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方位淪陷實例總合6(盡量每日更新)

1001 回覆
32 Like 2 Dislike
2021-08-26 21:19:51
香港文匯報訊(娛樂組)針對網上「飯圈」出現不良粉絲文化問題影響青少年身心,中央網信辦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而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也針對個別網絡綜藝節目片面追逐商業利益、過度娛樂化炒作、傳播畸形偶像文化等突出問題,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排查整治。

「飯圈」是粉絲群體因追逐同一偶像而結成的網絡社群,經理人公司則利用「飯圈」力量效仿日韓打造出新型藝人。以往粉絲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在追星活動上,大多是個人行為,但發展到現在,追星已經完成了體系化、團隊化甚至職業化,而粉絲群競爭讓商家嘗到甜頭就變本加厲「經營」。這種風氣在香港雖然不嚴重,但某一團隊組合正在效法這模式,香港藝人對整治不良粉絲文化問題有不同想法,但共通點是樂見粉絲支持自己,但要量力而為,不要盲目花錢追星。
2021-08-26 21:20:15
李家超:立法會議員鄭松泰即時喪失議席
2021-08-26 21:20:27
國務院准粵港澳承辦2025年全運會 三地自籌經費

國務院表示,同意廣東、香港及澳門,承辦2025年全運會。國務院向國家體育總局、財政部及港澳辦指,粵港澳三地政府會自行籌組籌備和舉辦全運會的經費,而中央政府會提供一次過的定額補助。

國務院又指,三地要嚴格按照黨中央及國務院的規定,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堅持簡約、安全和精彩的辦賽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設施,嚴格管理預算,節約成本,控制規模,以及做好防疫工作。

特區政府歡迎國務院決定 體育學者說開幕禮可於啟德體育園舉行

民政事務局表示歡迎,說2025年全運會的詳情要與廣東省和澳門特區政府商討。

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鍾伯光,亦歡迎2025年全運會在粵港澳三地舉辦,認為有助本港累積舉辦大型賽事經驗。他說到時啟德體育園經已啟用,可以考慮作為開幕禮舉行地點,足球、七人欖球可以考慮在香港大球場舉行,沙田城門河亦可以舉辦划艇、獨木舟賽事。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china/2406827
2021-08-26 21:20:39
鄭松泰被裁定當然委員無效 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席

資格審查委員會完成審查及確認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候選人資格的工作,身兼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宣布,已審查1498人的資格,當中兩人資格無效,包括立法會議員鄭松泰,他亦會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席,今日刊憲公布。

他又說,選舉事務處已向兩人發信,交代結果及原因。

李家超說,一般不公開不合資格人士身份,但由於有關人士是立法會議員,當局會有跟進,因此公開他的身份。他說,資審會審查鄭松泰的登記時,要求他就指明事情提供資料及解釋,在收到他的回覆後,資審會就他是否擁護基本法並效忠香港特區,尋求國安委意見,在收到國安委就鄭松泰不符合有關條件的審查意見書後,資審會裁定他登記無效。

李家超重申,資審會是落實愛國者治港的重要制度保障,不容許假扮擁護《基本法》並效忠特區的人,進入特區管治體制。他又說,審查時已參考法例中負面清單列出的行為,包括宣揚支持港獨自決等,考慮有關人士的言行、所寫書籍、過去文章、所提交的額外資料及解釋等,作綜合考慮及決定。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07704-20210826.htm
2021-08-26 21:20:53
立法會三讀通過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將有至少十八個月的準備期。 (8/26/10:05)
2021-08-26 21:21:08
2021-08-26 21:21:23
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 8 月全票通過有關《香港第六屆立法會繼續運作》議案,決定香港全體立法會議員延任一年。曾參選區議會但落敗的本土派人士沈泰鋒,指政府沒有於 3 個月時限內進行選舉,但卻令議員自動「二次當選」,違反《基本法》,並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政府舉行換屆選舉。法官周家明今頒布裁決,指申請人的各項理據,對法律及事實理解均屬錯誤,故駁回申請。法官又引述終審庭黎智英案例指,香港法院不可對人大常委會所‍作決定,作憲法覆核。

申請人於入稟狀指,行政長官已於 2020 年 7 月 18 日解散第‍六‍屆立法會。但法官認為其說法是基於混淆第會期中‍止及解散日期,並指相關中止日期已於同年 8 月 14 日撤銷。另外,雖然第六屆立法會解散日期原定為 2020 ‍年 9 月 30 日,但按人大常委會決定,該日‍期已延後不少於一年,直至第七屆立法會任期開始為‍止。

至於申請人指政府違反《基本法》第 68 及 69 條,沒有於立法會解散後 3 個月内舉行選舉,以選‍出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法官指,《基本法》並無訂明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時間。由於人大決定立法會議員延任一年,故根據相關條例舉行換屆選舉的責任並未產生。再者,因行政長官從未根據《基‍本‍法》將第六屆立法會解散,故該條例第 7 條並不‍適‍用。

法官又指,申‍請‍人並無試圖質疑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否合法或合憲,但曾於 2021 年 4 月 7 日誓章提出質疑。法官指根據終審法院黎智英案等案例,香港法院不可對人大常委會決定作憲法覆核,故此法庭會以第六屆立法會任‍期自 2020 年 9 月 30 日起合法地延長不少於一年為基礎考慮申請。

法官續指,申請人指答辯人已自動「二‍次當選」為立法會議員説法並不正確,指他們並無「再當選」為立法會議員,因他們任期已依據人大常委會決‍定而延長。法官最終指基於上述理由,認為司法覆核申請並無合理可‍爭‍辯之處,亦無實際的勝訴機會故駁回,並根據終審法院案例,不作任何訟‍費命令。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ourt/%E6%9C%AC%E5%9C%9F%E6%B4%BE%E7%94%B3%E8%A6%86%E6%A0%B8%E6%8C%91%E6%88%B0%E7%AB%8B%E6%B3%95%E6%9C%83%E8%AD%B0%E5%93%A1%E5%BB%B6%E4%BB%BB-%E9%AB%98%E9%99%A2%E9%A7%81%E5%9B%9E-%E5%AE%98%E6%B3%95%E9%99%A2%E4%B8%8D%E5%8F%AF%E8%A6%86%E6%A0%B8%E4%BA%BA%E5%A4%A7%E5%B8%B8%E5%A7%94%E6%B1%BA%E5%AE%9A
2021-08-26 21:21:36
立法會以37票贊成、1票反對,三讀通過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落實垃圾徵費。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當局會設立以18個月為基礎的準備期,亦會免費向市民派發指定垃圾袋。法例生效之後首半年,執法人員會以警告為主,針對嚴重及屢勸不改的個案才會檢控,當局會審視情況,再決定法例生效日期。

修例獲建制派議員支持,不過議員仍希望當局做好配套工作。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認為,徵費達不到減廢原意。他以廚餘作為例子,指出本港每日能處理500噸廚餘,但全港工商、家居每日約有3000多噸廚餘,認為應該要做好減廢、回收等工作。他建議可以提供經濟透因,讓食肆投放資源做好分類、廚餘等,比強行徵費更有效。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住在「三無大廈」的居民、基層市民、飲食業界亦對「垃圾徵費」有所擔憂,贊成設有18個月準備期。她又強調鼓勵減廢不能只靠徵費,要加大力度宣傳。

黃錦星表示,會增加與生產商、企業等溝通,商討如何減少包裝,舉例指超市可以考慮「裸賣」,希望透過「垃圾徵費」推動商界轉型,又強調若包裝物料能回收,相關物料將不用收費。
2021-08-26 21:22:01
「最好就係大家唔開學,如果要講到咁。你係咪想話畀香港市民聽,你個電台覺得呢啲係最好架呢。乜都唔好做囉,大家唔返工,嗰時唔係病死,係餓死。大家唔出去買餸,大家唔做工,係咪?」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再度提出,強制全港教職員打針,否則須停薪停職。他今早被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主持質疑接種疫苗是否可防止病毒感染時,作出以上回應。
政府要求全港教職員 9 月開學前接種 COVID-19 疫苗,否則需要在公餘時間自費檢測。張宇人認為,教職員有責任保障與保護學生,個人利益不應凌駕專業,如果教職員因個人理由選擇不打針,就應該留在家中不要出糧。

原文: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5%BC%B5%E5%AE%87%E4%BA%BA%E6%95%99%E8%81%B7%E5%B8%AB%E5%93%A1%E4%B8%8D%E6%89%93%E9%87%9D%E6%87%89%E7%95%99%E5%AE%B6%E4%B8%8D%E5%87%BA%E7%B3%A7-%E5%80%8B%E4%BA%BA%E5%88%A9%E7%9B%8A%E4%B8%8D%E6%87%89%E5%87%8C%E9%A7%95%E5%B0%88%E6%A5%AD%E5%AD%B8%E7%94%9F%E5%88%A9%E7%9B%8A
2021-08-26 21:22:20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日前在一個學生論壇上回應近日政局,曾經引述坊間評論認為目前矯枉過正,隨即引起激進左派批評。工聯會秘書長吳秋北今日撰文批鬥曾鈺成,指曾鈺成與公民黨梁家傑同場,搭台唱戲美化反對派、為他們「吊喪」,並翻曾鈺成舊賬,引述坊間評論開明建制為民主派「補位」:「這個已經不是『開明』『溫和』與否的問題,而是徹徹底底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帶風黨!」

吳秋北在《香港》01撰文,一開始不點名引述曾鈺成的言論,但越寫越露骨,直接質疑曾鈺成與民主派關係,「令人生疑之事由來已久」,包括「前立法會主席任期內」縱容拉布,所謂「與反對派惺惺相惜」;2014年曾鈺成被攝得與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民主黨李柱銘等私下會面,及2019年走入理工大學校園「陪同暴徒離開」,事後認為政府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聚焦調查7.21及8.31等事件。

吳秋北在文中不點名批評曾鈺成與梁家傑同台,「好好的論壇不去協助研究解決香港問題,反而搭台唱戲美化所謂的『反對派』,為他們吊喪,用意何在?」他又不點名質疑,民陣等死心不息,曾鈺成卻稱現時「矯枉過正」,形容「現在不把反中亂港份子連根拔起,更待何時?」吳更扣帽子說,有人欲將國安法束之高閣,反問:「不怕他們口中的「反對派」死灰復燃,再來一次黑暴顏色革命?」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44687/%E6%9B%BE%E9%88%BA%E6%88%90-%E5%90%B3%E7%A7%8B%E5%8C%97-44693/
2021-08-26 21:22:35
機電工程署前合約文員因不獲續約,去年8月底離職日於牛頭角總部大樓持刀傷人,以菜刀斬傷男同事,另外2名同事制止時亦告受傷,早前承認了1項蓄意傷人、1項傷人及1項管有攻擊性武器罪。案件今早於區域法院判刑,法官胡雅文指,接納精神科報告建議,認為被告案發出於偏狂型精神分裂症病發,故判處醫院令,判被告入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接受治療4個月,3罪刑期同期執行。

法官胡雅文判刑指本案罪行情節嚴重,幸好未危及性命或造成永久傷害,引述報告指被告患有偏狂型精神分裂症,案發時復發,考慮到被告已於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還柙1年接受治療,惟仍僅改善部分病情,故接納報告建議,判處被告4個月醫院令,繼續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接受治療,穩定精神狀態,以便更生,3罪刑期同期執行。
2021-08-26 21:22:51
【明報文章】扯開移民的話題,還有不少要講的。近日報章和電子傳媒滿載外地的樓盤廣告,英國和加拿大的物業最多,香港樓盤不知哪裏去了。港人心中不禁疑問:移民外國的港人真的這麼多?但不信還得要信,如果港人對外國物業沒有需求,哪會有這麼多外國樓盤廣告?

回歸後最多港人移民的一年
《明報》7月5日的港聞,就着《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年,專題報道港人移民外國的情况,標題是:「國安法一年 10萬港人遠走他方」。這10萬港人的數字,是從過去一年,港人出境和入境數字的相差得出來的。但港人出境後不回來,不一定代表移民,實際情况如何,還得深入探討。報道另一較確實的消息,是今年1月31日到3月,共有3.4萬港人持BNO申請移民(作為入籍途徑),簽證批出的有5600個。移民實情雖然有待確定,但過去一年,多了港人申請移民是不爭的事實,以「移民潮」來形容也不為過。

這次移民潮,多少港人會最終離開香港?看來很難有正式的統計。首先,香港居民中,大約有50、60萬人持有外國護照或居留權,他們可以隨時離開香港到外國定居,所以他們走了,也不算是移民。其次,港人到外地旅遊多不用簽證,可以隨時以遊客身分到外地,入境後才申請長期居留,最終能否成為移民,視乎當地的要求和限制。所以,現在把離開的港人歸類為移民,實在太早了。另外,每年都有幾萬名港人子女到外國讀書,他們畢業後會否申請在外國工作和居留,也難有統計數字。因此,這次移民潮最終有多少港人離去,現在無法預測,但應是回歸以來最多港人離開的一次。

天要下雨,誰也阻擋不了,港人既有出入境自由,要離開不應受到限制(除非被通緝)。有意見認為,移民的人既不願留下,可見他們並非愛國愛港,不用為他們離去而可惜。這種意見,筆者並不認同,因為離開的港人,自有他們不同的原因,與愛國愛港不一定扯上關係,正如上世紀80、90年代移民的港人,很多對香港仍有深厚感情。

面對這次移民潮,政府如遮遮掩掩不談此事,或提起時只會有負面評語,都不是認真處理問題的做法。如此態度,政府怎能明白這次移民潮的原委?怎能了解離去的港人有什麼想法?怎能遏止這次移民潮惡化下去?怎能減少這次移民潮對香港的衝擊和傷害?看遠一點,政府這種態度,只會令離去的港人,就算對香港仍有感情,也不想回流。

回歸前的移民潮是怎麼一回事?
另有意見認為,今次移民潮離開的港人,他們最終會後悔,因為他們不會找到一處比香港更好的地方,還引用回歸前的移民潮作為例子——當日離開的港人,很多不是離開後又回流香港嗎?講這些話的人,其實並不了解回歸前的移民情况——當日的移民潮,怎可與今天的移民潮相提並論?

回歸前的移民潮是怎麼一回事?上世紀80年代,筆者在明報讀者版寫了幾篇文章,談的正是當日的移民現象,以下輯錄其中幾段:

「香港人為什麼要移民?怕的是什麼?原因雖然不一而足,但如果說是怕在1997年後,特區政府不再容讓香港居民自由出入,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如果限制香港人申請移民外國……看來有能力移民的都雞飛狗走,免得做籠裏被困的雞,那時動彈不得,欲哭無淚。」

「香港中上階層人士……千方百計作出各種尋覓後路的安排,所付出有形和無形的犧牲,代價實在非常巨大。」

「移民潮所以形成,主要是香港人對中國政府過去和現在的政策缺乏信心,因此要解決問題,必須先把中國建設好,並落實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政策,而增加香港和內地彼此的了解也會有幫助。」

「無可否認,移民潮極難遏止,但香港600萬人口中,九成以上沒有辦法或不準備移民,故此,政府必須維繫他們對香港的信心,而關鍵是他們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並培養他們對香港這個地方多一點感情。」

30多年前寫的文章,令我有不少感觸,好像香港從來擺脫不了移民問題的困擾:戰後初期,為了逃避戰亂,大量難民從中國大陸逃來香港,之後1962年發生的「逃亡潮」,及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前的幾年,每天數以百計非法入境者偷渡來港,都給香港帶來沉重壓力。以上幾次移民危機,都是大陸居民「湧入」香港,自上世紀80年代,香港前途問題一起,香港卻出現港人「湧出」的情况——港人移居海外,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經歷差不多10年時間。今次移民潮,不知到哪時才結束?但兩次移民潮,筆者發覺,最少有以下3處不同的地方:

兩次移民潮3處不同的地方
首先,上次移民潮,是港人對將要發生的事沒有信心,因為「一國兩制」是新鮮事物,雖然《基本法》保證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會在回歸後保持不變,但「一國兩制」既無先例,實踐起來如果出現問題,後果無人能夠預測。故此,當時對香港前途沒有信心的港人,有辦法的便搞移民,讓自己和家人有「逃生」的後門。

今次移民潮,是港人對已發生的事有恐懼而出現。雖然港區國安法立法時,政府一再強調,涉及的將是極少數港人,但過去一年,港人感覺他們的生活,多個層面都受到影響,這樣便難免懷疑:基本法的承諾是否真的50年不變?一旦有恐懼,移民外國是他們的選擇。

其次,上次移民潮,港人求的是買個保險,以便自己到了危難的時候,不至「逃生」無門。因此,那次移民潮,很多並非真正想移居外地,不少拿了居留權就返回,也出現不少「太空人」家庭,移民的港人多非一走了之。

今次移民潮,移民是基於已經發生的事,他們覺得香港不再一樣,移民的目的並非為了買個保險,而是離開一個他們相信自己和家人無法生活下去的地方。所以,今次移民的,不少都是一家大小,送子女到外國讀書的,也希望他們可以在外國留下來。

最後,上次移民潮,是港人覺得中國的政策左搖右擺,大陸的經濟大幅落後於香港,因而決定移民,想的是在回歸後,香港不但不能獨善其身,且會因中國的因素走下坡。換言之,中國與香港之間的差別,是那次港人移民的重要考量。

今次移民潮,筆者上篇講了,移民的港人所擔心的,是香港原有的制度和港人堅守的價值觀念,會慢慢的隨時間流失——港人不再有言論、集會、結社、出入境等自由,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不再受到法律保護。
如何穩定今次移民潮,下次再談。

(作者:周永新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7%80%E9%BB%9E/article/20210730/s00012/1627582569736/%E5%91%A8%E6%B0%B8%E6%96%B0-%E6%B8%AF%E4%BA%BA%E5%85%A9%E6%AC%A1%E3%80%8C%E7%A7%BB%E6%B0%91%E6%BD%AE%E3%80%8D%E7%9A%84%E6%AF%94%E8%BC%83
2021-08-26 21:23:06
今日(26日)凌晨零時50分,警方接獲1名女子報案,指其男友在屯門龍鼓灘路海灘對出游夜水,期間失去男友人蹤影,懷疑他遇溺。水警、消防船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接報趕至,在漆黑的海面進行搜索。

救援人員到場後在岸邊發現一艘長約7米的快艇,一名年約30多歲手臂有紋身的男子昏迷倒臥在船尾,經檢查後證實已經死亡。警方同時發現艇上有兩名女子,其中包括報案女子,她涉嫌教唆非法入境被捕,由於報稱受傷,故須送院治理。另一名女子因身上無身份證明文件,經警方調查後她涉嫌「非法入境」被捕,已被帶署扣查。

消防蛙人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通宵在場搜索。消息指,駕駛快艇的男子事發後逃離現場;警員在現場岸邊發現一個黑色手袋及兩件救生衣,懷疑與事件有關。

據悉,報案女子曾向警員指出,事發時與男友及一對情侶,同乘涉事快艇出海,期間男友與同乘船的紋身漢落海暢泳,她的男友與紋身漢雙雙遇溺,紋身漢被救回船上已陷入昏迷,報案女子的男友則失去蹤影,遂報警求助。警方鑑於涉事快艇並無登記資料,且事件存有疑點,故展開深入調查。據了解,不排除快艇靠岸時觸礁發生意外。另由於現場環境昏暗,一輛消防細搶救援車意外墮坑,幸無人受傷。
2021-08-26 21:23:19
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提名期早前結束,由「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候選名單今日將公布。資審會主席兼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在《大公報》專訪形容審查「金晴火眼」,即使有人包裝成「政治素人」,他都有信心無人能「蒙混入閘」。李家超又稱,候選人可以反政府,但不能「顛覆、推翻政府」。據了解,有早前報名參選人昨收到資審會文件,要求補交文件,包括新思維主席狄志遠。狄志遠表示並非被要求回答問題,只是一般資料補交。

李家超在《大公》專訪指,資審會如同安全閥,審視每名候選人是否有做出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或不尊重國家根本制度、憲制秩序等行為。李家超又透露,資審會在有需要時會向國家安全委員會問意見再作判斷。國安委的成員包括政務司長、財政司長、律政司長、保安局局長、警務處處長、警務處國安部門負責人、入境事務處處長、海關關長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為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列席國安委會議。

李家超指,候選人「可以反對政府,但唔可以破壞或損害體制,即唔可以顛覆、推翻政府」,他透露資審會已完成資格審查,預備年底立法會選舉的審查工作。他提到過往有人以「政治素人」包裝,刪除以往言行、立場、文章,製造「一片空白」背景入閘,李家超聲言「我哋當然有我哋方法,我好有信心無一個偽裝者過到關」 。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3%80%90%E9%81%B8%E8%88%89%E5%A7%94%E5%93%A1%E6%9C%83%E3%80%91-%E6%9D%8E%E5%AE%B6%E8%B6%85%EF%BC%9A%E5%9C%8B%E5%AE%89%E5%A7%94%E5%8A%A9%E5%88%A4%E6%96%B7-%E3%80%8C%E5%A5%BD%E6%9C%89%E4%BF%A1%E5%BF%83%E7%84%A1%E4%B8%80%E5%80%8B%E5%81%BD%E8%A3%9D%E8%80%85%E5%8F%AF%E4%BB%A5%E9%81%8E%E5%88%B0%E9%97%9C%E3%80%8D
2021-08-26 21:23:31
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提名期早前結束,由「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候選名單今日將公布。資審會主席兼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在《大公報》專訪形容審查「金晴火眼」,即使有人包裝成「政治素人」,他都有信心無人能「蒙混入閘」。李家超又稱,候選人可以反政府,但不能「顛覆、推翻政府」。據了解,有早前報名參選人昨收到資審會文件,要求補交文件,包括新思維主席狄志遠。狄志遠表示並非被要求回答問題,只是一般資料補交。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政經/【選舉委員會】-李家超:國安委助判斷-「好有信心無一個偽裝者可以過到關」
2021-08-26 21:33:57
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下月19日舉行 將首次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

選管會晚上舉行網上簡介會,介紹下月19日舉行的選委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選管會主席馮驊表示,今屆選舉有1015名有效提名的候選人,當中有13個界別分組,要由412名候選人競逐364個席位;其餘23個界別分組毋須選舉,自動當選產生。

馮驊表示,今次選舉,票站會首次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向選民發出選票。選民在票站需要短暫拉開口罩,讓票站人員核對身份後,再以平板電腦掃瞄身份證,在確認身份等資料正確後,選民會獲發未經填劃的選票。馮驊又指,今次點票會採用光學標記閱讀系統,投票人須用黑色筆填滿橢圓圈,再放入指定的封套保護選票,然後放入投票箱。

馮驊表示,今次選舉有超過7900名合資格選民,包括2500多名個人投票人及5400名團體投票人。團體如打算更改獲授權的投票代表,團體的管治單位要在投票日最少14日前,通知選舉登記主任。

馮驊又指,今次選舉首次設立特別隊伍,70歲或以上的長者、孕婦、殘疾人士,可以優先輪候選票;法例禁止任何人煽惑他人投白票、廢票或不投票。中央點票站設在灣仔會展,會場將首次安裝攝錄系統,以確保候選人及票站職員等人的安全。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6850
2021-08-26 21:45:23
親共港媒《大公報》今日報導指控,陸委會企圖利用駐香港辦事處香港雇員做為「亂港代理人」,從事干預香港事務的勾當,並指這些行為違反「港版國安法」可能將遭受檢控;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今日駁斥,憑空捏造、子虛烏有,對於親中媒體居心不良的惡意報導,要給予嚴正譴責。

Source: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651530
2021-08-26 21:45:40
【#屯門龍鼓灘5人遇溺 兩人被捕其中一人涉非法入境】

屯門龍鼓灘有快艇懷疑遇上大風浪,有乘客墮海。一名男子當場證實死亡,其餘三人獲救、一人失蹤。

其中兩人被捕,涉嫌非法入境及協助教唆非法入境。

#有線新聞 #非法入境 #龍鼓灘 #屯門 #墮海 #快艇
2021-08-26 21:46:02
30 歲女文員被指去年 11 月於秀茂坪安達邨襲擊一名休班水警及攜有鎅刀,並在警署內虛報地址,她早前否認襲警、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及誤導警務人員三罪受審。被告今(26 日)於觀塘裁判法院自辯,主問下提到原定案發兩日後與男友結婚,故攜行李喼外出取禮服,而身上鎅刀屬正學習的日本和諧粉彩之必要工具,平日習慣連同筆袋等帶出街。她又指,涉案休班水警當時沒出示委任證,大聲呼喝、伸手捉她,使她以為是「變態佬」,並牽動起其遭家暴回憶,遂腳踢他及亮出鎅刀自衛。被告亦稱,新婚後將搬至荃景花園居住,故不欲報秀茂坪舊地址,但向警員報稱地址時,誤將新舊地址樓層混淆。

被告其後嘗試離開誠達樓,羅推她落地,「騎喺我腰間位置,我覺得佢下體頂住我」,她愈來愈驚下大叫強姦及非禮。
2021-08-27 00:11:34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624

#區域法院第廿七庭
#郭偉健法官 高尚情操
#提訊
#1118油麻地 #營救理大

A1:翁 (19)/ A2:周 (22)/ A3:鍾 (45)
A4:鍾 (34)/ A5:羅 (19)/ A6:吳 (18)
A7:蘇 (25)/ A8:孫 (22)/ A9:鄧 (27)
A10:曾 (21)/ A11:黃 (22)/ A12:黃子悅(22) 🛑因另案已還押逾5個月
A13:王 (28)/ A14:甄 (16)/ A15:李 (25)

控罪:
(1)A1-15暴動
(2)A7管有攻擊性武器

詳情:
(1)A1-15同被控於或約於19年11月18日,在油麻地窩打老道與咸美頓街之間的彌敦道一帶,連同其他身分不詳的人參與暴動
(2)A7被控於同日,在油麻地彌敦道525號至543號附近寶寧大廈外,管有一支鐳射筆
—————————————————
A10遲點才有答辯意向。
如果A10需要審訊,全部被告會以同一個審訊形式進行。
絕大部份被告對審訊安排持中立意見。
控方申請35日中文審訊。

從控方口中得知,本案涉及213位被告,現時已有19個審訊排期,最遲是2023年10月-11月才可進行。

分拆案件方面:
A1認為如果過份長是沒好處,亦需花很多時間聽與他無關的證據,因此認為分拆為兩案會更合適。已呈上信件提議,至於控方決定實際如何分拆,A1沒很大的意見。大部分被告有法援,如分拆可減輕律師費。
辯方對控方的分拆數量沒意見,不管是分拆多少都同意。
郭偉健指不會節省太多時間,因很多事都可能會重複,例如同一個控方證人可能要作供兩次,費用不會少太多。
辯方指如分拆兩案,每案都是約20-25日,相加都只是40日,辯方沒太大意見,任由郭偉健決定

A2、4、6、11對分拆案件中立,至於如何分拆,辯方希望這四位被告可以一同審訊。

A3、7、9因法援律師(陳銘豪大律師)來不到,所以指派律師代表。A7不清楚立場,其他被告不認罪,對拘捕現場的暴動有爭議,片段、證物的可呈堂性不爭議。其他被告中立,但反對控方定的日期,因有律師不能出席。

A5持中立態度,法援律師沒法出席審訊。

A10持中立態度,法援有文件未齊,因此會到法援署再申請,因此今日申請無須答辯。於2021年10月29日1430區域法院再提訊。

A12持中立態度,法援律師(Joe Chan)沒法出席審訊。

A13持中立態度,法援律師沒法出席審訊。

A14持中立態度,法援律師可以出席審訊。

A15持中立態度,法援律師可以出席審訊。

保釋事宜:
。A1宵禁由0000-0700改為0100-0800獲批
。A2宵禁由2300-0700 改為0100-0600獲批
。A5更改報到時間獲批
。A10更改報到時間獲批
。A12因另案還押,所以保釋條件不適用,但此案是可以保釋
。A14宵禁由0000-0700改為0100-0800獲批

👴🏻高尚情操:第十二被告要扣留到幾時?
👱🏻‍♂️辯:因為係国安法案件,所以未有期

—————————————————
郭偉健指,因不是全部被告會爭議暴動現場,如分拆案件會重複作證,會花費更多時間和資源,反對A1分拆兩案的建議,指不會縮減太多時間,反而要控方證人重複作供,浪費資源,也不利控方。
雖不是大部分律師都能出席,但本案的議題看起來不是太複雜,因此可由其他律師代替,而本案於2023年開審,新律師有足夠時間準備,因此一次過審訊會更有利。

🟢審前覆核:2023年2月3日1430時於西九龍法院(暫代區域法院)
需於不少於7天前交問卷

🟢正式審訊:2023年3月6日0930時-2023年4月26日(35天中文審訊)於西九龍法院(暫代區域法院)

🟢A10於2021年10月28日1430灣仔區域法院再提訊

除黃子悅繼續還押❗️其他人以現有條件保釋。

(⭐️還有手足案,盡量唔好聽完一單就成庭人走曬,子悦太細粒,睇唔到佢)
2021-08-27 10:48:43
楊潤雄:多名學生被捕 或因教育忽略基本培養

教育局長楊潤雄接受網媒專訪,指反修例風波是他上任4年來,遇到的最大挑戰,指有4成被捕人是學生,反映教育有需要改善,可能是過去太著重成績,忽略對學生的基本培養。他又指,在反修例風波中被判入獄的學生,出獄後原則上可以返回原校就學,希望他們能明白和糾正錯處。

被問到教師離職潮,楊潤雄表示,近月有較多學校招聘教師,可能因為「音樂椅效應」,但目前情況已大致穩定。他又指,《港區國安法》下,社會穩定,相信香港未來有良好的發展機會,呼籲大家理性選擇。

楊潤雄又表示,正與學界商討如何應對學生人數變動的影響,暫未有定案,當局希望穩定教育界,亦要平衡公帑的使用,指如果學生人數持續下跌,無理由要保留過多學校。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6907
2021-08-27 10:48:56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兼執行主席吳學明指,香港年輕一代經歷2019年社會事件,發現過往的想法未必行得通,或步入迷惘期。他稱作為青年工作者,需要引導年輕人奉公守法,並在「一國兩制」的發展下,重新規劃自己的方向,「一定唔可能放棄年輕人,佢哋係最需要被人關注、關懷嘅一群,可能有國安法後佢哋唔敢講嘢,但人心係咪真係回歸?需要做更多工作。」

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謝曉虹亦說,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位青年人,但關鍵在於如何讓年輕人正確認識《憲法》、《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她認為「違法達義」等錯誤思想對年輕人有深遠影響,未來要在教育上正本清源。她相信,過去曾參與14年佔中或19年反修例示威的年輕人亦會自省,「佢哋過去追求個樣嘢係咪現實呢?講白啲,港獨係咪現實呢?唔係現實,而且係違法。」

全國青聯常委、莊士集團第三代接班人莊家彬表示,自己認識曾參與2014年佔中的年輕人,部分原本相當激進,但經歷佔中和踏入社會工作後,想法有180度改變,不但思想正面,亦看到大灣區機遇,認為年輕人有不同經歷後,想法會轉變。

冀港府增加房屋供應 倡青年大灣區置業作過渡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明言,希望香港告別「劏房」和籠屋,多名青聯委員亦指房屋問題是困擾青年的一大難題。莊家彬說,要年輕人一畢業便能置業是天方夜譚,希望未來管治團隊多關心年輕人的住屋需要,例如興建更多過渡性房屋或尋找更多土地儲備。

吳學明相信,未來港府會大幅增加土地房屋供應,但始終需時甚久,建議青年考慮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罝業,作過渡方案,「香港係1000萬元一間樓,內地講緊100萬元或者再平啲,在惠州100萬元可以買到近千呎單位。」

外國種族歧視嚴重 莊家彬:在美猶如「第三等人」

本港近期再掀起新一波移民潮,曾於美國留學的莊家彬表示,97前移民的港人,基本上大多數已回港,又指自己留學美國初期,確實非常嚮往外國文化,但後來發現外國種族歧視問題嚴重,在美國猶如「第三等人」,當時希望找回自己的方向,又見到香港有不少機會,因此決定回港發展。

吳學明則說,外國人仇視中國的問題嚴重,例如有人認為新冠肺炎是由中國造成,亦有黑人無故毆打中國人,加上外國控制疫情的能力亦遠遜內地,「有邊個地方控制新冠肺炎好得過中國?我覺得無。」他又指,外國發展機遇不及內地和香港,「呢度(香港)啲樓升值快好多,即係機遇多好多,發展快好多……可能你而家走咗,你去做二、三等公民,不如你喺呢度發展,資產增值得會更快。」

揾Mirror宣傳大灣區?莊家彬:可考慮
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之子、集團執行董事楊政龍以內地網紅發展為例,指內地市場龐大,若香港年輕人願意與內地市場接軌,大家可以共贏,否則唯有「你有你做,我有我做」,「無話放唔放棄呢一代人,可能係呢一代人想放棄我地呢」。他提到,要成為網紅最重要是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法律及經濟模式。

香港菁英會主席、「士多」創辦人凌俊傑表示,香港經常強調要有國際視野,大前提是包括認識自己祖國,但認為每人定位不同,年輕人不一定要到大灣區發展,香港人有其自身優勢,「係咪一定要喺內地做網紅?網紅不限於直播帶貨,我哋熟用Facebook、YouTube、IG (Instagram),呢個就係我哋比起內地人嘅優勢。」

近日香港掀起追星熱潮,會否考慮找姜濤宣傳大灣區?莊家彬說:「作為青年工作,Mirror、Error都會考慮下。」他認為,成為網紅必須了解當地市場趨向,了解當地文化。
2021-08-27 10:49:09
政府今日刊憲,建議修訂《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容許在特殊情況下,以遙距方式進行立法會大會、內務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等會議,同時容許對行為極不檢點、無合理解釋缺席會議造成流會的議員,施加不獲發酬金及罰款等制裁。政府已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預料下月1日在立法會首讀。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6886
2021-08-27 10:49:51
天水圍天晴邨發生倫常血案,今(26日)晚上7時許,警方接報天晴邨晴海樓地下位置,一對分別年約71歲姓黃及63歲姓何情侶,在大堂發生爭執,其間有人疑用刀襲擊男友,男友頸部受傷。警方接報到場並拘捕該名女子,兩人均被送往天水圍醫院治理。案件列作「傷人」,警方正進行調查。

警方指,26日晚上7時06分接獲報案,姓黃(71歲)男事主與姓何(63歲)內地女友,因瑣事在天水圍天晴邨晴海樓爭執,其後懷疑被何女以一把約17厘米長的生果刀襲擊。人員接報到場,經初步調查,何女涉嫌傷人被捕,案件交由元朗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黃男受傷,清醒被送往天水圍醫院治理。何女清醒被送往天水圍醫院檢查。

據知,這段異地戀始於35年前,因分隔兩地,兩人偶然才見面,去年11月,何女來港探望男友,入住晴海樓男友住所,因疫情闗係一直停留香港,可是相見好同住難,兩人經常為生活瑣事爭執,黃伯不滿女友執拾廢物回家,何女則不滿他干涉其生活,導致關係緊張。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