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的生前死後(長文)

623 回覆
258 Like 6 Dislike
2022-02-15 21:54:42
其實大清死唔去只不過係當時列強心目中都有自己既代理人想推上去
但最大問題係個個都唔撚同人

而列強又廢撚事長期將兵力放係遠東地區

咪由鳩大清變成半封建半殖民既垃圾政府
至少列強既底線就係大清皇室繼續統治當時既中國
2022-02-15 22:37:56
同鄂圖曼有啲似,不過土耳其下場其實好些少,希臘並無得益。
但係「欺負」大清嘅罪名,亦都令當世左派一路都認為西方列強2022年都係「恰」中國,明明我又唔覺得係咁一面倒。好多左派根本唔認識、唔想識,亦都唔知大清曾經都係個帝國,革命前夕都仍然係。返返去正題,帝國就係君主專制多民族國家。WW1直接掃走三個,連同大清四個,係破局。
2022-02-15 22:40:14
...同埋葡萄牙革命,不過扯遠咗。
2022-02-16 00:29:04
我反而認為中國版圖冇break up到,都係多得隆裕太后On99退位詔書將成個大清版圖留咗俾中華民國,同埋真係死好彩Timing好好。隆裕如果夾住溥儀撤出關外,割據滿洲獨立,根本從現實史睇到蒙古同圖博都會好快照板煮碗分裂出去。同埋冇咗退位詔書留低一個龐大嘅多族帝國版圖遺產供中華民國及後嘅繼承政權,佢地未必有法理依據奪取周遭蒙古、圖博、東土等等,而只能限於關內十八省。

而Timing好係在於1912兩年後就爆發大戰,歐洲帝國無暇東顧,戰後亦都再無足夠實力可以大幅干涉遠東,當時北洋政府喺1910年代好歹都維持住一個完整政府直至大戰戰後。而20年代大正民主化令日本減緩咗侵略東亞嘅步伐,給予咗中國充足時間從分裂狀態恢復變成可以運用巨大資源嘅專政,重建帝國。喺1912-1929年之間中華帝國最危險嘅衰弱期之內,歐洲同日本唔係暫無野心,就係無暇東顧,給予充足時間讓中國可以慢慢恢復元氣重組成專政帝國。而無喺中華帝國1912-1950年嘅衰弱期內獨立嘅民族(得外蒙一個),到最後都係一一被共軍攻下。
2022-02-16 00:49:10
言之成理,但係ROC繼承大清應該係公認,唯獨同蒙古地方衝突過,所以後者永遠唔返嚟,蒙古仇中係嗰時開始。

Ottoman同AH唔同係佢哋啲周邊non-Turk/non-A/non-H全部割走哂。土耳其其後只係得返Armenian同Kurd嘅少數,又因此呢兩班就此被孤立。Transylvania係另一件事。
2022-02-16 00:52:15
反而覺得清國最後敗筆係冇保障滿人利益,ROC一開頭嘅五族共和其實只係吹,亦都冇統領能力,上面講咗。從來冇滿族自治區,其他幾個有。
2022-02-16 01:37:29
要係革命前夕走返去龍興之地仲要成功建國會唔會太高難度
第一、滿洲係當時有為數不少嘅滿族革命黨成員
第二、滿洲係經歷左咁多年嘅闖關東之後,主體民族已經唔再係滿族好耐,唔同於無乜人願意去嘅蒙古/驅漢後實質獨立嘅西藏
2022-02-16 15:16:40
其實奧匈帝國聯邦化係咪無可能搞到?
2022-02-17 11:14:20
1758年初腓大帝展開對摩拉維亞嘅入侵,並對奧洛穆茨發動進攻。但因為奧軍喺多姆斯消滅咗普魯士嘅後勤補給部隊,腓大帝只好中斷攻城並從摩拉維亞撤軍。

1758年4月,英國同普魯士簽署《英普協定》 ,協議英國每年課金67萬英鎊俾普魯士,並同時派遣9千人部隊以支援漢諾威。呢次係英國首次喺歐陸派軍。

盤據東邊嘅俄軍始終都威脅住普魯士,令腓大帝如坐針氈。佢決定主動出擊,喺1758年8月25日爆發嘅曹恩道夫戰役中,普軍3萬5千人向4萬3千名俄軍發動攻擊,雙方都傷亡嚴重。




而瑞典軍同普軍交戰亦都互有勝負,拉鋸戰局面持續到10月14日,道恩元帥率領奧軍喺薩克森嘅霍克齊突襲普軍,普軍雖然損失好多大炮,但仍然借住森林為掩護有序地撤退。但奧軍除咗呢次戰勝之外喺薩克森嘅戰績亦都乏善可陳,最終亦只有退回奧地利控制區過冬,薩克森仍然為普魯士人所占據。
2022-02-17 11:31:15
2022-02-19 13:50:20
但到咗1759年,俄軍又再次捲土重來,喺凱伊戰役中4萬7千人俄軍擊敗咗2萬6千名普軍。奧軍亦都喺馬克森之戰擊敗一支萬3人嘅普軍。

1759年8月,喺今日波蘭境內爆發了庫勒斯道夫戰役,腓大帝率領嘅普軍大敗喺奧俄聯軍手上。腓大帝喺不熟悉地形嘅情況下,以劣勢兵力魯莽發動進攻,結果損失慘重。腓大帝甚至諗過退位自殺。



踏入1760年形勢對普魯士更為不利,普軍喺蘭茨胡特被奧地利擊敗,瑞典人則奪得部分布蘭登堡,但幸好漢諾威喺沃伯格戰勝法軍,繼續阻止法國喺東線對普魯士嘅攻勢。



而到咗10月份,普魯士首都柏林更加被奧俄聯軍短暫佔領,普魯士形勢更加惡劣。到咗1761年初嘅時候,普軍更加只有10萬人可以動員參戰。然而幸好奧俄兩軍嘅戰力亦都嚴重消耗,以至始終無辦法給與普魯士致命一擊。
2022-02-20 00:31:25
果然要暫時變左普魯士做主角,不過唔會怪樓主,因為七年戰爭其他國家只能做配角
2022-02-20 02:01:11
lm
2022-02-21 10:41:01
普魯士面對多國嘅圍剿,依然苦苦支撐。但隨住時間嘅過去,普魯士軍隊被大大削弱,並且被俄國奪去位於波羅的海嘅重要港口科沃布熱格。

此時普魯士嘅狀況已經非常艱困,普軍已經銳減到剩我6萬人,連英國人都認為普魯士好快會戰敗,脅迫佢同對手盡快講和。

1761年8月俄羅斯軍隊甚至攻陷咗普魯士首都柏林。腓大帝當時認為自己即將失敗,甚至已經準備好毒藥打算自殺。

但係佢總算係命不該絕,1762年1月5日,俄國女沙皇伊利沙伯因病去世。伊利沙伯嘅繼位人彼得三世十分崇拜腓大帝,佢即位後立即同腓大帝議和,並歸還俄國占領嘅東普魯士與波美拉尼亞,史稱布蘭登堡王室奇蹟。



踏入1763年,普軍同奧軍喺中歐陷入僵局。俄國沙皇彼三世因為倒行逆施而被妻子葉卡捷琳娜廢黜,俄國再次回到原來支持奧地利攻擊普魯士嘅路線。但係連年嘅征戰已經令奧地利財政惡化,而奧地利女皇瑪利亞亦都對於收復西利西亞已經不抱任何期待,佢嘅大臣、丈夫同長子都催促佢盡快談和。

1763年2月15日奧地利和普魯士簽訂胡貝爾圖斯堡和約,中歐地區戰事就此結束。
2022-02-22 13:40:46
1762年七年戰爭結束,普魯士嘅腓大帝因為戰績而被稱為軍神。但佢終其一生都只係令普魯士崛起,並未能成為同英、法、俄相提並論嘅歐洲列強。連連征戰亦令到普魯士成為一片廢墟,不過戰後腓大帝全力投入重建和平同經濟工作,普魯士嘅地位亦逐漸變得穩定。

而奧地利再次敗於普魯士手上,令到瑪女王終於放棄咗奪回西利西亞嘅夢想。奧地利繼而向東歐投放更多資源,1772年更加聯同普俄,以內部混亂為理由瓜分咗波蘭-立陶宛共和國。



戰後女王亦都開始著手內政改革,佢以“開明專制”為旗號,推行咗唔少集權中央嘅政策。喺經濟方面女王減輕咗農民嘅負擔同削弱咗地主嘅權力,並且喺全國各地發展輕工業,令奧地利嘅收入翻咗幾翻。

而另一方面佢亦都喺匈牙利同波希米亞等地區大力推行德意志化,將德文作為國語大力推廣,並優先錄用德意志人為官員,支持德意志貴族嘅發展。但此舉就令到哈布斯堡王朝內部民族矛盾加劇,埋下日後1848革命嘅伏線。

女王延續聯姻外交政策,佢安排子女同歐洲各大王室通婚,當中最出名嘅就係嫁俾法王路易十六嘅瑪麗·安東妮。



1765年,王夫法蘭茲一世病逝,神羅皇位由長子約瑟夫二世繼承。自此女王就同佢個仔一齊共治帝國,直到佢喺1780年去世。
2022-02-22 23:26:48
佢個女喺法國大革命果陣好慘
2022-02-25 10:23:41
約二世延續母親嘅開明專制同中央集權路線,佢喺國內推行咗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廢除農奴制同埋剝奪帝國境內各天主教嘅主教特權,廢除死刑同埋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



約二世亦都確立以德文為唯一官方語言,令到一向重視本土文化嘅匈牙利人大為不滿,而南尼德蘭(比利時)嘅人民亦因為自治特權遭受打壓,因而醞釀反抗。

1781年奧地利同俄國聯盟,圖謀瓜分鄂圖曼帝國嘅巴爾幹半島地盤。喺1787-1791年間嘅奧土戰爭中,奧軍初期連戰連勝,更佔領咗塞爾維亞首府貝爾格萊德。後來卻因為後勤負擔太大同士兵染病,變成咗得不償失嘅苦戰。

而1788-1789年歐洲各地更加發生咗不少天災同飢荒,帝國各地都因為加稅徵兵同冇飯開而怨聲載道,最後導致咗匈牙利同南尼德蘭嘅起義。約二世亦只好結束同土耳其人嘅戰爭轉為平息內亂。

1790年約二世喺憂困中病逝,因為死後無兒,帝位由胞弟利奧波德繼承。

2022-02-25 10:47:51
佢踩到劊子手隻手仲要道歉
勁有貴族風範
2022-02-27 14:14:34
利奧波德二世上場後為咗維護尼德蘭,匈牙利同波希米亞等地嘅管治,喺1790年赴布拉格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亦都係最後一個加冕為波國國王嘅奧地利皇帝。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王室被推翻。為咗維護正統君王嘅統治權,利二世喺1791年同宿敵普魯士握手言和,利二世同普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腓大帝個侄)喺皮爾尼茨會晤並共同發表皮爾尼茨宣言,聲稱將會武力干涉法國革命。



1792年3月,利二世突然去世,由兒子法蘭茲二世繼位。同年第一次反法同盟成立,奧地利、英國、普魯士、西班牙、葡萄牙同荷蘭等國結盟,聯手反對法國革命政權。



1792年9月,法國革命黨人先發制人向奧地利宣戰。喺瓦爾密戰役中,由老兵同民兵所組成嘅法軍出人意表地擊敗咗奧普聯軍。兩日後第一法蘭西共和國正式成立。

1793年1月21日,法國革命政權將元法王路易16處死,歐洲諸國貴族感覺猶如被食物反噬一般,所有歐洲國家都群起反對革命。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正式爆發。

2022-02-27 19:33:43
其實讀英法史有樣嘢總係唔太明白,點解明明1646年英國議會都起兵推翻查理斯一世,打贏之後將佢斬頭,而1793年法國又一樣將路易十六斬頭,但係英國就冇俾歐洲圍攻,但係法國就釀成咗大革命戰爭?
2022-02-27 20:08:16
大英始終有條gap係度
對歐洲大陸既影響相對有限
再加上大英既議會制已經行左幾百年
出現議會推翻皇帝係好撚正常
同埋大英所謂既革命始終都有保留皇室
只不過係變左做公仔咁解

但法革個本質係用自由平等博愛去推翻君主制同埋建立共和政體
加上法國本身係歐陸上既影響非常大(至少個陣係但依家就
要係咁細既歐陸上散播革命真係比問銀行借錢更易
所以普奧咪一而再再而三咁去反法

而大英牌攪屎棍咪聲稱為左勢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亦都一而再再而三咁去反法攞

當然 拿破崙去打鳩大英又係另一回事
2022-02-27 21:03:17
講到尾佢地先係成個國家嘅業主
2022-02-28 10:26:53
因為克倫威爾對舊有法統嘅維護比較多啲?
2022-02-28 10:32:32
主要都係太遠
列強對解體近東的鄂圖曼就有興趣
對解體大清興趣缺缺
2022-02-28 14:01:48
咁解釋又好似有啲問題,英式議會民主制要喺光榮革命之後先確立,喺之前議會嘅存在係仰賴君主決定。查理斯一世在位嗰陣甚至解散議會好一段時間,後來因為想加稅定預算先要開返議會。不過議會強烈不滿,亦拒絕再俾國王解散,兩者對抗先促成英國內戰爆發。而英國推翻英王後係變咗共和制(1649-1660),同革命後法國相去不遠。

但我都同意部分睇法,法革同英國內戰不同在於法革係意識形態上嘅Paradigm Shift,由君權神授變成天賦人權。咁其實同OP嘅睇法話克倫威爾較少破壞法統都不謀而合,英國內戰只係由管家王室變成護國公克倫威爾軍事獨裁,後者嘅本質同君主制差唔多。霍布斯受英國內戰啟發而寫咗利維坦,克倫威爾或者係利維坦嘅原型,一個強大嘅君主Sovereign結束亂政?咁樣推論其實英國內戰最多講成王朝更替多於真正意義上嘅革命(政體上嘅轉型)。

至於我個人點解英國無被圍攻,除咗英國不及法國影響力大,我仲覺得當時嘅政治環境對於政體變革嘅容忍程度較18世紀高。七省共和剛剛喺八十年戰爭贏取獨立,三十年戰爭將法西奧瑞呢啲強國捲入混戰,歐洲擸擸亂根本無人有心或者有餘力去理北海某島國斬咗國王個頭。相反1792年法國已經離上一場歐戰(1763年七年戰爭)或上一場混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都有好一段時間,要出兵「扶正」法國係眾大國有心有力做到嘅事。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