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到Post埋聲滿巴打提嘅詞
好值得同江城子對讀
半死桐‧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蘇軾三百幾首詞 得十分一係豪放詞 但就比後世認為係豪放派代表
同埋有種分類覺得佢d詞係曠達 唔係豪放
唔知樓主點睇
其實蘇軾同李白一樣都係仙境 普通人學唔到
不如講下辛棄疾點用典啦 起碼人境 讀多d書都可能做到
利申:皮已正
豪放詞雖然少,但夠突破,後人咪話佢豪放
相對婉約,豪放詞話係代表,真係得蘇辛
東坡、稼軒都係豪放,但兩者分別係邊呢?
咁就有人話,東坡果種相對稼軒嘅詞,其實係曠達
我自己都幾同意呢種講法,係今時今日都算係學術界公認
簡介基本古典文學概念:和詩
並讀〈懷澠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好詩
巴打可以留意埋
東坡和子由嘅詩有好多相同嘅字眼
雪泥、馬
相同嘅意象表達唔同嘅意思
好高招架
點解東坡可以咁屈機
對子由嘅感情令佢寫得咁好
蘇軾三百幾首詞 得十分一係豪放詞 但就比後世認為係豪放派代表
同埋有種分類覺得佢d詞係曠達 唔係豪放
唔知樓主點睇
其實蘇軾同李白一樣都係仙境 普通人學唔到
不如講下辛棄疾點用典啦 起碼人境 讀多d書都可能做到
利申:皮已正
咩叫仙境?
咩叫人境?
仙境姐係話佢d作品渾然天成 冇乜斧鑿痕跡 睇落似一氣呵成 而且情感唔似普通人咁婆媽(或者可以話超脫左) 好似李白 蘇軾咁 呢類天才 普通人寫唔出 亦學唔黎
人境姐係好多用典 作者識好多野 但始終睇得出佢諗過度過(可能改過)首作品 同埋情感多數悲天憫人 好似杜甫 辛棄疾 普通人比心機都有可能學到d
有評論家話「蘇辛並稱,其實辛猶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
黃庭堅就讚過蘇軾d詞「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
巴打解釋得好好
總之仙>人
不著痕跡嘅天然>鬼斧神工嘅人為
中國美學最強調嘅正正係自然美
有時我覺得真係心態決定境界
辛、杜愛國愛民的性格決定左佢地作品風格取向同境界
黃國彬有本中國三大詩人新論入面
講東坡、李白、杜甫
而又推杜甫為最高
愛國愛民嘅詩史傳統
先係古人眼中中國古典詩歌嘅最高價值
我就覺得比較黎冇乜意思 文無第一
邊個有資格去決定 都係睇下中意邊個姐
係呀,不過黃國彬強調一點好有價值:
文學當然大家各有喜好
但問題在於你自己點判斷
唔可以話李屈社都寫詩,全部都寫得好好打和啦
如果有整全嘅文學批評觀,至少自己應該可以分高下
透過分高下,會令自己文學觀更確立
有條理、有喜好咁分,絕對有助同其他人討論同深入作品
蘇軾三百幾首詞 得十分一係豪放詞 但就比後世認為係豪放派代表
同埋有種分類覺得佢d詞係曠達 唔係豪放
唔知樓主點睇
其實蘇軾同李白一樣都係仙境 普通人學唔到
不如講下辛棄疾點用典啦 起碼人境 讀多d書都可能做到
利申:皮已正
咩叫仙境?
咩叫人境?
仙境姐係話佢d作品渾然天成 冇乜斧鑿痕跡 睇落似一氣呵成 而且情感唔似普通人咁婆媽(或者可以話超脫左) 好似李白 蘇軾咁 呢類天才 普通人寫唔出 亦學唔黎
人境姐係好多用典 作者識好多野 但始終睇得出佢諗過度過(可能改過)首作品 同埋情感多數悲天憫人 好似杜甫 辛棄疾 普通人比心機都有可能學到d
有評論家話「蘇辛並稱,其實辛猶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
黃庭堅就讚過蘇軾d詞「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
我認為蘇軾嘅當行處常人亦可企及,關鍵只在胸襟。陳與義云:「但恨平生意,輕了少陵詩」(陳與義早年學杜,經靖康之變,國破家亡,始能理解杜詩,故有此語。),周濟云:「蘇之自在處,辛偶能到,辛之當行處,蘇必不能到。」但較難及唔代表不能及、不可及、不可學不可事,否則只係自我設限。
至於李白都係踵繼前人,努力下創出自己獨特嘅詩風,絕非單單天才,曹植、江淹、謝朓都係佢學習對象。又杜甫評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當然李係唔似庾信嘅,庾信作品偏柔、唔得振作,李白孤傲、自我,牢騷亦一大堆。
龍榆生借王鵬運評蘇謂「清雄」,清麗中不脫其雄邁,反之亦然,失意之作亦透出點點希望。但去到超脫,古往今來,我只信陶淵明。
永遠的羈絆:夜雨對床
讀東坡〈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杜 甫 律 詩 的 聲 調 音 節 是 公 推 為 唐 代 律 洔 裡 最 弘 亮 而 又 沉 著 的 , 黃 庭 堅 和 陳 師 道 費 心 用 力 地 學 杜 甫 , 忽 略 了 這 一 點 。 陳 與 義 卻 注 意 到 了 , 所 以 他 的 洔 盡 管 意 思 不 深 , 可 是 詞 句 明 淨 , 而 且 音 調 響 亮 , 比 江 西 派 的 討 人 喜 歡 。
靖 康 之 難 發 生 , 宋 代 詩 人 遭 遇 到 天 崩 地 塌 的 大 變 動 , 在流 離 顛 沛 之 中 , 才 深 切 體 會 出 杜 甫 詩 裡 所 寫 安 史 之 亂 的 境 界 , 起 國 破 家 亡 、 天 涯 淪 落 的 同 感 , 先 前 只 以 為 杜 甫 “ 風 雅 可 師 ” , 這 時 候 更 認 識 他 是 個 患 難 中 的 知 心 伴 侶 。
王 銍 《 別 孝 先 》 就 說 : 「平 生 嘗 歎 少 陵 詩 , 豈 謂 殘 生 盡 見 之 」 ; 後 來 逃 難 到 襄 陽 去 的 北 方 人 題 光 孝 寺 壁 也 說 : “「蹤 跡 大 綱 王 粲 傳 , 情 懷 小 樣 杜 陵 詩 」 。 都 可 以 證 明 身 經 離 亂 的 宋 人 對 杜 甫 發 生 了 一 種 心 心 相 印 的 新 關係。
詩人 要 抒 寫 家 國 之 痛 , 就 常 常 自 然 而 然 效 法 杜 甫 這 類 蒼 涼 悲 壯 的 作 品 , 前 面 所 選 呂 本 中 和 汪 藻 的 幾 首 五 律 就 是 例 子 , 何 況 陳 與 義 夲 來 是 個 師 法 杜 甫 的 人 。
他 逃 難 的 第 一 首 詩 《 發 商 水 道 中 》 可 以 說 是 他 後 期 詩 歌 的 開 宗 明 義 : 「草 草 檀 公 策 , 茫 茫 杜 老 詩 ! 」 他 的 《 正 月 十 二 日 自 房 州 城 遇 虜 至 》 又 說 : 「但 恨 平 生 意 , 輕 了 少 陵 詩 」,
表 示 他 經 曆 了 兵 荒 馬 亂 才 明 白 以 前 對 杜 甫 還 領 會 不 深 。 他 的 詩 進 了 一 步 , 有 了 雄 闊 慷 慨 的 風 格 。
廣闊胸襟都係一種境界 好多人已經做唔到 自然學唔到 當然 又唔洗學到十足ge
天才當然都要學習 但普通人學習完都唔會有學習完ge天才咁勁
以下嘅全部只係個人睇法。
蘇軾胸襟廣闊,但畢竟仍係屬於正常人範疇,常人可理解,可做到,唔離地,所以佢偉大。當然呢個只係我自己睇法,我讀佢地作品時,仍然覺得佢地係想處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嘅環境,即喺呢個人間世有所作為,不為奸佞所患。
離題講句,屈原李白嗰種胸襟,今人觀之,就係唔健康、消極、唔正常,李白都尚可自我陶醉,屈原就唔得嘞,我懷疑佢寫〈離騷〉時已經痴撚咗線。扯遠咗,蘇軾偉大,但佢畢竟已係千幾年前嘅人,千幾年後尚覺佢空前絕後,未必因為佢偉大到無以復加,可能只係我地比佢嘅「偉大」所囿咁解。簡而言之,不必妄自菲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既然佢地為我地提供咁多佳作,略其蕪穢集其菁英,自然可以另創出一番新光景。
另外講一講用典,李白、蘇軾都會用典,而且有時係好著跡,一望就知,當中不乏名篇鉅製,但用典用得好,佢用咗唔會影響你閱讀,知與不知都能夠享受,所以先叫用得好,例如李白嘅行路難,又或是蘇軾嘅水調歌頭。
強調多次,只係愚見。9up太多,見諒見諒。
人生四問:情理交至的完美呈現
細讀東坡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至於點解世人記得〈水調歌頭〉唔記得〈月賦〉,因為〈月賦〉產自六朝。
呢樣其一。
另外重要係東坡寫得好具體,由個人至眾生,將呢個中國「團圓」嘅精神/希望好充分咁表達出黎。特別係講到兄弟—家庭之情,正係中國人傳統最重視嘅嘢,而又偏偏成日因為戰亂、流離,根本做唔到。東坡呢到正提供一個比較好嘅態度,點樣面對呢個缺憾。
和詩之外,亦有和詞
讀子由水調歌頭(徐州中秋)及東坡月調歌頭(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百餘日,過中秋而去,作此 曲以別。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云)
巴打終於出返哂啦
巴打出文未
推埋呢頁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