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lihkg.com/assets/faces/normal/hoho.gif)
我都有wishlist 太多嘅問題
![](https://cdn.lihkg.com/assets/faces/normal/sosad.gif)
![](https://cdn.lihkg.com/assets/faces/cow/unexpected.gif)
![](https://cdn.lihkg.com/assets/faces/normal/sosad.gif)
![](https://cdn.lihkg.com/assets/faces/normal/sosad.gif)
![](https://cdn.lihkg.com/assets/faces/normal/sosad.gif)
戰爭爆發令到啲俄國人民抗戰情緒高漲,急需擺脫對歐洲文化嘅依附。於是啲貴族就開始唔飲 champaine 改飲 vodka,食白菜湯唔食法式高級料理。文化上就開始透過文學音樂藝術發掘自身既「俄國性」,咁先可能產生今日咁多人覺得好俄羅斯味嘅文化藝術
言下之意,要怎樣走「學術的路」,要想如何「從學術上反共、救國、復國」, 其實是學術界自己的事,與政治領域的最高領導者無關;在學術的世界裡,蔣介石不會也是「一言九鼎」的領袖。
從大脈絡來說,胡適對蔣介石實在不盡滿意,只是在時代的變局裡,蔣卻是「無可奈何」的抉擇。1949 年中共軍隊渡過長江時,胡適公開表示對蔣介石予以「道義力量來支持」;到了臺灣之後,胡適也盡可能對蔣介石提出各式各樣的意見。遺憾的是,蔣介石對胡適往往「表裡不一」。
像是胡適於 1952 年 9 月 15 日致函蔣介石,主張「國民黨應廢止總裁制」、「國民黨可以自由分化,成為獨立的幾個黨」等意見,並舉土耳其為例,請蔣參考。蔣介石接得此函,卻在 9 月 23 日的日記裡說,這是胡適的「書生之見,不知彼此環境與現狀完全不同也。中國學者往往如此,所以建國無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