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奧多亞克畢竟是日耳曼人而不是羅馬人。由他推動的少數戰勝者統治多數戰敗者的政策確實精明至極,但這些政策都是基於“共存”而不是“同化”的觀念。從他施行的戰勝者日耳曼人與戰敗者羅馬人的任務分擔,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點。
簡單來說,就是軍事由蠻族負責,行政由羅馬人負責。日耳曼裔蠻族領到土地之後並未成為專業農家,而是支領固定薪資,隨時準備因應召集。一來統治者肩負保護被統治者的責任,因此必須常備軍事力量。再者他們靠武力成為戰勝者之後不願放棄武力,也不想與戰敗者羅馬人共用。這個類似於中國北朝的府兵制,估計也是因爲兩者都是同樣產生於軍事蠻族征服下的背景。
不過戰敗者對這項舉措沒什麼不滿。畢竟長年來羅馬帝國軍隊只是個名義,實質上根本都是蠻族出身的軍人,羅馬人之中也已經蔓延著回避軍務的觀念。戰勝者表示要單獨推行軍事,代表羅馬人必須將自身安危委由他人掌管。然而五世紀的羅馬人已經忘記這種事情的意義有多重大。因此奧多亞克推出這項決策時,反而獲得羅馬人歡迎。
司法體系也分成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兩套法律。亦即在蠻族之間以日耳曼法,在羅馬人之間以羅馬法規範。只不過,由於羅馬法涵蓋的範圍遠遠廣於前者,實際上只有在少數狀況下才會動用到日耳曼法。這類似於元朝的做法:如果是漢人跟漢人的爭執就按照宋朝的法律去處理;蒙古人跟蒙古人之間的爭執就按蒙古人的習慣法去處理。而在蒙古人和漢人的爭執,就各自實行自己的習慣法:蒙古人殺人了賠馬,漢人殺人了砍頭。造成的結果就是這樣。
行政一如前述,完全交給戰敗者負責。蠻族缺乏行政組織,因而勢必要將行政委由戰敗者代理。想必這種連戰勝者都無法置喙的狀況,也減緩了羅馬人身為戰敗者的感傷。
在蠻族統治下反而逐漸恢復元氣的意大利
儘管如此,“蠻族和平”的創始人奧多亞克的統治時期長達十七年。他身邊沒有同鄉部將,只有拼湊得來的蠻族部隊。而且蠻族部隊群居在拉溫納與鄰近的東北義大利地區,因此在義大利的其他地方看不到蠻族兵的身影。讓人佩服的是,他竟然還能順利統治十七年。在這段期間內,沒發生帝國其他行省偶發的反抗起義事件。文獻中也找不到義大利居民逃難到東羅馬帝國的記錄。日耳曼人與羅馬人成功的“共存”了。歷史學者甚至將這段時期命名為“日耳曼人羅馬王國時代”。因此奧多亞克的敵人不在國內,而是在義大利半島外漸漸成形。
當東羅馬帝國任命的西羅馬帝國皇帝尼波斯被手下殺死的時候,奧多亞克以東羅馬帝國代理人的名義在482年出征尼波斯控制的服達爾馬提亞,並處決了謀殺尼波斯的兇手。在487-488年,他越過阿爾卑斯山,以從居住在多瑙河彼岸的魯吉安人的國王法瓦手中解放羅馬淪陷的諾裡孔行省,魯吉安人國王在戰場上被擊敗被俘;大批俘虜和臣民轉歸了義大利;羅馬,在長時間失敗之後,現在可以聲稱在她的野蠻人主子的領導下取得了勝利。
同一時間,在北部的法蘭克人在克洛維一世的統治下統一。法蘭克的意思有許多說法,有「大膽」、「兇悍」、「免繳稅」、 「標槍」、「扔斧頭」等解釋。還有「自由、膽識」的意味。
克洛維統治下大肆擴張的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人占據了以如今法國和比利時邊境的圖爾奈和康布雷為中心的萊茵河下游以西被稱為托克桑德里亞的地區,並擊敗了高盧北部自立為王的統治者斯雅戈里烏斯。這場勝利使法蘭克人的統治擴張到了羅亞爾河以北地區,也令法蘭克王國下出現大批原本在羅馬統治下信仰羅馬正教的高盧精英階層。
狄奧多里克
此後,克洛維一世的妹妹嫁給東哥德王狄奧多里克,通過聯姻,法蘭克人與東哥德人結成聯盟。狄奧多里克是東哥德國王狄奧德米爾之子,在他出生時,東哥德人剛剛擺脫了持續一個世紀的匈人的統治。他在童年時代被送往君士坦丁堡當人質,以確保他父親(一個蠻族首領)不會違背與東羅馬帝國皇帝利奧一世簽訂的和約,按照這個和約,東哥德人應臣服於東羅馬帝國。在拜占廷宮廷中長大的經歷可能使他認識到了文明世界的優點。
東哥德戰士
昔日作爲匈人附庸的東哥德人,在爭奪匈人帝國遺產的戰爭中被格皮德人擊敗而成爲東羅馬帝國下的附庸寄居在意大利日耳曼王國和東羅馬帝國的邊境附近。當時在羅馬教育下長大的狄奧多里克被皇帝利奧一世和其繼任人芝諾賞識,先是將他提拔為軍隊長官,後來更任命為執政官。當狄奧多里克31歲時,他離開了東羅馬軍隊,回到他的族人中去。
東哥德人出土文物
在狄奧多里克和法蘭克人結盟以後,兩人的同盟分別由東西兩面直接威脅意大利的日耳曼王國。狄奧多里克爲了協助族人尋找可以定居的家園,多次唆使東羅馬帝國同意自己以芝諾之名討伐盤踞意大利的奧多亞克。同一時間,在意大利北面的高盧地區,491年法蘭克王克洛維一世又在其領地以東擊敗圖林根人。在其他法蘭克部落的幫助下,在曲爾皮希戰役中法蘭克人又戰勝了阿勒曼尼人。
493年,克洛維一世與勃艮第公主克洛蒂爾德成婚。原本信耶穌是「人」阿里烏斯教派的克洛維一世每一次打仗都發現他的妻子常常為他禱告祈求戰勝,某次激烈的戰爭中,看到十字架顯於天上,因此他發誓當他這次打勝,就皈依「三位一體」的尼西亞信基督教 。法蘭克人所信的是尼西亞信經的基督教 ,因此與羅馬天主教是相同的信仰。克洛維一世和他的3000名部屬在西元496年的聖誕節受洗。
聖雷米吉烏斯為克洛維一世施洗
天主教是克洛維羅馬帝國臣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他的皈依強化了人民與日耳曼征服者的結合。但是,這一舉措也疏遠了克洛維與其他法蘭克部落的關係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削弱了他的軍事地位。西元507年 ,克洛維一世與勃艮第人結盟在武伊勒戰役(Battle of Vouillé)驅逐了高盧南部的阿拉里克二世所屬的西哥德人,巴黎成為日後法蘭克王國的首都,而阿拉里克二世則戰敗被殺。此後西哥特人的勢力被永久逐出高盧,法蘭克人占據了這一地區,控制範圍涵蓋現代法國的大部分地區。
墨洛溫王朝的奠基人:克洛維一世
約西元500年時,克洛維一世由古代撒利族法蘭克人法典編成「薩利克法」( Salic law),規定父系繼承制,這引發日後母系旁支對王位的爭奪,是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的開端。
與此同時,日益強大的東哥德人也開始對東羅馬帝國構成威脅。爲了逼使芝諾給于自己討伐意大利王奧多亞塞的大義,狄奧多里克甚至不惜兩次率領東哥德人入侵東羅馬帝國的領土,488年,在兩次入侵拜占庭並幾乎攻下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皇帝芝諾終於被迫同意其入侵義大利。當時狄奧多里克年僅三十五嵗,而統治意大利的奧多亞塞卻是五十五嵗。
狄奧多里克明白手下只有少數蠻族部隊的奧多亞塞一旦被擊敗,整個意大利都將落入東哥德人手上,於是他下令根據地内的全體三十五萬東哥德人出發往意大利遷移。在489年4月28日,東哥德大軍在伊松佐河擊敗奧多亞塞進入意大利東北部。其後在維羅納,奧多亞塞再被擊敗,並撤退到防守齊備的羅馬首都拉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