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QR]開坑講下羅馬帝國衰亡史

942 回覆
171 Like 7 Dislike
2017-12-24 22:43:24
Live 左
巴打加油
2017-12-25 05:03:36
人類歷史真係好得意,羅馬嘅興起同衰落到底係偶然定必然?

有邊個諗到一班強搶民女玩 gangbang 嘅生番會成為雄霸全個地中海嘅世界中心?
又有邊個會諗到佢地由 Pax Romana,冇人夠膽挑戰嘅地上最強,竟然到最後係俾另一班生番瘋狂中出 S&M⋯⋯

而今日或多或少嘅 Pax Americana 又到底捱到幾耐?又會因咩事情發展而結束?
2017-12-29 15:42:50
基督的勝利




基督教徒肯定需要熟悉既理論,其中必定包括三位一體論,但事實上呢個理論出現既時間遠遠後過耶穌,甚至仲後過基督教成爲羅馬國教。早期的基督教是支持從屬論,認為:「父是全部的本質,子是部份的本質,因為子乃是從父演展出來。」從公元2至5世紀,基督教的教父們根據《聖經》,再結合古希臘古羅馬哲學(包括新柏拉圖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的學說),建立出一套屬於基督教的教父哲學(即早期的神學)。這時期的著名教父有俄利根,他是用「永遠生出」來解說父與子關係的第一人。「俄利根說「聖言」(指聖子)有自己的位格,也與父同永,乃是由於聖父永恆的旨意而生。」俄利根提出的「與父同永」,使三位一體教義有了一個神學基礎。雖然如此,俄利根仍認為「子是小於父的」。「俄利根不單是認為子在世時是次於聖父,就是在本質上看來也是次於聖父的。」總括來說,早期護教士和教父(包括亞流=阿利烏派)都是認為聖子(即子)與聖父(即父)不是平等的,聖子在某一方面小於聖父。



去到3世紀既時候,教父亞他那修與阿利烏派出現重要既論戰。亞他那修則主張,他是從聖父的本質中而生出來的,而阿利烏派更加主張,聖子與聖父並非是同質的。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5年召開第一次的基督教大公會議(即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裏面認定,阿利烏派是異端,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影響和監督下,全體主教簽署通過有強制性的《尼西亞信經》,出席的主教們承認:「耶穌基督,聖而神者,為父所生,並非被造,與父同質。」

然而大公會議沒有止息爭端,耶穌與天父的爭論仍持續。亞他那修在公元328年接任亞歷山大主教,繼續主張「若以基督為受造者,就是否認相信他而得救並與上帝聯合」、「基督是從聖父的本質中而生出來的」和「基督與父同質的」。另一方面,君士坦丁大帝結束了阿里烏的流放,並恢復其職。其後,亞他那修更被流放高盧。君士坦丁晚年在優西比烏的影響下,曾轉而支持阿里烏教派的緩和主張,將《尼西亞信經》的捍衛者馬爾塞魯以散布異端的罪名撤職。在君士坦丁大帝隨後在神學態度的變更,以及和其後繼位之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是傾向阿里烏教派的,因著他的偏向,使得阿里烏教派的勢力又趁機盛行,興起了三個支派:

⑴極端阿里烏教派──此派主張子在各方面皆與父不同,子可稱為神,但是父與子的質不同,故亦稱「非同質派」(Anomoeans),此意從希臘文anomoios(不同)而來。

⑵政治阿里烏教派──此派稱子與父的質是「同類」而非「相同」,故亦稱「類同質派」(Homoeans),此意從希臘文homoios(類同)而來。

⑶半阿里烏教派──此派稱子像父同質,其實不然,故亦稱「像同質派」(Homoiousians),此意從希臘文homoiousios(像似)而來。

在這四十年間,由於君士坦丁二世的改信,作爲羅馬首都的君士坦丁堡在40年間一直是阿裡烏斯派的據點。而狄奧多西則是按亞他那修的三位一體信念受洗的第一位皇帝。而在狄奧多西登基前的四年,在西羅馬的第二首都米蘭,隨住阿里烏派的米蘭主教去世,尼西亞信仰和阿里烏派的衝突進一步被激發,整個米蘭市中心因此陷入一片動亂。

當時擔任米蘭首長的安波羅修基於省長的職責所在,走進教堂去平息風波。當他正向群眾講話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孩子的聲音喊著說:「讓安波羅修削作主教!」會眾以為是出於天主的聲音,兩派齊聲唱和:「阿們!」歡呼擁立他為主教。


Saint Ambrose, by Francisco de Zurbarán

不過,那時他只是一個新信徒,還未受洗禮,他向群眾表示自己乃罪人,不配擔任神職,便返回自己家中,但是信徒卻舉行大規模的遊行,該省的主教們也批准這次選舉有效,安波羅修削寫信給皇帝說明此事不妥,但皇帝瓦倫提尼安二世卻回信贊成安波羅修作主教,於是,從權在八天之內,先受洗而後任主教。

上任之後,安波羅修決定全面傾向尼西亞會議確立的三位一體派系,主動將阿里烏主義從伊利里亞驅逐出去,但他也在380年代,被支持阿里烏主義的皇后所逼迫,要他把當地教會交給阿里烏管理,甚至爲此恐嚇安波羅修的性命。然而擔任西部皇帝的格拉提安和東部皇帝狄奧多西均大力支持當時的安波羅修,於是這開展了羅馬全境對於阿里烏主義的全面開戰,自尤利安開始一段廣泛容忍異教之風的時期宣告結束。

西元380年,格列戈裡•納齊安岑被選為君士坦丁堡的正教大主教,阿裡烏斯被趕出了東部地區。在西元380年到395年這十五年之間,狄奧多西頒佈了以排斥“異端”為唯一目的的十五道法令。而且研究人員表示,這還僅止於已知的部分,實際上可能法令數量遠超過十五道。由此可見狄奧多西皇帝的意志堅定,把“異端”視為妨礙基督教團結的罪魁禍首。

首先,他要求異端信徒改宗。在強制之下改宗的人數不多,逼得狄奧多西必須一再頒佈法令,處罰違令的人。此外,無論是“異端”或是“異教”,無論公開或私下,都不得舉行相關的彌撒與祭典。違反法令者所有資產將遭沒收繳交國庫,而且這道法令在公佈後嚴格執行。違反法令的人受到的處罰不僅是財產充公,還包括流放刑在內。

在382,格拉提安將異教徒祭司和收入維斯塔貞女 ,禁止將遺產給他們,並取消屬於雷亞懷並給教宗其他特權。 他沒收異教徒祭司的院校,也讓這些異教徒在個人財產上失去所有的特權和豁免權。 格拉提安宣布所有的異教徒寺廟和神社的是由政府,他們的收入直接到進到國庫,充當公款。所有神殿無論祭祀的是何方神聖,一律遭到國家封鎖,就連街頭巷尾的小祠堂也無法倖免。在這個階段,以死刑禁絕的祭典還僅限於由國家、地方政體、各種行業職業公會主辦的官方祭典,並未波及個人私下舉辦的儀式。簡單來說,國家還允許個人在家中舉辦祭典,只不過這種日子也不長久了。

與此同時,格拉提安放棄了擔任“最高神祗官”(pontifex maximus),這項公職一直由羅馬皇帝同時兼任,即使是基督教皇帝也作爲傳統擔任這項異教色彩明顯的公職,然而格拉提安這項舉動,表明了皇帝決心把基督教正式作爲羅馬現有國教。而以排擠“異教”為目的的最後一項政策,是撤除從共和時期起設置於元老院議場前方的“勝利女神像”。根據文獻記載,這尊女神像呈立姿。女神在一個大地球上伸展雙翅,左手拿著笏板,右手拿著長槍。每當元老院舉行會議時,會在這尊代表羅馬獲勝的神像前焚香祈禱,議員在禮拜之後才展開會議,而且這項傳統維持至今起碼有五百年以上。格拉蒂安皇帝下令,將這尊神像撤除。


希臘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2017-12-29 16:23:58
與此同時,西部皇帝格拉提安在軍事上的無所作為一直使羅馬軍隊極為不滿。383年,格拉蒂安皇帝停駐在巴黎時,遭到不列顛司令官馬克西穆斯叛變攻擊,並且率軍侵入高盧。格拉提安在逃亡里昂的路上遇害,享年二十四歲。未及救援的狄奧多西惟有承認馬克西穆斯在阿爾卑斯山以西的控制權,換取馬克西穆斯保證不侵略由狄奧多西弟弟瓦倫提尼安二世控制的意大利半島。


Gratian Solidus

而在這項和約的簽訂過程中,安波羅修作爲瓦倫提尼安二世的特使被被派往特里爾宮廷,通過他的威望和天才,約束住了馬克西穆斯的野心,保衛了義大利的和平。西元383年,當時十二歲的瓦倫提尼安二世形式上繼承格拉蒂安,成為統治帝國西方的皇帝。然而這名少年皇帝始終軟弱無力,實際有聲望的統治者自然是把畢生貢獻給教會的安波羅修。安波羅修藐視財富,他放棄了自己的世襲家產;為了贖回俘虜,他毫不猶豫地賣掉了敬神用的金銀餐具。米蘭的教士和人民都熱愛他們的大主教。

然而瓦倫提尼安二世的母親卻是堅定的阿里烏派信徒,並且還極力想把她的信仰灌輸給她的兒子。因此,皇后要求年少的皇帝介入教會事務,取消格拉提安只容許三位一體派教會存在的政策。但安波羅修拒絕執行皇帝的指令,在他眼中,教會是上帝的居所不是屬於皇帝所有,所以皇帝無權過問教會事務。所謂政教分離,一方面是指教會不應該干涉政治,另一個層面上亦是要求政治不應干涉信仰,最起碼在後者上,安波羅修樹立了政教分離的原則,確保往後的皇帝即使信仰不同也無法將尼西亞信仰的原則打倒,確立了基督教教義的存續,也是為後來中世紀教會獨立於世俗權力的獨立地位建立基礎。然而在前者上,安波羅修認爲,皇帝也應該受到教會的約束,他說:「皇帝是在教會之內,而非在教會之上。」


Saint Ambrose in his study

瓦倫提尼安二世的母親自然把他的拒絕看作是無禮和犯上行為大為不滿,便匆匆決定要行使她兒子的君主權力。由於她希望在復活節即將來臨之際,讓安波羅修作爲臣子前來宗教會議上受審。然而米蘭的市民卻公開支持安波羅修。他們群情激昂地用力推擠皇宮的大門;這時瓦倫提尼安手下的大臣們不禁驚恐萬狀,他們非但不敢對這位米蘭大主教判處流刑,卻反而低三下四地求他利用他的威望保護皇帝的安全。皇帝首先是保障了安波羅修的安全,然而很快就撕毀承諾,這令全城在復活節的期間陷入大規模的騷亂。

無法控制局面的皇帝,惟有要求安波羅修出面恢復市面的和平。在這場教會和皇權的較量之中最後以教會的勝利結束。為防止皇后派出哥德雇傭軍突襲教堂,教徒甚至每日自發巡邏保護安波羅修身處的教堂。失去民意支持的瓦倫提尼安二世無法建立有效的統治,最後馬克西穆斯於387年侵入義大利,瓦倫提尼安二世前往希臘的帖撒羅尼迦向狄奧多西求助。。388年,狄奧多西一世以擁戴瓦倫提尼安二世復位為名,出兵征討馬克西穆斯,在名義上恢復了瓦倫提尼安二世的皇帝地位。狄奧多西一世的軍隊和馬克西穆斯相遇於今日克羅地亞境内的薩瓦河,手上握有匈人騎兵的狄奧多西一世取得優勢,一舉擊敗馬克西穆斯。388年8月28日,叛降馬克西穆斯被斬首,狄奧多西娶瓦倫提尼安的姐姐為妻,從而結束了這場內戰。



從這一年開始狄奧多西一世已經實際握有羅馬全境的控制權。這年四十一歲的狄奧多西以鎮壓叛亂,處死首謀馬庫希穆斯的功績為由,首度造訪首都羅馬。不過這個人不像君士坦提烏斯皇帝那樣四處參觀羅馬的名勝古跡。他一到首都隨即趕往元老院議場,並且在聚集的議員面前,以疑問為型態,逼迫元老院議員在異教和基督教之間作出選擇。這時的元老院已經淪爲純粹的擺設,在一番“討論”以後,元老院宣佈基督教作爲羅馬國教。一千多年來讓羅馬人視為最高神的朱比特,如同活人一樣地被宣告有罪。而從今以後,基督將代替朱比特坐上羅馬人宗教信仰的寶座。同時,這也是以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宣言。從建國起與羅馬人一同邁步的元老院,在歷經一千一百四十一年的歷史後,向基督教投降了。既然投降了,那麼戰敗者的命運就要委交到戰勝者的手中。結束投票的元老院議員大多數接受皇帝的要求,拋棄羅馬傳統諸神,成為基督教神明的信徒,僅有一人自殺拒絕。除了羅馬元老院宣告朱比特神有罪以外,還公佈了另一項象徵性的法律。那就是全面廢除奧林匹亞運動會。而這項重大競賽,也在歷經一千一百六十九年之後落幕。因此西洋史上將西元393年視為“希臘、羅馬文明正式結束的一年



此後,名義上作爲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瓦倫提尼安二世被安置在遠離義大利本土的高盧小鎮維也納,朝政完全被效忠於狄奧多西一世的法蘭克人大將阿波蓋斯特控制。瓦倫提尼安二世對此十分不滿,392年,他宣布將阿波蓋斯特撤職。但是,阿波蓋斯特完全拒絕接受,聲稱他本就不是被瓦倫提尼安二世任命的。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5月15日,瓦倫提尼安二世被發現吊死於宮中,阿波蓋斯特宣布他是自殺。從這一日開始,狄奧多西一世正式統一羅馬全境,然而他是最後一位能夠統治整個羅馬帝國的君主。
2017-12-29 17:02:09
然而,這時候代表狄奧多西一世控制羅馬西部領土的阿波加斯特卻懷有異心。在瓦倫提尼安二世的離奇死亡後,他只是短暫地宣佈對狄奧多西一世效忠,儘管阿波加斯特曾經派信使與狄奧多西溝通,但他們只得到了東部帝國禁衛軍長官魯菲努斯的接見。從魯菲努斯得到的回應對阿波加斯特毫無幫助。在很大程度上由於他的妻子加拉相信她的兄弟是被謀害的,因而狄奧多西懷疑起瓦倫提尼安二世的死因。

對於阿波加斯特而言,儘管他的伯父李奇梅爾斯是東部帝國的一位騎兵統帥,他在東部帝國的宮廷中缺乏幫他說情的朋友。看樣子狄奧多西無論如何都要以阿波加斯特為敵,這位法蘭克人決定先發制人。他選擇和元老院内同情異教的元老勾結,聯合將西部帝國宮廷修辭學家弗拉維斯·尤吉尼厄斯擁立為帝,背後有西部帝國禁衛軍長官大尼科馬科斯·弗拉維尼魯斯(Nicomachus Flavianus the Elder)和許多信奉古典宗教的元老們的支持。


狄奧多西

登基之後,尤吉尼厄斯將幾位異教徒元老置於西部政府的要害職位上。另外,他承認了異教復興運動的合法地位並重修了例如勝利女神祭壇和維納斯羅馬神廟這樣一些異教遺蹟。這樣一系列動作遭到聖安波羅修的猛烈抨擊,並且他與狂熱的基督徒皇帝狄奧多西之間的關係惡化。作為一位基督徒,狄奧多西對發生在尤吉尼厄斯統治下的異教復興感到悲傷和憤怒。再加上瓦倫提尼安的死這一問題的處理從沒讓他滿意。最重要的是,那位修辭學家皇帝解除了狄奧多西把西部帝國交付給瓦倫提尼安時留下的所有高級官員的職務,這使得狄奧多西一世失去了對西半部的控制。當一夥西部大使到達君士坦丁堡要求東部皇帝承認尤吉尼厄斯為共治皇帝時,儘管帶來了禮物和模糊的承諾,狄奧多西不置可否。最終,在393年1月宣布他兩歲的兒子霍諾里烏斯為西部皇帝後,狄奧多西已經決心統一羅馬帝國。



然而東部帝國軍隊主力自亞得里亞堡戰役自主帥瓦倫斯皇帝以下幾乎全體官兵陣亡以來,就一蹶不振,而擊敗馬克西穆斯的部隊多以蠻族雇傭兵作爲主力,這批部隊再薩瓦河戰役以後幾乎大半都掌握在法蘭克人阿波加斯特的手上。無兵可用的狄奧多西並不甘於失去對整個羅馬帝國的控制,爲此他特地把重建羅馬軍隊的責任放到斯提里科和提馬修斯兩位將軍的肩上。

和法蘭克人出身的阿波加斯特一樣,斯提里科也是日耳曼人,父親是汪達爾人,母親是羅馬人。在羅馬帝國晚期這些混血兒出身的半蠻族投身羅馬軍隊甚至擔任公職已是依稀平常。公元383年,狄奧多西以全權公使的身份派他到沙普爾三世談判亞美尼亞劃分問題的和平解決。由於和平對話的成功,當返回君士坦丁堡時,斯提里科被許諾封為保民官,然後是大元帥。皇帝認識到斯提里科可以成為寶貴的助手。為了和他結親,狄奧多西將侄女塞麗娜下嫁給斯提里科。這場婚姻發生在斯提里科的波斯之行之後不久,最後,塞麗娜為斯提里科生下了一位名叫歐奇里烏斯的兒子,兩位女兒瑪利亞和蒂爾曼提亞。



重新召集起來的部隊以兩萬人的哥德同盟軍為主力,同時包括了帝國在敍利亞和西班牙得來的部隊,以及在阿拉伯徵集的貝都恩騎兵和烏克蘭草原上的匈人騎兵。其中,哥德同盟軍以曾經在狄奧多西手下服役的阿拉里克領軍,這位日後非常著名的日耳曼將領在在提奧多西的學校裡學到許多作戰的知識,後來他正是全力使用這些知識造成了羅馬的毀滅。

與此同時,狄奧多西的另一位幕僚宦官歐特羅皮厄斯,被派出去徵詢一位住在埃及利科波利斯(今艾斯尤特)的基督徒僧侶的意見。根據克勞迪安和沙卓門對這次會面的記載,這位老僧侶預言狄奧多西將取得一場代價巨大卻具有決定性的勝利。

另一方面,阿波加斯特軍主要由法蘭克人和高盧羅馬人組成,此外還有哥特輔助軍。由此可見,這場羅馬的内戰已經隨著帝國的蠻族化而逐漸變成在羅馬國内上演的國際戰爭。394年5月,東方軍向西部開拔進軍。令人震驚的是,阿波加斯特並沒有吸取馬克西穆斯失敗的教訓,任由狄奧多西的部隊,在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佔領了潘諾尼亞各省,直達尤利安山山腳下;甚至還出于疏忽,或者出於有意的計謀,連意大利北部各個重要山口也無人把守,任憑膽大的入侵者出入。



阿波加斯特集中兵力防守冷河河邊的克勞斯特納·伊利里亞阿爾卑斯要塞,於是他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吃驚地看到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的兵器和巨大營寨漫山遍野,一直伸展到了阿魁利亞的
城牆和弗裡基吐斯阿或冷河河邊。位於阿爾卑斯山到阿德里德海的這片狹窄地帶將會成爲戰場。在作戰之前,尤吉尼厄斯和阿波加斯特把一尊朱庇特的雕像奉於戰場之上,並把赫拉克勒斯的肖像作為軍隊的保護神,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喚起士兵對過去羅馬勝利的回憶。昔日的那些將士們總是把自己寄托在那些舊神身上。



面對狹窄的地帶擁有兵力優勢的阿波加斯特,狄奧多西出於借刀殺人的考慮,命令哥德同盟軍正面攻堅。這支輔助部隊中的10000人和伊比利亞的將軍巴庫裡烏斯都英勇戰死了。但他們付出的血的代價並未贏來勝利。這一天結束時,尤吉尼厄斯慶祝了軍隊的成功防禦,而阿波加斯特則派出了一支分遣隊阻斷了狄奧多西軍身後的山路。

面對四面楚歌的處境,被困在阿爾卑斯山山口的狄奧多西,卻因爲尤吉尼厄斯的放蕩而得到轉危為機的機會:阿波加斯特派去埋伏在河谷的部隊準備叛變到他們這一邊來。於是狄奧多西不但解除了包圍甚至還得到了援軍的加盟。軍心大振的情況下,狄奧多西命令手下的部隊全數出擊。此時戰場上下起了暴風雨,有些故事宣稱風暴是狄奧多西祈禱來的。塵雲被強風颳到西部軍隊的臉上,使他們睜不開眼睛。這風暴的兇猛無端大大增加了進犯的高盧人的恐懼,阿波加斯特的防綫瞬間崩潰。



於是這場異教對基督教的最後戰鬥就以戲劇性的形式告終。尤吉尼厄斯被抓獲並送到皇帝的面前。狄奧多西對他的哀求置若罔聞,並下令將他斬首。阿波加斯特斯在那場戰爭中執行了一個軍人和一位將軍的職務,在戰鬥失敗後,曾接連數日在一片山區中流竄。但當他意識到自己的事業已全然無望,還想逃命已不切實際的時候,這位勇猛的野蠻人便以古代羅馬人為榜樣,用劍刺進了自己的胸膛。帝國的命運就這樣在義大利的一角決定了;瓦倫提尼安家族合法繼承人接納了米蘭的大主教,也不加指責地接受了西部各省的重新歸順。



更重要的是,對基督教化的最後一次阻撓最終失敗了。西部帝國的教會命運隨之塵埃落定。是役的意義可以與米爾維安大橋之役相提並論,因為這不僅僅是一次內戰的勝利,更是基督教的勝利– 羅馬這些信奉異教的精英再也不可能對基督教構成任何嚴重的威脅,到了晚古時代,他們甚至成為教皇忠實的子民了。

然而,這次戰役也加速了西部軍隊崩潰的速度。軍團這一名詞在西部幾乎失去了它的意義。由於訓練以及裝備的整體下滑和這次戰役的失敗嚴重地削弱了西方軍。—要知道,西部軍團抵抗蠻族入侵的任務要比東部繁重得多。羅馬軍人素質的下降意味著不得不雇用更多蠻族僱傭兵(也就是所謂的輔助軍團),這些人被證明並不可靠,甚至性好背叛。
2017-12-29 17:39:32
而在冷河戰役之前,安波羅修早就將狄奧多西收復在教會的權威之下。90年夏天,帖撒羅尼迦城的駐軍司令因為拒絕百姓要求釋放一位人民喜愛的戰車手而引發暴亂,駐軍司令慘遭殺害並被拖行至街道上遊街示衆。由於帖撒羅尼迦位處伊里利亞面對哥德人的前綫,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匆匆決定他的副職將軍的鮮血必須用兇手的鮮血來償還。

安波羅修提出反對無效之下,羅馬的蠻族軍團在帖撒羅尼迦市民觀看馬戲的同時對觀看馬戲的民衆進行無差別的屠殺。持續三個小時以後,共有超過7500名無辜的市民慘遭毒手。安波羅修給狄奧多西寫了一封密函,要求皇帝若不公開悔罪就要把他開除教籍,狄奧多西只好讓步,在教會裡當眾認罪、請求饒恕。



根據西元4世紀時基督教教規,對殺人罪最溫和的懲罰也需要20年的苦行贖罪:而把在帖撒羅尼迦大屠殺中所殺人數累計起來,在一個有限人生中是無法贖償的,因此,這個殺人犯便應從此被逐出神聖的教會,直至死亡。但是大主教在充分考慮宗教政策的各種原則之後,鑒於這位非同一般的悔罪人的特殊地位,尤其是他已不顧王者之尊深自懺悔,決定對他適當放寬條件;在8個月的時間内,狄奧多西被剝去皇帝的頭銜並在教會内身穿粗衣麻布每日跪地禱告,最後才被安波羅修宣佈寬恕。

在冷河戰役以後,基督教教會的勝利更是被徹底地確立。聖安波羅修確立了教權對皇權的徹底勝利,異教的火種在羅馬境内徹底熄滅,而被放逐的阿里烏派只有到羅馬境外的日耳曼地區傳道,促成大部分日耳曼蠻族的改宗。

與此同時,斯提里科也憑冷河一戰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羅馬元帥。395年,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委託斯提里科照顧他的兩個兒子,輔助朝政。在取得冷河一戰勝利以後的四個月,狄奧多西一世就因病在米蘭去世。當時十八歲的長子阿卡狄奧烏斯繼承東羅馬帝國,只有十歲的次子霍諾裡烏斯則繼承西羅馬帝國。


被割開為兩半的羅馬帝國

這一次羅馬帝國是決定性的遭到分割。以往的皇帝儘管分別統治不同地區,但畢竟只是分擔職責,羅馬帝國還是統一國家。不過在西元395年之後狀況就不同了,只要直接寫“東羅馬皇帝”、“西羅馬皇帝”就可以。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雖然沒有變成兩個毫不相關的國家,但已經失去以往的銜接性,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而就在東西分裂的狀況之下,羅馬帝國進入西元五世紀,也是帝國的最後一個世紀。

斯提里科作為一名蠻族人能夠成為帝國政治生活中掌握實權的要人,這是羅馬帝國衰亡時期特有的現象。帝國軍隊和帝國本身蠻族化是這一時期的政治危機的重要標誌之一。當時,專制政府企圖用強制手段緩和社會危機:鎮壓國內的奴隸和隸農起義,抵制蠻族入侵。然而要做到這些,僅僅依靠帝國本身的力量已經不行了。城市的衰落、社會的兩極分化、自由平民階級之趨於消滅和隸農制度的流行,使得帝國境內合格的兵源越來越少。另一方面,蠻族士兵不僅擁有粗獷的體質,而且與帝國內被壓迫人民沒有直接關係,在政治上更為可靠。因此,羅馬統治者越來越多地僱傭蠻族人。至四世紀末,軍隊中帝國出生的羅馬士兵已經不及四分之一,許多蠻族人擔任高級軍官。斯提里科正是這一時期的佼佼者。

然而,斯提里科即使被皇帝任命為兩名兒子的監護人,實際上他只能控制帝國西部,東部的實權掌握在東羅馬近衛軍長官,高盧人魯菲努斯手中。掌握東西羅馬朝政的魯菲努斯和斯提里科兩人矛盾日漸激烈。


阿拉里克

與此同時,在冷河戰役裏面,意大利山口薄弱粗疏的防守也令以哥德同盟軍身份參戰的阿拉里克打開眼界。冷河一戰中,哥德人爲首的蠻族部隊承擔了大部分的戰鬥任務。而羅馬軍隊則是戰力低下而且懦弱,他們大多是觸戰即潰甚至拒絕佩戴沉重的護身鎧甲,而同一時間日耳曼人已經採用了覆蓋全身的護甲,足以抵擋弓箭甚至刀劍的襲擊,在蠻族的勇猛下往往能夠擊潰羅馬本土召集的軍隊。因此在前任皇帝逝世不到三個月後,阿拉里克成爲哥德族的國王,在他登基後,他立即把握機會撕毀和羅馬的盟約,由色雷斯出發大舉南下入侵富裕又缺乏防守的東羅馬帝國,大舉進入希臘半島,劫掠雅典、科林斯、邁加拉和斯巴達等地...
2017-12-29 22:39:36
羅馬多神教真係咁差咩
2017-12-30 00:16:31
無人信,靠政府比錢養住
2017-12-31 09:32:24
點解會冇人信
2018-01-02 12:55:11
就出發,君士坦丁堡,我黎啦
2018-01-02 12:59:07
皇帝殿下
2018-01-02 14:42:01
樓主內文有講過同羅馬捨棄共和及自治城邦走向帝國化,一體化有莫大關係
2018-01-02 15:20:16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

西元4世紀結束前5年(395)的1月17日,羅馬帝國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在米蘭去世,他結束羅馬帝國容易發生內戰的「多米那特制」(四帝共治制),臨死前把帝國分給兩子,造成羅馬帝國永久分裂。


斯提里科(右)和他的妻子塞麗娜和孩子歐奇里烏斯,約395AD

在狄奧多西皇帝死後,霍諾里烏斯從他的父親手上繼承到西羅馬帝國,而他的長兄阿卡迪奧斯則得到了東羅馬帝國。這兩位最後都被證明不是能幹的皇帝,斯提里科自然而然的實際上成為了西部帝國的軍隊最高統帥;與此同時,他的對手魯菲努斯在東部實際上掌握了政權。

就在這個時候,西元395年春季,前任皇帝逝世還不滿三個月,哥德族在阿拉里克率領下撕毀和前任皇帝簽訂的同盟條約,沿著多瑙河下游離開色雷斯北部,開始大舉南下入侵。曾經參與冷河戰役的阿拉里克見識過羅馬帝國的軟弱,而東羅馬帝國在阿德里安堡之役以後,更是缺乏可用之兵。與此同時,從東方南下的匈人正在威脅東羅馬帝國的小亞細亞和敍利亞行省,這令東羅馬帝國在西面巴爾幹半島上打開來了缺口。

沒花多久時間,相當於現代保加利亞的色雷斯、達其亞地區慘遭蹂躪,連阿德里安堡也再次淪陷。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道路可謂一片暢通。這個時候,斯提里科正在萊茵河上游地區整頓防衛體制。他在當地聽說巴爾幹地區的關鍵都市哈德良堡落入西哥德族手中的消息後,馬上將手邊的部隊一分為二。一部分繼續整頓高盧地區的防衛體系,自己則率領由狄奧多西從東方帶來的官兵趕往巴爾幹。



395年的夏天,斯提里科率領的羅馬精銳和哥德族在亞德里亞海濱的薩羅那耶附近的平原上正面對決。斯提里科在冷河戰役的老兵和手下蠻族同盟的奮戰下獲得勝利。阿拉裡克在戰場上留下三千多名死者,逃入了山區。斯提里科決心在第二場戰鬥中追擊包圍敵軍。不過,他手邊的兵力不足以執行戰略,必須等待事前下達命令的部隊到達萊茵河畔。而支援部隊,要到盛夏時期才能到達目的地。就在等待的時候,東羅馬帝國皇帝傳來聖旨,要求斯提里科停止追擊,並需要歸還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及把西羅馬帝國的軍隊撤出東羅馬帝國的領土。

這是魯菲努斯壓制斯提里科的詭計,與此同時魯菲努斯打算和阿拉里克進行私人談判,希望把哥德族爭取過來對付西羅馬帝國。然而這卻令君士坦丁堡懷疑魯菲努斯和哥特人是一夥的,因爲哥德人當時正在滅亡的邊緣,眼見這個長期威脅羅馬的敵人快將被徹底擊敗,斯提里科無法違抗皇帝的直接命令,於是下令手下同樣由哥德族出身的猛將蓋納斯率領原本屬於東羅馬的部隊前往君士坦丁堡負命,同時把西羅馬帝國的部隊撤出巴爾幹返回意大利。

魯菲努斯權傾朝野之際,也令他在君士坦丁堡裏面樹敵無數。皇妃歐多克西亞,和皇妃合作的宦官優特羅皮烏斯都密謀除去魯菲努斯。在宮外,魯菲努斯高稅收和討好哥德人的政策也令民意普遍反感。在這種情況下,斯提里科秘密下令蓋納斯聯絡君士坦丁堡的反對勢力除掉這位拖自己後腳的麻煩人。

身兼軍方最高司令官的皇帝,有義務迎接歸建的官兵。西元395年11月27日,阿卡狄奧斯皇帝在距離君士坦丁堡市區一羅馬裡(約1.5公里)的練兵場舉行歸建官兵的閱兵典禮。這天宰相魯菲努斯當然也在場。當典禮進行過半後,列隊在皇帝面前行進的部分官兵突然脫隊,沖向站在皇帝右方的魯菲努斯。手起刀落,事情在眾人連喊都來不及喊叫的短時間內就結束了。在君士坦丁堡玩弄權勢的魯菲努斯,就這樣倒臥在滿臉蒼白兩腿發抖的皇帝腳邊的血泊裡。


Bust of Eutropios (Eutropius), around 450 AD, Ephesus.

下手殺害魯菲努斯的官兵中,沒有任何人遭受處分,而這明顯是反映整個政變都是由蓋納斯,皇妃和宦官優特羅皮烏斯都一手策劃。宦官優特羅皮烏斯很快接掌了東羅馬帝國的朝政,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兩任寵臣的統治使阿卡狄奧斯統治東羅馬帝國的十四年間,政治一直處於黑暗狀態,其軟弱作風也成為了此後大多東羅馬皇帝所效仿的對象。

在羅馬帝國內部發生這些事情後,原本於夏季戰敗躲入山區的阿拉裡克,也就充分獲得了重整旗鼓所需的時間。
2018-01-02 15:44:07
第二年西元396年春季,由阿拉裡克率領的西哥德族再度開始進軍。當斯提里科撤出巴爾幹以後,東羅馬帝國在多瑙河下游地區已經沒有任何足以抵抗哥德人的力量了。不過阿拉裡克雖不畏懼正面衝突,但也不希望進行曠日費時的大城市圍城戰。掃蕩完馬其頓之後,西哥德族進入亞該亞地區,攻陷了雅典與哥林斯。因哈德良皇帝、奧理略皇帝曾參加秘密儀式而聞名的埃留西斯也遭到掠奪。蠻族的腳步甚至踏進了伯羅奔尼薩斯半島最大的都市亞高斯。



同樣位於伯羅奔尼薩斯半島,但以堅毅剛直聞名,向來與發財無緣的斯巴達,也無法躲過蠻族的蹂躪。在這一年中,由阿拉裡克率領的西哥德族橫行在整個希臘地區,做盡了各種野蠻行為。君士坦丁堡皇宮知道局勢如何但不願提出任何對策。阿卡狄奧斯皇帝給蓋納斯將軍的唯一一道命令,就是加強首都的防衛體制。在掠奪完希臘各個著名城邦以後,哥德族開始返回北部,但由於帶著大批搶掠以來的金銀財寶和奴隸,哥德族的行進非常緩慢。



就在這個時候。斯提里科率領的軍隊由義大利半島靠亞德里亞海濱的港口出海,由亞德里亞海南下進入愛奧尼亞海,在希臘西北部上岸。部隊登陸之後,正好阻擋在朝北行進的西哥德族面前。在登陸之後,斯提里科並未立即展開戰鬥。反而羅馬重拾昔日擅長的陣地戰,大規模興建防禦工事,圍堵前進的哥德人,並將包括婦孺在內的西哥德族全部趕進柵欄內,靜待蓋納斯率領的東羅馬帝國由南部夾擊,徹底圍殲哥德族。

然而直到397年的春季,阿卡迪奧斯都拒絕蓋納斯出擊的請求,於是無奈之下,斯提里科只好率領部隊和哥德族正面迎戰,然而只有一萬多人的羅馬軍團即使在蠻族同盟的加盟協助下仍然無法殲滅比自己多上十倍以上的敵人,於是哥德人再次撤回山區。可是君士坦丁堡方面卻開始責難史提利柯。他們認為斯提里科出身蠻族,阿拉裡克也是蠻族領袖,斯提里科在與蠻族作戰時特別手下留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會議中,甚至有人提議把斯提里科認定為“國家公敵”。可能斯提里科也因此感到厭惡,隨即停止追擊,率軍直接返回義大利。這使得阿拉裡克又獲得了東山再起的好機會。



阿拉裡克率領的西哥德族盤據的地帶,轉移到了希臘西北部一帶,得以長期威脅君士坦丁堡。當時同時執政的皇妃歐多克西亞和宦官歐特羅庇厄斯,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阿拉裡克的哥德問題,而方法居然是再次和西哥德族結盟,並任命阿拉裡克為伊利利亞地方長官。當時的“伊利利亞”是北起多瑙河,南至亞德里亞海的廣大區域。到西元二世紀為止,這裡被區分為“近旁諾尼亞”、“遠旁諾尼亞”、“諾裡肯”、“達爾馬提亞”四個行省。於是哥德人得以在這四個地區橫行霸道,只要發道命令,想要的東西隨時都可以到手。兒子遭到殺害的父親也好,妻子慘遭強暴的丈夫也好,如今都有義務服從“軍司令官”阿拉裡克的命令。因為這是皇上的旨意。

對於東羅馬來講,這片地區也是東西羅馬交界之處,也是蠻族沿河入侵第一波侵略的地區,犧牲這片地區能夠作爲和西羅馬帝國的緩衝,重要的是,這可以減少斯提里科率領部隊越境干涉東羅馬政務的機會。



同一時間,宦官歐特羅庇厄斯在西元397年挫敗了匈人沿著小亞細亞對東羅馬帝國的入侵,這令他得以當選為執政官,這是羅馬首次任命宦官為執政官。在這短暫的時間内,東羅馬帝國透過犧牲早就無力防守的多瑙河中下游地區,得以享有片刻的和平,然而宦官專權的時間也是十分短暫,在政治鬥爭失敗以後,法蘭克族出身的皇妃歐多克西亞把歐特羅庇厄斯流放到塞浦路斯,並開始了東羅馬帝國皇后垂簾聽政的年代。

同一時間,西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行省也出現了叛亂,這令斯提里科無暇兼顧盤踞在東西羅馬之間的西哥德族。
2018-01-02 16:31:59
當時統治北非阿非利加行省的是由狄奧西多委任的吉爾多。這位摩爾人(柏柏爾人)出身的羅馬軍官曾經在狄奧西多手下累立戰功,因此得到了這片富庶的行省作爲獎勵。在吉爾多鐵腕統治下,這片土地猶如他的私人王國,在狄奧西多去世以後,眼見兩名繼承人仍然年幼,吉爾多首先在397年宣佈拒絕效忠霍諾留,改爲效忠阿卡迪奧斯的東羅馬帝國。當時身陷和蠻族的戰爭之中的東西羅馬均並未作出強烈反應。



這直至吉爾多宣佈停止向羅馬出口小麥等糧食,逼使羅馬承認他的獨立地位。當時世界的氣候比現在要暖和,濕潤,因此北非和埃及並不是現在所見的貧瘠,反而是富庶的糧倉,這片土地曾經支撐起埃及和迦太基的繁榮,在羅馬征服以後一直作爲供應整個羅馬世界的糧食生産基地。以停止出口糧食作爲威脅的伎倆,曾經為埃及艷后克麗歐佩拉所用,最後導致埃及的徹底滅亡,而這次吉爾多老調重彈,自然招致羅馬強烈的反應。

自從迦太基的滅亡開始,北非一直是羅馬最順服的行省,意大利和北非的互相依存關係亦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吉爾多之所以敢於和羅馬作對,除了手握羅馬世界的命脈之外,亦是因爲自己受到北非超過半數的民意壓倒性地支持。除了柏柏爾人以外,農村地帶一直被剝削和壓榨的農民,被基督教世界排除在外的異端教會,都是吉爾多的核心支持者。



面對北非的叛亂,斯提里科發佈緊急命令,從高盧與希斯帕尼亞進口大量小麥,優先穩定市場。當小麥將出現在市場時,他前往首都羅馬的元老院,請求投票決議“軍司令官”吉爾多是“國家公敵”(hostis publicus)然而斯提里科卻因爲長期盤踞伊利利亞的哥德人而無法抽身,於是他由高盧抽調了熟悉北非的馬歇澤爾帶領5000名高盧精兵前往北非。馬歇澤爾是吉爾多的胞弟,他與兄長吉爾多對抗失敗之後,只好逃到義大利避禍。據說兄弟兩人開戰的原因,在於信仰天主教派的馬歇澤爾,看不慣吉爾多為實現野心不惜與異端鐸那圖斯派結盟的做法。由於事關宗教,因此鬥爭特別激烈。在兩名兒子遭到吉爾多殺害之後,馬歇澤爾只好逃亡到義大利。除了身為弟弟對兄長吉爾多的敵意之外,兩名兒子遭到殺害後,他心中又多了做父親所抱持的恨意,以及虔誠天主教派信徒才會有的宗教熱情做支柱。也是基於這些理由,斯提里科才會選擇他做領隊。

馬歇澤爾率領五千名官兵在北非登陸後,與其對峙的軍隊是整個羅馬北非軍團,人數多達七萬餘人,數量將近十五倍。可是根據歷史記載,當兩軍在平原佈陣完畢,馬歇澤爾單獨前進大喊“這場戰鬥是正統基督教與異端的戰鬥”之後,勝敗也就底定了。吉爾多陣營中的基督教正統派紛紛拋下武器表示沒有戰鬥意願;不熱心於基督教信仰的摩爾人士兵為此大感動搖,心中只想著如何逃跑。陣營完全崩潰,吉爾多也當場逃亡。不過他不久後就遭到追捕,被拖到馬歇澤爾面前斬首。於是在西元398年夏季,討伐軍離開比薩港不到半年後,北非地區又回到西羅馬帝國版圖中。



然而馬歇澤爾沒有機會以戰勝者的姿態進入首府迦太基城內。他在前往迦太基的路上,于過橋時不慎跌入河裡,因盔甲沉重而溺斃。而陰謀論則是把矛頭直指斯提里科,因爲他希望把北非平亂的勝利變成自己的功勞,與此同時,他也不希望馬歇澤爾再次把北非變成獨立王國。

儘管這是一場兵不血刃的勝利,然而元老院眼見北非重新回到羅馬的控制以及糧食危機的解決也一致地表揚斯提里科,甚至同意在羅馬廣場豎立斯提里科立姿像,藉此表揚他的功勞。吉爾多的資產悉數遭到沒收,成為勝利者,亦即皇帝的資產。在長年掌權之下,似乎這份資產也相當可觀。斯提里科決定全數投入這份資產,以東羅馬帝國皇帝阿卡狄奧斯與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的名義,為提供羅馬市新鮮用水的水道進行全面修復工程。400年,這位偉大的統帥被任命為執政官,這是他一生中榮耀的頂點。
2018-01-02 17:01:06
西元398年到401年這三年間,西羅馬帝國度過了短暫的和平。儘管北非問題曾一度造成糧食恐慌,但討伐摩爾人首領吉爾多的軍事行動,在不到六個月的期間內,僅派遣五千名官兵就告結束。這使得已經體力衰退的西羅馬帝國避免更加衰退。南方暫時可以不用擔心受到侵害了。在這段期間內,斯提里科一直身在義大利北部,監視著西方的高盧、北方的日爾曼,以及東方的巴爾幹。這使得時常意圖渡過萊茵河或多瑙河入侵的北方蠻族,不得不停下行動。不過,雖同樣暫時停止入侵,率領著西哥德族的阿拉裡克卻趁這段期間,在自己控制的伊利利亞行省大舉徵兵,同時搜刮羅馬軍營的盔甲裝備,強化麾下的兵力。


這時的西哥德人已經擁有和羅馬軍隊同級的裝備和供給

到了西元401年,又發生一件對斯提里科不利的事情。斯提里科佈置在東羅馬帝國的軍司令官蓋納斯失勢遭到殺害。蓋納斯失勢的原因,是遭受東羅馬帝國境內的蠻族排斥運動牽連。蓋納斯是哥德族出身,而哥德族信仰的是基督教阿里烏派。在信仰的熱度上,傳統教會扎根已久的東方要遠勝過西方。再加上這時東方正由主教領頭,燃燒著排斥蠻族的氣勢,而這股氣氛也逐漸燃燒到西羅馬帝國裏面,斯提里科再次面對忠誠度上的質疑。


紀錄片蠻族崛起裏面的阿拉里克

正在此時,阿拉里克和東哥特領袖拉達蓋蘇斯,決定對羅馬帝國發動聯合入侵。拉達蓋蘇斯和與之同行的阿蘭人、蘇維匯人還有汪達爾人首先發動了進攻,侵入了現在德國南部和奧地利西部所在的雷蒂亞,斯提里科率領軍隊向那個區域急行軍,橫渡多瑙河並將拉達蓋蘇斯徹底粉碎。然而這只是阿拉里克的調虎離山之計,正當阿拉里克一離開意大利,西哥德人馬上就發動對意大利半島的入侵。早在冷河戰役的時候,阿拉里克已經見識過意大利山口防守的薄弱。而東羅馬帝國出於打擊斯提里科的考慮,倒是樂於看見阿拉里克和斯提里科互相消耗,因此沒有人制止哥德同盟的越權行爲。

阿拉里克非常清楚意大利北部首府阿奎里亞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市,而他手下的哥德人是沒有足夠的器械進行攻城,因此他命令部隊圍困阿奎里亞,同時沿著波河大舉搜刮糧食過冬。這個時候,阿爾卑斯山下的米蘭已經直接被哥德人所威脅,皇帝霍諾留甚至要求撤退到那時候被稱爲山外高盧的普羅旺斯避難,然而卻被斯提里科拒絕。然而斯提里科只是派人加強了羅馬和米蘭的防守就必須趕往北面迎戰越過萊恩河入侵的阿蘭人和蘇維匯人。


紀錄片蠻族崛起裏面的斯提里科

斯提里科再次擊敗了入侵的蠻族,並和率領聯軍的蘇維匯的國王達成同盟協定。他得以將原本帶往多瑙河上游作戰的部隊幾乎全數帶回義大利,之後只需率領這些部隊與阿拉裡克作戰。當時阿拉裡克準備在入春後攻打米蘭,大軍此時正在米蘭周邊過冬。而斯提里科則取道威羅納後轉向西行朝米蘭行軍,從背面切斷哥德人的補給並得以突襲哥德人的大本營。



在得到斯提里科逼近的消息後,阿拉裡克拒絕放棄對米蘭的圍攻,導致婦孺和搶奪得來的物資無法撤退。402年4月6日在波倫提亞的平原上,斯提里科和阿拉裡克進行決戰。斯提里科兩翼的阿蘭騎兵首先出擊,把西哥德族的部隊驅趕到背對溪流的狹隘平地裡,讓西哥德族在地形鉗制之下大敗。部隊在陣形混亂後遭到驅趕殺戮,就連阿拉裡克的妻小都遭到俘虜。儘管如此,阿拉裡克還是成功的將半數部隊撤出戰場,史提利柯與阿拉裡克的對決還沒結束。

[img]https://familyhometheater.files.wordpress.com/2016/09/barbariansrisingscreen2.jpg
[/img]

一路追擊向東逃逸的阿拉裡克與西哥德族後,戰場轉移到了威羅納。在威羅納近郊展開的戰鬥,同樣又由斯提里科獲勝。而且西哥德族這次無法避免全面潰敗。這一次阿拉裡克又成功的逃脫了。只不過,他與麾下的西哥德部隊無法像是在波蓮提亞戰鬥時一樣撤退或轉進,而是以完全潰逃的姿態,回到半年前剛拋棄的巴爾幹地區。總而言之,阿拉裡克與西哥德族受到短期內無法復原的重大打擊。也就是說,阿拉裡克暫時無法威脅義大利了。

不僅是直接受害的義大利北部,整個義大利都為了脫離蠻族威脅而欣喜若狂。無論是元老院議員或是平民,人人都充滿了安心與喜悅。而且這一次,沒有任何人懷疑斯提里科是不是二度手下留情放走阿拉裡克。
2018-01-02 17:11:18
東羅馬究竟由幾時開始可以叫做拜占庭時代?
2018-01-02 18:36:17
汪達爾人、蘇匯維和阿蘭人肆虐著高盧之際,在不列顛自立為王的君士坦丁三世決定在407年帶領手下叛變的羅馬軍團跨海入侵高盧。對於這批羅馬士兵而言,高盧比起冷酷的不列顛尼亞無疑是更好的選擇,而高盧居民剛剛受蠻族由東北往西南蹂躪,而且為了蠻族盤據的情況感到絕望。因此他們見到君士坦丁與其麾下的不列顛駐軍之後,紛紛投靠君士坦丁三世。



這嚴重打擊了斯提里科的威信,尤其是斯提里科正是當年把防衛綫南移的提出者。而君士坦丁三世也對霍諾留皇帝的正統性造成嚴重挑戰,斯提里科不能坐視高盧在三世紀危機以後再次徹底脫離羅馬成爲獨立勢力,但在多綫入侵的混亂情況下,斯提里科確實是無兵可用。西元407年,元老院宣佈君士坦丁三世為國家公敵,在斯提里科之下參加過翡佐蕾之役,由哥德族出身的薩洛率領的一支分隊隨即跨越阿爾卑斯山進入高盧。薩洛的表現相當優異,讓君士坦丁的兩名心腹武將陣亡。只不過部隊未能攻陷君士坦丁三世控制的維也努,只好又攀越阿爾卑斯山退回義大利。

只有三萬人不到的西羅馬軍團已經無辦法獨立制止高盧的混亂。早在凱旋式以後,斯提里科已經向阿拉里克歸還俘虜的家人,換取阿拉里克停留在伊利里亞放棄入侵意大利。而在這段時間内,元氣大傷的阿拉里克即使在多路蠻族盤踞入侵意大利北部的時候,也確實兌現了承諾沒有趁機入侵。這時,面對隨時入侵西班牙的阿蘭人,汪達爾人,以及威脅整個普羅旺斯的君士坦丁三世,斯提里科別無選擇之下只好向阿拉里克借兵。在406年年底,面對越過萊恩河大舉入侵的蠻族,斯提里科向東羅馬帝國要求歸還伊利里亞的東半部(那個地區的行政權被狄奧多西大帝移交給了東部帝國),威脅如果東部帝國抗拒就開戰。這次事件的確切結果不得而知,但是斯提里科很有可能想要僱傭阿拉里克和他的百戰雄兵作為同盟以對抗威脅著西部帝國的阿蘭人、汪達爾人和蘇維匯人。為了實現這一點,可能需要使阿拉里克對伊利里亞的控制合法,甚至不惜以威脅東羅馬帝國作爲代價。

在408年,斯提里科要求元老院兌現對阿拉里克的經濟援助,換取阿拉里克成爲羅馬的同盟軍。然而阿拉里克卻是要求四千利普的黃金作爲報酬,這遠超於羅馬過去支付阿蘭人,匈人等蠻族同盟的費用。尤其以大農莊主組成的元老院成員十分抗拒自己成爲這次徵稅的對象,於是開始有謠言說斯提里科是魯菲努斯的謀害者,還計劃把自己的兒子放上東部帝國的皇位成為阿卡迪奧斯的繼任者,以動搖斯提里科的地位。



與此同時,與信奉阿里烏派的哥德族結盟也造成教會的強烈反彈,甚至連斯提里科的妻子也不惜與丈夫背離。原本嫁給霍諾留的斯提里科長女也在這時去世,斯提里科再把次女嫁給霍諾留,然而霍諾留卻拒絕和次女同床。正在此時,東羅馬帝國皇帝阿卡狄奧斯去世,長子狄奧多西二世繼位,但實際由母親歐多西亞和姐姐帕兒凱莉亞把持朝政。霍諾留因此希望徹底接管東羅馬帝國,斯提里科強烈反對,因此皇帝和這名蠻族勇將的關係開始破裂。

在這種情況下,軍團也開始出現軍心不穩,帕維亞的羅馬軍團於8月13日發動了兵變,在皇帝霍諾留面前殺害了至少7名帝國資深軍官,這些人都是斯提里科的心腹部屬。這時候皇帝身邊的宦官奧林派厄斯代替嚇得說不出話的皇帝向官兵表示所謂的皇帝旨意。他表示遭到整肅的高官意圖謀害皇帝,打倒這些罪人的官兵值得受到讚賞。這意味著帕維亞的羅馬軍團和皇帝都處於同一陣綫。



這時候,遠在波洛尼亞的斯提里科,原本可以宣佈叛變帶領手下的蠻族部隊擊敗帕維亞的羅馬軍團,並自稱皇帝,然而這卻是有違斯提里科對皇帝的效忠。對於身處領導階層的羅馬男子來說,死守曾經發過的誓約,是超越法律的道德問題。儘管道德早已淪喪到底,然而斯提里科的理想並非同一時代的羅馬人,而是往年的羅馬人。斯提里科決定親自面見皇帝,然而霍諾留卻拒絕面見為自己效忠的老將,出現在斯提里科面前的是奧林派厄斯。而這名皇宮官僚,也只是冷冷的宣讀皇帝批准的死刑宣告,罪名是與蠻族共謀打倒羅馬帝國。在408年8月22日他被處以斬首。不久之後,他的兒子歐奇裡烏斯在羅馬被謀殺。



斯提里科原先的職位,由奧林派厄斯取代。同一時間,在義大利的蠻族同盟者的家屬遭到本土羅馬人的屠殺。這次事件的後果自然是造成該等蠻族同盟者(估計約有三萬人之眾)立即倒戈到阿拉里克旄下尋求保護,並要求在他領導下對那些卑鄙的羅馬人復仇。就這樣,這位西哥特人率領軍隊翻過尤里安阿爾卑斯山脈,進攻義大利的心臟地帶。



不同於過往單純的搶掠和洗劫,這次阿拉里克清楚地將目標定在永恒之城羅馬。在攻陷阿奎里亞以後,結合羅馬叛變官兵和西哥德蠻族的部隊沿著波比亞大道南下,沿路大規模屠殺洗劫,一直依靠斯提里科保衛的城市在失去這名老將的謀略保護下,紛紛開城投降,羅馬甚至沒有阻止過有效的反抗。這次阿拉里克不再滿足於過去爭取成爲羅馬的同盟者,而是以徹底征服羅馬並永久在意大利半島上定居作爲目標。因此大軍掠過作爲首都的拉文納,繼續南下越過波河往利米尼繼續前進,並進入弗拉米尼亞大道直逼羅馬。

上一次敵人能夠在羅馬境内毫無阻礙地前進的時候,已經是迦太基的漢尼拔了,而阿拉里克這次決心要完成漢尼拔無法完成的壯舉,攻陷羅馬這座永恒之城。
2018-01-02 19:34:31
總而言之西元410年“羅馬洗劫”是個史上有名的大事件。不過在事前阿拉裡克曾對部下發佈下列命令。

一、不得殘殺不抵抗的人。
二、不得侵擾基督教教堂。<

多虧這兩道命令,才使得佔領行動時的殘暴程度,比一般十萬兵力下手時輕微。一來羅馬內部根本沒有起身抵禦的兵力,再者四處逃竄的居民一知道教堂夠安全就會轉往教堂內避難。阿拉裡克與西哥德族雖然信仰的是讓天主教派打為異端大為排擠的阿里烏派,至少還是基督教徒。羅馬內部的諸多教堂與信徒,則屬於在尼西亞公會議中成為正統,以三位一體為中心思想的天主教派基督教。與天主教派比起來,阿里烏派對於“異端”比較寬容。阿拉裡克與西哥德族認為,羅馬市內的天主教堂與其信徒同樣是基督教的一分子,因此沒有向這些人出手。



只不過,阿拉裡克旗下還不僅是西哥德族人。短期內由三萬遽增至十萬的官兵中,有許多人信仰日爾曼族的傳統宗教,在官兵成員中甚至包括來自亞洲的匈族。對這些人來說,與基督教相關的建築、人員,同樣是掠奪的好物件。再加上羅馬在恐嚇下交出五千利普黃金的消息,已經傳遍各地蠻族。他們認為每一戶羅馬人家中都會藏有金條。蠻族甚至侵入非宅院的公寓建築,四處抓人威脅拷問收藏財寶的地方。有許多人身無分文根本無從招認,就這樣死在憤怒的蠻族刀下。



It cannot be presumed that all the barbarians were at all times capable of perpetrating such amorous outrages; and the want of youth, or beauty, or chastity, protected the greatest part of the Roman women from the danger of a rape. But avarice is an insatiate and universal passion; since the enjoyment of almost every object that can afford pleasure to the different tastes and tempers of mankind may be procured by the possession of wealth. In the pillage of Rome a just preference was given to gold and jewels, which contain the greatest value in the smallest compass and weight, but, after these portable riches had been removed by the more diligent robbers, the palaces of Rome were rudely stripped of their splendid and costly furniture. The sideboards of massy plate, and the variegated wardrobes of silk and purple, were irregularly piled in the waggons that always followed the march of a Gothic army. The most exquisite works of art were roughly handled or wantonly destroyed: many a statue was melted for the sake of the precious materials and many a vase, in the division of the spoil, was shivered into fragments by the stroke of a battleaxe. The acquisition of riches served only to stimulate the avarice of the rapacious barbarians, who proceeded by threats, by blows, and by tortures, to force from their prisoners the confession of hidden treasure.

我們不能設想所有的野蠻人在任何時候都準備進行這種發泄肉欲的暴行;不夠年輕、缺乏美貌,或堅貞不屈保護了絕大多數羅馬婦女免遭強姦的危害。然而,貪婪卻是一種永不滿足的普遍存在的欲望;因為幾乎所有能給人類中各種愛好、各種脾性的人帶來歡樂的東西,只要佔有了財富便全能得到。在對羅馬的搶劫中,人們首先搶的還是金子和珠寶這些體積最小、重量最輕,卻又價值最高的東西;但是在這些便於攜帶的財寶都被先下手的強盜搶光以後,羅馬宮殿裡的富麗而貴重的陳設也隨之被搶劫一空了。成櫃的貴重餐具,成箱的各色絲綢衣服和紫袍全都橫七豎八堆滿在那些總是緊隨著哥特部隊前進的大車上。大量精美的藝術珍品受到了粗暴的處置,甚至被肆意毀壞:許多雕像被熔化,以求得到那貴重的金屬;許多貴重的器皿為了平均分贓,常被一板斧劈成碎片。財富的獲得只不過使那些貪得無厭的野蠻人更加貪婪,他們進而用恐嚇、毆打,甚至酷刑強迫他們的俘虜供出他們隱藏的寶物。

/[quote]



[quote]Whatever might be the numbers of equestrian or plebeian rank who perished in the massacre of Rome, it is confidently affirmed that only one senator lost his life by the sword of the enemy. But it was not easy to compute the multitudes who, from an honourable station and a prosperous fortune, were suddenly reduced to the miserable condition of captives and exiles.

在這次羅馬大屠殺中,不論騎士或平民階層的人共死去多少,但可以確切地肯定,僅只有一
位元老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但究竟有多少人從體面和富有的地位一下變成了可憐的俘虜和流放犯,那就難以計算了。


2018-01-02 19:44:56




The Italian fugitives were dispersed through the provinces, along the coast of Egypt and Asia, as far as Constantinople and Jerusalem; and the village of Bethlehem, the solitary residence of St. Jerom and his female converts, was crowned with illustrious beggars, of either sex and every age, who excited the public compassion by the remembrance of their past fortune. This awful catastrophe of Rome filled the astonished empire with grief and terror. So interesting a contrast of greatness and ruin disposed the fond credulity of the people to deplore, and even to exaggerate, the afflictions of the queen of cities. The clergy, who applied to recent events the lofty metaphors of Oriental prophecy, were sometimes tempted to confou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capital and the dissolution of the globe.

意大利的難民沿埃及和亞洲海岸散佈在那幾個省份之中,直至遙遠的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在聖傑羅姆和他的女信徒的淒涼的居住地貝特勒姆村中擠滿了不同性別和各種年齡的聲名顯赫的乞丐,他們過去的富有不免勾起公眾的極大的同情。羅馬的這一驚人的大悲劇使整個帝國陷於憂慮和恐怖之中。過去的偉大和眼前的破敗形成如此可笑的對比,使得一些慣於輕信的人不禁誇大了這座城中之後所遭受的痛苦。那些把東方預言家的高深的隱喻用之於新近發生的一些事件的教士們,有時不免將首都的毀滅和世界的末日混在一起了。




不過西元410年的這場掠奪只花了五天就結束了。很可能是因為由十萬人徹底執行,所以結束得特別快。另外由於沒有任何勢力起身反抗,也有助於掠奪的效率。從潛入城內的那天起算,第六天清晨阿拉裡克與十萬部隊就帶著所有帶得走的東西往南拔營。貨車與人員的漫長隊伍佈滿了整條阿庇亞大道。當然,離開羅馬的還不只這些人。有些身分地位高或者看來有錢的人,也因為可望在事後付出大筆贖金,因此遭到蠻族綁架。在這之中應該有不少元老院議員。而俘虜中最顯眼的,則是霍諾裡烏斯皇帝的妹妹嘉拉•普拉齊達。



八百年來未曾淪陷,長年讓人讚揚為“世界首都”的羅馬遭人施暴這一事,在當時是世界級的大新聞。例如遠在巴勒斯坦編纂拉丁文《聖經》譯本的歇洛尼畝斯,雖然身為基督教徒但出身義大利,因此深受這則新聞打擊。

在洗劫羅馬以後,阿拉裡克並未得到霍諾留正式的投降文告,理論上羅馬和他之間的戰爭仍未結束,因此這批出身北方的野蠻人繼續向溫暖的南方進軍,他們下一步的目的地是氣候宜人而又是羅馬糧食出產地的西西里島。


Whether fame, or conquest, or riches were the object of Alaric, he pursued that object with an indefatigable ardour which could neither be quelled by adversity nor satiated by success. No sooner had he reached the extreme land of Italy than he was attracted by the neighbouring prospect of a fertile and peaceful island. Yet even the possession of Sicily he considered only an intermediate step to the important expedition which he already meditated against the continent of Africa.

不管阿拉裡克所追求的是名譽,是征服土地,還是財富,他反正是永不懈怠地追求著,既
不屈服於反抗的力量,也不滿足於已取得的勝利。他剛一到達義大利的邊境,馬上又被鄰近的
一個富庶、寧靜的美麗景象所吸引。
而且即使得到了西西里島,他也覺得那不過是他早已計畫進行的向整個非洲大陸進軍的那個重要遠征計畫的一個中間步驟而已。



安坐在羅馬王座上的阿拉里克

然而不熟水性的哥德士兵卻在出發遠征之際遭到風暴打擊而損失大半,同一時間,阿拉里克也因病逝世,傳聞是因爲他洗劫了羅馬而受到天譴。野蠻人凶殘的本性在阿拉里克的葬禮中也充分表現出來,他們以悲傷的鼓掌聲來哀悼他的勇敢和命運。靠大批俘虜的勞役他們強行使一條沿康森提阿城牆流過的小河,布森提努斯河改道。然後把裝著從羅馬掠奪來的各種輝煌的戰利品的國王陵墓建造於那乾涸的河床上,然後再把河水改歸原道;阿拉裡克被埋葬的秘密地點,因所有當時參與此項工程的俘虜都慘遭屠殺而成為永久之謎。



阿拉里克, 羅馬的洗劫者
2018-01-02 20:08:57
阿拉裡克身故後,由親戚阿道法斯接替他的位子。阿道法斯與羅馬元老院之間似乎私下達成了和解對策。繼任的西哥德人首領阿道法斯採取不同的策略,與西羅馬帝國結盟,轉頭帶著部屬前往南法地區對付君士坦丁三世。在這段行程中有許多俘虜付出贖金恢復自由之身,但阿道法斯沒有放過皇帝的妹妹嘉拉•普拉齊達,這位羅馬城内最貴重的俘虜成爲哥德國王的妻子。阿道法斯在進入南高盧後,就與這名年輕的公主成婚,換取霍諾留得以保證其對意大利本土的統治。

君士坦丁三世在入侵高盧期間任由不列顛被入侵,於是不列顛人自行武裝抵禦入侵者,隨後他們驅逐了當地的羅馬官員,該地的建設、行政事務,甚至於組織防禦城市的權力,基本上是落在當地的望族身上,這些人可能是主教,官員或者地主。他們廢除了羅馬帝國最後剩餘的行政機關,而霍諾留早就放棄了不列顛尼亞,只是要求他們自我防衛,代表羅馬人在不列顛的行政體系已經瓦解,城市的領導人成為羅馬不列顛唯一倖存的權力單位。從歷史文獻的角度來看,在411年以後不列顛已經完全從西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脫離了。



在這批自發組織抵抗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的不列顛居民當中,有了傳説中亞瑟王的身影:羅馬軍隊從不列顛尼亞撤退後,留在當地對抗央格魯薩克遜人的羅馬軍隊長盧基烏斯.阿托里烏斯.凱斯特斯就是亞瑟,另外,亞瑟王傳說與中東薩爾瑪泰人(悉萬丹人)的史詩內容有許多共通點,因此也有人認為,亞瑟他是來自西亞的遊騎兵,作為羅馬的傭兵來到不列顛,也有人認爲,亞瑟王是這段時期各個不同領袖的結合體,例如亞瑟王跨海入侵法國的記載,大致就是來自君士坦丁三世。

君士坦丁三世在抵達高盧以後由於大批城市的投靠而曾經得到短暫的優勢,在西班牙臣服以後更加短暫被霍諾留承認為共治皇帝,然而君士坦丁三世把手下所有的部隊投入對意大利的征服,忽略了萊恩河的防守。於是在西哥德人入侵西西里失敗和阿拉里克死後,勃艮地人和阿勒曼尼人跨過了無人防守的萊茵河,並在美茵茲扶植喬維努斯(Jovinus)為西羅馬的魁儡皇帝,同一時間君士坦丁三世不顧一切遠征意大利的計劃也遭到哥德人的加盟而挫敗。君士坦丁三世的士兵紛紛抛棄他們的皇帝改投得到勃艮地人和阿勒曼尼人支持的喬維努斯旗下,於是君士坦丁三世被逼向霍諾留投降,在411年夏天,霍諾留的軍隊在高盧南部的亞爾(Arles, Arelate)擊敗他,並在遣送往義大利的途中將他處死。

霍諾留的西哥德軍隊在君士坦丁三世倒臺以後,繼續往北面推進,擊敗高盧的割據勢力,並在隔年412年消滅了殺死了喬維努斯(413AD)。同一時間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已經越過庇利牛斯山脈並佔據西班牙行省。



在經歷洗劫以後,羅馬城内剩餘的精英大多心灰意冷地離開羅馬,其中包括決心回到故鄉高盧的納瑪提亞努斯。

“哦,羅馬,您長年是世界的女王。您是諸神的母親,也是許多優異男子的母親。</p>

您所表現的崇高,就像太陽不會完全消逝一樣的,不會從人心中消失。您給人帶來的贈禮,就好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的,充滿了整個羅馬世界。無論灼熱的沙漠或是結冰的北海,都無法遮蔽您發出的光芒。無論在何處,只要有人類居住,那裡就會有羅馬。

羅馬啊,您將分裂為諸多民族與部族的人類統合成一個國家,讓他們知道在法律下享受平等的感受。確實我們剛開始受到羅馬征服,但不久後隨即感受到在羅馬之下生存的好處。因為羅馬雖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卻懂得自製,知道如何有效運用軍事力量。結果使得住在羅馬帝國內的人學會在羅馬法之下,一邊維持自己特有的風俗,一邊與不同風俗的民族共存。仿佛羅馬帝國本身就是由諸多民族形成的聯合國。

至今為止,不知有多少帝國興亡。然而在其中唯有羅馬帝國的偉大遠超過其他國家。羅馬帶來的和平,並非忘我的自信帶來的產物;羅馬的光榮,並非獨夫自創的業績,而是彙集帝國內的才能所產生的。羅馬能身為支配者,是因為他們真正具有支配外人的資格。

然而,不久之前起,羅馬無法從苦惱中脫身。不過總有一天,羅馬會治好傷痕,四肢再度恢復力量。因為逆境正是興隆的、廢墟正是復興的前一階段。

羅馬的敵人如今高唱凱歌,但總有一天他們會遇上沒落凋零的時候。就連漢尼拔,最後也只有為自己的成功歎息。敵人或許認為自己將羅馬踏為廢墟,然而總有一天廢墟中會生長出新的羅馬。以往豐饒一片,如今遭人棄置荒廢的萊茵河畔,總有一天會再度成為有人居住的地方。尼羅河沿岸的土地,想必也會再度向西方運送大量的小麥。在這時候,想必不僅是義大利,全歐洲都會成為質精量多的葡萄酒產地。”


這就是西元416年時納瑪提亞努斯的心聲。這個人從高盧上岸後,就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
2018-01-02 20:12:13
佛羅倫提亞讀音係咪更似費倫天拿?
2018-01-02 21:19:57
過咗六百年 羅馬城人口多咗咁多倍 但係入侵者面前變到完全不堪一擊

以前啲羅馬人真係打不死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