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QR]開坑講下羅馬帝國衰亡史

942 回覆
171 Like 7 Dislike
2018-02-12 19:35:30
開咗個頭 無理由唔成個墨洛溫講埋
2018-02-12 19:36:53
拉文納周遭有運河與沼澤防衛,即使是入侵不到一年就拿下半個義大利北部的狄奧多里克,只怕也難在短期內攻陷。更何況蠻族向來不擅長必須耗費時間的圍城作戰,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尚未發展出由確保補給線為要的後勤補給觀念。在這種狀況下,一旦圍城戰時期延長,攻擊方會顯得比防守方失利。

拉溫納圍城戰整整持續了兩年多。但是狄奧多里克不能將所有心思耗費在拉文納上頭,如今他有義務為三十萬名哥德族保障飲食與居住的條件。將滿三十九歲的狄奧多里克就在這時轉換了策略。



西元493年3月起展開的和談,由拉文納主教居中協調。奧多亞塞與狄奧多里克同意的和約內容包括下列各專案。全義大利由奧多亞塞與狄奧多里克共同統治;雙方忘記之前四年的敵對關係,狄奧多里克立誓不傷害奧達凱爾與其家族部屬,奧多亞塞則迎接提歐鐸力克與其屬下高官進入拉溫納。然而,狄奧多里克此時卻是擁有壓倒性的兵力和軍事優勢,奧多亞塞的行爲無異於引狼入室。

達成協議後兩個月,狄奧多里克於5月5日率領一組部隊,從左右敞開的城門進入拉溫納市區。第二天起雙方連日舉行慶祝融合的酒宴。不過到了第十天,奧多亞塞突然遭到殺害。奧多亞塞的妻子兒女,以及身邊的高官也幾乎在一夜之間全數遇害。官方發表的理由是奧多亞塞密謀行刺提歐鐸力克,實際上是狄奧多里克連將這些人打入大牢的力氣都懶得花費,直接殺人滅口。奧多亞塞的部屬本來就是雇傭兵,因此在接獲消息後,還擇離去的人卻不多,絕大多數直接被吸收到狄奧多里克之下。

對於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居民來說,唯一的變化只是換了個統治者而已。在狄奧多里克的控制下,義大利半島的大部分得以免去淪為戰場的受害。狄奧多里克同樣以拉溫納為根據地,因此只是王宮換了主人而已。理論上,狄奧多里克只是君士坦丁堡管轄下的一個副王(viceroy)。然而,在實際上,東羅馬帝國對狄奧多里克並沒有約束的能力。對於東羅馬帝國而言,把東哥德人引到意大利半島也是為自己解決了邊境大患。然而東羅馬帝國卻依然拒絕承認狄奧多里克為西羅馬帝國皇帝,因此狄奧多里克只好自稱爲意大利王,是為東哥德意大利王國的開端。


狄奧多里克發行的錢幣,正面刻的仍然是東羅馬帝國皇帝的肖像。

狄奧多里克統治之下的東哥德王國對西羅馬帝國的遺民跟東哥德人有雙重的制度。一方面,狄奧多里克是東哥德人的國王,另一方面,他是東羅馬帝國的官員,治理著為數眾多的西羅馬帝國的遺民,而東哥德人的角色像是他們的保護者。信仰方面,西羅馬帝國的遺民信奉的是正統派的基督教,而東哥德人信奉的是基督教裡有爭議性的阿里烏派。

東哥德人要成功地統治義大利,必須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遺民的合作。但是如前所述,這兩群人的社會在許多方面明顯不同。東哥德人與西羅馬帝國遺民之間的互信基礎也不夠。可以說,東哥德王國在義大利成功的統治,靠的其實是狄奧多里克個人的能力。一旦狄奧多里克不在位了,這樣的統制機制其實並不穩定。

狄奧多里克比奧多亞塞更嚴格禁止被統治者攜帶武器,即使是防身用的短劍都不得攜帶。唯一能合法持有的,是日常生活用的刀具。相對的,狄奧多里克與其部屬徹底加強了義大利半島與西西里島的安全保障。狄奧多里克重整了部隊,拋棄東哥德族純種主義,積極收容由其他日爾曼部族出身的人員。不過與各部族出身人種混合的奧多亞塞部隊不同的是,狄奧多里克的部隊還是以東哥德族為主體。因此無論部下是否出身哥德族,通常狄奧多里克會直接稱呼部屬為“哥德人”。


意大利時期的哥德人裝束,可見保留了相當的北歐日耳曼風格

平時的“哥德人”官兵定居于政府頒贈的土地,從事農耕或畜牧。在這些期間內,一樣領取由狄奧多里克發放的固定薪水。也因此一旦發生事變時,官兵有立即奔赴支援的義務。在保障官兵居所與薪資的政策,以及放棄東哥德純種主義的影響之下,原本不到六萬的兵力,在十餘年後增加到了二十萬,而且這還不是在無所事事的情況下增加的人數。這些年來為了義大利半島防衛需求,東哥德族陸續往西方、北方、東方進軍。霸權如今已經擴展到西方的南法,北方的瑞士,東方則是自布達佩斯起,至克羅埃西亞為止的邊線。在扣除了征戰折損的兵力後,還有這麼多的人數。光從兵力與領地來看,狄奧多里克的東哥德王國稱霸的地區要比末期的西羅馬帝國還廣大。問題在於靠軍事力量取得領土後,又要以什麼樣的方式維持領土。在這方面,狄奧多里克也展示了相當的才華。



狄奧多里克是一位出色的統治者,在他的統治之下義大利比五世紀的任何一位皇帝統治之下的情況還要好。對於羅馬留下來的財政制度,哥特政府未曾作出什麼新的修改。羅馬度量衡制和羅馬驛站制繼續下去。各種舊直接稅甚至那在東羅馬已由阿那斯塔細亞取消的"金銀稅"也保留著,哥特的賦稅不如過去羅馬賦稅那樣的苛重。政府的開支更是少得多;教會和公共教育機關都沒有領到什麼定額補助費;軍費的開支在和平時期原是很少的;官吏俸給看來是遠低於羅馬官僚制政府的官俸;而且其中大部分可能是由行政費內開支的。

可以說,西羅馬帝國的文明在狄奧多里克的統治之下在義大利延續下來了。在城市裡,古典時代的法律學校與修辭學校仍然興旺。狄奧多里克改變稅制,試著使賦稅更為公平,窮人少繳稅,富人多繳稅。相較於五世紀的兵荒馬亂來說,狄奧多里克的統治給了義大利三十年的和平。



對外政策方面,狄奧多里克透過一系列的聯姻把一些其它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國組成聯盟。狄奧多里克把自己的妹妹嫁給阿蘭-汪達爾王國的國王,一個女兒嫁給西哥德王國的國王,另一個女兒嫁給了勃艮第王國(約在今日法國羅納河河谷一帶)的國王,狄奧多里克自己則是娶了法蘭克王國國王克洛維的妹妹。如此一來,東哥德王國成了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國彼此之間因聯姻而建立的關係的中心。



狄奧多里克還成為了西哥德王國的攝政王。當時的西哥德王國據有高盧西南部及大部分的伊比利半島。因此,狄奧多里克的影響力從今日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西南部一直延伸到義大利。為了統整勢力,在西地中海制海權三大島西西里、科西嘉、薩丁尼亞中,他不惜放棄科西嘉與薩丁尼亞,藉此換得與汪達爾族的和平協定。在這“互不侵犯條約”之下,長年苦於汪達爾海盜的西班牙、南法、義大利海岸附近居民,也終於能獲得“蠻族和平”的恩惠。



然而東哥德人的共存政策卻不等於哥德人願意被羅馬文化所同化。除了沒有放棄阿里烏教派以外,狄奧多里克還積極阻止子弟接受羅馬的教育,即使他本身就是羅馬教育下長大。對他而言,日耳曼人的蠻族性是東哥德人戰鬥力的關鍵,接受了腐敗的羅馬文化只會讓東哥德人戰鬥力每況越下。相同的例子在蒙古人和滿洲人入關以後也不難看到。

因此東哥德人的子弟大多沒有接受羅馬人的正規教育,相反他們自幼就開始了軍事訓練,培養作爲戰士的體格。這也意味著東哥德人需要依賴前羅馬精英組成的官僚體系來建立有效管治,在這種互相依賴的情況下勢力蒸蒸日上的有羅馬元老出身的卡西歐卓斯。

卡西歐卓斯於西元479年生於義大利半島南端的卡拉普利亞地區,這一年是羅馬帝國在無人察覺的狀況下滅亡的三年後。卡西歐卓斯的家門屬於元老院階級,也是地方的大型莊園主人。亦即他屬於滅亡西羅馬帝國的奧達凱爾積極籠絡保留的既存勢力。早在父親那一代,卡西歐卓斯家中便迎合奧達凱爾的意圖,積極提供協助。卡西歐卓斯的父親甚至因為長年在義大利北部的拉溫納王宮值勤,無法回到南義大利的家中。

西元493年統治者換成了狄奧多里克之後,卡西歐卓斯的父親依舊維持協助哥德王國的態度。當狄奧多里克排除汪達爾族勢力,掌握西西里島之後,甚至進入島上重整行政體系,他的父親也繼續協助狄奧多里克的統治,在義大利南部擔任過有如州長的職務。

卡西歐卓斯出生時,西羅馬帝國已經不存在了,而且他還是在這樣的父親之下長大。在學校教育方面,他與羅馬帝國時代的菁英子弟相同,接受以希臘羅馬文學為教材的文藝教育。很可能他與當時的多數青少年相同,是在首都羅馬接受菁英教育。對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卡西歐卓斯來說,蠻族統治是打從出生就習以為常的現實環境。再加上有個協助蠻族統治的父親在上,使得卡西歐卓斯打從年輕時起就不對蠻族統治抱持偏見。相信有這種觀念的還不只他一個人,而是大多數義大利半島居民的共通想法。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由誰統治,而是在於統治的方式。
2018-02-12 19:42:13
西元500年,凱西歐卓斯二十來歲時,統領義大利到了第七年的狄奧多里克初次造訪首都羅馬。元老院議員與民眾以往年迎接皇帝的方式對待這名哥德族國王。元老院議員前往城門前迎接,民眾則是在道路兩旁夾道歡迎。

這年四十五歲的狄奧多里克也表現得像是皇帝。他首先前往羅馬廣場一隅的元老院議場,在議員前發表演說。之後他離開會場,走上講臺向前來圍觀的群眾演說。演說內容可能不是用希臘文,而是用狄奧多里克比較不擅長的拉丁文發表。在造訪首都的六個月之中,狄奧多里克居住在至今依舊能發揮功用的帕拉提諾丘皇宮,並且四處參觀昔日的“世界首都”。

昔日的皇帝在受到民眾歡迎時,會舉辦劍客決鬥或戰車競賽等娛樂節目做回禮。狄奧多里克也有充分意願仿效皇帝的行為。只不過百年前轉由基督教決定人的生活形態之後,通常於圓形競技場舉辦的劍客決鬥因過於殘忍而遭到禁絕。因此在滯留羅馬的期間內,這位狄奧多里克舉辦了戰車競賽。

可能就在這年,或者次年,身分還是個學徒的卡西歐卓斯寫下一首讚揚狄奧多里克的詩歌,並上呈給國王。簡單來說,這有點像是歌迷寄信給歌星。很可能狄奧多里克留意到了這封信,也很可能在打聽之下,發現寄信的人是自己得力助手的小孩。不知道這件事情有沒有關係,總之在卡西歐卓斯三十歲那年,狄奧多里克把“patricius”稱號頒贈給這名年輕人。雖然這只是形式上的貴族稱號,但同時具有賦予就任國家要職資格的含意。從這個時期起到狄奧多里克逝世為止的十七年中,對卡西歐卓斯來說是三十歲到四十七歲的黃金時期。卡西歐卓斯把人生的巔峰時期全用來協助年長他二十五歲的狄奧多里克治國。在這十七年中,他歷任了包括執政官在內的各種要職。



如果將奧多西克在位的十七年,加上狄奧多里克在位的三十三年,“蠻族和平”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整整維持了半個世紀。五十年來不用擔心蠻族入侵,而且還能享有令人滿意的善政,自然義大利半島會在各個層面開始復蘇。如今雖然損失三分之一資產,但還能以地租方式取回使用權。而且既然要付出地租,就不能像以往一樣任由田地荒蕪。正因為人口已經不如以往,因此社會更希望能善加利用每一個人才。由於義大利半島的人與耕地更有活力,生產力自然也就隨之攀升。而且多虧了“蠻族和平”,使得農產品恢復流通,也因此讓義大利的經濟再度恢復成長。兩個世紀以來逐漸減少的人口,也開始有了增加的傾向。由此可證,“和平”是人類社會中最終究、根本的基礎建設。



在日耳曼人的傳說中,狄奧多里克通常被說成是義大利城市維羅納的統治者,即所謂狄特里希·封·貝爾恩(中古高地德語:Dietrich von Bern),雖然他大多數時間是居住在拉文納;詹姆斯·布賴斯在其著名著作《神聖羅馬帝國》中解釋說,這或許是因為當時的日耳曼各族更熟悉維羅納,或許是因為當時狄奧多里克需要關注北邊防務時會遷都到維羅納的緣故。

與狄奧多里克同一個時代的希臘人普羅柯派厄斯在接獲狄奧多里克逝世的消息時,留下了這樣一段文章:

“東羅馬帝國給他的名稱,只是個專制君主罷了。不過從實情來看,他可說是名副其實的皇帝。他是個比帝國後期即位的人們還要有資格自稱皇帝的領導人。他富有人情味的統治,不僅獲得同胞哥德人的信賴,甚至獲得居住於義大利的羅馬人信賴。當狄奧多里克逝世時,不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不分哥德人或羅馬人,眾人一同為他流下惋惜的眼淚。”

狄奧多里克於西元526年8月30日逝世于拉溫納,享年七十二歲。死後入殮於事前造好的陵墓,至今還存在。


拉文納的狄奧多里克陵墓
2018-02-12 19:44:16
克洛維一世於511年11月27日在巴黎逝世,葬於法國巴黎聖但尼聖殿,而他的父親及之前的國王則都葬於比利時圖爾奈。克氏死後,原本強大的法蘭克王國按照習俗由4個兒子繼承並因此分為4個部份。



克洛維的領地被分給希爾德貝爾特一世(Childebert I)在巴黎, 克洛泰爾一世(Chlodomer)在蘇瓦松, 克洛多梅爾(Chlothar I)在奧爾良,提烏德里克一世(Theuderic I)在梅斯。
2018-02-12 19:47:22
個墓又話假既
2018-02-12 22:54:18
Theoderic the Great was interred in Ravenna, but his bones were scattered and his mausoleum was converted to a church after Belisarius conquered the city in 540
2018-02-12 22:55:13
要填坑
2018-02-18 07:09:04
講少少神羅
2018-02-18 13:03:29
成個法國史走唔甩
2018-02-18 20:22:17
2018-02-21 21:28:20
講到你統治英國
2018-02-21 21:39:49
細個好鍾意東羅 覺得呢類黃昏強國好浪漫
2018-02-21 21:48:32
正野
2018-02-21 22:30:28
話說毛巴潛左水冇繼續寫
2018-02-21 22:45:23
屌唔好再講
2018-02-22 15:05:34
希臘火好型
2018-02-22 19:00:19
諗返起AOC火戰船
Btw, 終於追到live(但羅馬建城只追到一半)
2018-02-24 14:54:08
最近更新左
2018-02-25 00:35:12
勳章嗰個
2018-02-25 16:51:26
查士丁尼和收復失土行動

前面談到東哥德王狄奧多里克在意大利的統治結束了自從羅馬滅亡以來,意大利半島陷入的貧困混亂和沉重的剝削,以徹底解除意大利居民的武裝和哥德人的入主作爲代價,意大利半島享有了難得的和平時期。同一時間,利用聯婚等手段,東哥德王國和周邊的勃良第王國,法蘭克王國建立了同盟關係。然而,東哥德王的統治卻隨著狄奧多里克的去世而出現暗湧,就在狄奧多里克臨終之前,拉文納内部爆發一宗羅馬正教打算勾結東羅馬帝國收復意大利領土的陰謀。被認爲是罪魁禍首的阿爾比努斯和哲學家波埃提烏斯在狄奧多里克去世的時候被處死。

狄奧多里克有女兒但是沒有兒子。他原本將女兒阿瑪拉遜莎嫁紿某位居住於西哥特伊士班尼亞的東哥特阿馬爾(Amal)貴族,期望能培養繼承人。但是女婿卻是個厭惡羅馬人的日耳曼純種主義分子,而且毫不掩飾態度。對於以日耳曼與羅馬人共存為國家基礎的東哥德王國來說,實在不是適當的繼承人選。這項問題困擾了狄奧多里克好一陣子,不過最後是抱持純種主義的女婿先逝世。在女婿逝世之後,唯一留下的是女婿與阿瑪拉遜莎之間所生的外孫阿塔拉里克。最後由阿塔拉里克繼承狄奧多里克的王位,由母親阿瑪拉遜莎攝政,偏偏哥德族有厭惡受女子統治的傾向。


Woodcut from the Nuremberg Chronicle

阿塔拉里克接替東哥特王位後,阿瑪拉遜莎作為攝政而掌握實權。由於她深受古羅馬文化的浸透,在對兒子的教育或個人感情上,均偏重東羅馬而非哥特,與大臣們的關係也愈益緊張。在對10嵗兒子的教育上,阿瑪拉遜莎希望國王接受羅馬教育,而大臣們則希望阿塔拉里克學習哥德人的武藝。阿瑪拉遜莎雖然最後逼不得已讓步,然而她自己卻意識處境危急,因爲已經有三家哥特貴族暗地裡反對她的統治,她隨時可能被放逐並處死。於此同時,她開始了與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談判,表達了願歸順君士坦丁堡的願望。

查士丁尼一世是羅馬帝國末期少數具有野心和決斷力的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皇帝出生在薩迪卡(現代索菲亞)廢墟附近,一個不知名的居住在一片荒野中的達西亞野蠻民族家。他的發跡頗有賴於他的叔叔查士丁,他和同村的另外兩個農民一起拋棄最有利的畜牧或牧人工作毅然選擇前往東羅馬帝國從軍。查士丁尼一世出生時期正值芝諾皇帝的任内,由於基督教會關於基督一性論的分裂而出現長期的動蕩,在西元475年曾經代表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聯軍討伐汪達爾人的巴西利斯庫斯起兵叛亂,推翻並驅逐了登基不久的新皇帝芝諾。統治期間因巴西利斯庫斯支持基督一性論而引起很多人的不滿。476年,芝諾在蠻族的幫助下返回首都,奪回皇位。巴西利斯庫斯被放逐到卡帕多細亞並死在那裏。然而在芝諾重奪帝位以後強行判定基督一性論,導致東西教會徹底分裂,現今基督教東方教會例如亞美尼亞使徒派,埃及正統基督派,埃塞俄比亞正統派,敘利亞正統派仍然保留基督一性的神學觀點。


Semissis-Anastasius

在491年芝諾皇帝去世後,阿納斯塔修斯一世被推舉為皇位繼承者,並於當年與芝諾的遺孀結婚。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是一個著名的基督一性論支持者。他嚴令禁止了被認為是羅馬帝國衰落原因的淫亂舞會和角鬥士表演。然而他的統治卻長期因爲叛亂和薩珊帝國的戰爭而動蕩不安,所謂亂世出英雄,這段時間對於查士丁和查士丁尼來説就是難得的機會。當時統治薩珊王朝的喀瓦德一世終於解決了東面白匈奴人嚈噠人在整個五世紀造成的外患,因此他把握機會向羅馬人發動攻勢,502年,薩珊波斯攻陷了亞美尼亞的奧多西波利斯,阿納斯塔修斯率領羅馬人重奪,因此東羅馬陷入和薩珊波斯在高加索地區長期的拉鋸戰。在阿納斯塔修斯任内,查士丁尼的叔叔查士丁在帝國鎮壓伊蘇里亞人的反叛,和薩珊王朝的戰爭,打擊斯拉夫人,匈人殘部的戰爭之中聲名大噪,由軍團司令部升級到得到元老的稱號,最好成爲帝國實際掌權者:皇帝親衛隊的隊長。

為了保衛君士坦丁堡及鄰近地區,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於512年下令修建一道堅固的城牆。城牆位於君士坦丁堡西部,全長約56公里,以「安納斯塔西亞牆」的名稱為世人所熟知。而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去世時,對比起芝諾任内的混亂和疲弱,他為東羅馬留下了一個完整的帝國和一支經過精良訓練的軍隊,而這個帝國則由目不識丁的達西亞農民查士丁完全接收。在優斯提尼安建議下查士丁用策利用形勢登上皇帝寶座(登基時六十八歲),並把外甥查士丁尼任命為凱撒、共治皇帝。



查士丁一世在位時主要功績就是取消了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的一性論宗教政策以回復國內安定,並和東哥德王國統治下的羅馬正教教會重修舊好。在東部邊境,查士丁一世繼續進行和波斯薩珊王朝的戰爭,並與殘餘的匈人結盟以遏制波斯,最後波斯和東羅馬簽訂短暫的和約,喀瓦德一世喪失對亞美尼亞的控制權。然而在524年,因爲高加索伊比利亞王國背叛波斯加入羅馬造成了新一輪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戰場從高加索山脈(尤其是大亞美尼亞和黑海邊的重要城堡佩特拉)一直延伸到美索不達米亞。與此同時,查士丁一世去世由查士丁尼一世繼承皇位。


聖維他教堂的鑲嵌畫,貝利薩留為帶光環的查士丁尼一世左邊蓄鬍者。

因此查士丁尼一世即位以後,首要工作就是結束和波斯的長期戰爭。他命令部隊在527年進攻被波斯人佔領的要塞尼西比斯但被擊退,使羅馬帝國試圖加強邊境防衛的計劃泡湯。喀瓦德一世在530年派遣統帥菲魯茲率大軍進攻羅馬要塞達拉,查士丁尼下令在查士丁一世手下擔任近衛軍的貝利薩留出兵迎戰。貝利薩留和查士丁尼同樣出生於達西亞行省,以拉丁語為母語,加上共同服役的經驗令兩人在執政早期建立了超乎平常的友誼,而他很快證明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在530年6月伊比利亞戰爭期間,他率領拜占庭軍隊在達拉戰役中大勝薩珊軍隊,但接著於531年卡爾基斯戰役中慘敗於幼發拉底河畔。這導致與波斯的和平談判及朝貢來換取和平條約。532年查士丁尼一世與薩珊王朝國王科斯洛埃斯一世簽署了一個被稱為「永久和平」的停火協約。東羅馬帝國向波斯支付了一次性的巨大的付款,然而查士丁尼卻一早就把目光放在西面,對他來説,和薩珊的戰爭已經消耗了東羅馬太多的國力。
2018-02-25 17:16:18
在東西羅馬聯軍收復北非迦太基的行動失敗以後,蓋薩里克代表汪達爾王國和東羅馬帝國簽訂和約,汪達爾王國願意作爲東羅馬帝國名義上的附庸換取東羅馬帝國承認他對北非的統治。然而失去富庶的北非卻是東羅馬永遠的一條刺,尤其是後來汪達爾王國更加大肆擴張占領了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和巴利阿里群島,還不斷騷擾東、西羅馬帝國的地中海沿岸,並參與了羅馬最後的一場洗劫。對於查士坦丁而言,他在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只是“偏安”,而收復西羅馬帝國的失土則是他的責任,以拉丁語為母語的背景令他走上了和目不識丁的叔叔不同的道路。

汪達爾人主要信奉基督教的阿里烏教派,與國內的天主教信奉者之間有宗教矛盾。矛盾的程度又與王國與東、西羅馬帝國的關係相關。477年1月25日,蓋薩里克去世之後,王國的勢力逐漸低落。按他定的繼承制度,由族內最年長的男子繼任。其長子胡內里克(Huneric,477-484年在位)登基後以迫害天主教徒的嚴酷而著名,然而陷入内亂和入侵之間的東西羅馬也無暇兼顧,胡內里克之侄,於484-49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和天主教教會達成了一定和解,但在與東哥德人的衝突中失去了在西西里島的很多領土,王國並受到北非摩爾人的壓力。古薩蒙德去世後,由其弟色雷薩蒙德(Thrasamund,496-523年在位)繼任,再一次掀起迫害天主教徒的運動。

523年繼位的倒數第二位國王希爾德里克(Hilderic,胡內里克之子,523-530年在位)在任期間,天主教徒逐步獲得了宗教自由,即使阿里烏教派仍然一定的存在於北非。這一過程並得到東羅馬帝國的支持。但他對戰爭不感興趣,遂把軍權交給族人霍莫(Hoamer)掌管。後來霍莫在與摩爾人的戰爭中戰敗。530年,不滿希爾德里克扶植天主教的王族成員乘機率眾發動政變,將希爾德里克廢黜並投入監獄。王位由他的堂弟蓋利默(Gelimer,530-534年在位)繼承。

查士丁尼繼位之前就把恢復羅馬帝國在西部的領土作為奮鬥目標。於是查士丁尼一世看准機會向蓋利默提出抗議,並以非法政變和保衛羅馬正教的名義征討汪達爾王國。貝利撒留被查士丁尼任命為遠征汪達爾-阿蘭王國的統帥,宦官所羅門為隨軍參謀長,與他同行的還有東羅馬帝國歷史學家Caesarea的Procopius,他當時是貝利撒留的隨軍秘書,記錄了這場戰爭。在軍隊進發前,查士丁尼得到了義大利的東哥特王國的合作的保證,允許東羅馬軍隊使用其控制的西西里島,在那裡補充食品和淡水。

而另一邊,蓋利默正面臨著兩場叛亂。特里波利塔尼亞的叛亂得到了東羅馬軍隊的援助,並且成為其進攻汪達爾-阿蘭王國的一個跳板。蓋利默更擔心在撒丁島發生的叛亂,他立即派遣他的弟弟特薩松率領120艘戰船以及一支5千人的部隊去鎮壓。因此當東羅馬的軍隊到達西西里時,大部分的汪達爾艦隊早已派往撒丁島,這為貝利撒留在北非登陸提供了絕佳機會。



533年9月9日,東羅馬部隊在北非的卡普特瓦達(今日的拉斯卡布迪亞)登陸,之後貝利撒留率軍向汪達爾人的首都迦太基進發,開啓了長達二十年的領土收復戰爭的序幕。此時,蓋利默把他的部隊派往十里(Ad Decimum),他打算在這裡伏擊羅馬部隊。他先派弟弟阿馬塔斯去阻止貝利撒留的前進,同時命令他的侄子吉巴蒙德則率領2千人進攻羅馬人的左翼,蓋利默自己從羅馬人後方進攻,來形成圍攻之勢。但是這一計劃並未成功。9月13日,阿馬塔斯先期來到作戰地點,在偵察地形之時被羅馬的先頭部隊殺死。而吉巴蒙德的軍隊被東羅馬的一支600人的匈人僱傭騎兵攔截後擊敗。但蓋利默卻沒有收到以上消息,繼續前進到十里,並和羅馬軍隊作戰,甚至一度打亂東羅馬部隊的陣型,但是當他看到他弟弟阿瑪塔斯的屍體時,驚慌失措。貝利撒留利用這一機會擊敗了汪達爾人。



當蓋利默從悲痛中醒過來後,帶領他的部隊向西邊的努米迪亞撤退。貝利撒留於9月15日奪取了殘破的迦太基城,進城之後他下令修繕迦太基的城牆以防蓋利默的反攻,同時嚴明軍紀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支持。不久蓋利摩就集結了非洲腹地的汪達爾軍隊,並匯合了他弟弟查宗(Tzazon)所率領遠征撒丁島平叛的軍隊,反攻迦太基。他在圍城的同時,一方面切斷城內食品供應,另一方面則派遣親信潛入迦太基試圖收買貝利撒留的匈奴僱傭兵。當貝利撒留得知這一情況後,決定把這場戰爭徹底結束。兩支軍隊於12月中旬在特里卡麥倫作戰,由於大批步兵尚未到達,東羅馬的騎兵成為決定戰局勝敗的關鍵。12月6日,貝利撒留率大約1萬3千羅馬軍在特里卡麥倫戰役之中再次大勝蓋利摩,並使查宗(Tzazon)陣亡。此役殲滅了汪達爾主要的有生力量,蓋利摩也被迫逃入帕布亞(Pappua)山中。

534年3月,蓋利摩出山投降,北非的汪達爾王國正式滅亡,羅馬重新征服了北非。


東羅馬帝國騎兵

同年,貝利撒留帶著蓋利摩和繳獲的汪達爾國庫,回君士坦丁堡獻俘。君士坦丁堡為貝利撒留舉行了古代羅馬的凱旋式,這是君士坦丁堡成為帝國首都以來的第一次,在羅馬帝國最近幾百年來也是首次。貝利撒留被選為下一年的唯一執政官。



用中國歷史的角度而言,所謂王業不偏安,致力收復失土的查士坦丁毫無而言是一位有位的君主,然而在西方歷史學的角度而言,查士坦丁卻是一位非常具爭議性的人物。在正面的角度來看,查士坦丁最大的功績是重新受編了羅馬法,他任内收集的《羅馬法大全》是後世研究羅馬法的起點,現代大陸法國家的法律不少是起源自文藝復興時期重新發現的查士坦丁羅馬法,因此光是編纂《羅馬法大全》一事,查士丁尼就有足夠資格讓人稱作“大帝”了。

然而收編羅馬法的背景卻是和查士丁尼希望建立以基督教為中心的絕對君主制國家相關,因此後來羅馬成文法的推行也是和法國西班牙絕對君主制的形成互相影響。因此在查士丁尼下令編纂羅馬法的同時,他又下令廢除雅典的柏拉圖學院。爲了確保以拉丁語為核心的羅馬文化不會在希臘語主導的東方成爲弱勢,整套《羅馬法大全》都是以拉丁文寫作,導致這部法典實際發揮影響的範圍,卻是在羅馬失去的西方領土,在漫長的中世紀裏面,《羅馬法大全》的主要讀者卻是西方蠻族的基督徒教士,而這個時候東羅馬帝國大片領土已經淪入阿拉伯人手上,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在此之後的數百年間,《羅馬法大全》被列入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學生必讀書目之中,成為了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法學著作之一。有個比較老的說法是,世界上傳印閱讀最廣的書,第一是《聖經》,第二就是《羅馬法大全》,堪稱「法律聖經」。19世紀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頭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