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x2 錯手撳咗回覆
……冇乜可能隱逸到 但當要生命值硬接時 其實一個時代力量緊加更要 要避嘅可以去避 但點樣可以係做同唔做嘅裂縫之間 有一個共同嘅抗世能力 呢樣野係文學上係好緊要 可以溫潤一班人去做同一件事
近排睇駱以軍嘅《女兒 》(其實睇咗幾頁) 駱嘅瘋癲就係係寫作間點樣創出一種超越時代嘅能力 由佢不斷思考寫作嘅倫理問題 到寫出《女兒》 我覺得佢係一直都係思考緊 係裂縫之間(或者隔壁) 點樣有一種溫暖嘅能力將所有野重新組合
資本主義令我地嘅生活裂解 但無論係用邊種精神或者哲理處理生命 係時代之下 都應該好老套咁記得"愛"先係一種結構性嘅能力 當見到所謂民智未開 之後方針有分岐 可能會睇到更多結構性上嘅不可逆轉而灰心 繼而消沉 退出 隱居 之後有更多人發洩不滿 但係所有野發生 或者將要發生 愛應該係最可能整合世代嘅形式 又係工具
我完全同意巴打講,資本主義令到普通人有反抗的責任
但有責任同有能力係兩回事,而且更唔好講要有呢個諗法本身都好難
固若金湯之原因,其一係普通生活已經同資本主義做左個好緊密連結
三島笑太宰治氣弱,村上雖然無直接提過,但都有話佢馬拉松其中一個原因,係因為好多作家到左中年,又要面對人性黑暗,又要面對身體差左,頂唔順好易自殺
陶淵明一定無太宰治咁脆弱敏感,同埋古代士人本身培育就係要干涉社會,必然要走入政治,同今時今日知識分子諗法已經好唔同,EG高行健講冷的文學
我諗,每個人性情唔同,係社會做到的角色都唔同。問題或者唔在於你要入世定出世,應該著重於令大家思考呢個問題,無論入世定出世,都要經過思考,唔可以無觀
其實好老套咁講,係中國而言,文學影響到人群的時代已經過左。粱啟超講欲新一國之民,必新小說,呢種影響力早就被其他媒體取代。當然我唔係話文學無用,文學已死,而係需要調整返對文學期待,否則必然失望。
或者陶淵明比到一個思考契機大家,對我黎講,已經係好足夠。
見到回都回得咁整齊 辛苦了 呢個話題要講有排講 但唔擾亂其他人閱讀節奏喇 有機會再講多兩嘴 (受教了) 繼續支持
一路睇一路有相關討論都幾有趣既又
而且咁樣都會令我對文本內容更為深刻
大家都把握到文學嘅多向詮釋
古典嘢並唔係僵化、死左,只係得教科書嘅標準答案
其實仲有好多有趣、變化嘅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