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有「呵呵」兩個字咁有趣?
![]()
![]()
![]()
證明「呵呵」兩個字好早已經出現
當年我第一次睇到呢句都笑左![]()
硬係有種假膠嘅味道
有首詞直接用埋「呵呵」
菩薩蠻 韋莊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尊重主人心,酒深情意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
![]()
真係估唔到
好好笑
笑了
btw後面首詞明顯淺白多
點解有「呵呵」兩個字咁有趣?
![]()
![]()
![]()
證明「呵呵」兩個字好早已經出現
當年我第一次睇到呢句都笑左![]()
硬係有種假膠嘅味道
有首詞直接用埋「呵呵」
菩薩蠻 韋莊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尊重主人心,酒深情意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
![]()
真係估唔到
好好笑
東坡係揚州渡江果陣,曾經計劃跳河自殺
我地可以想像,佢陷入一種巨大嘅落差![]()
前一刻都仲係一個充滿前途嘅文人
下一刻居然變做連自己犯咩罪都唔知係犯人
東坡唔知自己會唔會連累自己屋企人、朋友![]()
係呢一刻,佢曾經自豪嘅文學,變成佢受難嘅原因
以藝術入罪,以政治審判藝術,令人悲嘆![]()
控告者、審判者都係憎恨東坡嘅人![]()
東坡自然百口莫辯,係牢房入面飽受侮辱同折磨
案卷記錄經常出現嘅句子:
「逐次隱諱,不說情實,再勘方招。」
佢知道,唯有嘅解脫嘅方法,就係認罪![]()
林語堂《蘇東坡傳》:
對蘇東坡的指控,有的十分牽強。最有趣的指控中,有一條是寫兩株老柏的七律。詩里說柏樹「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這兩句詩認為是對皇帝大不敬,因為龍是皇帝的象徵,而今皇帝正在位,作者應當說有龍在天,不應當說在九泉地下。另外還有一首牡丹詩,在詩內作者歎造物之巧,能創造出牡丹種類如此之繁多。御史解釋此詩為諷刺新當政者能制定如此多之種種捐稅。《菊賦》的序言裡曾提到吃妃菊的苦種籽,御史認為作者是在直接諷刺全境百姓的貧窮,尤其是指朝廷對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識日」是諷刺科舉考生的淺陋無知,諷刺考生不通儒學,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經新義》里對經書的注釋。
一首又一首詩嘅審判![]()
經歷嘅時間好長,亦都係咁先分到真朋友
杭州嘅父老百姓求神明保佑東坡
朝中嘅范鎮、張方平寫信求皇帝
甚至王安石嘅弟弟王安禮都話:
「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語罪人」
太皇太后死前講:唔好再屈東坡啦!![]()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話說,東坡同佢大仔蘇邁約定用飯菜傳遞消息:
如果皇上唔殺佢,就送肉和蔬菜
如果皇上要殺佢,就改送魚,不送肉和蔬菜
但係有一日蘇邁唔得閒,就決定叫朋友叫飯
點知佢朋友竟然整左條糖醋魚比東坡![]()
東坡一見到就嚇到流哂馬尿![]()
獄卒本身都好同情佢,就問明原因
東坡就求佢,幫佢送兩首絕筆詩比子由
其中呢一首詩好簡單
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品味東坡死前嘅真情
最後皇帝決定:
蘇東坡貶往黃州,官位降低
充團練副使,但不准擅離該地區,無權簽署公文
係牢獄經過一百零三日,東坡終於重見光明
而經過呢件事,去到黃州嘅苦困
從此改變東坡嘅人生態度
簡介基本古典文學概念:婉約、豪放
並讀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
正文第十九章
東坡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盈月;西北望,射天狼。
詞有豪放、婉約兩大派![]()
婉約係詞之本色,即係原本最初大家都咁寫嘅主流
豪放則係詞之變格,由東坡開始創變,後人跟隨
呢兩種係風格嘅唔同,我地不妨由典型嘅作品做介紹
晚唐溫庭筠、韋莊係婉約詞風嘅開山祖師![]()
下開宋代柳永、秦觀、李清照、歐陽修、晏殊、張先……
人數遠超東坡嘅豪放派![]()
就連東坡門生之一嘅秦觀都唔寫豪放詞
溫庭筠 菩薩蠻六首之一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屏風上嘅金碧山水,隨往光而明滅
黑髮如雲之鬆散,映照女子早上臥床嘅臉龐雪白![]()
待在閨房,情人不在,也無心打扮
古代女子喜用前、後各一鏡化妝
髮髻嘅花,美女嘅臉,互相前後相映
新嘅衫繡左一雙一對嘅鷓鴣,女子卻孤身一人![]()
婉約詞,題材多係女子閨怨之情,多用代擬
抒發自己嘅情感、思想,當時主要用詩黎表達![]()
當然都有例外啦,但直到東坡先咁明顯「以詩為詞」
即係用寫詩嘅態度寫詞,唔再局限係愛情閨怨
抒情言志,家國天下,無一不可
題材擴充,自然書寫嘅風格都多變啦![]()
當中同婉約最相異嘅,就係豪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呢首詞可謂東坡詞風轉為「豪放」之代表作![]()
東坡雖然豪放詞寫得唔多,但文學史素來以創變為高,故總以豪放稱其詞風
東坡係《與鮮于子駿書》談及此詞: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呢首詞係因為打獵而寫,仲同埋成堆壯男一齊高歌
就算無柳永嘅詞風,無詞之本色
唔寫女人寫男人,咪都可以自成一家,呵呵![]()
上半片記東坡出獵嘅情境
古人四十而稱「老」,東坡寫呢首詞已經四十歲啦
都係老人家,但突然有少年嘅興致
東坡唔讀書,去打獵,都幾見佢嘅活力![]()
「左牽黃,右擎蒼」
黃、蒼,舉一代全,意指黃狗、蒼鷹
「千騎卷平岡」
「卷」之一字,真係好有氣勢呀!
「為報傾城隨太守」
除左豪放嘅想像,仲想與民同樂
打多幾隻老虎返去BBQ![]()
東坡仲用孫權自喻,即刻親手射返隻老虎先!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盈月;西北望,射天狼。
下半片寫東坡狂放嘅心理
「酒酣」,係用酒將壓抑嘅情緒釋放出黎
生出下句:「鬢微霜,又何妨!」
多幾條白頭髮,老子什麼鬼都不怕!![]()
有聲成班人係度吆喝
可以壯膽
東坡係揚州渡江果陣,曾經計劃跳河自殺
我地可以想像,佢陷入一種巨大嘅落差![]()
前一刻都仲係一個充滿前途嘅文人
下一刻居然變做連自己犯咩罪都唔知係犯人
東坡唔知自己會唔會連累自己屋企人、朋友![]()
係呢一刻,佢曾經自豪嘅文學,變成佢受難嘅原因
以藝術入罪,以政治審判藝術,令人悲嘆![]()
控告者、審判者都係憎恨東坡嘅人![]()
東坡自然百口莫辯,係牢房入面飽受侮辱同折磨
案卷記錄經常出現嘅句子:
「逐次隱諱,不說情實,再勘方招。」
佢知道,唯有嘅解脫嘅方法,就係認罪![]()
林語堂《蘇東坡傳》:
對蘇東坡的指控,有的十分牽強。最有趣的指控中,有一條是寫兩株老柏的七律。詩里說柏樹「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這兩句詩認為是對皇帝大不敬,因為龍是皇帝的象徵,而今皇帝正在位,作者應當說有龍在天,不應當說在九泉地下。另外還有一首牡丹詩,在詩內作者歎造物之巧,能創造出牡丹種類如此之繁多。御史解釋此詩為諷刺新當政者能制定如此多之種種捐稅。《菊賦》的序言裡曾提到吃妃菊的苦種籽,御史認為作者是在直接諷刺全境百姓的貧窮,尤其是指朝廷對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識日」是諷刺科舉考生的淺陋無知,諷刺考生不通儒學,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經新義》里對經書的注釋。
一首又一首詩嘅審判![]()
經歷嘅時間好長,亦都係咁先分到真朋友
杭州嘅父老百姓求神明保佑東坡
朝中嘅范鎮、張方平寫信求皇帝
甚至王安石嘅弟弟王安禮都話:
「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語罪人」
太皇太后死前講:唔好再屈東坡啦!![]()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話說,東坡同佢大仔蘇邁約定用飯菜傳遞消息:
如果皇上唔殺佢,就送肉和蔬菜
如果皇上要殺佢,就改送魚,不送肉和蔬菜
但係有一日蘇邁唔得閒,就決定叫朋友叫飯
點知佢朋友竟然整左條糖醋魚比東坡![]()
東坡一見到就嚇到流哂馬尿![]()
獄卒本身都好同情佢,就問明原因
東坡就求佢,幫佢送兩首絕筆詩比子由
其中呢一首詩好簡單
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品味東坡死前嘅真情
最後皇帝決定:
蘇東坡貶往黃州,官位降低
充團練副使,但不准擅離該地區,無權簽署公文
係牢獄經過一百零三日,東坡終於重見光明
而經過呢件事,去到黃州嘅苦困
從此改變東坡嘅人生態度
真係無限解讀,痴線
有D似文革
無計,古時資訊唔流通,一般人所了解到嘅都係官方所發佈,佢話乜就乜
荒野無人:由黃州走向陌生的遠方
細讀東坡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因為誰都知道蘇東坡這個樂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復一日的應酬,連篇累牘的唱和,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內容,他一半是為朋友們活著。但是,一旦出事,朋友們不僅不來信,而且也不回信了。……總而言之,原來的世界已在身邊轟然消失,於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跡於樵夫漁民間不被人認識。本來這很可能換來輕鬆,但他又覺得遠處仍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自己,他暫時還感覺不到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詩文仍有極溫暖的回應,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余秋雨
噢,樓主要開始講長恨此生非我有
荒野無人:由黃州走向陌生的遠方
細讀東坡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因為誰都知道蘇東坡這個樂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復一日的應酬,連篇累牘的唱和,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內容,他一半是為朋友們活著。但是,一旦出事,朋友們不僅不來信,而且也不回信了。……總而言之,原來的世界已在身邊轟然消失,於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跡於樵夫漁民間不被人認識。本來這很可能換來輕鬆,但他又覺得遠處仍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自己,他暫時還感覺不到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詩文仍有極溫暖的回應,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余秋雨
正文第二十二章
東坡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讀呢首詞,總會令我諗起魯迅嘅句子:![]()
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於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東坡初到黃州,居住係定慧院
身邊嘅朋友四散,人生到了最冷落嘅時節
昔日文人名士嘅一呼百應,只餘下蕭索寒風![]()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漏斷:漏,古人計時嘅漏壺,代指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即隱居
上半片以景抒情,深刻咁繪畫東坡寂寞嘅心境
東坡深夜無眠,係陌生嘅定慧院散步
「缺月」、「疏桐」,以「掛」作連繫
其實詞人嘅孤苦之心何嘗唔係掛連係以上景物呢?![]()
因此當計時結束,一切嘅聲音都消散
東坡說「人初靜」,靜嘅唔止係他人,亦都係講緊自己
當除去外界所有嘅干擾,東坡先能夠不再懼怕
心靈回歸平靜,先再有心情細看眼前景物![]()
「幽人」嘅出現,可以推斷係東坡自喻
但係一個「誰」字,似乎又令呢首詞增加唔同嘅解讀![]()
東坡係到問:
邊個見到我孤獨往來嘅身影呢?
我地不妨代入東坡初貶黃州嘅心態想像
「誰」,會唔會係講緊以前關注東坡嘅人呢?![]()
東坡係咪係到向世界問緊,你地係咪已經唔再睇到我啦?
「獨往來」,東坡意識到昔日熟稔嘅世界一去不復返![]()
由此生出「縹緲孤鴻影」之奇句,係一個超遠嘅鏡頭
孤單嘅鴻鳥,似乎係比起「幽人」更遠嘅地方
係「縹緲」嘅模糊不清嘅景物,再細心注視都係睇得唔清楚
由昔日熟稔嘅世界脫落,走向獨單陌生嘅次元
一切都係不能確定,真係「孤鴻」?![]()
或者只係一個「影」子罷了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省:知曉
下半片進一步刻劃詞人走入陌生世界嘅心境
「驚起」打破靜夜獨處嘅無聲狀態
東坡當然仲未可以忘懷昔日種種嘅熱鬧歡樂啦
難免會「回頭」,但滿目皆是「恨」
東坡嘅悔恨不滿,緊係無人知曉啦![]()
對朝中小人對烏臺詩案,佢根本唔可以再講半句呀!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呢一句都算係東坡詞入面嘅名句![]()
東坡係到已經走入「縹緲孤鴻影」陌生嘅遠方
因此詞人以「鳥」自況,呢到嘅「不肯」唔係自願
而係「揀盡寒枝」仍然無一合適![]()
其實呢首詞最後一句有兩個版本:
1.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2.揀盡寒枝不肯棲,楓落吳江冷
直白嘅「寂寞」,含蓄嘅「楓落」,各有妙處![]()
同樣以景作結,彷彿係東坡仍然仲未適應遠方嘅冷清
世人常稱東坡豁達,但卻不知東坡之能如此,必先經過一大困境
而呢首詞,不妨視作東坡一生一大轉折嘅心境呈現![]()
另外亦都可以問吓自己:
兩個版本,你又鍾意邊一句結尾呢?
巴打呢首講得好精彩!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寫得好獨來獨往嘅味道,
好似雖千萬人,吾往矣咁!
荒野無人:由黃州走向陌生的遠方
細讀東坡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因為誰都知道蘇東坡這個樂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復一日的應酬,連篇累牘的唱和,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內容,他一半是為朋友們活著。但是,一旦出事,朋友們不僅不來信,而且也不回信了。……總而言之,原來的世界已在身邊轟然消失,於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跡於樵夫漁民間不被人認識。本來這很可能換來輕鬆,但他又覺得遠處仍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自己,他暫時還感覺不到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詩文仍有極溫暖的回應,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余秋雨
正文第二十二章
東坡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讀呢首詞,總會令我諗起魯迅嘅句子:![]()
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於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東坡初到黃州,居住係定慧院
身邊嘅朋友四散,人生到了最冷落嘅時節
昔日文人名士嘅一呼百應,只餘下蕭索寒風![]()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漏斷:漏,古人計時嘅漏壺,代指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即隱居
上半片以景抒情,深刻咁繪畫東坡寂寞嘅心境
東坡深夜無眠,係陌生嘅定慧院散步
「缺月」、「疏桐」,以「掛」作連繫
其實詞人嘅孤苦之心何嘗唔係掛連係以上景物呢?![]()
因此當計時結束,一切嘅聲音都消散
東坡說「人初靜」,靜嘅唔止係他人,亦都係講緊自己
當除去外界所有嘅干擾,東坡先能夠不再懼怕
心靈回歸平靜,先再有心情細看眼前景物![]()
「幽人」嘅出現,可以推斷係東坡自喻
但係一個「誰」字,似乎又令呢首詞增加唔同嘅解讀![]()
東坡係到問:
邊個見到我孤獨往來嘅身影呢?
我地不妨代入東坡初貶黃州嘅心態想像
「誰」,會唔會係講緊以前關注東坡嘅人呢?![]()
東坡係咪係到向世界問緊,你地係咪已經唔再睇到我啦?
「獨往來」,東坡意識到昔日熟稔嘅世界一去不復返![]()
由此生出「縹緲孤鴻影」之奇句,係一個超遠嘅鏡頭
孤單嘅鴻鳥,似乎係比起「幽人」更遠嘅地方
係「縹緲」嘅模糊不清嘅景物,再細心注視都係睇得唔清楚
由昔日熟稔嘅世界脫落,走向獨單陌生嘅次元
一切都係不能確定,真係「孤鴻」?![]()
或者只係一個「影」子罷了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省:知曉
下半片進一步刻劃詞人走入陌生世界嘅心境
「驚起」打破靜夜獨處嘅無聲狀態
東坡當然仲未可以忘懷昔日種種嘅熱鬧歡樂啦
難免會「回頭」,但滿目皆是「恨」
東坡嘅悔恨不滿,緊係無人知曉啦![]()
對朝中小人對烏臺詩案,佢根本唔可以再講半句呀!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呢一句都算係東坡詞入面嘅名句![]()
東坡係到已經走入「縹緲孤鴻影」陌生嘅遠方
因此詞人以「鳥」自況,呢到嘅「不肯」唔係自願
而係「揀盡寒枝」仍然無一合適![]()
其實呢首詞最後一句有兩個版本:
1.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2.揀盡寒枝不肯棲,楓落吳江冷
直白嘅「寂寞」,含蓄嘅「楓落」,各有妙處![]()
同樣以景作結,彷彿係東坡仍然仲未適應遠方嘅冷清
世人常稱東坡豁達,但卻不知東坡之能如此,必先經過一大困境
而呢首詞,不妨視作東坡一生一大轉折嘅心境呈現![]()
另外亦都可以問吓自己:
兩個版本,你又鍾意邊一句結尾呢?
巴打呢首講得好精彩!
出盡奶力寫架
揀盡寒枝不肯棲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寫得好獨來獨往嘅味道,
好似雖千萬人,吾往矣咁!
巴打鍾意最後邊句?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寫得好獨來獨往嘅味道,
好似雖千萬人,吾往矣咁!
巴打鍾意最後邊句?
寂寞好似更加貼近成首詞嘅意境?
東坡係揚州渡江果陣,曾經計劃跳河自殺
我地可以想像,佢陷入一種巨大嘅落差![]()
前一刻都仲係一個充滿前途嘅文人
下一刻居然變做連自己犯咩罪都唔知係犯人
東坡唔知自己會唔會連累自己屋企人、朋友![]()
係呢一刻,佢曾經自豪嘅文學,變成佢受難嘅原因
以藝術入罪,以政治審判藝術,令人悲嘆![]()
控告者、審判者都係憎恨東坡嘅人![]()
東坡自然百口莫辯,係牢房入面飽受侮辱同折磨
案卷記錄經常出現嘅句子:
「逐次隱諱,不說情實,再勘方招。」
佢知道,唯有嘅解脫嘅方法,就係認罪![]()
林語堂《蘇東坡傳》:
對蘇東坡的指控,有的十分牽強。最有趣的指控中,有一條是寫兩株老柏的七律。詩里說柏樹「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這兩句詩認為是對皇帝大不敬,因為龍是皇帝的象徵,而今皇帝正在位,作者應當說有龍在天,不應當說在九泉地下。另外還有一首牡丹詩,在詩內作者歎造物之巧,能創造出牡丹種類如此之繁多。御史解釋此詩為諷刺新當政者能制定如此多之種種捐稅。《菊賦》的序言裡曾提到吃妃菊的苦種籽,御史認為作者是在直接諷刺全境百姓的貧窮,尤其是指朝廷對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識日」是諷刺科舉考生的淺陋無知,諷刺考生不通儒學,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經新義》里對經書的注釋。
一首又一首詩嘅審判![]()
經歷嘅時間好長,亦都係咁先分到真朋友
杭州嘅父老百姓求神明保佑東坡
朝中嘅范鎮、張方平寫信求皇帝
甚至王安石嘅弟弟王安禮都話:
「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語罪人」
太皇太后死前講:唔好再屈東坡啦!![]()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話說,東坡同佢大仔蘇邁約定用飯菜傳遞消息:
如果皇上唔殺佢,就送肉和蔬菜
如果皇上要殺佢,就改送魚,不送肉和蔬菜
但係有一日蘇邁唔得閒,就決定叫朋友叫飯
點知佢朋友竟然整左條糖醋魚比東坡![]()
東坡一見到就嚇到流哂馬尿![]()
獄卒本身都好同情佢,就問明原因
東坡就求佢,幫佢送兩首絕筆詩比子由
其中呢一首詩好簡單
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品味東坡死前嘅真情
最後皇帝決定:
蘇東坡貶往黃州,官位降低
充團練副使,但不准擅離該地區,無權簽署公文
係牢獄經過一百零三日,東坡終於重見光明
而經過呢件事,去到黃州嘅苦困
從此改變東坡嘅人生態度
東坡係揚州渡江果陣,曾經計劃跳河自殺
我地可以想像,佢陷入一種巨大嘅落差![]()
前一刻都仲係一個充滿前途嘅文人
下一刻居然變做連自己犯咩罪都唔知係犯人
東坡唔知自己會唔會連累自己屋企人、朋友![]()
係呢一刻,佢曾經自豪嘅文學,變成佢受難嘅原因
以藝術入罪,以政治審判藝術,令人悲嘆![]()
控告者、審判者都係憎恨東坡嘅人![]()
東坡自然百口莫辯,係牢房入面飽受侮辱同折磨
案卷記錄經常出現嘅句子:
「逐次隱諱,不說情實,再勘方招。」
佢知道,唯有嘅解脫嘅方法,就係認罪![]()
林語堂《蘇東坡傳》:
對蘇東坡的指控,有的十分牽強。最有趣的指控中,有一條是寫兩株老柏的七律。詩里說柏樹「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這兩句詩認為是對皇帝大不敬,因為龍是皇帝的象徵,而今皇帝正在位,作者應當說有龍在天,不應當說在九泉地下。另外還有一首牡丹詩,在詩內作者歎造物之巧,能創造出牡丹種類如此之繁多。御史解釋此詩為諷刺新當政者能制定如此多之種種捐稅。《菊賦》的序言裡曾提到吃妃菊的苦種籽,御史認為作者是在直接諷刺全境百姓的貧窮,尤其是指朝廷對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識日」是諷刺科舉考生的淺陋無知,諷刺考生不通儒學,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經新義》里對經書的注釋。
一首又一首詩嘅審判![]()
經歷嘅時間好長,亦都係咁先分到真朋友
杭州嘅父老百姓求神明保佑東坡
朝中嘅范鎮、張方平寫信求皇帝
甚至王安石嘅弟弟王安禮都話:
「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語罪人」
太皇太后死前講:唔好再屈東坡啦!![]()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話說,東坡同佢大仔蘇邁約定用飯菜傳遞消息:
如果皇上唔殺佢,就送肉和蔬菜
如果皇上要殺佢,就改送魚,不送肉和蔬菜
但係有一日蘇邁唔得閒,就決定叫朋友叫飯
點知佢朋友竟然整左條糖醋魚比東坡![]()
東坡一見到就嚇到流哂馬尿![]()
獄卒本身都好同情佢,就問明原因
東坡就求佢,幫佢送兩首絕筆詩比子由
其中呢一首詩好簡單
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品味東坡死前嘅真情
最後皇帝決定:
蘇東坡貶往黃州,官位降低
充團練副使,但不准擅離該地區,無權簽署公文
係牢獄經過一百零三日,東坡終於重見光明
而經過呢件事,去到黃州嘅苦困
從此改變東坡嘅人生態度
東玻以為自己就死,咪嚇到瀨尿?
個人鐘意柳永,李清照
樓主好高質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寫得好獨來獨往嘅味道,
好似雖千萬人,吾往矣咁!
巴打鍾意最後邊句?
寂寞好似更加貼近成首詞嘅意境?
呢個亦都係歷代詞評家嘅諗法黎![]()
不過寂寞二字,道破一切,反而令回味嘅空間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