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講呢 二戰前讀到小學畢業都要有多少家底
黎彼得二戰後出世嘅人 都冇錢讀完小學 要出來做嘢幫補屋企
正如我上邊提到嘅 由廣州一口通商培植咗個買辦階級出來開始 到中日戰爭前 粵人精英階層基本上係兩條路線鬥爭 買辦階級緊貼英美等外商嘅西化路線(陳廉伯呢d番書仔香港做生意嘅親英多d 陳炯明陳濟棠呢d廣東本土出身可能少d 但都明白英國人嘅香港係資金、技術嘅輸入地,同資金、人身嘅保險地) 同妄想逐鹿中國嘅路線(梁啟超孫中山胡漢民呢d搏命爭中國政府主導權) 當然呢兩條路線應該有一樣共同底線嘅 就係廣東政局要由廣東人控制
喺香港 1930s 英國人嘅教育開支並唔高 官校有限 而且應該得中文科而冇中史科 而且以文言文多 白話文少。私校情況應該更加嚴重,因為私校更加近似私塾。
唔只香港 廣東都係噉。我記得之前睇過資料 話當時廣東嘅國語教育偏離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嘅指引,用太多文言文,上課唔用國語用粵語(粵語教學呢個現象,喺廣州要到1990s尾先徹底滅亡,喺廣州以外可能係2010s。
)
二戰後香港嘅問題我認為就係
買辦階級為代表嘅嗰一派粵人精英 成個階級好似畀人斬咗頭噉(戰後人物 我諗就係得簡悅強張奧偉鄧蓮如鍾士元呢d)
九成以上人口都係變成國民黨餘孽同親共兩派喺香港鬥 兩邊都係大中華膠
而我認為 除咗二戰同內戰影響嘅大環境
造成大中華膠氾濫嘅原因係英國人大幅擴展嘅公立中小學
人人有書讀 人人讀中文科中史科 而英國人又唔care 唔似日本人刻意推皇民化
噉學校梗係淪為國共兩派嘅地盤laa
買辦階級同基層向來係脫節嘅 因為佢哋d人實際上係香蕉人 自細讀番書 等於李光耀
二戰前放任基層自由發展冇大問題 因為矛盾未激化
二戰後公立教育將成個社會納入同一套教育制度 中文教育一嘢覆蓋90%人口 以前私塾先生、華人私校從來未試過噉嘅成功
而且二戰後同二戰前有一個大分別 就係買辦階級背後實質係為數唔少嘅廣東地主、商人階級,佢哋畀共產黨對冧晒。香港嘅華人,戰前實際上係廣東社會嘅延伸,戰後至少80%係原子化嘅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