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漫談】小二,黎一碗東坡肉!(多圖餓撚勿入)

503 回覆
186 Like 1 Dislike
2017-05-07 17:50:11
下篇會出大家係教科書都讀過嘅名作
相信大家都估到架啦
敬請期待


水調歌頭

可能係最多香港人識背嘅詞
2017-05-07 18:21:28


人生四問:情理交至的完美呈現
細讀東坡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正文第十章

本文請配樂閱讀
https://m.youtube.com/watch?v=wCREDfUEd3Y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上回講到:
東坡係密州做太守
希望同子由將來老去歸隱後「夜雨對床」
東坡願意由繁華嘅杭州去偏僻嘅密州
最大目的係為左方便同子由見面

今日講嘅呢首詞,相信識得背嘅人都唔少
教科書教過,鄧麗君唱過
可以話係香港人中文堂嘅集體記憶
都咪話唔勁,萬中挑一

呢一首詞就係東坡係密州時寫嘅
寫作嘅背景已經交代得好清楚: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中秋開P,東坡好酒但唔飲得
醉後寫詞,抒發思念子由之情

提外話講少少:
呢首詞曾被前人解釋為「忠君愛國」
話天上宮闕係國都開封
又話乘風歸去係朝見天子嘅渴望
董子遠《續詞選》:忠愛之言, 側然動人
黃蓼園《蓼園詞選》:前闋是見月思君,言天上宮闕,高不勝寒,但彷彿神魂歸去,幾不知身在人間乎?

以上解詞,都話比我地知古人有時真係好白痴嘅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上半片寫「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嘅情況
文學作品入面,問句係好重要,有時更係解讀嘅關鍵
東坡係呢到用三問呈現人生嘅哲思
每一問都有頓挫、答問嘅張力對比
詮釋即提問,答案入須藉問題才能發見

詞人首問,「明月幾時有?」
東坡對月亮嘅存在發出疑問
其實都代表詞人借此一問:萬物係邊到黎架?
有雞先,定有雞蛋先?
無限加一仲係咪無限?
我地都知東坡唔係哲學家
呢一問只係一刻間嘅感嘆,既無答案
唯有「把酒問青天」,將個波射返比上天

二問,「今夕是何年?」
呢個唔係時間數字嘅詢問,而係問具體嘅存在
呢一個到底係咩年代呀?
「天上」嘅仙境,係相對於人間嘅俗世
仙境嘅環境,係咪好過人間嘅環境呢?
東坡好奇天上境況嘅變化,渴望離開俗世
因為天上代表理想嘅世界,長生不老
人間係庸俗不堪,生老病死,充斥恩怨是非、悲歡離合嘅現實世界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東坡想乘風離開俗世,但突然又諗:
哇,廣寒宮咁高咁遠,咁咪好寂寞
李商隱詩云: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東坡咁鍾意熱鬧,緊係唔肯啦
而且呢個世界仲有佢掛住嘅人,例如子由
呢一種內心嘅矛盾衝突,化作抑揚頓挫嘅句子

「起舞弄清影」
其實係中秋起舞,與友共歡大醉
未嘗唔係人世間嘅仙境
因此第三問,「何似在人間?」
隨即轉為東坡嘅反問,自答上面嘅矛盾
東坡知道桃花源本在心靈,人間自有仙境所無嘅溫情歡樂
同埋仙境邊有子由呢位好兄弟
既然係咁,又點需要乘風歸去呢?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半片著筆抒發「懷子由」嘅心情
歡宴既散,明月流轉,西斜低照
照出了東坡一夜無眠
照出了詞人的思念之情
歡樂之後總是最寂寞,最易發出悲情
但東坡卻並不如此

第四問,「何事長向別時圓? 」
東坡係答緊自己嘅寂寞,點解我要強求圓滿呢?
天行有常,自然變化,自有圓,自有缺
既然無法自主,在聚時盡歡,在散時知足,已經夠啦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東坡由情入理,理中顯情
人嘅悲歡離合,正如大自然嘅變化一樣
人不過都係自然之一,有圓有缺
咁樣睇,一切唔係都好合情合理咩?
古人對「命」之解脫,講順、達、安
都係知道生命有不能自主嘅限制
唯有好好咁接受呢種現實,好好咁活在當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易經》最後兩封:
六十三卦既濟
六十四卦未濟
圓缺循環不休,吉凶禍福相生
呢一種古人普遍對人世宇宙嘅觀念
東坡由四問表達情理交至嘅完美呈現
情深而見理,見理而豁達
所以其情不流於自傷而能發之成願

呢一種祝福祈求,成為千百年來至今
一代又一代流離失所,遠在異鄉嘅人之願望
千里係無法改變嘅事實
但我地仍然可以長久安穩地睇住同一個月亮
咁樣,唔係已經足夠啦咩?
2017-05-07 18:36:26
鑑於子由係心靈陪左東坡一生
仲未講哂佢地兄弟之情
月調歌頭之後,佢地嘅心態又有咩轉變呢?
等之後慢慢再講啦
2017-05-07 19:37:37
個肥貓圖
2017-05-07 19:45:07
話時話,我會考高考都仆直之後都係對住大學「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好似又係有兩個版本?
相對 vs 相顧?
2017-05-07 19:48:52
9up幾句

讀到「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有少少身同感受,但當然唔係死別、亦唔係愛情。
細個時父母事忙,無暇照顧家庭,所以我喺某段時間得自己一個。
記得有晚瞓教夢見自己遇到阿媽,因為發夢,所以口不能言,然後眼白白睇佢慢慢離去。
醒返就好似蘇軾咁講,「惟有淚千行」。
呢點同尤袤所謂「胸中襞積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語無」嘅感覺略有不同,大概感情太激鬱,無法言語罷。
唔係言語無法表達自己心中所想,而係心中根本咩都無諗。

自己覺得過片過得好,因為佢(表現得)夠平淡,夠普遍。
夜來幽夢,所指唔一定係從前,可以係依家,好平淡嘅一件事。
只係物是人非。
就好似「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又或者係「悲莫悲兮生別離」
有咩悲哀得過別離呢,就係別離後又夢見相思果個人或者事物,可望而不可即。
又或者相顧有言又如何,可以傾到幾多嘢,最後都係要醒,咁不如唔講嘢重好。
別離唔一定係「愛情」,可以係「親情」,甚至係「志向」,甚至係「人生」,所以呢闋詞真係填得好好。

雖然我鍾意賀鑄嘅半死桐多啲。

人生唔多唔少都要面對別離之痛呢
同對方關係越深,別離必然越痛
我都好怕呢一天既來臨,有時不自控地預想
2017-05-07 20:04:31


簡介基本古典文學概念:和詩
並讀〈懷澠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澠池懷舊〉



正文第七章

東坡同佢細佬子由係好好感情嘅兄弟
林語堂《蘇東坡傳》咁樣形容佢地嘅外形:
「兄弟二人,氣質不同,形貌各異。子由高大,豐滿的圓臉,兩頰附近的鬆肉很多,而東坡則健壯結實,骨肉勻停。由他的畫像,我們不難判斷,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臉大,顴骨高,前額高大,眼睛很長而閃閃發光,下巴端正,鬍鬚長而末端尖細。」
東坡熱情,敢言,幽默
子由冷靜,慎密,穩重
人格反映文格,亦因此兩人的文學風格好唔同
同時間東坡成日得罪人,講嘢唔經大腦
而子由則比較內歛,講嘢之前會諗過先
佢地好似兩個互補不足嘅齒輪咁,成日扶持對方


東坡同子由一生第一次分別
就係子由留係京都陪老豆,而東坡出去鳳翔做官
佢地日日都好掛住對方,成日寫詩寄比對方
例如子由寫左首〈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樑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子由呢首詩係懷念昔日同東坡一齊經過呢個地方
子由係早期曾經任命做呢到嘅主簿
不過考中進士就唔做咁低職位
「共道長途怕雪泥」
可以特別留意「怕」呢個字
代表緊子由擔心未來兩人嘅人生,會唔會有好多阻礙呢?

「舊宿僧房壁共題」
曾經係呢到一齊題詩
子由當然好掛住東坡啦
結尾「遙想獨遊佳味少」,得返自己一個仲有咩意思呢?
呢首詩充滿不捨,對人生嘅不安,同埋都幾悲觀

咁東坡收到呢首詩之後
佢就「和詩」啦,和詩係根據原著
再依照人地嘅韻腳寫詩,「同聲和應」
有人一唱,有人一和,再有人一和,可以係咁Loop
東坡呢世同子由和詩和左成世人
和詩有遊戲筆墨嘅作品,但亦都有詩人認真之作
好似東坡同子由嘅詩、詞、文往來
正係一種心靈嘅互相呼應,不斷安慰鼓勵身在遠方嘅彼此
呢首係佢最出名嘅和子由詩: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由以實事為題,東坡則由實化虛
似乎係同緊子由講:
唔好咁傷心啦,唔好咁怕啦
人生本來就係不可知
好似鴻雁偶然立足係雪泥上面
留下嘅指印,都必然會事過境遷
而鴻雁又何曾會計較何曾會害怕呢?
前面呢四句非常出名,正在於由實化虛嘅人生共同經驗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呢兩句正正係上面道理嘅延續
我地當年住過嘅僧房已經無左啦
題過嘅詩自然無埋
但係咁樣唔代表事情無發過,唔代表事情係無意義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東坡自注:
「往歲,馬死于二陵,騎驢至澠池」
之前經過呢頭果陣,隻馬死左,我地唯有騎驢啦
子由你仲記唔記得呀?
當年我地嘅崎嶇,我地依然彷彿身處其中
因為過去造就我地,就算有難關我地會過到啦
無呢種苦果,我地都無今日嘅成就
等我地繼續向前行,馬無左咪騎驢囉
因為我地仲有美好嘅人生,等我地不斷向前架!

佢地兄弟交情真係好好
真係三生修到

咁睇東坡豁達過細佬
2017-05-07 21:55:48
個肥貓圖

我最愛嘅東坡版本
2017-05-07 21:57:05
2017-05-07 22:04:01
話時話,我會考高考都仆直之後都係對住大學「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好似又係有兩個版本?
相對 vs 相顧?

係呀
兩個都可以
唔會有咩唔同
2017-05-07 22:38:13
9up幾句

讀到「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有少少身同感受,但當然唔係死別、亦唔係愛情。
細個時父母事忙,無暇照顧家庭,所以我喺某段時間得自己一個。
記得有晚瞓教夢見自己遇到阿媽,因為發夢,所以口不能言,然後眼白白睇佢慢慢離去。
醒返就好似蘇軾咁講,「惟有淚千行」。
呢點同尤袤所謂「胸中襞積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語無」嘅感覺略有不同,大概感情太激鬱,無法言語罷。
唔係言語無法表達自己心中所想,而係心中根本咩都無諗。

自己覺得過片過得好,因為佢(表現得)夠平淡,夠普遍。
夜來幽夢,所指唔一定係從前,可以係依家,好平淡嘅一件事。
只係物是人非。
就好似「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又或者係「悲莫悲兮生別離」
有咩悲哀得過別離呢,就係別離後又夢見相思果個人或者事物,可望而不可即。
又或者相顧有言又如何,可以傾到幾多嘢,最後都係要醒,咁不如唔講嘢重好。
別離唔一定係「愛情」,可以係「親情」,甚至係「志向」,甚至係「人生」,所以呢闋詞真係填得好好。

雖然我鍾意賀鑄嘅半死桐多啲。

人生唔多唔少都要面對別離之痛呢
同對方關係越深,別離必然越痛
我都好怕呢一天既來臨,有時不自控地預想

係一定會到呢日
2017-05-07 22:51:01


簡介基本古典文學概念:和詩
並讀〈懷澠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澠池懷舊〉



正文第七章

東坡同佢細佬子由係好好感情嘅兄弟
林語堂《蘇東坡傳》咁樣形容佢地嘅外形:
「兄弟二人,氣質不同,形貌各異。子由高大,豐滿的圓臉,兩頰附近的鬆肉很多,而東坡則健壯結實,骨肉勻停。由他的畫像,我們不難判斷,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臉大,顴骨高,前額高大,眼睛很長而閃閃發光,下巴端正,鬍鬚長而末端尖細。」
東坡熱情,敢言,幽默
子由冷靜,慎密,穩重
人格反映文格,亦因此兩人的文學風格好唔同
同時間東坡成日得罪人,講嘢唔經大腦
而子由則比較內歛,講嘢之前會諗過先
佢地好似兩個互補不足嘅齒輪咁,成日扶持對方


東坡同子由一生第一次分別
就係子由留係京都陪老豆,而東坡出去鳳翔做官
佢地日日都好掛住對方,成日寫詩寄比對方
例如子由寫左首〈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樑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子由呢首詩係懷念昔日同東坡一齊經過呢個地方
子由係早期曾經任命做呢到嘅主簿
不過考中進士就唔做咁低職位
「共道長途怕雪泥」
可以特別留意「怕」呢個字
代表緊子由擔心未來兩人嘅人生,會唔會有好多阻礙呢?

「舊宿僧房壁共題」
曾經係呢到一齊題詩
子由當然好掛住東坡啦
結尾「遙想獨遊佳味少」,得返自己一個仲有咩意思呢?
呢首詩充滿不捨,對人生嘅不安,同埋都幾悲觀

咁東坡收到呢首詩之後
佢就「和詩」啦,和詩係根據原著
再依照人地嘅韻腳寫詩,「同聲和應」
有人一唱,有人一和,再有人一和,可以係咁Loop
東坡呢世同子由和詩和左成世人
和詩有遊戲筆墨嘅作品,但亦都有詩人認真之作
好似東坡同子由嘅詩、詞、文往來
正係一種心靈嘅互相呼應,不斷安慰鼓勵身在遠方嘅彼此
呢首係佢最出名嘅和子由詩: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由以實事為題,東坡則由實化虛
似乎係同緊子由講:
唔好咁傷心啦,唔好咁怕啦
人生本來就係不可知
好似鴻雁偶然立足係雪泥上面
留下嘅指印,都必然會事過境遷
而鴻雁又何曾會計較何曾會害怕呢?
前面呢四句非常出名,正在於由實化虛嘅人生共同經驗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呢兩句正正係上面道理嘅延續
我地當年住過嘅僧房已經無左啦
題過嘅詩自然無埋
但係咁樣唔代表事情無發過,唔代表事情係無意義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東坡自注:
「往歲,馬死于二陵,騎驢至澠池」
之前經過呢頭果陣,隻馬死左,我地唯有騎驢啦
子由你仲記唔記得呀?
當年我地嘅崎嶇,我地依然彷彿身處其中
因為過去造就我地,就算有難關我地會過到啦
無呢種苦果,我地都無今日嘅成就
等我地繼續向前行,馬無左咪騎驢囉
因為我地仲有美好嘅人生,等我地不斷向前架!

佢地兄弟交情真係好好
真係三生修到

咁睇東坡豁達過細佬

張巴打講得無錯
子由份人比較現實,睇嘢有時會睇唔開
東坡勁在佢睇得開,而且身為大嘅
無論點都要安慰細嘅,好動人架
2017-05-07 23:09:44

多謝巴打幫推
2017-05-07 23:41:36
今人理解古人嘅名作,往往只係從賞析出發,因為我地無法體驗古人嘅經歷,有時候古人嘅作器同我地嘅經歷有相似處,就會使人惻惻然、有所感,有所經歷,就會理解,就會有共鳴。錢鍾書《宋詩選注》講得好:

「杜 甫 律 詩 的 聲 調 音 節 是 公 推 為 唐 代 律 洔 裡 最 弘 亮 而 又 沉 著 的 , 黃 庭 堅 和 陳 師 道 費 心 用 力 地 學 杜 甫 , 忽 略 了 這 一 點 。 陳 與 義 卻 注 意 到 了 , 所 以 他 的 洔 盡 管 意 思 不 深 , 可 是 詞 句 明 淨 , 而 且 音 調 響 亮 , 比 江 西 派 的 討 人 喜 歡 。

靖 康 之 難 發 生 , 宋 代 詩 人 遭 遇 到 天 崩 地 塌 的 大 變 動 , 在流 離 顛 沛 之 中 , 才 深 切 體 會 出 杜 甫 詩 裡 所 寫 安 史 之 亂 的 境 界 , 起 國 破 家 亡 、 天 涯 淪 落 的 同 感 , 先 前 只 以 為 杜 甫 “ 風 雅 可 師 ” , 這 時 候 更 認 識 他 是 個 患 難 中 的 知 心 伴 侶 。

王 銍 《 別 孝 先 》 就 說 : 「平 生 嘗 歎 少 陵 詩 , 豈 謂 殘 生 盡 見 之 」 ; 後 來 逃 難 到 襄 陽 去 的 北 方 人 題 光 孝 寺 壁 也 說 : “「蹤 跡 大 綱 王 粲 傳 , 情 懷 小 樣 杜 陵 詩 」 。 都 可 以 證 明 身 經 離 亂 的 宋 人 對 杜 甫 發 生 了 一 種 心 心 相 印 的 新 關係。

詩人 要 抒 寫 家 國 之 痛 , 就 常 常 自 然 而 然 效 法 杜 甫 這 類 蒼 涼 悲 壯 的 作 品 , 前 面 所 選 呂 本 中 和 汪 藻 的 幾 首 五 律 就 是 例 子 , 何 況 陳 與 義 夲 來 是 個 師 法 杜 甫 的 人 。

他 逃 難 的 第 一 首 詩 《 發 商 水 道 中 》 可 以 說 是 他 後 期 詩 歌 的 開 宗 明 義 : 「草 草 檀 公 策 , 茫 茫 杜 老 詩 ! 」 他 的 《 正 月 十 二 日 自 房 州 城 遇 虜 至 》 又 說 : 「但 恨 平 生 意 , 輕 了 少 陵 詩 」,

表 示 他 經 曆 了 兵 荒 馬 亂 才 明 白 以 前 對 杜 甫 還 領 會 不 深 。 他 的 詩 進 了 一 步 , 有 了 雄 闊 慷 慨 的 風 格 。


讀蘇軾、李白作品,亦當有這種睇法。我有時都會明白佢地嘅心境,因為我由細到大都係失意開嘅


非常同意!
文學作品之「遇」,係要有機緣
同近代提倡讀者接受美學相似
讀者要自己一生去遇見文學作品
一來一往,文學閱讀唔係被動,而係互動

你講得啱: 好難強求人人都產生對文學既共鳴同興趣
2017-05-08 00:13:46
見到咁多同道對各大中國文學議題有咁多精闢見解,真係搞到小弟好慚愧,自己愈讀愈sad成日一諗起畢咗業之後唔知點算就好驚,讀到好無力

樓主

我都係拋磚引玉,經由大家討論,令我都諗到更多唔同面向嘅嘢
會願意入中文系,本身都係對文學有股熱情,勿忘初心呀巴打!
雖然我都深知中文系有時係會磨滅熱情,但總會搵到可以行嘅方向
分享一句比你:

顏崑陽<蒼鷹獨飛>
中文系教了十幾年書,最怕學生問一個問題:「讀中文系有飯吃嗎?」然而,問這種問題的學生卻偏偏很多。唉!我只能告訴他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聽說有中文系畢業的學生餓死;但是,不管唸什麼系,鬧精神病或自殺的人卻不少!」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的年輕人這麼早熟,早熟到少年十五二十時就開始擔心吃飯的問題。在匱乏的年代,人們似乎還沒有如此害怕沒飯吃。為什麼在這樣富裕的時候,卻滿街栖栖遑遑如將餓死之人?
二十歲,應該是一個狂想的年齡,像羽毛初豐的雛鷹,憧憬著試翼千里的壯舉;怎會像一隻老頹的麻雀,只想跳兩步,就找到米粒吃呢?甚至,還害怕餓死在枝頭簷角哩!我在想,飯是必須吃飽的;但是,假如一群年輕人只知道圍著一鍋別人煮好的飯,去爭搶分配;而不肯靠自己的能力去另起爐灶,煮一鍋更香的飯分給別人吃,那才真的不免要圍在空鍋邊餓死哩!
假如,您認為自己只是一隻想揀食米粒的麻雀,那麼,請不要飛進文學的殿堂。這裡面太空闊、太冷清了,只適合蒼鷹孤獨、堅忍的長征。
當我選擇了這條文學之路,就已準備作一隻獨飛的蒼鷹了。

講得好好
不過其實都係源自近代社會一股急功近利既風氣,係大氣候既問題,而非個人意志問題,唔怪得D學生。
大家應該都覺得社會越來越講求效益?
一步一步朝著高效、高利潤既生活方式進發; 相反,需要時間去琢磨、難以帶來實質利益既範疇就趨向被淘汰,更被稱為「無用」。
希望多D人認清人生既意義,追求滿足物慾之餘,亦懂欣賞能提升精神內涵既東西
2017-05-08 00:16:30
“Lui Ming
2017-05-08 00:22:47
呢度討論好熱鬧又高汁
2017-05-08 00:26:02
見到咁多同道對各大中國文學議題有咁多精闢見解,真係搞到小弟好慚愧,自己愈讀愈sad成日一諗起畢咗業之後唔知點算就好驚,讀到好無力

樓主

我都係拋磚引玉,經由大家討論,令我都諗到更多唔同面向嘅嘢
會願意入中文系,本身都係對文學有股熱情,勿忘初心呀巴打!
雖然我都深知中文系有時係會磨滅熱情,但總會搵到可以行嘅方向
分享一句比你:

顏崑陽<蒼鷹獨飛>
中文系教了十幾年書,最怕學生問一個問題:「讀中文系有飯吃嗎?」然而,問這種問題的學生卻偏偏很多。唉!我只能告訴他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聽說有中文系畢業的學生餓死;但是,不管唸什麼系,鬧精神病或自殺的人卻不少!」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的年輕人這麼早熟,早熟到少年十五二十時就開始擔心吃飯的問題。在匱乏的年代,人們似乎還沒有如此害怕沒飯吃。為什麼在這樣富裕的時候,卻滿街栖栖遑遑如將餓死之人?
二十歲,應該是一個狂想的年齡,像羽毛初豐的雛鷹,憧憬著試翼千里的壯舉;怎會像一隻老頹的麻雀,只想跳兩步,就找到米粒吃呢?甚至,還害怕餓死在枝頭簷角哩!我在想,飯是必須吃飽的;但是,假如一群年輕人只知道圍著一鍋別人煮好的飯,去爭搶分配;而不肯靠自己的能力去另起爐灶,煮一鍋更香的飯分給別人吃,那才真的不免要圍在空鍋邊餓死哩!
假如,您認為自己只是一隻想揀食米粒的麻雀,那麼,請不要飛進文學的殿堂。這裡面太空闊、太冷清了,只適合蒼鷹孤獨、堅忍的長征。
當我選擇了這條文學之路,就已準備作一隻獨飛的蒼鷹了。

講得好好
不過其實都係源自近代社會一股急功近利既風氣,係大氣候既問題,而非個人意志問題,唔怪得D學生。
大家應該都覺得社會越來越講求效益?
一步一步朝著高效、高利潤既生活方式進發; 相反,需要時間去琢磨、難以帶來實質利益既範疇就趨向被淘汰,更被稱為「無用」。
希望多D人認清人生既意義,追求滿足物慾之餘,亦懂欣賞能提升精神內涵既東西

個事實就係,自古至今,文人都係唔受重視,所以先咁多時間叫春、發牢騷
一係就考極科舉都收皮,一係就堅守所謂原則最後搞到流放邊疆、鬱鬱不得志
最好都係隱沒江湖,但係又會畀人話痴線佬
2017-05-08 00:27:38
呢幾年睇多D書,越來越有出世feel
btw聽朝要早起身返工
2017-05-08 00:39:57
今人理解古人嘅名作,往往只係從賞析出發,因為我地無法體驗古人嘅經歷,有時候古人嘅作器同我地嘅經歷有相似處,就會使人惻惻然、有所感,有所經歷,就會理解,就會有共鳴。錢鍾書《宋詩選注》講得好:

「杜 甫 律 詩 的 聲 調 音 節 是 公 推 為 唐 代 律 洔 裡 最 弘 亮 而 又 沉 著 的 , 黃 庭 堅 和 陳 師 道 費 心 用 力 地 學 杜 甫 , 忽 略 了 這 一 點 。 陳 與 義 卻 注 意 到 了 , 所 以 他 的 洔 盡 管 意 思 不 深 , 可 是 詞 句 明 淨 , 而 且 音 調 響 亮 , 比 江 西 派 的 討 人 喜 歡 。

靖 康 之 難 發 生 , 宋 代 詩 人 遭 遇 到 天 崩 地 塌 的 大 變 動 , 在流 離 顛 沛 之 中 , 才 深 切 體 會 出 杜 甫 詩 裡 所 寫 安 史 之 亂 的 境 界 , 起 國 破 家 亡 、 天 涯 淪 落 的 同 感 , 先 前 只 以 為 杜 甫 “ 風 雅 可 師 ” , 這 時 候 更 認 識 他 是 個 患 難 中 的 知 心 伴 侶 。

王 銍 《 別 孝 先 》 就 說 : 「平 生 嘗 歎 少 陵 詩 , 豈 謂 殘 生 盡 見 之 」 ; 後 來 逃 難 到 襄 陽 去 的 北 方 人 題 光 孝 寺 壁 也 說 : “「蹤 跡 大 綱 王 粲 傳 , 情 懷 小 樣 杜 陵 詩 」 。 都 可 以 證 明 身 經 離 亂 的 宋 人 對 杜 甫 發 生 了 一 種 心 心 相 印 的 新 關係。

詩人 要 抒 寫 家 國 之 痛 , 就 常 常 自 然 而 然 效 法 杜 甫 這 類 蒼 涼 悲 壯 的 作 品 , 前 面 所 選 呂 本 中 和 汪 藻 的 幾 首 五 律 就 是 例 子 , 何 況 陳 與 義 夲 來 是 個 師 法 杜 甫 的 人 。

他 逃 難 的 第 一 首 詩 《 發 商 水 道 中 》 可 以 說 是 他 後 期 詩 歌 的 開 宗 明 義 : 「草 草 檀 公 策 , 茫 茫 杜 老 詩 ! 」 他 的 《 正 月 十 二 日 自 房 州 城 遇 虜 至 》 又 說 : 「但 恨 平 生 意 , 輕 了 少 陵 詩 」,

表 示 他 經 曆 了 兵 荒 馬 亂 才 明 白 以 前 對 杜 甫 還 領 會 不 深 。 他 的 詩 進 了 一 步 , 有 了 雄 闊 慷 慨 的 風 格 。


讀蘇軾、李白作品,亦當有這種睇法。我有時都會明白佢地嘅心境,因為我由細到大都係失意開嘅


非常同意!
文學作品之「遇」,係要有機緣
同近代提倡讀者接受美學相似
讀者要自己一生去遇見文學作品
一來一往,文學閱讀唔係被動,而係互動

你講得啱: 好難強求人人都產生對文學既共鳴同興趣

文學只係藝術眾多媒介之一
有人偏好文字,必然有人不好文字
用恰當嘅態度睇文學嘅定位
先唔會落於悲叫文學已死

相對黎講,文字係最低成本,最易接觸
而當中嘅美、內涵不比其他藝術薄弱
如果對文學有基本理解
觸類旁通,必對其他範疇之藝術有更深嘅理解
推廣文藝,係我嘅希望黎
2017-05-08 01:44:31
見到咁多同道對各大中國文學議題有咁多精闢見解,真係搞到小弟好慚愧,自己愈讀愈sad成日一諗起畢咗業之後唔知點算就好驚,讀到好無力

樓主

我都係拋磚引玉,經由大家討論,令我都諗到更多唔同面向嘅嘢
會願意入中文系,本身都係對文學有股熱情,勿忘初心呀巴打!
雖然我都深知中文系有時係會磨滅熱情,但總會搵到可以行嘅方向
分享一句比你:

顏崑陽<蒼鷹獨飛>
中文系教了十幾年書,最怕學生問一個問題:「讀中文系有飯吃嗎?」然而,問這種問題的學生卻偏偏很多。唉!我只能告訴他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聽說有中文系畢業的學生餓死;但是,不管唸什麼系,鬧精神病或自殺的人卻不少!」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的年輕人這麼早熟,早熟到少年十五二十時就開始擔心吃飯的問題。在匱乏的年代,人們似乎還沒有如此害怕沒飯吃。為什麼在這樣富裕的時候,卻滿街栖栖遑遑如將餓死之人?
二十歲,應該是一個狂想的年齡,像羽毛初豐的雛鷹,憧憬著試翼千里的壯舉;怎會像一隻老頹的麻雀,只想跳兩步,就找到米粒吃呢?甚至,還害怕餓死在枝頭簷角哩!我在想,飯是必須吃飽的;但是,假如一群年輕人只知道圍著一鍋別人煮好的飯,去爭搶分配;而不肯靠自己的能力去另起爐灶,煮一鍋更香的飯分給別人吃,那才真的不免要圍在空鍋邊餓死哩!
假如,您認為自己只是一隻想揀食米粒的麻雀,那麼,請不要飛進文學的殿堂。這裡面太空闊、太冷清了,只適合蒼鷹孤獨、堅忍的長征。
當我選擇了這條文學之路,就已準備作一隻獨飛的蒼鷹了。

講得好好
不過其實都係源自近代社會一股急功近利既風氣,係大氣候既問題,而非個人意志問題,唔怪得D學生。
大家應該都覺得社會越來越講求效益?
一步一步朝著高效、高利潤既生活方式進發; 相反,需要時間去琢磨、難以帶來實質利益既範疇就趨向被淘汰,更被稱為「無用」。
希望多D人認清人生既意義,追求滿足物慾之餘,亦懂欣賞能提升精神內涵既東西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要係精神上治療資本主義嘅問題
藝術應該佔一個重要作用
2017-05-08 01:51:57
“Lui Ming

thanks
2017-05-08 02:11:01
呢度討論好熱鬧又高汁

好開心見到各位咁熱心
希望有更多人入黎一齊吹吹水
2017-05-08 02:21:37
對東坡略有研究 睇完巴打個po又學多左
另外都好鐘意同東坡有密切關係既清照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