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漫談】小二,黎一碗東坡肉!(多圖餓撚勿入)

503 回覆
186 Like 1 Dislike
2017-05-03 19:51:03
蘇軾三百幾首詞 得十分一係豪放詞 但就比後世認為係豪放派代表
同埋有種分類覺得佢d詞係曠達 唔係豪放
唔知樓主點睇
其實蘇軾同李白一樣都係仙境 普通人學唔到
不如講下辛棄疾點用典啦 起碼人境 讀多d書都可能做到
利申:皮已正

咩叫仙境?
咩叫人境?


仙境姐係話佢d作品渾然天成 冇乜斧鑿痕跡 睇落似一氣呵成 而且情感唔似普通人咁婆媽(或者可以話超脫左) 好似李白 蘇軾咁 呢類天才 普通人寫唔出 亦學唔黎
人境姐係好多用典 作者識好多野 但始終睇得出佢諗過度過(可能改過)首作品 同埋情感多數悲天憫人 好似杜甫 辛棄疾 普通人比心機都有可能學到d
有評論家話「蘇辛並稱,其實辛猶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
黃庭堅就讚過蘇軾d詞「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

我認為蘇軾嘅當行處常人亦可企及,關鍵只在胸襟。陳與義云:「但恨平生意,輕了少陵詩」(陳與義早年學杜,經靖康之變,國破家亡,始能理解杜詩,故有此語。),周濟云:「蘇之自在處,辛偶能到,辛之當行處,蘇必不能到。」但較難及唔代表不能及、不可及、不可學不可事,否則只係自我設限。

至於李白都係踵繼前人,努力下創出自己獨特嘅詩風,絕非單單天才,曹植、江淹、謝朓都係佢學習對象。又杜甫評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當然李係唔似庾信嘅,庾信作品偏柔、唔得振作,李白孤傲、自我,牢騷亦一大堆。

龍榆生借王鵬運評蘇謂「清雄」,清麗中不脫其雄邁,反之亦然,失意之作亦透出點點希望。但去到超脫,古往今來,我只信陶淵明。

其實古人嘅詩話、文評
有時都流於吹水,所以現代學者先話係「印象批評」
但呢種傳統其實係好重要,王國維人間詞話都用返呢種寫法
有見識者真係可以一針見血咁到肉

東坡對陶淵明嘅愛,正係因為佢嘅超脫
可惜東坡同陶淵明雖然幾似,但志向唔同
陶淵明只係東坡一個渴望變做嘅對象
係實際上根本唔會做到
不過正因為咁,先成就東坡嘅文學
2017-05-03 20:10:04


永遠的羈絆:夜雨對床
讀東坡〈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正文第八章

今次讀東坡呢首詩嘅題目好長
時、地、人都有,比左我地好多閱讀嘅背景
我地不妨參考吓呢首詩嘅史料背景:
子由送至鄭州,十一月,天未明,別於西門之外,因有馬上寄子由之詩,蘇軾與蘇轍兩兄弟自少至長大未嘗小離,其依依不捨之情,從題目〈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可知矣。

東坡同子由嘅感情
呢種離別嘅不捨,令佢忍唔住寫下呢首詩
大詩人只要心有所感,就算係馬上面都可以寫得出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東坡嘅著急,係起首就睇得出
不飲而醉,只因身在馬上搖晃,心神已隨子由而去
思情之濃烈,正如一杯烈酒
詩人醉了,故大發奇想:
子由而家返去果陣,已經開始掛住屋企啦
子由猶是如此,咁我遠離家鄉,好寂寞呀!


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東坡或有意或無意,登上山丘回首
一個「隔」字,點出兩者距離
好似好遠,但又見到子由嘅烏帽,時隱時現
「苦寒」,詩人既有此感,更推至子由也應和自己一樣
衣裳薄薄,身寒心苦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

「苦寒」、「瘦馬」和「殘月」
和下句「路人行歌居人樂」係一對比
單對眾,行歌對獨騎,樂對苦
東坡咁樣寫,把自己推向孤寂之極致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二十六年嘅相聚,早知會有離別嘅一日
但東坡知今次一別可能要多年後才能再見,人生無常
時間流逝嘅悲涼,往往係離別時更加令人感傷
無力拒之,故而寄語: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兄弟二人早年嘅約定,希望晚年退隱於家鄉
共談舊事,一起生活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云爾。)


東坡提醒彼此: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記住我地「夜雨對床」嘅約定
一個「苦」字,也點出了世間原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事
就是情之歸依,家鄉之根

最後再讀一次: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云爾。)
2017-05-03 20:32:15
今人理解古人嘅名作,往往只係從賞析出發,因為我地無法體驗古人嘅經歷,有時候古人嘅作器同我地嘅經歷有相似處,就會使人惻惻然、有所感,有所經歷,就會理解,就會有共鳴。錢鍾書《宋詩選注》講得好:

「杜 甫 律 詩 的 聲 調 音 節 是 公 推 為 唐 代 律 洔 裡 最 弘 亮 而 又 沉 著 的 , 黃 庭 堅 和 陳 師 道 費 心 用 力 地 學 杜 甫 , 忽 略 了 這 一 點 。 陳 與 義 卻 注 意 到 了 , 所 以 他 的 洔 盡 管 意 思 不 深 , 可 是 詞 句 明 淨 , 而 且 音 調 響 亮 , 比 江 西 派 的 討 人 喜 歡 。

靖 康 之 難 發 生 , 宋 代 詩 人 遭 遇 到 天 崩 地 塌 的 大 變 動 , 在流 離 顛 沛 之 中 , 才 深 切 體 會 出 杜 甫 詩 裡 所 寫 安 史 之 亂 的 境 界 , 起 國 破 家 亡 、 天 涯 淪 落 的 同 感 , 先 前 只 以 為 杜 甫 “ 風 雅 可 師 ” , 這 時 候 更 認 識 他 是 個 患 難 中 的 知 心 伴 侶 。

王 銍 《 別 孝 先 》 就 說 : 「平 生 嘗 歎 少 陵 詩 , 豈 謂 殘 生 盡 見 之 」 ; 後 來 逃 難 到 襄 陽 去 的 北 方 人 題 光 孝 寺 壁 也 說 : “「蹤 跡 大 綱 王 粲 傳 , 情 懷 小 樣 杜 陵 詩 」 。 都 可 以 證 明 身 經 離 亂 的 宋 人 對 杜 甫 發 生 了 一 種 心 心 相 印 的 新 關係。

詩人 要 抒 寫 家 國 之 痛 , 就 常 常 自 然 而 然 效 法 杜 甫 這 類 蒼 涼 悲 壯 的 作 品 , 前 面 所 選 呂 本 中 和 汪 藻 的 幾 首 五 律 就 是 例 子 , 何 況 陳 與 義 夲 來 是 個 師 法 杜 甫 的 人 。

他 逃 難 的 第 一 首 詩 《 發 商 水 道 中 》 可 以 說 是 他 後 期 詩 歌 的 開 宗 明 義 : 「草 草 檀 公 策 , 茫 茫 杜 老 詩 ! 」 他 的 《 正 月 十 二 日 自 房 州 城 遇 虜 至 》 又 說 : 「但 恨 平 生 意 , 輕 了 少 陵 詩 」,

表 示 他 經 曆 了 兵 荒 馬 亂 才 明 白 以 前 對 杜 甫 還 領 會 不 深 。 他 的 詩 進 了 一 步 , 有 了 雄 闊 慷 慨 的 風 格 。


讀蘇軾、李白作品,亦當有這種睇法。我有時都會明白佢地嘅心境,因為我由細到大都係失意開嘅


非常同意!
文學作品之「遇」,係要有機緣
同近代提倡讀者接受美學相似
讀者要自己一生去遇見文學作品
一來一往,文學閱讀唔係被動,而係互動
2017-05-03 20:32:49
蘇軾三百幾首詞 得十分一係豪放詞 但就比後世認為係豪放派代表
同埋有種分類覺得佢d詞係曠達 唔係豪放
唔知樓主點睇
其實蘇軾同李白一樣都係仙境 普通人學唔到
不如講下辛棄疾點用典啦 起碼人境 讀多d書都可能做到
利申:皮已正

咩叫仙境?
咩叫人境?


仙境姐係話佢d作品渾然天成 冇乜斧鑿痕跡 睇落似一氣呵成 而且情感唔似普通人咁婆媽(或者可以話超脫左) 好似李白 蘇軾咁 呢類天才 普通人寫唔出 亦學唔黎
人境姐係好多用典 作者識好多野 但始終睇得出佢諗過度過(可能改過)首作品 同埋情感多數悲天憫人 好似杜甫 辛棄疾 普通人比心機都有可能學到d
有評論家話「蘇辛並稱,其實辛猶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
黃庭堅就讚過蘇軾d詞「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

我認為蘇軾嘅當行處常人亦可企及,關鍵只在胸襟。陳與義云:「但恨平生意,輕了少陵詩」(陳與義早年學杜,經靖康之變,國破家亡,始能理解杜詩,故有此語。),周濟云:「蘇之自在處,辛偶能到,辛之當行處,蘇必不能到。」但較難及唔代表不能及、不可及、不可學不可事,否則只係自我設限。

至於李白都係踵繼前人,努力下創出自己獨特嘅詩風,絕非單單天才,曹植、江淹、謝朓都係佢學習對象。又杜甫評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當然李係唔似庾信嘅,庾信作品偏柔、唔得振作,李白孤傲、自我,牢騷亦一大堆。

龍榆生借王鵬運評蘇謂「清雄」,清麗中不脫其雄邁,反之亦然,失意之作亦透出點點希望。但去到超脫,古往今來,我只信陶淵明。


廣闊胸襟都係一種境界 好多人已經做唔到 自然學唔到 當然 又唔洗學到十足ge
天才當然都要學習 但普通人學習完都唔會有學習完ge天才咁勁
2017-05-03 22:28:51
蘇軾三百幾首詞 得十分一係豪放詞 但就比後世認為係豪放派代表
同埋有種分類覺得佢d詞係曠達 唔係豪放
唔知樓主點睇
其實蘇軾同李白一樣都係仙境 普通人學唔到
不如講下辛棄疾點用典啦 起碼人境 讀多d書都可能做到
利申:皮已正

咩叫仙境?
咩叫人境?


仙境姐係話佢d作品渾然天成 冇乜斧鑿痕跡 睇落似一氣呵成 而且情感唔似普通人咁婆媽(或者可以話超脫左) 好似李白 蘇軾咁 呢類天才 普通人寫唔出 亦學唔黎
人境姐係好多用典 作者識好多野 但始終睇得出佢諗過度過(可能改過)首作品 同埋情感多數悲天憫人 好似杜甫 辛棄疾 普通人比心機都有可能學到d
有評論家話「蘇辛並稱,其實辛猶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
黃庭堅就讚過蘇軾d詞「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

我認為蘇軾嘅當行處常人亦可企及,關鍵只在胸襟。陳與義云:「但恨平生意,輕了少陵詩」(陳與義早年學杜,經靖康之變,國破家亡,始能理解杜詩,故有此語。),周濟云:「蘇之自在處,辛偶能到,辛之當行處,蘇必不能到。」但較難及唔代表不能及、不可及、不可學不可事,否則只係自我設限。

至於李白都係踵繼前人,努力下創出自己獨特嘅詩風,絕非單單天才,曹植、江淹、謝朓都係佢學習對象。又杜甫評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當然李係唔似庾信嘅,庾信作品偏柔、唔得振作,李白孤傲、自我,牢騷亦一大堆。

龍榆生借王鵬運評蘇謂「清雄」,清麗中不脫其雄邁,反之亦然,失意之作亦透出點點希望。但去到超脫,古往今來,我只信陶淵明。


廣闊胸襟都係一種境界 好多人已經做唔到 自然學唔到 當然 又唔洗學到十足ge
天才當然都要學習 但普通人學習完都唔會有學習完ge天才咁勁

諗起黃子華講潛能
2017-05-03 22:35:13
巴打sorry,我係黎亂入既
巴打之前睇過你寫李商穩
最近要寫篇關於佢既essay
但係我諗極都諗唔到佢既詩有咩方面可以研究
巴打可唔可以比D意見
2017-05-03 23:11:39
巴打sorry,我係黎亂入既
巴打之前睇過你寫李商穩
最近要寫篇關於佢既essay
但係我諗極都諗唔到佢既詩有咩方面可以研究
巴打可唔可以比D意見


緊係無問題,隨時問都得
巴打連少少構想都無?
李商隱好多方面都可以研究呀
2017-05-04 11:16:44
廣闊胸襟都係一種境界 好多人已經做唔到 自然學唔到 當然 又唔洗學到十足ge
天才當然都要學習 但普通人學習完都唔會有學習完ge天才咁勁

以下嘅全部只係個人睇法。

蘇軾胸襟廣闊,但畢竟仍係屬於正常人範疇,常人可理解,可做到,唔離地,所以佢偉大。當然呢個只係我自己睇法,我讀佢地作品時,仍然覺得佢地係想處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嘅環境,即喺呢個人間世有所作為,不為奸佞所患。

離題講句,屈原李白嗰種胸襟,今人觀之,就係唔健康、消極、唔正常,李白都尚可自我陶醉,屈原就唔得嘞,我懷疑佢寫〈離騷〉時已經痴撚咗線。扯遠咗,蘇軾偉大,但佢畢竟已係千幾年前嘅人,千幾年後尚覺佢空前絕後,未必因為佢偉大到無以復加,可能只係我地比佢嘅「偉大」所囿咁解。簡而言之,不必妄自菲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既然佢地為我地提供咁多佳作,略其蕪穢集其菁英,自然可以另創出一番新光景。

另外講一講用典,李白、蘇軾都會用典,而且有時係好著跡,一望就知,當中不乏名篇鉅製,但用典用得好,佢用咗唔會影響你閱讀,知與不知都能夠享受,所以先叫用得好,例如李白嘅行路難,又或是蘇軾嘅水調歌頭。

強調多次,只係愚見。9up太多,見諒見諒。


我覺得佢種胸襟係正常人理論做到 實際好難做到 知易行難
李、蘇當然都有用典 不過我個人感覺佢地d作品係比杜、辛多一份自然😁
2017-05-04 11:35:18
巴打sorry,我係黎亂入既
巴打之前睇過你寫李商穩
最近要寫篇關於佢既essay
但係我諗極都諗唔到佢既詩有咩方面可以研究
巴打可唔可以比D意見


緊係無問題,隨時問都得
巴打連少少構想都無?
李商隱好多方面都可以研究呀

thx,巴打,繼續亂入
巴打,頭緒真係唔多
我知道佢好多詩都係學杜
所以諗住用做佢同杜既對比
講下題材,手法,意象
你覺得點?
小弟垃圾degree仔,功課程度唔算好高
2017-05-04 15:33:52
巴打sorry,我係黎亂入既
巴打之前睇過你寫李商穩
最近要寫篇關於佢既essay
但係我諗極都諗唔到佢既詩有咩方面可以研究
巴打可唔可以比D意見


緊係無問題,隨時問都得
巴打連少少構想都無?
李商隱好多方面都可以研究呀

thx,巴打,繼續亂入
巴打,頭緒真係唔多
我知道佢好多詩都係學杜
所以諗住用做佢同杜既對比
講下題材,手法,意象
你覺得點?
小弟垃圾degree仔,功課程度唔算好高

巴打篇文幾字?
唔係話唔得,不過呢個題目幾常見
要做到深入,可能比想像中難
不如從另一個方向諗
李商隱係咪真係學杜?
點解只要佢唔似杜嘅作品都比人批評?
2017-05-04 15:42:51
廣闊胸襟都係一種境界 好多人已經做唔到 自然學唔到 當然 又唔洗學到十足ge
天才當然都要學習 但普通人學習完都唔會有學習完ge天才咁勁

以下嘅全部只係個人睇法。

蘇軾胸襟廣闊,但畢竟仍係屬於正常人範疇,常人可理解,可做到,唔離地,所以佢偉大。當然呢個只係我自己睇法,我讀佢地作品時,仍然覺得佢地係想處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嘅環境,即喺呢個人間世有所作為,不為奸佞所患。

離題講句,屈原李白嗰種胸襟,今人觀之,就係唔健康、消極、唔正常,李白都尚可自我陶醉,屈原就唔得嘞,我懷疑佢寫〈離騷〉時已經痴撚咗線。扯遠咗,蘇軾偉大,但佢畢竟已係千幾年前嘅人,千幾年後尚覺佢空前絕後,未必因為佢偉大到無以復加,可能只係我地比佢嘅「偉大」所囿咁解。簡而言之,不必妄自菲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既然佢地為我地提供咁多佳作,略其蕪穢集其菁英,自然可以另創出一番新光景。

另外講一講用典,李白、蘇軾都會用典,而且有時係好著跡,一望就知,當中不乏名篇鉅製,但用典用得好,佢用咗唔會影響你閱讀,知與不知都能夠享受,所以先叫用得好,例如李白嘅行路難,又或是蘇軾嘅水調歌頭。

強調多次,只係愚見。9up太多,見諒見諒。

用典用得自然與否,其實要計埋當時古代人嘅語境。今人對古典早已斷裂,只要見到用典,大抵都需要研究先能深入。

好認同巴對東坡嘅睇法,最難得嘅一點,佢有出世嘅精神,但用黎做入世嘅事。因此落意時不致絕望,仍有豁達嘅可能。
2017-05-04 15:44:41
廣闊胸襟都係一種境界 好多人已經做唔到 自然學唔到 當然 又唔洗學到十足ge
天才當然都要學習 但普通人學習完都唔會有學習完ge天才咁勁

以下嘅全部只係個人睇法。

蘇軾胸襟廣闊,但畢竟仍係屬於正常人範疇,常人可理解,可做到,唔離地,所以佢偉大。當然呢個只係我自己睇法,我讀佢地作品時,仍然覺得佢地係想處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嘅環境,即喺呢個人間世有所作為,不為奸佞所患。

離題講句,屈原李白嗰種胸襟,今人觀之,就係唔健康、消極、唔正常,李白都尚可自我陶醉,屈原就唔得嘞,我懷疑佢寫〈離騷〉時已經痴撚咗線。扯遠咗,蘇軾偉大,但佢畢竟已係千幾年前嘅人,千幾年後尚覺佢空前絕後,未必因為佢偉大到無以復加,可能只係我地比佢嘅「偉大」所囿咁解。簡而言之,不必妄自菲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既然佢地為我地提供咁多佳作,略其蕪穢集其菁英,自然可以另創出一番新光景。

另外講一講用典,李白、蘇軾都會用典,而且有時係好著跡,一望就知,當中不乏名篇鉅製,但用典用得好,佢用咗唔會影響你閱讀,知與不知都能夠享受,所以先叫用得好,例如李白嘅行路難,又或是蘇軾嘅水調歌頭。

強調多次,只係愚見。9up太多,見諒見諒。


我覺得佢種胸襟係正常人理論做到 實際好難做到 知易行難
李、蘇當然都有用典 不過我個人感覺佢地d作品係比杜、辛多一份自然😁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中國文學強調文品乃人品之反映
應該幾貼近巴打嘅理解
2017-05-04 15:59:26
當然講係咁講,但我自己就係屬於庾信嗰類,唔係學問,而係華而不實、軟弱無力嘅性格。

文人多如此,巴打絕非華而不實呀!
睇你回文就知你有學問
2017-05-04 16:00:05
哇愈黎愈多高汁傾計
學到好多野
比起上兩個Post仲熱鬧

好開心
就快又破百正皮
希望更多人入黎啦
2017-05-04 16:48:41


永遠的羈絆:夜雨對床
讀東坡〈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正文第八章

今次讀東坡呢首詩嘅題目好長
時、地、人都有,比左我地好多閱讀嘅背景
我地不妨參考吓呢首詩嘅史料背景:
子由送至鄭州,十一月,天未明,別於西門之外,因有馬上寄子由之詩,蘇軾與蘇轍兩兄弟自少至長大未嘗小離,其依依不捨之情,從題目〈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可知矣。

東坡同子由嘅感情
呢種離別嘅不捨,令佢忍唔住寫下呢首詩
大詩人只要心有所感,就算係馬上面都可以寫得出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東坡嘅著急,係起首就睇得出
不飲而醉,只因身在馬上搖晃,心神已隨子由而去
思情之濃烈,正如一杯烈酒
詩人醉了,故大發奇想:
子由而家返去果陣,已經開始掛住屋企啦
子由猶是如此,咁我遠離家鄉,好寂寞呀!


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東坡或有意或無意,登上山丘回首
一個「隔」字,點出兩者距離
好似好遠,但又見到子由嘅烏帽,時隱時現
「苦寒」,詩人既有此感,更推至子由也應和自己一樣
衣裳薄薄,身寒心苦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

「苦寒」、「瘦馬」和「殘月」
和下句「路人行歌居人樂」係一對比
單對眾,行歌對獨騎,樂對苦
東坡咁樣寫,把自己推向孤寂之極致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二十六年嘅相聚,早知會有離別嘅一日
但東坡知今次一別可能要多年後才能再見,人生無常
時間流逝嘅悲涼,往往係離別時更加令人感傷
無力拒之,故而寄語: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兄弟二人早年嘅約定,希望晚年退隱於家鄉
共談舊事,一起生活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云爾。)


東坡提醒彼此: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記住我地「夜雨對床」嘅約定
一個「苦」字,也點出了世間原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事
就是情之歸依,家鄉之根

最後再讀一次: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云爾。)

咁樣寫詩真係隨手寫
東坡好有急才
2017-05-04 19:28:33


永遠的羈絆:夜雨對床
讀東坡〈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正文第八章

今次讀東坡呢首詩嘅題目好長
時、地、人都有,比左我地好多閱讀嘅背景
我地不妨參考吓呢首詩嘅史料背景:
子由送至鄭州,十一月,天未明,別於西門之外,因有馬上寄子由之詩,蘇軾與蘇轍兩兄弟自少至長大未嘗小離,其依依不捨之情,從題目〈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可知矣。

東坡同子由嘅感情
呢種離別嘅不捨,令佢忍唔住寫下呢首詩
大詩人只要心有所感,就算係馬上面都可以寫得出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東坡嘅著急,係起首就睇得出
不飲而醉,只因身在馬上搖晃,心神已隨子由而去
思情之濃烈,正如一杯烈酒
詩人醉了,故大發奇想:
子由而家返去果陣,已經開始掛住屋企啦
子由猶是如此,咁我遠離家鄉,好寂寞呀!


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東坡或有意或無意,登上山丘回首
一個「隔」字,點出兩者距離
好似好遠,但又見到子由嘅烏帽,時隱時現
「苦寒」,詩人既有此感,更推至子由也應和自己一樣
衣裳薄薄,身寒心苦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

「苦寒」、「瘦馬」和「殘月」
和下句「路人行歌居人樂」係一對比
單對眾,行歌對獨騎,樂對苦
東坡咁樣寫,把自己推向孤寂之極致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二十六年嘅相聚,早知會有離別嘅一日
但東坡知今次一別可能要多年後才能再見,人生無常
時間流逝嘅悲涼,往往係離別時更加令人感傷
無力拒之,故而寄語: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兄弟二人早年嘅約定,希望晚年退隱於家鄉
共談舊事,一起生活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云爾。)


東坡提醒彼此: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記住我地「夜雨對床」嘅約定
一個「苦」字,也點出了世間原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事
就是情之歸依,家鄉之根

最後再讀一次: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云爾。)

咁樣寫詩真係隨手寫
東坡好有急才

七步成詩唔難
難在成好詩
2017-05-04 23:39:35



一牆之隔:古典愛情之空間意象
讀東坡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正文第三章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早期嘅詞作,可以統稱為「伶工之詞」
王國維云: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伶工之詞」即係酒女歌伎所唱嘅艷曲小詞,內容多數:
1.閨怨(男性幻想女性有幾慘)
2.鄉愁(遊子之思)
3.別情(代擬之作)
最大嘅特色係「非抒己情」,九成FF
係詞作入面,見唔到作者嘅影子

古人對呢堆講愛情,咁多FF嘅詩詞評價唔高
因為唔係「詩言志」嘅自我抒情,又同政治無關
呢種睇法,係到近代五四之後先一大逆轉
甚至將愛情詩放係最高嘅地位
愛情詩詞入面,東坡呢首作品絕對係一流嘅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睇古典詩詞嘅景物描寫,一定要記得以下八個字:
景不孤生,因情而出
即係話,古人寫景好少係獨立咁寫
往往係因為作品入面嘅情而作襯托嘅

上半片似乎剩係描繪緊大自然嘅風景
咁樣有咩意思係入面呢?
「花褪殘紅」,花已經凋謝啦
「青杏小」,但果實開始成長啦
枯死、生長,有生生不息嘅意味

「燕子」,秋離春回,代表春季嘅降臨
春天往往都意味愛情嘅渴望
萬物生長,水映照旁邊嘅青草,就好似化成綠色咁
柳綿四散,愈吹愈少,會唔會搵唔到值得托負嘅土地呢?
東坡就用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作答
芳草四圍都有,做咩要為一棵樹放棄成個森林呀!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人活係空間,其實同時係到創造空間
例如你自己間房咁,都反映緊你嘅人生
建築係文化嘅直接反映,影響到人與人之間嘅關係
下半片嘅重點在於「牆」,一牆之隔
隔阻男女嘅溝通,封閉左大家見面嘅可能
係一個好好嘅例子,講中國古代嘅男女愛情點樣受空間影響

<詩經.將仲子>: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
李商隱詩云: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有形嘅「牆」,係用無形的禮教和社會階層堆疊出黎
男女之間嘅交流,唔係咁易架

牆可以阻擋人,但擋唔到人對外界嘅好奇心
對愛情嘅渴望,千古以黎又有咩可以改變到呢?
「牆裡鞦韆牆外道」正係表達呢種意思
古時女子愛玩鞦韆,試想像係高牆嘅圍堵之中
燕子飛天在上,水流之聲繞過耳朵,柳綿盪來盪去
或者只為看一眼外面嘅殘紅青杏
盪高到望到一眼牆外嘅世界

咁牆外嘅男子呢?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聽著女子盪鞦韆嘅笑聲,可聞而不可見
更加令人FF呢位女仔有幾正
呢種笑唔係為左其他人而笑,係一種純粹嘅呈現
但竟然卻引來痴心男子嘅等待,直至「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漸漸一切聲音都消失
得返男子自作多情嘅煩惱
其實,我地又何嘗未試過暗戀其他人
嬲自己對呢個人嘅一言一行點解咁留意
又嬲佢點解無發現自己對佢嘅深情
如果呢一首「牆」無左,唔知我地有冇可能呢?

描寫「空間之餘」,呢度亦見包含「時間」既元素:「漸」,女子既歡笑聲係漸漸減弱才消失,當中有一個過程,個儍仔仲半夢半醒,獨自懊惱。
假如女子笑聲係突然消失,怕且一直被笑聲陶醉既行人只會突然驚醒。
2017-05-04 23:43:14
呢首詞可以媲美詩
2017-05-04 23:58:01


獨愛杭州:淡妝濃抹總相宜
兼讀東坡行香子(過七里瀨)



正文第四章

行香子(過七里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東坡早年任官,其中一個重要地方就係杭州
因為東坡反對王安石變法,得罪力主改革嘅新黨
留係權力核心嘅京都,已經無咩意思
於是東坡請求外放,皇帝就派佢去杭州做地方官

佢一生係杭州嘅日子都唔少,前後係杭州做過兩次官
東坡對杭州係好有感情,寫過一首好出名嘅詩: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好似古代美人西施咁索
無論點樣睇都係好靚

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文人雅士,又有邊個唔鍾意蘇杭美景呢?
東坡幾乎將杭州當作佢第二個故鄉: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胜暫閒。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蘇杭之美,千古以來成為文人墨客筆下嘅題材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東坡乘一葉扁舟,係江河之上感悟人生
經過七里瀨呢個景點,因景生情
寫下呢首以描繪景色為主嘅詞作

上半片,先用一個遠鏡去拍攝
由高俯視住:驚鴻、雙槳、舟、東坡
平靜嘅湖面反映出天空嘅蔚藍
「輕」之一字,係咪都描寫緊東坡輕鬆嘅心情呢?

正因為「影湛波平」,先會睇到「魚翻藻鑑」
魚係河中嘅翻動,水藻嘅動人,都可以清楚咁睇見
由近至遠,東坡睇見一望無際嘅景色
「鷺點煙汀」,白鷺飛係天空,好似點過雲煙咁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空間反映時間,詞人竟然超越某時某地嘅局限
將同一個地方,三個唔同嘅時間合於一句
正午白天嘅沙溪
清晨結霜嘅霜溪
晚上月照嘅月溪
呢一條溪流不論何時,都別有一番美麗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下半片先描述山景
直睇山之重疊,好似中國山水畫咁樣
橫睇山之曲折,又似好多個屏風排列
水景因為近而細,山景因為遠而略

由景入情,從遠山思考人生
七里瀨正位於嚴陵山嘅下方,因為嚴光而命名
嚴光係一位隱士,劉秀三次請佢出山,都唔肯
呢到東坡首先覺得嚴光「虛」渡自己嘅老年
但係,轉念一想: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人生到最後咪又係一場夢
嚴光、劉秀到而家咪又係死左
呢到睇得出東坡嘅人生掙扎:
既有用世之思,但又好想咁自由生活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一切過去早已消失,如今嘅人又可以點呢?
詞人當然解決唔到呢個問題
只能遠看山景,等自己沉醉於呢個景色
一個山,三個景,人嘅歷史改變再多
而山景依舊不變,維持自然嘅循環之美

呢首既有內涵,又好複雜
好多時空既元素包含係入面跳入跳出
2017-05-05 00:19:44



一牆之隔:古典愛情之空間意象
讀東坡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正文第三章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早期嘅詞作,可以統稱為「伶工之詞」
王國維云: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伶工之詞」即係酒女歌伎所唱嘅艷曲小詞,內容多數:
1.閨怨(男性幻想女性有幾慘)
2.鄉愁(遊子之思)
3.別情(代擬之作)
最大嘅特色係「非抒己情」,九成FF
係詞作入面,見唔到作者嘅影子

古人對呢堆講愛情,咁多FF嘅詩詞評價唔高
因為唔係「詩言志」嘅自我抒情,又同政治無關
呢種睇法,係到近代五四之後先一大逆轉
甚至將愛情詩放係最高嘅地位
愛情詩詞入面,東坡呢首作品絕對係一流嘅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睇古典詩詞嘅景物描寫,一定要記得以下八個字:
景不孤生,因情而出
即係話,古人寫景好少係獨立咁寫
往往係因為作品入面嘅情而作襯托嘅

上半片似乎剩係描繪緊大自然嘅風景
咁樣有咩意思係入面呢?
「花褪殘紅」,花已經凋謝啦
「青杏小」,但果實開始成長啦
枯死、生長,有生生不息嘅意味

「燕子」,秋離春回,代表春季嘅降臨
春天往往都意味愛情嘅渴望
萬物生長,水映照旁邊嘅青草,就好似化成綠色咁
柳綿四散,愈吹愈少,會唔會搵唔到值得托負嘅土地呢?
東坡就用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作答
芳草四圍都有,做咩要為一棵樹放棄成個森林呀!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人活係空間,其實同時係到創造空間
例如你自己間房咁,都反映緊你嘅人生
建築係文化嘅直接反映,影響到人與人之間嘅關係
下半片嘅重點在於「牆」,一牆之隔
隔阻男女嘅溝通,封閉左大家見面嘅可能
係一個好好嘅例子,講中國古代嘅男女愛情點樣受空間影響

<詩經.將仲子>: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
李商隱詩云: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有形嘅「牆」,係用無形的禮教和社會階層堆疊出黎
男女之間嘅交流,唔係咁易架

牆可以阻擋人,但擋唔到人對外界嘅好奇心
對愛情嘅渴望,千古以黎又有咩可以改變到呢?
「牆裡鞦韆牆外道」正係表達呢種意思
古時女子愛玩鞦韆,試想像係高牆嘅圍堵之中
燕子飛天在上,水流之聲繞過耳朵,柳綿盪來盪去
或者只為看一眼外面嘅殘紅青杏
盪高到望到一眼牆外嘅世界

咁牆外嘅男子呢?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聽著女子盪鞦韆嘅笑聲,可聞而不可見
更加令人FF呢位女仔有幾正
呢種笑唔係為左其他人而笑,係一種純粹嘅呈現
但竟然卻引來痴心男子嘅等待,直至「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漸漸一切聲音都消失
得返男子自作多情嘅煩惱
其實,我地又何嘗未試過暗戀其他人
嬲自己對呢個人嘅一言一行點解咁留意
又嬲佢點解無發現自己對佢嘅深情
如果呢一首「牆」無左,唔知我地有冇可能呢?

描寫「空間之餘」,呢度亦見包含「時間」既元素:「漸」,女子既歡笑聲係漸漸減弱才消失,當中有一個過程,個儍仔仲半夢半醒,獨自懊惱。
假如女子笑聲係突然消失,怕且一直被笑聲陶醉既行人只會突然驚醒。

張巴打識貨
呢首詞寫得好好
力證東坡寫男女之情嘅婉約都好得
絕對唔豪放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