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方位淪陷實例總合6(盡量每日更新)

1001 回覆
32 Like 2 Dislike
2021-10-04 02:11:26
昨晚有市民被指涉嫌使用虛假「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遭警方以涉嫌「使用虛假文書」拘捕,兼被票控;同場的四男兩女沒有掃瞄二維碼則僅被票控。據了解,被捕的 22 歲女子向現場警員表示,有關程式是朋友幫她下載,她本人不知該應用程式是假的。有大律師表示,若純下載用使用程式未必構成罪行,但若有人用此類程式充當「安心出行」向執法人員展示,則涉行為,便有可能構成「使用虛假文書」罪。
...
據了解,現場警員發現該名 22 歲女子的手機,顯示的介面與官方「安心出行」程式「有少少唔同」,並且可以輸入地址,因而發現該介面屬假「安心出行」程式。該女子向現場警員表示,有關程式是朋友幫她下載,她本人為的不知道所用的程式並非「安心出行」。
...
大律師陸偉雄接受《立場新聞》查詢時表示,純粹下載類似的應用程式或軟件,甚至曾用有關程式記錄行跡,但未有向執法人員展示,相信不會構成犯罪。惟他表示,若果有人使用此類應用程式或軟件後,再當作真正「安心出行」程式向執法人員展示,則含有欺詐行為,有可能構成「使用虛假文書」罪。
2021-10-04 02:11:52
終院10月初審理「共同犯罪」上訴案 上訴人不獲批法援
被稱為「赴湯杜火」的一對夫婦與16歲少女涉嫌參與前年7月28日上環警民衝突,被控暴動及非法集結罪,最終被判罪名不成立,律政司隨即就案中「共同犯罪計畫」原則向上訴庭尋求法律指引,裁定有關原則適用於「非法集結」與「暴動」罪,而不在現場的「幫兇」亦能以「共同犯罪計劃」原則定罪。
脫罪夫婦之一的湯偉雄就有關裁定上訴至終審法院,上月初獲批,但湯偉雄今日在facebook發文,指近日接獲法庭通知,指案件訂於10月5日和6日一連兩天審理,但他早前向法律援助署申請法援,近日得知不獲批,面對高昂法律費,他決定出售2萬套明信片、以每套100元出售作另類「眾籌」,籌款共200萬元。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134239/%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7%B5%82%E9%99%A210%E6%9C%88%E5%88%9D%E5%AF%A9%E7%90%86-%E5%85%B1%E5%90%8C%E7%8A%AF%E7%BD%AA-%E4%B8%8A%E8%A8%B4%E6%A1%88-%E4%B8%8A%E8%A8%B4%E4%BA%BA%E4%B8%8D%E7%8D%B2%E6%89%B9%E6%B3%95%E6%8F%B4
2021-10-04 02:16:26
今年來離港人數增加,積金局發表最新季度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統計摘要,第二季以退休、提早退休等不同理由,提取強積金的申索總數為60,200宗,較上一季跌10%。移民潮近期外界留意MPF成員以「永久離港」為由提取強積金,最新季度「永久離港」申索數目達8,000宗,較今年首季7,700宗增加4%,較去年同期3分之1。上季以「永久離港」提取強積金涉及20.95億元,按年大增1.1倍、按季增8%。

若以金額計,上季以「永久離港」為由提取強積金的金額為2014年季度報告有相關數據以來新高。

積金局發言人重申,以永久離港為理由提取強積金的申索個案並不等同移民個案,也包括非本地僱員結束在香港工作或移居內地生活。

積金局表示,根據過往統計,以永久離港為理由提取強積金的申索數目每季均有變動,第二季的申索數目(8,000宗)與對上三季(分別為8,100宗, 8,500宗及7,700宗)大致相若,按年的申索數目亦有升有跌。

積金局發言人指,雖然2020年第三季至2021年第二季的申索數目較2019年第三季至2020年第二季有所上升,但整體而言,最近過去三年每年度的申索數目較之前兩年每年度的申索數目顯著下降。



截至6月底,強積金總資產約1.22萬億元,按年增長26%,其中扣除收費及費用後的淨回報超過4,600億元。過去五年間,強積金總資產增加101%。自制度在2000年實施以來的年率化淨回報為5.1%,高於同期的1.8%通脹率。而以年率化淨回報計算,各類強積金基金均錄得正回報。
2021-10-04 11:50:38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現時《港區國安法》並沒有包括仇恨罪,刑事罪行條例則有針對煽動仇恨罪行,在研究《基本法》第23條立法時,會切合社會需要,一同研究將仇恨罪放入23條中,至於會否指明是針對公職人員或警員的仇恨罪,現階段尚無定論。

鄧炳強又指,《港區國安法》實施效果比想象中多,包括成功打擊「大老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他旗下的媒體,年輕人面對的煽動減少,社會回復相對平靜,但認爲不是一條法例就可以解決問題,社會上仍然有孤狼式襲擊和小組式放置爆炸品的事件。

他認爲,2003年社會討論23條立法時,仍未清楚了解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政府正就23條立法進行研究,會考慮過去兩年社會事件,相信因應社會形勢不同,建議立法範圍與2003年時一定有不同,他希望盡快就23條立法,會做好解説和諮詢。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current/article/2928463/%E9%84%A7%E7%82%B3%E5%BC%B7%3A%E7%A0%94%E7%A9%B6%E5%B0%87%E4%BB%87%E6%81%A8%E7%BD%AA%E6%94%BE%E5%85%A523%E6%A2%9D
2021-10-04 11:51:11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6日)發表今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不僅大動作覓地以解房屋問題,政府架構重組亦為另一大焦點。據了解,除了盛傳的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以及分拆運輸及房屋局,其他政策局架構亦會「大洗牌」,包括修例風波期間淪為建制派箭靶的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將調撥民政事務局管轄,變相令問責局長分工更細緻,涉政治性質部門統一歸政治色彩濃厚政策局統管。

另外,現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工業貿易署,有傳將調歸創新及科技局管轄。

政策局長分工「專業化」 政治、民生分道揚鑣統一抓
現時食環署為食物及衞生局轄下部門,專責食物安全及公共環境衛生等職務,惟在2019年修例風波爆發期間,因清拆「連儂牆」、國旗海報等問題,引起建制派不滿,民生部門與政治泥糾纏不清。接近政府消息指,周三公布的《施政報告》,將建議將食環署撥歸主理地區行政的民政事務局管轄,「地區行政工作統一處理。」

民政事務局向來政治色彩濃厚,除了負責區議會運作,還手握及負責分配地區資源,前任局長劉江華及現任局長徐英偉,均出身民建聯,獲北京信任。民政事務局管轄食環署後,職權範圍變相更趨「政治化」、「地區化」,而多由醫護界翹楚執掌的食衞局,以後可集中精力處理醫療衞生專業領域,減少政治化工作。

根據資料,目前食環署約有10,500名職員,是整個特區政府人數第三多的部門,僅次於警隊及消防處。

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在地區管理上,食環署扮演重要角色,與民生息息相關,但食衞局工作繁多,包括醫療問題、食品安全及疫情等,主要工作與地區無關,以致過往由食環署主責的地區清潔、街市活化等方面的表現未如理想,若將食環署撥入主責地區事務的民政事務局,可加強地區行政統籌。

民建聯副主席、「議會監察」發起人陳學鋒表示,若將食環署撥歸民政局轄下,有助加強地區治理,解決區內各項民生問題。他指康文署目前屬民政局,食環署卻歸食衞局,建議回復當年市政局做法,由民政局統一處理,理順地區問題。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委員、工聯會郭偉强指,現時食衞局處理疫情等問題已「一頭煙」,若將食環署職能轉移至負責地區事務的民政局,是合理做法。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抓意識形態」
重整政府架構是今年《施政報告》焦點之一,大震盪的不止食環署。據悉特首林鄭月娥已敲定,提出研究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大方向是將現時民政事務局的文化、體育政策,以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旅遊、出版和廣播政策,撥歸該新政策局統管。換言之,日後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管轄香港電台、出版媒體和文化事業等,頗有「抓意識形態」的味道。

覓地建屋重中之重 運房局「分家」
此外,鑑於土地房屋政策是未來「重中之重」,工作繁重且關鍵,現時的運輸及房屋局勢必「分家」,極可能分拆為「土地規劃及房屋局」和「運輸及工務局」。部門方面,亦有傳工貿署將撥歸創科局之下,以利創科局統籌推動科研產業。

2021-10-04 11:51:27
將軍澳疑現變態自瀆男!今日(3日)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發文,指上周某日凌晨1時許,事主與友人在寶林邨噴泉廣場附近食消夜及聊天,期間看見一名男子在遠處一張石枱旁疑有所動作,惟事主起初沒有為意。

約40分鐘後,事主發現該名男子仍留在現場,仔細觀察後,驚覺對方在遠處看着事主自瀆。事主大驚下取出手機拍攝影片,聲稱對方「又企起身又坐低」,又指變態男起初得知行蹤敗露,仍「好似唔係幾好意思咁dup(耷)低頭」,但其後愈漸猖狂,如入無人之境般望向鏡頭繼續自瀆,完事後將精液遺留現場,然後逕自離開。

事主見對方離開現場,「抱住個求真精神」到石枱查看,果然在枱上發現白色液體!事主認為事態嚴重,希望透過經歷提醒街坊多加留神。相關貼文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更有多人分享類似經歷,指「其實將軍澳好多變態佬」,並呼籲事主盡快報警。
2021-10-04 11:51:39
「自救口罩」不符說明眾志認罪罰款1萬元 海關沒再提「NOT MADE IN CHINA」指控

觀塘黃店「朝花夕拾」(Favilla)曾售賣前香港眾志包裝的「自救口罩」,包裝寫有「ASTM level-1」及「NOT MADE IN CHINA」標示。海關去年接報指口罩未達標準,拘捕多名前香港眾志成員及黃店董事,並充公價值逾九萬元的口罩。由前眾志成員經營的「衝刺有限公司」及涉案黃店其後被票控管有及供應已應用虛假商品說明的口罩。「衝刺有限公司」代表今在觀塘法院承認傳票控罪,暫委裁判官曹欣慈判罰10,000元,涉案口罩則交由海關處理。

「朝花夕拾有限公司 」及其董事則被票控供應已應用虛假商品說明的口罩,今申請押後答辯以索取法律意見,案件將於11月11日再訊。

記者:黃健朗
2021-10-04 11:52:08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本港已經個多月沒有本地確診個案,是時候準備好與內地重新通關,當局正準備檢視防疫抗疫工作,包括全面檢視「香港健康碼」,希望令粵港澳三地聯防聯控機制做得更好。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透露,創新及科技局正研發「過關碼」系統,讓需要過關回內地的市民使用,預計將成為其中一項通關條件,當中會包括市民的核酸檢測報告、疫苗接種記錄,及到內地前3星期內的行蹤等,並需要實名制登記。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13295-20211003.htm?spTabChangeable=0
2021-10-04 11:53:16
今日(4日)凌晨時份5時許,警方接到報案一名母親指自己斬傷其兒子,警方接報到葵涌石籬邨石秀樓一單位,經初步調查。據了解,姓黃58歲的母親在姓麥31歲的兒子睡夢時,持刀斬向兒子,兒子驚醒臉、手及腳受傷,母親其後自己報案稱斬傷兒子,兒子清醒送瑪嘉烈醫院治理。

姓黃58歲的母親涉嫌傷人被捕,現正被扣留調查。案件交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七隊跟進。
2021-10-04 11:54:32
疫情下,外傭難以來港,供不應求,本地完約和斷約外傭搶手。有無良外傭博炒掠水,屈完舊僱主賠償,再覓新僱主留港。有關注外傭組織指,近一年來每月平均收到一百宗僱主求助,指外傭表現惡劣,以求跳槽兼補償。有僱主無奈說,花三萬元申請一名外傭來港,她竟推倒年邁母親,要報警處理,最後人財兩失。

外傭僱主關注組召集人徐曉彤指,現在請一個新外傭來港,中介費和外傭抵埗後酒店隔離費用,合計約三萬元,還要等上半年。因此,不少僱主傾向找本地完約或斷約外傭,以為平靚正,卻事與願違。她指,近一年每月平均約有一百名僱主反映外傭疑博炒,「外傭被炒可獲一個月代通知金和離港機票錢,新僱主又給更高月薪,博炒情況愈來愈嚴重,對僱主造成很大困擾。」

炒人須賠代通知金機票錢

她提到多個案作例子,其中黃小姐因八十多歲母親獨居兼視力差,去年底花三萬多元請了一名印傭。印傭來港初期表現正常,三個月後現形,黃小姐說:「她主動叫我炒她,說很多僱主會請她,不愁沒工作。」印傭嫌三嫌四,要求高質食物,即食麵一定要韓國貨,「她又罵我母親,說這麼窮就不要請工人。」有次印傭帶母親到社區中心後失蹤,母親致電她,原來印傭去了飲咖啡。「有一晚母親嘔吐,印傭不理,自己入房睡,我知道後立即把母親送院。」八月尾一晚,母親倒瀉水,印傭大聲喝罵,用手篤母親心口令她跌倒,黃報警,警員將印傭帶署調查,由於家人怕麻煩,最後沒追究。黃說:「我忍無可忍,把她辭退,但要給一個月代通知金和機票錢。」請了衰外傭,卻賠錢送人,十分無奈。

外傭放假後失蹤 疑有新僱主

另一個案中,張小姐今年年初聘用一名外傭照顧外婆,外傭到家兩周態度即變得惡劣,表明不想做,要求被辭退,但張沒答應。其後,外傭沒有跟她所定餐單,只煮自己喜歡食的煎炸食物,「外婆吃了一段時間,血壓急升要入院。」八月時,外婆領取兩千元消費券,外傭私自拿外婆的八達通去買日用品自用。八月尾,外傭放假,再沒回來。中介說外傭不想做下去,留下也沒意思,「我覺得個外傭找到新僱主,索性玩失蹤迫我炒她。」

在最後一個個案,盧先生一直有聘請外傭照顧家中老小,今年遇到三個外傭均在到家一兩個月後就表示要轉工。盧促請入境處出手管制,如強制要求斷約工人先回國,才可再應聘來港,打擊故意斷約,也防止外傭為求更高人工,不斷轉工,影響一眾僱主生活。
2021-10-04 12:07:45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及社區幹事吳清清分析8至9月的34個一手和二手屋苑面積最細單位的售價,以最新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19600元計算,兩人月入共37240元(扣除強積金),要不吃不喝、零開支下儲蓄,持續最少46個月才儲夠約170萬元,支付四成首期,購入調查中最低價、價值323.7萬元的屯門「帝御‧嵐天」210呎單位;若要買調查中最貴、價值1004.4萬元的黃竹坑「揚海」320呎單位,更要儲12年才有望夠錢付五成首期。
2021-10-04 12:14:23
梁珍
【10.4直播】鍾劍華博士(32):
潘朵拉文件揭300多名國際權貴隱密,港前特首梁振英、董建華上榜;
職工盟被迫解散惟信念不摧毀;
嶺大學者支持反送中遭解僱|
2021年10月4日|
珍言真語 梁珍
https://m.youtube.com/watch?v=3rIcMzasbVI

珍言真語 20211004
2021-10-04 12:34:24
【再見香港🇭🇰 加強版2】 她因社會運動 弄至盆骨移位 香港精神 會在世界延續 她會好好活着 請支持Patreon.com/EdChin 捍衛最後自由
2021-10-04 12:42:44
2021-10-04 12:52:14
香港職業治療師工會昨晚(3日)於其社交網站專頁宣布解散,工會指昨日特別會員大會通過動議解散工會,並即時啟動相關程序,現已停止新入會申請。

帖文稱,工會理事會及所有屬下工作小組停止運作,對外運作亦同步停止,所有未進行活動將會取消,會於7天內就有關活動退款。

工會將於本月17日刪除工會所有社交平台及停止工會辦公室所有運作;所有手存現金將根據會員決議全數捐助「香港青年專業培訓協會有限公司」。
2021-10-04 13:12:01
教育局上月中到學校「點人頭」,以核准本學年開辦的班級數目,計算學校教員編制及撥款額。相對本年3月批核的2021/22學年總班數,公營小學一共減少15班小一;公營中學共減少8班中一。

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今日(4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今次「點人頭」已計及部份跨境學生,於較寬鬆情況下仍需要再減班。他估計,若移民情況持續及疫情通關無期,情況會更為惡劣。他建議政府應審視短中長期應對方法,包括全港推行小班教學。
2021-10-04 15:00:25
經常來往中港兩地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內地健康碼系統利用手機的大數據去找出與確診者有相同曝露史的人,「一夜之間就可以轉咗做黃碼」,持黃碼的人無法坐地鐵、的士,也不能進入公共場所,但內地人並不會埋怨,「佢哋唔會投訴」,因為大家都明白是為了抗疫。

盧寵茂直言,有人覺得使用定位、電訊商提供資料去追蹤是侵犯私隱,但他則認為疫症就如戰爭,必然「好多自由會失去」。他稱內地市民對於使用科技抗疫感到自豪,因為大部份人仍能享自由。

盧寵茂為了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工作,時常都穿梭中港,他指即使現在深圳並無疫情,出入醫院、政府部門、大型商場都仍需出示粵康碼,個別機構亦會掃描健康碼。除了健康碼外,若到訪政府機關和公共場所,更需同時出示「行程卡」,「行程卡」是一個手機程式,會根據用家手機網絡的轉變,自動紀錄使用者過去14天曾到訪的城市,「例如去深圳大劇院,或者去政府部門開會,就要睇埋行程卡,保證14日內無去過中、高風險地區。」

他稱,雖然全國不同省市都有自己的健康碼,但資料則是全國互通,例如廣州在數個月前爆疫,有相關的接觸者乘坐飛機到其他省市,「一落機就轉咗做黃碼。」

盧寵茂指,內地健康碼系統利用手機的大數據去找出與確診者有相同曝露史的人,「一夜之間就可以轉咗做黃碼」,持黃碼的人無法坐地鐵、的士,也不能進入公共場所,需要即時到醫院做檢測,「例如我哋醫院會有綠色通道畀佢哋,唔使預約就可以驗,6個鐘就有結果。」他稱內地人並不會投訴自己的健康碼突然被轉色,因為大家都明白是為了抗疫,而且知悉自己有風險而去接受檢測,亦能令自己和家人安心。

他直言,有人認為使用大數據是侵犯私隱,但他則認為疫症就如戰爭,必然「好多自由會失去」。他稱內地市民對於使用科技抗疫感到自豪,因為大部份人仍能享自由,「啲市民好proud(自豪),覺得有碼就有自由。」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