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QR]開坑講下羅馬建城以來既歷史

1001 回覆
384 Like 3 Dislike
2017-01-11 10:03:12
樓主快d 返尼la~~
2017-01-11 13:35:45
再留名
2017-01-11 13:39:45
漢尼拔無選擇/無辦法攻佔羅馬
1. 無強大攻城機器
2. 唔夠軍隊圍城
3. 迦太基方面無足夠支持 -> 主和主戰派分裂+淨係識攞戰利品, 變左漢尼拔一個人對整個羅馬既戰爭
4. 補給線過長
5. 仲有好多同盟國堅定支持羅馬, 令漢尼拔既孤立策略始終未奏效
6. 十五年黎一直用死同一攻略戰術對付羅馬
7. 或者, 佢有無唸過要滅亡羅馬? 制定策略係咪一直以滅絕羅馬為目標? 定係想削弱羅馬到威脅唔到迦太基就算? 所以佢既失敗只係低估左羅馬既堅韌性


照咁睇, 漢尼拔既征伐由始至終都係個死胡同走唔到出黎

漢尼拔是打算徹底消滅羅馬,好似老加圖要徹底消滅迦太基一樣
但無奈羅馬係堪尼之後仍然誓死不降


其實兩個講法都有市場,我buy漢尼拔既目的係要重訂條約黎削弱羅馬多d
1.漢尼拔孤軍深入,伊比利亞d駐軍要收住老巢同比老西比阿屌打緊已經唔能夠去增援,無左制海權既迦太基都派唔到大批援軍去。漢尼拔點戰神都唔會ff到剩係靠傭兵雜派軍就可以消滅羅馬
2.無論係迦太基定羅馬個時都係西地中海既強權,飽經訓練既軍隊、穩定既階級同制度、雄厚既經濟實力同埋歷史,造就左有強大既生命力,唔係d19部落一打就收皮。所以坎尼之後羅馬仲會繼續堅持,第三次戰爭最後迦太基剩返孤城都可以頂兩年。漢尼拔要消滅羅馬既話,好可能要用十年以上既時間,咁樣奇襲戰略就弊大於利
2017-01-11 15:16:09
超高質
2017-01-11 20:59:26
See
2017-01-11 23:35:55
劉明
2017-01-12 05:47:33
羅馬俾漢尼拔殺左咁多人 點解仲有咁多能力派咁多次軍隊打返轉頭

窮人有錢人全部都要上戰場
而且仲可以去拉丁盟友到抓壯丁
2017-01-12 07:35:28
支持樓主快D出文
2017-01-12 19:01:33
羅馬係希臘既擴張

係punic wars之後,羅馬毫無疑問已經成爲地中海唯一既霸權。但羅馬並未因此而滿足。同希臘城邦非常唔同既係,羅馬非常積極地對外擴張,即使是要用接納大批新增既人口羅馬都是在所不惜的。其一是因爲羅馬既公民係戰勝之後,可以分到新既土地,為左爭取公民(又係士兵)既民意支持,元老院既政客都中意煽動戰爭。隨住民意既重要性係羅馬政治裏面越來越大,羅馬就越積極對外發動侵略同擴張;打勝仗既軍事領袖係政壇都會一帆風順,而打敗仗既將領就好難重返政壇。於是羅馬漸漸形成一種軍事民主化既特殊制度:但帶來既後果,就是軍事領袖既政治地位越來越高,甚至開始逐漸淩駕元老院。



上一次布匿戰爭既時候,馬其頓加入迦太基既陣營,羅馬透過海上劫掠同合縱連橫既策略,用埃托利亞同盟將馬其頓徹底孤立係愛琴海。公元前205年,羅馬允許馬其頓獲得Ilyria南部來換取對方退出同漢尼拔既聯盟。但曾經不可一世既馬其頓自然不會甘心於羅馬既小恩小惠,於是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0,馬其頓既腓力五世又同昔日既敵人埃托利亞同盟結盟,對付羅馬係愛琴海既盟友羅德島人,是為克里特戰爭。

腓力五世


當時既愛琴海


腓力五世透過同塞流古帝國結盟(亞歷山大帝國既其中一個繼業者)反對埃及既托勒密王朝(另一個繼業者國家),趁塞流古同托勒密埃及開戰既時候,馬其頓奪取埃及係愛琴海既領土,並且用來做進攻羅德島既跳板。公元前201年,羅德島,帕加馬同其他盟友既艦隊係希俄斯島同馬其頓海軍爆發海戰。這場戰役腓力付出龐大的代價,他損失了28艘重型戰艦和65~72艘輕型護衛艦。這場戰役有效削弱了馬其頓海軍實力,並挽救了愛琴海諸島免於遭受入侵。
2017-01-12 19:07:21
痴線 去旅行都仲出文
2017-01-12 19:21:39
戰後羅德島艦隊離開希俄斯島並航向南方的萊德島。使腓力五世占領整個希俄斯島,隨後羅德島艦隊遭到馬其頓艦隊襲擊,大約在萊德島和小亞細亞海域附近,但因馬其頓艦隊先前在希俄斯戰役損耗許多戰力,儘管擊敗了羅德島艦隊,卻無法給予毀滅打擊,羅德島艦隊因此逃往南方的羅得島,而使腓力五世開始入侵小亞細亞和帕加馬王國。



勢如破竹既馬其頓繼續沿著愛琴海進行劫掠,甚至連當時希臘既文化商業中心雅典都遭到馬其頓既劫掠。直到自己無辦法對付馬其頓既羅得島、帕加馬及雅典代表團出發去羅馬“上訪”,要求羅馬制止馬其頓既擴張。羅馬好快就向馬其頓發出最後通牒,要求馬其頓從希臘城邦撤軍。見識到羅馬實力既馬其頓將領,立即從雅典的領土上撤軍,並把羅馬的最後通牒傳達給腓力五世。

對自己既軍力好自信既腓力五世自然費時理羅馬,並且訓令將領繼續進攻雅典同帕加馬和羅得島守軍聯防的阿彼多斯。於是羅馬又派出使節,要求馬其頓立即撤軍同賠償希臘既損失,而與此同時羅馬又派兵登陸Ilyria,腓力五世知道羅馬已經下定決心要介入,就傳話比羅馬:我無違反腓尼基和約,但羅馬如果執意要開戰,我地馬其頓一定奉陪。

戰爭開始之後,羅馬主要用外交攻勢拉攏埃托利亞同盟,利用希臘盟友同馬其頓作戰,採用既係類似權力平衡既策略。公元前198年形勢發生變化,羅馬新任執政官Titus Quinctius Flaminius弗拉米寧,係一個希臘文化既愛好者。他是無辦法接受作爲西方文化搖籃既雅典同其他希臘城邦,被野蠻好戰既馬其頓人統治。弗拉米寧就好似美國既羅斯福,他要求所有馬其頓軍隊撤出希臘,恢復希臘原有既城邦憲制秩序,否則就唔好怪我唔客氣。馬其頓當時就相當於德國,希臘就像等於歐洲。



在阿烏斯戰役,羅馬係當地人卡羅普斯既幫助下,4,300名羅馬士兵靠著嚮導繞過馬其頓的防線,占據附近有利的地勢並把馬其頓軍斷絕在山谷中。失去左有利地形既馬其頓方陣,就無用武之地。腓力五世立即了解到自己陷入危險當中,為了撤退急忙強行突破,這場激戰讓馬其頓軍損失2,000名士兵以及全部的物資,並讓色薩利暴露在羅馬的攻擊下。

隨著阿烏斯戰役結束,羅馬進軍色薩利並占領許多城鎮,然後轉向南方的科林斯海灣過冬。這場勝利讓亞該亞同盟對於與羅馬結盟的決定更加堅定,使亞該亞同盟中止長期以來與馬其頓的盟約。
2017-01-12 19:26:50
發現自己係外交上被孤立既腓力五世宣布他有意願與羅馬談和,而弗拉米寧希望能在自己執政官任內結束這場戰爭,來作為自己的功績。

呢個時候弗拉米寧面臨羅馬執政官改選,並不確定自己任期是否延長。在這種情況下,弗拉米寧決定先與腓力的談判來等待時間,直到選舉結果出來。假如自己任期沒有延長,她將在被召回羅馬前立即與馬其頓談和;如果任期延長的話,和平談判就破裂,繼續與馬其頓戰爭。

在前198年11月,弗拉米寧與腓力五世在羅克里斯的尼西亞會談。為了拖延會議進行,弗拉米寧堅持所有的羅馬盟友都要參與這次協商。會中弗拉米寧再度重申:要求馬其頓從所有希臘城邦上的駐軍撤離。而腓力五世認為條件太嚴苛,希望以馬其頓放棄所有最近征服的色雷斯和小亞細亞領土即可,但弗拉米寧卻告訴腓力五世這些條件是希臘城邦堅持提出的,建議腓力五世派出大使前往羅馬元老院商談,這問題就可以解決。在弗拉米寧誤導下,腓力五世派遣使者前往羅馬,此時選舉結果也出來了,弗拉米寧被任命為資深執政官,軍隊指揮權也延長了。於是,弗拉米寧在羅馬的朋友阻撓馬其頓使者協商,迫使和平會談破裂,戰爭再度爆發。

羅馬資深執政官提圖斯·昆克蒂烏斯·弗拉米寧在阿烏斯戰役勝利後,前往底比斯過冬,並使亞該亞同盟加入羅馬陣營。弗拉米寧 率領的軍隊除了羅馬軍團和羅馬附屬部隊外,還包含埃托利亞同盟的部隊和其他同盟軍。弗拉米寧在前197年春天朝斐賴進軍,一路上攻陷許多城鎮,企圖引出腓力五世的主力來進行決戰,而腓力五世此時正在拉里薩,得知消息後率軍前往應戰,兩軍在斐賴附近的小丘發生小規模騎兵戰,馬其頓騎兵遭到擊退,之後兩軍各自在庫諾斯克法萊附近尋找軍糧來源,庫諾斯克法萊為一座小丘陵,在希臘語中指的是像狗頭似的。因兩軍各在山頭的兩側,並未發現對方的行蹤。

戰役前夕曾下過一場大雨,當日早上在兩方軍營間的地區和山丘上因而彌漫一場大霧。儘管如此腓力五世仍舊下令進軍,但因大霧關係使得視線不良,腓力派遣一小隊輕裝步兵登上山丘偵查。同時弗拉米寧也派遣一小隊羅馬標槍兵(Velites)和騎兵登上山丘偵查,於是雙方偵查部隊在山頭上發生遭遇戰,羅馬方漸漸不敵,知道狀況的弗拉米寧立即派遣2,000名步兵和500名騎兵前往增援,迫使馬其頓士兵逐漸撤離山頭。腓力五世也派遣更多增援部隊,並把他的馬其頓騎兵和色薩利騎兵送去增援,成功擊退羅馬士兵並且迫使羅馬士兵撤離山頭,腓力五世的騎兵一路追擊羅馬軍直到羅馬軍的埃托利亞騎兵來支援才停止。而腓力五世儘管不太想把方陣送往崎嶇、不平的山區,但為了擴大戰果,下令大軍登上山頭,並令右翼8,000名方陣先朝羅馬軍方向進軍。



戰敗的羅馬軍分隊回到主力部隊後,弗拉米寧重整陣列。同時馬其頓右翼越過山頂,與先前的山頂上的輕裝步兵和騎兵會合,腓力五世把那些部隊配置在最右側。此時大霧已經逐漸散去,弗拉米寧觀察到馬其頓左翼進軍方向的地勢過於崎嶇,可能會使馬其頓方陣在進軍時產生空隙,於是先命右翼部隊待命,來作為預備隊,並在右翼前沿配置戰象,而弗拉米寧親自率領左翼部隊進軍與馬其頓軍右翼交戰。腓力五世了解目前左翼崎嶇的地勢對他不利,於是下令他的右翼部隊朝山坡下的羅馬軍衝鋒。因為馬其頓軍從高處往低處攻擊而較有地利優勢,迫使羅馬軍左翼逐漸往後撤離。弗拉米寧知道自己的行動必須盡快,下令羅馬左翼盡可能穩住陣腳,自己連忙率領右翼部隊準備突襲。這時馬其頓左翼剛越過山頂,尚保持行軍隊形且較為混亂,同時也未組成方陣的戰鬥型態。弗拉米寧趁這個機會命令右翼大象在前,命右翼全軍朝馬其頓左翼發動突襲,在這突然的打擊下馬其頓左翼全面崩壞,士兵倉皇逃亡。



這時羅馬軍的左翼在馬其頓右翼打擊下戰況危急,羅馬軍右翼的一位軍事保民官見到自軍左翼的不利情況,自發下率領羅馬右翼20個中隊(Manipulus)朝馬其頓右翼後方攻擊,而因為馬其頓式方陣無法立即轉變正面方向來應付突來的威脅,使得方陣陣型破裂,在兩面攻擊下馬其頓右翼遭到擊破,馬其頓全軍全線崩退。弗拉米寧一路追擊敗兵,但仍讓腓力五世逃走,羅馬聯軍獲得戰役勝利。



馬其頓軍此戰陣亡至少8,000名士兵,並有5,000名被俘,但波利比烏斯記載弗拉米寧在追擊腓力五世時,對已投降的馬其頓士兵盡情殺戮,使得馬其頓方喪生數達到13,000名。
2017-01-12 19:36:44
庫諾斯克法萊戰役之後,雙方在坦佩谷舉行和談,並在那裏簽訂和約。腓力五世同意將會把馬其頓駐軍從所有希臘城邦撤離,並且放棄所有最近征服的色雷斯和小亞細亞領土。會中埃托利亞同盟要求從馬其頓上獲得領土,但這事遭到弗拉米寧否決。當條款送到羅馬確定批准時,羅馬元老院再增加額外條款:馬其頓要付出一大筆戰爭賠款和交出大部分艦隊。



公元前196年的科林斯的地峽運動會上,弗拉米寧宣告了所有的希臘城邦將獲得自由,而且羅馬不會在希臘駐軍,當場所有希臘人歡聲雷動。然而,羅馬仍在重要的戰略要地上駐軍,如馬其頓、科林斯、德米特里阿斯和哈爾基斯等地,直到前194年才逐漸從希臘撤軍。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結束後,馬其頓被迫與羅馬同盟,疆界回到古早的邊界,結果馬其頓在希臘的勢力遭到徹底粉碎,喪失地中海大國的地位。



前179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逝世,他天才及有野心的兒子珀爾修斯繼承王位。珀爾修斯與亞洲塞琉古帝國塞琉古四世的女兒勞迪科(Laodike)結婚,並且增加他軍隊的規模。他也與伊庇魯斯及伊利里亞與色雷斯的一些部族結為同盟。這些部落則是與如阿布魯普里士(Abrupolis)統治的撒帕伊亞(Sapaei)等等與羅馬同盟的色雷斯部族為敵。他恢復過去與一些希臘城邦之間的連結。珀爾修斯國王宣稱他將會帶起希臘的革新並回復過去的強盛與繁榮。

珀爾修斯的對羅馬的政策也跟腓力五世相同,他內心厭惡羅馬人,並繼續依照父親增強國力的措施,持續累積財富。當時希臘各地存在嚴重的社會問題,嚴重的經濟蕭條和極端的貧富差距產生階級衝突和對立[5],許多無業的希臘人希望能推翻當地上層階級把持的城邦政府,並期望能夠重新分配土地。珀爾修斯利用當時的希臘局勢,鼓勵貧窮的希臘人移民馬其頓,並支持希臘各地城邦的下層民眾社會改革。這讓希臘各地許多下層民眾支持珀爾修斯,厭惡支持上層階級政府的羅馬人,結果希臘諸國不論在外交上與馬其頓是盟友或為是敵人,其內部都存在著一股反羅馬的民意。

另外在珀爾修斯統治的時間內,雖然維持與羅馬的同盟關係,但馬其頓的實力經過數十年安養,國力已經超過腓力五世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之時,也累積許多財富、軍備、糧食。

前172年羅馬在小亞細亞最堅貞的盟國,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當時懷疑珀爾修斯的舉動可疑,他親自向羅馬元老院上訪:
“ 他(珀爾修斯)儲存了可供30,000名步兵和5,000名騎兵十年之用的穀物,所以他在食物供應上有很大的自由,不受他本國土地收成好壞的限制,敵國的農村狀況也對他沒有什麼影響。擁有那麼多財富的他,除了他供給現有馬其頓軍隊俸祿之外,還可以同時支付10,000名雇傭兵的費用。每年他的王室所屬的銀礦還可以提供大量的財政收入。他還在軍械庫存放了大量的武器,足夠現有軍隊之三倍數量的士兵打仗所需。他另外還控制了色雷斯的人力.......以防馬其頓的人力萬一不能滿足所需。



羅馬人開始擔心珀爾修斯會破壞羅馬在希臘地區的政治控制力,並且恢復過去馬其頓帝國對希臘城邦的統治權。討厭馬其頓的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指責珀爾修斯企圖破壞其他城邦的法律,並且破壞馬其頓與羅馬之間的和平狀態。但當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從羅馬返回帕加馬途中,歐邁尼斯二世路經德爾斐參拜時,他遭到珀爾修斯所雇用的刺客襲擊,險些斃命,羅馬終於忍無可忍,對馬其頓再次宣戰。
2017-01-12 19:38:40
在馬其頓珀爾修斯諸多小動作後,前171年羅馬正式向馬其頓宣戰,戰爭爆發。起初,珀爾修斯擁有非常有利的局勢,畢竟羅馬的準備並不充足,但他不向他父親那樣大膽果斷,反而顯得他的性格保守膽怯。近代戰史學家富勒批評他缺乏腓力五世所具有的勇氣,竟採取了一個純守勢的戰略,坐待敵人的進攻。富勒並說,假使珀爾修斯一開戰就南下希臘,整個希臘將會轉向支持馬其頓。學者蒙森也認為當時馬其頓的實力遠超過腓力五世之時,甚至其資源都比漢尼拔還多。

珀爾修斯於在拉里薩面對普布利烏斯·李錫尼·克拉蘇(Publius Licinius Crassus)的軍隊。這第一場戰鬥,即卡利基努斯戰役,由珀爾修斯獲得勝利。珀爾修斯並沒有趁勝追擊。相反的,他向羅馬提出訂定和平條約的請求,但是被羅馬拒絕了。羅馬軍隊長期都有訓練上的問題,羅馬的指揮官無法成功地帶軍進入馬其頓的國土內。



在此同時,珀爾修斯在伊利里亞對抗另一支羅馬軍隊。馬其頓國王想要爭取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與亞洲塞琉古帝國安條克四世的支持,但是他失敗了。前169年,執政官昆圖斯·馬爾基烏斯·菲利普斯(Quintus Marcius Phillipus)穿過奧林匹斯山成功進入馬其頓。然而他的軍隊卻在接下來首次與敵軍會面的時候因為太累而無法戰鬥。




前168年,羅馬新任執政官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前來接替菲利普斯的職務。保盧斯是個有很多軍事經驗的統帥,他來到希臘之前就先派人調查這場戰爭的各種情形,接任統帥後他第一件事件先整頓羅馬軍隊的不良風氣,使軍隊士氣煥然一新。保盧斯為了引誘珀爾修斯離開他的防禦陣地,命部將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納西卡·科爾庫盧姆(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Nasica Corculum)率領8,200名步兵和120名騎兵前去東方沿岸一帶,看起來像是要從海路繞過馬其頓在艾爾皮亞斯河的陣地,從後方夾擊馬其頓軍。但真正的意圖是要西庇阿·納西卡暗自從西方迂迴,盡快通過皮蘇門(Pithium),從東北方與主軍夾擊馬其頓軍。

然而,這個計畫被一位羅馬逃兵洩漏給珀爾修斯,珀爾修斯立即派將軍米羅(Milo)領著12,000名士兵截擊西庇阿·納西卡的分隊。然而,這兩支分隊在經過一場激烈的交鋒後,米羅的部隊遭到擊退。珀爾修斯得知消息後未免遭到夾擊,立即把馬其頓主力撤出,而牽制馬其頓主力的保盧斯率軍緊追在後。

珀爾修斯來到彼得那南方的一個小村莊,靠近卡泰里尼(Katerini)附近,並選定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作為戰場,在這裡也適合他的馬其頓方陣展開。保盧斯與西庇阿·納西卡合軍也來到戰場之西,他們發現珀爾修斯已經把大軍展開,等著羅馬人進攻。保盧斯考慮到自軍經過一段行軍,需要先給予休息時間,命軍隊先把軍營立於附近的小山丘上。當夜,月蝕發生了。李維描述說當時有一位羅馬軍官因為事先知道這次天文異象會發生,且知道這是個自然現象,沒有讓大軍產生太大驚動。然而,馬其頓軍不明所以,軍中許多士兵認為這是戰敗的跡象,是個壞預兆,造成士氣浮動。而普魯塔克則說兩軍同樣發生驚慌和恐懼,然而保盧斯知道這個現象的原理,他利用祭祀的手段安定軍心。另外,這場戰役的日期重建也是透過月蝕才確定的。

第二天,即6月22日下午才展開會戰。普魯塔克說是因為羅馬軍隊立於西方,保盧斯不願意在太陽直射眼睛之刻作戰,故意把時間延誤,並讓一匹脫韁的馬引誘對方哨兵戰鬥,再擴大成全軍會戰。另外普魯塔克也提到另一個講法,說是馬其頓軍的士兵襲擊羅馬軍的運糧部隊,並使雙方衝突擴大。李維則說當時戰場中央有條小河,雙方都從小河取水,雙方都在兩岸設置自己哨兵互不干涉。然而羅馬方有匹脫韁的馬跑到對岸,兩方哨兵為了爭奪這隻駝獸而爆發小衝突,這才擴大局勢。近代戰史家富勒認為是珀爾修斯逮住這個機會搶先發動總功,他率兵渡過小河突襲保盧斯,富勒認為當時保盧斯在突然襲擊下才布署完軍隊,自己連穿盔甲和頭盔的時間都沒有。
2017-01-12 19:40:32


羅馬全軍擁有38,000名,其中33,400名是步兵,其中含兩個羅馬軍團約15,000名步兵和騎兵。馬其頓軍總數有44,000名士兵,其中21,000名士兵組成馬其頓方陣,騎兵約4,000名。兩軍都以他們常用的陣形排開,雙方詳細的戰鬥序列已不可考。羅馬中央由兩個羅馬軍團和一些拉丁盟軍組成,兩翼是希臘、義大利盟軍,騎兵在兩翼最外側,其中右翼布署22頭戰象,這些戰象是羅馬盟國努米底亞提供的。羅馬標槍兵布於全軍最前緣。



馬其頓軍中央是馬其頓方陣,中央方陣右側是銅盾兵(Chalkaspides)組成,白盾兵於中央左側。左側部隊布署不清楚,但可知輕盾兵、傭兵、色雷斯步兵組成右翼保護方陣的側翼,騎兵布署於兩翼最外側。珀爾修斯率領騎兵衛隊於右翼,指揮右翼的重裝騎兵、色雷斯騎兵、奧德里西亞騎兵。精銳的3,000名阿格瑪輕盾兵,可能布置於右翼後方,作為預備隊。

兩軍差不多在下午三點展開決戰,交戰點在羅馬軍營前不遠的距離。馬其頓軍主力是重裝步兵,他們手持約六公尺長的薩里沙長矛,作戰時前五列向前平舉,因此每一排馬其頓正面都會有五個矛頭,遠遠看如槍山矛海般,保盧斯晚年常常提起當年馬其頓軍的景象,並說當時馬其頓林立般的長矛帶著無堅不摧的氣勢,令人感到無比的驚愕和恐怖。

雙方開始交鋒,羅馬戰線的最右端的皮里格尼亞人(Pelgnians)的部隊可能是最先投入作戰,但因為他們無法擊敗馬其頓軍,他們的指揮官還把軍旗投擲到敵軍的中間,促使士兵去搶回軍旗。然而經過一番惡鬥下,羅馬軍士兵仍無法從馬其頓方陣中打開缺口,前列許多羅馬士兵紛紛倒下,後列的士兵也漸漸不敵,被逼著逐步往後退,甚至有部份準備逃走。於是羅馬軍被壓著往後方山頂的大營撤,保盧斯看到己方的敗勢氣的大怒,馬其頓軍繼續往前進擊,進入山麓地帶。

冷靜下來的保盧斯發現一當馬其頓軍進入崎嶇的地形,他們便無法保持完整的隊形,使方陣出現許多空隙和缺口。他連忙重組軍隊和臨散的敗兵,命士兵朝這些缺口進攻。一旦馬其頓方陣被近身突入,馬其頓士兵過長的長矛根本無法進行近身格鬥,他們只能依靠配屬的小短劍作戰,但這實在不是羅馬士兵手上的利劍和長形盾的對手,再加上馬其頓過於密集的方陣也沒有多少空間可供士兵活動,這一下讓快獲得勝利的馬其頓軍陷入苦戰。

除了這些小缺口外,馬其頓軍的中央部分右方銅盾兵與右翼輕盾兵之間,還發生了一個大脫節。富勒認為這是因為馬其頓先擊敗羅馬左翼的皮里格尼亞部隊,並展開追擊,所以馬其頓的右翼已經上前了,但中央部分則尚在與羅馬的兩個主力兵團交戰,產生了脫節。羅馬第一軍團的部隊從這個大空隙突入,使馬其頓方陣部隊和輕盾部隊聯繫被切斷。羅馬前任執政官盧基烏斯·波斯圖米烏斯·阿爾比努斯(Lucius Postumius Albinus)所率領羅馬第二軍團從正面中攻擊方陣的白盾兵,同時與羅馬第一軍團從已突破的側翼夾擊馬其頓方陣。

此時,羅馬軍開始投入戰象部隊,並命他們朝敵軍左翼衝鋒,拉丁同盟部隊也跟隨在戰象後面,並徹底擊敗馬其頓左翼,迫使他們潰散。獲勝的羅馬軍右翼繼續朝尚未潰散的馬其頓軍攻去。在自軍右翼的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看到局勢逆轉,儘管他的右翼騎兵尚未投入戰鬥,他連忙逃離戰場,他的騎兵因此退出這場戰鬥。留下的馬其頓部隊紛紛潰散,全軍全面潰敗,僅有馬其頓3,000名阿格瑪輕盾兵死戰不退,直至戰死為止。這此戰役以羅馬軍大勝作收,從戰役開始到分出勝負僅不到一小時就結束了,剩下直到日落的時間都讓羅馬軍用來追擊用。



最終,珀爾修斯於前168年6月22日的彼得那戰役(Battle of Pydna)被羅馬執政官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馬其頓尼庫斯的軍隊打敗。珀爾修斯的王位被廢,並被帶至羅馬。馬其頓被分成四個羅馬附屬的共和國。這些附屬共和國必須交稅給羅馬,但是不用交過去珀爾修斯時代那樣多的稅收。馬其頓與希臘城邦之間經濟與政治的聯繫被裁減了。此外,羅馬從馬其頓領導人家庭中,帶走了數百名成員當作囚犯,其中包括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這也是希臘化的馬其頓與安提柯王朝政體的結束,

前150年,自稱是珀爾修斯的親生子的安德里斯庫斯復辟馬其頓王位,羅馬自然唔會比馬其頓復興並對自己報復,前146年羅馬軍隊再度入侵馬其頓並象徵性地毀滅馬其頓首都科林斯,最後馬其頓最後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2017-01-12 22:09:50
live
2017-01-13 00:39:01
推!
2017-01-13 08:58:53
珀爾修斯只係一個屯田派
佢可能根本無打算同任何人開戰
不過羅馬驚所有響佢附近而強大既國家
2017-01-13 10:21:45
珀爾修斯只係一個屯田派
佢可能根本無打算同任何人開戰
不過羅馬驚所有響佢附近而強大既國家

其實屯田都唔緊要
比其他人打咪算
明知自己無料仲自己打先係問題
2017-01-13 12:20:31
珀爾修斯只係一個屯田派
佢可能根本無打算同任何人開戰
不過羅馬驚所有響佢附近而強大既國家

其實屯田都唔緊要
比其他人打咪算
明知自己無料仲自己打先係問題

羅馬宣戰先喎
2017-01-13 12:29:35
珀爾修斯只係一個屯田派
佢可能根本無打算同任何人開戰
不過羅馬驚所有響佢附近而強大既國家

其實屯田都唔緊要
比其他人打咪算
明知自己無料仲自己打先係問題

羅馬宣戰先喎

我指領軍方面
好似迦太基搵個識打既漢尼拔咁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