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QR]開坑講下羅馬帝國衰亡史

942 回覆
171 Like 7 Dislike
2018-01-09 18:43:41
中定英
2018-01-09 18:56:41
2018-01-09 19:12:26
我有呢本 不過係selected chapters 唔係成套
https://www.bookdepository.com/Decline-Fall-Roman-Empire-Edward-Gibbon/9781853264993

細個係圖書館借黎睇 呢本買黎擺多過睇
2018-01-09 19:16:37
咁有無成套既推介?Thx
2018-01-12 13:11:33
用左成個禮拜終於追到live
2018-01-12 13:15:14
lm
2018-01-17 13:07:03
Push
2018-01-17 16:26:21
2018-01-21 11:47:08
2018-01-21 18:00:53
上帝之鞭 - 阿提拉


羅馬帝國的團結已經解體;國家原有的天才人物已全都斯文掃地;不知名的野蠻人的軍隊,
從北部冰封的地區鑽出來,已在歐羅巴和阿非利加最美好的省份建立起了征服者的統治。

The union of the Roman empire was dissolved; its genius was humbled in the dust; and armies of unknown barbarians, issuing from the frozen regions of the North, had established their victorious reign over the fairest provinces of Europe and Africa.




上集講到蓋薩里克乘羅馬内亂之際,率領汪達爾族人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於是三十年前仍然住係北歐深處既呢批日耳曼人,係短時間内越過萊恩河,攀越庇裡牛斯山脈進入希斯帕尼亞,如今就係羅馬富庶既糧倉北非停留。但即使如此,汪達爾人和阿蘭人的同盟軍只有區區十萬人,而且不少還是老弱婦孺,只能單靠數萬人的蠻族勇士管理這片由現今摩洛哥直到突尼斯的廣大海岸,明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就如同其它入住的蠻族一樣,汪達爾人在洗劫以後,始終需要依賴本地的羅馬精英進行管理。



在大型莊園主人中,有些人並未拋棄故鄉。只不過這些人的莊園位於比地中海沿岸更偏向內陸的地方。畢竟即使加上鐸那圖斯派,戰勝者依舊屬於少數,沒辦法將整個北非的居民全數更換。不過從此以後,內陸農莊生產的農產品再也不能出口到義大利了。汪達爾族並非農耕民族,即使拿下了大都市周邊的耕地,產量也無法與以往相較。羅馬時代的北非原本是豐饒的農耕地區,如今淪落成豢養征服者專用的土地。



迦太基港與羅馬外港奧斯提亞之間的航線可說是海上幹道。不但航行其間的船隻眾多,熟悉這條航線的水手也不少。從迦太基前往拿坡裡近郊的商港波佐裡時,順風只要兩天。在風向不定的地中海未必能天天順風,因此平均航程是五天。即便完全遇上逆風,必須仰賴有如馬達的劃槳手,全程也只要十天。而且即使不前往義大利,在一天一夜的航行後也可到達西西里島。於是,北非海岸的陷落意味著西羅馬帝國以至東羅馬帝國賴以爲生的地中海航道受到直接威脅,汪達爾人組成的海盜開始威脅西西里島和南意大利的海濱城市和農莊,無法應對的西羅馬拉文納政府,只好向東羅馬帝國求援。

然而蓋薩里克卻無意坐視自己打來的產業被東西羅馬聯軍重新奪回,於是他秘密派遣使節和東羅馬東面的匈人結盟,要求當時率領匈人的領袖阿提拉和布列達撕毀和東羅馬帝國的和約,入侵東羅馬帝國。而早前在薩珊帝國受到慘敗的匈人,早就將目光放到了富庶而軟柔的東羅馬帝國身上。昔日這個和波斯平起平坐的帝國,如今已經淪爲蠻族隨意敲搾的對象。於是匈人的帳篷開始沿著多瑙河由停留的潘諾尼亞開始往巴爾幹半島的方向移動。

早在432年的時候,阿提拉和布萊達就曾經在馬古斯和東羅馬帝國會面,東羅馬承諾歸還叛教部族(這些部族曾經協助東羅馬對抗汪達爾人),並把以往每年對匈人的350羅馬鎊(約114.5千克黃金)納貢增加兩倍,開放更多的市場予匈人商人互市,並為每個被俘虜的羅馬人支付8個金幣的贖金。在簽署條約後,匈人為了鞏固和加強他們的帝國,便從東羅馬帝國的邊疆撤向歐洲內陸地區。而狄奧多西二世便藉此機會,建立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並沿多瑙河建立防禦工事,增強了東羅馬帝國的防禦能力。



西元339年年末,東西羅馬帝國聯合出兵西西里島,而西元440年,阿提拉和布列達撕毀和東羅馬帝國簽訂的和約,襲擊多瑙河畔的羅馬兵營,羅馬堡壘和市場,東羅馬人停止交付約定的700磅黃金。阿提拉和布萊達指責東羅馬人未履行他們的條約,更聲稱馬古斯的主教褻瀆了在多瑙河北岸(潘諾尼亞和雷蒂亞)的匈人皇家墳墓,要挾要再次進攻東羅馬。阿提拉率領匈人橫渡了多瑙河,把伊利里亞地區(今巴爾幹半島西部地區)和色雷斯地區徹底摧毀,其中還包括了首府費米拉孔。匈人一直推進到馬古斯,在此當匈人正與東羅馬人相討交出主教的條件時,該名主教出逃並放棄了此城。



羅馬帝國內的基督教徒給他起的外號叫做“上帝之鞭”,表示阿提拉會像是憤怒的神明一樣襲擊、搶奪、破壞、燒殺,讓匈族經過的地方名副其實是雞犬不留。

匈族一路橫行之下,到了距離君士坦丁堡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在這時他們才派遣使者向東羅馬帝國皇帝提出要求。

一、以往的“同盟部族”協約規定每年七百利普的金塊,從今起提升至三倍的兩千一百利普(七百八十七•五公斤)。並追加臨時賠款六千利普(兩千兩百五十公斤)的黃金。
二、遣返匈人軍中的逃兵。
三、若希望羅馬人俘虜恢復自由,每人須付出十二索利鐸斯金幣的代價。

面對這些要求時,四十六歲的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只能坐在皇位上發抖。只不過東羅馬帝國實質上的掌權者是皇帝的姊姊普凱莉雅。她最初打算僅接受第二項要求,設法把局面應付過去。

不過雖說是逃兵,這些人可不是匈族出身的男子,而是在戰敗之後,被匈族編制到軍中的日爾曼裔蠻族。這些人無法適應在匈族內的生活,以及掠奪時的殘暴舉動,因此向東羅馬帝國投降。阿提拉要求遣返這些人的要求被接受之後,這群人就在東羅馬帝國軍隊的押送之下,回到匈族的陣營內。阿提拉接收這些人之後,動作也很迅速。他命令這些逃兵趴在地上,蓋上搭帳篷用的布幕,然後讓騎馬的匈族部隊一邊喊叫一邊策馬來回奔跑踩死這些人。一切事情,全在愕然的東羅馬官兵面前發生。



西元442年,東羅馬帝國被逼撤回準備奪回北非的軍隊,只留下一支薄弱的駐軍在西西里島上,同時狄奧多西二世發行新金幣支付軍費,才暫時遏止了阿提拉的攻勢。在此之後,他認為已有足夠力量對抗阿提拉,便拒絕了匈人的要求。如此同時,無力抵抗蓋薩里克的西羅馬帝國,在別無選擇下惟有和汪達爾人和談,被逼承認在北非建立的汪達爾-阿蘭王國。然而,汪達爾人的海盜卻並未停止洗劫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透過禍水西引,蓋薩里克鞏固了自己在北非的控制權。

與此同時,在西元443年,東羅馬帝國又再停止向匈人繳付同盟部族的薪金,於是匈人再次沿多瑙河沿岸發動大規模進攻,並侵佔了軍事重鎮Ratiara,及圍攻了納伊斯斯(Naissus)(今塞爾維亞城市尼什,Nis)。在此兩戰中,匈人首次使用了攻城槌及攻城車等重形裝備。然後匈人軍隊再度攻占了巴爾幹半島,沿著尼沙瓦河攻陷了謝爾迪卡(今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菲立普波里斯(今保加利亞城市普羅夫迪夫)、呂萊布爾加茲 (今土耳其境內城市)等大城市,最後攻至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2018-01-21 18:11:39
而匈人得以橫行的秘訣,除了東羅馬帝國的衰弱以外,就是他們的高度機動性。根據記載,匈人的小孩子是知道如何騎馬後才學會走路。 所以 匈人到了成年時,騎馬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匈人優異的騎術令他們甚至可以不用馬鞍,也可以穩健的坐在馬背上。



儘管如此,匈人的高橋馬鞍,也令歐洲人驚豔。西方學者這樣評論進入歐洲的匈人攜帶的新裝備:「馬鞍是人與馬完全結合在一起的關鍵。」匈人的馬鞍兩頭是很高的木製船型托架,因為其兩頭較高,這樣馬匹在奔馳時,騎士前可倚,後可靠,在縱向上可以保證戰馬衝刺與減速時,都不會輕易摔下來,並且能夠雙手放開韁繩,完成搭箭,張弓,放箭而不至摔下馬匹,騎手身體的前後滑動趨勢,提供了縱向的穩定性。


(重建的5世紀初的匈人高橋馬鞍,資料來源:http://wtfm.exblog.jp/4340169/)

而羅馬抄襲凯爾特四角(four horn)馬鞍,還必須以肚帶裹住馬匹肚子,防止馬鞍在馬背上向前或向後移動。匈人簡易馬鐙的使用,由繩帶、皮革或木板構成的類似馬鐙的踏具。它通過固定雙腳提供橫向穩定性,同時在馬鞍的協助下將人和馬結為一個整體,使騎兵利用馬匹的速度進行正面衝擊成為可能。羅馬歷史學家阿米亞諾斯,以「用山羊皮裹住他們多毛的腿」形容匈人的馬鐙。



匈人有這樣簡單的馬鐙,腳就有了可踏的地方,衝鋒起來更有威力。由於有了高橋木馬鞍和簡易馬鐙,匈人騎手們能在騎馬的過程中朝每個方向射箭。



考古學家認為匈人最先使用「弓弰」(ears/siyah 弓的兩端末梢),弓弰增強弓弦的蓄勢及減低需要拉弦的力,因此匈弓的威力更強。匈弓的上弓臂及下弓臂長短不一,上弓臂比下弓臂長,目的是方便騎射。當時這些弓箭可以比任何的羅馬或歐洲弓射擊更遠的距離,有效射程可達200米。匈人箭帶裝了60支箭。前線匈人有2個補給團,每一團約1000人(如果需要的話包括女性匈人也會上戰場),而在他們身後站立數10個馬拉機動的弓箭補給車,裝有幾百個備用的弓和超過10萬支箭,保持箭雨源源不絕。



在近身武器上,匈人與最早進入歐洲的西徐亞人前輩很類似。用戰斧砍殺是匈人肉搏戰時首選,接下去匈人才會使用標槍和劍殺死了剩下的敵人。匈人在馬上的長兵器除了長矛,還有一種長柄刀。他們像之前的西徐亞人與薩爾馬特人,匈人也用套索作戰,如歐洲的「西部牛仔」。套索可以用來卸除或纏住敵人或拖累他,直到他被勒死。套索也可以用來捕捉活著的敵人,為了在以後讓敵人用錢贖回或賣為奴隸。

匈人雖然消滅了城外的羅馬守軍,但由於欠缺攻城武器,所以面對著君士坦丁堡的巨大城牆只能圍困該城。在長期圍困後,狄奧多西二世投降,命皇室使節亞納多留斯與阿提拉相議和平條約。最終狄奧多西二世與阿提拉達成恊議,簽訂一條更嚴厲且苛刻的條約:東羅馬同意賠償6,000羅馬鎊(約1963千克黃金)作為早前毀約的懲罰,而每年納貢增加三倍至2,100羅馬鎊(約687千克黃金),至於每個被俘虜的羅馬人支付的贖金亦增至12個金幣。這些條款雖然為東羅馬帝國帶來更沉重的負擔,但亦暫時滿足了匈人的慾望,使他們再次撤向歐洲內陸地區。
然而作爲代價,達西亞行省和色雷斯行省被東羅馬帝國徹底放棄。

根據約丹內斯及普利斯庫斯的著作記載,約於公元445年,即匈人撤向內陸地區後不久,布萊達便被阿提拉殺害。在殺害布萊達後,阿提拉成為唯一統治匈人的君主,並再度將矛頭指向東羅馬帝國。



Brogi, Carlo (1850-1925), "Certosa di Pavia - Medallion at the base of the facade". The Latin inscription tells that this is Attila, the scourge of God".
2018-01-21 19:24:32
橫行短短十年就在古代末期西洋史上留名的阿提拉,是個大膽果決、統禦能力優越、部下貪圖享受時個人生活樸素的人物,最適合擔任蠻族領袖。不過若要像他公開表示的,想建立統合日耳曼人在內的北歐大帝國的話,就顯得他缺乏冷靜合理的戰略。換句話說,他的行事作風也只是臨場因應而已。這甚至讓人認為,這種程度的男子會在史上留名,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因為基督教徒畏懼的稱呼他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先前以暗示要攻打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方式,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威脅取得了巴爾幹地區的大部分。儘管三年後意外出現強硬派的瑪律齊安皇帝,使得一切努力付諸流水,但藉由軍事力量威脅的方式並沒有錯。因此,如果要把同樣的做法套用在西羅馬帝國身上,首先要將部隊從多瑙河中游移動到上游,渡過多瑙河後進入羅馬領土。其後持續南下攀越阿爾卑斯山,進逼義大利半島北部,立刻圍攻皇帝所在的拉溫納。

然而阿提拉沒有渡過多瑙河朝義大利前進,而是渡過萊茵河進入高盧。知道他如此選擇的原因後,讓人更覺得無言以對。原來是法蘭克族族長過世後,留下的兩個兒子之間發生衝突。哥哥向阿提拉,弟弟向埃提烏斯求助。阿提拉在受人求援後轉往高盧地方前進,這不但讓身在拉溫納的皇帝松了口氣,同時也加強了埃提烏斯在高盧的立場。阿提拉在沒有明確計畫的狀況下進入高盧,使得埃提烏斯能獲得組織羅馬軍與日爾曼部族聯軍的好機會。



西元451年4月初,阿提拉率領匈族由萊茵河中游的梅因茲附近渡過萊茵河進入高盧。據說光是匈族部隊,兵力便有三萬人。匈族手下還有其他戰敗後遭到收編的蠻族,因此無法判斷詳細兵力。阿提拉在渡過萊茵河之後又與法蘭克族會合,總兵力可能已經多達十萬。等到阿提拉率領大軍渡過萊茵河時,匈奴聯軍已經達到70萬之眾,其中絕大多數是蠻族軍隊。包括東哥德人 、Rugii 、Scirii、圖林根人、Heruli (東日耳曼部落)、、巴斯塔奈人、 阿勒曼尼人 Alamanni)、格皮德人(Gepidae )。



阿提拉率領的第一路,首先由梅因茲起步途經特里爾,並沿途路過門茲,前往蘭斯,最後又從蘭斯經由巴黎逼近奧爾良。整個進軍過程全部沿著羅馬大道行軍,不到兩個月已經進入高盧地區的中央。

第二路軍行軍路線較第一軍偏南,同樣沿著大道往奧爾良前進。第三路軍大幅往南方繞道,朝向高盧地區中心移動,不過同樣也是以奧爾良為目標。高盧北部能夠平安無事,是因為當地屬於法蘭克族勢力範圍。而且這三路部隊不會單純的行軍,沿路對看得到的大小城鎮燒殺搶奪毫不客氣。



接獲阿提拉入侵的消息後,埃提烏斯從還屬於羅馬勢力下的南法,向西派使者請求亞奎塔尼亞的西哥德王國要求組成聯軍作戰。阿提拉大軍對高盧北部的蹂躪震驚了西羅馬帝國的所有蠻族,大家都意識到單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對抗匈人的。

高齡的西哥德族長提歐鐸力克隨即表示同意。埃提烏斯同時向其他日耳曼蠻族提出聯合參戰的要求。不過整個反阿提拉聯軍的構想,到451年6月後才實現。高盧和西班牙各地的日耳曼蠻族,甚至不列顛的凱爾特部落都派兵來援;和埃裘斯打了20年仗的宿敵-西哥德王特奧多里克(Theodoric)也親自領兵前來助戰。

反阿提拉陣營開始從南方與西方,朝向正遭受阿提拉圍攻的奧爾良派兵。當阿提拉頓兵奧爾良城下的時候,埃裘斯的羅馬聯軍日益壯大,最後達到50餘萬人,終於有能力和匈人決戰。阿提拉得知埃提烏斯接近後,解除了奧爾良的包圍,開始向東撤軍。我們也不知道當時他為何打算撤退。唯一已知的是,他似乎打算渡過萊茵河回到日耳曼尼亞境內。當時他離開奧爾良路過汕斯,很可能準備沿著蘭斯、特里爾等兩個月前走過的路線行進,最後從梅因茲渡過萊茵河。不過在還沒到達蘭斯時,他就讓埃提烏斯追上了。

當時跟隨汪達爾人遷移的阿蘭人正好停留在此地,阿蘭王桑吉班(Sangiban)本來要把奧爾良獻出,但羅馬人與西哥德人先下手佔領奧爾良。而桑吉班則見風使陀加入埃提烏斯的聯軍之下。

這一帶在羅馬時代稱作“Campania”(坎帕尼亞),在後代改稱為“Champagne”(香檳鈕),是擴及馬恩河兩岸的平原地帶,位於羅馬時代彙集七條大道的蘭斯城南方四十公里處。阿提拉被追上之後,只好轉頭準備應戰。他堅信自軍的騎兵所向無敵,在平原上開戰能完全發揮戰力。於是在馬恩河附近的沙隆平原,展開了一場決定羅馬帝國命運的戰役。






羅馬聯軍方面,由埃提烏斯親率羅馬軍團組成左翼部處在山腳下,西哥德軍隊部處在面臨河流的右翼,而中央是阿蘭人和其他蠻族。相對的,阿提拉的陣容采右翼、中央、左翼直線分佈。左邊面臨河的左翼為東哥德族,面對埃提烏斯的右翼則是與東哥德族一樣被列入麾下的蠻族兵。中央則是由阿提拉親自率領的匈族騎兵。



埃提烏斯這樣部署相當冒險,因為他把羅馬聯軍最弱的部分放在中間,非常容易被匈奴軍隊從中心突破,將羅馬陣線攔腰斬斷。然而中央部分卻必須是最容易動搖的阿蘭人,他們必須承擔阻擋匈人最猛烈的騎兵衝擊。

當時阿提拉指著阿蘭人的位置說:「在那個點上去尋求迅速的勝利……因為當筯被砍斷了之後,肢體也馬上就會放鬆了,當你把骨架子取去了之後,身體也就撐持不住了。一個人若不該死的,任何兵器都不能傷害他;假使是該死的,在平時也一樣可以死。」

從另一方面講,中心突破的匈人部隊也有被羅馬從兩翼包抄的危險,搞得不好會重蹈羅馬人在坎尼的覆轍。阿提拉針鋒相對,親率匈人精騎居中,把東哥德人放在左翼去面對他們的同胞,而其他各蠻族軍隊組成右翼。



羅馬軍團的編制到此時已經縮小為一千多人。步兵的裝備也有變化,全金屬表皮的盾牌取代了木制盾牌,防護性雖然增強,但重量也大增,非常不利於步兵衝鋒。羅馬步兵從前慣用的重型標槍被一種超輕型標槍替代,這種標槍雖然穿透力遠遜,但射程可達五十米。羅馬軍隊此時的戰術已經變得非常保守,一般都是組成盾牌陣等敵人來攻。



與羅馬軍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哥特軍隊,以大量的重裝騎兵為核心,戰鬥時由鐵騎衝擊敵陣,步兵隨後掩殺,已經體現出後古典時代戰爭的特點。
2018-01-21 19:38:52
會戰開始,匈人聯軍首先發動進攻,在遮天蔽日的箭雨掩護下,匈人精騎風馳電掣一般衝向羅馬聯軍的中央,由各蠻族的烏合之眾組成的中央陣線抵擋不住,被匈人騎兵以楔形深深插了進去。
這時匈人騎兵開始向左旋轉,包抄西哥德軍隊。



阿提拉對戰局洞若觀火,他知道羅馬軍團早已今不如昔,只有西哥德人尚能一戰,如果能將其殲滅,就勝券在握。這時匈人聯軍的兩翼也開始一起壓上來,會戰到此已經變為一場混戰,而羅馬聯軍形勢危急。



年過60的西哥德王特奧多里克親率鐵甲騎兵反擊,結果中箭落馬,被緊跟其後的西哥德鐵騎踐踏而死。失去首領的西哥德人隻出現了片刻的慌亂,在王子托里斯蒙(Torismond)的指揮下迅速恢復了秩序。埃提烏斯指揮的左翼部隊能繞過丘陵襲擊敵軍側面,打垮了敵軍右翼。只不過艾提烏斯陣營的中央部隊,擋不住匈族騎兵團的猛攻。這代表在阿提拉陣營中,僅有佈署於中央的騎兵能發揮期望中的效果,左右兩翼的部隊全部潰敗。





西哥德騎兵凌厲的反擊將匈人壓了回去,而慌不擇路的匈人騎兵迎頭撞上了左翼羅馬軍團的盾牌防線,紛紛倒在羅馬標槍的攢射之下。這時匈人左翼的東哥德人也抵擋不住西哥德鐵騎的衝擊,率先敗逃,沙隆會戰到此才分出勝負。



阿提拉率領匈人殘軍撤回馬恩河畔的營地,用匈人的大蓬車首尾相連,弓箭手密布其間,組成一道相當堅固的防線。入夜以後,戰場上依然一片混亂。

托里斯蒙率部追擊時在黑暗中與他的大部隊走散,結果誤入匈人的營地,要不是他的隨從拼死搭救,托里斯蒙幾乎就去見了他的父王。埃提烏斯也和他的羅馬軍團失散,不得不在西德特人的大營裏過夜。直到天亮時分,羅馬陣營才意識到他們居然擊敗了匈王阿提拉。



阿提拉此時如同一隻受傷的猛虎,雖然縮在營壘裏負隅頑抗,依然鬥志不減。匈人的戰鼓不分晝夜地響徹雲霄,而托裏斯蒙率西哥德騎兵幾次攻擊都被亂箭射了回來。在羅馬陣營的聯席軍事會議上,大家七嘴八舌,有的主張強攻,有的主張圍困,但埃提烏斯卻另有計較。他奉勸托里斯蒙立刻回國坐穩王位再說,以免夜長夢多。



埃提烏斯一語驚醒夢中人,托里斯蒙馬上率軍趕了回去。羅馬陣營走了西哥德人,頓時顯得勢單力薄,眾人的心氣也沒那麼高了。這樣拖了幾天以後,羅馬聯軍遂撤圍而去。

埃提烏斯在這個關鍵時刻放了阿提拉一馬,使得後世史學家一直困惑不解。埃裘斯有超出常人的政治眼光,他這個決定其實大有道理。埃提烏斯一直認為西羅馬帝國的心腹大患不是匈人,而是高盧西哥德蠻族。保留匈人這個外患可以讓西哥德人為首的蠻族有所忌憚,不得不和羅馬帝國繼續合作。阿提拉一死,匈人帝國勢必崩潰,而日耳曼蠻族們肯定要掉轉矛頭來對付羅馬帝國。況且這場會戰幾乎是西哥德人獨力贏下來的,如果再讓阿提拉死在他們手裏,西哥德人勢必威名遠揚,以後會更加難以控制。



曾一度被追擊到考慮自殺的阿提拉,就這樣平安渡過萊茵河,回到了日耳曼尼亞。整個過程簡直可說是讓埃提烏斯放過一馬。沙隆會戰令匈人至少折損近兩萬的精銳,本身進入歐洲就人數佔劣勢的匈人現在更是勢孤力弱,然而阿提拉卻並未因此而有所收檢,第二年一到,阿提拉在第二年又入侵了義大利境內。當初入侵高盧的理由是受法蘭克族求援,如今入侵義大利的理由是要與奧諾莉亞公主成婚。照他的觀點來說,既然拿到戒指,也就代表婚約成立,因此他要求羅馬帝國履約。



阿提拉率領著匈族,選擇了從多瑙河中游前往義大利時最順利的途徑。阿爾卑斯山由西向東圍繞在義大利北方,而阿提拉從阿爾卑斯山最東邊的角落進入了義大利境內。入境之後,阿提拉搶先攻打擋在路上的亞奎雷亞。不過匈族與其他蠻族相同,不擅長圍城戰鬥。阿提拉面臨久攻不下的局面,只好暫緩攻陷亞奎雷亞的目標,優先讓麾下數萬部隊滿足糧食保障與掠奪欲望。
2018-01-21 20:34:44
與此同時,阿提拉死後,兒子艾拉克(Ellac )繼位。然而他缺乏阿提拉的統治魅力,而沙隆會戰以後匈人精銳損失殆盡,導致匈人帝國下的各異族紛紛叛離。他僅僅統治了2年,在位期間各異族附庸紛紛反叛,如同尼伯龍根之歌所記載,Atli死後,匈人和日耳曼同盟軍之間的血戰一發不可收拾,終至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雖然阿提拉長子艾拉克(Ellac)主張由他絕對控制與繼承阿提拉帝國,但是2個弟弟鄧吉澤克(Dengizic)、厄爾納克(Ernakh)都不同意,聲稱王權要由主體部落決定。在阿提拉的兒子們之間的紛爭吵鬧中,這時曾是阿提拉得力助手的格皮德(Gepids )王阿爾達里克(Ardaric)與新的主人顯然無法合作,於是決意獨立,與 東哥德人(Ostrogoths) 、赫盧利人(Heruli ) 、鲁基人(Rugii )、斯基里人(Scirii )、蘇維比人(Suebi)聯合反抗匈奴人。

454年 ,艾拉克在潘諾尼亞平原與日耳曼叛軍交戰, 大敗陣亡,超過3萬多匈奴戰士被殺,沙隆會戰後剩下的匈人精華損失殆盡,從此一蹶不振。於是匈人甚至被迫撤出根據地潘諾尼亞 。其弟鄧吉西克(Dengizich)繼位。 鄧吉西克在古代突厥語中意思是“小海洋”。

463年 ,鄧吉西克率軍繞過斯皮德人的領地,突襲潘諾尼亞,驅逐了東哥德人,意圖恢復匈人帝國卻吃了敗仗。 西元468年 ,匈人勢力又被東哥德人逐出潘諾尼亞,鄧吉西克被迫率部眾沿多瑙河南下,攻打東羅馬帝國 。途中遭東羅馬軍隊伏擊陣亡,鄧吉西克首級送往君士坦丁堡,東羅馬皇帝利奧一世(Leo I)將他的頭示眾。匈奴人被趕回喀爾巴阡山以東。此後,留在巴爾幹的匈奴人有許多加入到東羅馬帝國的雇傭軍中,他們為後來致力收復失地的查士丁尼大帝滅亡汪達爾王國和東哥德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查士丁尼的手下大將中,最得力的當然是貝利薩留(Belisarius)。

西元6世紀,留在塞爾維亞的匈人曾經短暫和東哥德人短暫結盟對抗東羅馬帝國,而撤退到黑海北岸的匈人則分裂為兩部互相交戰。其中一部的庫特里格斯匈人曾經在札伯根領導下進攻多瑙河的東羅馬帝國城鎮並一度逼近君士坦丁堡,然而無法攻城之下撤退回歐亞草原,直到後來被亞洲而來的阿瓦爾人征服。從此,歐洲再無關於匈人的記載。現在被證實為匈人後代的,是後來曾經入侵東羅馬帝國的保加爾人,公元372年突厥系的保加爾人與匈人一同遷徙到伏爾加河西部的草原成爲後來伏爾加河保加爾人的祖先。在蒙古入侵之下,大多數人向北逃亡,成為今天俄羅斯境内的楚瓦什人與韃靼人。


帶有明顯歐亞混血特徵的楚瓦什人

至於匈人曾經停留的潘諾尼亞則被冠上了匈牙利的名稱,後來分別為阿瓦爾人和馬扎爾人停留的地點。馬扎爾人是現代匈牙利人的祖先,而馬扎爾人和匈人間的關係則有待研究。最近亦有部分人指出歐洲出現的Y單倍群Q可能就是匈人的父系後代,這批源自西伯利亞的父系基因,高頻率地出現在西伯利亞的土著族群和北美洲的原住民之中,而在斯堪的那維亞和法國的勃良第大區亦有出現,鑒於勃良第人屬於和匈人融合最多的日耳曼人,可以相信有部分匈人在匈人帝國分裂後作爲雇傭兵北上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作爲哥德人的同盟徹底融入成爲瑞典人的祖先之一。

2018-01-23 12:11:22
Cd rom 開acct 黎留名
2018-01-23 12:27:24
君士坦丁堡城牆現況
Ps.有啲係海防個邊
2018-01-23 15:16:07
見到講上帝鞭鞭前來留名
2018-01-23 15:43:53
又完post
2018-01-23 15:44:07
就完
2018-01-24 17:30:07
樓主係咪打算寫到西羅馬玩完就開新post?
2018-01-27 01:44:19
其實大陸有d似古羅馬。主席又係禪讓/元老加持。新起幾十年話自己馬克斯,得啖笑 明明就封建。比個柒既主席主席上到位就玩完。
2018-01-27 13:12:50
西哥德咁多重騎
2018-01-27 14:12:07
元老院代表性都高過中央政治局唔止幾倍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