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QR]開坑講下羅馬帝國衰亡史

942 回覆
171 Like 7 Dislike
2017-07-17 22:01:43

同問

議會來自賢人會議,封建制國王同武士既圓桌會議
仲有普通法,由領主/貴族行駛司法權,人身保護令個d都係來自中世紀

巴打我講漏左
喺中世紀前紀算唔算倒退?

黑暗時期當然係倒退

睇你點睇
如果按照能源捕獲量(Energy capture)計算,西方到17/18世紀先追得上羅馬鼎盛時期既數字

但雅各賓巴打講得好岩,中世紀好多創新都係建成現代社會既基石,唔能夠淨係睇能源捕獲量就認為整個中世紀都係倒退

咁如果計生活環境同水平呢
中世界城市感啲街係唔係又污糟又爛路
然後市民又好似無咩自由同娛樂?

生活環境同水平比較難量化計算
但以城市人口為例,羅馬城響1-2世紀既100萬人口規模,一直到工業革命既19世紀英國倫敦先追得上。而羅馬意大利既20%城市化率(當時意大利半島1000萬人口當中,有200萬住響城市入面),就可以比得上1800年左右西歐既城市化率
而羅馬響公元前6世紀建成既下水道,中世紀晚期既巴黎(1370年)先有類似既地下下水道建設。羅馬同拜占庭時代普遍存在既供水到戶式自來水系統,一直要到工業革命時期先重新普及。全盛時期既羅馬總共有11條總長500公里長的引水道,一日可以供應100萬立方米既淡水
金屬冶鍊方面,用格陵蘭冰芯既污染物推算,羅馬時期銅冶煉規模一直要到工業革命前夕先被超過,原因係羅馬大規模使用水力採礦,而整個中世紀時期都冇用到呢個技術,到19世紀水力採礦先被重新發明。

格陵蘭冰芯銅污染物濃度

銅污染物濃度推算出的銅冶煉規模

城市建設同基建係羅馬強項,好多證據都指向羅馬時代城建水平大約等於工業革命前夕既水平
至於哥德式建築,都係要到中世紀晚期先至超過左羅馬。佛羅倫斯既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就響15世紀超過左萬神殿既穹頂,高度114.5米係萬神殿高度既兩倍以上

巴打你呢啲data我睇過呀
所以先有呢條問題
中世紀前期城市又無供水系統 又無下水道
我先會覺得城市生活環境係無羅馬時期咁好
2017-07-18 13:51:29

巴打我講漏左
喺中世紀前紀算唔算倒退?

黑暗時期當然係倒退

睇你點睇
如果按照能源捕獲量(Energy capture)計算,西方到17/18世紀先追得上羅馬鼎盛時期既數字

但雅各賓巴打講得好岩,中世紀好多創新都係建成現代社會既基石,唔能夠淨係睇能源捕獲量就認為整個中世紀都係倒退

咁如果計生活環境同水平呢
中世界城市感啲街係唔係又污糟又爛路
然後市民又好似無咩自由同娛樂?

生活環境同水平比較難量化計算
但以城市人口為例,羅馬城響1-2世紀既100萬人口規模,一直到工業革命既19世紀英國倫敦先追得上。而羅馬意大利既20%城市化率(當時意大利半島1000萬人口當中,有200萬住響城市入面),就可以比得上1800年左右西歐既城市化率
而羅馬響公元前6世紀建成既下水道,中世紀晚期既巴黎(1370年)先有類似既地下下水道建設。羅馬同拜占庭時代普遍存在既供水到戶式自來水系統,一直要到工業革命時期先重新普及。全盛時期既羅馬總共有11條總長500公里長的引水道,一日可以供應100萬立方米既淡水
金屬冶鍊方面,用格陵蘭冰芯既污染物推算,羅馬時期銅冶煉規模一直要到工業革命前夕先被超過,原因係羅馬大規模使用水力採礦,而整個中世紀時期都冇用到呢個技術,到19世紀水力採礦先被重新發明。

格陵蘭冰芯銅污染物濃度

銅污染物濃度推算出的銅冶煉規模

城市建設同基建係羅馬強項,好多證據都指向羅馬時代城建水平大約等於工業革命前夕既水平
至於哥德式建築,都係要到中世紀晚期先至超過左羅馬。佛羅倫斯既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就響15世紀超過左萬神殿既穹頂,高度114.5米係萬神殿高度既兩倍以上

巴打你呢啲data我睇過呀
所以先有呢條問題
中世紀前期城市又無供水系統 又無下水道
我先會覺得城市生活環境係無羅馬時期咁好

城市生活環境明顯係羅馬好過中世紀前期西歐
但中世紀東羅馬既君士坦丁堡會比羅馬好
因為君士坦丁堡係全新設計規劃既城市,而羅馬則是自然成長而成既城市
設計同規劃方面君士坦丁堡會比較先進(例如供水到戶/公共廁所/私人浴場/街道照明)

君士坦丁堡改左名做伊斯坦堡之後個名有陣柒味
2017-07-22 15:40:27


安敦寧·畢尤(Antoninus Pius,86年9月19日—161年3月7日,138年—161年在位,又譯安東尼奧•派阿斯)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第四位。後世將涅爾瓦登上皇位的西元96年,經過圖拉真、安敦寧,一直到西元180年的馬庫斯•奧理略逝世為止的時代稱為“五賢帝時代”,而五賢帝中以安敦寧在位時間最長,所以這段時期被稱為安敦寧王朝。



雖然如此,對於好多歷史學家來講,在任最長既安敦寧其實無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作爲,他甚至缺少哈德良戲劇化既感情生活和醜聞,正因為如此,除了《皇帝傳》中有一項關於他的記述之外,直到今天還沒有出現任何一本有關這位皇帝的傳記。正所謂無新聞就是最好的新聞,安敦寧無圖拉真開疆辟土既野心,内政上又不如哈德良一樣處處和元老院作對,所以在他的任内,羅馬經歷的是風平浪靜的75年。



和哈德良一樣,安敦寧均不是土生土長的羅馬人。他出生在南高盧行省的尼姆,血緣上可能是來自凱爾特人而不是拉丁民族,對比起擁有一般拉丁血統既圖拉真和哈德良,安敦寧可能是第一位羅馬既異族皇帝。但即使如此,安敦寧身上可以見到既行省色彩就要比哈德良和圖拉真要少,這是因爲安敦寧的祖父已經移民意大利而且完全羅馬化,祖父、父親二代都是執政官的安敦寧可以說是比起羅馬人更加羅馬;出身精英階層的安敦寧在哈德良任内,替這位旅行皇帝管理羅馬,深受好評。

故此,在哈德良大致將羅馬疆界穩定下來之後,就選擇安敦寧作爲繼承人,正是看到他在行政方面的天賦。新皇帝在上任後不久,就宣佈一改哈德良既政策,全程留在羅馬,全心全力統治帝國。除了節省旅行花費的大量開支和緩和元老院對皇帝長期不在首都的不滿情緒以外,安敦寧更是因爲健康的考慮而選擇留在羅馬:長期舟車勞頓既哈德良在統治末年面臨身體機能既崩潰,而維持帝國的穩定就需要皇帝既高壽來確保繼承權順利交付。而安敦寧作爲五賢帝統治最長既一位,在這方面可以説是十分成功。



繼承了哈德良-圖拉真遺產的安敦寧,實際上只要保持自己小心翼翼的性格就可以算是完成履行自己的職責。因此安敦寧在對外政策上繼承奧古斯都-哈德良以來既守勢政策,而内政上就沿用哈德良的大部分措施,甚至哈德良所任命既官員大部分都得以留任。而安敦寧即位後只進行了二項違反先帝遺志的調整。

第一,針對哈德良於治世末期對元老院議員的胡亂控訴,安東尼奧在就任皇帝時,便以特赦的型態全部撤回。他絕對不會去糾正先帝的惡政,做出有損養父名譽,以宣揚自己德政的卑鄙舉動,所以他強調關於這些措施,如果養父還在,一定也會這麼做。因此,元老院議員和羅馬公民才會公認他是個“慈悲為懷之人”。

第二,他雖然依照哈德良的意思,將安尼斯和盧西厄收為養子,但更換了哈德良許配給這二位元少年的結婚對象。
2017-07-22 16:09:27
安敦寧性格溫和,缺乏圖拉真的雄心壯志又沒有哈德良的偏執可以說是他作爲皇帝的一大優點。在猶太問題上,安敦寧上任後解除割禮的禁令,但就繼續執行對猶太人的離散命令,而事實上在哈德良以後,羅馬既邊患已經隨住和安息王朝的和約及達西亞人的徹底降伏而得以解決,在日耳曼尼亞和不列顛尼亞的邊境偶爾會出現襲擊事件,但都不足以讓安敦寧像前兩任一樣建立自己既戰功(實際上安敦寧並無領軍作戰的經驗)。


安敦寧任内的疆域大致與哈德良去世時無異

歷史上以安敦寧的名字在羅馬疆土上留下功績的,只有安東尼長城。西元142年安敦寧命令在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 )以北一百二十公里處再築起一道長城,稱為「安東尼長城」(Antonine Wall )。安東尼長城延著蘇格蘭南部福思―克萊德地峽,東起福思灣,西至克萊德河,長達約63公里(39英里),大約3米(10英尺)高5米(15英尺)寬。城上有19個碉堡,在相連的瞭望塔的前端深入蘇格蘭的地方,羅馬還建設了一個最前線基地,這道防禦網絡代表羅馬帝國的最北端的邊境屏障。安敦寧消耗了12年來完成此長城,但估計連他都無法估計,這道長城僅僅在20年後就被棄置。


羅馬不列顛尼亞的北部前綫




安東尼長城復原圖




完全消失在綠草之中的古城墻

在近東,雖然安息王朝曾經因為國內的壓力而開始對羅馬採取強硬態度時,安敦寧只靠一封信劄就將問題解決。安敦寧比哈德良還要受到東方專制君主的愛戴,這實在很耐人尋味。在哈德良時代,裡海附近擁有領土的豪族之長都拒絕造訪羅馬,但到了安東尼奧時代,他們不但願意造訪羅馬,甚至還對羅馬表示恭順之意。安敦寧任内甚至還派遣過使者出訪漢朝。



實際上在這之前,漢朝和羅馬已經長期存在貿易關係,但兩國並無直接邦交,因此貴霜帝國等中亞國家則扮演了貿易中介的角色,從漢朝與羅馬的貿易中賺取利潤。公元1世紀,羅馬人已經知道了抵達漢朝交趾郡和扶南國的海上航線,用此航線進行商業貿易。精美的羅馬玻璃,黃金刺繡地毯、金顏色的布料和石棉布經由亞歷山大和敘利亞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而漢朝就對羅馬輸出絲綢製品。

97年,漢朝名將班超派遣特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經塔里木盆地一直走到安息國併到達波斯灣。但由於安息國害怕漢朝直接開通了與大秦的商路會損害其壟斷利益,於是沒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經敘利亞的陸路。甘英相信了渡海的艱難,止步於安息,沒有到達羅馬。


托勒密所繪的世界地圖,這張地圖對各國位置的測量和海岸綫形狀既描畫在當時的標準而言已經相當準確。

漢朝對於羅馬只有模糊的概念,但羅馬透過與中亞國家甚至印度頻繁既貿易,早就知道漢朝處於世界既另一邊,甚至還清楚如何前往漢朝。於是安敦寧的使節從濟南出海,通過海路,抵達越南的東京,並在東南亞採購了犀牛角、象牙、玳瑁等奢侈品以後進入漢朝領土。漢朝也從羅馬使者手中得到了有關天文學的書籍。

似乎一切都比過去還要進步,羅馬帝國開始歌頌和平,帝國人民也享受著經濟繁榮的和平果實。



但是,無論如何盡人事,還是無法避免天災。在安東尼奧二十三年的治世當中,首都羅馬曾發生嚴重火災,燒毀了三百四十戶民宅。安提阿也發生地震和火災,致使市內部份地區需要重建。重創迦太基市中心的火災和天災也是不斷發生。特別是位於地震帶上的小亞細亞西部一帶和羅德島曾發生大地震,皇帝甚至需要在當地設置對策委員會來指揮災後重建工作。此外,台伯河經常氾濫成災,阿拉伯行省也發生了瘟疫,南法的拿波恩努也慘遭祝融之火摧毀。
2017-07-22 16:34:15
長久以來,每逢災害發生,都是採用二代皇帝台伯留制定的羅馬式重建對策。這是由三個部份構成的。首先由皇帝發放撫恤金給受災戶,同時由附近的軍團基地和派遣至當地的軍團兵、輔助兵展開“基礎建設”的重建工程,接著在羅馬,由皇帝頒佈暫定措施法,實施依據受災狀況來決定年數的行省稅免征制度。免征年數一般為三~五年。



只要將一般行政處理好就天下太平,這便是安敦寧治世的特色。但是,之所以可以維持天下太平,也需要皇帝不懈怠的監視才做的到。經濟狀態良好的話,公務員的人數就會增加,但儘管國庫仍有盈餘,安敦寧也不忘進行“人事重整”。如果發現有人不工作而白領薪水的話,絕對毫不猶豫的將其解雇。

和哈德良一樣,受良好教育出身的安敦寧極富涵養,因此格外重視教育,對二位年輕繼任者的教育從不怠忽。哈德良曾賜予迦太基出身的學者佛倫多元老院的席次,將年輕的奧里略的教育全權委託給他。而安敦寧也決定將另一位繼任者盧西厄的教育,託付給這位迦太基的學者。作爲皇位繼承人的馬庫斯•奧理略自少年時期起就受到哈德良的賞識,也不斷得到安敦寧賜予機會,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歲即升為騎士階級,七歲入學於羅馬的薩利聖學院。前朝皇帝哈德良將安敦寧·畢尤認為嗣子時候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安托寧同等認養奧里略。


馬庫斯•奧理略

哈德良-安敦寧-奧里略既繼承權地位早係哈德良死前已經確立,不得不說哈德良考慮周詳,甚至連安敦寧的繼承人都已經替他選好了。也可以說,安敦寧在哈德良眼中的價值,除了維持帝國平穩以外,就是負責小奧里略的栽培和教育。而安敦寧確實為奧里略留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在奧里略之後的著作《自省錄》,我們可以看到奧里略對養父的觀感:



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以下諸事。

下決斷之際,擁有慎重、穩健、堅定的持續性。輕蔑社會名聲,熱愛、也忍耐工作。只要對公益有利,傾聽任何建言。在犒賞下屬功績之際展現公正評價。仔細區分出什麼事該嚴厲以對,什麼事該寬容相待,依據經驗洞察人性。沒有承襲同性愛的性向(這很明顯是指哈德良)。

慎重處理政務,參考忠告或建言,在自己做過充分調查之後再下決斷,此時周遭很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但絕不受影響。與友人之間不受一時感情的左右,因而時常維持著良好的關係。

經常注意國家需要什麼,絕不懈怠。盡可能控制國費的支出,絕不胡亂花費,就算因此引發民眾的不滿,也只有忍耐。

不會為了取悅一般民眾而過度讚美或是過度服務。萬事節制,亦即凡事拘謹規矩。不追求虛榮,凡事秉持良心,因此反而容易達成目的。

由於他能夠如此度過人生,無論是詭辯家也好,寡廉鮮恥的人也好,形式主義者也好,沒有人可以責難他。不僅如此,他可以控制好自己與他人,是一個成熟、完美、虛心的人。此外,他對真正的哲學家絕對尊重,如果不是真正的哲學家,無論在社會上有多麼響亮的名聲,他還是會給予輕蔑,不會被此人的學說所迷惑。

除此之外,在私生活方面我也受益匪淺。於一天工作結束之後才入浴。不熱中於私用宮殿和別邸的建造。不過分拘泥用餐事宜、衣服件數和色彩的多樣化。不以姿色容貌作為挑選身旁奴隸的基準。


確實,比起建築師皇帝哈德良,安敦寧確實無花費太多錢財進行公共建設。安敦寧主要是繼承哈德良的遺願,完成了神君哈德良神殿。除此之外,安敦寧並沒有其他的公共建築作品,如同馬庫斯•奧理略所言,安敦寧只要將現有的建築物、街道、水道橋修復,完成這個雖然樸實卻很重要的工作,他就能夠感到滿足。



但這項樸素的工作卻是對羅馬甚至歐洲均擁有深遠的影響。西元前312年,之後一直到哈德良皇帝治世的西元130年為止,羅馬連接各個行省既街道網絡隨住羅馬軍團的征服而開始延伸至古典世界既每個角落,而這項工程經過四個半世紀的努力總算全部完工。羅馬世界的形成和馬路網絡的形成幾乎同步。朱利斯•凱撒對行省人民開放元老院的席次,讓行省成為羅馬的生命共同體。而他之後的皇帝,縱然有積極消極之差,也繼續承襲此方針,而馬路就有如這個共同體裏面既血管,將文明的養分帶到歐洲,北非和中東的每個角落。



經過了幸運且幸福的二十三年後,在161年的春天,安敦寧在用過晚餐之後,突然反胃嘔吐。當天夜晚他發了高燒。四十歲的馬庫斯•奧理略和二十九歲的盧西厄•威勒斯(Lucius Verus)二位皇位繼承人急忙趕赴羅裡歐的別邸。就在隔天,安東尼奧將近衛軍團的長官喚了過來。再過半年就滿七十五歲的安東尼奧,只留下將他國葬,但不要過度奢華的遺言,就安詳的離開人世。
2017-07-22 16:40:30
在西元143年,亞理士提狄斯在元老院前發表他所撰寫的羅馬頌詞。這時“Pax Romana”(羅馬主導下的和平)也已經深入了帝國的每個角落。若要借用史學家吉朋的話來說,這時正是人類最幸福的時代。

“現在,對於像我一樣的希臘人,還有對其他的民族來說,要到想去的地方旅行,不需申請身份證明檔就能付諸實行,已經成了一樁自由、安全又容易的事情。只要擁有羅馬公民權,不,甚至不需要是羅馬公民,只要是在羅馬霸權之下生活,自由與安全就會受到保障。

過去,荷馬曾寫道:大地是屬於所有人的。而羅馬將詩人的這個夢化為現實。你們羅馬人測量並記錄被你們納入版圖的所有土地,而後在河川上架設橋樑。不僅在平地,甚至在山區鋪設大道,使得無論住在帝國的哪個地區,往來都變得容易。而且你們為維護帝國整體的安全,確立了防衛體制,又整頓了不同的人種及民族共同生活時所需的法律。你們羅馬人告訴了非羅馬公民的人,活在有秩序的安定社會中是多麼的重要。

在羅馬帝國,即使是擔負行省統治責任的總督,在他決定政策,或是接受行省民眾請願時,只要心中有些許疑惑,便會立即上書向皇帝請示。總督會等待皇帝的指示,就好像等待指揮者手勢的合唱團一樣。

只要資訊的傳達能受到保障,皇帝不論身在何處都能統治國家。即使是帝國的邊境,只要將公文送去該處就能統治。而當皇帝的公文完稿後,信差便有如身插雙翼的使者一般,迅速又安全地將公文送達目的地。

羅馬世界終於實現了在廣大領域中的民主統治體制。我們也可將其視為過去希臘城邦的擴大。領導階層盡是公民中的優秀人才,這些人的出身地遍及各個行省,也就是說,統治帝國全境的人才,拔擢自帝國全境。

他們都是生來具有羅馬公民權者,或者是獲贈公民權的人。而由於這些人的才能,再加上由行政、軍事兩方面構成的完美組織,充份發揮了機能,才得以完成廣大帝國的統治。戰爭已經僅限於國界邊緣,帝國內部的紛爭已經銷聲匿跡。在帝國內部的各個角落,漫布著和平、繁榮與幸福的氣息。相形之下,在帝國外側不斷發生衝突的部族,就顯得相當可憐了。

羅馬對所有人開放門戶。而這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共生的羅馬世界,則成就了一個居住其中的全體成員都可安心致力於各自工作領域的社會。在這裡,國定假日既有皇帝主辦的祭典,民間也有各民族、宗教形式的祭典在進行,藉此説明每個人以自己的方式建立、維持自身的尊嚴與正義。

羅馬制定了每個人都適用的法律,因此即使人種與民族不同,文化與宗教也不共有,但卻可以藉由法律來維持共存共榮。為了彰顯此種生活方式可以為人民帶來莫大的利益,甚至對過去的戰敗者給予一貫的保證,使其享有許多權利。

羅馬世界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是一個能讓住在其中的人們,日夜意識到他們是羅馬帝國這個家族一份子的大家庭。”

當時二十六歲的亞理士提狄斯在演講的最後,並非對五十七歲的皇帝安敦寧表態,而是向著與自己同世代,已經取得凱撒(Caesar)稱號,並被立為次任皇帝的馬庫斯•奧理略訴說著下列話語:“年輕人啊,註定佔有高貴中最高貴地位的你的肩膀上,肩負著今後能否繼續遵循先人足跡的責任。”
2017-07-23 00:58:17
由樓主上一篇羅馬崛起追到依家,真係越睇越覺得所謂中華5千年文明相比下真係小巫見大巫,剩係羅馬律法、政治架構與體制去到今時今日依然影響深遠,反而中華膠時常所吹奏的宋明真係睇唔明有咩貢獻和成就依然留到今時今日,而且當時羅馬公民對政治的參與度同積極性比起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段都依然無法比擬。

記得之前在另一個post,有人竟然可以夠膽死講羅馬只係食緊古希臘文明留下的遺產,羅馬本身並無任何特出的創造同成就,仲要話歐洲公認
2017-07-23 01:37:09
由樓主上一篇羅馬崛起追到依家,真係越睇越覺得所謂中華5千年文明相比下真係小巫見大巫,剩係羅馬律法、政治架構與體制去到今時今日依然影響深遠,反而中華膠時常所吹奏的宋明真係睇唔明有咩貢獻和成就依然留到今時今日,而且當時羅馬公民對政治的參與度同積極性比起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段都依然無法比擬。

記得之前在另一個post,有人竟然可以夠膽死講羅馬只係食緊古希臘文明留下的遺產,羅馬本身並無任何特出的創造同成就,仲要話歐洲公認

講文明,支那分分鐘衰過咖喱
2017-07-23 12:25:00
由樓主上一篇羅馬崛起追到依家,真係越睇越覺得所謂中華5千年文明相比下真係小巫見大巫,剩係羅馬律法、政治架構與體制去到今時今日依然影響深遠,反而中華膠時常所吹奏的宋明真係睇唔明有咩貢獻和成就依然留到今時今日,而且當時羅馬公民對政治的參與度同積極性比起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段都依然無法比擬。

記得之前在另一個post,有人竟然可以夠膽死講羅馬只係食緊古希臘文明留下的遺產,羅馬本身並無任何特出的創造同成就,仲要話歐洲公認

講文明,支那分分鐘衰過咖喱

律法、民主、建築、哲學,全部都唔係羅馬人發明架喎
2017-07-23 12:28:01
南北朝時代,北朝受中亞伊朗極大影響,而南朝儒教既影響都開始比印度傳來既佛教取代

所以印度對中原都係處於輸出狀態,反而你話中原文化點影響印度就講唔出
2017-07-23 12:29:19
由樓主上一篇羅馬崛起追到依家,真係越睇越覺得所謂中華5千年文明相比下真係小巫見大巫,剩係羅馬律法、政治架構與體制去到今時今日依然影響深遠,反而中華膠時常所吹奏的宋明真係睇唔明有咩貢獻和成就依然留到今時今日,而且當時羅馬公民對政治的參與度同積極性比起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段都依然無法比擬。

記得之前在另一個post,有人竟然可以夠膽死講羅馬只係食緊古希臘文明留下的遺產,羅馬本身並無任何特出的創造同成就,仲要話歐洲公認

講文明,支那分分鐘衰過咖喱

律法、民主、建築、哲學,全部都唔係羅馬人發明架喎

2017-07-23 13:47:24
南北朝時代,北朝受中亞伊朗極大影響,而南朝儒教既影響都開始比印度傳來既佛教取代

所以印度對中原都係處於輸出狀態,反而你話中原文化點影響印度就講唔出


聽人講其實今日嘅巴基斯坦先至係當年古印度文明嘅"繼位者",唔係而家嘅強姦大國咖喱,點睇
利申 : 唔太熟南亞史
2017-07-23 14:24:32
lm
2017-07-24 00:33:22
南北朝時代,北朝受中亞伊朗極大影響,而南朝儒教既影響都開始比印度傳來既佛教取代

所以印度對中原都係處於輸出狀態,反而你話中原文化點影響印度就講唔出


聽人講其實今日嘅巴基斯坦先至係當年古印度文明嘅"繼位者",唔係而家嘅強姦大國咖喱,點睇
利申 : 唔太熟南亞史

可以話伊斯蘭信仰繼承莫兀兒帝國頂層,不過旁遮普同巴基斯坦其實歷史上好多民族來來去去,古印度發源地實際上轉手好多次,不過伊斯蘭突厥人係歐洲人來之前最後一個征服者罷了
2017-07-24 16:19:04
成個月了
終於追到live
2017-07-27 14:40:22
哲學家皇帝 馬庫斯.奧里略



公元2世紀,哈德良下令重修萬神殿,將原本方形既設計改爲圓形,而諸神的位置也由中央改到側邊。人類就取代諸神處於中央既位置,諸神圍繞四周,仿佛羅馬已經完成對世界既征服,連諸神都不得不讓位於人:羅馬帝國猶如太陽一樣處於世界既中心,圍繞羅馬運行既各行省,附庸國,蠻族各自在羅馬編排既軌道上形成各自和諧既秩序,這項秩序具體上就體現在哈德良重新編定既公民法...這就是哈德良留給安敦寧最大既遺產:Pax Romana,羅馬治下既和平。



繼承哈德良帝之後的安敦寧•派阿斯,以意為“慈悲為懷”的“派阿斯”聞名於世。史學家評論他治國的時期為“羅馬人最幸福的時代”。史學家吉朋也感歎道,因為實在找不到什麼問題,連得以記錄的事情都快找不到了。確實,這位皇帝在治理有如大家庭的羅馬時,抱持著寬容的態度,但遇到應當匡正的事物也不會鬆懈;在登用人才時充份表現了公正;排除濫用公款的情況,致力於維持健全的財政。長達二十三年的執政時間內,貫徹了施行善政的態勢,連後世的學者要將這位統治者列入五賢君之一時,也絲毫不會感到猶豫。然而,他能夠這樣專注于平凡的政治,或是說他只不過是專注于行政,是因為他很幸運地,能在享受先人業績的成果時擔任皇帝。


馬庫斯.奧里略

安敦寧繼任之後,按照哈德良既願望,將聰明過人既馬庫斯收為養子,並讓他和自己既獨生女只有八歲的法烏斯提娜立下婚約。西元139年,年滿十八歲的馬庫斯獲選為中央要職的起點“會計監察官”。由於他受到皇帝推薦,因此在元老院中舉行選舉時,候選也就等於當選。對比起圖拉真和哈德良,馬庫斯缺乏軍旅經驗,因此在較早的歲數就開始進入政界,實在是個特殊案例。與此同時,馬庫斯被賜予了“凱撒”的稱號,作爲皇位繼承人既地位已經不容置疑。


馬庫斯.奧里略

安敦寧在次任皇帝既教育上面也不敢怠慢,分別安排出身北非的學者佛倫多、希臘人荷羅狄亞斯•阿提克斯等教育馬庫斯。與此同時,安敦寧又安排馬庫斯在自己身邊常駐纍計執政經驗。但也許是少年得志的後遺症,和奧古斯都一樣,馬庫斯同樣被病痛纏繞。在未滿二十歲時馬庫斯就已經患有的“胸口疼痛”,後來成為糾纏馬庫斯•奧理略終生的頑疾。儘管心中痛感有必要恢復健康,但馬庫斯還是個熱愛學問的人,尤其是哲學。而在形而上學的學習上,馬庫斯就特別得到恩師佛倫多的栽培。



馬庫斯甚至一度學習犬儒派學者穿著粗布衣裳直接睡在地板上。在中斷這種行為後,心中還是留著不少遺憾。而身為教師的佛倫多則寫下這段話安慰他:凱撒呀,我們先假定你和克雷安提斯或哲農等優秀的哲學家一樣,具有天賦的睿智。可是只有你和這個願望相反,命中註定不是穿著哲學家的粗布短衣,而是要披上皇帝的紫披風。”

對師徒親密的關係,前後持續了將近三十年。披上紫色披風成為皇帝的弟子,是這位年老教師的榮耀。

西元161年3月6日,停留在羅馬郊外別墅的安敦寧•派阿斯皇帝身體不適,兩天後就逝世。有如二十三年來“秩序統率下的平穩”的評價一樣,過世時有如睡著一般安詳。和哈德良相反,馬庫斯將安敦寧神格化的動議被元老院輕易通過,可見安敦寧任内施政並未遭到來自元老院的非議。作爲安敦寧左右手的馬庫斯,也繼承了先帝和立法機關保持的良好關係,除了一件事。


左:馬庫斯,右:盧西厄

馬庫斯要求按照安敦寧遺願,讓他和弟弟盧西厄兩人同時稱帝。因為自從羅馬進入帝政時期以來,還沒出現過兩名皇帝並列的前例。然而,馬庫斯靜靜佇立的身影,卻散發出深思熟慮後下決斷的人特有的堅決氣息。元老院議員代表便向四十歲的馬庫斯以及三十一歲的盧西厄兩人請求登基。兩人也依照慣例,先拒絕一次之後才表態答應。
2017-07-27 15:02:01
唔怪得Antoninus Pius既中文wiki少得咁可憐
2017-07-27 15:22:19
爲了阻止哈德良構建的東部防綫因爲敍利亞軍團既戰敗而出現崩潰,缺乏軍旅經驗的馬庫斯•奧理略不得不效法圖拉真,要求年輕的魯西厄代爲禦駕親征。不但如此,得益於哈德良以後既和平盛世,當時出生在羅馬元老院階級的男人,多數無離開過本國義大利,也沒在軍旅生活過。這也許就是敍利亞-亞美尼亞迅速戰敗既原因,於是奧理略由日耳曼尼亞,冒著蠻族入侵的風險,將少數擁有戰鬥經驗的軍團抽調到東方,在魯西厄親自鞭策下,羅馬自多瑙河一路急行軍,在冬天抵達敍利亞首都安提阿。



西元163年春季開始的亞美尼亞戰線反攻行動裡,主角是從不列顛緊急召集而來的史塔提烏斯•普裡斯克斯。卡帕杜西亞行省總督旗下有兩個軍團的兵力,不過其中一個軍團在戰爭初期已遭帕提亞軍摧毀,加上西方的援軍後,才勉強湊滿兩個軍團。而且任務中還加上排除蔓延在士兵間的敗戰氣息一項。不過這項困難,似乎對長期擔任前線勤務的老手來說不算什麼。士兵間甚至開玩笑說,只要我們的將軍大嗓門一吼,敵軍的士兵就會像是中箭一樣一個個倒下。軍中能流傳這種笑話,可見敗戰氣息已經掃除了。與此同時,東綫羅馬更得到多瑙河潘諾尼亞的第十雙子軍團和日耳曼尼亞第一軍團的增援。

傳統而言,羅馬軍如果在戰爭初期遭受失敗,不會急著馬上反擊,而會花時間準備反攻。等到準備完畢後迅速出擊,短期內完成決戰。本次的“帕提亞戰役”也是一次羅馬式的戰爭。


安息軍隊的進攻

史塔提烏斯首先率領卡帕杜西亞軍團對亞美尼亞展開反攻。春天還沒結束時,已經開始對裡海西方三百公里的亞美尼亞首都阿爾他喀什塔進行圍城。亞美尼亞軍隊無法抵擋羅馬軍的猛攻而失陷。由安息王拱上王位的帕科魯斯王子遭驅逐出境。取而代之的,是安息王室成員,但同時是羅馬元老院議員的親羅馬派人士梭法耶姆。從羅馬軍正式行動,到達成奪回亞美尼亞的初期目標,所需時間還不到半年。而在年底之前,亞美尼亞境內的安息軍隊也被全數驅逐。

帕提亞戰役第二期的第二年,西元164年,盧西厄離開了敘利亞循海路前往愛菲索斯迎娶馬庫斯的女兒蘆琪拉。而馬庫斯也贈與蘆琪拉“奧古斯塔”(皇后)的稱號。馬庫斯這時對女兒的一片心意,卻成了二十年後皇宮內鬥的原因。



同一時間,羅馬軍越過幼發拉底河攻進安息境內,而安息大軍一再後退,已經無法有效抵抗,甚至於瀕臨崩潰。不到三年時間,羅馬軍就把帕提亞略奪的地方全數光復。這個時候,從希臘回程敍利亞的皇帝魯西厄,開始要求與安息媾和,但被將領拒絕,這批羅馬軍人認爲,應該利用這個機會乘勝追擊,仿效當年圖拉真,攻入波斯首都泰西封,作爲對安息破壞和平既制裁。

第三期的戰鬥,則是由敘利亞出身的亞威荻烏斯•加西阿斯獨佔鰲頭。由於他熟知中東的環境,因此由軍團長加西阿斯帶領的騎兵隊行蹤簡直神出鬼沒。等到重裝步兵團前來確立戰果的時候,面前已經沒有任何帕提亞兵阻撓了。

當徹底打擊安息之後,羅馬軍才向西方撤收。安息戰役,成了一場讓東方世界重新認識到羅馬的戰力,保障了羅馬帝國東方今後三十年的和平。但這場戰役使得安息王朝國勢衰弱,導致六十年後波斯薩桑王朝取而代之。在這段期間裡,安息王朝無力再向羅馬境內發動侵略而夾在兩國之間做緩衝的小王國、部族、未開化民族,也馬上通通又站在羅馬這邊。
2017-07-27 15:36:15
西元166年10月,羅馬舉辦了慶祝帕提亞戰役勝利的凱旋儀式,以迎接這時回國的盧西厄皇帝。這次的主角,則是四十五歲的馬庫斯與三十六歲的盧西厄兩名活生生的皇帝。這兩人身穿軍禮服,穿著紅色大披風迎風前行,民眾自然為之瘋狂。


Lucius Verus' apotheosis from Ephesus (today in Ephesos Museum in Wien).

東方展開帕提亞戰役時,馬庫斯皇帝也在西方忙著處理國政:比如確保基礎建設的維修費用、改善奴隸的待遇、將貧民福利措施普及到行省中、為了加快審判速度,把法庭開庭日改為每年三百二十天等等。而馬庫斯新法的其中一條,就規定羅馬公民權所有人在生小孩以後,有義務在三十天之內提出登記。而且這項法律適用範圍擴展到所有住在行省的羅馬公民身上,以確保軍團預備兵數目和稅收的穩定,也加快了羅馬行省和意大利本土在法律上的融合。

馬庫斯任内的羅馬疆土

馬庫斯制定的新法中,第二個引人注目的,是一連串抑止地方政府議員候選人減少的對策。共和與帝政時期中,羅馬的事務官與公務員都有薪資保障。可是執政官以下的中央政府官員,以及地方政府的高階官員都是無給職。因為羅馬人認為擔任公務,尤其是高階公務,是公民身為共同體成員的義務,也是一種榮譽。


馬庫斯•奧理略

當初地方議會選舉競爭激烈,是因為候選人眾多。這些工作不但沒有薪資,而且如果想濫用職權收賄,馬上就得準備上法院,所以也無法期待官商勾結的利潤。不但如此,由於皇帝在中央做了示範,國民也期待地方仕紳對公共建設有所貢獻。由於羅馬人重視這種貴族義務,才能完成如此大範圍的公共建設。如果地方議會選舉的候選人減少,有可能連帶減弱地方政府的功能。羅馬人在暴君尼祿時代共同體意識依舊強烈,諷刺的是到了明主馬庫斯的時代卻開始衰退。


馬庫斯•奧理略的錢幣

設立這些法律的馬庫斯•奧理略也一定察覺到了吧。時代正在改變,而且是往壞的方向發展。在先帝的時代中,羅馬人享受了史無前例的和平與繁榮。與父親相較,哲學家皇帝馬庫斯•奧理略卻要面對嚴重、困難,而且以往沒有其他皇帝面對過的問題。在這個時期,他又失去了無話不說的恩師佛倫多。

與此同時,因爲東方戰役帶來的瘟疫加上北方外族的威脅,使得羅馬的人心日漸低落惶恐。馬庫斯皇帝為了掃除這種沉重心情,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祈禱祭典。問題在於,當四處都有居民參加祭典時,不參加的人就更加顯眼了。



當時的基督教徒,在羅馬市的第十二、十三和十四區中組成了專屬的社區居住。第十二、十三區位於羅馬市南邊,第十四區則位於台伯河西岸,總之與市中心距離遙遠。他們在社區中,遵循著聖保羅的遺教生活。不願參加皇帝親自舉行的祭典,令本身就孤立於社區之中的基督教徒進一步引起羅馬人的反感。

於是在洶湧的民意壓力下,馬庫斯•奧理略對拒絕向羅馬諸神獻上犧牲的基督徒,依照羅馬法(〈圖拉真法〉)規定,宣判于鞭刑後處以斬首刑。被處死的人當中包括希臘哲學家攸思提努斯。他首先學習斯多葛學派,接下來跳槽亞里斯多德學派。覺得不滿意後改學畢達歌拉斯學派,又換到柏拉圖學派。最後為了追求真理轉到基督教。是在追求真理時,從哲學路線轉到基督教的當代帝國東方知識份子典型。
2017-07-27 15:57:06
西元168年,隨住東方戰役造成既戰力空虛,加上在軍隊中蔓延的安東尼瘟疫(天花)令北方蠻族得以有機可乘。年將四十七歲的馬庫斯在羅馬近郊的禁衛軍兵營中,對士兵們說:北方問題已經不能再拖了。這一年的春天,馬庫斯與盧西厄兩位皇帝決定前往多瑙河流域。


馬庫斯.奧里略的銅像

早在安敦寧時代,由於氣候轉變令北方既生活環境更加艱難,來自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地區的日耳曼人進一步向中歐的森林遷移,其中不少希望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内定居,這在日後被稱爲民族大遷移。當時安敦寧拒絕了這批蠻族遷移的請求,而問題未被解決之下,這群在多瑙河附近定居的日耳曼人,以小船渡河,長期侵擾羅馬防綫和殖民區,是當時馬庫斯任内的一大邊患。


羅馬的多瑙河防綫

在公元169年,魯西厄因病啓程返回羅馬,而在路途上病逝。學者們認為病名應該是腦溢血,因為雖然他年紀輕輕三十九歲,可是生活豪奢,因此作息不正常。馬庫斯•奧理略以公平精神創造的雙人共治制度,在八年來另一名皇帝毫無助益、沒有任何成果的狀況下,就這樣閉幕了。而馬庫斯就安排年僅十九嵗的女兒盧奇拉改嫁軍團長龐貝。

雖然遇上皇帝駕崩既大事,但馬庫斯在國葬結束後又迅速回到多瑙河的前綫指揮戰鬥。以當時達西亞行省的西爾謬姆作爲基地,羅馬軍渡過多瑙河北上,展開大規模攻勢。我們無從得知當時的兵力如何,只知道指揮攻擊的武將姓名。帕提亞戰役中大為活躍的克勞狄斯•佛倫多,從東方歸來後兼任“近莫埃西亞”、“達其亞”兩個行省的總督。那麼前往進攻的,大概是他屬下的三個軍團。



克勞狄斯•佛倫多是個勇猛多才的武將,不過由於沒有流傳任何完整的戰記下來,我們只能從斷斷續續的紀錄中想像,他可能是在追擊逃亡的敵軍後進入了山地裡。羅馬軍的主力是重裝步兵,在平原上的會戰固然所向無敵,但在狹窄的地方無法發揮戰力。皇帝親自渡過多瑙河,在達其亞行省的後方等待戰果時,收到的是壞消息。激烈戰鬥後敵軍敗逃,但是司令官佛倫多陣亡。敵人帶走的俘虜(達西亞行省民多於士兵)約兩萬人。


聚居在波希米亞附近的瑪爾科曼尼族和科斯特波其族

在同一時代的史書中將西元170年稱為“最糟的一年”,而這年不光是行省總督陣亡就結束了。趁著羅馬軍集中攻擊達西亞北邊時,由兩側渡過多瑙河的兩支日耳曼部族做出了大膽的舉動。從上游處渡河的瑪爾科曼尼族進入羅馬後,南下襲擊了亞奎雷亞。亞奎雷亞雖位於東北角,但屬於本國義大利境內。另一方面,繞過達其亞行省東邊南渡多瑙河的科斯特波其族,有如旋風一樣南下,深入了希臘中央地帶。他們把注意力放在貴重品,希臘各地的神殿成了掠奪的目標。


公元2世紀的日耳曼大入侵

對於羅馬帝國的公民而言,幾個世界以來,意大利半島都未曾遭到外族入侵,但他們卻在太平盛世之中突然遭到來自日耳曼人的洗劫,當時甚至連羅馬都無設置城牆,於是日耳曼長城的突破在意大利造成廣泛的恐慌。面對達西亞戰事的失利,馬庫斯只有組織出新的軍團作爲臨時力量阻擋瑪爾科曼尼人的南下,同時進一步強化哈德良時期留下的防禦陣綫,阻擋更多的野蠻人南下。


羅馬準備展開的反攻

正當馬庫斯準備展開反擊行動時。這時快馬從西班牙帶來了壞消息。北非的茅利塔尼亞人之中,有一部份穿越古時候稱“海克力士雙柱”的直布羅陀海峽,在伊比利半島登陸,燒殺擄掠趕出居民後,佔據了倍帝加行省一帶。行省總督也送來了請求支援的文書。馬庫斯皇帝急忙調派在帕提亞戰役中活躍的老練武將奧非荻蘇•威克托力努斯。這名實戰經驗豐富的武將一到場,情況立即改觀。羅馬軍團的訓練向來以嚴格認真出名,有人說訓練和實戰的差異只在於流不流血而已。不用說,從非洲入侵的異族,只留下暴行的痕跡,通通都被掃蕩了。不過這件事情,也是一個意圖入侵羅馬帝國境內的異族與過去開始不同的徵兆。馬庫斯•奧理略與先人不同,將要成為新的困難時局下的統治者。沒花多久時間,馬庫斯就自覺到這一點了。因為帝國北方的問題,也和過去不同。
2017-07-27 16:09:48
第二年西元172年時,羅馬軍方展開的攻擊,其一就是從維也納,另一邊則是由貝爾格勒,兩邊同時渡過多瑙河。在進行軍事行動驅逐越境的日耳曼人的同時,馬庫斯•奧理略也遵循凱撒的前例,允許部分人數較少的日耳曼人移居羅馬帝國內。

他不僅在達其亞、莫埃西亞、旁諾尼亞等行省內分派土地給這些中小部族,甚至還在高地、低地日爾曼行省內準備土地給他們。上述地區都是沿著萊茵河與多瑙河的行省,居民人種與生活習慣原本就屬於日爾曼體系。馬庫斯皇帝希望新移民者和已經羅馬化的居民一樣,順利地在這些地方羅馬化。這種情況下的羅馬化,指的是“農耕民族化”。

上述這些地方的移居相當成功。不過馬庫斯另外還準備了一個移居地點,就是本國內的拉溫納。馬庫斯在拉溫納郊外準備了土地讓蠻族定居,結果卻完全失敗。移民組成團體襲擊了拉溫納城,在當地放火搶劫。為防衛義大利與阿爾卑斯而設立的部隊趕到,好不容易才鎮壓了下來。然而拉溫納居民已經不滿皇帝的舉措,馬庫斯也只有承認自己的錯誤,把移民到拉溫納附近的日爾曼人全數趕出義大利半島。不過他並未把這些移民趕出羅馬帝國外。雖然不知詳細地點在哪裡,馬庫斯另外準備了條件和其他地區移民相近的土地,再度讓這些人移民。


羅馬在潘諾尼亞的大反攻

西元172年,羅馬軍渡過多瑙河北上進攻。儘管羅馬是正式進軍,戰鬥卻一下子就落敗了。我們不知道這時羅馬軍的整體戰略如何,只知道御駕親征時一定會加入戰線的禁衛軍團與敵人正面衝突,軍團長官威狄庫斯陣亡。瑪爾科曼尼族也滿足于戰果,向北離去。羅馬軍的要職一定會安排離職代理,因此司令官陣亡不代表部隊指揮就此崩潰。不過,戰敗就是戰敗。而且軍事方面的失敗,也勢必會帶來政治上的劣勢。去年剛和談的誇荻族,一看到瑪爾科曼尼族的勝利,馬上就毀棄與羅馬間的和約,回到日耳曼陣營。原本日耳曼各部族間的共同戰線應該已經從中切斷,結果不到一年又回到原本的單一戰線狀況。


奧理略圓柱上記載雷雨的奇跡。

羅馬的苦戰直到一場雷雨中的戰鬥先得以扭轉。當時誇荻族把羅馬軍逼到對於擅長騎馬的他們有利的地形,執行包圍戰術。羅馬士兵把盾牌排得密不通風地,抵擋上方與側面來的攻擊,勇猛地進行防衛作戰。誇荻族看到這情形後,停止了攻擊。他們認為只要耐心等待,在平原上忍受無情照射的夏日盛暑,同時又因口渴而疲憊的羅馬兵就會投降。由於羅馬軍已經遭到完全包圍,無法往附近的河流移動,而且蠻族又有數量上的優勢。

羅馬軍陷入了困難至極的情況。肉體疲勞,外傷的痛楚難以忍受,還有不停照射的太陽,連聲音都發不出的口渴。既無法向前攻擊,也沒辦法後退,只有在太陽下烤著身體,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就在這時候,天邊突然開始積雲,緊接著雷鳴閃電之後,下起了傾盆大雨。每個羅馬兵都拿開了盾牌,把臉朝上,讓雨水打在臉上、進入張開的嘴裡。之後他們馬上用頭盔和盾牌內側接水,拿給傷兵和馬匹飲用。

蠻族訝異於突然的情勢變化,在豪雨中再度展開攻勢。羅馬兵依舊以同時喝雨水和迎擊對抗他們。即使是受傷的士兵也在戰鬥時同時喝著從頭盔上流下的雨水和額頭上流下的鮮血。這時的雷電和豪雨同樣降臨在敵軍身上,可是陣形因而大亂的不是羅馬兵而是蠻族。


電影Gladiator中,年老的馬庫斯皇帝

這年年底,羅馬軍打敗了瑪爾科曼尼族。羅馬元老院因此頒贈代表戰勝日耳曼民族者的“日耳曼尼庫斯”稱號給馬庫斯皇帝,這個稱號同時也頒贈給馬庫斯的兒子,那年十一歲的康茂德。可能是感受到自己國外經驗不夠產生的弊害吧,這時馬庫斯已經把兒子康茂德帶到多瑙河前線。不過,元老院的決議下得太早了。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