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方位淪陷實例總合6(盡量每日更新)

1001 回覆
32 Like 2 Dislike
2021-08-25 18:57:13
【Now新聞台】前年「光復元朗」遊行,申請人鍾健平再被捕,消息指他涉嫌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

鍾健平收到警方預約拘捕通知,下午到達新界北警察總部。消息指,他涉嫌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

前年721元朗襲擊事件後,鍾健平申請同一星期的周末,即7月27日在元朗區遊行,當時遭警方反對,他之後聲稱會一個人到場「行街」,呼籲市民不要跟隨。

當日大批人在元朗遊行,並演變成衝突,及後警方以涉嫌煽惑非法集結罪拘捕鍾健平,他隨後「踢保」。
2021-08-25 18:57:23
【Now新聞台】前年「光復元朗」遊行,申請人鍾健平再被捕,消息指他涉嫌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

鍾健平收到警方預約拘捕通知,下午到達新界北警察總部。消息指,他涉嫌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

前年721元朗襲擊事件後,鍾健平申請同一星期的周末,即7月27日在元朗區遊行,當時遭警方反對,他之後聲稱會一個人到場「行街」,呼籲市民不要跟隨。

當日大批人在元朗遊行,並演變成衝突,及後警方以涉嫌煽惑非法集結罪拘捕鍾健平,他隨後「踢保」。
2021-08-25 18:58:01
阿富汗武裝組織塔利班表明,不會再容許阿富汗國民離國,並開始封鎖通往喀布爾機場的主要道路,不准阿富汗人前往機場,只容許外國公民通行。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指責,美國將受過教育的醫生及學者等帶離阿富汗,認為這批精英應繼續留在阿富汗作貢獻,不應前往其他國家,又促請美國按原訂期限,在31日前撤軍,又指美國應該帶走所有在阿富汗的公民和承包商。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軍正按計劃,在本月31日前撤出阿富汗,又指美軍在當地受軍事襲擊的風險增加,愈早完成撤離愈好,但最終能否如期完成,取決於塔利班是否合作,允許想要離開的人進入機場,及不打撓美軍的任務。

https://www.881903.com/news/international/2406561


<---將來香港
2021-08-25 18:58:27
【明報專訊】一名休班女輔警,1月份在油塘大本型商場一超市內,涉偷去一個碌柚及一個麵包,合共價值50元。女輔警當場被捕,其後被停職。警方昨日落案起訴她盜竊罪,今早將於觀塘裁判法院提堂。

被捕人為53歲姓陳休班女輔警,案發時隸屬油麻地分區。她今年1月20日中午,在油塘高超道38號大本型商場一超市內,偷去一個碌柚及一個麵包,合共價值50元,超市職員發現報警。警方到場調查後當場將女輔警拘捕,案件交由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一隊跟進。

警方進一步調查後,昨日控告該名休班女輔警一項盜竊罪,案件將於今日上午於觀塘裁判法院提堂。警方表示,該名輔警已被停職。警方重申,非常重視警務人員的操守,任何警員干犯違法行為,警隊絕不容忍和姑息,定必嚴正處理,進行刑事調查及紀律覆檢。
2021-08-25 18:58:48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說,他今年2月接種了兩劑國藥新冠疫苗,近日檢驗抗體已跌至「邊緣」,隔多一個月估計變了相當於無打針,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例子,香港要研究打第三針新冠疫苗。

截至昨日,香港有近113萬人接種了兩劑科興新冠疫苗,佔整體接種兩劑疫苗人數近四成,田北辰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指,打科興疫苗的人差不多佔接種人士的一半,全世界包括接種率高的內地,也正研究打第三針。

另外,田北辰又說,美國疫情嚴重,每日新增10萬宗個案,應即時改為高風險地區,促請政府嚴謹把關甚麼是高風險地區,不應等出事才改,又認為酒店檢疫期,長期應建基於抵港地區風險,高風險地區應一律檢疫21日,已打針及有抗體也不應有例外。

早前一名已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的外傭早前由美國回港,她持有血清抗體測試陽性結果,只需在酒店檢疫7天,第12日樣本呈陽性,期間曾在社區到過多處地方。
2021-08-25 18:59:05
黃柳權稱國家將有更多有力措施支持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率領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到公開大學與青年人交流。黃柳權致辭時表示,未來國家將提出更多有力政策措施及資源,支持本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黃柳權表示,未來將會推動前海、南沙等地的創業基地建設,推出具吸引力的職位,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容許香港的中醫在大灣區公立醫療機構就業,放寬法律界人士在內地的市場准入等。

黃柳權指,不少香港青年捷足先登,在大灣區追逐夢想,並成功邁出人生奮鬥的第一步,創出一片新天地。截至去年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已推出涉及765個港澳項目,吸納過千名港澳青年。他舉例說,有人到東莞當現代農民,實現田園夢;有人創立自己的咖啡品牌並開設分店,更登上內地飲食網站的咖啡店熱門排行榜第一位;也有人開辦網紅銷售直播室,將香港商品引進內地,同時把內地的新零售和互聯網技術帶到香港。

他說,這些創業者都說,只有親身到大灣區創業就業,才知道那裡有多好;先行創業者用事實證明,由夢想到現實並不遙遠。他又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相信創業者成功,所有的香港青年也一定能成功。香港青年掌握兩文三語,擁有國際視野,在大灣區發展具有獨特優勢,希望他們可以抓住國家快速發展的廣闊空間和良好機遇。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07476-20210825.htm
2021-08-25 19:00:38
維港義工組織有男義工性侵女事主 後竟壓制女事主聲音
2021-08-25 19:00:54
黃柳權不認同因國安法實施對香港發展失信心看法

黃柳權不認同有人不滿港區國安法實施,對香港發展失去信心的看法。他指留意到香港近期人口淨輸出的報道,指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及自由港,人口流進流出,尤其在疫情下有高高低低變化是正常。他不同意有人對國安法實施有不滿的看法正確,指國安法實施以來,全體香港市民重獲安全寧靜生活,法治原則得以彰顯,發展回到正軌是不爭事實。他又指去年上半年至今,香港經濟發展指標都超出市場預期,希望大家看問題要比較客觀。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6631
2021-08-25 19:03:26
本港新冠疫苗開打超過半年,衞生署今日(25日)公布,接獲多四宗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報告,未有證據顯示由疫苗引起,另有四名青少年打針後懷疑有心肌炎或心包炎。

衞生署表示,8月16日至8月22日期間接獲四名男子離世前14日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報告,兩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分別為50歲及56歲;兩人注射科興疫苗,分別為66歲及82歲,均沒有臨床證據顯示事件由疫苗引起,個案有待專家委員會評估。

署方同期亦收多四宗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後懷疑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分別為12歲及15歲女子、14歲及15歲男子,他們在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後一至六天內出現胸痛不適,情況穩定。

截至8月22日,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已總結18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九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其餘10宗有待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有不尋常的現象,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收集數據以作評估。
2021-08-25 19:03:41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特首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將電檢條例修例草案9月提交立法會審議。邱騰華指,政府審定現有條例覺得需要作出修訂,修例簡單、直接,鞏固法律基礎,在電影檢查工作充分體現審查危害國家行為。

邱騰華說,提交立法會的修訂案有四個大建議,包括明文規定電影檢查制度,必須考慮有否不利國家安全,審查員要充分考慮國家安全因素,提供清楚的法律支持。

修例容許政務司司長就不利國家安全的電影,要求電影監督撤銷已經發出的准許證明。他舉例,在新法律生效之前,已經有一些電影作出審定,有需要附加新的權力,撤銷原有的證明。

修例又提出,如果審查當局認爲電影不利於國家安全,審查員需要更多時間審核,賦權上商經局長延伸時限,每次不多於28日,以容許詳細審慎研究審核決定,以及徵詢律政司意見。

在現行的機制下,送審電影的上訴會透過審核委員會處理,邱騰華指出,修例列明如果上訴電影涉及國家安全事務,則無需委員會處理。

修例又提出運作上的修訂,包括賦權電影審查當局,有權力要求提供電影上映資料例如日期、時間、地點,現行未必是寫明,以便獲得授權的監督或持法庭手令人員進行上門執法。

邱騰華又指,修例又提升了自1999年沒有更新的罰則,他指相隔多年罰則效用已經相對低,參考現行其他法例罰則,最高監禁3年及罰款100萬元,強調適時檢定。
2021-08-25 19:03:57
4人離世前兩周曾接種疫苗 署方稱無證據顯示疫苗引起

衞生署在上周一至周日,接獲4宗曾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報告,涉及4名年齡介乎50至82歲的男子,4宗個案都沒有臨床證據顯示事件由疫苗引起,個案有待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評估。衛生署在同一段時間內,接獲206宗涉及曾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包括4宗涉及青少年接種後出現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4名年齡介乎12至15歲的男子及女子,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後的1至6日內出現胸痛,情況穩定。截至剛過去的星期日晚,當局接獲5374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8%。另外,有37宗涉及曾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的死亡個案,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005%,專家委員會已總結18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9宗與接種沒有關聯,其餘10宗有待評估,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有不尋常的現象。
2021-08-25 19:04:42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在報章撰文表示,新冠病毒不會如03年沙士冠狀病毒般會完全消失,反而會像其他人類冠狀病毒般達到群體免疫力平衡後,長期與人類和諧共存。團隊說,新冠變種病毒的出現,顯示第一代疫苗未臻完美,讓群體免疫幻想破滅,不過團隊強調,疫苗是現階段最實在、最能終結這場世紀疫症的武器,呼籲市民把握機會,盡早接種疫苗。團隊又認為,「圍堵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兩者並不矛盾,他日全民完成接種,能深入討論共存方針。

文章提到,現時本港安老院院友的疫苗接種率低於兩成,80歲或以上人士只有約一成注射了第一劑疫苗,而新加坡的整體接種率約8成,長者的接種率更達到約9成。香港人口密集,過去四波的疫情均由輸入個案引起,只要有一宗個案漏網,便能出現大型社區爆發,因此本港現時有需要維持圍堵清零策略。

團隊認為,因應疫苗針對Delta變異病毒的效力有限,建議採取措施減低風險,包括已完成接種疫苗及血清抗體呈陽性的入境者,可以隔日檢測病毒作為放寬隔離期限;參加大型聚會或卸除口罩的活動,例如宴會、健身及中學面授課堂等室內活動,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如再出現更新、更具傳染力的變種病毒,須減少面授課堂;即使9成人口接種了疫苗,市民日常仍須戴口罩。
2021-08-25 19:06:01
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指,以「永久性離港」為由,申請提早取回強積金的個案總數,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均錄得下跌;又認為個案數字不可以與移民畫上等號。

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指:「(提早取強積金)申請總數字,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是下跌的,年度來說,金額是有升幅,升幅是百分之二十幾。但我想強調,強積金的總資產值,在一年內升百分之三十幾。申請以永久性離港的個案,不一定是移民。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商業中心,一向有外籍人士來港做固定時間工作,合約完結後回自己國家,亦包括譬如香港人選擇去國內退休,這些個案都包括在內。」
2021-08-25 19:06:16
2021-08-25 11:52

前年10月13日,兩名男子分別被指在旺角示威現場意圖從警員手上「搶槍」及拒捕。其中地盤工人早前承認非法集結及襲警罪,但否認企圖搶劫罪,男學生則否認一項拒捕罪。案件早前審結,二人今於區域法院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謝沈智慧法官下令二人還柙至9月17日判刑,以待索取背景報告,另為男學生索取勞教中心、更生中心及教導所報告。
2021-08-25 19:06:29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605

#區域法院第廿八庭
#姚勳智法官 #判刑
👤曾(21) #20200604旺角 (原案A3)

控罪4:暴動
被告被控於2020年6月4日,在香港九龍旺角亞皆老街與砵蘭街交界附近連同其他身份不詳的人參與暴動。

控罪5:襲擊在正當執行職務的警務人員
被告被控於2020年6月4日,在香港九龍旺角亞皆老街與砵蘭街交界附近襲擊在正當執行職務的香港警務處警務人員,即偵緝警員11361。
=============
量刑起點:監禁3年6個月

被告認罪獲1/3刑罰扣減。

結果:2年4個月監禁+$1000擔保金罰款
2021-08-25 19:06:46
主席:

香港一直以市場主導的原則規管電訊業,透過高度開放及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令消費者獲得優質和價格相宜的電訊服務。所有持牌本地固網營辦商(固網商)根據其牌照條款及業務計劃拓展網絡,向用戶提供固網寬頻服務。與此同時,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一直有提供便利措施,推動固網商在全港不同地點繼續改善服務及網絡覆蓋。

就議員提問的各個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至(三)截至二○二一年五月,本港住戶寬頻滲透率達95.6%,多達90.8%的住戶至少有兩個固網商網絡可供選擇。寬頻服務速度方面,根據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的《2021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的平均寬頻互聯網速度更在6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二。

在住宅單位覆蓋方面,全港約250萬個住宅單位享有光纖網絡接達,佔整體住宅單位數目的84%。雖然通訊辦沒有備存有關樓宇年齡、按區議會分區分項數字和網速數據,但大部分現時未有光纖網絡接達的住宅均位處鄉村地區,因此政府已經推出資助計劃鼓勵電訊商擴展光纖網絡至位於偏遠地區的鄉村,新建的光纖網絡於今年起逐步拓展至九個新界及離島地區共235條鄉村,惠及約11萬名村民。

至於少部分現時未有光纖接達的市區舊式樓宇,通訊辦會協助有需要的居民聯繫營辦商跟進處理。此外,通訊辦亦會便利營辦商拓展網絡的工作,包括協調固網商挖掘道路工程、協助固網商鋪設網絡進入樓宇等。通訊辦沒有特定人手編制處理該項工作,會因應工作量,靈活調配人手負責。

(四)根據《電訊條例》第14(1)條,合資格的固網商可向通訊事務管理局提出申請,以獲得授權在任何建築物的公用部分設置及維持電訊線路及相關設施。現時,共有八家營辦商獲得有關授權。

(五)通訊辦在各區舉辦或參與活動,向市民、業主立案法團及物業管理公司提供有關電訊服務的最新資訊,鼓勵他們與營辦商商討及達成協議,提升大廈內的電訊設施,包括光纖網絡寬頻。在過去三年,通訊辦曾參與12場講座及舉辦了五次展覽。

如遇到有個別大廈或屋苑關於電訊設施的個案,通訊辦會提供適切的調解/支援服務。在過去三年,通訊辦處理了321宗電話/電郵查詢,以及為89宗個案提供調解/支援服務,大部分均能解決。通訊辦沒有特定人手編制處理該項工作,會因應工作量,靈活調配人手提供服務。

(六)香港的流動網絡服務發展完善,即使少部分市區舊式大廈未有光纖網絡接達,住戶一般也可以選擇由流動網絡營辦商提供的流動寬頻服務。第五代流動(5G)服務自二○二○年四月推出至今,網絡覆蓋率更已逾九成,網絡下載速度媲美固網寬頻服務。現時,四家流動網絡營辦商均有推出以5G網絡支援的無線家居寬頻服務,部分服務計劃已提供無限數據用量,價格亦具競爭力,有服務計劃月費低至約200元,能為住宅用戶提供固網寬頻服務的替代選擇。


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59分
2021-08-25 19:07:07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表示,香港是國際城市及自由港,人口流進流出、有關數字的高高低低變化均屬正常,對於有觀點認為,港人對實施《國安法》產生不滿情緒,以致對發展有點失去信心而離開,他不認為這種看法是對的。

黃柳權在公開大學出席一個青年分享活動後,被問到本港最新人口數字反映,有9萬人離開,有人說是對香港前景不太有信心,因此加快移民,他對此有何看法。黃柳權說,有看到相關報道,他認為,《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全體市民都重新獲得了安全寧靜的生活,法治原則得到彰顯,社會秩序得到恢復,香港發展重新回到正軌,都是不爭的事實。

他希望,大家看問題要比較客觀,建議大家看一看去年或上半年的各項經濟發展指摽,都超出市場預期。他說,看到有報道指,一些跨國公司大企業正準備增加招聘僱員,香港的金融市場非常穩定,新股上市數量都是遠遠高於過去。
2021-08-25 19:07:19
https://t.me/thestandnews/5579

立法會約一小時極速完成二讀、三讀,通過修例草案允律政人員可任資深大律師。

政府今年 6 月初提出修訂《法律執業者條例》,准許在律政司工作的律政人員包括事務律師,在符合實質資格規定下,毋須成為大律師及完成三個月實習情況下,都可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但離職後不保留名銜。

相關修例草案已完成兩次法案委員會審議,今(25 日)下午約 1 時 15 分在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隨後極速完成全體委員會、三讀程序,約在下午 2 時 30 分宣布通過。

大律師公會上月曾發表聲明,反對政府的修例建議。公會指收到「壓倒性反對意見」( overwhelming opposition )。公會強調,資深大律師委任安排不僅是一項榮譽,傳統上獲委任的人都是行內的傑出領袖,有義務運用專業知識服務大眾。但政府的建議,要求律政人員留在政府工作,才可保留資深大律師名銜,有違資深大律師獨立行事、以公眾利益為依歸的形象。
2021-08-25 19:10:02
本港公院醫護人手緊張,為挽留人才,據悉醫管局將於下月底提議,將員工退休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今(24日)早在港台節目稱,去年11月該會的調查顯示,53%受訪護士正考慮移民,當中七成人入職5至10年,而危重病科最受影響。
被問到延長退休年齡能否紓緩離職情況,源志敏相信同事普遍歡迎,不過亦有人擔心影響晉升機會。
醫管局支援職系員工協會主席吳偉玲表示,同事普遍歡迎醫管局延長退休年齡,希望條款增加彈性,並向員工提供醫療保障。
2021-08-25 19:20:55
立法會:律政司司長動議恢復二讀辯論《2021年法律執業者(修訂)條例草案》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資深大律師今日(八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動議恢復二讀辯論《2021年法律執業者(修訂)條例草案》的致辭全文:

代主席:

首先我要感謝《2021年法律執業者(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主席容海恩議員、其他委員及秘書處人員的努力,令《條例草案》的審議工作順利完成。我亦感謝(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法案委員會及法律界對《條例草案》提出的寶貴意見。律政司早前與30個法律團體會面,大部分包括香港律師會明確向我們表示支持今次修例建議,而我們自七月初第三度去信香港大律師公會回應其關注後,公會亦沒有再就建議向政府提出跟進意見。

現時,根據《法律執業者條例》(第159章)第31A(1)條,獲認許為大律師的律政人員與私人執業大律師一樣,已具資格獲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委任為資深大律師,前提是他們須符合該條例第31A(2)條訂明的實質資格規定,包括獲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認為具有足夠能力及聲望、對法律有足夠的認識,並且具有不少於10年的所需經驗等條件。《條例草案》建議修訂《法律執業者條例》第31A條,讓任職律政人員而並非大律師的人,與大律師律政人員和私人執業大律師一樣,具備資格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

律政人員應獲一視同仁的公平待遇

修例建議的目的是處理大律師與非大律師的律政人員之間在獲委任資深大律師資格上一直存在的差別待遇問題,讓所有訟辯表現傑出的律政人員可以有一視同仁的機會獲得司法及法律界的肯定。正如我在動議二讀發言時指出,律政人員肩負重要公共職能,與私人執業者共同促進法治和司法公義,彼此無分高低,各司其職,硬要將兩者比較並不恰當。律政人員與私人執業律師不同,不論是否在香港獲認許為大律師或律師,均具有根據《法律執業者條例》條文而獲妥為認許的大律師及律師的一切權利,他們的角色及職責實際上根本沒有分別,不少非大律師的律政人員亦經常要在不同級別的法院,包括終審法院,履行訟辯工作。今次建議只是反映律政人員一直以來無分律師或大律師職能的安排,讓符合《法律執業者條例》第31A(2)條訂明的實質資格規定,但不具大律師資格的律政人員能夠得到公平的認可。

有議員曾經要求政府提供建議可涵蓋的非大律師律政人員數目,但由於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才是委任當局,任何認為自己符合資格的律政人員均可自行向司法機構提出申請,政府在整個申請及甄選程序中並無角色,因此沒有統計或預算過修例通過後符合申請資格的非大律師律政人員人數。事實上,修例建議的着眼點,並不只是今年或明年有多少個非大律師律政人員可合資格提出申請,而是要在制度上移除不必要形式上的門檻,令今日條例通過後,所有訟辯表現值得表彰的律政人員都有同等公平機會獲考慮委任為資深大律師。

有些意見將今次建議關聯到司內人手流失情況,但我再在此強調,正如我早前說過,近年律政司政府律師職系人員的離任只屬一般的人事更替,司內過去數年公務員離職人數每年水平相若,並沒有影響律政司的運作,亦不是政府提出今次建議的考慮因素。

選賢任能符合公眾利益

今次建議符合公眾利益,切合國際趨勢移除不必要形式上的門檻,讓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單純按「選賢任能」的原則委任符合法定資格規定的訟辯人員包括合資格的私人執業大律師和律政人員為資深大律師。

我們絕不同意一些意見所指,建議製造了一個「政府內部職級」或次等的「資深大律師」級別,甚至為律政人員提供了獲委任資深大律師的「捷徑」。建議沒有改變現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甄選資深大律師的機制和準則。在建議下,非大律師的律政人員,與私人執業大律師和大律師的律政人員一樣,均需符合《法律執業者條例》第31A(2)條訂明同一系列的實質資格規定,才可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因此,所有經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按同一「選賢任能」原則和嚴格程序甄選出來的資深大律師,在能力和聲望方面並無優次高低之分,他們的個人才幹能力、訟辯技巧和誠信操守等都獲得業界和社會同樣的肯定。

另外,我亦不同意有意見認為,非大律師的律政人員因不受大律師公會行為守則規管等這些非以能力為本的因素,便不應與大律師的律政人員享有同等資格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我必須重申,所有律政人員,不論是大律師或律師,一直以最高的專業水平履行職務,其行為操守均受到適用於其專業分支的相關守則規管。他們作為公務員,亦同時受與公務員相關規例和守則規管。根據《法律執業者條例》第31A(1)條,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可在諮詢大律師公會主席及律師會會長後,委任符合資格規定的大律師為資深大律師。若有任何申請者沒有足夠聲望或未能符合任何法定實質資格規定,我相信大律師公會主席及律師會會長也會向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給予公平及坦誠的意見。

不影響私人市場有關執業大律師和律師的專業劃分

政府一再強調,建議只是反映律政人員一直以來職務上並無律師或大律師區分的安排,並不會如一些意見所指會對公眾造成混淆。我們同意及明白,「資深大律師」的頭銜代表着業界和社會肯定獲委任者的傑出成就,一般而言應是終身制。然而,為免干擾目前私人市場有關執業大律師和律師的專業劃分,我們作出平衡後建議只容許非大律師律政人員在任職律政人員期間有權使用「資深大律師」的名銜,有關名銜在該人員離任後成為私人執業律師便不再適用,這情況跟現時私人執業資深大律師轉為律師後不能再使用「資深大律師」頭銜的做法一致。

其他意見

我留意到有議員發言時提到一些意見,那些並非今次修例要處理的事情,例如涉及私人市場有關執業大律師和律師的專業劃分,又或者政府對法律專業團體的監管等事宜,亦有提及私人執業的訟辯律師即Solicitor Advocate或稱為更有資歷的Senior Solicitor,是否亦有資格獲考慮委任為資深大律師等。就第三點,今次修例雖然不涉及剛才所說的Solicitor Advocate是否亦有資格獲考慮委任為資深大律師,但是按照「選賢任能」的原則,我同意所有訟辯表現傑出的法律專業人士都應該得到司法和法律界的認可。至於私人執業的律師是否應該有資格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其實亦應該依同樣的原則考慮,但必須先由私人執業法律界提出和討論,政府會按相關的公平和「選賢任能」原則作考慮。

至於剛才亦有議員提到律政人員方面的文化或者他們的工作表現,律政司一直以最高標準來維持司法公義,我們亦非常注重檢控人員的專業質素,並為檢控人員提供持續進修培訓。另外,刑事檢控科有既定程序,定時檢視檢控人員需注意的事項。刑事檢控科亦一直有就刑事案件處理的方式或程序不時作出檢討和更新,務求完善檢控工作。律政人員亦一直精益求精,務求做到「法治公義,普惠共享」。

結語

代主席,《條例草案》只對《法律執業者條例》第31A條作簡單的修訂,直接處理大律師與非大律師的律政人員之間在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資格上一直存在差別待遇這不公情況。建議讓所有肩負重要公共職能、訟辯表現傑出的律政人員有同等機會獲得司法及法律界肯定,鼓勵他們繼續以最高的專業水平、公正和無畏無懼的精神履行職務,為香港服務,促進法治和司法公義,做法符合公眾利益。

代主席,我謹此陳辭,懇請各位議員支持通過二讀《條例草案》。多謝代主席。


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03分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108/25/P2021082500631.htm
2021-08-25 20:01:05
《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即係垃圾徵費條例,今日二讀辯論
2021-08-25 20:58:32
2021-08-25 21:30:31
2021-08-25 21:51:50
https://www.thestandnews.com/media/商經局以孤狼襲擊等理由-再拒公開檢討港台小組名單-獲申訴專員接納-學者不合邏輯

商經局今年 2 月公布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指港台在編輯管理、人員管理等多處不足。《立場》在報告公布翌日,透過《公開資料守則》查詢整個小組成員名單,商經局個多月後拒絕披露相關資料,《立場》其後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事隔近半年,公署昨(24 日)回覆指,商經局憂慮向外界披露小組名單可能會令成員被「起底」並非無理,而且公開整個小組名單對加強公信力及認受性並非必要,因此認為相關投訴不成立。

研究《公開資料守則》的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批評申訴專員公署的解釋不合理、不合邏輯,只是與商經局共同辯解,皆因港台是香港一個重大機構,有關其運作的檢討報告,含重大「公眾利益」,根本沒有理由不公開名單。傅認為先例一開,或成壞榜樣。

商經局:「黑暴事件」後有人員被「起底」、局方有責任保障成員

《立場新聞》是於商經局拒絕披露整份專責小組成員名單翌日、即 4 月 10 日,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申訴專員公署昨指已完成調查,調查報告中逾半內容是商經局對申訴專員公署就有關事件的回覆。當中包括,商經局指專責小組的工作性質,屬政府部門內部的專業審計工作,主要與港台的同事討論及編寫報告內容,過程中毋需與公眾接觸,因此相關成員亦不用按政府通函原則,向市民提供個人資料。

商經局又提到,自 2019 年的「黑暴事件」後,常有公職人員被「起底」,而且是不論職級也曾受騷擾,因此在社會大環境下,認為公職人員「有明確風險可能被惡意公開或侵犯私隱,個人資料被武器化,使相關人員蒙受重大傷害」。商經局更表示,專責小組成員是在知悉其個人資料不會被公開的情況下才加入,局方是有責任保障小組成員⋯⋯⋯

惟若以丁葉燕薇及張健華為例,翻查網上資料,只有他們的工作背景及以往在政府的職務相關資料被披露,未見有「起底」情況出現。

局方又指專責小組已解散,公開成員名單是「完全無助市民就專責小組報告內容與政府溝通」,表示若市民有需要查詢報告事宜,應直接與商經局聯絡。商經局稱,提供了部分而非全部專責小組成員名單,是平衡了公眾知情權及保障同事的私隱。

局方又以港台於報告後 2 個月公布數名負責落實專責小組報告跟進工作的人員名單為例,指人員「被傳媒不合比例地廣泛報導」,由此可見,商經局認為即使在檢討報告後一段時間,亦不宜公開小組成員名單,皆因個別成員仍有被公開個人私隱和受到傷害的風險。

至於何謂「被傳媒不合比例地廣泛報導」,商經局未有解釋,申訴專員公署就相關說法亦未有評論及回應。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