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方位淪陷實例總合6(盡量每日更新)

1001 回覆
32 Like 2 Dislike
2021-08-17 21:45:51
眾新聞向湯家驊查詢,他表示與「華記」完全不認識,認為對方只是看過他接受傳媒採訪的報道,便引用了他的說話,「 我係完全唔識呢個人㗎,我亦都無同佢見過面,佢都無問過我。我諗佢講嘅係我接受一個傳媒嘅訪問。我就話係上訴司法程序期間,向法庭施加壓力,係可能會干犯藐視法庭罪,所以我諗佢只係睇報紙睇到,然後再quote返我」。湯家驊指自己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是有傳媒查詢有關他們的活動,他向傳媒講解自己的法律判斷而已。

他向眾新聞解釋,「如果要投訴法官,一般程序都要等到司法程序完全完結才投訴,因為佢哋嘅投訴並唔係法律上嘅投訴,而係啲程序上不妥嘅投訴。而家係上訴期間,所有嘅問題上訴庭都會考慮,包括程序不妥。」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湯家驊也不會建議在上訴期間向法官進行投訴。

被問到被「華記」割席有何感受,李璧而認為他「自把自為」,對他的做法不敢苟同,「呢個投訴係我自發嘅,並無同佢哋商量過,我只係因為睇唔過眼元朗人被迫守護家園,結果被不公重判,作為元朗人,我覺得要去投訴,就係咁簡單。但事到如今,佢咁樣搞一搞,搞到大家嘅焦點都過晒嚟呢到,我覺得對我哋想投訴嘅元朗人好唔公平,希望大家傳媒可以停止喇。講真,佢(華記)微不足道,而被迫守護家園嗰班被告人,先至係值得我哋最關心嘅人。」

她又指「華記」經常代表鄧懐琛的妻子鄧太發表講話,質疑「華記」是否真的得到其家人的同意才進行講話,「呢一點好質疑囉。我就唔識啲當事人嘅,我連鄧生都未見過,我淨係幫襯過佢燒烤場啫,只不過身為元朗人嘅我,覺得有啲嘢睇唔過眼,覺得要伸張正義囉!」

「華記」在社交媒體上聲稱,元朗721案第五被告鄧懐琛的妻子向他表示,「上訴申請及法援仍然未批,非常擔心及六神無主,要求楊官華停止一切有關於她先生案件的投訴行動」,「華記」表示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停止有關投訴行動。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44457/721%E5%85%83%E6%9C%97%E6%81%90%E8%A5%B2-%E6%A5%8A%E5%AE%98%E8%8F%AF-%E6%9D%8E%E7%92%A7%E8%80%8C-44457/%E6%93%AC%E6%8A%95%E8%A8%B4%E5%AF%A9%E7%90%86721%E7%99%BD%E8%A1%A3%E4%BA%BA%E6%A1%88%E6%B3%95%E5%AE%98-%E6%86%82%E7%8A%AF%E8%97%90%E8%A6%96%E6%B3%95%E5%BA%AD-%E8%A6%AA%E5%BB%BA%E5%88%B6%E4%BA%BA%E5%A3%AB%E5%85%A7%E8%A8%8C%E5%89%B2%E5%B8%AD
2021-08-18 18:29:09
據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報導,前學生會會長、現屆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及前文學院學生會外務副主席今晨被香港警務處国家安全處上門拘捕,暫時未知是否與梁健輝先生悼念議案爭議有關。
2021-08-18 18:30:08
立法會結束暑假將於明天復會,即迎來政府提交的《2021年國旗及國徽(修訂)條例草案》首讀及二讀,並要求本立法會年度(即10月前)內通過。草案有一項新要求惹起教育界關注,法案規定中小幼學校今後每日升掛國旗、每周舉行升國旗儀式,並要求中小學提供國旗及國徽教育。
2021-08-18 18:30:28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悼念梁健輝風波,繼續發酵。立法會議員今早口頭質詢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經民聯梁美芬指,2019年後有不少學校政治關注組「播毒」,要求交代會否以按《社團條例》解散此類關注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執法與否需視乎活動有無違反《公安條例》,而《社團條例》未必可要求其解散。

今日立法會口頭質詢環節中,經民聯梁美芬提到,2019年社運爆發至今,不少學校出現了政治關注組「播毒」,更有中學生帶領小學生派發政治單張,甚至攜帶攻擊性武器參與遊行;遂要求鄧交代會否以按《社團條例》解散此類關注組。

鄧炳強稱,執法與否需視乎活動有無違反《公安條例》,關注組沒有作社團登記,《社團條例》未必可要求其解散,惟局方會繼續研究。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提到,《國安法》成立後,局方已發指引,要求學校申報及跟進違規活動。

民建聯張國鈞針對悼念梁健輝事件,指現時青年受恐怖主義思想荼毒,如港大學生會向梁健輝致敬,以及警方於7月初破獲恐怖活動組織「光城者」,檢取了爆炸品原材料,當中涉及多名中學生。他要求政府交代有否研究恐怖主義的滲透途徑,及有何新措施應對網上散佈恐怖主義的現象。


鄧炳強回應,近年有不少政治團體、學生關注團體,甚至補習社意圖向學童散播政府的不良資訊,以引起對港府的憎恨,並宣傳本土主義。他指即使並非參與其中,惟同情事件亦有可能驅使人變為參與者,故社會應避免將恐襲事件英雄化。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9%84%A7%E7%82%B3%E5%BC%B7%E6%89%B9%E5%AD%B8%E7%94%9F%E9%97%9C%E6%B3%A8%E7%B5%84%E3%80%81%E8%A3%9C%E7%BF%92%E7%A4%BE%E6%95%A3%E6%92%AD%E6%81%90%E6%80%96%E4%B8%BB%E7%BE%A9-%E3%80%8A%E7%A4%BE%E5%9C%98%E6%A2%9D%E4%BE%8B%E3%80%8B%E6%9C%AA%E5%8F%AF%E4%B8%8B%E4%BB%A4%E8%A7%A3%E6%95%A3
2021-08-18 18:30:52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悼念梁健輝風波,繼續發酵。立法會議員今早口頭質詢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經民聯梁美芬指,2019年後有不少學校政治關注組「播毒」,要求交代會否以按《社團條例》解散此類關注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執法與否需視乎活動有無違反《公安條例》,而《社團條例》未必可要求其解散。

今日立法會口頭質詢環節中,經民聯梁美芬提到,2019年社運爆發至今,不少學校出現了政治關注組「播毒」,更有中學生帶領小學生派發政治單張,甚至攜帶攻擊性武器參與遊行;遂要求鄧交代會否以按《社團條例》解散此類關注組。

鄧炳強稱,執法與否需視乎活動有無違反《公安條例》,關注組沒有作社團登記,《社團條例》未必可要求其解散,惟局方會繼續研究。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提到,《國安法》成立後,局方已發指引,要求學校申報及跟進違規活動。

民建聯張國鈞針對悼念梁健輝事件,指現時青年受恐怖主義思想荼毒,如港大學生會向梁健輝致敬,以及警方於7月初破獲恐怖活動組織「光城者」,檢取了爆炸品原材料,當中涉及多名中學生。他要求政府交代有否研究恐怖主義的滲透途徑,及有何新措施應對網上散佈恐怖主義的現象。


鄧炳強回應,近年有不少政治團體、學生關注團體,甚至補習社意圖向學童散播政府的不良資訊,以引起對港府的憎恨,並宣傳本土主義。他指即使並非參與其中,惟同情事件亦有可能驅使人變為參與者,故社會應避免將恐襲事件英雄化。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9%84%A7%E7%82%B3%E5%BC%B7%E6%89%B9%E5%AD%B8%E7%94%9F%E9%97%9C%E6%B3%A8%E7%B5%84%E3%80%81%E8%A3%9C%E7%BF%92%E7%A4%BE%E6%95%A3%E6%92%AD%E6%81%90%E6%80%96%E4%B8%BB%E7%BE%A9-%E3%80%8A%E7%A4%BE%E5%9C%98%E6%A2%9D%E4%BE%8B%E3%80%8B%E6%9C%AA%E5%8F%AF%E4%B8%8B%E4%BB%A4%E8%A7%A3%E6%95%A3
2021-08-18 18:31:18
出版:2021-08-16 20:00
更新:2021-08-17 14:00

尼泊爾籍女保安,5年前涉不小心過馬路被票控,案件由時任暫委特委裁判官何麗明審理,結果歷時20個月並歷逾90日審訊,終裁定女保安罪名不成立。惟女保安卻指負責調查的警員、控方的大律師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等均有失職,並對她作惡意檢控,入稟高等法院要求賠至少600萬元。律政司司長等早前要求法庭剔除有關申索。高等法院法官今(16日)就案件頒下判辭,指女保安濫用程序,剔除其申索,並下令她須支付逾90萬元的訟費。

被告包括警員主控及律政司司長
原告為Thapa Kamala,五名被告:警員唐明奇(譯音)、警署警長張兆華(譯音),兩名大律師Francis Haddon-Cave和關文渭,以及律政司司長鄭若驊。

認為檢控並不合法
原告在入稟狀指,唐調查案件時,記錄原告突然衝出馬路,與現場的閉路電視片段顯示不符。張則未有恰當調查案件,便把案件交予東區法院。而先後接手處理的Francis Haddon-Cave和關文渭,明知繼續檢控並非合法;律政司亦對是次檢控有法律責任。

主控無權終止聆訊
法官在判辭指,案中兩名警員非檢控官,並不能影響律政司是否檢控原告,而Francis Haddon-Cave無權終止聆訊。法官又指,即使關文渭沒有理據仍繼續檢控此點可爭議,但原告所指稱的損失,並非關所能預料。對律政司的指控,亦不成立。

原告敗訴兼須付堂費
法官遂頒令剔除原告的申索,裁定她敗訴。法官亦頒令,原告需支付兩名警員和律司司司長,合共支付約20.7萬元的訟費;另向Francis Haddon-Cave和關文渭等,合共支付70萬元的訟費。

案件編號:HCA890/2020
2021-08-18 18:33:33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493

#屯門裁判法院第七庭
#水佳麗裁判官
#1026元朗 #裁決

陳(45)

控罪:
(1)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
被控於2019年10月26日,在元朗福康街小巴總站襲擊男子梁卓長,因而對該男子梁卓祥造成身體傷害, 違反香港法例第212章《侵害人身罪條例》39條

———————————————
裁決速報:
‼️罪名成立‼️
6個月監禁
申請保釋等候上訴被拒

詳情後補

💛感謝臨時直播員💛
#2
2021-08-18 18:34:01
警方國安處拘捕4名港大學生,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27條的宣揚恐怖主義,涉及早前港大評議會會議有關七一刺警案的議案,他們曾在會議發言,並擔任職務。

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表示,警方暫時決定約見曾參與當日會議的人士,仍在考慮會否扣起他們的旅遊證件,了解他們的角色及投票理由。

被問到警方行動是否代表不會給予年輕人改過的機會,李桂華表示,執法者選擇不多,有人犯法就要處理,若不處理就是瀆職,日後要交由法庭處理。至於在街上悼念七一刺警案的市民會否違法,李桂華表示,他們悼念是有機會招致嫌疑,是否涉及贊成、美化恐怖活動,應該要三思。

被問到有街站聲援涉及暴動案的白衣人,指他們是守衛家園,是否美化暴力,警方會否調查,李桂華表示,有關情況與今次案件無關係,不掌握情況,不會評論。
2021-08-18 18:34:12
Now 新聞
警方國安處以國安法中的宣揚恐怖主義罪拘捕四名港大學生,涉港大評議會悼念七一襲警案疑兇的議案 (8/18/11:44)
2021-08-18 18:34:24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494

#高等法院第一庭
#杜麗冰法官
#1106屯門 #英語聆訊
#聽取對控罪的回答及判刑

👤董(30) 🛑已還押逾21個月

控罪:
(1) 企圖謀殺
被控於2019年11月6日,在屯門湖翠路138-236號之間的行人路,企圖謀殺何君堯。

(2) 有意圖而傷人(傷人17)(為控罪(1)的交替控罪)
被控於同日同地,意圖使何君堯身體受嚴重傷害而非法及惡意傷害何君堯。

(3) 傷人
被控於同日同地,非法及惡意傷害張英才。
=======================
被告答辯:控罪(1)不認罪
控罪(2)(3)認罪‼️

因認罪協議,控罪(1)留法庭存檔

案情及求情內容後補......

被告沒有保釋申請,繼續還押🛑

案件押後6星期,至 2021年9月27日 1000 作判刑

(按:手足精神不錯,有向旁聽人士點頭)
2021-08-18 18:34:45
上訴庭早前還捲入販毒案的25歲青年馬家健清白,案底累累的律師行師爺陳強利以及原審辯護律師張曉惠,終被控妨礙司法公正,但控方檢控爭議仍未平息。眾新聞翻查法庭判詞,顯示2019年4月審訊時,律政司曾向高等法院原訟庭披露,警方正調查案中導致馬家健一度承認販毒的情節,而律政司在2021年4月當馬家健向上訴庭上訴庭時,確認警方調查仍然繼續。這亦意味,單就本案誘使認罪情節,警方至少調查了兩年多時間。警方回覆查詢時無回應說法。

控方誤判一:被告180度更改口供

馬家健在被捕翌日後的錄影會面中,一度承認向「阿謙」洪志謙(譯音)的男子提供自己的住址代收包裹,但聲稱不知道裏面所為何物。海關根據馬家健的供詞,在洪志謙的單位起出20包各少於10克的可卡因。馬家健當時供稱,與「阿謙」相識約兩年,曾經一同在洪胞兄開的拉麵店共事,他曾經對包裹存疑,但相信「阿謙」的為人,而當時亦無收取報酬。

可是馬家健在涉案師爺陳強利(Paul Chan)及當時剛執業約兩年的大律師張曉惠至少三度會面後,180度更改口供。

被告2017年3月在簽署書面聲明稱,如果控方撤銷對洪所有控罪,自己將認罪,其後推翻被捕口供說無人指示接收包裹,並要求重新錄取口供。馬家健當時在壁屋監獄簽署書面聲明說,「我自願作出上述指示」。 張曉惠同月引述馬家健向控方申請控方撤銷對第二被告洪志謙所有控罪,馬家健則會承認所有控罪。

控方三日後回覆時,未答應撤銷洪志謙的所有控罪,但同時未針對馬家健突然轉軚採取進一步行動。律政司當時決定,只在區域法院起訴洪志謙寓所藏毒(最高刑期較輕),但選擇在高等法院控告馬家健較重的販毒罪。

申請推翻認罪答辯的馬家健其後供稱,2017年3月還柙時與陳強利及張曉惠會面,大部分時間都是陳強利向他分析案件「好難打」,包括並無證據證明他向「阿謙」借出地址,事件反而似他一人所為;在聲稱無證據指控「阿謙」下,後者反而有機會全身而退。其後,馬家健供稱陳強利教自己默背新供詞,指在被捕錄影會面說謊,過去從旁觀察海外運毒到香港的運作模式,嘗試證明無關洪志謙,實際指示另有其人。

陳強利及張曉惠否認說法,並說馬家健在2017年1月首次會面已透露想認罪,張提出是馬家健本人提出「一招一放」說法。但說法在2018年12月,一一被原訟庭法官張慧玲駁回。張官質疑馬突然轉軚奇怪,並批評陳張二人是捍衛洪志謙的利益,而非當事人馬家健。上訴庭亦引述張官觀點,認為原先法律團隊基於「不可告人及不純正動機」操控被告認罪。

根據上訴庭今年4月批准上訴許可,引述在2019年4月正審期間曾經提及,警方調查引致被告承認販毒罪的情況。代表律政司的刑事檢控科高級檢控官吳穎軒在4月時說,調查工作仍然繼續中。

雖然控方聲稱,被告不自願認罪,與被告是否知道包裹內容是兩件事,上訴庭批評看法過分狹義且不切實際,忽視本案中情況。上訴庭強調,被告案發時是20歲年輕人,被上司的弟弟說服在包裹到達前數月提供地址收件,但其實未直接收到包裹,也無證據顯示知情。

控方誤判二:冷待辯方邀請指證疑似主謀

上訴庭判詞披露,辯方在經法援委聘的新法律團隊(大律師張鵬經梁錫濂黃國基吳志彬律師行委聘)至少2019年內正審前及期間,兩度向控方提出由馬家健錄取無損權益供詞(non-prejudicial witness statement,NPS)口供,但被控方冷待。所謂NPS,往往由污點證人或關鍵證人錄取口供,指證案中他人,而不能用作指控證人本身。

2019年2月張官批准馬家健推翻認罪,辯方此時曾向控方邀請錄取NPS,同年4月正審期間原訟庭法官陳慶偉嚴詞質疑控方檢控基礎,辯方舊事重提,但兩次都不得要領。在控方堅持檢控下,甚至連陳官自己都曾經建議向被告錄取NPS。

除了批評控方對追究疑犯輕重不分,上訴庭在判詞中表示,如果針對洪的證據不足,控方大可隨時接觸馬家健,案發時洪也曾經向馬發短訊佐證提供地址安排。

上訴庭不客氣地說:「明顯地,在洪志謙家中找到20包可卡因,顯示他明顯較品格良好的被告更參與本案。但控方似乎不問來由、不分罪責,更有興致追求認罪答辯。」

「這可能引致明顯不公,我們認為正正在本案中發生。」

控方誤判三:無視法庭質疑堅持吿到底

在答辯及提堂程序之後,5名高等法院原訟庭及上訴庭法官先後處理馬家健案(推翻認罪、正審、法援申請、上訴許可申請、上訴審訊),均不同程度質疑控方檢控基礎及證據有力程度。

當中,原審法官陳慶偉相當憂慮陳強利供詞,在2019年4月10日控方開案陳詞尾聲,陳官一度要求不設陪審團審訊,其後休庭一日給控方反思立場。他其後表明不會容許律政司將責任轉移至法庭,並提出要跟進涉嫌妨礙司法公正的罪行,並形容:

在高等法院處理審訊超過十年,從未見過如此令人不安的案件。

陳官同時點名要求,控方外聘資深大律師周嘉俊向律政司解釋案件的背景、證據及法官的關注等。但周嘉俊回覆法庭說已轉達律政司負責律師,並已獲當時刑事檢控專員指示,當時得到答覆是繼續案件。翻查資料,當時的刑事檢控專員是梁卓然,梁在2020年7月底請辭,同年12月正式離職。

上訴庭批評,本案情況非常特別,加上原審法官評論,律政司最高層本應小心考慮,甚至索取原審法官的逐字紀錄,而非給外聘資深大律師一晚時間與刑事檢控專員溝通,而外聘資深大律師亦應直接向刑事檢控專員回報及傳達法官的深切關注。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44506/%E9%A6%AC%E5%AE%B6%E5%81%A5-%E4%B8%8A%E8%A8%B4%E5%BA%AD-%E9%99%B3%E5%BC%B7%E5%88%A9_paul_chan-44508/%E3%80%90%E9%A6%AC%E5%AE%B6%E5%81%A5%E5%86%A4%E6%A1%88%E3%80%91%E8%AD%A6%E6%96%B9%E8%AA%BF%E6%9F%A5%E8%AA%98%E4%BD%BF%E8%AA%8D%E7%BD%AA%E8%87%B3%E5%B0%91%E5%85%A9%E5%B9%B4-%E6%8E%A7%E6%96%B9%E4%B8%89%E5%BA%A6%E9%8C%AF%E5%A4%B1%E7%B3%BE%E6%AD%A3%E6%A9%9F%E6%9C%83
2021-08-18 18:35:11
梁振英:青年激進化如染毒癮 社會須「去激進化」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出席一個新書發布會時表示,形容前年反修例風波引致大批青年作出嚴重違法行為,激進化情況就如同染上毒癮,有需要理解背後原因,探討如何防範,並為受影響的年輕人「去激進化」。

梁振英又指,早在前年已打算邀請歐美專家到港講述相關議題,但因為前年社會情況混亂,以及隨後的疫情而擱置計劃。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5649
2021-08-18 18:35:52
08月18日(三) 00:35

有指申訴專員公署已主動邀請一個囚權組織,就太平紳士巡視計劃提供意見。四個懲教署協會及工會就此表示不滿,指如資料屬實,認為公署的做法匪夷所思,主動邀請一個經常在網上公然號召支援因黑暴入獄人士的組織提供意見,反而從沒有接觸過任何一名懲教署職方代表,做法有欠公允。四個協會及工會強調,申訴署已不是第一次針對懲教人員,繼去年調查署方生產口罩流程及分發,今次又調查太平紳士巡視計劃,不少前線人員認為遭申訴署「扣帽子」,已經去信行政長官反映。

四個懲教署協會及工會,包括懲教事務職員協會、香港懲教人員總工會、華員會懲教署職員分會組別聯席會議連同懲教署懲教助理總會表示,早前在Instagram得悉,申訴署主動邀請該囚權組織就太平紳士巡視計劃提供意見,大批前線同事感到憤怒及不滿,懷疑背後動機。

有資深懲教人員指,近來因黑暴及《港區國安法》被判入獄及還押的人數不斷增加,以該囚權組織為首的反對勢力不斷指手畫腳,抄作抹黑懲教人員的謊言。前線人員面對沉重壓力,但仍然能夠沉着應戰,嚴防反中亂港分子在獄內死灰復燃,守住最後防線,但這個時候,申訴署突然射出一支冷箭,調查太平紳士巡視計劃,儼如一盤冷水兜頭淋懲教人員,但卻給予獄內獄外勢力重燃希望!

該名人員指出,去年當懲教署動用大批義工增加口罩生產全力協助政府抗疫之際,公署突然要全面調查懲教署生產口罩流程及分發,差點將整個義工活動拖垮。今次又出現這個情況,不少懲教人員反問究竟公署背後的動機如何?「為何我們在前線作戰之際,又要接受調查?」這次主動調查太平紳士巡視計劃下38個院所的運作安排,當中雖無指明調查懲教署,但署方負責其中28個懲教院所,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懲教署是主要調查對象。

香港懲教人員總工會主席賴偉全表示,如今投訴機制已經足夠,且行之有效,對於重新檢視的決定不明所以。他又指,即使調查最後沒有問題,亦不覺得會討回公道,「我不需要公署為我還公道,若有問題就請你指出,公道並不是這樣還」。懲教事務職員協會主席黃文貴指,不反對全面調查,面對任何投訴都是改善機制的機會,但調查必須建基於事實及互相尊重,如有關社交媒體的資料如屬實,實在不能接受。

懲教署懲教助理總會主席譚偉富亦形容,是次再度提出調查,嚴重影響人員士氣,「有同事說『點解又係我哋呢』,令人覺得是否針對懲教」。華員會副會長孫寶林表示,當時大家協助生產口罩,但因網上流傳有人偷賣懲教署口罩,便即時針對性調查懲教署,結果查證未有此事,但過程中已經對同事造成重大傷害;又指今次亦看不見有甚麼重大原因進行調查,「為何經常覺得懲教署有問題?是否越做得多就越錯?經常被人查的感覺令人很不舒服,完全是無故扣帽子。」

四個工會及協會更指,有部分在囚人士經常以向太平紳士及申訴專員等渠道投訴作為要挾,企圖迫使前線人員妥協就範,令他們管理更感困難,這點公眾人士可能不會察覺,就前線人員的不滿,他們已經去信行政長官反映。
2021-08-18 18:36:03
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上月7日通過「感激」七一刺警案行凶者梁健輝「為港犧牲」動議引發軒然大波。消息稱,警方國安處今早(18日)拘捕至少4名港大學學生會成員,包括港大學生會會長郭永皓及港大評議會主席張敬生,另帶走多人助查。
2021-08-18 18:36:19
民建聯就施政報告向特首提出建議,指政府要全力爭取10月1日前與內地通關,容許已完成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取得24小時內兩地認可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進入內地後可縮短檢疫期至3至7天,最終達致免隔離通關。他們又提出要籌備為市民接種加強劑,並透過公私營合作,提供免費體檢或醫療評估,讓市民得知是否適合接種疫苗。民建聯又指,已有有藥廠生產適合長期病患者及長者的疫苗,例如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生產的「智克威得」疫苗,政府應盡快引入。

政府管治方面,民建聯建議政府檢討高官問責制,重組發展局和運房局。至於土地房屋政策,民建聯表示要提高新界北發展的地積比,檢視河套一帶濕地發展。

體育發展方面,他們促請政府申辦2025年全國運動會和2029年亞洲青年運動會。民建聯亦促請政府盡快推進假新聞法及侮辱公職人員罪,並訂立時間表。
2021-08-18 20:17:05
⋯⋯律師會理事林洋鋐,周三(18日)以個人身分接受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訪問。對於林鄭月娥主動點名提到律師會,他說自己不能揣測政府的想法,但不感到驚訝,認為近年各界別或領域正在進行「換人」、「清洗」,踢走反對政府的聲音。他說,對於政權無法容忍不同聲音,就連溫和派亦不接受,感到可惜。

他又說,4名參選人都是資深律師,一直專注於訴訟事務,即使自己作為「開明派」、進入理事會後,也只是專注在律師會事務,而非從事政治工作。

林洋鋐說:公道來説,就算我們被稱為「開明派」,進入理事會之後,我們都是專注律師會事務上,起碼我們沒有像其他團體所説,從事一些他們眼中的政治工作,所以我覺得這是純粹的標籤和抹黑。

林洋鋐:法庭仍是可講道理地方

被問到怎樣看外界批評「法治已死」,林洋鋐則認為「法治尚未死光」,相比執法機構、檢控機構,法庭相對是一個「可講道理」的地方。

林洋鋐說:由警察拉人到檢控,如果都不是以一視同仁原則處理的話,其實已經影響法治。好像最近一宗案件,律政司決定告不告這個人,其實有很大影響。雖然大家有時候看到某些判決很失望,但如果談到這三個部分,法庭已經是相對可以講公道、講道理的地方。

今年選舉氣氛「靜如死水」

律師會選舉在即,相比去年選舉宣傳氣勢浩蕩,林洋鋐形容,今年選舉氣氛「靜如死水」,沒有很多候選人出來參選,亦沒有任何選舉論壇。他說,部分律師擔心近年法治狀況,甚至沒有想過如今政治環境會變成這樣。

是次選舉共有11人參選,其中白樂德 (Denis Brock)、羅彰南以及黃巧欣將競逐連任,其餘候選人分別為傅嘉綿、岑君毅、袁凱英、陳國豪、馬秀雯(Selma Masood)、韋恆理(Henry Wheare)、黎蒑、唐瑋綸。外界關注,這次選舉將決定理事會内「開明派」及「親建制派」的勢力分布。

記者:鄭日堯 責編:羅燕雲 網編:劉定堅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law-08182021073701.html
2021-08-18 21:15:45
2100 眾新聞中國組
中央下令促進共同富裕 財產應三次分配 富人應主動捐錢|
深圳整治學區房 單位減價五百萬仍賣不出|
華春瑩:立陶宛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斷絕同台灣官方往來|
河南村官防疫失職 縣書記火滾片段流出
(眾新聞中國組)
2021-08-18 23:57:35
荷里活女星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於8月12日乘搭私人飛機從澳洲悉尼抵港,兩日後被傳媒拍攝到她相繼外出購物及進行拍攝工作,且其下榻的位址亦非當局指定的檢疫酒店,惹違反檢疫令之嫌。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指,她獲得港府豁免檢疫,獲批准到港進行與指定專業工作相關的活動,要接種疫苗、指定居所逗留、定期檢測、提供工作相關行程。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直言,悉尼正在爆發Delta變種病毒,妮歌潔曼來港馬上開工和購物,對防疫當然有危機。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