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入門(一)]你所不知道的陶淵明

447 回覆
195 Like 1 Dislike
2017-02-05 23:08:59
情景相應 真係好高級
其實西方文學是否也是常見?
2017-02-05 23:20:09
D古文每一句都睇唔明

試試攞左個大概意思再讀
要明白嘅係佢除左係古文
亦都係詩
本身詩就係比較難明
可以先取其大要
再慢慢品嚐某幾句特別鍾意嘅
真係睇唔明就跳左先
有時需要慢慢累積先借睇得明

我係咪諗錯左意思
張巴打應該係話係陶淵明嘅自傳性文章
對唔住呀我無再解釋
偷左少少懶
2017-02-05 23:24:14
情景相應 真係好高級
其實西方文學是否也是常見?

常見呀
但個模式唔太同
同埋西方十九世紀對自然嘅睇法
同二十世紀又唔同
環境與文學必然有關係
但作者點樣去應用又係另一件事
2017-02-05 23:27:58
D古文每一句都睇唔明

試試攞左個大概意思再讀
要明白嘅係佢除左係古文
亦都係詩
本身詩就係比較難明
可以先取其大要
再慢慢品嚐某幾句特別鍾意嘅
真係睇唔明就跳左先
有時需要慢慢累積先借睇得明

會嘗嘗
剛上一篇感覺淺D易讀D
2017-02-05 23:39:29
D古文每一句都睇唔明

試試攞左個大概意思再讀
要明白嘅係佢除左係古文
亦都係詩
本身詩就係比較難明
可以先取其大要
再慢慢品嚐某幾句特別鍾意嘅
真係睇唔明就跳左先
有時需要慢慢累積先借睇得明

會嘗嘗
剛上一篇感覺淺D易讀D

好,慢慢黎
有咩問題再講
我會再調整
2017-02-05 23:58:24


古人也要擬古?
從陶淵明擬古九首其一讀起

好多人都講文學係一種創造嘅藝術
但文學嘅創造,其實都唔係原創,只係取法世間現象嘅再創造
古人一早深明民個道理,所以古人成日都係崇古嘅,因為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
魏晉時期嘅陶淵明,係佢創作之前,已經對前人之作有許多研讀同學習,先會寫得出咁好嘅詩文

亦都係咁,陶淵明先會寫出擬古九首
擬,模擬、學習,係一個藝術家向前人致敬嘅方法
退一步去諗,其實藝術係離唔開模仿、致敬嘅,例如現代電影就好常見
雖然陶淵明並無表明所致敬嘅係咩作品,但從整體而論,可以推測佢係向古詩十九首致敬
擬古有兩個明顯嘅特色:
1.風格、語言相似(如質樸)
2.體式相似(如五言體)

擬古九首其一: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呢到係中國詩歌傳統嘅敘述手法
先景後情,借物起興
前面寫景,稱作興句
後面起情,稱作應句
呢種手法係從詩經、古詩十九首開始嘅,影響左後世無數詩人,幾乎係一定會用到嘅
興呢種手法多數係開頭,但唐代亦會穿插其中

蘭花,係古代比喻人格高尚之植物
柳,係詩歌傳統中係離別,古人折柳送別,係一種離情
最初離別之時,無諗過我地會分別咁耐
一興一應,使情感更具張力,先有具體嘅感覺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呢到繼續講故事
估唔到你去左萬里之外,識左第二個朋友
陶呢到好基咁FF
你地唔需要講野都知道哂對方心意,唔飲酒但都已經好似醉左咁開心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變節易心,相約之言早負
呢到精彩嘅地方係連結返蘭同柳
大家不妨細細品味
前面嘅FF,稱做假擬,即係幻想嘅人事
呢種假擬要寫得好,通常係要表達到某種世間嘅普遍存在
呢到表達左嘅唔係基情,而係相約至失約,人世間變節易心嘅悲傷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變節易心係件不忠厚嘅事,古人視友係非常重要嘅
同聲相應,同氣相投,為朋友係可以捨命
離隔即分別之意,復即怎樣
如果真係朋友,分隔又點會影響到關係?

呢到除左可以睇得出陶淵明嘅友情觀
亦都可以睇得出文學價值
往往在於能夠係個別嘅人事中昇華出人世普遍嘅存在
正正因為有呢種人情翻覆是波瀾嘅常見現象
先至會有讀之與我心有側側焉之感概

呢到再讀一次: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講起植物既象徵意義,都頗有趣

除左 梅蘭竹菊(其實已唔太記得,可能已搞亂左)

你講既柳,我曾睇過小思有句 [等閒了春的殷勤,柳的依依....] [我對拂我首的柳說: 「你別挽留,我有出鞘寶劍...」[...只想念曾拂我首的柳條],真的體驗所講既離情。唔知係咪同柳既形態有關呢?因為當人行過,長長柳絲掃到人頭上,看上去好似拉扯住人挽留人咁,於是文人就將佢當成挽留既表現 定係我ff太多

仲有咩其他植物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
2017-02-06 00:00:06
D古文每一句都睇唔明

試試攞左個大概意思再讀
要明白嘅係佢除左係古文
亦都係詩
本身詩就係比較難明
可以先取其大要
再慢慢品嚐某幾句特別鍾意嘅
真係睇唔明就跳左先
有時需要慢慢累積先借睇得明

我係咪諗錯左意思
張巴打應該係話係陶淵明嘅自傳性文章
對唔住呀我無再解釋
偷左少少懶

我係指普遍情況,你po的陶如是,其他亦如是
2017-02-06 00:00:52
仲有梧桐好似代表「等待」?
2017-02-07 01:10:45


古人也要擬古?
從陶淵明擬古九首其一讀起

好多人都講文學係一種創造嘅藝術
但文學嘅創造,其實都唔係原創,只係取法世間現象嘅再創造
古人一早深明民個道理,所以古人成日都係崇古嘅,因為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
魏晉時期嘅陶淵明,係佢創作之前,已經對前人之作有許多研讀同學習,先會寫得出咁好嘅詩文

亦都係咁,陶淵明先會寫出擬古九首
擬,模擬、學習,係一個藝術家向前人致敬嘅方法
退一步去諗,其實藝術係離唔開模仿、致敬嘅,例如現代電影就好常見
雖然陶淵明並無表明所致敬嘅係咩作品,但從整體而論,可以推測佢係向古詩十九首致敬
擬古有兩個明顯嘅特色:
1.風格、語言相似(如質樸)
2.體式相似(如五言體)

擬古九首其一: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呢到係中國詩歌傳統嘅敘述手法
先景後情,借物起興
前面寫景,稱作興句
後面起情,稱作應句
呢種手法係從詩經、古詩十九首開始嘅,影響左後世無數詩人,幾乎係一定會用到嘅
興呢種手法多數係開頭,但唐代亦會穿插其中

蘭花,係古代比喻人格高尚之植物
柳,係詩歌傳統中係離別,古人折柳送別,係一種離情
最初離別之時,無諗過我地會分別咁耐
一興一應,使情感更具張力,先有具體嘅感覺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呢到繼續講故事
估唔到你去左萬里之外,識左第二個朋友
陶呢到好基咁FF
你地唔需要講野都知道哂對方心意,唔飲酒但都已經好似醉左咁開心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變節易心,相約之言早負
呢到精彩嘅地方係連結返蘭同柳
大家不妨細細品味
前面嘅FF,稱做假擬,即係幻想嘅人事
呢種假擬要寫得好,通常係要表達到某種世間嘅普遍存在
呢到表達左嘅唔係基情,而係相約至失約,人世間變節易心嘅悲傷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變節易心係件不忠厚嘅事,古人視友係非常重要嘅
同聲相應,同氣相投,為朋友係可以捨命
離隔即分別之意,復即怎樣
如果真係朋友,分隔又點會影響到關係?

呢到除左可以睇得出陶淵明嘅友情觀
亦都可以睇得出文學價值
往往在於能夠係個別嘅人事中昇華出人世普遍嘅存在
正正因為有呢種人情翻覆是波瀾嘅常見現象
先至會有讀之與我心有側側焉之感概

呢到再讀一次: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講起植物既象徵意義,都頗有趣

除左 梅蘭竹菊(其實已唔太記得,可能已搞亂左)

你講既柳,我曾睇過小思有句 [等閒了春的殷勤,柳的依依....] [我對拂我首的柳說: 「你別挽留,我有出鞘寶劍...」[...只想念曾拂我首的柳條],真的體驗所講既離情。唔知係咪同柳既形態有關呢?因為當人行過,長長柳絲掃到人頭上,看上去好似拉扯住人挽留人咁,於是文人就將佢當成挽留既表現 定係我ff太多

仲有咩其他植物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

小思絕對係受古典文學影響嘅例子
特別係寫散文嘅人大多都受中國古典傳統文化影響
非常多謝張巴打用心回應,句子好正

巴打講柳之形態,絕對係其中之一嘅聯想
植物係文學中嘅象徵意義,通常同佢嘅形態、習性好有關係
柳嘅離情起於詩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大多中國傳統嘅植物象徵傳統來自詩經、楚辭,尤以楚辭所創嘅美人香草傳統為重

例如
蘭:君子
荷:潔身自愛
白茅:小人難治
蒺藜:不祥

都係楚辭中出黎嘅,為香草和惡草兩類,以此隱喻了忠貞奸佞之意,左右了後世文人對植物的寄意,也開闢以植物擬喻的手法。
2017-02-07 01:12:56
仲有梧桐好似代表「等待」?

呢個有好多象徵
有高潔
有離愁
呢兩種意思都幾常見
2017-02-07 01:51:36


離不開神話的文學
淺談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

有關文學起源之說,真係各有各吹
但無論邊一派,邊一種吹法,都會話文學起源係同神話有關嘅
因為神話嘅出現,係無意間形成左好多唔同文體嘅初步形態
所以神話絕對係文學、文學家嘅重要養分,好多出色嘅作家都會從神話中提煉出結晶

中國上古三大奇書之一嘅山海經,正正係中國神話呈現
陶淵明係非常喜歡神話嘅文學家,所以佢寫出讀山海經十三首,呢十三首呈現左佢對神話嘅思考、評論
呢到我會先介紹其一,之後再介紹兩首同神話有關嘅趣談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何謂平淡而有遠神?
平淡指語言樸實,遠神即文字外之韻味,乃象徵性之表達
閱讀古典文學,要體會呢種深層意義,係需要涉入情境,用想像去置身其中,用自己嘅經驗互相印證

扶疏:樹葉繁密
呢到對田園環境嘅描述,充分表達左中國傳統嘅生活美
不違自然,和諧,直與天地同流
陶淵明由外在環境嘅欣賞,對大自然美嘅認同,轉入對自己人生嘅歡樂
從鳥嘅有家可歸,聯想到自己亦有安身立命之地,呢種係純粹嘅欣賞,同時亦係對自己生活實踐嘅認同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簡樸嘅物質生活,往往令人更加自由
因為物欲愈低,所受嘅束縛就愈少
自給自足嘅農地,不須為五斗米而折腰
不再追求物質,轉而投入讀書,係精神嘅昇華
沒有什麼交際應酬,生活是單純,這是自覺抉擇的悠閒美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偶而和三五知己相聚,一切唔造作,唔勉強
風雨之來,也是自然,順性接受,係道家嘅美學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我地讀到最後,難免要問:
呢首詩同山海經好似無咩關係?佢成首只係求其提左兩句,有咩特別意義呢?
其實呢到可以睇得出,陶淵明唔係隔空、抽離閱讀山海經所描述嘅大自然神話
而係以佢當時嘅閱讀主體,佢生活嘅當代情境,去體會返山海經所表達嘅一切事物

周王傳、山海經,都係神話故事黎,陶係當下嘅閱讀,睇到成個宇宙萬物
因為一切嘅閱讀,對陶淵明黎講,都係同自己生命能夠連結
不樂復何如:雙重否定句,又點會唔快樂呢?
每一句都係扣連返自己嘅生命經驗,每一句都令人快樂

呢一首詩,非常能夠呈現陶淵明一個重要嘅面貌:自然、豁達、超脫
平淡而有遠神,睇落去無咩特別,但偏偏令人回味再三,令人好想好似佢咁生活,呢種田園生活美,係陶淵明藝術嘅極致表現

下次會繼續講其他兩首,講神話典故嘅趣事
大家又再黎讀一次: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2017-02-07 11:46:19
2017-02-07 19:24:57


由神怪之奇到世俗之美
兼談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二

呢邊主要係講中國神話世俗化嘅過程
舉大家都熟悉嘅月上仙女嫦娥為例
張衡《靈憲》記載:「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即係嫦娥原型嘅個樣係咁


咁點解佢後黎會變成呢個樣呢?

首先要明白神話唔係一成不變,本身係種口耳相傳嘅集體創作
通常中國神話人物起始,都唔係俊男美女,反而符合原始圖騰嘅野性,半人半獸係非常常見
但隨住社會審美觀轉變,神話嘅野性係會被文明所馴化,嫦娥正係到左晚唐先正式經文人改寫,定型為今時今日嘅美女
到左呢個階段,我地又見到唔少神話人物漫畫化,唔知會唔會又係一個轉變呢?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二:

玉臺凌霞秀,王母怡妙顏。

王母:中國古代神話人物,西王母
呢個係佢而家為人所知嘅樣:


但佢本身係生成咁嘅:

《山海經‧西山經》:玉山,是西王母之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逢髮戴勝,是司天之歷及五殘。

玉臺:玉山,即係西王母住嘅地方,係高過雲霞嘅地方
呢到陶淵明講嘅西王母,已經唔係原本象徵五殘嘅半神半獸
而係經過後來世俗化嘅轉變,變成充滿仙氣,長生不老嘅美女

《漢武帝內傳》:西王母扶二侍女上殿,東向坐。年三十,容顏絕世,真靈人也。西王母 備天上飲食,出桃七枚,與武帝共食。王母命侍女奏上音樂。

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

王西母由本身係掌控災難嘅神
變成長生不老嘅仙女
正係神話野性馴化嘅過程

靈化無窮已,館宇非一山。
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

呢到係陶淵明對西王母嘅讚美
大意係話佢好勁好威啦
住嘅地上唔止得一座山,大把山住
高酣:高歌、飲酒
《穆天子傳》: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之無死,尚能復來。」
呢種歌唔係常人語言可以表達,即係西王母仙氣唔係咁簡單嘅
2017-02-07 19:27:02


由神怪之奇到世俗之美
兼談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二

呢邊主要係講中國神話世俗化嘅過程
舉大家都熟悉嘅月上仙女嫦娥為例
張衡《靈憲》記載:「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即係嫦娥原型嘅個樣係咁


咁點解佢後黎會變成呢個樣呢?

首先要明白神話唔係一成不變,本身係種口耳相傳嘅集體創作
通常中國神話人物起始,都唔係俊男美女,反而符合原始圖騰嘅野性,半人半獸係非常常見
但隨住社會審美觀轉變,神話嘅野性係會被文明所馴化,嫦娥正係到左晚唐先正式經文人改寫,定型為今時今日嘅美女
到左呢個階段,我地又見到唔少神話人物漫畫化,唔知會唔會又係一個轉變呢?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二:

玉臺凌霞秀,王母怡妙顏。

王母:中國古代神話人物,西王母
呢個係佢而家為人所知嘅樣:


但佢本身係生成咁嘅:

《山海經‧西山經》:玉山,是西王母之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逢髮戴勝,是司天之歷及五殘。

玉臺:玉山,即係西王母住嘅地方,係高過雲霞嘅地方
呢到陶淵明講嘅西王母,已經唔係原本象徵五殘嘅半神半獸
而係經過後來世俗化嘅轉變,變成充滿仙氣,長生不老嘅美女

《漢武帝內傳》:西王母扶二侍女上殿,東向坐。年三十,容顏絕世,真靈人也。西王母 備天上飲食,出桃七枚,與武帝共食。王母命侍女奏上音樂。

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

王西母由本身係掌控災難嘅神
變成長生不老嘅仙女
正係神話野性馴化嘅過程

靈化無窮已,館宇非一山。
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

呢到係陶淵明對西王母嘅讚美
大意係話佢好勁好威啦
住嘅地上唔止得一座山,大把山住
高酣:高歌、飲酒
《穆天子傳》: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之無死,尚能復來。」
呢種歌唔係常人語言可以表達,即係西王母仙氣唔係咁簡單嘅
2017-02-07 19:45:07
好似睇緊書咁
2017-02-07 19:57:28


離不開神話的文學
淺談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

有關文學起源之說,真係各有各吹
但無論邊一派,邊一種吹法,都會話文學起源係同神話有關嘅
因為神話嘅出現,係無意間形成左好多唔同文體嘅初步形態
所以神話絕對係文學、文學家嘅重要養分,好多出色嘅作家都會從神話中提煉出結晶

中國上古三大奇書之一嘅山海經,正正係中國神話呈現
陶淵明係非常喜歡神話嘅文學家,所以佢寫出讀山海經十三首,呢十三首呈現左佢對神話嘅思考、評論
呢到我會先介紹其一,之後再介紹兩首同神話有關嘅趣談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何謂平淡而有遠神?
平淡指語言樸實,遠神即文字外之韻味,乃象徵性之表達
閱讀古典文學,要體會呢種深層意義,係需要涉入情境,用想像去置身其中,用自己嘅經驗互相印證

扶疏:樹葉繁密
呢到對田園環境嘅描述,充分表達左中國傳統嘅生活美
不違自然,和諧,直與天地同流
陶淵明由外在環境嘅欣賞,對大自然美嘅認同,轉入對自己人生嘅歡樂
從鳥嘅有家可歸,聯想到自己亦有安身立命之地,呢種係純粹嘅欣賞,同時亦係對自己生活實踐嘅認同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簡樸嘅物質生活,往往令人更加自由
因為物欲愈低,所受嘅束縛就愈少
自給自足嘅農地,不須為五斗米而折腰
不再追求物質,轉而投入讀書,係精神嘅昇華
沒有什麼交際應酬,生活是單純,這是自覺抉擇的悠閒美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偶而和三五知己相聚,一切唔造作,唔勉強
風雨之來,也是自然,順性接受,係道家嘅美學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我地讀到最後,難免要問:
呢首詩同山海經好似無咩關係?佢成首只係求其提左兩句,有咩特別意義呢?
其實呢到可以睇得出,陶淵明唔係隔空、抽離閱讀山海經所描述嘅大自然神話
而係以佢當時嘅閱讀主體,佢生活嘅當代情境,去體會返山海經所表達嘅一切事物

周王傳、山海經,都係神話故事黎,陶係當下嘅閱讀,睇到成個宇宙萬物
因為一切嘅閱讀,對陶淵明黎講,都係同自己生命能夠連結
不樂復何如:雙重否定句,又點會唔快樂呢?
每一句都係扣連返自己嘅生命經驗,每一句都令人快樂

呢一首詩,非常能夠呈現陶淵明一個重要嘅面貌:自然、豁達、超脫
平淡而有遠神,睇落去無咩特別,但偏偏令人回味再三,令人好想好似佢咁生活,呢種田園生活美,係陶淵明藝術嘅極致表現

下次會繼續講其他兩首,講神話典故嘅趣事
大家又再黎讀一次: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可唔可以話, 本詩係陶生對閱畢山海經之後, 對自身生活體驗既啟悟既心得, 並不是直接描寫山海經的內容? 即可以視為一篇佢自己既 "讀後感"?
2017-02-07 20:05:38
留名學嘢
2017-02-07 21:21:19


離不開神話的文學
淺談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

有關文學起源之說,真係各有各吹
但無論邊一派,邊一種吹法,都會話文學起源係同神話有關嘅
因為神話嘅出現,係無意間形成左好多唔同文體嘅初步形態
所以神話絕對係文學、文學家嘅重要養分,好多出色嘅作家都會從神話中提煉出結晶

中國上古三大奇書之一嘅山海經,正正係中國神話呈現
陶淵明係非常喜歡神話嘅文學家,所以佢寫出讀山海經十三首,呢十三首呈現左佢對神話嘅思考、評論
呢到我會先介紹其一,之後再介紹兩首同神話有關嘅趣談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何謂平淡而有遠神?
平淡指語言樸實,遠神即文字外之韻味,乃象徵性之表達
閱讀古典文學,要體會呢種深層意義,係需要涉入情境,用想像去置身其中,用自己嘅經驗互相印證

扶疏:樹葉繁密
呢到對田園環境嘅描述,充分表達左中國傳統嘅生活美
不違自然,和諧,直與天地同流
陶淵明由外在環境嘅欣賞,對大自然美嘅認同,轉入對自己人生嘅歡樂
從鳥嘅有家可歸,聯想到自己亦有安身立命之地,呢種係純粹嘅欣賞,同時亦係對自己生活實踐嘅認同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簡樸嘅物質生活,往往令人更加自由
因為物欲愈低,所受嘅束縛就愈少
自給自足嘅農地,不須為五斗米而折腰
不再追求物質,轉而投入讀書,係精神嘅昇華
沒有什麼交際應酬,生活是單純,這是自覺抉擇的悠閒美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偶而和三五知己相聚,一切唔造作,唔勉強
風雨之來,也是自然,順性接受,係道家嘅美學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我地讀到最後,難免要問:
呢首詩同山海經好似無咩關係?佢成首只係求其提左兩句,有咩特別意義呢?
其實呢到可以睇得出,陶淵明唔係隔空、抽離閱讀山海經所描述嘅大自然神話
而係以佢當時嘅閱讀主體,佢生活嘅當代情境,去體會返山海經所表達嘅一切事物

周王傳、山海經,都係神話故事黎,陶係當下嘅閱讀,睇到成個宇宙萬物
因為一切嘅閱讀,對陶淵明黎講,都係同自己生命能夠連結
不樂復何如:雙重否定句,又點會唔快樂呢?
每一句都係扣連返自己嘅生命經驗,每一句都令人快樂

呢一首詩,非常能夠呈現陶淵明一個重要嘅面貌:自然、豁達、超脫
平淡而有遠神,睇落去無咩特別,但偏偏令人回味再三,令人好想好似佢咁生活,呢種田園生活美,係陶淵明藝術嘅極致表現

下次會繼續講其他兩首,講神話典故嘅趣事
大家又再黎讀一次: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可唔可以話, 本詩係陶生對閱畢山海經之後, 對自身生活體驗既啟悟既心得, 並不是直接描寫山海經的內容? 即可以視為一篇佢自己既 "讀後感"?

張巴打講得無錯
的確呢首係佢讀後感
要注意我地講過組詩入面
第一首往往係呈現組詩核心思想
呢首亦都係用黎表達佢對山海經整體之生活印證
後面十二首都係直接對山海經神話議論、抒情
反而顯得其一更加獨特
2017-02-07 21:56:16
好似睇緊書咁


盡力而為
2017-02-07 23:00:08
文學撚留名學野
2017-02-07 23:07:58
文學撚留名學野

歡迎交流
2017-02-08 02:52:11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我特別鐘意頭兩句,有種特別少少既味道


巴打前面提到既植物,係唔係好常見到用係詩?
有無啲用得好靚,不論係唔係陶先生所寫。


的而且確有個實物/實景係會令成個感覺提升不少,
但會唔會存在過分解讀植物?

好似榮榮窗下蘭
有高尚感情意味既植物生機勃勃咁係窗前生長,感覺上有種升華兩者之間既友誼而且提高佢朋友既評價。陶先生似係 係擬古九首其一既第一句就帶一種讚賞朋友。
特別係初與君別時,佢帶出個畫面更加係令我不由自主咁聯想,情景富有兩人之間既愛,植物更加係點出佢地之間背後既感覺。


所以我會有種過分解讀既感覺。
但我相信去觀想不同時代既人或事都會有機會過分解讀,而且係無可避免。
好啦!我想知既係,有無作品/作家係被世人過分解讀而推舉出黎。
2017-02-08 20:51:24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我特別鐘意頭兩句,有種特別少少既味道


巴打前面提到既植物,係唔係好常見到用係詩?
有無啲用得好靚,不論係唔係陶先生所寫。


的而且確有個實物/實景係會令成個感覺提升不少,
但會唔會存在過分解讀植物?

好似榮榮窗下蘭
有高尚感情意味既植物生機勃勃咁係窗前生長,感覺上有種升華兩者之間既友誼而且提高佢朋友既評價。陶先生似係 係擬古九首其一既第一句就帶一種讚賞朋友。
特別係初與君別時,佢帶出個畫面更加係令我不由自主咁聯想,情景富有兩人之間既愛,植物更加係點出佢地之間背後既感覺。


所以我會有種過分解讀既感覺。
但我相信去觀想不同時代既人或事都會有機會過分解讀,而且係無可避免。
好啦!我想知既係,有無作品/作家係被世人過分解讀而推舉出黎。


呢兩句的確寫得精彩
巴打識貨,睇得好仔細
植物係好常係詩到運用嘅,上面提嘅幾種已係最常見

要回答巴打嘅問題
必須轉過頭去問,點解詩係中國古典文學地位最為崇高?(其實係全世界古典文學,詩必然係最高位。)
中國古詩,點解可以咁精緻,咁規範,咁簡短嘅情況,呈現出中國古典文學嘅最高峰?
我地必須了解:詩唔止係單純嘅藝術品,而係一種龐大、豐富嘅詩文化
有人話五四之後,係詩亡嘅時代,係呢一觀點黎睇係合理嘅
因為詩文化係代表左,詩人只要運用短短一兩句文字,可以召出歷代的古魂,可以喚起神話的怪誕,可以昇華植物的精神
歷史典故、神話故事、動物、植物、風俗等等,每一種都係詩文化入面累積,每一種都潛藏著厚實的泉源
因此,有識見暫依循此理解,有根據地去解讀,是正確的,並不是沒有理由,胡亂以一己之意的過度解讀

另外,巴打問有冇作家/作品被過度解讀而推舉出黎
我回答係,一定有
但呢個問題已經好大,可能要之後我地慢慢睇得更多,再慢慢解答巴打嘅提問
2017-02-08 21:07:07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我特別鐘意頭兩句,有種特別少少既味道


巴打前面提到既植物,係唔係好常見到用係詩?
有無啲用得好靚,不論係唔係陶先生所寫。


的而且確有個實物/實景係會令成個感覺提升不少,
但會唔會存在過分解讀植物?

好似榮榮窗下蘭
有高尚感情意味既植物生機勃勃咁係窗前生長,感覺上有種升華兩者之間既友誼而且提高佢朋友既評價。陶先生似係 係擬古九首其一既第一句就帶一種讚賞朋友。
特別係初與君別時,佢帶出個畫面更加係令我不由自主咁聯想,情景富有兩人之間既愛,植物更加係點出佢地之間背後既感覺。


所以我會有種過分解讀既感覺。
但我相信去觀想不同時代既人或事都會有機會過分解讀,而且係無可避免。
好啦!我想知既係,有無作品/作家係被世人過分解讀而推舉出黎。


巴打對「過分解讀」既理,係咪指某詩人某作品被後世人誇張了入面意象,而超越左作者本身既想法?巴打觀察好仔細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