里利亞的軍事大裁判官約翰及查士丁要求支援。此時,貝利薩留與納爾塞斯兩人的不和造成了影響,約翰和賈斯丁拒絕在沒有納爾塞斯的命令下出兵。而在獲得納爾塞斯的命令後,約翰病倒了,這又延遲了準備工作的進行。這些延誤對戰局是致命的,在多個月的包圍之後米蘭面臨饑荒的困境。哥德軍向蒙迪拉斯保證如果投降他的士兵將能倖免於難。然而因為對市民沒有相同保證,所以他拒絕了。最終在約略539年3月,飢餓的士兵強迫蒙迪拉斯同意條件開城投降。羅馬守軍確實倖免,但市民遭到大屠殺,米蘭被夷為平地。



如今米蘭成了無人廢墟,這也是拜占庭軍的安全保障等於白紙的最佳例證。城鎮徹底遭到破壞,男子全數喪命,女子成為奴隸,被遣送到勃艮第地區。米蘭原本是人口僅次於羅馬的大都市,如今連村落都算不上。接下來的數百年中,米蘭一直無法復蘇。這段期間內義大利西北部的中心轉移到了南方三十公里的帕威亞。要到中世紀的後期,米蘭的名字才再度出現在歷史上。

538年的夏天,連年戰火加上小麥失收很快在整個意大利半島導致嚴重的糧食危機,而東羅馬帝國也因爲戰爭的關係沒有向意大利運送糧食反而是增加了意大利半島居民的稅收,這導致了意大利半島出現廣泛的飢荒,根據貝利薩留的秘書官普羅柯派厄斯記載,光是瑪律凱地區,死者人數就不下五萬人。據說在東北義大利的威尼特地區,死者更是遠超過五萬人。

意大利半島原本歡迎東羅馬帝國的羅馬遺民開始將矛頭直指東羅馬帝國的軍事行動,面對民意的迅速轉向,貝利薩留決心在短期内結束哥德戰事。為此,他必須先解決奧西莫和菲耶索萊兩個哥德的據點,而在同一時間,東哥德的使節秘密繞過東羅馬帝國前往薩珊波斯的宮廷聯絡科斯洛埃斯一世,隨著戰況的推移,法蘭克人的態度也開始出現動搖。
2018-02-25 20:00:25
薩珊波斯的統治者早就打算對羅馬重啓戰端,而東部白匈奴嚈噠人也因爲蒙古高原突厥民族的崛起而暫時轉移了波斯的壓力,於是波斯在現今格魯吉亞西部的科爾基斯地區和東羅馬帝國重啓戰端,東羅馬帝國在這段時間裡不得不在兩個戰場上同時作戰。


Hephthalite king wearing the crown of Sasanian Emperor Peroz I. Late 5th century CE.

貝利薩留在圍攻奧西莫的同時,擔心東羅馬帝國會重新控制意大利的法蘭克國王提烏德貝爾特一世決定背棄和查士坦丁的盟約,率領大軍穿越阿爾卑斯山支援哥德人。哥德人認為已經有了同盟的支援,所以快速行軍並與貝利薩留交戰,但卻被擊退,哥德人向南撤退到了托斯卡納。法蘭克陣營原本可以改變戰況,卻由於爆發痢疾而撤退。貝利薩留繼續圍攻兩座被圍困的城市,它們分別在539年 10、11月因飢餓而投降。



這些勝利消除了貝利薩留後方的潛在威脅,加上和達爾馬提亞的軍隊會師後,貝利薩留率領所有兵力前往攻打拉文納。特遣艦隊被派到波河北部,他們切斷了阿德里亞海沿岸的補給。在被圍的哥德首都裡,維提吉斯收到法蘭克大使的同盟要求,但在夏天發生的事件使得兩國早已失去互信。為了儘速結束戰爭且東羅馬與波斯開戰將即,查士丁尼派遣使者給哥德開了很好的投降條件:以波河為界,南屬羅馬、北屬哥德。哥德欣然答應,然而貝利薩留不肯簽這樣的條款,儘管他的將軍們不認同他的做法,但貝利薩留認為這條約背離了他以往所作的努力。灰心喪氣之下,哥德人做出了最後的決定,他們接受了貝利薩留的投降條件。

回到君士坦丁堡之後,貝利薩留斯並沒有像收復北非時一樣獲准舉行凱旋儀式。不過平民的敬愛依舊集中在剛滿四十歲的貝利薩留斯身上。查士丁尼特准貝利薩留斯擁有七千名私人兵力,讓他享有與其說是屬下將領,還不如說是封建領主的地位。不過在查士丁尼眼中,貝利薩留斯不過是手下的武將而已。不到一年後,貝利薩留斯又被派往東方。他這回的任務是與波斯軍作戰。

東哥德族的國王威提吉斯改信了天主教派,在君士坦丁堡過著不像俘虜的舒適生活。由於俘虜國王與皇帝成了好友,不但能獲得元老院席位,甚至還名列在“patricius”(貴族)之中。雖然東哥德族的財寶已經沒入拜占庭國庫,但生活上沒有半點憂慮。來到君士坦丁堡兩年來,國王的生活悠閒得很。另外,與國王一同投降的哥德部隊,被編入了拜占庭軍中。當然這些人也全數改信羅馬正教。



與此同時,首都君士坦丁堡爆發了大瘟疫,關於導致瘟疫發生的疾病,最廣為接受的是腺鼠疫,也有人相信是哥德戰爭歸國的將士帶來了戰區的瘟疫。爆發導致了1/3人口死亡,帝國人口由約4000萬下降到2600萬,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所謂禍不單行,547-548東羅馬帝國又爆發動物流行病,畜牧業受到致命打擊。據估計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全世界兩千五百萬人喪生。從南極與格陵蘭的冰芯取樣重建的氣候演化證據表明,超級火山噴發造成的公元535-536年氣候極端事件,導致了持續多年的火山冬天,全球農業生產崩潰、饑饉肆虐,從而瘟疫流行性大暴發。



當貝利薩留斯離去之後,原本國王遭到俘虜,遭受毀滅性打擊的哥德人,又能在義大利半島東山再起。西元540年秋季,在貝利薩留離去不滿一年的秋季,哥德族重新集結在新任國王托提拉之下。東羅馬軍與哥德軍再度以義大利半島為戰場發起戰爭。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就是米蘭的慘劇與比千諾的悲劇不斷更換舞臺重新上演。由於羅馬將領內部分裂鬥爭,哥德人取得首場戰役的勝利。君士坦丁將軍與亞歷山大將軍結合軍隊進攻維洛那。拜占庭軍一度攻下維洛那城的一個城門,但兩人都擔心對方早自己一步搶走該城的戰利品,遲遲不敢進攻,給哥德人足夠的時間收復城門,迫使東羅馬軍撤退。

哥德王托提拉也善加利用這個局勢。簡單來說,他祭出了清廉與寬容的形象。他不但歡迎因不滿待遇而脫逃的東羅馬雇傭兵,甚至利用這些投降官兵向東羅馬部隊呼籲逃兵。同時他嚴格禁止哥德部隊襲擊農民、市民等平民百姓。以往哥德人會到別墅內綁架女子擄人勒贖,如今國王下令在免費狀況下奉還肉票。托提拉本人甚至向官兵演說,表示必須在正當行為下戰勝東羅馬軍。另外,哥德王派人送信給羅馬元老院。信中以“給親愛的朋友羅馬人”為開頭,宣誓今後哥德人將承襲狄奧多里克的羅馬人共存路線。同時他不僅以言辭表態,更以行動展現誠意。就連普羅柯派厄斯也不得不承認哥德族的統治公正無私。

在政策的影響之下,哥德人統治區域不僅包括原有的義大利北部,更擴及義大利中部。不僅如此,還延長到拿坡裡以南的魯卡尼亞、普利亞、卡拉普利亞等地。即使在狄奧多里克的時代,南義大利都沒有受過日耳曼蠻族的統治,而如今這些地方全在哥德族的統治之下。唯一還留在拜占庭手上的,是從拉溫納到羅馬的帶狀區域。對於局勢極度失利的東羅馬帝國來說,唯一有利的是亞德里亞海與第勒尼安海的制海權依舊掌握在手中。
2018-02-25 20:27:34
既然局勢惡化到這個程度,查士丁尼也覺得應該要設法突破。這時皇帝心中想到的人選自然是貝利薩留斯。貝利薩留在波斯戰線上接獲皇帝的命令後,一回到君士坦丁堡幾乎馬上又被派往義大利戰線上。這時貝利薩留已經四十四歲。然而查士坦尼卻拒絕貝利薩留增援的要求,只是派遣了七千人的私人部隊陪伴貝利薩留前往意大利,原因可能是皇帝擔心貝利薩留的坐大,也有可能是面對大瘟疫和波斯戰綫的緊逼之下,東羅馬帝國已經沒有辦法再擠出人力了。

一個無法充分保證薪資食糧與武器的司令官,對部下的統禦能力也有限度。貝利薩留派往羅馬擔綱防衛的兩名隊長,可能對手頭只有三千兵力感到洩氣。在哥德軍逐步進逼的狀況下,他們不但沒有專心準備防衛,反而忙著拿軍用物資做黑市買賣。於是在西元546年夏天,羅馬再度遭受哥德軍的攻擊。



九年前的圍城戰鬥中,敵軍的攻擊集中在羅馬城牆的半數位置,因而稱不上是包圍戰,這回可不同了。包括台伯河西岸在內,托提拉指揮的哥德軍包圍了整個羅馬市區。而且他們在台伯河上拉起堅固的鐵煉,使得船隻無法從奧斯提亞逆流而上。由羅馬往南的阿庇亞大道等道路也全數遭到封鎖。雖說這個時期的羅馬人口更加稀疏,至少還有將近十萬人住在城裡。這些人就被困在遭到完全包圍的羅馬市區內。

貝利薩留決心要突破包圍。首先他在奧斯提亞湊出兩百艘船艦,將武器與步兵運上船。在兩岸安排牛只拖曳,並利用船上劃槳手的力量沿著台伯河逆流而上。騎兵隊走在沿著河岸修築的“奧斯提亞大道”與“港灣大道”,擔任船隊的護衛工作。這回的作戰中準備利用流經羅馬市區的台伯河,為遭到包圍的守軍提供支援兵力。

在船隊最前頭的兩艘船艦規模勝過其他船隻,船頭經過補強加工。這兩艘船艦的任務是撞斷封鎖河面的鐵煉。其他船艦為了防衛陸地敵軍的攻擊,船身也特別釘上厚木板。哥德陣營既然會在河面搭起鐵煉,想必也預期到羅馬方會利用台伯河突破封鎖。哥德軍在搭起鐵煉的河流兩岸建築兩座高塔,並派有兩百名兵力看守。

貝利薩留親自站在船頭指揮突圍作戰獲得成功,兩岸的兩座塔都遭到破壞,哥德守軍也全數陣亡。沿著大道行進的騎兵隊,甚至已經能與在城牆外待命的哥德軍對峙。只不過,雖然事前已經派遣密使下過指示,防衛方的兩名東羅馬隊長與旗下的三千部隊卻沒有動靜。至少,他們沒做出貝利薩留期望中的動作。如此一來,貝利薩留斯和手下的部隊將被困在遭受包圍的羅馬市區內。在不得已之下,貝利薩留斯只好再度上船,命令其他船隻與官兵返回奧斯提亞港

遭到托提拉完全包圍的羅馬市區內,各種物資都顯得匱乏。尤其嚴重的是糧食匱乏問題,一天比一天惡化。由於市區內沒有埋葬這些屍體的地方,只好將他們棄置在路旁。面臨城内爆發瘟疫的危險,東羅馬的兩名將領終於批准市民離開羅馬前往個別期望的地方避難。依舊願意留在市區的人屬於少數,大多數人選擇離開羅馬。

然而這些人從敞開的城門外出後,陸陸續續的倒在大道上。由於長期饑餓造成體力衰竭,使得他們連走在大道上都覺得辛苦。這些人在路邊或附近的河邊面臨了死亡有多餘體力沿著大道行進的人接下來要面對哥德兵。哥德官兵甚至不需要打鬥。難民們已經失去抵抗的能力,就在哥德兵的槍下結束人生。這就是昔日讓全世界的人以憧憬的眼光看待,光輝四射的羅馬市民現在的落魄模樣

不久後到了12月,哥德軍進入了羅馬城。在整個作戰過程中,他們只需守候在城外,等待羅馬內部自動瓦解。派來防衛羅馬的拜占庭官兵早在哥德軍入城前悄悄逃走。哥德王托提拉入城後,首先前往台伯河對岸的梵諦岡,參拜獻給聖彼得的大教堂。儘管屬於阿里烏派,如今哥德族已經是基督教徒。只不過,從此以後的托提拉已經不是羅馬人親愛的朋友,他深信自己是支配者,被支配者的命運操弄在他的手中,並且立刻付諸實行。



首先,他破壞了三分之一的城牆。而且是在各處破壞總長度三分之一的城牆,讓羅馬周邊的城牆肝腸寸斷。在命令下實際從事破壞工作的,是殘留在城裡的羅馬市民。另外,他逮捕了留在城裡的元老院議員與家屬。在這些人的親戚送來贖金之前,哥德軍進軍到哪,這些人就得隨行到哪。只不過,在長期的哥德戰役過程中,元老院議員的資產基礎大型農莊已經荒廢,籌措贖金的進度始終不能符合哥德王的期待。這些讓人稱為元老院階級,長年享受權勢的議員與其親屬,不少人在此時喪命,僥倖逃生的人也從此下落不明。這就是從西元前753年羅馬開國以來,始終與國家共用榮耀的“羅馬元老院”(Senatus Romanum)的結局。



似乎哥德人對羅馬已經不感興趣,把能搶奪的東西全數搶走之後,拖著元老院議員們離開了羅馬。其後的四十天內,昔日被人稱為“世界首都”,在廣大帝國中無人不知的大城,就這樣遭受著無人聞問的待遇,讓人棄置在悲哀與荒廢之中。第二年2月貝利薩留佔領的,也就是這種狀態下的羅馬。

貝利薩留原本計畫從修復城牆開始,設法復興羅馬市容,但是查士丁尼沒有給他時間。一道新的命令下來,要他把羅馬交給其他人負責防衛,優先掃蕩義大利南部與西西里島的哥德勢力。這個時期查士丁尼下達的命令,似乎並非根據義大利的哥德戰役進展狀況所擬定,而是根據造訪君士坦丁堡皇宮的人提供的資訊與陳情。強迫將戰線移動到南義大利的命令,很可能是在南義大利或西西里島擁有大型農莊的某人陳情的結果。不管怎麼說,既然皇帝的命令下來了,貝利薩留也只好帶著軍隊往南行。

耗費了一整年的南義大利爭奪戰中,貝利薩留似乎有了輝煌的戰果。如今南義大利與西西里島的哥德勢力已經被一掃而空。不過等到作戰告一段落,西元548年秋季時,貝利薩留收到了查士丁尼皇帝發下的召回令。這次的召回令,並非要他轉往波斯戰線,命令中完全沒提到返回君士坦丁堡後的就任地點。

因為在這段時期中,拜占庭帝國必須將注意力放在入侵巴爾幹地區程度日益惡化的斯拉夫人身上。而且巴爾幹地區位於君士坦丁堡的西鄰,義大利半島對君士坦丁堡來說,畢竟位於遠處。

貝利薩留離去後,義大利半島的狀況已經不能用悲慘來形容。哥德軍與拜占庭軍在義大利半島的各處一再發生武力衝突。義大利的天主教派教會主教看不過去,甚至派遣代表前往君士坦丁堡向查士丁尼皇帝請願,他們希望皇帝能夠停止在義大利境內的戰事。

只不過皇帝忽視了這場有如哀求的請願,而又不願加強兵力一次解決戰況。就在混亂之中,又過了四年。在這段期間內,貝利薩留偶爾被派往多瑙河下游地區,指揮與保加利亞人或斯拉夫人之間的戰鬥。在其他時間內,儘管他享有名譽,在皇宮中具有崇高地位,實質上沒有擔任任何工作。四十八歲至五十二歲的期間內,是一個男子能夠成就大業的最後一段時期。然而貝利薩留卻被逼在皇宮中賦閑。


斯拉夫人軍隊

保加爾人屬於一支跟隨著匈人移動到歐洲大陸的歐洲民族,匈人在被趕出多瑙河以後,最後融入到南俄草原的保加爾人當中,因此保加爾人可以説是歐洲最後的一支匈人部落,然而他們和現代操斯拉夫語的保加利亞人卻是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保加爾人是現代居住在俄羅斯的楚瓦什人的祖先。而保加爾人則是取代了過去匈人的位置,成爲東羅馬帝國邊境最大的威脅。

西元559年,屬於保加爾人庫特里格斯部(Kutrigur)的軍隊,由扎伯干汗(Zabergan)帶著7000騎兵越過凍結的多瑙河進入默西亞(現代保加利亞)和色雷斯,直逼威脅君士坦丁堡。皇帝查士丁尼緊急招回已經退休的貝利薩留,出擊應敵。 貝利薩留組織300名鐵甲騎兵和一批非正規軍應戰。

貝利薩留來到墨蘭提奧斯(Melantias或稱Melantiada),這是一片距首都約20英里的沼澤區。貝利薩留下令他的非正規軍部隊,搞出大量的灰塵,營造有「許多兵力」的假象。 扎伯干汗帶領2000名庫特里格斯人先鋒騎兵接近這個區域,看到迎戰的東羅馬只有約300騎,頗為不肖。不知領隊的是赫赫有名的貝利薩留,畢竟貝利薩留被皇帝冷凍已經退休。



貝利薩留300名鐵甲騎兵,發起衝鋒,庫特里格斯騎兵400人當場被貝利薩留衝殺而死。扎伯干汗驚訝這一小股鐵騎戰鬥力超強,又看到後面塵土飛揚,「顯然」有東羅馬大軍逼近。 扎伯干汗眼見大勢不妙,馬上下令撤退,此次失敗後,保加利亞和斯拉夫人騎兵的主力被逼退回多瑙河。這也是貝利薩留,在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將領之一的最後一戰。

2018-02-25 21:08:04
納爾塞斯和約翰指揮左翼,而法利裏安和另一位約翰則指揮右翼。為了保護他的弓弩手,納爾塞斯又把羅馬的騎兵排列在他們的後面,每翼五百人。在左翼的小山之外,他又放置了精選的一千名騎兵,命令他們一等敵人步兵開始行動就立即衝到他們後方予以夾擊。

中午用膳之後不久,哥德騎兵遂展開了會戰的序幕,一直打到夜幕低垂時為止。哥德人果然認為中央是一些不可靠的步兵,所以出動騎兵向他們突擊。在他們開始衝擊的時候,由於遭受兩翼弓箭的射擊,遭到了嚴重的傷亡,而後,在正面又為堅定不移的徒步槍騎兵(像刺蝟一樣)所阻,而兩側的騎兵又被弓箭射翻。立即有數以百計的哥德人落馬,這些逸馬四處飛跑,在他們的行列中造成了更大的混亂。似乎只有第一次衝鋒是有組織的,以後就是零星集合起來兵力各自為戰。

快到黃昏時候,羅馬人才開始進攻,這時哥德騎兵已無抵抗餘力,立即向後退走。哥德騎兵並非想退到步兵的後面喘息一下再戰,而是想逃走。這時哥德步兵卻不展寬他們的間隔來收容騎兵,也不站穩腳跟援助騎兵,卻在騎兵的前面搶先跑了。混亂之中,他們更是互相殘殺,這是夜戰中常見的事情。這是槍矛和弓弩聯合使用的第一次戰鬥,已經獲得完全的成功。


長鬍子的倫巴第人

在會戰中殺死了6,000名東哥德兵,所有被俘者也一律被屠殺,包括許多過去的羅馬逃兵,連同托提拉本人在內,他是在會戰中(初期或最後)受了重傷,被捉到卡普萊村中,就死在那裏。會戰勝利之後,納爾塞斯首先斥資遣散了他的倫巴第部隊。因為他們的野蠻簡直使作戰都受到了影響。其次他才開始肅清東哥德人的殘部,他們已經選舉泰阿斯(Teia)為王。當納爾塞斯佔領羅馬之後,就把泰阿斯的殘軍封鎖在薩諾達兩個月之久。

納爾塞斯在制服哥德人以後,正好騰出了手腳,接著又打敗了法蘭克這個新的對手。 蠻族 法蘭克人接受了東哥德人最後求救的呼籲,在羅薩和布西林兄弟率領之下,又大舉侵入義大利半島。
這一次,法蘭克人的進軍比其以前幾次都要深遠,一直前進到了坎帕尼亞。納爾塞斯看來已接受了第一次進擊的經驗,他指望敵人自己去鑽自己結好的吊頸圈套,因此,在法蘭克步兵還沒有因行軍和疾病而大大消耗削弱以前,他便一直避免戰鬥。



到了西元553年,當納爾塞斯準備好要在凱西林納姆 (又譯凱西裏倫或拉克塔留斯山戰役)附近同東哥德人末代國王泰阿斯(Teia)東哥德殘部與法蘭克人聯軍進行會戰時,法蘭克人的兵力大概還有八萬之眾。在這裏,納爾塞斯考慮到法蘭克人的戰術特點,誘使他們落入了陷阱。法蘭克的軍隊主要是由步兵組成。在進攻時,總是使用一個深度很大的縱隊,而且具有很大的重力和衝力。而其步兵所裝備的武器,又都是近戰武器,即長矛、戰斧和劍之類。



在凱西林納姆會戰中,納爾塞斯把徒步的長矛兵和弓箭手擺在戰鬥隊形的中央。法蘭克人指向中央的突擊,壓迫他們逐步後退。這時,納爾塞斯馬上展開了配置在兩翼的騎兵,發動騎兵向法蘭克人的翼側實行突擊。這樣,迫使法蘭克人立即停止了進攻,並就地展開以抵抗衝擊。

但納爾塞斯沒有同他們糾纏,因為他知道,敵人的隊形還是極其牢固的,只有依靠直接的打擊,才有可能把他們摧毀。於是,他把騎兵調到一個適當的位置上,使其能夠用“投斧”去打擊敵人,並使弓箭手能夠進行集中的“射擊”,而又不致於打亂自己方面密集的戰鬥隊形,同時,卻使法蘭克人不能夠進行反擊。



最後,當法蘭克人無法抵住弓箭的射擊,戰鬥隊形遭到破壞,而且開始很謹慎地向後撤退時,納爾塞斯又馬上利用了這一有利時機,進行了具有決定意義的突擊。這次突擊徹底打散了法蘭克的部隊,幾乎是把他們殺得片甲不留。東哥德人末代國王泰阿斯戰死,東哥德人才全部投降,納爾塞斯允許他們在各要塞搜集他們所埋存的金錢之後就離開意大利,到他們所選擇的任何野蠻王國中去作自由人。



蠻族東哥德族消失。並驅逐法蘭克人到阿爾卑斯山以北,從而實現了查士丁尼征服義大利的夢想。當然東羅馬的吸血稅吏也就像一群蝗蟲一樣又飛來了。 如今以“皇帝代理官”職銜統治義大利與西西里島的納爾賽斯,開始發揮專制君主國官僚的真本領。因為他知道,身在君士坦丁堡的查士丁尼急著想要回收戰役期間花掉的經費。

皇帝代理官納爾賽斯向被納入拜占庭帝國疆域的義大利與西西里島居民,施加了只能用橫徵暴斂來形容的重稅。在這人口劇減、耕地荒蕪、生產地低落的情況下,人民又要背負著重稅。而且偏偏納爾賽斯是個長壽人物,他以“皇帝代理官”身分君臨義大利的期間長達十五年。義大利與西西里島的居民在忍受了十八年的戰爭之後,又要承受十五年的暴政。帝國的本國義大利、帝國首都羅馬,最後不是喪命在蠻族手中,而是讓原為同胞的東羅馬帝國掐死的。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作爲意大利農業經濟基礎的莊園,在6世紀以後幾乎不再存在。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的領土收復作戰,最終只是讓東羅馬得到了大批的廢墟,殘破的莊園和已經被戰爭折磨到不生不死的居民。對比起東哥德統治時期的寬容政策,意大利居民最後被沉重的稅收壓垮。然而查士坦丁並沒有放棄收復失土的狂想,而上天卻又再次給與他另一次的機會,552年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王國內部混亂,查士丁尼一世乘機占領了科多巴、直布羅陀等地區。這些地區在此後的80年中歸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一世與信基督教的衣索比亞建立了關係,由於當時衣索比亞介入葉門,而波斯也對葉門感興趣,因此查士丁尼一世與衣索比亞的聯繫使他與波斯的關係更變壞了。


紫色為東羅馬帝國在查士丁尼任内的最大疆域,紅色屬於格皮德人和倫巴第人的控制區,橙色是法蘭克王國,深紫色為入侵東羅馬帝國的斯拉夫人。與此同時,東羅馬帝國也在歐洲與法蘭克人,以及由亞洲而來的阿瓦爾人不斷作戰,但這些戰爭沒有起什麼重要作用。他也與西突厥建交對抗波斯。受到突厥人的威脅下,波斯不得不與東羅馬帝國停火,查士丁尼一世得以保住科爾喀斯地區,最後一次維護了東羅馬帝國的疆域,但他不得不每年向波斯輸貢。

與此同時,查士丁尼皇帝病逝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君士坦丁堡。在傳出謠言時,查士丁尼已經七十九歲,因此稱不上空穴來風。偏偏貝利薩留在未經確認的情況下相信了這項傳言,同時他開始公然的抨擊查士丁尼皇帝的政策。查士丁尼皇帝得知消息後大為震怒。貝利薩留的朋友因此被捕下獄,製作了一份貝利薩留密謀行刺皇帝的筆錄。

可能是查士丁尼不忍心將貝利薩留。雖然被查士丁尼赦免,卻被當作囚犯般禁閉在他自己的住所内,西元565年3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席武將,被後世稱爲“最後的羅馬人”的貝利薩留斯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西元565年11月14日,查士丁尼皇帝也病逝了。享年八十三歲,在當時是稀有的長壽。在東方、巴爾幹地區的戰事,尤其在西方長期推動的哥德戰役,對拜占庭帝國財政造成沉重的打擊。查士丁尼的侄子,在其身後繼承皇位的查士丁二世於即位初期曾經表示:“在我面前敞開的國庫裡,除了大量的借據之外什麼都沒有。帝國財政的現狀,只能以絕望一詞來形容。缺乏軍用資金也就等於缺乏軍事力量,這樣下去只能等著讓蠻族蹂躪。“



這就是號稱版圖最遼闊、權勢最威風、經濟最繁榮的查士丁尼時代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真正內情。早在查士丁尼去世以前,皇帝和貝利撒留的出生地達西亞已經被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侵佔,而在他的統治期内,東羅馬帝國剩餘的羅馬象徵,皇帝被視為執行長、「國家之父」,「第一公民」的形象也因爲君權的強化而被徹底廢除,他將古羅馬的國民主權徹底消除了,皇帝成為了君權神授的國家主權。因此查士丁尼任内往往被視爲屬於羅馬文化的東羅馬帝國走向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的轉折過程。

讓後人稱為大帝的查士丁尼病逝三年後,在義大利施加暴政的納爾賽斯也過世了。而這年西元568年,也正好是倫巴底人南下的年分。如今在義大利半島中,已經沒有任何人員勢力可以抵禦新的入侵蠻族。東羅馬帝國花費十八年時間奪回義大利,卻在十五年後又讓倫巴底人奪走。
2018-02-25 23:22:12
下集到 北歐人 諾曼人
great alfred?
剩係玩total war 唔多識歷史
2018-02-25 23:46:15
最尾呢段年份跳得好快
2018-02-26 01:02:03
已經算係後記,本身只係打算講到查士坦尼死左
2018-02-26 02:40:43
查理大帝呀
一係就咁要查理曼
2018-02-26 07:26:42
就咁叫
2018-02-26 11:33:30
華文媒體好似中意叫查理曼
2018-02-26 12:25:30
樓主有冇諗住講埋淨低嘅東羅馬史
2018-02-26 13:25:05
曼代表大帝嘛
好似Sargon咁個名已經有意思
查理大帝大帝


諗起十幾年前套亞歷山大電影好似譯做亞歷山大帝
2018-02-26 13:29:35
題外話 好多the great 唔係皇帝都譯做大帝
2018-02-26 13:30:14
大王?
2018-02-26 13:31:32
查理曼 = Charlemagne = Karl der Große
2018-02-26 20:13:09
法語區仲有一個例子就係貞德·達克
2018-03-04 00:38:04
教堂有喚禮塔
2018-03-04 00:46:42

巴打會唔會再開post講埋其他地方既歷史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