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咗佛一年幾,個人開心咗好多,你問我答

943 回覆
1555 Like 94 Dislike
2023-06-16 09:54:13
How about 慈雲山個啲?
2023-06-16 09:55:28
派系唔同,慈雲山嗰類係漢傳佛教,我自己修南傳佛教
2023-06-16 09:56:01
2023-06-16 10:46:13
有時睇住親近嘅人受苦,但你又無能力幫佢,佢又唔想你幫,你夾硬幫又可能弄巧成拙。

有時真係唔知點算好,你話心入面知道呢啲情況係不可控,就放低佢,由得佢死,咁樣看淡生死,仲要係對同自己有關係嘅人,其實係正路定係殘忍
2023-06-16 11:03:35
喺自己能力內幫到就幫,呢個係慈悲心
認識到事情已經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淨低既就隨順業力,呢個係捨心
因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幫唔到而覺得苦惱,呢個就已經變成係執著了
2023-06-16 11:13:09
明白。
2023-06-16 11:26:44
洗唔洗日日諗經?
2023-06-16 12:37:31
2023-06-16 14:02:29
照你咁講,你好似壓抑左自己啲情緒喎
2023-06-16 14:09:58
覺得無奈都好自然姐
2023-06-16 14:27:01
https://youtu.be/UnQpBe8B13g
出家人都係會有感情,常林法師得知好朋友羅慧娟死訊都係會流眼淚銅幣會出現想喊到lur地嘅念頭
2023-06-16 15:58:28
如果「佛祖既目的係教化一切眾生,解脫。」呢句statement 係真,咁眾生對佛祖嚟講咪變咗實有?佢有目的咪姐係仲有執?似乎同「空」相違背。
2023-06-16 16:38:10
聞、思、修,呢啲好個人,有啲人讀經,睇䆁論,聽經,有啲禪修,有啲持咒,有啲做大禮拜,有啲拜懺,有啲修密..

有啲人日日分4座去做,有啲臨瞓前做,天光做,有時間就做,有啲間中做,有啲唔做..
2023-06-16 16:39:44
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2023-06-16 16:49:37
係諸佛、菩薩既perception入面係冇二元對立,對佢哋嚟講,佢哋既法報施係無相的。

金剛經話: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2023-06-16 16:52:41
我諗佛唔理因緣(條件)而強求一定要渡(某一個/全部)眾生,先至係執着
2023-06-16 18:30:59
唔着相,唔係失智症,知道做緊乜,但唔執着,同唔知做緊乜,係兩回是!

佛老袓,從來講野都好清晰嘅! 咁話佢執着語言黎表達意思嘅話,執着嗰個係諗呢樣野嗰條友,並唔係佛老袓囉!
2023-06-16 18:51:42
即係啱聽咪講兩句! 唔啱聽咪收線囉!
2023-06-16 19:38:38
其實用邏輯推導呢樣野真心嘥氣嘅
!
真假同體,一即係全,空即是色,有即是無! 呢啲用邏輯系統無得搞架!
2023-06-16 19:38:55
如果想學《寶性論》可以聽下,講到5,每星期更新

https://youtube.com/live/ZPN8B5Y2iUA?feature=share
2023-06-16 20:06:55
有冇出街扮假和尚呃錢
2023-06-16 21:25:12
可以follow下羅卓仁謙,17世大寶法王既翻譯

https://m.facebook.com/lodrorinchen.org
2023-06-17 08:31:29
關於第一點,你打嘅譬喻其實正好反映咗佛教嘅態度:
打個比喻,我讀書係為加入政府做公務員,咁我讀完bachelor 入咗政府做咗公務員自然就唔會再讀上去啦,因為冇必要啦嘛。

大學喺咁嘅情況下會唔會費盡心思去誘使人讀上去?假設呢間大學唔係學店而純為教育,噉校方應該清楚「多數人讀完bachelor就唔會再讀上去」係個大家都需要接受、難以改變嘅普遍現實。如是者,大學只會專注做好兩方面:1)為學生提供合乎佢哋升學意願嘅課程;2)引導學生思考只完成bachelor而唔繼續進修嘅不足。至於學生最後點揀屬於個人自由,校方唔適宜亦唔會對學生嘅選擇作出過多干涉。更何況,現實係唔可能單靠呃呃氹氹又或者死纏爛打就可以「打動」到本科生選擇讀上去,成事與否到頭來係取決於學生自己嘅學習熱誠乃至生涯規劃,校方能夠做嘅本來就相當有限。

喺佛教嘅角度嚟睇,流轉於生死中嘅有情眾生無量無邊,有基本條件察覺到生存皆苦嘅只佔當中嘅極少數,八十億人只係多如恆河沙數嘅六道萬靈裡面嘅一粒沙;八十億人裡面幸免於天災人禍而又有充分條件思考生命乃至尋求離苦之法嘅又遠少於前;有充分條件尋求離苦之法而又有機會接觸佛法嘅又遠少於前;接觸到佛法而又能夠信受嘅又遠少於前;信受佛法而又能夠立志尋求徹底解脫、唔滿足於目前短暫安樂嘅又遠少於前;志於解脫生死而又能夠持之以恆、克服重重難關然後成功到達彼岸嘅又遠少於前,更加唔好講嗰啲願意成就萬靈嘅人。正因為噉,佛教傾向唔會好似多數一神宗教噉執意將自家推廣成普世信仰,即使我哋心底裡仍然希望每位眾生有朝一日都能夠立志於解脫直至同登彼岸,但「佛法於現世係小眾選擇」係我哋始終唔會否認而又願意接受嘅現實。

至於第二點,似乎就係你對「空」嘅理解有偏差。在於理論層次而言,大乘佛教一向強調要盡可能按照「空義由諸法而顯,諸法由空義得成」嘅二諦框架去解說/理解現象嘅非實在性,原因好簡單:當有人嘗試指出某物嘅本質係「空」嘅時候,佢無論如何都必須先承認某物嘅存在,否則冇人能夠指出本來就唔存在嘅某物原來係「存有而不實在」。即使當下無修無證,一個不昧緣起而正解空性嘅人至少喺認知上唔會落入「真實存有」或者「絕對虛無」任一極端而產生「地獄唔存在/空無一人可度」嘅誤解,同時仲會明白以下兩點:
(1)所度一方實際上從未成立,能度一方實際上亦從未成立,雙方嘅互動(例如後者救度前者)自然唔可能成立。在於相對二元一概不得成立(不落二邊)嘅勝義諦而言,眼下嘅「所度眾有或無」、「能度者有或無」乃至「度眾或不度眾」都屬於唔會得出真正答案嘅偽命題(戲論);
(2)在於一切相對而立(不離二邊)嘅世俗諦而言,所度一方由對應條件聚集而成立,能度一方亦由對應條件聚集而成立,雙方嘅互動自然可能成立。既然如幻之人能夠如幻噉度脫如幻之眾,有心有力嘅菩薩乘人面對眾苦充滿嘅世間又點會坐視不理、無所作為呢?

在於實證層次而言,雖然話我哋一介凡夫唔可能確切理解諸佛菩薩所處嘅境界,但想知個大概亦未嘗不可:當一個人能夠完全體會森羅萬象嘅如幻無實而再無罣礙於心,如此包容一切、任隨萬事又澈見實相嘅般若智慧只會容許不分彼此嘅慈悲之光自然噉盈滿整個世間、散發到每位眾生身上但又始終無所攀執,所以《金剛經》中佛陀先會噉講:「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如果用個未必咁貼切但更形象化、更易理解嘅譬喻去講,悲智雙運嘅諸佛菩薩就好比你偶然遇上嘅嗰位「歷盡滄桑、見盡百態之後盡卸心中包袱而豁然開朗,時時得以自然流露仁善於人前又不失睿智」嘅長者,而唔係嗰啲「只係思想上片面噉視一切為虛無,行為上變得放蕩不羈又或者直接放棄自己」嘅人生失意者。
2023-06-17 18:20:59
仲有一樣要講講! 佛學成日講嗰個"無量" , 成日俾人以為係好多好多,多到爆嗰隻! 其實係講緊"心"所能顯無可限嘅性質!

所以金剛經講嘅成個宇宙變哂做珍寶都唔及同人sale下本金剛經! 其實係話,就算覺得成個宇宙都係你嘅! 都只係一堆覺得,一堆認知,一堆data! 不及認知嗰堆係data黎得實在!
2023-06-17 18:37:43
或者我轉個問法: 既然你講「大乘佛教一向強調要盡可能按照『空義由諸法而顯,諸法由空義得成』嘅二諦框架去解說/理解現象嘅非實在性」,咁我相信空嘅意思應該係:現象一切並非真實存有,而係因緣條件嘅聚合而成。亦自然可以推出你講嘅第一點,即:「所度一方實際上從未成立,能度一方實際上亦從未成立,雙方嘅互動(例如後者救度前者)自然唔可能成立。在於相對二元一概不得成立(不落二邊)嘅勝義諦而言,眼下嘅『所度眾有或無』、『能度者有或無』乃至『度眾或不度眾』都屬於唔會得出真正答案嘅偽命題(戲論)」

但我無法推出第二點,因為即使我認同「在於一切相對而立(不離二邊)嘅世俗諦而言,所度一方由對應條件聚集而成立,能度一方亦由對應條件聚集而成立,雙方嘅互動自然可能成立。」都好,我都無辦法理解點解「有心有力嘅菩薩乘人面對眾苦充滿嘅世間又點會坐視不理、無所作為呢?」具體啲,即使菩薩並無「落入『真實存有』或者『絕對虛無』」而係理解一切眾生及現象都係因緣條件嘅聚合,咁佢唔想「坐視不理、無所作為」嘅一念慈悲心又喺邊度變出嚟呢?當佢一有呢一個慈悲心,唔係工正就係建立咗「離苦總比歷苦要好」嘅呢個實有概念咩?佢唔係喺嗰一刻就有咗「苦必定差與離苦」呢個念頭咩?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