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QR]開坑講下羅馬帝國衰亡史

942 回覆
171 Like 7 Dislike
2017-11-14 18:25:10
年僅二十四歲的副帝將集結於蘭斯的部隊幾乎全數派出,往東尋求敵軍。然而阿勒曼尼人由於長期執行渡過萊茵河入侵掠奪的行為,已經熟知當地的地勢。尤利安在隊伍前頭策馬激勵部隊的同時,最後面的部隊卻像遭到螞蟻大軍無聲襲擊一樣地陸續遭到殺害。行軍隊伍後半段的官兵因為暴露在阿勒曼尼人的弓箭標槍下,等到發現狀況時已經損失慘重。當時記錄中表示,這場行軍造成兩個軍團毀滅。


阿勒曼尼人

尤利安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不因為出師不利而畏縮,堅持以攻擊代替防禦的戰略:尤利安沒有轉頭躲回安全的蘭斯,繼續率軍向東前進。而阿勒曼尼人嘗到獲勝的滋味後,決定從正面打擊羅馬軍。這次作戰由於在羅馬軍意料之內,因此能以羅馬式的,亦即以會戰方式進行。會戰以羅馬軍優勢做結束,但羅馬軍未能追擊敗逃的敵軍,因此並非全面勝利。不過官兵對尤利安的看法因而有了轉變。當年輕的副帝下令繼續朝萊茵河行進時,官兵人人搶著遵從命令。



事隔多年,在六年之後,羅馬軍終於又回到萊茵河畔了。可是官兵看到的,卻是燒殺擄掠之後,靜靜佇立在冰冷雨中的阿格麗匹娜廢墟。尤利安在356年收復了阿格麗匹娜殖民地(今日的科隆)。“羅馬和平”帶有由羅馬主導世界秩序的涵義。當“羅馬和平”淪為歷史名詞的無秩序時代,皇帝率領的兵力也就稀少得可憐。在五年前,異族出身的馬格嫩提烏斯從高盧率軍反抗正帝君士坦提烏斯時,兵力為三萬六千人。因戰敗折損的兩萬四千人之中,大多數是出身高盧的官兵。這時期的羅馬帝國,即使面臨外敵威脅,也已經無力補充因羅馬軍內戰而折損的兵力。當羅馬帝國副帝尤利安率領一萬三千名部隊出征時,亞列門諾族族長克諾鐸曼手上,卻有三萬五千人。

不過西元357年,正帝君士坦提烏斯派來的援軍抵達。由巴爾巴提斯將軍率領的三萬名部隊,已經離開米蘭沿路北上。盡管如此,還是和當年羅馬軍力的規模不能相提並論。而尤利安則率領一萬三千名軍隊攻打史特拉斯堡,阿勒曼尼族攻下了這座要塞後,把此地當成在羅馬帝國境內的前線基地。



同時,由巴爾巴提斯率領的三萬名部隊渡過阿爾卑斯山脈中的湖泊穿越險境。以萊茵河沿岸都市中比史特拉斯堡更偏上游的巴塞爾為目標。到達巴塞爾(羅馬時代名叫巴幾利亞)附近之後渡過萊茵河,朝向北邊進軍。以往這附近是“日爾曼長城”內部,如今已經是阿勒曼尼人的根據地。

一旦根據地遭受打擊,在史特拉斯堡周邊盤據的阿勒曼尼人部隊為了保護住在根據地的同胞,勢必要渡過萊茵河往東撤退。尤利安就在這時率軍從後追殺。儘管兵力只有一萬三千人,但已經足以用來追擊敵軍。這項聯合作戰的目的,是由南方與西方同時進攻,將渡過萊茵河後在高盧興風作浪的阿勒曼尼人連同根據地一起殲滅。然而正帝君士坦提烏斯卻不希望副帝尤利安獲得成功,中途撤走援軍,令尤利安不得不以一萬三千人的兵力強攻史特拉斯堡。
2017-11-14 18:38:31
羅馬援軍的臨時撤退令尤利安兵力由四萬大減至一萬,然而阿勒曼尼族長克諾鐸曼從根據地動員,花費三天三夜向史特拉斯堡增援三萬五千名兵力,合共擁有四萬人的阿勒曼尼人,決定放棄防守的優勢,主動出城攻擊。


羅馬輕騎兵

當阿勒曼尼的大軍佈陣以待後,羅馬軍緩緩向前行。人數為三倍的阿勒曼尼軍組成橫向延伸的隊形。相對地人數較少的羅馬軍陣形較為狹窄緊縮,但依舊按照傳統方式分成左翼、中央、右翼。左翼由謝維勒指揮,按例由總司令指揮的中央部分,又分成以輔助兵力組成的前衛,以及主力部隊組成的後衛。尤利安親自率領的兩百名禁衛軍則位於前衛與後衛之間。

在與數量占絕對優勢的敵人作戰時,首先要提防不讓敵軍包圍。為了避免遭敵軍包圍,在本次“史特拉斯堡會戰”中,構成羅馬軍右翼的騎兵隊搶先發起了行動。在展開動作之後,中央的步兵隊也隨之開始前進,不過由謝維勒指揮的左翼部隊停留在原地不動。因為羅馬軍知道敵軍右翼躲藏在丘陵後頭,因此壓住左翼不做動作,他們必須等待敵軍從繁茂的樹林中現身。



羅馬軍騎兵遭擊退之後雖然力圖扭轉局面,但力不從心地開始往友軍方向撤退。而敵軍的中央部隊沖向羅馬軍前衛,突破了前衛部隊陣形的正中央。



尤利安此時成為在前線親自帶隊戰鬥的總司令官,策馬帶著兩百名騎兵重新整頓崩潰的騎兵,激勵幾乎敗退的前衛部隊,阻止了幾乎往戰敗方向流轉的戰局。幸運的是騎兵能迅速地重整態勢,而身為主要戰力的後衛在面對大批敵軍時,還能把持陣腳不混亂。當等在丘陵後頭的敵軍右翼為戰況推演感到不安而現身時,久候多時的謝維勒隨即率領左翼部隊前往擊退。

戰局的主導權就此落入羅馬軍手中。在戰場上,獲勝的往往不是人數多的一方,而是掌握主導權的一方。當羅馬方面一萬三千名部隊全面前進時,擁有三倍人數的阿勒曼尼族不但因而後退,還必須掉頭逃亡。異族部隊向萊茵河方向逃亡後,羅馬軍也隨即展開追擊。



這天阿勒曼尼折損的兵力,光是棄置在戰場上的死者便超過六千人,另有不少人在渡河逃亡時溺斃。另外,包括族長克諾鐸曼在內,有許多人淪為俘虜。羅馬方面折損的人員,包括四名大隊長,以及兩百四十三名士兵。在帝國後期的羅馬戰史上,這是許久不見的全面勝利。會戰結束之後,尤利安接見了成為俘虜的克諾鐸曼族長。年輕的副帝始終對這名年老的族長保持禮節。這名阿勒曼尼族的老武將後來與戰勝報告一起讓人送到正帝君士坦提烏斯跟前。其後他被轉送到羅馬,在柴利歐丘上的軍營度過餘生。

史特拉斯堡會戰”大捷,為尤利安帶來超乎預期的力量。對麾下官兵來說,如今尤利安已經是救國英雄。由於季節尚早,尤利安便利用這股力量,趁勝渡過萊茵河攻入敵境之中。雖說這裡是敵境,不過百年前還是“日爾曼長城”內側的羅馬帝國領地,在境內到處可見如今已經無人屯駐的羅馬軍城池要塞。因為受到兵力與時間限制,這時僅能攻入敵境而無法消滅敵人根據地。不過光是能親眼看到羅馬過去的光榮遺跡,對年輕的尤利安來說已經不虛此行。當他親手掌握對異族作戰大捷的功績之後,已經名副其實是羅馬帝國的“凱旋將軍”了。

然而在羅馬展開凱旋式的卻是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對於住在帝國首都羅馬的人來說,這是四十五年來第一次看到皇帝的身影。上一次則是西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舉行凱旋儀式的時候了。從定都以來至今一千一百一十年,羅馬一直身為帝國首都。然而當七十年前羅馬轉向專制君主政體的道路之後,國家首都的“首腦”角色已經轉移到羅馬以外的都城去了。讓人稱為“世界首都”嚮往不已的羅馬城,淪落成專制君主以舉辦凱旋儀式為由隨性造訪的都城。

遍佈“永遠的首都羅馬”之中的建築物,在共和時期是由凱旋將軍,在帝政時期則是由歷任皇帝興建之後捐贈給市民,亦即捐贈給國家。三十九歲的君士坦提烏斯認為,既然舉辦凱旋儀式,也應該依循前例修建些什麼。經過一再考慮之後,他決定送出一座方尖碑(obelisk),立在大競技場中央。這座方尖碑原本是由君士坦丁從埃及內陸運出,準備立在君士坦丁堡之中。



由於大帝逝世,因此尖碑一直放置在亞歷山大港,如今由其子君士坦提烏斯搬運到羅馬市內,與奧古斯都皇帝方尖碑成對豎立。目前立在羅馬四大教堂之一的聖喬凡尼教堂前方廣場上。
2017-11-14 18:41:21
君士坦提烏斯皇帝在羅馬停留一個月之後便離開羅馬,再度往北行軍。因為這時多瑙河前線又開始告急。如果在這時允許異族大舉入侵的話,不久前舉辦的凱旋儀式便成了空頭支票。不過由於麾下的武將成功阻止了異族入侵,因此這年他可以回到米蘭過冬。


鑄有尤利安皇帝側面像的羅馬金幣

另一方面,在巴黎過冬的尤利安,決定把第二年西元358年的戰場,轉移到萊茵河下游地區。因為在西元356年、357年兩年之中,他成功地打擊了在中游與上游地區盤據的阿勒曼尼人,因此決定將次年的攻擊目標轉移到法蘭克族身上。358年,尤利安征服下萊茵河地區的撒利法蘭克人,並將他們遷徙至托克桑德利亞。在高盧期間,尤利安減輕了當地稅賦,並直接管理比利時高盧行省。
2017-11-15 07:46:34
Chain mail既防御力係咪低過板甲?
咁羅馬帝國晚年啲軍團裝備咪仲廢左?
2017-11-15 12:24:56
Chain mail既防御力係咪低過板甲?
咁羅馬帝國晚年啲軍團裝備咪仲廢左?

成本問題
2017-11-15 18:58:53
Chain mail既防御力係咪低過板甲?
咁羅馬帝國晚年啲軍團裝備咪仲廢左?

成本問題

羅馬應該冇板甲,羅馬軍隊用既係龍蝦甲(環片甲),由一塊塊鋼片拼接而成

羅馬後期冇再用既原因相信係成本問題

無記錯龍蝦甲都俾人當係板甲既一種 因為係一塊塊?
同埋我之所以咁問係因為有時候科技進步既話成本低左之餘質量會高左
不過而家睇黎羅馬帝國既軍備真係退步左?
2017-11-15 23:22:11
Chain mail既防御力係咪低過板甲?
咁羅馬帝國晚年啲軍團裝備咪仲廢左?

成本問題

羅馬應該冇板甲,羅馬軍隊用既係龍蝦甲(環片甲),由一塊塊鋼片拼接而成

羅馬後期冇再用既原因相信係成本問題

羅馬都有肌肉胸甲,但得禁衛軍同高級長官買得起,後來板甲都係肌肉甲發展出來
2017-11-15 23:49:45
其實三世紀危機之後羅馬係咪一定要分開4份嚟管 皇帝再冇能力去管哂成個帝國
2017-11-16 04:01:21
追到live
不過有啲關於建築同藝術想補充
羅馬後期至中世記藝術並無退步 而係進入左同世界同步嘅抽象藝術
全世界只有希臘羅馬鑽研寫實 其餘嘅文明都好快轉向抽象表達已彌補寫實表現唔到嘅嘢
寫實嘅缺點就係缺乏深度 依一樣嘢從希臘羅馬嘅世界宗教觀搵到源頭 人本主義云云 有人會讚揚有人會貶低 但係無可否認嘅就係可以嘅表達訊息唔夠
例如皇帝嘅頭像 展現嘅唔係皇帝美態 而係一啲關於皇帝性格特質嘅訊息透過抽象而展現出來
而OP嘅詮釋對我黎講亦都有啲太過啟蒙主義 不過依啲嘢同意識形態有關 你鍾意點就點
2017-11-16 04:18:55
2017-11-16 10:06:14
Push
2017-11-17 08:08:43
羅馬好多坑渠蓋上面係印住S.P.Q.R
2017-11-17 15:50:06
其實三世紀危機之後羅馬係咪一定要分開4份嚟管 皇帝再冇能力去管哂成個帝國

始終同時要應付東西兩邊戰線,而且東西兩邊地方政務真係好花神好吃力,唔好忘記古代交通落後,即使羅馬道路基健幾頂級都好,搞一次遠征動輒都要以月份去計算

最重要係3世紀危機時,碰巧無論是西邊要對付的蠻族,定係東方要面對嘅東亞帝國都同時壯大起來
2017-11-17 17:48:14
追到live
不過有啲關於建築同藝術想補充
羅馬後期至中世記藝術並無退步 而係進入左同世界同步嘅抽象藝術
全世界只有希臘羅馬鑽研寫實 其餘嘅文明都好快轉向抽象表達已彌補寫實表現唔到嘅嘢
寫實嘅缺點就係缺乏深度 依一樣嘢從希臘羅馬嘅世界宗教觀搵到源頭 人本主義云云 有人會讚揚有人會貶低 但係無可否認嘅就係可以嘅表達訊息唔夠
例如皇帝嘅頭像 展現嘅唔係皇帝美態 而係一啲關於皇帝性格特質嘅訊息透過抽象而展現出來
而OP嘅詮釋對我黎講亦都有啲太過啟蒙主義 不過依啲嘢同意識形態有關 你鍾意點就點

主要視乎你認爲歷史係綫性發展定係一個循環,我就一早比斯賓格勒同阿姨學“污染”左,覺得歷史係循環來
2017-11-17 17:52:18
其實三世紀危機之後羅馬係咪一定要分開4份嚟管 皇帝再冇能力去管哂成個帝國

始終同時要應付東西兩邊戰線,而且東西兩邊地方政務真係好花神好吃力,唔好忘記古代交通落後,即使羅馬道路基健幾頂級都好,搞一次遠征動輒都要以月份去計算

最重要係3世紀危機時,碰巧無論是西邊要對付的蠻族,定係東方要面對嘅東亞帝國都同時壯大起來

當羅馬尚未完全帝國化既時候唔少地區實際上都係自治,自治既話就可以自己組織武裝(公民軍隊)抵抗入侵,因此羅馬唔需要防守每個地區

官僚化左之後政府好講究命令同層級,邊境地區組織唔到團練武裝就好需要依靠羅馬常備軍既支援,結果羅馬皇帝同下面既官僚系統幾乎要完全為成個帝國各個地區下達命令,最方便就係拆成東西兩份各自落order
2017-11-17 18:42:56
其實三世紀危機之後羅馬係咪一定要分開4份嚟管 皇帝再冇能力去管哂成個帝國

始終同時要應付東西兩邊戰線,而且東西兩邊地方政務真係好花神好吃力,唔好忘記古代交通落後,即使羅馬道路基健幾頂級都好,搞一次遠征動輒都要以月份去計算

最重要係3世紀危機時,碰巧無論是西邊要對付的蠻族,定係東方要面對嘅東亞帝國都同時壯大起來

當羅馬尚未完全帝國化既時候唔少地區實際上都係自治,自治既話就可以自己組織武裝(公民軍隊)抵抗入侵,因此羅馬唔需要防守每個地區

官僚化左之後政府好講究命令同層級,邊境地區組織唔到團練武裝就好需要依靠羅馬常備軍既支援,結果羅馬皇帝同下面既官僚系統幾乎要完全為成個帝國各個地區下達命令,最方便就係拆成東西兩份各自落order

其實唔分裂係咪會死得仲快
2017-11-17 19:25:00
其實三世紀危機之後羅馬係咪一定要分開4份嚟管 皇帝再冇能力去管哂成個帝國

始終同時要應付東西兩邊戰線,而且東西兩邊地方政務真係好花神好吃力,唔好忘記古代交通落後,即使羅馬道路基健幾頂級都好,搞一次遠征動輒都要以月份去計算

最重要係3世紀危機時,碰巧無論是西邊要對付的蠻族,定係東方要面對嘅東亞帝國都同時壯大起來

當羅馬尚未完全帝國化既時候唔少地區實際上都係自治,自治既話就可以自己組織武裝(公民軍隊)抵抗入侵,因此羅馬唔需要防守每個地區

官僚化左之後政府好講究命令同層級,邊境地區組織唔到團練武裝就好需要依靠羅馬常備軍既支援,結果羅馬皇帝同下面既官僚系統幾乎要完全為成個帝國各個地區下達命令,最方便就係拆成東西兩份各自落order

其實唔分裂係咪會死得仲快

應該話如果你唔想分裂最後都會分裂左
2017-11-17 20:46:27
其實三世紀危機之後羅馬係咪一定要分開4份嚟管 皇帝再冇能力去管哂成個帝國

始終同時要應付東西兩邊戰線,而且東西兩邊地方政務真係好花神好吃力,唔好忘記古代交通落後,即使羅馬道路基健幾頂級都好,搞一次遠征動輒都要以月份去計算

最重要係3世紀危機時,碰巧無論是西邊要對付的蠻族,定係東方要面對嘅東亞帝國都同時壯大起來

當羅馬尚未完全帝國化既時候唔少地區實際上都係自治,自治既話就可以自己組織武裝(公民軍隊)抵抗入侵,因此羅馬唔需要防守每個地區

官僚化左之後政府好講究命令同層級,邊境地區組織唔到團練武裝就好需要依靠羅馬常備軍既支援,結果羅馬皇帝同下面既官僚系統幾乎要完全為成個帝國各個地區下達命令,最方便就係拆成東西兩份各自落order

其實唔分裂係咪會死得仲快

應該話如果你唔想分裂最後都會分裂左

無記錯羅馬分裂之前東西方既貧富懸殊都幾大
2017-11-17 21:14:27
其實三世紀危機之後羅馬係咪一定要分開4份嚟管 皇帝再冇能力去管哂成個帝國

始終同時要應付東西兩邊戰線,而且東西兩邊地方政務真係好花神好吃力,唔好忘記古代交通落後,即使羅馬道路基健幾頂級都好,搞一次遠征動輒都要以月份去計算

最重要係3世紀危機時,碰巧無論是西邊要對付的蠻族,定係東方要面對嘅東亞帝國都同時壯大起來

當羅馬尚未完全帝國化既時候唔少地區實際上都係自治,自治既話就可以自己組織武裝(公民軍隊)抵抗入侵,因此羅馬唔需要防守每個地區

官僚化左之後政府好講究命令同層級,邊境地區組織唔到團練武裝就好需要依靠羅馬常備軍既支援,結果羅馬皇帝同下面既官僚系統幾乎要完全為成個帝國各個地區下達命令,最方便就係拆成東西兩份各自落order

其實唔分裂係咪會死得仲快

應該話如果你唔想分裂最後都會分裂左

無記錯羅馬分裂之前東西方既貧富懸殊都幾大

你冇記錯
希臘語東方經濟一直都比拉丁語西方發達,東方亦都普遍比西方行省富裕

語言 文化 經濟既分野都咁大 唔分就假啦
2017-11-18 02:24:15

垂死高盧人像(230-220 BCE)

勝利女神像(200-190 BCE)

斷臂維納斯(130-100 BCE)

希臘化時代三大雕塑美術代表作,後來既羅馬人都冇辦法超越既存在

藝術唔同打機 冇話邊個勁啲邊個渣啲 用文學做個比較 homer同virgil論成就同影響力明顯homer大好多 但唔代表virgil超越唔到homer 只係唔同時代唔同階段會產生唔同嘅作品 (btw我個人係不喜virgil嘅)
2017-11-19 03:37:38

垂死高盧人像(230-220 BCE)

勝利女神像(200-190 BCE)

斷臂維納斯(130-100 BCE)

希臘化時代三大雕塑美術代表作,後來既羅馬人都冇辦法超越既存在

我喺羅馬既博物館見到好多羅馬人整既雕塑都係來自Greek origins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