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方位淪陷實例總合6(盡量每日更新)

1001 回覆
32 Like 2 Dislike
2021-09-16 20:31:28
前年10月1日有人發起多區遊行,荃灣有警員實彈射傷中學生曾志健,期間理大博士生上前欲拯救,其後被控暴動罪。經控辯雙方認罪協商後,被告今在區域法院承認非法集結罪,為暴動罪的交替控罪。案件押後至10月15日判刑,期間他准保釋。辯方於庭上讀出被告親撰的求情信,被告提及「渴望過有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即使面對家人的擔憂和審訊的壓力,仍努力完成關於博士學位,並發表學術論文。被告於信中指:「當通過種種磨練後最終能夢想成真,我的故事會否也成為日後香港人的逆境奮鬥故事。」

資深大律師潘熙求情指,被告現時剛修畢物理系博士學位,候審期間有擔任助教。被告親撰求情信,提及自己「渴望過有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即使面對家人的擔憂和審訊的壓力,仍努力完成關於博士學位,並發表學術論文」。被告又於信中指:「當通過種種磨練後最終能夢想成真,我的故事會否也成為日後香港人的逆境奮鬥故事。」

被告又提及,「就算我真的未能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期盼和其他科研工作者繼續推動香港科研發展,改變香港科研不入流的刻板印象,渴望日後孕育出一位位偉大的香港科學家,由他們代我實現這個夢想。」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7%A4%BE%E9%81%8B/101%E8%8D%83%E7%81%A3%E6%95%91%E4%B8%AD%E6%A7%8D%E5%81%A5%E4%BB%94-%E5%8D%9A%E5%A3%AB%E7%94%9F%E8%AA%8D%E9%9D%9E%E6%B3%95%E9%9B%86%E7%B5%90-%E8%A6%AA%E6%92%B0%E6%B1%82%E6%83%85%E4%BF%A1%EF%BC%9A%E6%88%90%E7%82%BA%E9%A6%99%E6%B8%AF%E4%BA%BA%E9%80%86%E5%A2%83%E5%A5%AE%E9%AC%A5%E6%95%85%E4%BA%8B
2021-09-16 21:43:53
《星島日報》獨家得悉,香港賽馬會於本月初發出通告,終止14名人士之會籍,即時生效。當中包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資深大律師李柱銘及律師何俊仁。

目前在赤柱監獄服刑的黎智英,早前因3宗未經批准集結罪判囚20個月,黎智英另涉及違反《港區國安法》及欺詐等案件等候聆訊。何俊仁因「8.18」、「8.31」、「10.1」及「10.20」以及「6.4」共5宗明知而參與及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囚18個月。

至於現年82歲的民主黨創辦人,資深大律師李柱銘則於本年4月因於前年8月18日民陣在維園舉行的「流水式集會」,被裁定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被判入獄11個月,緩刑兩年。

香港賽馬會於本月2日發出通告,表示已終止14名人士之會籍,即時生效。有關通告由會員,市場策略及品牌事務執行總監名義發出。
2021-09-16 22:48:19
三青年今(16 日)在粉嶺裁判法院,被裁定於前年 11 月 12 日在上水非法集結、管有物品意圖摧毀財產等罪成。審訊期間,辯方大律師黃纓淇一度申請「換官」, 指裁判官陳炳宙頻密及過早打斷辯方盤問、錯誤地用嚴厲語調和態度訓斥辯方專業失德等,惟申請遭駁回。裁判官陳炳宙今交代拒絕「換官」理由,批評大律師黃纓淇盤問時重複提問,「實在毫無意義,浪費時間」,在疏忽盤問證人後「推卸責任」,又在裁判官向她說話時背對裁判官,批評沒有禮貌。

裁判官重申自己在履行職責,更指黃纓淇「最好想一想自己的表現是否達標」,直指「大律師不應只懂抱怨自己的發問被人打斷,而不去反省自己的表現是否差勁」。

代表次被告譚的大律師黃纓淇,在審訊期間提出「避席(Recusal)」申請,要求裁判官陳炳宙不再審理案件,交由另一裁判官處理。當時黃指控裁判官干預她的盤問和嚴厲批評她;嘲諷、責罵和過早否定抗辯方向;有表面偏頗,惟申請最終遭駁回。


官批大狀無禮貌 「故意塑造本席針對她的假象」

裁判官指出,在審訊期間,當他發覺自己錯怪黃纓淇時,已即時道歉,但黃沒有在書面陳詞提及此事,亦沒有提及自己態度問題,「故意塑造本席針對她的假象」。

裁判官承認,在控方反對黃纓淇的盤問時,自己曾向表達對年輕大律師的不滿,但強調那些說話並非嘲諷或責備黃纓淇,只是為了安撫控方。裁判官批評,「黃大律師作出越多無理取鬧的投訴,便越引證本席早前對年輕大律師的一些看法」。
2021-09-16 23:01:56
今日有傳媒報導,政府擬「完善」區議會制度,將18區壓縮至10區,並提出三個方案,其中方案三為全委任制,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今早被問及時,亦未有否認,僅稱正在檢視。自由黨中西區區議員楊哲安得悉後顯得詫異,「吓,呢個邊度出㗎?消息呀?消息?」,又認為全數委任比較極端,落實可能性很低,「如果突然之間無晒,咁你都無咗選舉制度,咁做咩仲要完善選舉呢?」
2021-09-16 23:43:48
任職餐廳經理的28歲青年,被指在前年11月 11日,在中環「大三罷」示威現場身穿黑衫黑褲 、指罵警察,當場被捕。他獲警方擔保後一年半,始被落案起訴非法集結罪,案件今在東區裁判法院開審。辯方比較兩位涉案警員的記事冊,二人所記錄的內容極為相似,甚至連錯別字都一樣,包括將「停留」寫成「停溜」,將「大廈」寫成「大厦」,質疑參考了另一人內容。

控方傳召了事發時駐守機動部隊的警員葉鎮江(譯音)作供。他供稱,當天下午有警員在中環遭示威者包圍,於是到現場支援。

他到達中環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時,留意到一名戴口罩、身穿黑衫黑褲的男子,站在示威群眾較前位置叫囂及指罵警察,並且無視警方警告,不願離去。他的隊員警長吳志華(譯音)於是上前制服該男子,他則以非法集結及違反蒙面法罪名宣布拘捕。二人將男子帶上警車後,確認他的身份是本案被告。

葉指,雖然當日的示威群眾,或會有人離開和加入,但該男子一直站在原地,而且站得較前,故他特別留意對方,亦特別聽到男子的叫囂聲。

但辯方盤問時,展示一張被告被捕時的照片。照片清晰顯示,當時被告身穿白色印花T恤,披著深色外套,沒戴口罩。這些特徵,無論在葉的庭上證供抑或書面證供中,都不曾提及,故辯方質疑葉誤將其他叫囂示威者當成被告。

葉不同意辯方的說法。他解釋自己有留意被告穿著白色T恤,只是漏了記錄。他又表示,被告當天確實戴著黑色口罩,只是他宣布拘捕後,親手將被告的口罩脫下來撿取。

辯方續指,比較葉與警長吳志華當日的警員記事冊,二人所記錄的內容極為相似,甚至連錯別字都一樣,包括將「停留」寫成「停溜」,將「大廈」寫成「大厦」,質疑他參考了警長的記事冊。葉否認。

另外,葉在當日的記事冊上,未有提及被告站在示威者前排,卻在事發後4個月才在錄取的書面證供中提出,質疑葉為合理化自己特別留意被告,才加插這情節。辯方指,實情是被告當天只是放工路過,沒有作出任何破壞社會安寧的行為,質疑警方誤將被告認錯為其他叫囂示威者。葉一概不同意。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45493/%E9%9D%9E%E6%B3%95%E9%9B%86%E7%B5%90-1111%E5%85%A8%E5%9F%8E%E4%B8%89%E7%BD%B7-45493/%E9%9D%9E%E6%B3%95%E9%9B%86%E7%B5%90
2021-09-17 00:11:06
一名中年男子在西貢綠蛋島進行水上活動期間,懷疑遭雷劈昏迷,水警到場將事主送對面海水警基地,再由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其間由妻子陪同,男子經搶救後不治。

現場消息稱,男子和妻子當時於綠蛋島一帶划獨木舟,其間下大雨並行雷閃電,二人遂划到綠蛋島上岸。其後有船駛過,男子以為有救援船,遂下水欲登船,未幾在水中遭雷劈中昏迷。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916/s00001/1631777431212/%e8%a5%bf%e8%b2%a2%e7%b6%a0%e8%9b%8b%e5%b3%b6%e7%94%b7%e5%ad%90%e9%81%ad%e9%9b%b7%e5%8a%88-%e6%98%8f%e8%bf%b7%e9%80%81%e9%99%a2%e4%b8%8d%e6%b2%bb
2021-09-17 17:09:23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認受性記者證是由一些,香港合法的傳媒機構,或者比較有規模、組織性的傳媒機構,去發出這些記者證給予他們的僱員。記協說有10多百分比的(學生)是會員,我要重申香港記者協會所發出的,只不過是香港記者協會的會員證,會員證是否相等於記者證,我相信香港大眾市民心中有明確的答案。」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日前指,記協倡議所謂「人人是記者」,更拉攏「學生記者」入會,13歲學生無受訓練亦是記者,有違專業道德,質疑記協是否政治中立。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對此有什麼意見呢?過去兩年,前線警員執法上又遇到什麼困難呢?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如果你有印象有一個鏡頭,當我們同事執行職務的時候,(反修例風波)現場的記者可能比現場的警察更加多。所以那段時間,不是有同事曾經問過我,而是差不多每天在最嚴苛的時候,我們的同事向協會、管理層反映,到底現場記者身分如何核實?黑暴期間,你會看到很多自己聲稱自己是記者,或者什麼網媒台或者所謂獨立媒體的記者,而這些證件是否真的。現場有一個學生掛上記者證,所謂的記者證,我們當不當他們是記者呢?」

面對記者證氾濫問題,林志偉又有什麼建議呢?
「我認為記者證這東西,是應該有一個一致性的機制,發出記者證,讓記者這個身分取回他應該受到的尊重。現在就是讓一些自己聲稱自己是記者,或者讓一些不知名的機構,發出的證件而自稱記者,令記者這個工作或記者這個身分,讓人經常懷疑質疑。這個對於專業的傳媒是很不尊重的做法,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與香港專業的傳媒機構,大家一起商量,設立一個機制,什麼機制也不重要的,政府發牌也好,專業的傳媒機構坐在一起,商量成立一些組織發牌也好,改善現時很混亂的制度。」
2021-09-17 17:09:34
外電引述三個主要發展商及熟悉談判情況的港府顧問指,中央今年在非公開會議上,向具影響力的發展商提出新任務,要求它們將資源及影響力用於支持北京的利益,並幫助解決可能破壞穩定的房屋短缺問題。報道指,會上中央官員傳達了信息,提及正致力令香港更遵守國家安全法,並且更愛國。報道又引述接近中央官員的消息指,現時遊戲模式有變,中央再不願意容許「壟斷行為」。

消息拖累本地地產股受壓,長實集團(01113.HK)跌2%,報45.1元,新世界發展(00017.HK)跌2%,報34.05元,恒地(00012.HK)跌近2%,報32.8元,新地(00016.HK)偏軟,報105元,跌0.2元。

報道引述合和主席胡應湘表示,中央沒有告訴它們怎麼做,認為不會顯得不耐煩,但會給予壓力。報道引述另一位發展商消息指,中央官員有表達期望,但無提出策略及限期。

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09905
2021-09-17 17:14:48
2021-09-17 17:15:04
法官李慶年:「單位內的設備,『形同小型軍火庫』,其目的和意圖帶有恐怖主義成份......,總刑期為 48 個月監禁…」

25 歲的董上琳自 2019 年 10 月被捕,控以管有爆炸品三罪,還押了 23 個月,昨天終於來到審判日。他終被判監 4 年。(另見報道)

這兩年,他從牢獄生活提煉靈感,親手寫了一部過百萬字的小說,在Patreon上連載。他希望向香港人寄語,「唔可以慣」。

「至少喺高牆之下,掀開書本一刻,一定係自由。如常嘅日子之中冇心動,唯有用書本帶畀自己心動。」故事未完待續,他說會寫到出冊那天。

足足等了兩年,審判在昨日( 9 月 16 日)下午兩點灣仔區域法院第七庭進行。大約一時,庭內座位的籌已經派完,40 個座位並無虛席,要伸延至旁邊第八庭視像直播。

40 分,李慶年法官出庭,隨即宣讀寫有六十多個段落的判詞。董上琳坐下背靠牆壁,一時仰望,一時凝望旁聽席。「單位內的設備,『形同小型軍火庫』,其目的和意圖帶有恐怖主義成份......,總刑期為 48 個月監禁。」法官最後說。

董上琳今年 25 歲,朋友叫他阿木。他自小愛看書,本在香港專上學院修讀文學。

哈維爾、盧梭,《資治通鑑》、《情色論》、《勤學》……政治、歷史、哲學和文學書籍是他的至愛。

木媽媽說他看書時很專心,要是給他一套金庸小說,他兩三天便能讀完。想他乖乖聽話,只要給他一本歷史書就可以。

阿木曾經問過自己,如果只能「帶一本書入監房」,會帶哪一本。結果他想了又想,最後都選不到,「喺赤柱每月只能入 6 本書,都已經唔夠睇,(如果)𠵱家入 1 本書喎!根本冇可能揀得落手啦!」

木媽媽還說,阿木 3 歲學寫字,已經會在單行簿寫故事寫劇本,而他認真開始寫作,大概是中四那年。問他可否公開中學時期的作品,作家突然變得害羞,形容自己有「中二病」,「寫得唔係太好,唔可以畀人睇,真係想搵窿捐入去……」。

2014 年,阿木原本計劃到加拿大升學,那時剛巧爆發雨傘運動,結果他留了下來。「 14 年後我知道香港會仲有事,所以決定唔走,留喺香港讀ASSO(副學士)。」

傘運是他首次經歷大型社運。當時有句口號:「生於亂世,有種責任」,香港與他的羈絆,從那時開始愈繫愈緊密,他根本不會想離開香港。他深受盧梳的《社會契約論》影響,覺得掌權者應以人民意願來治理地方,於是抱著一顆想「改變世界」的心,投入社會運動,在街頭的時間,比留在家裡多。

剛剛成年的阿木在傘運下首次被捕,被帶返警署 24 小時後獲釋。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5%B0%88%E8%A8%AA%E7%88%86%E7%82%B8%E5%93%81%E6%A1%88%E5%9B%9A%E5%B9%B4-%E5%9B%B9%E5%9C%84%E4%B8%AD%E4%BF%AE%E7%85%89-%E8%91%A3%E4%B8%8A%E7%90%B3%E7%9A%84%E7%8D%84%E4%B8%AD%E6%9B%B8%E9%A6%99%E6%B8%AF%E4%BA%BA%E5%94%94%E5%A5%BD%E6%85%A3
2021-09-17 17:15:29
眾新聞由兩個獨立消息得悉,民主黨前區議員陳樹英日前已離港,到英國會合早前離港的丈夫、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記者先後致電及訊息向陳及李查詢,但未獲回覆。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回覆說,幾個星期無見陳樹英,不清楚她有沒有離港。

在7月政府放風DQ區議員並追討薪酬,陳樹英當時辭去屯門區議會主席一職。到8月初,李永達突然隻身離港,並陳樹英被攝得在機場送機。

此外,民主黨單仲偕、陳旭明和黎駿穎辭去黨內中委一職,據悉單仲偕在上月已辭去司庫及選舉委員會副主席一職。

https://www.facebook.com/hkcnews/photos/a.384058221937593/1541511706192233/?type=3&theater
2021-09-17 17:16:11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5%85%AC%E5%85%B1%E4%BA%A4%E9%80%9A%E5%BC%95%E5%85%A5%E4%BA%8C%E7%B6%AD%E7%A2%BC%E4%BB%98%E6%AC%BE-%E6%B8%AF%E9%90%B5%E5%B0%8F%E5%B7%B4%E5%B7%B4%E5%A3%AB%E4%B8%8A%E5%8D%8A%E5%B9%B4%E4%BD%BF%E7%94%A8%E7%8E%87%E5%83%85-05

巴士、小巴、港鐵等公共交通,自去年底陸續引入以「二維碼 QR code」支付功能,政府今回覆建制派提問,指今年上半年,在鐵路、巴士和小巴的二維碼付款,使用率僅 0.5%,渡輪更只有 0.2%。政府稱,已初步接觸個別電子繳費系統營辦商,研究如何加快將八達通以外的付款方式,納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但港鐵學生、殘疾人士票價優惠,二元乘車計劃等,就未必適合加入二維碼支付。

民建聯陳克勤今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了解自引入二維碼支付逾半年以來的使用率,運房局回應的數據,只包括有安裝二維碼支付的公共交通路線,由今年 1 月至 6 月,有裝二維碼支付的港鐵線路,乘客人次約 6.5 億人次,用二維碼付款的僅約 350 萬人次,使用率 0.5%;專營巴士方面,只有新巴城巴和龍運巴士有二維碼,九巴則正在測試系統,今年上半年乘容約 6100 萬人次,用二維碼約 30 萬人次,使用率亦是 0.5%;而 91 條可以用二維碼的專線小巴,乘客約 2600 萬人次,用二維碼的僅約 12.5 萬人次,使用率 0.5%;渡輪則有中環往來紅磡、坪洲、榕樹灣和索罟灣航線有二維碼,上半年用二維碼付款的只有約 4000 人次,使用率僅 0.2%。

目前港鐵僅能使用 AlipayHK 的二維碼付款,政府指港鐵正跟進引入其他電子支付系統,預計明年初會有更多選擇,預計乘客到 2023 年可以用信用卡坐港鐵。

由於目前個別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已有八達通以外的付款方法,政府已初步接觸個別電子繳費系統營辦商,研究如何加快將八達通以外的付款方式,納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但港鐵學生和殘疾人士票價優惠,涉及收集個人資料,優惠未能擴展到二維碼付款;而政府二元優惠計劃,有必要杜絕濫用,由於掃二維碼不需要實名登記,付款時不會展示使用者照片,因此難以核實使用者身份。
2021-09-17 17:16:52
2021-09-17 17:17:24
內地上月底再推出新措施,未成年人被「限時打機」,民建聯今日(16日)表示,本港目前未有相關規定,早前透過網上問卷調查研究本港青少年沉迷遊戲問題,發現近2成受訪青少年每日打機多於5小時,逾2成有「課金」,認為高小學生打機成癮普遍。調查又指,75%受訪家長認為打機令子女成績變差,逾9成半受訪者要求政府採取措施防止青少年沉迷打機。
2021-09-17 17:18:19
新冠肺炎影響下,大家更注重 衛生 情況。近日一名網友在網上「爆料」,指銅鑼灣一間餐廳回收食客的「二手」白飯重用,事後店家透過Facebook inbox向事主道歉,但事主表示店家向食環署「講大話」,令他決定要在網上「爆料」。

近日,有網民在Facebook「中伏飲食報料區」出post,控訴銅鑼灣京都廣場麻辣風雲的侍應,把「二手」白飯回收,放回電飯煲重用。事主指早前到該餐廳用膳,隔離枱的食客與待應溝通一輪後,侍應就把枱上的白飯拿走,走到水吧,將白飯放回電飯煲重用,如此不顧衛生的行為,讓事主無法接受,「白飯係夾喺兩個客人中間,佢哋有傾有講口沫橫飛,白飯亦都唔知放咗喺枱面幾耐同埋有冇俾人食過」。

後來事主叫的餐點送到,他向侍應表示看到事發經過,想把白飯換成粉麵,但遭拒,指可以到廚房換過另一碗飯給事主。只是事主表示「我坐出面都唔知佢邊度筆出嚟就拒絕咗」,其後事主見到侍應們繼續將回收的白飯裝給不同客人。最後,事主把事件說了給餐廳收銀和食環署,亦在Facebook inbox相關店家。

不料,事主收到食環署電話,食環署指該店家聲稱回收白飯只是放在電飯煲旁邊,沒有倒回去。事主不忿店家「講大話」,明明早在Facebook inbox時承認錯誤,所以才出post公開事件,事主在文中質問店家「如果只係放喺電飯煲隔離點解你inbox 唔講? 點解要倒晒啲飯呀?點解要同我道歉?」



事主控訴店家在疫情底下缺乏衛生意識,該碗白飯夾在兩個客人中間,口水有機會噴了落去,可能有病菌病毒,經由口水傳染給下一個食客。帖文一出,隨即引來網民熱議

https://www.ohpama.com/675367/%E7%94%9F%E6%B4%BB%E7%86%B1%E8%A9%B1/%E7%94%9F%E6%B4%BB%E7%86%B1%E8%A9%B1/%E8%A1%9B%E7%94%9F%E5%95%8F%E9%A1%8C-%E5%9B%9E%E6%94%B6%E4%BA%8C%E6%89%8B%E9%A3%AF%E5%87%BA%E9%A4%90-%E9%BA%BB%E8%BE%A3%E9%A2%A8%E9%9B%B2/
2021-09-17 17:18:34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報道,在北京指示下,特首林鄭月娥料將在下月施政報告中宣布連接新界北部和深圳前海合作區的鐵路項目。該鐵路線將作為計劃中的620億港元北環線的延伸段,擬興建四個站,但細節尚未敲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instantf2.php?node=1631839058784&issue=20210917
2021-09-17 17:19:02
https://zh-hk.facebook.com/localresearch/posts/2232700383492689

【洩露國家機密】 東大嶼人工島有條隱藏高鐵?

沙中線又延誤到2022通車,點解? 似乎有好多隱藏鐵路計劃想打尖。

林鄭月娥又將早前在6月暫緩既「明日大嶼」,一意孤行在施政報告繼續強推,成本估計高達6,240億,將會係香港史上最貴嘅基建。但呢個洗錢大計可能只係「起錶價」,事關我哋發現深圳前海展示廳內嘅一幅「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系統圖」,本身暗藏玄機。

地圖揭露未來計劃會有另一條高鐵線由深圳前海出發,穿過屯門、大嶼山,直插東大嶼人工島地圖上叫「高鐵支線」,長度同而家嗰條深圳北至西九高鐵差唔多。但呢條「高鐵2.0」嘅走線政府文件係從未提過,地圖更將之前因造價太貴而擱置嘅港深西部快速軌道計劃*「復活」,名正言順係政府之前話「運輸基建先行」嘅發展模式,亦都意味著東大嶼定位上都會其實只不過係深圳前海既經濟從屬地,配合人地規劃多過從自己需要出發。

呢份政府發展藍圖若然唔係今次離奇洩露,恐怕完全將香港人蒙在鼓裡。首先特區政府根本晨早知道,係2016年中,當時都仲係發展局局長嘅陳茂波向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介紹香港未來發展大計時,就展示咗個從未向公眾披露嘅「東大嶼人工島發展」模型,有晒具體範圍同擬建鐵路道路(同政府最新出嗰個plan係一樣架)。但當年年尾做嘅《香港2030+》諮詢時,仲只係畫一個好粗略嘅「六角形」俾香港人知,扮到成件事好似「未有計劃」、「要聽大家意見」咁。可見香港嘅發展計劃就要「讓領導先知」,又或者其實可能係「讓領導決定」,最遲知同無得揀嘅係香港市民。

依家政府嘅策略就係隱藏想做嘅基建工程,篤細啲條數氹你落疊,之後再焗你硬食埋其他嘅基建工程,起一大堆鐵路道路,既配合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大計,又可以「永續」地將香港人嘅錢利益輸送予中國與一眾基建地產商。如果唔阻止呢種車毀人亡既瘋狂起基建邏輯,高鐵通往既將會係一條滅亡之路。
2021-09-17 17:19:42
https://t.me/highcourtcase/5

食環署七旬外判清潔工羅長清前年11月在上水北區大會堂外,疑遭人用磚頭擊斃,事後警方拘捕多人。去年四月兩名未成年少年被控謀殺、蓄意傷人及暴動三罪。

兩被告依序為17歲劉姓被告及16歲陳姓被告。控罪指他們2019年11月13日在上水龍運街2號北區大會堂外,連同其他人謀殺男子羅長清、蓄意傷害男子X,以及參與暴動。

據司法機構網頁顯示,案件已排期於9月20日開審,預計審期15日,由陳慶偉法官負責審理。
2021-09-17 20:00:53
23 歲紮鐵工人被指參與前年 8 月「旺角再遊行」及黃大仙「三罷」,承認兩項參與非法集結罪,還押兩周後,今(17 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判刑。主任裁判官嚴舜儀指,控罪性質嚴重,須判阻嚇刑罰,惟考慮案件獨特性,被告被捕後將事件和盤托出,態度合作及已反省,終判被告入勞教中心。她寄語被告:「你可以利用呢個時間好好裝備自己,離開勞教中心後會有長監管期,都要遵守輔導人員教誨。」

法庭早前為被告索取勞教報告,辯方今日求情指,被告並非積極參與運動,只是人云亦云「跟大隊」,承認犯案受網上資訊影響,被捕後已將事件和盤托出,今次教訓讓他認清自己不足之處,承諾將來不會再犯。被告對於愧對家人感內疚,辯方引述報告指家人會繼續支持他,盼法庭判處合適刑期,讓被告盡快重投社會。

主任裁判官嚴舜儀表示,花了很多時間考慮兩項判刑,認為控罪性質嚴重,判刑須具阻嚇性、足以反映控罪嚴重性,並向大眾傳送清晰信息,法庭不容許非法行為。然而,她認為本案獨特,被告年輕、沒案底、態度合作並已反省,被捕已認清自己錯誤,亦將案情和盤托出。

裁判官考慮上述因素,終判被告入勞教中心,並寄語:「你可以利用呢個時間好好裝備自己,離開勞教中心後會有長監管期,都要遵守輔導人員教誨。」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ourt/ab_%E8%AA%8D%E5%89%8D%E5%B9%B4-8-%E6%9C%88%E5%85%A9%E9%9D%9E%E6%B3%95%E9%9B%86%E7%B5%90-23-%E6%AD%B2%E7%B4%AE%E9%90%B5%E5%B7%A5%E4%BA%BA%E5%88%A4%E5%85%A5%E5%8B%9E%E6%95%99%E4%B8%AD%E5%BF%83-%E5%AE%98%E5%AF%84%E8%AA%9E%E5%A5%BD%E5%A5%BD%E8%A3%9D%E5%82%99%E8%87%AA%E5%B7%B1
2021-09-17 21:38:23
【北京出手訓示香港富豪】
【地產商被告知「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路透社周五(17日)報道,北京正逐步加強對香港的控制,北京官員最近接見香港主要地產商時,向他們提出了新任務,要求他們將資源和影響力用於支持北京的利益,並幫助解決可能破壞社會穩定的房屋短缺問題。而這對於香港大型發展商來說,將是一個重大轉變。
路透社引述三名主要地產商及一位熟悉相關會談的香港政府顧問,在那次的閉門會議上,中國官員傳達了有關信息,指北京正在採取更廣泛的努力,使香港遵守國家安全法,而且更加「愛國」。報道引述一位接近內地官員的消息人士指,地產商被告知「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自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香港管治階層一直與香港地產商互相配合,製定各項經濟和社會政策。在政治制度上,則承傳英國管治時期,該商界佔據大部分席位。
這這樣的「官、商合作」制度,被認定是造成樓價居高不下的主因,亦造成社會基層長期不滿。有親北京學者更認為,過去幾年的社會運動,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跟高樓價有關。
2021-09-17 21:54:35
前年10月13日,市民發起「18區開花」活動,18歲男生被警制服時,三人疑上前協助,其中一人涉飛踢警員心口。而31歲工人則被指企圖搶走警員散彈槍,他承認非法集結等罪,否認企圖搶劫罪;18歲男生則否認拒捕罪。經審訊後兩人被裁定所有罪成,今在區域法院求情。法官謝沈智慧怒斥辯方大狀張錦熙沒有依時向法庭呈交書面求情陳詞及判刑案例,謝官一度拍枱,不滿批評:「而家我做佢(被告)大律師,定你做佢大律師?好似我仲著緊過你咁樣!究竟我做定你做呀?」被告還柙至10月8日判刑。

……

官:被告無被控暴動已「好好彩」、稱受區院判7年所限

辯方及後指,本案的暴力非預謀發生,被告在背景報告稱犯案只是為救人。惟謝官卻不認同,稱被告作供時表示「決意打警察洩憤,令佢身體受嚴重傷害」,這為加刑因素。謝官強調:「無告被告暴動已經好好彩,加埋暴力其實可告暴動,我都唔知呢啲案係咪喺區院審,而家當佢好彩。」

控方提出有案例曾判7年,謝官續指:「我係一個法官,告邊個、邊度告、告咩控罪,完全不在控制之內,既然選擇呢度告,但我有7年權力極限,你仲想我點?」謝官一度接受控方提出的7年案例。

被問及襲警案例時,辯方表示區域法院沒有相關案例,但謝官卻反駁指有梁天琦的案例,並斥辯方:「過去三日,我不斷做 research,幫你做埋,呢啲應該你做㗎!你嘅當事人喺入面兩年㗎啦!」最終辯方表示除認罪外,沒有其他求情因素。

官質疑:逃犯條例已撤回,仲出去示威做乜?

至於代表次被告陳家俊的大狀潘淑瑛求情指,本案事發前,被告於2019年8月11日參與示威,在太古被捕,案件仍在提堂階段,被告因受暴力導致抑鬱症及創傷後遺症,需要停學一年再繼續讀中六。謝官卻質疑被告說法與背景報告有出入,背景報告指被告於內地出生,希望港人能有自由,故參與示威,他自太古被捕後患抑鬱症,失去意志,但謝官卻不解被告仍有動力參與今次示威。

謝官質疑:「被告話擔心港人因(修訂)引渡條例而失去自由,但如果有睇新聞,9月政府已宣布撤回條例,但要等10月立法會復會,被告參與示威後幾日條例已撤回,佢仲去(示威)嚟做乜呢?」

辯方回應指若被告謹慎留意新聞未必會參與示威,謝官追問:「佢乜都唔知又走去做?佢知唔知講咗話撤回啫?知唔知咩情況先引渡回內地呢?」辯方解釋,於太古該次被捕後,警方於去年2月曾退回保釋金予被告,被告以為不會起訴,未有考慮法律後果。謝官激動問:「知道犯法但以為唔會告?」

……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社運/兩男圖搶警槍等罪成-官怒斥辯方沒準備求情陳詞:究竟我做定你做呀?
2021-09-18 00:10:35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