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唐伯虎點秋香」——博取同情之前先看看有無人慘過你
如果大家看過周星馳那套「唐伯虎點秋香」,應該也知道這故事有一段講唐伯虎為了混入華府,決定裝成賣身葬父的窮人。本來差不多成功博取到秋香的同情把他買進華府了,剛好又來了一個賣身葬冚家的人,因為死的人比較多,情況更慘烈,獲得了更多同情,威脅到唐伯虎賣身成功的機會。
然後兩人就鬥慘,不斷講自己的慘事,為的就是爭奪那個職位。一開始先鬥動物,一方是死了自己養的狗,一方是死了人類歷史上最有名的蟑螂「小強」。小強也死了後,就有人開始亮出滿手毒瘡,另一個不服又打斷自己的手。最終,有人索性殺了自己,令自己成為最慘的人。但因為他死了無法賣身,反而讓唐伯虎成功當上了家丁。
你可能覺得這段劇情是荒謬的,故意做出來引你笑,現實怎可能會有人鬥慘,還為了鬥慘而自殘呢?我只能說,這不僅現實而且每天都在發生,而做的人更不只是小丑或喜劇演員。
其實做一些事博同情以取得援助,在現實時有發生,世人稱之為「賣小強」。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行乞;商業上賣小強,就是強調自己創業艱難資源少時間緊,為這產品付出了多少努力,或者今次賣不出就會破產,希望別人能夠賞面增加銷量;在政治上就更明顯,絕食、自焚,或者公民抗命束手被人拉等等。
所有賣小強的行為,都是將自己變成受害者,並強調自己受害者或犧牲者的身份,以博取別人的同情,感召第三者去幫助自己。不論對象是秋香、市民大眾,還是國際社會,都希望能為自己出頭,施以援手,或者至少願意捐款。說穿了,都是想引發對方的同理心,然後使他們支持自己,並認為自己合乎道德,也就是所謂的道德高地。
這曾幾何時是有效的,畢竟香港曾經是個同情心氾濫,會管到埃塞俄比亞饑荒和華東水災的城市。但最近已經慢慢不靈光了,不論對於香港市民或是國際社會,當受害者或者賣小強,不僅不再被同情和照顧,反而被無視——如果不被敵視的話。為甚麼?你可能想不到,這齣無厘頭笑片教了我們原因。
就像電影情節一樣,賣小強這種事情,會出現鬥慘的情況。只要有人比你慘,在別人眼中你就不慘,甚至根本就不想理你。為何香港發生的各種事情,例如濫捕、司法不公、抗爭者被打、法治崩潰、北京失信等等,國際社會都不怎麼聲援?你只要翻開國際版,看到敍利亞內戰,幾十萬難民湧去歐洲就懂。
香港一堆人講到香港快要末日,可是比起內戰的國家,你又哪裡亂哪裡慘呢?反而是非常和平繁榮。香港的抗爭者被人關被人打的也許可憐,但畢竟沒怎麼死人,天天有飯吃,肯定慘不過天天有人戰死和饑荒的地方。
對於國際來說,有甚麼同情心都優先去了敍利亞,怎樣都輪不到香港。甚至說,香港就算再惡化幾倍,都不會輪得到。因為這世界比起之前要亂太多,慘的地方多的是,別人死全家,我們卻只是「手指甲菌晒黑邊」,所以對於國際來說,香港所謂惡化都只是皮毛之患而已。
況且,這麼多人自顧不暇的時候,自然也沒有餘閒去同情別人。隨著世局變得紛亂,很多人的處境變差,他們的同情心也會隨之隱藏起來,不是消失,而是心裡早被自己的問題困擾,不再遊刃有餘。自己先過得安穩,才有心力去關懷別人,而當這種空間消失後,同情心也會淡化。
劇情最妙的地方,就是在這場鬥慘比賽中,雖然最慘的人死了贏了,但是得到職位的卻是輸掉的唐伯虎。他沒有比對方慘,卻能得到想要的結果。為甚麼?因為死了不能當家丁,就失去了對別人的利用價值,沒死的人才能夠被利用,而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會得到援助。到頭來,其實別人是否援助你,也是看幫你能否解決你的問題,以及幫你這件事,對他們是否有意義,而你對援助者,又是否有用?
故此,再賣小強,也不會為我們得到甚麼。若我們想要爭取些甚麼,不如先看看誰能幫我們,再看看我們能給對方甚麼好處,令他們伸出援手吧。
http://www.cup.com.hk/2017/07/31/chenglap-flirting-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