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紞如:擊鼓聲
夢雲:夢見女子之意
上半片以倒敘手法,描述詞人一連串嘅客觀經驗
由夢醒至尋覓,尋覓中又見美景,卻有寂寞之情
明月如霜之句,可見全詞寫作嘅規律
明月對好風
霜對水
首兩句對偶,尾句凝聚出焦點
清景無限,全在明月清風
深夜寂靜,三更鼓聲
以至一葉搖曳,都能令人從夢中驚醒
夢醒爾後,猶有昏沈,走出小園
只見夜色茫茫,欲尋回夢中女子不得,再三徘徊
深夜無人,東坡眼見明月灑於池塘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清風掠過林木,正是美景當前
美景當前,心中卻有寂寞之意
魚跳露瀉,至少有東坡見證
但又有邊個見證東坡此時此刻嘅孤單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FKNalvnpo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下半片重於抒情,夢醒尋覓不得嘅情感
東坡自悲身世,仕途幾經波折
詩人多遊宦,四處飄盪
無方法返去家鄉,唯有係做天涯倦客啦
歸路何在?山中之路曲折難行
望斷即不見其終止之處
心眼,佛家之語
此處應指內心嘅渴求
僅能想像而不能達成嘅希冀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這種情思,更進而成為東坡對歷史嘅悲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東坡有相似嘅感慨,以一設問,自問自答
說出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嘅浩歎
張建封為關盼盼所建之樓,如今卻人去樓空
只有後人憑古蹟見證滄桑
只有燕子仍舊飛至橫樑佇立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異時,意指不同時代
東坡嘅夢即人生,人生即夢
東坡係後世先見到燕子樓嘅虛妄
呢一個時代,東坡又為百姓所建造黃樓
百年身死,後人唔係都有相同嘅感慨咩?
東坡由歷史嘅縱深,對照哲理嘅高度
從古至今,的確都係好似莊周夢蝶咁樣
個人以至歷史,歷史又回到個人
東坡只得浩歎一聲:
再美好嘅人事,最後
最後都係他人從景物見證自己嘅事跡
我地都係活係夢一般嘅人生
但又無法脫離人生嘅夢呀!
1.田園
陶淵明創田園詩
東坡創田園詞
雖然東坡係跟隨陶淵明嘅風格開拓
但都從生活上努力實踐耕種嘅辛苦
我諗東坡應該唔算係旁觀者
特別對比好多詩人詞人特登寫田園題材嘅造作
不過當然無陶淵明咁幸運
可以係田園呢個理想地安然生活
主要係蘇軾係父母官,陶淵明係純粹一個比較有錢嘅農民
蘇軾嘅耕作,比較難去到陶淵明果個程度
應該咁講,蘇軾嘅耕唔會去到力耕
佢咁講「人馬正卿哀其令食,於郡請故營地,使躬耕其中。」
畢竟佢係父母官,其實同陶淵明會有一定分別
五首沅溪沙,同陶淵明嘅詩相比會比較易睇出當中嘅分別
其實辛棄疾同蘇軾都差唔多(提到田園比較輕鬆,自在,出世,有意思嘅係,陶淵明嘅田園反而比人感覺係入世積極),我諗宋詞多數都係咁。除咗少數好似王炎嘅: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陶淵明呢…所謂世與我而相違,雖則佢歸園田居都尚算有米
可以同人對酒當歌,不過對田園嘅認知
始終同蘇軾好唔同
陶淵明寫〈乞食〉(雖則有學者認為係早年寫),蘇軾咁樣評價:
「淵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謝主人。哀哉!哀哉!此大類丐者口頰也。非獨余哀之,舉世莫不哀之也。饑寒常在身前,聲名常在身後。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窮也。」
猶有甚焉
陶淵明、東坡都係大文學家
但始終唔係大思想家,對於生死大事睇唔穿
東坡的確更加明顯,尤其係佢求仙煉丹
不過大體黎講,佢主要嘅生死觀同陶淵明都好接近
大抵求仙之事都係一個希望,自己都唔太肯定
走向都係人生人世,盡情開心
但面對死亡、變化、親友離別,都係成日好傷心
而呢種感情反而成就文學嘅傑作
我自己覺得陶淵明飲酒唔係逃避,係樂在其中
所謂「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巴打分享嘅挽歌詩,大概有三首
其中一首臨尾幾句係咁:
「親戚或餘悲,佗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一方面會覺得生離死別好傷心
另一方面,覺得呢樣嘢又莫非自然
莊子養生主記老子死後以及大宗師寫孟孫才老母死後嘅態度
其實就係安於死亡
另一首講自己死咗之後,我諗比較少人會咁寫
枯槁蒼涼,風格獨特
真係好少人會咁寫
不過莊子有咁寫過,但唔係講自己
當然呢方面係我自己個人解讀,一定混雜咗好多自己嘅情感落去
東坡相對其他人的確幾好彩
大起大落,都叫有起過
係當時文學嘅地位已經好高
我地都知,好多文學家生前都唔受到好高嘅重視
東坡對空幻自有一番體會
好似上篇講「夢」
之後三篇結局篇,都會有所連繫
東坡去到黃州之後,對名利已經睇得好淡
因為知道呢種事隨時都會無左
佢心目中名利所指就係建功立業,為國效勞
人們眼中嘅名利,就係文名、得利
佢得唔到心中嘅名利
無哂,要寄託
自然係享受江上嘅明月,同山間嘅清風
所以有時候呢種感情會出返嚟,有時候會隱入去
可以睇佢首〈八聲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
西州路,不應回首,爲我沾衣。
印象中係黃州之後作,查返就係1091年作
喺呢一刻,名利(話名利不如話志向,自己表達得差)對佢嚟講仍然有份量
但又會有悲有哀
死去後,亦不應為我落淚
而後先歸於平淡
不過平淡中總帶有一兩點希望
唔似李後主嗰種心死
赤壁三部曲(一):不可久留之孤高境界
一讀東坡後赤壁賦
作家常有詩文同胎的現象:蘇軾的〈念奴嬌〉與〈赤壁賦〉便是一例。……作家對於自己關心的題材,橫看成嶺,側看成峰,而再三模寫以窮盡其狀,一方面固然是求材盡其用,一方面對自己的彈性與耐力,以及層出不窮的創意,也是很苛的考驗。
——余光中
樓主會唔會介紹多D東坡最精彩既詩?雖然最出名係詞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十個正
原來「好風如水」係出自東坡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紞如:擊鼓聲
夢雲:夢見女子之意
上半片以倒敘手法,描述詞人一連串嘅客觀經驗
由夢醒至尋覓,尋覓中又見美景,卻有寂寞之情
明月如霜之句,可見全詞寫作嘅規律
明月對好風
霜對水
首兩句對偶,尾句凝聚出焦點
清景無限,全在明月清風
深夜寂靜,三更鼓聲
以至一葉搖曳,都能令人從夢中驚醒
夢醒爾後,猶有昏沈,走出小園
只見夜色茫茫,欲尋回夢中女子不得,再三徘徊
深夜無人,東坡眼見明月灑於池塘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清風掠過林木,正是美景當前
美景當前,心中卻有寂寞之意
魚跳露瀉,至少有東坡見證
但又有邊個見證東坡此時此刻嘅孤單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FKNalvnpo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下半片重於抒情,夢醒尋覓不得嘅情感
東坡自悲身世,仕途幾經波折
詩人多遊宦,四處飄盪
無方法返去家鄉,唯有係做天涯倦客啦
歸路何在?山中之路曲折難行
望斷即不見其終止之處
心眼,佛家之語
此處應指內心嘅渴求
僅能想像而不能達成嘅希冀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這種情思,更進而成為東坡對歷史嘅悲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東坡有相似嘅感慨,以一設問,自問自答
說出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嘅浩歎
張建封為關盼盼所建之樓,如今卻人去樓空
只有後人憑古蹟見證滄桑
只有燕子仍舊飛至橫樑佇立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異時,意指不同時代
東坡嘅夢即人生,人生即夢
東坡係後世先見到燕子樓嘅虛妄
呢一個時代,東坡又為百姓所建造黃樓
百年身死,後人唔係都有相同嘅感慨咩?
東坡由歷史嘅縱深,對照哲理嘅高度
從古至今,的確都係好似莊周夢蝶咁樣
個人以至歷史,歷史又回到個人
東坡只得浩歎一聲:
再美好嘅人事,最後
最後都係他人從景物見證自己嘅事跡
我地都係活係夢一般嘅人生
但又無法脫離人生嘅夢呀!
呢首好哲學喎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後赤壁賦好精彩
不過睇得出東坡內心都好多掙扎
最後嘅夢醒都幾悲情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之前都有睇過兩篇赤壁賦
當時覺得相比之下後赤壁賦平平無奇
但順住探長介紹佢既生平
如今再讀才忽覺其精闢之處
又諗起佢曾經寫過「平淡,絢爛之極也。」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之前都有睇過兩篇赤壁賦
當時覺得相比之下後赤壁賦平平無奇
但順住探長介紹佢既生平
如今再讀才忽覺其精闢之處
又諗起佢曾經寫過「平淡,絢爛之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