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咗佛一年幾,個人開心咗好多,你問我答

943 回覆
1555 Like 94 Dislike
2023-06-14 19:20:54
毒撚
2023-06-14 19:21:22
2023-06-14 19:43:54
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35.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的感官欲樂
──阿梨吒比丘的邪見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故鄉迦毘羅衛城,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園中。
這天,佛陀的堂兄弟摩訶男來禮見佛陀,問佛陀說:
「世尊!我修學佛法已經有好一段時日了,也深知佛陀所教導的法:貪、瞋、癡是內心的染污障礙,應當完全斷除,但有時心中卻還不免會生起貪、瞋、癡來,無法完全根除,不知這是因為還有哪一法尚未斷盡所導致的呢?」
「摩訶男!你心中對來自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上的五欲之樂還喜歡著,所以還會有貪、瞋、癡的生起。一旦斷除了感官五欲這一法,你甚且不會再過著在家的欲樂生活。
不過,摩訶男!即使能以正慧如實知『感官五欲是樂少、苦多、失望多、帶有多少危險禍患』的聖弟子,只要還未能經驗到離欲、惡的踊動之喜與溫馨之樂,或者,比這喜樂更寧靜的境界,那麼,還是會喜歡這感官上的五欲之樂的。」
接著,佛陀為摩訶男居士,詳盡地分別說明了這五種來自感官的欲樂,以及其所帶來的危險禍患,例如,佛陀說:
「因為欲的緣故;以欲為根源,所以,國家與國家共諍;族群與族群共諍;家庭與家庭共諍;母子、父子、兄弟、姊妹都不免共諍,乃至因共諍而引起征戰與殘酷的殺戮。」
※ ※ ※
有一次,佛陀來到了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佛陀僧團中,有一位出家前以獵禿鷹為生,名叫阿梨吒的比丘常對人說:
「就我所瞭解世尊的教導,世尊雖說性欲是修道的障礙法,但享樂性欲的人,是不會有障礙的。」
對這個錯誤的說法,比丘們紛紛來糾正他,但都無效,所以,大家只好去稟報佛陀,請佛陀處理。
佛陀將阿梨吒比丘找來當面詢問,親耳證實了傳言。於是,佛陀訶斥他道:
「阿梨吒!你從哪兒聽到我那樣說的?你這個愚癡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這樣說的吧。你這個愚癡人!當聽到比丘們紛紛糾正你時,你就應當要知錯如法改正了。讓我來問問其他比丘們,看他們是怎麼理解的。」
於是,佛陀轉問其他比丘:
「你們也同他一樣聽到我說:享樂性欲的人,不會有障礙嗎?」
「沒有。」其他比丘們回答。
「那你們聽到我怎麼說的?」
「我們聽世尊這樣說:欲是有障礙的,世尊說感官五欲是樂少、苦多、失望多、帶有多少危險禍患啊!又世尊將那感官五欲,譬喻為骨骸、小肉塊、火把、無焰火坑、毒蛇、夢境、借用物、樹果、肉販的刀俎、刀頭上的蠅頭小利,世尊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很好!很好!你們都記得我這樣的教導,但這個愚癡的阿梨吒,逕以自己所好而顛倒我的教說,不但污衊我,也將傷害他自己,使自己長久受苦,你這個愚癡人!知道你錯了嗎?」
聽了佛陀這番訶責,阿梨吒比丘無法辯解,只能默然低頭,若有所思。
接著,佛陀舉了補蛇的譬喻,說明顛倒曲解佛陀教說的害處,用以勉勵大家要善於理解佛陀的說法,並且牢記在心。佛陀說:
「譬如有人想捉蛇,一發現蛇,就迫不及待地以手直接往蛇尾或蛇腰抓,結果蛇頭猛然回擊,抓蛇人的手或腳就要被咬傷了。反之,懂得抓蛇的人,他會用一隻前端開叉的棍棒,去壓制蛇頸,這樣,即使蛇尾如何反擊,抓蛇人也不會受傷了。」
佛陀又說:
「我時常為大家說,應當捨離而不應執著的筏喻法,例如,有人要渡過一條極深且廣、無橋也無船的河流,只好在岸邊收集草木,打造簡便的筏。當他乘筏安穩渡河後,覺得此筏對他很有益,捨不得丟棄,還扛著筏走,這樣做,對他還有什麼益處呢?所以,大家應當從筏喻法中理解到:連對善法的執著都應當捨離了,何況是對非法的執著呢!」
2023-06-14 19:46:50
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21.彌醯的獨修挫折
有一次,尊者彌迦奢羅問佛陀:
「世尊!怎樣才是獨住?怎樣又是有同伴同住?」
佛陀回答說:
「彌迦奢羅!當眼等六根,認識了色等六境時,如果因合意、可愛、愉悅而誘發了欲愛,以致對境界喜悅、讚美而念戀不忘,這就是生起愛染心了。一旦有了愛染心,就有了障礙繫縛。像這樣,被喜悅、愛染繫縛的比丘,即使獨自在樹林等僻靜處居住,也還是有伴同住,為什麼呢?渴愛就是他的同伴。
反之,如果對合意、可愛、愉悅的境界,不喜悅、不讚美、不戀著,沒有愛染而心不被繫縛,這樣的比丘,即使與其他比丘同住,或住在一般人的村子裡,也叫作獨住,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渴愛這樣的同伴。」
※ ※ ※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摩揭陀國境內的闍鬥村,住在村落外的菴婆林內,尊者彌醯為佛陀的侍者。
這天一早,尊者彌醯進入闍鬥村乞食。回程時,路過金鞞河邊,看到一片環境幽雅的菴婆林,心想:這片林地地勢平坦幽靜,又有清澈的河水流過,對一位精進的修行人來說,實在是一個理想的好地方,我應當來這裡修行,好好精進一番。
尊者彌醯回去吃飽後,就收拾了隨身物品,將坐墊披在肩上,來向佛陀請求允許他前往。
然而,當時只有尊者彌醯隨佛陀同住,其他比丘都還沒到,所以佛陀要求尊者彌醯暫緩幾天,等其他比丘到達後再離開,以免身旁沒有侍者。可是,尊者彌醯卻等不及趕著要去那個他認為的好地方,所以對佛陀說:
「世尊!您已經是個解脫者了,應修應證的,都已修已證,再也沒有什麼作為可以對您有所增益了。而我呢,當修當證的還很多,如果能到一個好地方,讓我好好地精進修行,一定會很有進步。請世尊允許我離開,到那一片菴婆林去精進吧!」
佛陀還是希望尊者彌醯暫緩離開。可是,堅決的彌醯尊者,仍然作了第三次請求。這時,佛陀只好說:
「彌醯!你一再說要去精進修行,我還能說什麼呢?就隨你的意願去吧!」
辭別了佛陀,尊者彌醯來到那片幽靜的林地,選在一棵樹下禪修。
禪修中,尊者彌醯還是禁不住生起欲念、恚念、害念等三惡念來。此時,尊者彌醯心想:怎麼會這樣呢?我這麼有信心地出家精進修學,還是斷除不了這三惡念的染著。想著想著,尊者彌醯又想念起佛陀來了,所以又回去見佛陀。
見了佛陀,尊者彌醯將他在獨修中,不禁生起三惡念的情形,誠實地向佛陀報告。顯然,從進入解脫修習的層面來看,尊者彌醯還不夠成熟,沒有能力獨修,所以,佛陀說了:
「彌醯!有五法,可以讓尚未做好修行解脫準備的人,趨於成熟:
一、親近善知識,在善知識指導下修學。
二、遵守波羅提木叉,舉止符合威儀,即使對微細罪,也以戒慎恐懼的態度遵守。
三、熟悉佛法各種法義、論理,並且深入理解、接納。
四、堅定精進,主動學習各種方法,以斷除自己的惡行,增長善行。
五、善觀生滅無常,成就趣向滅苦的智慧。

彌醯!有了這五法的修學後,還要繼續修習四法:
一、修習不淨觀,以斷除貪欲。
二、修習慈悲觀,以斷除瞋恚。
三、修習入出息念,以斷除散亂心。
四、修習無常想,以斷我慢。
彌醯!如果能夠親近善知識,有善知識的指導修學,那一定能夠勤修禁戒,遵守波羅提木叉,舉止符合威儀,對微細罪以戒慎恐懼的態度遵守;熟悉佛法各種法義、論理,深入理解、接納;堅定精進,主動學習各種方法,以斷除惡行,增長善行;善觀生滅無常,成就趣向滅苦的智慧;勤修不淨觀斷除貪欲;勤修慈悲觀斷除瞋恚;勤修入出息念斷除散亂心;勤修無常想斷我慢。
彌醯!如果比丘修得無常想,必定可以由此而建立無我想,若比丘得無我想,就能夠由此而斷除我慢,成就涅槃解脫了。」
2023-06-14 19:47:28
而家多咗好多女留呢啲髮型
https://lih.kg/3408596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2023-06-14 19:49:13
純粹解答你問題,共勉之
2023-06-14 19:54:18
南傳佛教唔洗饒益眾生?
2023-06-14 19:55:34
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02.佛陀的修學歷程
一、出家
有一次,佛陀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從前,在我還未出家時,過著極優渥與高雅的生活。我的父王為我建了春宮、夏宮、冬宮,那裡有著幽雅的環境,各種美食,各種高級服飾用品任我享用,還有詩人、藝妓相伴,讓我足不出戶也不會覺得孤單。
縱然過著那樣富裕的生活,但還是時常讓我想起,從前到宮外出遊時所看到老、病、死的恐怖與噁心景象,想到自己也會老、病、死,不禁生起想要脫離之心。
終於,有一天,我下了決心要解決人生老、病、死的大問題。在家人不捨的悲傷哭泣下,我剃除了鬚髮,穿上袈裟,離開王宮,開始了我的出家修道生活。那年,我二十九歲,正值充滿青春活力的年紀。」
二、修定
「比丘們!出家後,我清淨地守護著自己的身、口、意,首先來到大家尊稱為『仙人』的阿羅羅迦摩羅處修學。阿羅羅告訴我,他已修得了超越『一切識處』的『無所有處』禪定境界。我心想,阿羅羅能,我也能。於是精進修行,過了不久,我也體證了『無所有處』的境界。阿羅羅知道了,對我極為恭敬,與我平起平坐,且邀請我與他一同領眾弘法。然而,我心知『無所有處』之境界,仍不離情愛,不得解脫涅槃。所以,帶著對這種修行法的不滿意與失望,我離開了。
接著,我來到鬱陀羅摩羅子處修學。鬱陀羅告訴我,他已修得了超越『無所有處』的『非想非非想』禪定境界。我心想,鬱陀羅能,我也能。於是精進修行,過了不久,我也體證了『非想非非想』的境界。鬱陀羅知道了,也對我極為恭敬,與我平起平坐,且邀請我與他一同領眾弘法。然而,我心知『非想非非想』之境界,仍不離情愛,不得解脫涅槃。所以,帶著對這種修行法的不滿意與失望,我再度離開了。」
三、各種苦行
「我繼續在摩揭陀國境內尋尋覓覓,後來,來到靠近鬱卑羅地方的西那尼加碼村附近,發現了一處適合禪修的清淨林地,就留下來強練『閉氣禪』,想從中得到解脫涅槃。然而,縱然以我強大的毅力持續修練,但因極度強忍閉氣,造成身體強烈的頭痛、腹痛與灼熱感等,種種的身體痛苦與疲憊,使得身體過度負荷而得不到平靜。
之後,我又嘗試了裸體、持守各種飲食禁忌、以樹皮羽毛等各種奇怪東西當衣服、常站不坐、常蹲不站、以棘刺與鐵釘為床、一晚三浴、倒立而行、將身體吊離地面、受烈日曝曬、冬天坐冰塊、泡水、禁語等,種種常人難忍的奇怪苦行;長年不洗澡,讓身上積滿污垢,甚至於長出青苔的污穢行;小心每一個步伐,在乎每一滴水,以免傷害小蟲的謹慎行;離群索居的孤獨行;吃牛的糞便,吃自己糞尿的不淨行;住令人毛骨悚然的棄屍墓地,撿拾屍體殘骸為床,任人在身上吐痰、小便;又經歷了日食一粒麻、一粒米、一棗果的少食,以致於瘦弱到皮包骨而兩眼深陷,頭皮皺縮,手一放到肚皮上,就能摸到脊椎,身上的毛一摸就掉下來了,連小個便都會因體力不支而倒栽蔥。
這樣的修行,整整持續了六年。」
四、放棄苦行重返禪修
「我心想,這六年來我所修的苦行,是沒有人能比的,但依然不能讓我超越常人,這不是聖者之道。那麼,要達成正覺,應該還有其它方法吧!
於是
,想起了從前我還是王子時,在樹下體驗到的初禪離欲、離不善法之喜與樂。既然都已離欲、離惡不善法,那應當是通往正覺之路,我為什麼要害怕,而避之唯恐不及地去修苦行呢?我不再害怕與排斥了。但以目前這樣虛弱的身體,實在不能再進入初禪,我應當先吃些食物,讓體力恢復過來才行。
當我開始接受食物時,當初伴我出家修行的五比丘,認為我已經半途而廢,放棄修道而墮落了,所以對我感到厭惡與鄙視。
恢復體力後,我看到一位名叫吉祥的人正在割草,於是,向他要了些草,到尼連禪河畔一棵菩提樹下鋪座禪修,並且下定決心,不得解脫涅槃,絕不離開。就這樣,我進入了一連七天的禪修。」
五、體證解脫的那一夜
「在持續的禪修中,我進入了初禪,再繼續經第二禪、第三禪,進入第四禪。就在第七天的初夜,我以第四禪的定力,憶起了我長遠以來的過去生,每一生中的種種生活細節,而證得了宿命通的第一智。
到了中夜,再以第四禪的定力,通達了天眼神通,而能知曉眾生的各種業力,看見眾生死後依怎樣的業力往生何處,證得了生死神通的第二智。
到了後夜,想起未出家以來就存在心裡的問題,亦即這生、老、病、死的流轉,實在讓此世間進入了極大的苦惱,怎樣才能脫離這老與死的苦難呢?於是,又以第四禪的定力正思惟,生起具突破性的無間慧,了悟到老與死是因為生;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等層層因緣,在當下身心活動的觀察下,由識而返,亦即了悟到識也不離身心,識又緣於名色。我在這樣的正思惟中,覺了其中環環相扣的『流轉』面,關鍵就在問題根源的『集』,這樣的體證,讓我生起『眼、智、慧、明、光』的正覺,這是我前所未聞的無師自悟。
接著,我又正思惟,生起具突破性的無間慧,了悟到生滅了,老與死才能滅;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滅了,名色才能滅,這樣,全部的苦迫才息滅。我在這樣的正思惟中,覺了其中環環相扣的『還滅』面,讓我生起『眼、智、慧、明、光』的正覺,這又是我前所未聞的無師自悟。
這樣的正思惟觀察,讓我發現了歷來諸佛走到正覺的古道!古道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從『正見』到『正定』的『八正道』。追隨著這古道而修,就能如實知『老死……等』;知其『集』;『滅』;『滅之道跡』,亦即如實知眾生苦迫的流轉,苦迫流轉的原因何在,應當用什麼方法滅除,而能斬斷流轉生死的貪愛與無明,證得了滅盡煩惱的第三智,而成就了解脫生死的涅槃正覺。」

003.佛陀的初轉法輪
有一次,佛陀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當我在菩提樹下證知:我的解脫已穩固而不可動搖,這是我最後之生,此後我不會再有新的來生了。那時,我想,我所證知的緣起法與涅槃境界,深徹而難知難解,寧靜崇高而難證,而世人只欣樂『阿賴耶』,如果我教導他們這些真理,他們是不會瞭解的,只有徒增我的疲勞與困擾而已,我還是不說的好。
比丘們!當大梵天王知道我這樣想時,他想:如來、正等正覺的心,已傾向於無所作為的不說法,這世界可就要亡滅了。
於是,憂心的大梵天王以神通來到我面前,勸我說法。
聽完大梵天王的勸進,我瞭解他對眾生的慈悲,遂以正覺者之眼,展望這個世間,看到各種不同根性與不同類型的眾生,就像池塘中的各種各色蓮花一樣,因此我答應了大梵天王,給那些願意張開耳朵的人,開啟一扇不死之門。
於是,我開始考量,誰可以迅速體會這個法,選誰先說法好呢?第一位想到的是阿羅羅迦摩羅,但有位來自天界的眾生在空中告訴我,他七天前已經過世了。然後,我想到鬱陀羅摩羅子,但又有另一位天界的眾生告訴我,他也在前一天過世了。接著,想起了當初伴我出家,護持我苦修精進的五比丘。
展開天眼,發現五比丘就在迦尸國波羅奈城郊的鹿野苑,於是,我就朝那兒走去。
途中,遇見一位名叫優波迦的邪命派外道,他讚歎我容光煥發,並探詢我的師承與所修的法門。
我告訴優波迦,我是超越所有眾生,無師自悟的解脫者。但這位優波迦外道,不相信地搖搖頭走開了。
來到鹿野苑五位比丘處,他們遠遠地看我走來,相約不要對我熱情恭敬地迎接,因為他們認為我已經墮落不再精進修道了。然而,當我一走到他們面前,他們立刻忘了自己的約定,紛紛起身熱情恭敬地相迎,稱呼我為道友。
我告訴他們,不要稱如來為道友,如來是正等正覺者,而我已經證得了不死之法,讓我來教他們這個法,透過實踐,他們也能自證解脫涅槃。
五比丘質疑地問:
『瞿曇!即使你勤修苦行,都還不能獲得超越常人的殊勝知見,更何況又回到以往多欲多求的生活,享受充分的飲食呢!』
我告訴他們,縱情欲樂,是低下的凡夫行為,但無意義的苦行,也非聖道,兩者都是極端的二邊,修道者都不應當學。離開這兩個極端,有一趣向正覺解脫的中道,那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正道』。
接著,我詳細地教導他們,應當聽聞、思惟『苦、集、滅、道』等『四聖諦』:『苦聖諦』即人生的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都是不圓滿的,都是苦,總括為五取蘊之苦,這是世間苦迫不圓滿的真相;『苦集聖諦』即為貪愛,是苦迫不圓滿的形成原因;『苦滅聖諦』即是貪愛的止息,是苦迫不圓滿的滅除;『苦滅道跡聖諦』即是正見到正定的八正道,是滅除苦迫不圓滿的方法。
聽聞、思惟此四聖諦,必導致開啟智慧之眼;得智慧;得清明;得覺了。
又,我教導他們在聽聞、思惟四聖諦之後,當修、當證,當證、當成就。
如果有人經『聞、修、證』三轉『四聖諦』,即共十二相的修證,還不能徹底得到正覺解脫,我就不會自稱是超越一切眾生的無上等正覺者了。」
那時,當佛陀為五比丘說到這兒,五比丘中的拘鄰憍陳如,當下遠塵離垢,得法眼清淨,證入了初果。
2023-06-15 15:51:21
2023-06-15 16:11:11
2023-06-15 18:28:14
「我執」其實係指一種本能上嘅自我感,並唔係後天發展而來嘅任何價值觀或者人生目標:
所謂「我執」好多時其實就係你嘅價值觀同人生目標。雖然buy佛家可以令你放低某啲我執,例如功名利祿呀,人際關係咁

六道眾生從無始以來就毫不自覺噉將生滅於剎那間而不由自主嘅身心組合當成自我,然後又生起保存呢個自我嘅原始欲望,所以斷除我執就需要透過深度嘅止觀禪修克服感官局限同根深蒂固嘅心理習性,唔係話每日對住塊鏡叫自己做人唔好咁自我中心就可以做到。至於你提到對世俗價值又或者人生目標嘅追求,充其量係先天嘅我執、我愛喺各種內外因素嘅配合下輾轉衍生出嘅次產物。一個人能夠捨棄功名利祿、人際關係固然有利於往後修證,對紅塵俗務嘅厭倦無疑又係令人萌生出離意向嘅重要誘因,但只係噉並唔意味佢已經除去內心深處嘅嗰份我執。

誠如你所講,「我要離苦」同「我要名成利就/有權有勢/……」同樣係源於我執嘅欲望,但佛陀依然鼓勵大眾選擇前者而唔係因為當下點都走唔出圍繞自我嘅思維框框就索性躺平擺爛,因為出離心屬於推動我哋聞思正理、修行正道嘅善法欲,只要唔係講多過做甚至齋講唔做,我哋終有一日能夠通過實修覺知身心無主嘅剎那生滅,由此將所有源於我執嘅欲望連根拔起,包括「『我』要離苦」嘅願心。同樣道理,大乘佛教認為只斷我執而不除「法執」唔足以令人修證圓滿,想要成佛就先要利用空性義理指導實修從而斷除「森羅萬象正如其顯現般真實存有」嘅執著,直到我哋能夠切身體會一切現象嘅如幻無實就自然不復執著所有緣於如幻覺受嘅想法同意向,包括當初用於滅戲論、離諸見嘅空義,親證諸法幻有而性空者無不通達「空亦復空」之理。過去受人法二執所限嘅悲願一旦結合映照法性嘅甚深般若,就會昇華為無有界限而遍及世間嘅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謂「無緣悲從畢竟空生」。
但係善行係咪一定可以令你成佛呢?都唔一定,因為放低善惡對立都係一種修行。地藏王菩薩正正就係因為放唔低「救空地獄」呢個善念,所以佢反而未能成佛。

換言之,地藏菩薩「成唔到佛」係因為佢能夠安住於法性同時隨順往昔誓願因緣,早就唔再拘泥於(當然亦唔抗拒)要以「佛」嘅身相示人,而唔係因為佢仲係對自己嘅本願誓言抱有執著。

事實上,由原始佛教嘅阿含聖典到大乘佛教嘅般若經典都可以見到「以筏喻法」之類嘅教導,正如樓上有ching都嘗試將佛法比喻成載人渡海到彼岸嘅船:
想開悟,要由此岸去到彼岸(要過海)
必須用有為法(必須有船/隧道/任何有形式嘅方法/道路)
開悟期間的確要執著係有為法上(撘船就緊係要留係船上,唔好跳海)
但到咗彼岸/開悟之後就唔需要再執著(過咗海就唔再需要拖住架船)
再執著就反而阻止住你再進步(精進)

眼下所聞、所思、所修嘅佛法的確好似木筏一樣有機會喺我哋上岸之後成為累贅,但當下未離苦海嘅人冇可能因為噉就抱住一大堆雜物棄筏跳海。佛陀只係希望我哋成為識得活用工具而唔會俾工具玩返轉頭嘅智者,既唔會上咗岸仲死攬住隻筏,更加唔會做個為咗保住雜物而放棄木筏然後葬身大海嘅傻仔。
2023-06-16 03:25:03
我理解好淺薄,有咩On9錯先抱歉先。

師兄講得幾好,特別係對「我執」二字嘅補充。的確功名利碌呢啲只係因為「我」呢個以為實在存有嘅主體所衍生出嚟嘅副產物,終究唔係佛學最中心回應嘅課題。

但回到呢個post嘅主題:「學咗佛一年幾,個人開心咗好多,你問我答」,我覺得呢個post正正反映咗佛學裡面嘅某啲引人入學嘅手段好似變咗做佛學嘅目的咁。你諗吓,如果我之所以想學佛係因為我生活唔開心,而我學咗一段時間佛之後我發覺呢啲唔開心無咗之後,其實我嘅目的就達到咗㗎啦喎,咁點解我仲要精進去「如是觀」,去悟「空」呢?打個比喻,我讀書係為加入政府做公務員,咁我讀完bachelor 入咗政府做咗公務員自然就唔會再讀上去啦,因為冇必要啦嘛。就算為調整情緒係要持續做一啲佛學practice都好(例如靜觀),佢繼續原地踏步,維持到佢想要嘅調整情緒功用咪得囉,無必要再進一步悟「空」㗎。呢度有個小問題:你(哋)會唔會認為用得樂呢種手段去叫人學佛反而會令到佛學變成一種工具,最後令人更難悟「空」呢?

//換言之,地藏菩薩「成唔到佛」係因為佢能夠安住於法性同時隨順往昔誓願因緣,早就唔再拘泥於(當然亦唔抗拒)要以「佛」嘅身相示人,而唔係因為佢仲係對自己嘅本願誓言抱有執著。//

呢點我都唔太同意。佢「隨順往昔誓願因緣」去渡眾生唔係都係將眾生當做實在嘅存有,即與「空」違背咩?若一切皆為空,皆無實體,地獄又點會唔係空呢?眾生同眾生嘅苦皆為空,又點會有嘢俾佢渡呢?甚至「地獄輪迴」都唔係實有,佢又點解要對佢有作為呢?
2023-06-16 03:30:39
如果你食咗d好甜嘅野,你會形容d野食好甜;食d好苦嘅野,會形容d野食好苦
但你難以形容味覺係點,只係可以好肯定咁話有味覺
就算完全無食野,都可以話有味覺
甚至可以話味道源於味覺
咁將呢個比喻extend到所有覺知到嘅野,包括時間空間身體記憶感覺等等
有個肯定存在嘅意識,但意識本身無特質(所以唔會變同消失)
而你就係呢個意識
2023-06-16 05:02:55
學佛學得好淺,但係冇話開心咗,只係漸漸地冇咗感覺,冇咁情感波幅,身邊d 人都話我成個機械人咁好似冇曬喜怒哀樂
2023-06-16 06:32:57
有咩地方可以搵人面對面傾佛偈
有D人生問題想試下佛學各度俾人指點下
2023-06-16 08:33:04
好害怕面對苦難
2023-06-16 08:33:23
咁已經係快樂
2023-06-16 08:40:27
只係冇咗唔快樂,並唔代表快樂咗

而且,有快樂嘅話,就會有失去快樂繼而痛苦嘅一日
2023-06-16 08:48:02
我理解都淺薄,試下

佛祖既目的係教化一切眾生,解脫。

放下 我執只係其中一個境界, 重未可以超脫生死。

可能重要流轉不知幾多次。

所以先要精進,悟 空, 但又唔可以住係 空 上面

既可出世,亦可入世

當然啦,你覺得咁樣已經足夠既話,亦無不可

菩薩係不住於法,假如菩薩住於法,咁咪有法相?
2023-06-16 08:51:33
無左唔快樂已經係樂
2023-06-16 09:16:08
唔太認同,呢個只係一個逃避
2023-06-16 09:21:20
避到都好
2023-06-16 09:22:37
香港啲寺院其實係咩情況
2023-06-16 09:29:33
有快樂唔係苦既因,執著於快樂先係苦既因
2023-06-16 09:31:36
試吓接觸南傳禪修學會,有個泰國出家既香港人師父喺嗰個群有搞網上禪修,你亦可以去師父住嗰間寺廟請法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