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齊讀吓宋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李清照

796 回覆
726 Like 12 Dislike
2018-04-17 20:53:47
唐、宋初都係例外
宋中後期,禮法開始收窄
一定程度上同宋明理學都有關係
特別係對貞操嘅觀念,道德壓力好大
好快講到李清照再嫁件事
就知道就連李清照都受世人輕視……
2018-04-18 10:08:39
其實而家好少人玩啦
時代唔同,中文系都未必識
不過其實唔叫好難掌握基本嘅規則
得閒確是幾好玩,訓練好多嘢
音韻、用字、詞性、文化...
2018-04-18 21:23:54
探長不如出題畀大家玩下?
2018-04-19 20:00:37

等放長假開返個Post黎玩
我都好耐無創作古典文學啦!
2018-04-20 18:44:04

突破詩詞界限!李清照詞創作之轉折
並讀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然而细讀李清照這首《鷓鴣天》,卻仍然「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地感受到新鲜之處。這就啟示我們:這首出自女詞人晚期之手的詞中,蘊藏着豐富的思想内蕴和獨特的藝術美感——而這兩者,又都通過詞中抒情形象的多側面来表現出的。拿現今小说理論来講,就是塑造了一個由多重性格所组合而成的複合的抒情形象(也即作者的自我形象)。但是,李清照卻又非一個普通的思婦或怨女可比——她更是一個才女、甚至是一個巾幗鬚眉!因此我们便在女性作者的形象之外,又看到了某種程度的士大夫相(或者也可说是:嗅到了某種程度的士大夫气息)。我们知道,李清照其人,雖然身為婦人,然而卻又具有着一般女性、甚至是普通男子都不能企及的志向和才華,這就使她的詞作在柔情之中還流露了騷人墨客式的雅趣。
——楊海明



正文第十九篇

我地曾經讀過李清照嘅〈詞論〉
佢提出詞「別是一家」,主張音樂、內容嘅獨特
所以我地會見到李清照將詩、詞內容二分
即喺話,佢會以詩寫出家國感受
而詞即為非政教內容嘅作品

〈詞論〉係李清照早期對詞嘅睇法
一個咁長命咁創作力嘅文學家,又點會一成不變?
文學家取材於人生,文學世界同現場世界本喺「對話」關係
當李清照眼見北方故土淪陷,當然會影響到佢嘅詞作
去咗呢個地步,詩、詞之分似乎已經喺佢手跨越昔日嘅界限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樽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李清照南渡之後,有呢種隱含家國悲痛嘅詞作出現
與其話詞人好刻意咁寫出呢種作品
不如話呢種家國之悲,已經係深深咁刻喺詞人血肉之中
無時無刻,都潛伏係佢原本以詞作抒發嘅感情

上半片之「寒」,拈出全詞境況
日光本喺暖和,詞人反而覺得好凍
甚至係李清照眼中,呢種寒冷之光係動態嘅
漸漸爬「上」,蔓延至「瑣窗」

咁凍嘅天氣,連外面嘅「梧桐」樹都應該頂唔順啦?
以文學之心,感受外界之物
文學家本來不求理性,卻能以一心改變萬物
「應恨夜來霜」,正喺詞人嘅恨!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酒宴之後,詞人更喜飲苦荼
「團茶」即係宋代嘅貴重茶餅,要磨粉再沖
訓前再點「瑞腦」香,好似好享受咁
但呢種種行為,都反映咗詞人嘅孤苦
宴會熱鬧之後,得返自己一個獨守空房
好似好嘆,其實正如茶一樣充滿苦澀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樽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下半片講秋盡,即係冬即將來臨
「仲宜」係建安七子之一,文學家王粲
王粲嘅作品,成日講思鄉之情
「懷遠」,即係懷念遠方嘅故鄉
詞人借此自喻,「更淒涼」
北方故土,應該呢世都返唔到去啦……

結句故作超脫,喺到話:
既然世事無得改變,不如求其買醉啦
唔好辜負東籬嘅黃菊,開得咁靚
睇落好似好正常,但「東籬」有典故有秘密

陶淵明詩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連接全詞「東籬」即有借醉隱世之意
而且又令人諗起佢以前寫嘅: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呢首小詞好簡單,唔需要特別解釋
上半片講一早起身嘅「心情好」
不過開始慢慢出現「寒」、「殘」嘅字眼
似乎呢種咁開心嘅心情,只係好短暫
甚至只係啱啱訓醒嘅錯覺咋!

下半片就好直白咁表達思鄉之苦
邊到先係我嘅故鄉?
除咗飲醉,莫本忘記唔到自己家國之根
訓覺點吓「沈水」香
連支香都燒盡咗,但詞人仲係醉緊

表層黎講,係詞人酒醉
但我地都知飲酒,好少可單純咁飲
更深入追問,點解李清照飲到好似酒精中毒咁?
喺因為除咗長醉,除咗不斷麻木自己
佢根本忘記唔到家國故鄉,無時無刻都想返去

詩、詞之間嘅界限係死
但做為有才華有人生經驗嘅文學家
又豈能單以死法局限活人呢?
李清照突破咗自己昔日〈詞論〉之說
正係表示咗佢係一位不斷改變嘅大詞人
2018-04-21 15:11:21

慢慢睇
2018-04-21 15:21:08
講起
我自己都覺得余英時(重有佢徒弟王汎森)似乎都太重視「專業知識份子(知識人)」依個概念
口講話唔要帝王師 實際上都係想「象牙旗式既知識份子」(學者)指導社會
以前覺得係好吸引 而家真係麻麻了
(李歐梵就覺得知識份子邊緣化咪邊緣化囉,唔好成日睇得自己咁重要-----講得好,雖然佢實際上都係有類似諗法)
2018-04-21 15:39:48
口講話唔要帝王師 實際上都係想「象牙式既知識份子」(學者)指導社會
2018-04-21 21:46:37
中西方傳統都係話知識分子要領導群眾
中國由孔子開始嘅「士志於道」
西方有柏拉圖講嘅「理想國」
我諗呢種影響至今不絕,不過時代確係唔同
解構、後現代等思潮,權威飽受質疑
加埋資本主義,商家更佔重要
更加唔好講科學壓倒人文嘅大主流

咁當作為文科仔,余英時講法係好浪漫
亦都上接當年新儒家南下喺香港嘅志向
但反思嘅係,唔係話知識分子無用
而係各種知識分子,都有其用處,唔需要吹得太大
知識分子嘅定義早應該隨時轉變

與其話知識分子邊緣化
不如話某一類知識分子無咁受重視
學者影響學圈都充滿阻力
更何況要影響到社會,可能當下做嘅事
要隔十年以上先有效果
了解返自己位置做嘅事先係最緊要
2018-04-22 00:29:58
講得好 依度想略略發揮兩點:

1.西方知識分子固然自古希臘起,但基督教的傳統其實都好重要
其中一點係:對社區、社會事業既關心。依點中國的確係不如的
係西方,教會的力量真係可以伸延到每一個鄉鎮,關心人的靈魂同生活
(西羅馬崩潰時,西部教會有份領導、恢復農業)
(當時,有時教士的水準參差不齊,好似流行小說諷刺咁,但大體黎說都係功大於過)
就算係貴族,睇奧斯丁小說,係英國似乎亦有過時過節探訪貧苦大眾的傳統

但古代中國真係缺乏類似的傳統
之前睇劉子健先生的〈劉宰和賑饑〉,古代中國的地方政府無資源又無辦法關心地方事務
往往只得極少數突出的鄉坤承擔社會事業 而且因各種原因 並無形成持之有恆的組織
就算係明代講學 聲勢係大 但似佈道會多過社區實務
(好似文化咁,胡適都講過西方有幾間近千年既大學,相比之下中國一間都無.知識學術想承傳根本唔容易)
(依種亦係點解古代宗族社會咁強既原因:核心文化同社區的聯繫畢竟係唔夠,形成唔到有效、延續的組織,惟有靠血緣幫忙了)
(我有個小印象:似乎就算到五四前後,知識份子對社會事業仍係唔夠關心,淨係去搞運動、搞演講。反而係左派捉緊D。但依點只流於印象,未來如有機會或可試去研究)
今日社會較以往富裕,社會事業未必係救苦救難,定位可以大大不同,但仍要有人Keep住做
例如普及文藝學術 實在係大德呀

2.
解構、後現代等思潮,權威飽受質疑
加埋資本主義,商家更佔重要
更加唔好講科學壓倒人文嘅大主流
----
我對「人文」其實無咁悲觀 或者話 上面幾個「大趨勢」 實際上未必咁「可怕」
當今世界的平均文化、生活水平係前所未有地高 (且看全球識字率的增長或絕對赤貧人數的減少)
資訊又發達
當個人亦接受到同等、接近的知識時 佢會唔會仍然遵從權威 哪怕係人文方面的「權威」呢?
(例如,我係愈讀書,先愈明白余先生等傳統說法的局限)
而好多頂尖科學家本身都係一定的人文功底
西方例子愛因斯坦,東方如楊振寧 (有幾多文科人真係讀通康德或孟子?)
(當然,現代學科分工更細,文理分歧可能會更大)
此外,商業發展未必真係妨礙人文的
試問沒有資本,又何來《卧虎藏龍》、《刺客聶隱娘》?
2018-04-22 19:22:07
巴打講得好,點出咗中西不同之處
最明顯真係西方宗教力量
中國古代至今,其實都唔可以話有宗教傳統
有人話儒家係宗教啦,但不符西方定義
近代都有中國儒門學者希望提倡儒教
但連余英時都話,無咩可能
世代唔同,宗教嘅力量已經不復昔日

中國社區工作,似交返比地方官
所以地方官係父母官,照顧當下居民
好似東坡就係好好嘅例子,好受歡迎
又整埋醫院,好多基建咁
五四前後知識分子要救國,要思想革命
社會大部份嘅人正係佢地要打低嘅舊勢力
五四比較偏重知識分子嘅年青人
救救小孩,相信未來係後生仔,而非全部人

我其實對「人文」都唔悲觀
只係點出成個大主流,出現「人文焦慮」
人文學科積極咁將自己「科學」客觀研究
到今日人文學院資源往往分配得最少
但正因為咁,由呢個大主流產生嘅問題
好似物質滿足之外嘅精神需求
反而突出咗「人文」嘅意義
2018-04-22 21:37:05
簡單講下,係由教育史抄返黎的觀點:

唐宋以後 中國古代教育的趨勢係
官方學校長期不振(某部份原因係要供養學生 成本太高 其次係受科舉影響 制度無法為畢業生安排合適出路)
要依賴私人教育
如親族之間的家學、宗族的族學、地方教育家(宿儒)自發講學
且傳授的知識以科舉為主
(成日話中國的技藝、知識成日搞到好似不傳之秘,某程度就係缺乏穩定的組織,知識只能不穩定的方式傳播)

值得一提的係「書院」制度
起於唐代 到南宋由朱子發揚光大 (無錯 朱子係中國教育史上亦係貢獻極大的人物)
係一種半官方(有朝廷支持,但由士人主導)、學術先於科舉的教育機關
但經濟、藏書、師資來源唔穩定,難以長久維持
到明清後更有科舉化的趨勢
(題外話:中國的文獻主要係靠中央同私人保存、傳播,相比西方大學仍唔算穩定)

相比之下,西方中世紀大學固然有法律醫學的賺錢科,但主要仍屬非功利的貴族教育
而且能由11世紀維持至今 依種知識的連續性實係科學得以發展的關鍵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medieval_universities
(反觀中國,例如宋元於數學成就可觀,但一入明朝竟然可以幾近失傳,到清朝人先掘返出黎,而當時西學已遙遠領先了
但唔止數學,明朝人學術出左名差,連經史之學都頗為不振。至於點解有咁既轉折,則有待知識史進一步的研究)
2018-04-23 12:24:13
I am back
2018-04-23 15:48:14
Welcome back
慢慢追
2018-04-23 16:13:09
2018-04-24 22:32:28
好似李商隱都有鷓鴣天?
2018-04-25 20:19:45
應該無,李無寫詞
不過李商隱有首無題詩
比另一個詞人用咗係佢首詞作

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

宋代:宋祁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2018-04-26 00:06:35
最近好忙
睇得好慢
2018-04-26 00:08:36
留名支持你哋討論
由第一頁開始睇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