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作為女性主義者如何看待男性凝視創作?」
我不是女性主義者,原因在這https://lih.kg/wNtFOjX
女性主義是華人學術界的新興學說,用女性主義作為分析工具大有人在。套用理論的人不一定信奉理論。人文學科常常接觸和套用各種理論,莫非所有人都是女性/存在/後現代/後殖民等等的主義者?當有人用馬克思的階級論和虛假意識的概念分析問題,難得她/他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嗎?
即使有人宣稱自己是女性主義者,也不一定是真,可能是圖謀不軌、有利可圖、渾水摸魚、滲透分化之徒。實際上要看個人的言行是否一致,觀點論述的方向有無矛盾之處,是否符合其宣稱的主張。
>「以kirara系為代表俗稱輕百合卡通」
沒看過,不了解,內容不予置評。
>「你覺得女性平權喺歐美社會實踐成唔成功,具體欠缺咩野?」
我對歐美女權運動了解不多,而且範圍太廣,單是英國和美國的女權發展就很不一樣。
>「某啲激進女性主義者訴求同樣無法理解」
生理男性無法理解很正常,而且也沒所謂。基女不在意男人的看法和感受,是考慮全體生理女性的權益,本來就不包括男性在內。部分基女主張跳出父權社會建構的規則,創造屬於女性的女本位文化。
當你是生理男性或者心底裡認為世界一切都圍繞男性旋轉,為男性的需求服務,以男性為中心的錯覺,即表示你思維中存在男性中心主義。
>「唔認為INFP到INTP是可以轉化」
同樣不了解MBTI,我覺得這工具是將同一類型的人group埋一齊,主要用來識人、尋求相似的人等社交用途。我純粹玩下,不會認真看待或遵從其行事標準,當作用來測試一下自己思想行為有無轉變的一套工具。
無關MBTI,我覺得人遭遇某些重大變故可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到改變一整個人,徹底該頭換臉,沒有什麼不能改變的。
>「若作品男性凝視我便抵制;但指控卻可能有偏差,就白白抹殺作品原有價值」
前面那句,世界上極少數影視作品沒有男性凝視。後面那句,男性凝視的客觀存在,跟評價是否好作品不是負相關,指出作品在性別角度的缺點,不會影響作品的核心價值。男權文化發展千年,不少所謂的經典作品即使遭到女性主義的批判,也不減其經典地位和藝術價值。
從藝術角度來看,男性凝視反而危害創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新意欠奉,指出男凝存在正是讓創作者認知到自己的短處,從而作出改善。
真的有志從事藝術創作的導演,要求與眾不同,不甘於創作模板化的女角,會迴避性物化的畫面,嘗試創作出多樣的女性形象。
所以你如果想迴避看男凝作品,首選不是看銅臭味濃的商業動畫,而是看為藝術而藝術的實驗動畫或有藝術抱負的導演監製的動畫(例如安錫國際動畫影展的得獎作品)。
>「喜歡百合/輕百合讀者通常沒有父權意識」
對你的說法非常有保留。在這個男權文化塑造出來的社會,要完全消除父權思維模式,是漫長一生可能無法做到的事。因為男權文化的起源中西方思想文化本就有男性中心主義,個人如何跳出這種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連性別分離的基女也不敢說自己完全脫離父權思維,更何況是可能連性別意識也沒有的一般人?
>「將描寫女性作品貶低為男性凝視產物,何嘗不是一種父權壓迫」
女性向作品的男凝多的是,女性作者也會有厭女思維。指出女性角色佔多的作品存在男性凝視並非要壓迫,而且批判不能造成壓迫。
你的觀點越看越覺得奇怪,尤其是對輕百合作品的辯護,可能對於父權、男性凝視、文藝批評的理解有偏差。
一、女性角色形象在女性主義批評的討論到爛掉。分析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等於分析男人如何看女人。所謂純文學、嚴肅文學筆下的女性形象可能不比通俗作品高明多少。以通俗作品的性質遮蓋女性形象的失真,無視創作本身存在巧言令色、美化想像的意圖和影響。文學是最先檢視女性角色的陳規形象,詳情可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閣樓上的瘋女人》。
二、男性凝視是個很複雜的概念,在坊間的討論有種「一個男凝,各自表述」的雞同鴨講之感。我本來搞不清楚男凝的概念,看了幾個月資料才有些頭緒。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看,可以幫我解開一些長期的誤解。
出自男凝構建女性形象的小組討論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6187615/?_i=61335714Rx6iRA
〈男性凝視,究竟是拉康式「凝視」還是福柯式「凝視」〉(幫她轉正和諧字眼和整理格式)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35189712/status/3982871650/?_i=65039628c3cb484,61336454Rx6iRA&dt_dapp=1
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家勞拉·穆爾維提出並定義電影中的「男性凝視」概念時,聲稱是基於對拉康式「凝視」理論的發展——穆爾維對「男性凝視」的定義簡而言之,即主流商業電影中存在一種隱形的凝視結構,男人(包括男角色和男觀眾)看、女人(女角色)被看,男人對女人的觀看隱含著佔有慾和客體化,看與被看的男女雙方即是社會權力結構的映照。因此,凝視的結構,本質就是社會權力關係的結構。
然而細究之下,一些研究者發現,穆爾維的男性凝視嚴格來講,並不是一種拉康式「凝視」。拉康對「凝視」的定義實際上是消解了權力結構的,他認為凝視的主體將目光投向客體時,客體會予以回望,而回望則會反向作用於發出凝視的主體,也就是說,主客體之間存在的其實是凝視與反向凝視,而非穆爾維所說的男人向女人的單向凝視。對此拉康曾有個著名的沙丁魚罐頭例子,但相比之下,我覺得另一個例子可能更通俗易懂:上世紀70年代,法國學者朱利亞·克里斯特瓦訪問中國、開展一項中國女性的研究課題時,曾前往中國戶縣進行田野調查,克里斯特瓦在戶縣的田間觀察(實際上就是凝視)那些女性農民時,遭遇的是她們直勾勾回看她的目光。克表示,在那一刻她感受到了無從排解的孤獨感和陌異感,那一刻,她所有含有權力意義的主體性凝視目的和訴求都被瓦解,轉而反向對自我展開了安全感的索求和內在的審視。克的這段經歷可以說,非常形像生動的解釋了主客體之間的凝視與反向凝視結構。
而穆爾維的「男性凝視」實際上更接近福柯式「凝視」,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對權力關係結構的剖析、以及著名的「全景敞式主義」,才是穆爾維「男性凝視」的源泉——福柯精闢地闡釋了傳統的舊式顯性權力結構向現代隱性權力結構的轉變,他形容在隱形權力監視下的現代社會幾乎都是一座大型「監獄」,人時刻都處在被權力監視之中(福柯「監視」所含的權力語意更甚於「凝視」),而監視本身即是權力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規訓,並且規訓還生產了下位者對自身嚴格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監控。這套理論對應穆爾維的「男性凝視」情境是不是幾乎天衣無縫——男人對女人的凝視確是一種上對下的權力實施、確是一種無處不在的隱形規訓、也確是成功生產了女性在凝視之下嚴苛的自我要求和監控,而電影中的「男性凝視」正是對此予瞭如實復刻。
基於以上,也可以延伸出另一個議題:「男性凝視」的反義詞「女性凝視」不存在。
女性對於男性的觀看評論,實際上更符合拉康凝視理論中的另一個概念:「反向凝視」——即,女性對男性的凝視,其實是一種在對方凝視之下的反向回望,要強調的是,這麼說並非否認或減輕女性的凝視之重要性,相反,雖然這一回望是被動發起的,但它卻是明確有著主體性認知的,是具有反抗性的,且女性的反向凝視有效消解了男性凝視的權力目的,甚至給這些男性製造了相當程度的不適,這些不適或反映在他們的惱怒上,或反映在他們反思上(雖然後者可能微乎其微),所以、女人們,大膽地去觀看、討論或批評男性吧。
當中的引用既例子十分精妙。
朱利亞·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跨學科法國學者(她的書和文章好難明)
她的優勢來自:法國(西方)、白人(種族)、中層(階級)、學者(職業)
而中國女農民可反向凝視是基於當地人排斥外人、中國人天朝上國看不起外國人的心理。在中國的鄉土空間內,西方白人女學者擁有的特權蕩然無存,所以中國女農民能夠作為主體反過來凝視白人女學者。
動漫的學術研究比起電影和文學不算蓬勃。中國這個二次元男凝bot是民間自發建立的,深入淺出地詳細分析ACG界的男性凝視現象,立場鮮明,定義清晰,超詳盡的分析和實例,涵蓋作者-作品-現實-讀者多種面向。
你大部分疑問在反男凝總綱找出答案。如果不行,就看學術書籍,很多核心的議題不斷討論再討論,翻炒再翻炒,直接看書算了。
https://weibo.com/u/7772824758
有興趣的人可看這個bot。有啲link電腦版撳唔到入去,要手機版先得(唔洗註冊,訪客睇到),原因不明,可能同微博政策或資訊安全有關。
為喜歡的作品辯護,可能出自:對作品的喜歡、希望作品是完美、以作品代表自己的品味等的心態,有千萬個藉口合理化自己的立場。
輕百合跟貶低女性、虐待女性的作品比起來,男人的惡意和意淫味可能沒那麼濃厚,但不代表它沒有男性凝視,單看女性角色人設便逃不掉。
我喜歡吃垃圾食物,就大方承認我就喜歡吃垃圾食物,明知對自己有害仍然喜歡吃。我不會自我催眠說垃圾食物很有營養不是垃圾,我喜歡吃的垃圾食物很有營養,並用有營養的說辭推薦給其他人吃垃圾食物。有的人明明在吃垃圾食物,卻粉飾自己不是在吃垃圾食物而是滿漢大餐,幻想終究是幻想,猶如在屎裡雕花,堆砌得再精美也改不了本質是一坨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