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方位淪陷實例總合6(盡量每日更新)

1001 回覆
32 Like 2 Dislike
2021-08-30 17:35:28
中聯辦何靖:十四五規劃下香港漁業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香港漁民業界與北京農業農村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舉行視像會議。中聯辦副主任何靖指,在十四五規劃下,香港漁業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鼓勵漁民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多元化休閒漁業。會上又提及,會繼續將港澳漁船納入內地的補貼範圍內,投資發展漁業產業園。

有漁民指,捕撈的限制愈來愈多,但港府的漁業發展基金資助是杯水車薪。食衛局副局長徐德義回應指,基金已經批岀1億多元資助,今年獲批的項目亦包括推動漁業在大灣區發展,當局會繼續在技術層面提供援助。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7291
2021-08-30 17:37:11
【海外香港 054 🇹🇼】
沈旭暉
黃國才教授:視覺藝術大師永別香港之路
2021-08-30 18:17:47
警方落案控告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3名成員。據了解,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今晨(30日)撤銷3名於今年7月份被捕2男1女(25至28歲)的保釋安排,並以《刑事罪行條例》第10、159A及159C條,起訴3人一項「串謀刊印、發布、分發、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消息指,該3名人士將於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警方國安處是在上月22日拘捕了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的5名成員,除工會主席黎雯齡(25歲)及副主席楊逸意(27歲)已被檢控外,同案的另外3名被捕人,即工會秘書伍巧怡、司庫陳源森及委員方梓皓當時獲准保釋候查,原定9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info/6702
2021-08-30 18:28:00
李家超稱資審委優化審查制度 彰顯公正性

身兼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表示,資審會優化過往由選舉主任作資格審查的制度,由個別公務員負責,提升至多人組成、成員有司局長高級官員的委員會,再加入獨立人士,彰顯公正性,避免以往選舉主任承受政治壓力、被「起底」的不當攻擊。

李家超在雜誌《紫荊》撰文,指資審會更能從制度上確保每項決定的嚴密性及一致性,將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香港特區管治架構外,是落實「愛國者治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進入特區管治架構的人必須是愛國愛港者,絕不容許任何一個反中亂港分子,通過任何途徑和方式混進特區管治架構,變成管治者,形容是一條鐵的底線。

李家超提到,資審會在選委會候選人裁定兩人不符合資格,其中包括熱血公民鄭松泰,又說審查並非搞「清一色」,參選人可以反對政府,但不能夠做損害國家和香港利益的事,包括負面清單的行為等,擁護《基本法》是在意圖和言行上,真心和真誠地遵守、支持、維護和信奉,資審會不會讓假扮擁護《基本法》,偽裝效忠特區的人進入管治體制。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08256-20210830.htm
2021-08-30 21:30:09
法治之旅:追尋香港法律制度的足跡

香港法律樞紐已經於去年11月正式啟用,是由律政中心(前中區政府合署)、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以及交易廣場二期部分地方所組成,將本地、區域及國際的法律相關組織匯聚在核心商業區,提供優質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香港法律樞紐內部分地方更被列為古蹟,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我很高興今日有一些學生前來參觀,親身感受香港法律發展的足跡,從而加深對法律和法治的了解。

學生們先到訪律政中心中座一樓的多用途廳,它在很久以前是立法會的會議廳,之後被政府用作舉辦重要活動的場地,例如公布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學生們隨後前往前行政會議的會議室,內裡仍然保存著古色古香的桌椅,他們了解到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是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主導制度,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根據《基本法》在行政主導下各司其職、相輔相成。

接著他們參觀了位於前中區政府合署西座的法律樞紐,那裡設有不少法律相關組織的辦事處,它們專注不同的法律或爭議解決服務,正好體現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主要中心的地位,全面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目標。

參觀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可以說是這一次的壓軸節目,大樓早在1989年已被列為法定古蹟,它曾經被首任總督用作臨時官邸,及後是俄羅斯領事館,直至1915年被法國外方傳道會收購及重建。二次大戰後,香港政府購回這座大樓用作政府部門的辦事處、維多利亞地方法院及最高法院。由回歸後到2015年,大樓是香港終審法院的所在地。當終審法院搬遷後,它被劃入為法律樞紐計劃的一部分,現時用作國際法律組織的辦事處。

學生們除了對大樓的花崗石柱、遊廊欄杆、圓頂閣和小教堂感到興趣外,他們亦對「一國兩制」下香港得以保持繁榮穩定的基石——獨立的司法機構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明白到司法獨立是建基於《基本法》訂明的穩固體制之上,包括法官享有任期和不受法律追究的保障、不設旋轉門制度,更重要的是《基本法》第八十五條明文保障法院不受任何干涉。所有法官必須以無懼無偏之精神,維護法治,主持正義。我們的司法獨立備受尊重以及國際法律界的肯定,除了反映在香港的案例不時在海外的法學研究和討論中獲引用,同時亦體現於來自其他普通法司法管轄區的傑出法官願意加入香港的終審法院。

這一次「法治之旅」的參觀活動是「願景2030—聚焦法治」十年計劃下的一個項目,旨在提升青少年特別是學生對於正確法治概念的理解。除此以外,我們亦預備了一系列內容豐富的活動,讓學生明法守禮,我會在新學年開始時再向大家介紹,希望這些饒富意義的活動有助達致一個公平和以規則為本的法治社會。

2021年8月30日



https://www.doj.gov.hk/tc/community_engagement/sj_blog/20210830_blog1.html
2021-08-30 21:57:24
本港目前有約49.5%人口完成接種新冠疫苗,隨着變種病毒肆虐,不少專家認為本港達致群體免疫已是「空中樓閣」,但港府繼續盲目「谷針」。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表示,下一個目標是「全民接種」,不排除效法法國推行「健康通行證」,只准完成接種疫苗的市民進入部分處所。翻查現行防疫限制,大部分食肆、戲院及美容院等尚未設「疫苗禁足令」的行業,很可能淪為港府未來「盲谷針」下的開刀目標。業界及學者批評當局的構思令過去一年飽受疫情及防疫措施打擊的處所雪上加霜,形容政府「與民為敵」,將百業「趕上絕路」。

聶德權昨日在電視節目表示,雖然Delta變種病毒削弱疫苗的保護作用,但疫苗依然有助減低感染後出現重症和死亡機會,並防止大規模爆發,因此當局會改以「全民接種」為目標,未來繼續向3大群組「谷針」,分別是20至59歲工作人口、12至19歲學生及70歲以上長者,目前相關群組的接種率分別為70%、56%及不足30%。其中,當局會重點提高長者接種率,包括於商場、屋邨或地區內,舉辦健康講座,及安排醫護為長者即場接種。

聶「死撐」政府一向將道理講清楚,讓市民選擇,並無硬性強迫,未來也會增加市民打針誘因,不排除參考法國設立「健康通行證」,或要求處所施加限制,只有已接種疫苗人士才可進入。不過,他稱政府不會機械式地按接種率考慮放寬防疫措施和通關,會繼續以風險評估方式,調節業界營業安排及與內地商討通關。翻查資料,法國的「健康通行證」要民眾完成接種疫苗、持有48小時內無感染證明或過去半年曾確診並已康復,才可進入餐廳、購物中心、戲院等。

現行防疫法例下的表列處所中,A、B及C類食肆、健身中心、戲院、美容院等,顧客毋須接種疫苗亦可光顧。健身搏擊運動業界大聯盟召集人柯尊鼎批評,港府若強迫其顧客打針,只會把健身業界趕上絕路。他指,很多市民身體不適合打針,須做運動保健,質疑政府何以剝奪他們強身健體的機會,而且健身業界遭受疫情及移民潮打擊,流失大量顧客,已有大量健身中心結業,絕對經不起再一次打擊,斥政府「與民為敵」。

一直維持以B類食肆營運的倫敦大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認為,此政策一旦落實,絕對影響飲食業界生意,尤其是多長者、家庭光顧的傳統食肆。他表示,酒樓已努力配合防疫政策,其酒樓90%員工已完成接種疫苗,若政府賦予食肆權力查核市民的針卡及身份證,他們惟有配合,但相信無論是飲食業界,抑或是顧客,都會無所適從。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指,很多國家的接種率和確診數字成正比,反映疫苗難以控制疫情,質疑政府對科學證據視而不見,盲目「谷針」,或是出於政治考慮,把防疫不力的責任推卸給市民。他又指,政府擬要求食肆顧客打針,除了造成業界生意損失,更剝奪市民外出用膳的權利,形容為得不償失,徒增民怨。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830/mobile/bkn-20210830033056247-0830_00822_001.html
2021-08-31 19:28:03
政府倡放寬醫生註冊條例 涵蓋非永久居民專科醫生

政府建議放寬《醫生註冊條例草案》中,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條件,涵蓋持有認可醫學資格及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亦會讓持有認可醫學資格但未在香港以外實習的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參加執業資格試,政府亦建議為具備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銜接安排。

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條例草案的初心是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解決香港醫生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而新修訂就是為網羅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特別是專科醫生,以特別註冊途徑來港服務,行政會議已通過有關建議。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7419
2021-08-31 19:28:14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708

#區域法院第廿七庭
#高勁修首席區域法院法官
#0929金鐘 #提訊

D30: 李(29)🛑已還押逾5個月

控罪:
(1) 暴動
(5) 襲擊在正當執行職務的警務人員

詳情:
(1) 被控於19年9月29日,在港島金鐘道一帶連同其他身分不詳的人參與暴動

(5) D30被控於同日在金鐘道太古廣場外,襲擊在正當執行職務的警務人員,即警員E
——————
被告已獲准法律援助,有委任律師申請
辯方申請合併 #十二港人案 ,並不需審訊處理;法庭指要考慮其他被告人意願,暫不處理

案件押後至 2021年11月30日 14:30 灣仔區域法院再訊,沒有保釋申請、期間還押懲教看管‼️

(按:李手足精神不錯,不時回望旁聽席及揮手)

#save12hkyouths #BringThemALLBack
2021-08-31 19:28:26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696

#粉嶺裁判法院第二庭
#蘇文隆主任裁判官
#20200308大埔 #裁決

連桷璋 (D1),姚鈞豪 (D2),蔡 (D5)

控罪一:參與 #非法集結
所有被告被控於2020年3月8日,在香港新界近大埔大埔超級城B, C區一帶,及其他不知名人士參與非法集結。
控罪二:無牌管有 #無線電 通訊器具
D2被控於同日同地管有無線通訊的器具,即一部無線對講機。

註:先前已被判刑被告的相關控罪已被略去

📌 辯方代表律師
#阮偉明大律師|#劉偉聰大律師|楊大律師

0932 開庭

📌 裁決
本案五名被告中,D3 及D4 早前已認罪,並被判刑,現在服刑中。

審訊控罪指,五名被告於2020年3月8日,在香港新界近大埔大埔超級城B, C區一帶,及其他不知名人士參與非法集結。非法集結的控罪元素是3人或多於3人集結在一起,作出擾亂秩序的行為或作出帶有威嚇性、侮辱性或挑撥性的行為(訂明行為),意圖導致或相當可能導致任何人合理地害怕如此集結的人會破壞社會安寧或害怕他們會藉以上的行為激使其他人破壞社會安寧。任何人參與非法集結即犯非法集結罪。

🧷 控方案情
法庭從控方得知控方案情指五名被告對便裝警員,並對他使用挑撥性的行為,有可能令其他人害怕被告們破壞社會安寧。
本案的舉證責任在控方,並須達致毫無合理疑點。三名被告無刑事定罪紀錄,犯罪可能性較低。

🧷 辯方案情
現場沒有非法集結,萬一有的話,他們的當事人也非在當中,更沒有共同目標。D2 大律師指D2 是當區區議員,當時沒有不諱目的,只是在向便衣詢問他是否在工作。D5 手持攝錄機在拍攝現場情況,並沒有不諱意圖。

🧷 警員證供
法庭接納警員是誠實可靠的證人,接納當中所有細節為事實。因此法庭認為當日 2140時於大埔超級城一帶,D4 及D1 跟隨他,有人用電筒照他令他皮膚感到灼熱。

🧷 本案其他事實
從D1 問警員開始一刻,至空地有警員拘捕一刻,相距八分鐘。D2,D4,D5 不停移動,隨一後跟從警員,當中D2 及 D4 身處較前。D5 都曾超越警員。D3 亦有加入行列。當中時間超過一分鐘,他們照向警員,D4 的照射更有機會射到眼角膜,不過警員反應敏捷,有用手掌擋住電筒光。

🧷 D1 考慮
D1 走向D4 時,D1 與D4 應有溝通,這是不難推論。然而,D1 能知道D4 會挑釁警員嗎?此點法庭不能肯定,除非D1 有作出與類似D4 的行為。
就算片段最後D1 的位置與D4 有十多米的距離,D1 可以是「隔岸觀火」,控方不能排除。
因此D1 罪名不成立。

🧷 D2 及D5 考慮
法庭一同考慮兩人罪行。D2,D3,D4 及D5 追貼警員,是「集結在一起」。D2 不斷詢問警員,D5 不停拍攝,大部分時間對焦警員。D2 無權力要求便衣揭示身份。法庭裁定D2至5的行為令警員受傷害,並推論支持警方的途人可能會前來協助,替警員推開被告們的鏡頭或電筒。最後有機會導致暴力。這些行為屬於破壞社會安寧。因此法庭作出唯一合理推論,即四名被告行為有機會破壞社會安寧,令某些人合理地害怕。

🧷 D2 答辯
D2 大律師指D2 是在執行議員職務。法庭認為D2 不能與其他人挑撥警員。D2 對D4 的行為瀝瀝在目,法庭裁定D2 的行為在助長D4 的暴力行為。D2 已干犯所有控罪元素。法庭裁定D2 罪名成立。

🧷 D5 答辯
D5 與D4 是一伙人。沒有證據指D5 是記者,D5 不斷對焦警員,D5 拍攝D4 的行為,即在拍下D4 的罪證。D4 與D5 明顯有共識,D5 知道他拍攝D4 行為過後不會被秋後算賬。D5 知道D4 會對警員不利。因此,法庭裁定控方已達到毫無合理疑點,裁定他們(D2至D5)在參與非法集結。D5 罪名成立。

📌 裁決
D1 :無罪釋放
D2 :罪名成立
D5 :罪名成立
2021-08-31 19:28:40
https://t.me/youarenotalonehk_live/17695

#區域法院第廿三庭
#林偉權法官
#1118旺角 #裁決

A1:勞(22), A2:黃(26)
A3:連(29) 🛑已還押逾21個月
A4:鄭(39)

控罪:
(1) 暴動 [A1-A4]
被控於19年11月18日於九龍彌敦道及窩打老道交界附近,連同其他身份不詳的人參與暴動

(2)身處非法集結時使用蒙面物品 [A2, A3]
於同日身處非法集結時,無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而使用相當可能阻止識辨身分的蒙面物品
———————
速報
A1, 2, 4 各項罪名不成立❕
‼️A3 全部罪名成立‼️ #暴動

休庭至 10:30 處理A3求情及判刑
2021-08-31 19:28:5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目前沒有計劃將能否進入處所與接種疫苗掛勾,但如果有另一波疫情,政府就迫不得已要考慮,屆時可能要以接種疫苗與否,劃分市民能否進入特定處所,但強調暫時未有此計劃或時間表。

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長者特別相信醫生,希望醫生令長者放心。她又認為長者的親友和子女都可以勸長者打針,例如學生可以用希望盡快上學為理由,勸家中長者接種疫苗,因為多些人打針,學生便不用長時間留在家中面對電腦。

林鄭月娥又認為,傳媒與其詢問政府有何板斧鼓勵市民打針,不如努力推廣,呼籲市民接種疫苗。
2021-08-31 19:29:36
大埔區議員姚鈞豪非法集結罪成 判囚3個月

大埔區議員姚鈞豪及一名36歲攝影師,涉及去年3月在大埔超級城非法集結,在粉嶺裁判法院被裁定罪成,各判入獄3個月。攝影師獲准保釋,等候上訴,同案另一名前區議員連桷璋則罪名不成立。

去年3月8日晚上,有市民於大埔超級城悼念科大學生周梓樂,期間一名便衣警員被識破,其後被尾隨拍攝,警方事後拘捕5人,控以非法集結罪。其中兩人早前承認控罪被判囚,至於3名被告,分別是23歲的姚鈞豪、31歲的連桷璋及36歲的攝影師蔡健瑜就否認控罪。

姚鈞豪早前亦承認同案另一項無牌管有無線電通訊器具罪,被判罰款1500元。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08393-20210831.htm?spTabChangeable=0
2021-08-31 19:29:5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截至昨晚,首劑新冠疫苗接種率為60.6%,目前肯定做不到開學前達致7成接種率的階段性目標,希望在9月底能達到目標,但目前趨勢並不樂觀。

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每日要有22000人接種首劑疫苗,才能達到 7成比例,但過去的每日接種人數有時不足2萬人,預約人數亦不多,希望即日籌安排可以讓市民多去接種,未來推動打針的工作要聚焦,視乎組群而加大力度推廣。她又說,早前已起到催谷作用,目前公務員首劑疫苗接種率達91%,醫管局員工達93%,其中醫生達99%,護士達90%。而安老院舍員工達80%,官校教職員亦達90%。

林鄭月娥表示,未來有3個群組要繼續推廣接種疫苗,包括工作人口,他們日常接觸好多人,流動性高於長者及小童,會用盡方法,包括要求企業提供誘因等。另外,是12至19歲的學生,目前已有5成接種率,最重要是呼籲長者接種,目前70歲以上人口的接種率只有30%,至於80歲以上接種的人士更少,安老院舍長者接種率更只有1成,政府目前不會再進行強制措施,但必須要動員資源,讓他們盡快接種。

她又呼籲教職員盡快接種疫苗,而未來最重要是向長者解說。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08354-20210831.htm?spTabChangeable=0
2021-08-31 19:30:11
【直播】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 政府倡放寬至非香港永久居民專科醫生
11分鐘前56

立場報道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下午在政府總部見記者,建議修訂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 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放寬至容許非香港永久居民專科醫生,申請特別註冊在港執業。另外,外地就讀的港人醫科生,亦可未做實習亦可在港考執業試。

政府已多次強調,申請成為特別註冊醫生的人士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條例草案的目的旨在吸引在香港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回流香港,但在建制派議員要求放寬至非香港永久居民之後,政府今次終容許非香港永久居民專科醫生,申請特別註冊在港執業。

陳肇始指出,行政會議已經通過建議。她否認,建議是「中門大開」,又指原本計劃太窄,強調「不等於質素降低」,「有好多議員、人士要求完全廢除香港永久居民的要求」,但考慮到醫管局最缺乏專科醫生,所以只是放寬至容許非香港永久居民專科醫生來港執業,而專科醫生必須符合醫專的資格。

陳肇始表示,經立法會草案委員會審視、考慮病人組織意見,認為原訂的草案要求過於嚴格、對解決醫生短缺效用成疑,因此經考慮後決定放寬要求。

相關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修訂包括,放寬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方可申請的要求,涵蓋由持有認可醫學資格及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容許持有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的司法管轄區實習,屬香港永久居民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在港參加執業試;以及為具備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銜接,加入特別註冊制度。

稍後有詳細報道。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7%9B%B4%E6%92%AD%E5%BC%95%E5%85%A5%E9%9D%9E%E6%9C%AC%E5%9C%B0%E5%9F%B9%E8%A8%93%E9%86%AB%E7%94%9F-%E6%94%BF%E5%BA%9C%E5%80%A1%E6%94%BE%E5%AF%AC%E8%87%B3%E9%9D%9E%E9%A6%99%E6%B8%AF%E6%B0%B8%E4%B9%85%E5%B1%85%E6%B0%91%E5%B0%88%E7%A7%91%E9%86%AB%E7%94%9F
2021-08-31 19:30:21
政府擬非本地醫生特別註冊制度擴至持專科資格非永久居民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448146&refer=Share
2021-08-31 19:30:33
邱騰華:政府資助本地廠商生產近5億個口罩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過去一年本港受到疫情威脅,若非各界合作,香港會是舉步維艱,他舉例指,商經局在疫情初期口罩短缺時,推出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金額以億元計,與生產力促進局和廠商,合作生產近5億個口罩。

邱騰華出席消委權益新聞報道獎頒獎禮致辭時,又提到全球消費者權益,指中美貿易戰下,買方最終要承擔關稅,因此香港除了政治理由外,都支持全球自由貿易和減少壁壘,不合理的經濟行為最終都會影響消費者。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7407
2021-08-31 19:30:44
林鄭月娥:商界對入境措施有怨言 但嚴防輸入有必要

林鄭月娥指,有商界反映本港入境要求過分嚴格,會影響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和商貿中心地位,並有怨言,但強調嚴格外防輸入政策有需要,全球不同地區仍有疫情爆發,尤其Delta變種病毒傳播性更高,一旦鬆懈就會出現問題;當越來越多國家推行與病毒共存的政策,容易在社會造成感染和輸出個案,本港嚴防疫情風險,能夠減輕隔離設施和醫管局壓力。

林鄭月娥又指,會按風險評估,調整不同國家人士來港安排,及確認外地疫苗接種記錄,特區政府會逐個國家商討,讓機組人員和入境人員能夠識別。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7381
2021-08-31 19:31:00
《中評社》承認香港存在移民潮,或與《國安法》有關。智庫民主思路發現《國安法》後,打算移民人數維持約三成。一項移民博覽的民調顯示,考慮移民人士中近半來自中低收入家庭。

不過親中媒體《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社)周一(30日)發表文章,指發現《港區國安法》落地初期,港人對移民關注度有所增加。文章指出,專業人士對移民關注度及實際移民比例最高,達12%,其後雖曾一度回落至今年4月的2%,但隨著各國放寬移民政策,令專業人士對移民關注度在8月重回至12%。文章估計,數據仍處於持續增長階段,且未見有拐點,認為港府應高度關注專才移民增多現象,長遠指定應對策略,包括招募內地與海外醫護專才的政策,按需要進一步放寬讓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海外醫生到港執業。

民主思路民調揭國安法後 打算移民市民維持三成多水平

另外,民主思路同日發表最新一份調查,其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今年6月21日至7月9日期間,訪問了1,001名市民,當中亦問到市民移民海外的計劃。結果顯示,表示打算移民的市民輕微上升,有近33%。自《國安法》生效後,打算移民的市民一直維持三成多水平,其中30至39歲受訪者升幅最多,有近23%,其次是18至29歲受訪者,升幅超過12%。

言論自由、獨立司法權跌幅明顯 與蘋果日報停刊、非法集結案判刑有關

民主思路亦公布最新「一國兩制」指數,平均分為5.6分,較上次調查錄得輕微上升。該分數由兩部分整合:民意調查的3.62分,以及由國際智庫就國際評價給予的7.58分。調查發現,「一國兩制」十二個範疇中,「言論自由」及「獨立司法權」兩項指數錄得明顯跌幅。「言論自由」由今年1月的3.92分,跌至7月的3.61分,跌幅近8%;「獨立司法權」則下跌5%。

潘學智表示,「言論自由」的跌幅並不令人意外,並解釋在調查進行期間,發生令公眾認為公民社會空間收窄的爭議事件,包括《蘋果日報》停刊等,而法庭亦在此期間,就過去兩年幾宗涉及非法集結案件作出宣判,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是次調查結果。

民調十二範疇中 僅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合格

另外,在十二個範疇中,僅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合格,為5.2分。潘學智解釋,中港關係方面的範疇錄得較強升幅,反映特區政府近期的強勢姿態,令市民對這方面更有信心,有助增強與中央政府互信
2021-08-31 19:31:11
【獨媒報導】 政府稱要打擊「太空卡」罪案,行政會議今年六月以「先定立後審議」形象,火速落實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首階段明天(9月1日)起實施,電訊商須在首階段,即明年2月28日前,實施實名登記設施及系統,市民暫時不受影響。但第二階段將於明年3月1日後,就輪到市民登記,屆時須提供姓名身份證及出生日期等個人資料。

《電訊(登記用戶識別卡)規例》明日生效,首階段暫時未針對市民做登記,市民可以繼續按現時方式使用電話儲值卡。但在明年3月1日起,當日起生效的新的上台月費服務及發售的新的儲值卡,均須在啓動服務前完成實名登記。

後年2月23日後 未登記電話卡將失效

現行儲值卡用戶須於第二階段結束前(即2023年2月23日或之前)向所屬電訊商完成實名登記。所有未完成實名登記的儲值卡將於2023後2月23日後不能繼續使用。至於現時上台月費服務的用戶,除非他們「轉台」或開立新的電話號碼,否則無須向電訊商再作登記。

根據政府文件,市民須提交的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身分證明文件副本,以及其出生日期,供電訊商核實。如使用電子平台,用戶要自行在網站上載個人資料。16歲以下用戶要有成人陪同登記,並要提交陪同成人的個人資料。

每名市民上限10張

每名人士可以向每間電訊商,登記最多10張電話卡,企業的上限則為25張,電訊商在登記時會核對及核實用戶資料,相關的資料會保留到用戶取消登記後最少12個月。

電話智能卡實名制亦帶來爭議,包括沒有豁免傳媒工作,令傳媒工作者擔心不能保護消化來源,政府亦可以憑登記資料,追尋消化人士。記協早前發聲明,關注條例賦權執法機關,可以在「迫切」或「緊急」情況下,即使沒有法庭手令,亦可取得相關手機號碼及用戶的資料,記協擔心在傳媒無法保護消息來源情況下,不敢向傳媒提供可能涉及違法、濫權等敏感資料。
2021-08-31 19:31:35
《港區國安法》實施逾一年,本港掀起移民潮,由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擔任總監的「MWYO青年辦公室」今日(30日)發表報告,有受訪青年指,除傳媒及教育等界別,身邊也有金融界高級管理層決定移民;但有受訪者擔心,移民潮所帶來的工作機會,只會惠及親建制或來自內地的年輕人。

國安法實施逾一年 報告:傳媒社福教育衝擊大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青年備註》報告,形容各行各業受到國安法實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傳媒、社福及教育等工種更是首當其衝,辦公室遂於上月12日至本月9日訪問18位來自上述界別大學生或在職青年。

報告指,移民潮對教育工作者影響較為直接,一名受訪教師舉例指,灣仔等較富裕的地區,有學校一級120人中有高達10人離開,惟他觀察到,流失的學生不一定會馬上離開香港,而是轉校到國際學校修讀IB等能與外國學校接軌的課程,為將來海外升學作準備。另有受訪教育工作者觀察到,中學生流失率最為嚴重。

一名教育工作者表示擔心移民潮下,適齡學童數量不斷下降,學校或需面對縮班、殺校,並隨着不少青壯年人口離開,香港整體撫養比率將大幅上升,加劇下一代青年的財政壓力。

對於移民潮有助留港年輕人向上流機會的說法,不少受訪者認為是過於樂觀,雖然有受訪者同意年輕人會有更多工作機會,但認為與提升生活質素並無直接關係,因其薪水仍難追近樓價升幅;也有受訪者擔心新的工作機會只會惠及親建制、代表紅色資本或來自內地的年輕人,未能幫助一般青年向上流。

大學生感校園言論自由受限 教師反思轉行

即使留港,也有教育界人士坦言考慮轉行,特別是現在老師需要向學生講解國安法,但教師對此法例也未必完全理解,擔心繼續下去有機會「誤人子弟」,亦令他反思教學是否自己擅長的事情。另有受訪教育工作者指,國安法實施後各界對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更關注,與政治相關的活動如國家安全教育日,要花更多時間向家長進行解說、徵求同意,工作壓力有所增加,但他也不打算轉行,因教育與其他行業相關度較低,要轉到一個全然不同的工作領域並非易事。

一名即將升讀大學四年級的大學生則表示,感到校園內的言論自由大受限制,坦言在挑選論文題材時不太敢討論敏感的課題,亦會在按照教授的政治立場,修改自己論點和用字。隨著多間大學近日宣布9月起推行國安教育,有受訪者認為校方應允許學生自由選擇是否修讀有關課程,教授模式亦應以參觀及考察等軟性方式,避免生硬地灌輸知識。
2021-08-31 19:32:57
事發時19歲的中四男學生肖葉濤,前年上體育課期間不適暈倒,經搶救後不治。死因裁判官何俊堯昨(8月30日)引導陪審員團稱,可以考慮死者是「死於自然」或「死因存疑」。3男2女組成的陪審團今日(31日)上午9時45分開始退庭商議近兩小時,一致裁定死者「死於自然」,死亡原因為淋巴細胞性心肌炎。

陪審團向教育局長提出4項建議:
1. 教育局應每年最少審查一次,確保全港學校貫徹執行「香港學校體育學習領域安全指引 」


2. 定期派員檢視全港學校內部相關部門,確保學校依足指引執行

3. 如學校沒有依足指引,應予以懲罰,教育局應盡早制定罰則

4. 重新檢視全港學校執行教育局指引的監管制度,以免同類不幸事件再發生

死者母親林梅金聞裁決後,在庭外表現激動,被問到是否接受裁決,她表示:「我當然不能接受……當然不滿意,怎麼會滿意呢?」至於校方有否就事件致歉,林梅金哭着說:「怎麼沒有給我一個道歉?我兒子都死了……」

涉事荃灣路德會呂明才中學校長馬玉娟離開法院時,被傳媒追問會否向家屬致歉、校方在事件上應否負責任,馬玉娟均沒有回應,其後登上私家車離開。校方其後發出新聞稿稱,會積極配合陪審團的建議。

死者肖葉濤(終年19歲)於2019年3月18日在仁濟醫院不治,案發時於荃灣路德會呂明才中學就讀中四。死因研訊早前傳召了15名證人,包括學校校長、體育科主任及老師、法醫、為死者診治及急救的醫生等。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