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你最近睇緊咩書?10

有風吹起就夠

1001 回覆
107 Like 5 Dislike
別要為會死流淚 2022-10-14 00:35:00
GiveMeDeath 2022-10-15 03:10:31
仲睇緊巴打推嘅天鵝與蝙蝠
因為本書有啲厚
網上又冇唔方便搭車食飯睇
期待佢嘅plot twist

睇完東野圭吾嘅《信》
講殺人犯嗰細佬嘅故事
個細佬嘅遭遇同佢哋嘅兄弟情係幾令人痛心

跟住睇左李碧華嘅《霸王別姬》
睇小豆子冋小石頭細個覺得好甜睇得好開心
自從菊仙無啦啦彈出嚟就……
跟手睇埋電影
小豆子選角選得好好
張國榮演嘅蝶衣好靚
尤其係上咗京劇妝嗰陣

通常我睇咗一個作者就會瘋狂咁追埋佢其他作品
所以睇埋《胭脂扣》
都好睇不過我鍾意霸王別姬多啲
可能因我鍾意睇男男之間嘅情多啲
得閒補埋佢電影
未睇哂睇咗少少電影
已經覺得梅艷芳演如花好有韻味

李碧華仲有冇乜好介紹?
追左之前書post
好似《煙花三月》《生死橋》都唔錯
不過我未搵到實體書

用手機睇書開緊張愛玲《半生緣》
呢本係我第一本張愛玲
如果啱自己睇又會繼續追埋佢其他作品
GiveMeDeath 2022-10-15 05:02:04
有冇巴絲有睇開川端康成
係好讀睇左《雪國》同《千羽鶴》
好想要實體書但已經絕左版
係咪已經冇可能入到手
誠實香港市民 2022-10-15 06:08:09
水上由岐 2022-10-15 13:05:12
最近睇左佢同中里恒子合著既乙女の港
文字唯美好岩口味 之後會睇佢其他作品
はんにん 2022-10-15 13:11:14
啱啱睇完non-fiction, 依家睇返啲輕鬆啲嘅作品
唔知呢度仲有冇人會睇輕小說?
近排翻睇緊成田良悟嘅BACCANO!大騷動!
再睇一次真係好撚正, 有返嗰種睇到停唔到手嘅感覺
好多角色到最後喺埋一齊, 一個巧合接一個巧合, 到最後環環相扣引發一場大事件
係唔知有生之年會唔會等到佢出結局
別要為會死流淚 2022-10-15 13:35:48
有睇動畫《永生之酒》
奶茶蒸餾水 2022-10-15 19:50:55
N年前睇過李碧華既《青蛇》同徐克既電影
李碧華小說既評價係既包含商業元素,又有自己既文學野心
小說《青蛇》改編自民間傳說《白蛇傳》,以不受世人重視的配角小青做主角,用小青的第一身的限制視角看白蛇傳的故事發展,並加入時代變遷和文革背景,結局充滿政治隱喻,是顛覆傳統、反客為主的文本
徐克改編的電影,保留了故事的骨幹,刪除了小說後半部分白蛇重生的情節,集中在四位主角在情與慾方面的探討
夢阮 2022-10-15 20:01:56
有冇人睇過源氏物語 咁多頁 想睇又驚中伏
鳩up當哲學 2022-10-15 21:08:07
胭脂扣係我人生最鐘意既電視之一
我覺得電影既拍攝同選角有令到成個故仔更昇華
哥哥果種陰柔、敗家,但你都係會俾佢吸引住,嬲佢唔落,傳說一開頭係搵鄭少秋做
梅姐既剛強、撫媚,完全明白十二少點解會俾佢深深吸引住

煙花三月我自己都好鐘意,作者有少少記者既角色,真人真事睇起上黎特別心酸,但不會過於煽情。
李光洙(永遠成員) 2022-10-15 21:14:24
模仿犯依本磚頭書
我上年花左4日3夜睇
最後通頂睇睇到日出
中段好撚悶 太多社會派講經沙石位
加油
Originality 2022-10-15 21:44:00
4日睇哂每日要睇成8、9個鐘
我用ereader睇咗30個鐘到84%
如果佢再修訂,中段幾乎可以cut一半
不過幾鍾意由開頭幾條線收返埋結尾
我上次睇社會派講經, 松本清張砂之器
國際難民 2022-10-16 10:54:18
我早幾年係油麻地Kubrick買到古都雪國千羽鶴
咁快絕咗版咩?
はんにん 2022-10-16 15:19:41
反而我就冇睇動畫, 可能因為睇書就滿足咗, 同埋見動畫都係做到成個故事嘅一半, 唔知佢最後講到小說邊個位?

我有睇小說, 佢後記有提, 最後一集會係2003年
而依家小說就出到1935年, 作者因為病咗隔咗幾年都冇寫..
好似2022/23年會出埋最後一本1935年, 就會大結局2003
希望角川會keep住翻譯、出書
別要為會死流淚 2022-10-16 18:31:07
個動畫大概去到Firo吸收咗Szilard後收尾
奶茶蒸餾水 2022-10-16 20:25:56
私人問題不予回答。在網絡上自曝年齡不是明智的做法
我的女性意識覺醒之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摸索數年,日積月累提升性別意識,可算是慢了。
我的文章以「改變」為中心敘事,濃縮人生的經歷,結構上呈現前後的轉變和對比。可能因敘述風格,令你有從天秤的一端走向另一端之感。接著說一下我的「不變」,以作平衡。

一、擇善固執
擇善的「善」是以我制定的標準為依歸。堅持自己的信念,隨著經驗和學識增長,持續修正自己的律法。最終達到自圓其說,要說服到自己,過到自己關。因此常思考道德、善惡、利害、對錯等概念,完善自己的世界觀和規則。
保持思考,常問為什麼,不會從眾而行、隨波逐流。要我遵從規則,首先要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是否合情理與道德正確。對於別人單方面的說辭,我不會因為人情、利益、社交等原因改變自己的想法。唯有權力能使我屈從與他人的選擇,促使我改變個人意志。
對於不明白、違反直覺、有疑問的說法,我不會照單全收,而是有所保留,藏在心裡。靠自己的摸索,透過書本或與人交流,了解清楚通透後再作判斷。要徹底地信服,可能在某天接觸某些思想/論述後,忽而出現頓悟之感,好似解開心底埋藏多年的謎團,豁然開朗。

二、自私
自小我就抱持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寧我負天下人,莫天下人負我」的信條,非常自我中心。凡事優先考慮自己感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甚少作出傷害自己的行為。看重自己的利益,遇事衡量其中的利弊,什麼對自己有利,什麼對自己有害。
不願意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的同時,我也是一個普遍意義的好人。不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他人身上,不會主動使計在別人身上獲得好處或利益,而是保持冷眼旁觀的態度。

三、真誠
過往的我自卑又自大,如果有什麼維持我的自尊心,那就是自認比常人多的真誠。基本上能夠保持誠實、正直、善良、率真的美德。
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最看重「真」。善與美的主觀成分和爭議多,而真的含混地帶少,比前兩者容易分辨。
人際關係最重視真誠與信任,自動對真誠的人存有好感,一旦失去真誠,我就不再喜歡這個人,討厭真實的對立面,虛假沒有價值可言。
我極度討厭虛假與謊言,難以接受假嘢,也很少說謊。
對別人誠實,為人坦蕩,喜怒形於色,清楚明白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感受。
對自己誠實,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是個完美的人,承認潛在的慾望與野心。

上述三點令我發展出無視他人目光與評價,不懂察言觀色和讀空氣,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我中心格。沉浸與自己世界中,不理會世俗標準和主流社會期望。
我說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喜歡,不會為了達到目的而欺騙自己說喜歡,不會因為聯誼而玩不喜歡的遊戲,不會因為埋堆而認同團體的共同理念。喜歡直來直往,不喜歡單單打打,不喜歡儀式、習俗、應酬、陪笑、搞氣氛。
我對於要討好、取悅他人感到彆扭和不適,不願改變自己做滿足他人期望的客體。

生育的選擇
自小我就很害怕看到電視上分娩的場景,生育的恐懼一直烙印於我心中。我從來沒考慮過生育,如此抗拒生育的原因在於:
一、跟男人發生納入式性行為(男人的陰莖和精液十分骯髒,還有被男人當作性客體、洩慾工具,被暴力對待,被殺害,被傳染病毒等風險)
這點可避免:隨著科技發展,生育不一定要靠男人,去精子銀行買粒精就可以了。如果要生女兒(篩選性別)麻煩得多,需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頗大。

二、受精卵是異物,進入本應完整的身體,使自己的身體產生異變,變得不像原本的自己,身體不受自己控制。受精卵如同腫瘤和寄生蟲一樣,吸取身體的養分,危害自己的身體。
三、生育(懷孕與分娩的過程)會造成一定的死亡風險。
四、生育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和極度的痛苦。懷孕限制女體的自由和活動,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產前產後抑鬱,分娩前後的痛楚,不可預測的併發症和後遺症,身體機能的永久性損害等等……生育需要負擔難以企及的沉沒成本。
五、生育會令女人轉變成母親,禁錮在母親這個限制多多的文化身份,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保持自我。別人看「我」先從母親出發,期望「我」為孩子付出犧牲。
六、生育後的產出物(嬰兒)是一生的責任,是不能反悔的抉擇,需要負擔大量的精力、時間、金錢。而且有法律規定,不能隨意拋棄,變相限制母親的人生自由。

以上原因都是圍繞我自身出發,重視自己感受,個人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不曾考慮教養責任。
當我看到〈我為什麼絕不生小孩〉(注意:簡體)這個文章時,我大為驚訝。
她不育的原因是以孩子教育的角度出發,是我從未考慮過的角度(再次證明我不適合生育)。
不過,只考慮「育」不考慮「生」的影響,這思維模式偏向男性本位。
https://www.anemokm.com/post/%E6%88%91%E4%B8%BA%E4%BB%80%E4%B9%88%E7%BB%9D%E4%B8%8D%E7%94%9F%E5%B0%8F%E5%AD%A9

(接下頁)
奶茶蒸餾水 2022-10-16 20:37:59
(接上頁)

關於愛情
不說女性主義對愛情從頭到腳的批判,我至今仍未弄清楚世俗主流愛情的意義。
自小就不明白為什麼人們如此重視愛情,視之為人生追求的目的。愛情有何「用」?這種思維已把愛情當作一種手段,工具化愛情,仍然想不通為何愛情是可實現的最終目的。
在通俗文藝創作呈現的浪漫愛情橋段,總是充斥許多不切實際的無謂儀式,整色整水,最後目的不就是為了性、結婚、生子。拍拖和結婚是為了順應主流社會容許的性道德,進入一對一固定關係後發生的性行為才不會予人口實。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就開宗明義說清楚?為什麼不取消拍拖這個過程,直接達到「性-結婚-生子」目的,硬要搞這麼多花錢花時間的東西?
況且,看星星、觀月、走沙灘牽手等等行為跟朋友也可以做,為什麼會被視為浪漫愛情橋段?
這樣說來,友情跟愛情有何分別?不就是一線之差?

一、有人說,愛情是友情的一個分支,友情包含愛情在內。愛情跟友情最大的分別是性。
如果跟我談性,我反而了解較多,有下刪一萬字要說,但我實在不明白主流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玩意。
性是突破人的身體邊界和安全距離,而愛情跟友情最大分別是肢體接觸的容許度。赤身露體是把自己最私密的一面毫無保留地呈現給對方,身體的零接觸意味著放下一切戒備,懸空人身安全,獲得對方絕對的信任,從而產生親密感。所以,愛情而生的親密關係跟信任度最高的人一起,要求絕對的忠誠,對特定對象的身體充滿佔有欲。
這一點我同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信任。尤其是有身體接觸的關係,安全風險高,真的要信任的人。不過,我覺得友情也可以達到100%的信任,跟最好的朋友一起洗澡睡覺什麼的也可以,更何況,有的人(Friends with benefits)可以維持有性關係的友誼。

二、有人說,愛情是一種感覺,有感覺=愛情,無感覺=沒有愛情。情侶看星星,跟朋友看星星,感覺就是不一樣。
不過,我從現實接觸的人、文藝創作、社科訪談、網絡言論,全都說不清這感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後都是說,你經歷過就知道,總之愛情跟友情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三、有人說,愛情包含排他性和獨佔欲。友情可容許一個以上的朋友,而愛情就不能有第三者來插足。
有的人區分性慾、愛情、關係,提出開放式關係,各有各玩,一樣保持到愛情。而友情之間也有佔有與愱𢗼,朋友圈內有的相熟,有的生疏,各自看不順眼的也有,希望得到一個人全部的注意力也是可能發生的事。

四、有人說,愛情是尋找人生命中失去的另一半,所謂緣分天注定,就是有個人是你命定的靈魂伴侶,找回另一半的人生才得以圓滿。
靈魂伴侶不一定要基於愛情,也可以是朋友,無關身體接觸,同樣能夠提供情緒支援、精神交流、相知相守。我反而覺得在同性之中找到靈魂伴侶的機會比較高。
異性戀在兩性關係的預設和性別腳本產生錯誤的期望,改變自己擠進固定而僵化的模板。而同性戀反而少了性別差異的摩擦和衝突,接受一樣的社會塑造,更懂得對方的需求和期望,雙方的滿足度更高。女性想要期望中的戀愛、性滿足、同居歸屬感,找女性是最恰當的選擇。
因此,我不明白為什麼另一半非要在愛情/異性中尋找不可。

五、有人說,愛情是非理性的,不能用理性衡量,本來是複雜和情緒化的產物,不能用言語來解釋。
這種神秘化愛情的論述,彷彿愛情的到來不受個人意志的控制。不過,通俗作品墮入愛河的敘述,常出現在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的二元對立上。呈現的模式為:首先是充滿迷戀和激情的熱戀期,過後是充滿承諾和親密的穩定發展期。
前者是激情之愛,短暫而脆弱,會不期然地思想對方,朝思暮想,終日把另一個人放在心上。這種愛情限制個人的行動,令人失去自由。
這種無法自控的情感,令人把對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願意為對方付出和冒險,把對方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第一位,自己便降格成第二位。一旦進入親密關係,強調雙方要磨合、尊重、遷就、體諒。
為什麼要難為自己呢?自由價更高,可能因為自戀,我很難想像或者根本不希望出現一個令我覺得比自己更重要的人。
如果因為一些非理性的情感,導致我不再重視自己感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動,我會感到十分恐懼。因此我害怕愛上別人,獲得所謂愛情。這樣的愛情不要也罷(但根據愛情非理性論,我不能自己選擇要不要愛情,而是愛情不可預料地自動降臨)。
後者是伴侶之愛,熱戀期過後漸漸平淡,雙方變得像「家人」的存在。這一點較接近人們所說的感情,細水長流,互相信任,人與人之間信任度100%,所以是值得追求的。
然而,這種普遍意義的愛,親情和友情也可以做到,為什麼非要親密關係的愛情不可呢?

人們常說愛情,似乎將之視為目的,可是現實愛情生活的形態真的是源自愛嗎?人們之所以如此渴求愛情,不見得是因為愛情,而是透過愛情作為手段,達成某種目的。
一些女人真的愛男人嗎?不是愛他生物因素以外的社會價值,愛他附加的金錢、地位、權力?
一些女人真的愛男人嗎?不是愛他身上的積極、進取、堅強的陽剛氣質嗎?
一些女人真的愛男人嗎?不是愛自我催眠製造出來的美化、神化、浪漫化的幻象嗎?
甚至乎,我十分懷疑她們到底是不是異性戀,真的愛男人嗎?還是催眠自己是異性戀,強迫自己迎合主流社會,一定要跟男人結婚生子?

愛情與婚姻的結合是近代的觀念,中國古代嫁娶根本不看愛情,因愛情而生的私奔更是不合禮法、大逆不道。現代愛情觀不過是一二百年誕生的產物,既然如此,有沒有愛情又有什麼所謂呢?
綜上所述,現代愛情是不可靠的,容易破碎,比起親情和友情更不值得信任。我重視結果多於過程,認為不確定結果的愛情是不值得追求的。
如果愛情令我失去自由,有違我追求自由的人生意義,那麼沒有愛情更好。
愛情是可有可無的,對我而言是無用之物,沒有價值可言。這一點陷入思路迴圈,始終把愛情當作手段,不明白愛情的價值所在——又陷入工具價值的思路。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人們熱衷追求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愛情。

人生目標
短期而言,自我增值,多閱讀多思考。長期而言,追求個人自由,因而十分看重獲得自由的權力與金錢。
話雖如此,我正處於迷茫、消沉、灰暗、逐漸對世界失去好奇心的狀態。
社運後的香港前景不明朗,在風雨飄搖的大時代,政治氣候變化多端的大環境,渺小的個體置身於歷史洪流中,隨時被沖刷倒下,捲進不知哪裡來的漩渦之中。
因此常常出現一種茫然又不知所措的無力感,沒有方向,前路茫茫,既焦慮不安又消極悲觀。
這一年來思想轉變迅速,理想破滅,從理中客畢業,往日世界觀崩塌,重新建立需時。從做了多年的INFP轉到INTP,但又想做回理想主義者,綠色護眼
未來不知去向,徘徊於國族身份與女性身份之中,不知所措,整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很矛盾。今日不知明日事,唯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當,活在當下,及時行樂。
不變的是我一直嚮往自由無束縛的生活,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從來都是一個人住,養寵物,悠然過活。
裸泳巴菲特 2022-10-16 21:40:37
幾欣賞你肯寫咁多分享
水上由岐 2022-10-17 08:55:45
請問你作為女性主義者如何看待男性凝視創作?
自小睇唔少女性為主嘅卡通,大多有男性凝視傾向,但當中女性心理描寫無疑引起我共感,我對女性嘅sympathy,在一般男性向作品鮮見
可能呢個原因,個人比較排斥所謂後宮作品,反感討論區上極端歧視女性言論(事實上不限於性別議題,任何極端言論都難以認同)
多年前聽聞以kirara系為代表俗稱輕百合卡通,我態度係嗤之以鼻,認為係純粹物化女性商品。直到近年實際接觸過後,發現作品完全排除男性,更甚排除任何勾起情慾鏡頭,不禁懷疑是否真的只有服務男性意圖
雖然人物性格未必符合於現實,但娛樂作品向來有美化角色傾向,在男性本位作品也是如此,但大家從來不會有販賣男性感覺
睇完你上文提到男權社會想像中處於弱勢嘅女性形象,而現實並非如此,我更加疑惑男性凝視是否偽命題,只係自己戴有色眼鏡看創作者

另外你覺得女性平權喺歐美社會實踐成唔成功,具體欠缺咩野?雖然我厭惡男性沙文主義,但某啲激進女性主義者訴求同樣無法理解

題外話本人是INTP,但唔認為INFP到INTP是可以轉化:Ti和Fi分別是兩者相對主導和第8功能,顛覆未免過大。不過我研究唔算深入,可能有誤
別要為會死流淚 2022-10-17 15:05:36
// 多年前聽聞以kirara系為代表俗稱輕百合卡通,我態度係嗤之以鼻,認為係純粹物化女性商品。直到近年實際接觸過後,發現作品完全排除男性,更甚排除任何勾起情慾鏡頭,不禁懷疑是否真的只有服務男性意圖//

lm有關輕百合嘅討論
我原先諗法都係覺得迎合男性視角(主要係啲動畫週邊 eg 攬枕套 對角色嘅描繪 依然係打刷邊球)
不過聽你噉講似乎女性都有唔同睇法?
水上由岐 2022-10-17 18:10:11
以我所知,輕百合女性觀眾比例相較其他一般向漫畫高(雖然仍然比男性少,呢點歸因於日本動漫產業嚴重傾於男性市場)
攬枕套週邊等沒有留意,不過商品推出更多是投資方決定(某程度應對日本業界成本大收益少不良結構的妥協),可能無視作者意圖,亦無關於作品文本本身
我所以針著於呢類創作是否存在男性凝視,主要關乎道德問題。若作品男性凝視我便抵制;但指控卻可能有偏差,就白白抹殺作品原有價值
因為我長期處於日本深夜動畫圈子中,觀察到一個現象:實際接觸而排斥kirara系,反而更有強烈仇女傾向,只有女性生活描寫他們覺得無聊沒意思,沒有對男性依從關係就睇得不興奮。相反喜歡百合/輕百合讀者通常沒有父權意識
睇完奶茶絲上述經歷,更加意識到將描寫女性作品貶低為男性凝視產物,何嘗不是一種父權壓迫
別要為會死流淚 2022-10-17 20:44:43
我有諗過啲週邊商品 會唔會係折射出作品預設客羣嘅demographic features
當然如果女性觀衆其實係鍾意性感攬枕套的話噉我唔知啦

不過進一步討論之前,可能要定義下輕百合嘅範圍,或者起碼對於輕百合嘅作品具體例子有共識,係講緊同一樣嘢先
我諗緊嘅例子可能係例如《New Game》噉,又或者係《吹響吧上低音號》,以及上季嘅《Lycoris Recoil》
水上由岐 2022-10-17 22:32:03
片商而言梗係想食兩家茶禮,你講既《Lycoris Recoil》明顯係代表,不過呢套仲癲,連導演編劇都睇得出意圖,個人而言唔太認同係嚴格輕百合,甚至有人認為係百合欺詐

《上低音號》京都改編有意向百合拉攏,但原作走向冇得大改,有留意開百合圈都知圍繞呢個問題吵過好多次,我就唔發表意見

其實我上面特指kirara系呢類日常為主作品,因為缺乏故事推進衝突情節,最容易被外界視為消費角色既廢萌片。我只是想指出單純描寫女性生活不代表沒有意義或一定係男性凝視,反而所謂劇情片更多時侯男性凝視更嚴重
至於男性如何意淫作品中角色,我地無法阻止;正如現實女性打扮暴露也不是為了被人視姦
不想離題太遠,話題就此打住
GiveMeDeath 2022-10-19 00:28:24
行過好多書店都唔見
網上搵好多都話已售馨
GiveMeDeath 2022-10-19 01:06:52

發現自己打錯字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