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方位淪陷實例總合6(盡量每日更新)

1001 回覆
32 Like 2 Dislike
2021-09-03 11:31:37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770

#西九龍法院大樓第八庭 (暫代區院)
#張潔宜區域法院暫委法官 #裁決
👥劉,符,高,陳,許(18-21) #1111中大

09:38開庭,宣讀裁決理由
09:52 宣讀控方案情中
10:02宣讀A1案情
10:12 接納PW2及PW3的證供
10:13不接納A1的證供
10:21裁定A1有參與暴動
10:24 裁定A1違反蒙面法
10:29接納所有控方證人口供
10:32所有被告暴動罪成立
2021-09-03 11:32:31
一名男子日前在旺角先達廣場購買50部手機,點貨時發現數目不足,少了1部,多番追討不果後,昨晚懷疑「班馬」到場打傷一名36歲男職員。

警方昨晚7時51分接獲報案,指職員於商場1樓一手機鋪,懷疑與一名顧客發生爭執,約20名男子其後以手及膠牌襲擊該名職員後逃去,現場留有血跡。
2021-09-03 11:56:17
美國總統拜登上月初簽署備忘錄,給予在美香港居民18個月的「延遲強制離境」(DED)待遇,留美期間可以申請就業許可(work permit)。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回覆本台查詢,表示合資格港人自動取得DED待遇,保證2023年2月5日前不被驅逐出境,唯申請就業許可時需提交身份證明及符合受惠證明,月底聯邦公報會公布詳情。有法律學者表示,DED是美國保護港人很好的行政手段,但要讓港人長居美國,則需要從立法層面著手,如同當年的天安門事件後,國會通過法律,讓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申請綠卡。⁣

港人陳先生在美國留學,畢業後找到工作並獲批工作簽證,可是疫情導致他遭公司解僱。同時,他感受到香港的政治及營商環境均隨著《港區國安法》的實施而轉差,故選擇以旅遊簽證繼續留在美國。⁣

陳先生對本台說,香港局勢打擊了不少目前身在美國港人的回港意欲,他就是其中一份子。他希望透過工作簽證申請綠卡,最終定居美國。18個月的「延遲強制離境」(DED)待遇幫了他大忙。⁣

陳先生說:我的旅遊簽證到10月尾就完結,DED計劃就可以幫到我,如果到10月我都未能轉到另一個簽證狀態,我就可以用DED繼續留在美國。當然有就業許可,差別很大,不單止可以留下來,更可以工作,我這幾個月持旅遊簽證不能工作,但都只是18個月,那麼18個月之後就不知會怎樣了。長遠的話都是希望得到綠卡,要再看看未來的措施詳情。⁣

陳先生現時身處紐約,已有多個月沒有收入,他有意申請DED計劃裡所提供的就業許可,方便尋找工作,以解決燃眉之急。⁣

本台向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查詢申請就業許可細則,收到的回覆是「 DED無需申請,但是如果希望獲發就業許可,申請人需要提交身份證明及符合受惠DED的證明。詳情將會在聯邦公報中公布,以執行總統的備忘錄,預計將於9月底發布。」⁣

如何證明申請人香港居民的身份,例如以特區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入境美國,有沒有分別?以及會否對申請人的政治立場,例如是否支持中國共產黨等進行資格審查?USCIS局方都沒有回答,只是重申DED不是特定的移民身份,但受惠DED的香港居民,不會在指定時內,即2023年2月5日前被驅逐出美國。⁣

局方又向本台表示,當聯邦公報發布後,就會馬上更新其有關DED的網頁。現時在該網頁上已經有申請就業許可的表格「I-765」,以及申請短暫離開美國旅遊的表格「I-131」,網頁又顯示目前在美利比亞居民及委內瑞拉居民,都在DED的受惠範圍之內。⁣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教授、美國最高法院成員耶爾-洛爾(Stephen Yale-Loehr)表示,拜登政府作出了保護港人的第一步,未來可能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例如仿傚1989年北京天安門事件後,時美國總統布什以行政命令,暫緩驅逐害怕返國的在美中國留學生出境,並推出就業許可措施。到了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1992年中國學生保護法案》,允許他們申請綠卡,該特殊的綠卡被後人稱為「六四綠卡」。⁣

耶爾-洛爾說:有很多事可以做去幫助在美港人。首先,總統可以延長最初的18個月期限;其次,國會可以通過法律,為他們提供在美獲得綠卡的途徑,我們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大屠殺事件後,曾為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做過相同的事;第三,在美港人可能有其他現有的獲得綠卡選擇,他們可能會與美國公民結婚,或者他們的公司會贊助他們申請綠卡。⁣

流亡美國華盛頓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表示,他預料國會在明年年中之前,可以至少通過《香港避風港法案》或《香港人民自由及選擇法案》的其中一個。剛抵華盛頓的立法會民主派初選參選人張崑陽正積極向國會遊說,兩條法案都在國會上個會期提出過,而《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更只差一票幾乎通過。張崑陽的目標是其中一條法案,可在今年年底通過。⁣

記者:胡凱文 責編:何景文⁣
2021-09-03 17:15:01
一連三日,大批未能成功領取消費券的市民湧至位於太子始創中心17樓的消費券計劃秘書處查詢,秘書處今早開門前,已有逾百名長者等候遞交資料。有長者由排隊到遞表期間,一直爆粗怒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我80歲,可唔可以屌X陳茂波?」、「你80歲就明五千蚊有幾重要。」前油尖旺區議員朱慧芳今亦主動來協助長者檢查申請表:「依個時勢只能盡力幫手。」

從柴灣前來太子的77歲徐先生,因填漏了資料需重新填寫,在30度天氣下等候逾半小時。他不滿只設一個表格收集點,「元朗新界都嚟依度,可以分點㗎嘛!」他批評政府勞民傷財:「茂波真係阿茂整餅。」

從上水前來80歲的蕭先生聽見「陳茂波」,即插嘴怒斥:「屌X陳茂波啦!」、「佢仆街啦!」,期間有記者建議他「唔好講粗口」,他反問:「我80歲,可唔可以屌X陳茂波?」蕭先生指,大多長者不認識中文字,填寫申請表格十分困難,又指政府官員人數眾多,應協助市民填寫表格,他遞交表格後仍不斷大聲以粗口怒罵陳茂波。他向記者表示自己腳痛,但都「冇辦法」,要一跛一跛前來,又指五千元消費券對已退休的他十分重要:「你80歲就明五千蚊有幾重要。」

66歲的程先生則稱,昨日9時半已前來,惟排隊半小時後「作嘔作悶,食唔落飯」,只好回家待今日再戰。他解釋平日甚少出街,為了重新遞交表格,由元朗乘巴士到太子,但因不習慣乘車而感到不適。他批評消費券申請表格的字體細小,令自己「老眼昏花」,只能靠朋友協助填寫資料,惟仍有錯漏。

程先生認為,政府應直接存錢入市民銀行戶口。他批評政府虧待老人家,但指自己不會因此生氣:「我唔會嬲 ,因為嬲對身體唔好,所以一個人一定要有好修養。」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3%80%90%E6%B6%88%E8%B2%BB%E5%88%B8%E9%A9%9A%E9%AD%82%E3%80%91%E6%8E%92%E9%9A%8A%E9%95%B7%E8%80%85%E7%88%86%E7%B2%97%E6%80%92%E6%96%A5%E9%99%B3%E8%8C%82%E6%B3%A2%EF%BC%9A%E4%BD%A080%E6%AD%B2%E5%B0%B1%E6%98%8E%E4%BA%94%E5%8D%83%E8%9A%8A%E6%9C%89%E5%B9%BE%E9%87%8D%E8%A6%81
2021-09-03 17:15:49
連續第 3 日有長者因填寫書面表格出錯,未能領取消費劵,到位於太子始創中心的消費券秘書處查詢以及補辦手續。政府今日(3 日)「補鑊」增派人手處理,又開放室內等候區,讓長者毋須再在始創中心外露天日曬雨淋,加快處理人龍。大部分長者均搞不清楚哪處填錯,有長者無奈哭訴,亦有人行動不便,一大早捱著舊患的痛楚,由元朗長途跋涉到太子,只為取回屬於自己的消費劵。



伯伯哭訴﹕老人家腳痛呀,好辛苦

記者到秘書處位於 18 樓的等候區外,聽到梯間有伯伯哭泣。伯伯情緒激動,記者甫開口了解,伯伯就大喊﹕「老人家腳痛呀,好辛苦⋯」他反問,「我攞呢啲錢做咩呀。」

伯伯指出,到達後需多次穿梭 17 及 18 樓搞手續。記者跟隨他採訪期間,伯伯以為可以離開,怎料工作人員又帶到他到 17 樓再做手續,伯伯無奈嘆道﹕「又要嚟呢度呀」。



元朗老夫婦:花逾兩小時搭車到太子

70 多歲的張生張太,由元朗搭 2.5 小時車來到,「又唔識來,轉來轉去,要問人哋」。張太坦言不知先前填的表格哪裡出錯,兒子患重病,所以只好他們自己填寫。張生指智能電話壞了,不懂網上填寫,「你俾 2000 蚊我,都唔會發達」。說著說著,張太開始哽咽,心疼丈夫要捱腳痛前來,「佢兩個腳行唔到」。

74歲的沈婆婆相信,是自己剔錯消費劵表格,「啲字好細隻我睇唔到,總之老貓燒鬚啦」。她指自己無人幫忙填表,「民建聯嗰啲走哂,點幫呀,周浩鼎唔同你做架」。她指出,亦試過找另一位已辭職的沙田區議員,但未能找到他幫忙。

消費劵成功申請與否,會用短訊通知,但沈婆婆指只有家居電話,無手提電話,「唔知呀,由佢啦」。

曾找民建聯幫忙 陳伯﹕問題不在議辦

無能成功領取得消費券的陳伯憶述,自己與太太到民建聯何文田辦事處,由議員助理協助填表,但最後只有太太成功取得消費劵。「全部檢查哂,點解得我太太得,我唔得」,陳伯認為是政府出錯,問題不在議辦,因為太太始終有成功領取。會否感到麻煩?陳伯就指「都無辦法架,鬼叫你貪個 2000 蚊呀?」

不少長者完成手續,排隊等候離開時,你一言我一語,說著自己為領消費劵奔波的故事。他們互不相識,走入升降機後就一同氣憤地數落特首及財政司司長有多不力,夾雜粗言穢語,「一早入落我個戶口咪好」。

到達地面後,記者上前了解其中一名婆婆的故事,惟她指「我無嬲呀,咁係呀嘛⋯⋯唔應該要老人家咁樣行來行去」。

政府發言人今日指出,為疏導前往旺角始創中心17樓秘書處遞交表格的人流,秘書處已在始創中心 18 樓設立等候區,讓輪候人士在室內安坐等候。秘書處已進一步增加人手及接待櫃位,以加快處理進度。政府發言人提醒市民,在遞交書面表格前,須確保所提供的資料正確,及已釘附其身分證複本。

消費券秘書處除了在周一至五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辦公外,亦會特別於未來兩個周六(即9 月 4 日及 11 日)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提供服務。

記者:陳自穎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ab%E6%B6%88%E8%B2%BB%E5%88%B8%E7%94%A9%E8%BD%86%E6%94%BF%E5%BA%9C%E8%A3%9C%E9%91%8A%E5%8A%A0%E5%BF%AB%E8%99%95%E7%90%86%E4%BA%BA%E9%BE%8D-%E9%95%B7%E8%80%85%E7%9A%84%E5%93%AD%E6%B3%A3%E7%84%A1%E5%A5%88%E8%88%87%E6%86%A4%E6%80%92
2021-09-03 17:17:46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ab-政府倡放寬至非永久居民專科醫生來港註冊-陳沛然八成醫生醫科生反對修例

立法會正審議醫生註冊條例修訂,政府今個星期再建議放寬,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海外專科醫生都可申請來港註冊。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批評,政府之前先建議只容許外海就讀的港人來港註冊,是「氹香港人」,「轉頭」又改變建議,表明反對修例,又指問卷訪問了全港醫生和醫科生,8 成人反對政府修例。

但建制派普遍支持修例,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更提修正案,在政府放寬之上建議更進一步放寛,只要父母或配偶是永久居民,本身不是香港人的醫科生,未完成實習亦可來港考執業試。

盧偉國:看不到年青醫生會抗拒修訂

在今日的法案委員會上,工程界盧偉國表示支持政府的最新修訂,指自己有幾個子姪是近年畢業的醫生,正在公營醫院工作,「無邊個表示(修訂)會影響前途」,反而醫生人手緊絀令他們身受其害,認為引入外地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能改善情況,看不到年青醫生會抗拒政策,政府修訂是「從善如流」。

陳沛然:96% 醫科生反對修訂

醫學界陳沛然反駁指,其辦事處曾以問卷訪問全港醫生和醫科生, 80% 人反對修訂,醫科生更有 96% 反對,批評局方之前只是「氹香港人」,初時修訂只限於香港永久性居民,但轉過頭來,又改為不只是香港人。他擔心修訂破壞考試、審批制度,以及審批的標準,又質疑本地是否有足夠的實習位置供海外醫生來港實習。

邵家輝建議進一步放寬限制

邵家輝認為政府的修訂仍有不足,提出修正案,建議法例容許即使本身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只要父母或配偶為永久居民,醫科生未完成實習也可來港參加執業試,醫生未取得專科醫生資格亦可來港受訓和註冊。

陳肇始:修訂為了公眾利益

食環局局長陳肇始指今次調整是為了公眾利益,希望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到公營機構工作,期間也聽了很多議員和病人組織的意見,強調政府沒有降低業界水平,無破壞任何制度,承諾修訂不會影響本地醫科生實習機會。又指通過條例草案後,會盡快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委員會會在一年內制定認可海外醫學課程名單。草案委員會主席、民建聯葛珮帆認為一年制定認可課程名單太耐,要求政府壓縮工作,在委員會成立數月內出名單。
2021-09-03 17:17:58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770

#西九龍法院大樓第八庭 (暫代區院)
#張潔宜區域法院暫委法官 #裁決
👥劉,符,高,陳,許(18-21) #1111中大

09:38開庭,宣讀裁決理由
09:52 宣讀控方案情中
10:02宣讀A1案情
10:12 接納PW2及PW3的證供
10:13不接納A1的證供
10:21裁定A1有參與暴動
10:24 裁定A1違反蒙面法
10:29接納所有控方證人口供
10:32所有被告暴動罪成立
2021-09-03 17:18:49
政府要求公務員要宣誓效忠特區政府,有關要求會否推展至資助及公營機構引起關注。教育局長楊潤雄今日(9月1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提問,對於宣誓是否適用於資助學校教師的研究進展及落實時間表,楊潤雄稱政府正研究有關宣誓安排的事宜,會適時公布詳情。
2021-09-03 17:19:22
【明報文章】要求公務員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等的工作已完成,下一波宣誓料延伸至資助學校和其他政府資助機構,而教育局長楊潤雄日前被問及研究資助學校教師宣誓的進展時,指「政府現正研究有關宣誓安排的事宜,並會適時公布有關詳情」;據了解,教育局原本有意於9月新學年開始前完成教師宣誓的程序,但政務司長李家超上場後,政府高層有意將宣誓範圍擴大至其他資助機構,如醫管局、資助社福機構等,但上述機構涉及的專業有不同發牌規定,當局需時研究,故暫時未知何時。
2021-09-03 17:19:35
約81萬名以書面登記或次輪電子登記消費券的市民,今個月起可領取第一期2000元消費券。連續兩日有以紙本申請的市民指未能領取消費券,到太子始創中心的秘書處查詢,今日(2日)早上已有約200人排隊,當中大部分為長者,期間有婆婆感到不適坐在地下樓梯休息,其他排隊人士眼見現場大批人為領消費券長途跋涉排隊,感觸落淚。

亦有居於上水的80多歲項先生説,因寫錯資料而到現場再度交表,慨嘆年紀大看不清已脫色的八達通數字「點解唔可以用生果金啲資料,唔多識字叫我點填呀,叫人幫不如靠自己。」

大批長者因填錯或填漏資料未能領取電子消費券,政府宣布延長補交資料期限至本月中。太子始創中心的秘書處外,陸續有不少市民聚集排隊查詢及重新交表,辦事處於早上9點開門時,有約200人等候,秩序良好,但當中有不少長者情緒激動,不時在場指罵,「陳茂波下台」、「點解上次派錢又冇事」、「叫袁國勇嚟睇睇」此起彼落,期間亦有長者感到不適,坐在地上等候。

陳伯伯於早上8時許到達,他説自己填表時不知道有何錯誤,發現不獲八達通發款後到場了解,他憤指長者根本對表格內容不太了解,認為政府要求長者重新填寫個人資料多此一舉。「之前派錢都冇咁麻煩,點解要苦咗啲老人家?」

陳伯伯眼見面前有長者感到不適坐在地上,一下子感觸落淚,「點解要搞到大家咁慘,全部都係老人家,有啲老人家真係需要呢啲錢,為咗拎2000蚊咁辛苦咁陰公。」亦有陪同家人前來查詢的陳先生說,「見到現場就覺得好心痛,個個都一把年紀,唔係個個都住旺角,之前都開放郵政局去處理,有嘢要改點解唔可以開放各區郵政局去攪?」認為政府需要改善相關處理方法。

另外,80多歲居於上水的項先生指自己多數在新界地區活動,已經多年沒有到九龍,要多次向路人查問才能到達現場,「我問咗好多人,先可以由火車站行到過嚟,搞咗好耐!」他説,了解到自己是漏填部份資料,加上寫錯八達通號碼而不能獲發消費券,無奈指自己視力不太好,加上對所問的問題不太了解而出錯,感到非常煩惱。「我張八達通有幾可拎出嚟?啲字又模糊,啲字30幾歲先睇到,你叫我點樣填!」

他續説,家中只有他和太太兩名長者,知道不能獲款後到附近區議員辦事處查問,對方指已經入表查詢,但擔心程序有誤而到現場處理,他認為不少長者本身領取生果金,政府方面有他們的個人資料及戶口,應該體恤長者而無需再到填寫額外資料申請。「好多事靠人不如靠自己,我知道可以用八達通洗錢,但係有啲嘢無謂搞到咁麻煩,辛苦成班老人家。」

陳先生於早上8時許到達秘書處,他眼見面前有長者感到不適坐在地上,一下子感觸落淚。

80多歲居於上水的項先生指自己已經多年沒有到九龍,要多次向路人查問才能到達現場。
2021-09-03 17:19:49
【熱血公民黃兆健辭任大埔區議員】

本人今日(2021年9月3日)已辭任大埔區議會(運頭塘)民選議員議席,即時生效。

政治形勢急速變化,我等在議會的空間減少,所以有此決定。建設香港不限於從政;守護我們珍惜的人和事,也有不同崗位,相信大家明白。

我在2017年起參與運頭塘公共事務,4年來接觸不同街坊,也讓我與運頭塘建立聯繫。無論如何,我心中有大家,希望大家心中都有我、記著我們美好的回憶。

目前跟進中的個案,我在請辭後會繼續跟進。本人工作手提在短期內保留(電話:5703-5742),有需要朋友隨時聯絡。

最後,感謝街坊、熱狗、家人一直以來的支持!未來大家多行善舉,守望相助,我相信,運頭塘依然咁靚!🌈

皇天保佑,天佑義民。共勉之。

黃兆健

2021年9月3日
2021-09-03 17:20:43
楊潤雄:小學概覽小一班數不反映當局學童數目估算

教育局長楊潤雄回應《小學概覽》顯示,新學年全港官立及津貼小學,較去年減少約60班小一。楊潤雄解釋,數字並非反映政府對將來小一學童數目的估算,但他承認近期有較多人選擇離開香港,當局月中會統計學校的學生人數。

他指,如果學生人數減少是短期變動,當局可以透過調節開班門檻或保留超額教師一定年期的方法處理,如果人數長期下跌,就要考慮學校穩定性、教學效能、學生利益和資源運用,擬定應對方案。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7940
2021-09-03 17:20:57
美國總統拜登上月初簽署備忘錄,給予在美香港居民18個月的「延遲強制離境」(DED)待遇,留美期間可以申請就業許可(work permit)。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回覆本台查詢,表示合資格港人自動取得DED待遇,保證2023年2月5日前不被驅逐出境,唯申請就業許可時需提交身份證明及符合受惠證明,月底聯邦公報會公布詳情。有法律學者表示,DED是美國保護港人很好的行政手段,但要讓港人長居美國,則需要從立法層面著手,如同當年的天安門事件後,國會通過法律,讓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申請綠卡。⁣

港人陳先生在美國留學,畢業後找到工作並獲批工作簽證,可是疫情導致他遭公司解僱。同時,他感受到香港的政治及營商環境均隨著《港區國安法》的實施而轉差,故選擇以旅遊簽證繼續留在美國。⁣

陳先生對本台說,香港局勢打擊了不少目前身在美國港人的回港意欲,他就是其中一份子。他希望透過工作簽證申請綠卡,最終定居美國。18個月的「延遲強制離境」(DED)待遇幫了他大忙。⁣

陳先生說:我的旅遊簽證到10月尾就完結,DED計劃就可以幫到我,如果到10月我都未能轉到另一個簽證狀態,我就可以用DED繼續留在美國。當然有就業許可,差別很大,不單止可以留下來,更可以工作,我這幾個月持旅遊簽證不能工作,但都只是18個月,那麼18個月之後就不知會怎樣了。長遠的話都是希望得到綠卡,要再看看未來的措施詳情。⁣

陳先生現時身處紐約,已有多個月沒有收入,他有意申請DED計劃裡所提供的就業許可,方便尋找工作,以解決燃眉之急。⁣

本台向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查詢申請就業許可細則,收到的回覆是「 DED無需申請,但是如果希望獲發就業許可,申請人需要提交身份證明及符合受惠DED的證明。詳情將會在聯邦公報中公布,以執行總統的備忘錄,預計將於9月底發布。」⁣

如何證明申請人香港居民的身份,例如以特區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入境美國,有沒有分別?以及會否對申請人的政治立場,例如是否支持中國共產黨等進行資格審查?USCIS局方都沒有回答,只是重申DED不是特定的移民身份,但受惠DED的香港居民,不會在指定時內,即2023年2月5日前被驅逐出美國。⁣

局方又向本台表示,當聯邦公報發布後,就會馬上更新其有關DED的網頁。現時在該網頁上已經有申請就業許可的表格「I-765」,以及申請短暫離開美國旅遊的表格「I-131」,網頁又顯示目前在美利比亞居民及委內瑞拉居民,都在DED的受惠範圍之內。⁣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教授、美國最高法院成員耶爾-洛爾(Stephen Yale-Loehr)表示,拜登政府作出了保護港人的第一步,未來可能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例如仿傚1989年北京天安門事件後,時美國總統布什以行政命令,暫緩驅逐害怕返國的在美中國留學生出境,並推出就業許可措施。到了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1992年中國學生保護法案》,允許他們申請綠卡,該特殊的綠卡被後人稱為「六四綠卡」。⁣

耶爾-洛爾說:有很多事可以做去幫助在美港人。首先,總統可以延長最初的18個月期限;其次,國會可以通過法律,為他們提供在美獲得綠卡的途徑,我們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大屠殺事件後,曾為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做過相同的事;第三,在美港人可能有其他現有的獲得綠卡選擇,他們可能會與美國公民結婚,或者他們的公司會贊助他們申請綠卡。⁣

流亡美國華盛頓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表示,他預料國會在明年年中之前,可以至少通過《香港避風港法案》或《香港人民自由及選擇法案》的其中一個。剛抵華盛頓的立法會民主派初選參選人張崑陽正積極向國會遊說,兩條法案都在國會上個會期提出過,而《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更只差一票幾乎通過。張崑陽的目標是其中一條法案,可在今年年底通過。⁣

記者:胡凱文 責編:何景文⁣
2021-09-03 17:21:15
2021-09-03 17:21:35
香港這一天
消費券臨尾撻Q 陳茂波阿茂整餅面燶燶 長者逼爆消費券秘書處
(眾新聞 香港這一天)
https://youtu.be/UlYTw489CD8

Sep 2, 2021


眾新聞
194K subscribers

財爺陳茂波2月宣布向每名港人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已被形容為「阿茂整餅」,阿茂堅持,8月1日發出第一期2000元。昨日,不少以書面或遲登記市民無法領券,逼爆消費券秘書處。楊健興分析消費券臨尾撻Q事件。

https://www.hkcnews.com
2021-09-03 17:21:56
香港保衞戰期間,年僅 18 歲的翟寶田負責駕車接送傷兵至被徵用為臨時軍方醫院的赤柱聖士提反書院,但他錯誤駛到赤柱炮台,卻因此避過聖士提反書院的日軍大屠殺。屠殺翌日,翟寶田前往聖士提反書院,打算探望傷者,卻成為少數見證屠殺現場的香港人。

翟寶田其後被日軍正式俘膚,送入深水埗戰俘集中營。聖約翰救傷隊在香港保衞戰中損失了 55 條生命,而翟寶田在戰俘營被關押了一年。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ab-香港保衞戰老兵辭世-翟寶田醫生享年-99-歲
2021-09-03 17:22:24
2021-09-03 17:23:00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在學校推動價值觀教育問題,委員會主席、經民聯梁美分向教育局提出質詢時指出,很多穿着校服的名校女生在地鐵講粗口,原因是老師問題,應處罰有關學校。民建聯葛珮帆則要求政府強制初中學生必須最少加入一個制服團隊,以培養學生守法意識。

在今早 (3 日)的會議上,梁美芬指出,通識科推行 13 年之後,年輕人價值觀被扭曲,而當年的學生如今成為老師,影響現在的學生。她舉例說:「你睇下而家好多名校嗰啲著住校服喺地鐵真係粗口爛舌,我見到嗰啲女生十零歲,一上地鐵就喺度講粗口,完全唔覺得羞恥嘅,你係出咗啲咁嘅老師,先會有啲咁嘅學生。」

葛珮帆:應強制初中生加入制服團隊

梁美芬向教育局提出:「我哋而家講緊就係呢個道德價值觀,你點樣去確保,佢哋(老師)起碼因為份工都唔敢出格,如果啲學生出來冚唪唥講粗口,你哋咪要罰嗰間學校囉。」教育局副局長回應稱,當局已就教師的晉升培訓加強價值觀教育內容,並強調老師要以身作則,任何失德行為,局方都會嚴肅跟進。

民建聯議員葛珮帆批評近年學生德育出現問題,參與暴動,守法意識薄弱。她提議教育局強制初中生必須最少加入一個制服團隊,培養守法意識。蔡若蓮稱,學校會因應情況安排學生參加制服團隊,但每間學校條件、環境及理念不同,不過她認同參加制服團隊是一個值得參考方法。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馬逢國則不滿年輕人不夠關愛,他指稱,在公共交通工具對老人家關愛方面,深圳做得比香港好。他不滿教育局文件看不到到如何評估價值觀教育的成效。蔡若蓮稱,教育局對老師有專業要求,「除咗專業操守外,對自己一言一行要特別謹慎,社會對老師都有一個好高期望,我諗老師都會知道。」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ab%E7%AB%8B%E6%9C%83%E8%A8%8E%E8%AB%96%E5%83%B9%E5%80%BC%E8%A7%80%E6%95%99%E8%82%B2-%E6%A2%81%E7%BE%8E%E8%8A%AC%E5%80%A1%E5%AD%B8%E7%94%9F%E8%AC%9B%E7%B2%97%E5%8F%A3%E5%AD%B8%E6%A0%A1%E8%A6%81%E5%8F%97%E7%BD%B0-%E9%A6%AC%E9%80%A2%E5%9C%8B%E6%8C%87%E6%B8%AF%E9%9D%92%E8%AE%93%E5%BA%A7%E4%B8%8D%E5%8F%8A%E6%B7%B1%E5%9C%B3
2021-09-03 17:23:11
獨媒報導】教育局將於學校推行新一套價值觀教育指引,包括引入國家安全教育及加強媒體與資訊素養。在今早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上,民建聯葛珮帆指學生德育出問題,大量學生參與反修例運動甚至被捕,守法意識薄弱,「對自由公義有一種扭曲價值觀」。她建議局方硬性規定初中生參與制服團隊,培養守法意識及公民責任,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指已有部份學校有相關措施,但每間學校環境及條件不一,會考慮意見。

馬逢國亦稱對「黑暴」感痛心,又批評香港學生在普通事上對長者亦缺乏關愛,「呢方面深圳做得比香港好,譬如讓坐。」他詢問各級學校的目標是如何,「如果係一個生產過程,咁你個產品係乜嘢?」蔡若蓮指各級學校指引中已列明目標﹐包括培養品德及加強守法意識。

新民黨容海恩指近日的虐待蝸牛案件反映普遍價值觀已扭曲,社會對生命價值不一。她又質疑指引甚少提及家庭教育,希望局方透過課程平衡傳統中國人與「新派」不同價值,「自己議辦都有爸爸、爸爸領養兒童」。蔡若蓮僅指會透過親子活動及講座推動家長教育。
2021-09-03 17:23:31
2021-09-03 17:24:12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在學校推動價值觀教育問題,委員會主席、經民聯梁美分向教育局提出質詢時指出,很多穿着校服的名校女生在地鐵講粗口,原因是老師問題,應處罰有關學校。民建聯葛珮帆則要求政府強制初中學生必須最少加入一個制服團隊,以培養學生守法意識。

教育局呈交立法會文件顯示,當局已向中小學提出一系列應首要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 誠信和關愛;並配合社會轉變和學生需要,於去年加入「守法 」和「同理心」。學校也可依據其辦學理念、校情和學生需 要,選擇其他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作為推動價值觀教育的方向, 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在今早 (3 日)的會議上,梁美芬指出,通識科推行 13 年之後,年輕人價值觀被扭曲,而當年的學生如今成為老師,影響現在的學生。她舉例說:「你睇下而家好多名校嗰啲著住校服喺地鐵真係粗口爛舌,我見到嗰啲女生十零歲,一上地鐵就喺度講粗口,完全唔覺得羞恥嘅,你係出咗啲咁嘅老師,先會有啲咁嘅學生。」

葛珮帆:應強制初中生加入制服團隊
梁美芬向教育局提出:「我哋而家講緊就係呢個道德價值觀,你點樣去確保,佢哋(老師)起碼因為份工都唔敢出格,如果啲學生出來冚唪唥講粗口,你哋咪要罰嗰間學校囉。」教育局副局長回應稱,當局已就教師的晉升培訓加強價值觀教育內容,並強調老師要以身作則,任何失德行為,局方都會嚴肅跟進。

民建聯議員葛珮帆批評近年學生德育出現問題,參與暴動,守法意識薄弱。她提議教育局強制初中生必須最少加入一個制服團隊,培養守法意識。蔡若蓮稱,學校會因應情況安排學生參加制服團隊,但每間學校條件、環境及理念不同,不過她認同參加制服團隊是一個值得參考方法。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馬逢國則不滿年輕人不夠關愛,他指稱,在公共交通工具對老人家關愛方面,深圳做得比香港好。他不滿教育局文件看不到到如何評估價值觀教育的成效。蔡若蓮稱,教育局對老師有專業要求,「除咗專業操守外,對自己一言一行要特別謹慎,社會對老師都有一個好高期望,我諗老師都會知道。」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ab%E7%AB%8B%E6%9C%83%E8%A8%8E%E8%AB%96%E5%83%B9%E5%80%BC%E8%A7%80%E6%95%99%E8%82%B2-%E6%A2%81%E7%BE%8E%E8%8A%AC%E5%80%A1%E5%AD%B8%E7%94%9F%E8%AC%9B%E7%B2%97%E5%8F%A3%E5%AD%B8%E6%A0%A1%E8%A6%81%E5%8F%97%E7%BD%B0-%E9%A6%AC%E9%80%A2%E5%9C%8B%E6%8C%87%E6%B8%AF%E9%9D%92%E8%AE%93%E5%BA%A7%E4%B8%8D%E5%8F%8A%E6%B7%B1%E5%9C%B3
2021-09-03 17:24:33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即使香港在鴉片戰爭後被英國佔領,但仍然是中國領土。」2日,在香港漢華中學,30多名中四學生在「香港問題的由來是什麼」的設問裏,開始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民科」)的第一課。

作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與優化,這是公民科精心準備後的首次亮相,更標誌着香港教育系統性正本清源的又一重要舉措正式落地。

「洗腦」「播毒」的所謂「通識教育」

公民科之前,是通識教育科貽害香港學生的漫長時間。

香港回歸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2009年開始列入必修課,2012年開始列入香港高考必考科目。然而自推行以來,其課程內容、評核方式及存廢等問題一直備受質疑。

比如,一些學校的通識教育各類教材常見如下內容:攻擊「一國兩制」;美化非法「佔中」;激化香港與內地矛盾;介紹內地時引用過時的數據;引用典型的西方視角下關於中國話題的負面結論等。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表示,通識教育科教材是香港中學生常用讀物,一段時間以來其部分內容卻偏離教育宗旨,甚至淪為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煽動學生參與違法暴力活動的工具。

首宗「修例風波」期間正式受審案件中,被告就是一名15歲的中學生。他攜帶鐳射(激光)筆及改裝雨傘參與示威遊行,被裁定「意圖管有攻擊武器」及「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成,被判入更生中心。此案例正是由於國情教育的缺失,以及學生對香港特區缺乏基礎的正確認知。

2020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宣布,特區政府決定根據通識教育科課程宗旨和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和考試安排,並冠以新的科目名稱。

重塑國家認知與身份認同

2021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向全港中學發出通函,公布優化高中4個核心科目的課程和評估,其中通識教育科優化後的課程理念強調幫助高中學生了解香港、國家和現今世界的狀況,以及其多元化和互相依存的特質。

這是香港教育進行系統性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

4月,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正式宣布,優化高中4個核心科目的課程,其中通識教育科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3個主題組成。公民科重視培養學生正麵價值觀、積極態度和國民身份認同,學生須學習國家發展歷程、憲法、香港基本法和法治。

「這是對通識教育科的糾偏課程。」香港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說,公民科的設計對症下藥,一方面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國民意識,另一方面對港情國情世情都做了全面、客觀、專業的知識界定和教學設計。

「這樣的新學科對於學生全面而正確認識港情國情,乃至對『一國兩制』和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正確理解,都有着以前通識教育科不可比擬的效果,最終有利於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鄧飛說。

作為授課教師,漢華中學老師黎國詔的感受更加深刻。他說,不同於原來的通識教育科,公民科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國家發展。「公民科課程內容比較集中,並且更深入討論國家發展的步伐,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信息。」

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新教育體系邁出關鍵一步

剛剛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上,眾多來自香港和內地的教育界代表透過圓桌討論和一系列主題演講,圍繞如何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香港教育體系等話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與交流。

「香港教育必須正本清源。」益利樂生教育基金主席兼漢鼎書院校監徐莉表示,香港須透過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香港教育體系,促進教師和學生對黨和國家的全面認識和深度感知。

設立公民科正是香港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新教育體系邁出的關鍵一步,這不僅是特區政府施政迎難而上的表現,更是香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

「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必然是以尊重『一國』為前提,這就要求對國家的歷史和發展有全面客觀的學習和認知。」鄧飛說,這樣才能真正建立對國家的情感認同,才真正有利於「一國兩制」實踐的行穩致遠。

正如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所指出,教育不可以是「無掩雞籠」。香港的教育必須在「一國兩制」根本原則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更必須幫助青少年建立對「一國兩制」的價值認同。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課程發展是一個持續改進與優化的過程,他希望大家支持公民科順利推行,共同培育學生成為與時俱進,具備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為國家和香港作貢獻。

上完公民科第一課後,漢華中學中四學生洪悅表示,希望通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